首页 > 文章中心 > 楼宇智能化调研报告

楼宇智能化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楼宇智能化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楼宇智能化调研报告

楼宇智能化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Abstract: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s quite advanced, many intelligent residential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paper across the country have been built under the guidance of building intelligent security wiring in the national competition, stressed the urgent need to train professional intelligent buildings more qualified professional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s; Engineering combined; employment-orien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大城市普及,但是即使从全国范围来看也只是在最近10年才开始有高校建立智能楼宇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2.“工学结合”的解说 2.1工学结合的追溯

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相比较为微观,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无论是什么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人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这种教育模式之所以能持续100年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美国曾于1961年在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调查。该调查认为,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给学生带来如下几方面的收益:(1)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2)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所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使学生跳出自身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其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4)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提高自身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5)为许多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贫穷学生提供了经济来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6)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责任lf,和自我判断能力,使其变得更加成熟;(7)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学生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 2.2工学结合的主体

我们可以认为,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对于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各国都有一些自己习惯的称呼,如: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或“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英国称之为“三明治教育”,我国则称之为“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

3.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体系构建的途径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本质上就是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构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途径就是企业全程参与。

3.1学校与企业共同肯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课题体系的构建是为了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学校与企业应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这是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的前提。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改革调研,调研报告必须经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充分论证,并对以下事项达成共识: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洞喀的工作岗位、洞喀的职业资格证书,应设置的专门化标的目的;就业情况;现行的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在此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共同确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签订协议,共同实施校企合作方案。

3.2企业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传统教育模式体现的是学校和学生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还拓展到企业,学生能否了解、熟悉、认同企业文化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成功实施具有关键作用。此外,职业素质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需要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安排响应的企业文化传播课程或实践活动,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3.3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企业技术技能专家直接担任相当大比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企业生产场地直接承当学生技能训练与上岗实习重要教学活动,这些都使得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按企业岗位来设置课程,也使得专业课程的开发必须由校企合作完成。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使得课程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校企课程要依据所面向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进行开发和设计,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需要通过行业分析得出,因此课程开发必须建立在行业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职业分析—学习分析表,把职业的能力要求转化为课程目标,依此开发专业课程。职业需要的专门技术技能训练的时间长短、强度大小、程度难易必须依据行业分析得到的职业标准和熟练程度要求而定。课程内容的设计,按照课程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内容的框架设计。打破学科知识宽格的逻辑演进序列,按照课程目标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横向组织,以保证学生掌握应用技术为目标,将不同学科或不同种别的传统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重组。课程实施中多采用应用为主的课程范型,训练学生完成实际工作具备的能力,从而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以及学生与工作岗位的差距。

3.1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要求课程体系的构建能体现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就是最典型的核心职业能力。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按照行业标准和相关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将行业的职业标准及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对照行业的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以及评价标准体系。在课程体系构建时将行业资格证书教育作为核心专业课中的重点课程,突出“课证融合”的教育理念,“课证融合”将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衔接起来,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来组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将其贯穿于培养计划的全过程,从而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在课程体系构建时也应尽可能引入体现企业技术标准的相关课程,并与企业共建教学资源,促进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共同成长。

4.结束语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课程体系构建是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转变教育观念是构建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关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突出实践教学,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革,从而形成一套内部体系完整、外部关系协调的工学结合教学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周龙军,陆琦.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职教论坛,2010.29.

楼宇智能化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摘要】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图书馆和基建部门在新馆建设上的诸多问题很难达成一致,导致建成后的图书馆或多或少留有遗憾。本文论述了图书馆在新馆建设过程中应把握的四个方面,提出只有把握这些关键点才能确保图书馆参与新馆建设工作的有效性,从而最大限度避免遗憾的发生。

【关键词】图书馆新馆建设图书馆建筑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规模的扩张,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新的教学园区。新的图书馆一般作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备受重视。新的图书馆作为一个基建项目,一般由学校基建部门承担,并吸收图书馆人员参与。基建部门代表学校,负责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图书馆三方的协调。基建部门熟悉工程建设工作,但不了解图书馆。图书馆不了解基建工作,但知道何种设计、何种布局可以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图书馆与基建部门的无缝合作是新馆建设成功的基础。

如何有效地与基建部门密切合作,解决新馆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馆员与建筑师的互动,使新馆建筑除了达到建筑师要求的量化指标外,还要注意到人文层面和精神内涵,这将成为每个高校新馆建设中都要遇到的棘手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参与新馆建设的经历,参考其他馆的经验,就图书馆如何有效参与新馆建设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1成立新馆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为新馆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新馆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新馆建设工作,组长由一名馆领导担任,成员由所有馆领导组成,下设若干工作小组,成员由各部门主任和有专业特长经验丰富的馆员组成。主要任务有:

1.1领导小组。审定馆内与建筑有关的各项方案,负责与学校领导和决策层面的沟通、联系,参与有关的招标工作,拥有否决权。

1.2功能布局组。负责调研国内外图书馆建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确定本馆应具备的功能,和要开展的业务工作范围,据此制订各类业务功能方案,并对平面布局进行设计、优化。

1.3综合布线设备组。负责图书馆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并监督实施过程,考察楼宇管理自动化、图书馆管理现代化需要的各种设备,编制明细表。

1.4家具组。考察图书馆家具的配置情况,编制家具需求明细表,注意布局设计中对一些家具的特殊要求。

2认真考察调研,把握现代图书馆方向,是有效参与新馆建设工作的前提

考察兄弟院校图书馆,可以了解其优点和不足,明确自身需求,更好地把握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考察调研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要确定参加考察人员。可分两个层次进行。首先由馆领导陪同主管图书馆的校领导、主管基建部门的校领导和基建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前期考察,目的是让他们对图书馆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以为人本的设计理念、休闲舒适的平面布局有一个直观印象。这样,图书馆再提出同样的要求,很容易得到批准,并能赢得经费上的支持。其次,组织新馆建设工作组所有成员,进行详尽的功能考察。

2.2考察对象应是最近几年高校公认的建筑比较好的图书馆,并且学校规模和办学层次与自己学校比较接近,这样借鉴性比较强。

2.3考察方式重点是看和听。一看造型,二看布局设计;听取他们使用后的体会和经验教训;并按照业务部门对口进行交流。

2.4生成考察报告。考察几个馆或几十个馆后,对每个馆的建筑进行比较,然后再进行反复讨论、论证,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集中大家的智慧,这样一份既有科学性,又有学术价值,使用价值的调研报告就产生了。

3撰写新馆建筑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意向,是新馆建设工作的重点

设计任务书是建筑设计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向建筑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意向,也是建筑设计单位设计图书馆的依据。

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应包括基本资料、选址资料、工程要求、布局及功能要求四大部分。其中,第一、四部分由图书馆承担,二三部分由基建部门承担。

基本资料包括图书馆性质与功能、新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新馆的建筑面积、图书馆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和服务方式等要在这一部分体现。该部分表述要简明,交待要清楚,使设计师能够理解并接受这些理念,并在设计过程中贯彻这些思想。

布局及功能要求主要是列出每一区域需要的面积、功能、设备设施,区域所在的楼层、区域之间的关系。在内容上要讲清各区域的功能用途和关系、配备的家具设备和设施。要做到各类数据详实、各种关系清楚,图文并茂,既有科学的逻辑性,又有生动的形象性。

4反复讨论方案,优化细部设计,是新馆建设工作的核心

设计图第一稿出图后,图书馆首先要组织新馆建设工作组进行讨论,把大家讨论的意见收集整理,分门别类,形成书面文件,递交基建部门。由基建部门认可后,代表学校反馈设计单位。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第二稿设计图,就功能布局来说,会与用户要求基本一致。在整个方案论证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提出修改方案时,不仅要求要明确,而且必须说明理由,提供依据。

图书馆内部形成修改意见后,还要聘请图书馆方面的专家、图书馆建筑方面的专家、相关学校领导、基建部门等,召开方案论证会,倾听他们对该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建议书,递交基建部门。

图书馆应把网络布线的点数和具置、特殊用电的部位和负荷、特殊藏书区的荷载要求等提交设计部门,供设计单位最后确定平面图和制定施工图参考。

5结束语

新馆建设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比较多。上面提到的四点,是从图书馆的角度出发对新馆建设工作提出的要求,可以说是新馆建设工作的关键点,也是图书馆必须要练好的内功。基建部门是图书馆建筑的建造者,图书馆是图书馆建筑的使用者,只有两者密切合作才能建造出令人满意的图书馆。

这其中,图书馆一定要把自己份内的功课做足做透,这样在提出自己的主张时就会有理有据,有说服力,也会赢得基建部门、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理解和尊重。在此基础上,要保持与基建部门的良好沟通,形成一种融洽的工作氛围,图书馆提出的方案就很容易得到落实,图书馆在新馆建设中的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