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英语阅读;文化背景;障碍;对策
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既是英语学习的内容,也是英语学习的手段。然而,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双向的思想交流。理解和解码是阅读过程中的两大任务。我们通常认为掌握好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文章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一些既无词汇障碍又无语法障碍的句子或段落时也常常不能准确理解和解码,甚至作出大相径庭的解释。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是因为学生缺乏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每一种社会文化的交流都拥有各自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风俗和生活方式。没有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读者就无法理解篇章的深层含义。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背景知识对理解的影响要大于语言知识。
一、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文化背景知识是指外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概貌以及社会背景、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社会传统等知识的总和。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聚焦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形式,忽视了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的影响,以至于造成学生在阅读理解上的失败。下面以高考阅读理解为例进行说明。
2011年高考英语(山东卷)A篇文章介绍了剧作家Arthur Miller 和他最有名的作品Death of a Salesman《推销员之死》。这位作家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三十年代初美国经济的大萧条时期,他的父亲破产,家里生计维艰。中学毕业后,米勒一边打工一边在密歇根大学新闻系和英文系学习,并开始创作剧本,其中《推销员之死》是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作者也被誉为20世纪良心的代表。如果了解作家及作品的这些文化背景,他的作品特点是针砭时弊、直言不讳,知道《推销员之死》是抨击美国社会体系的一个剧作,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这篇文章。
二、解决英语阅读中文化背景障碍的对策
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丰富多彩,那么如何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1.通过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教材内容多样,体裁各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完整地补充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积累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意识,又可以保证其理解和交际的准确性。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Nelson Mandela这一单元时,我不仅向学生介绍南非殖民史这一重要文化背景,还介绍了Mandela卸任南非总统后仍然在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而不懈努力,他大力兴办学校,为南非防治艾滋病投入了大量精力,这样学生也能更好地了解曼德拉的伟人精神。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文化现象与文化内涵,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有意识地增强对目的语的敏感度。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系统收集中外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制作手抄报并进行展出。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也使他们对英语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2.通过文学选阅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在我国高中采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文学欣赏被列为选修系列之一。英美文学名著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权威的语言材料,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当然,由于中学生英语词汇量有限,对所学语言的国家的了解也不够全面,阅读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可以从一些经过改编的文学名著入手,采取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方式进行教学。笔者在教学实验中选取《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作为文学选阅材料,这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为中小学生编写的文学精品。我们通过读前背景介绍,读中和读后的活动指导,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英语文学阅读的兴趣,对英美国家的主要作家和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力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素养。
3.通过校本课程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校本课程是拓展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又一重要渠道。校本课程针对性强,更加符合本地学生实际。我校英语教研组设计开发了校本课程《英语国家概况》,向学生全面展示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地理、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概况,以及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有关情况,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充足的背景知识。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出西方文化中较为突出的文化特征,或英美国家的政治体制、教育情况等,进行系统地专题介绍,以便学生更深地、更全面地了解英美文化。
4.通过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有益补充。我们有计划地开展了影视欣赏、英语晚会、戏剧节等活动,增强了学生对英语及英语文化的感性认识。我们每学期组织学生观赏依据名著改编的世界经典电影,如《百万英镑》《简・爱》《绿野仙踪》《乱世佳人》《音乐之声》等,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英语。我们还组织了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英语节活动,让学生体验西方的节日风俗习惯。我们举办英语剧表演,鼓励学生把文学作品中的某些情节改编成话剧进行表演。这样既能融合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的锻炼,又可以提升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认识和感受,进而起到加深他们对内容理解的作用。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英语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增进对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了解。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扩大视野、提高领悟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还有助于他们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增强世界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廖道胜.中国学生英语阅读中的文化障碍[J].外语教学,2001(4):73-77.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关键词】 雾化吸入; 全身静脉; 激素; COPD急性加重期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0048-02
Effect Contrast Observation of Aerosol Inhalation of High-dose Surface Hormones and Systemic Intravenous Injection Hormones in the Treatment of Extremely Severe COPD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LIU Jia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0):48-49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erosol inhalation of high-dose surface hormones and systemic intravenous injection hormones in the treatment of extremely severe AECOPD.Method:74 cases of severe AECOPD patients treated in author’s hospital from July 2011 to August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high-dose Budesonide aerosol inhalation,the control group with systemic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Prednisolone,compared and observe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Conclusion:The two methods have good clinical effect,aerosol inhalation with less inhalation dose,and the advantage of efficacy play fast,can be an alternative to systemic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very severe AECOPD patients for therapy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Aerosol inhalation; Systemic intravenous injection; Hormone;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First-author’s address: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Foshan 528000,China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且多为不完全可逆性,其病因多与有害的气体及颗粒侵害肺部有关,好发于中老年人。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缓解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症状,但全身应用可引起较大的不良反应。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极重度COPD患者自身机体状况较差,对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强烈,常会影响其耐受而干扰治疗[1]。本文笔者对其所在医院部分极重度AECOPD患者分别实施雾化吸入与全身静脉推注激素治疗,对比观察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4例极重度AECOP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7例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53~79岁,平均(71.64±8.23)岁;对照组37例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55~81岁,平均(72.83±7.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均符合极重度COPD临床诊断标准,且入院前2周内病情出现明显加重,处于急性加重期[2];排除肺栓塞、结缔组织病、心脑血管病及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患者,呼吸衰竭而需要实施机械通气患者,既往长期激素应用史或近期内全身应用史患者[3]。所有患者均充分了解试验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2 mg/d,分2次使用超声雾化器吸入;对照组使用波尼松龙全身静脉推注治疗,40 mg/d,注射1次/d。同时均应用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等进行标准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其PaO2、PaCO2、SaO2等指数水平以分析临床疗效,并通过统计学检验对比观察两组间临床疗效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时间 PaO2(mm Hg) PaCO2(mm Hg) SaO2(%)
观察组(n=37) 治疗前 43.8±5.1 76.8±8.2 81.5±7.2
治疗后 68.3±6.2* 56.2±10.4* 93.7±2.8*
对照组(n=37) 治疗前 42.9±4.7 78.5±9.1 79.7±9.1
治疗后 69.4±7.8* 57.3±11.8* 94.1±3.5*
*与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COPD患病与环境因素具有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加快,空气污染严重,我国COPD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尤其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死率可以达到近25%,已经受到国内外临床上的高度重视而成为重要的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问题[5]。该病其临床表现出气流受限的主要原因是有害气体、颗粒侵袭气道、肺部进而产生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产生的炎性因子及细胞等进一步对肺部与气道组织形成损伤。病理性研究结果显示COPD患者气道黏膜上皮可受到损伤并形成修复性改变,而支气管的黏膜腺体容易出现增生、肥大及粘液腺化生等炎性改变[6]。
糖皮质激素属于高效的抗炎药物,临床上常用来治疗AECOPD,通过静脉推注,能够明显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使气流受限出现可逆性发展,缩短病程,达到治疗效果。波尼松龙是人工合成激素中效果较为突出的药物,能够促进支气管舒张、提高肺通气功能。但长期应用可导致骨质酥松、血糖水平升高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临床应用受到约束[7]。
布地奈德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突出的局部抗炎效果,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与释放;同时促进溶酶体膜以及平滑肌、内皮细胞稳定性,对抗体合成乃至机体免疫反应形成抑制;通过缓解抗原抗体结合所引起的酶促反应,减少合成支气管中收缩因子并减少其释放,以有效改善气道平滑肌收缩状况。
随着临床给药方式的发展与完善,雾化吸入这种全新的给药方式以其明显的临床优势得以快速的途径推广,尤其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基础上通常可以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出现。通过雾化吸入可将药物以小颗粒的形式直接、准确的送入气道内,并直接沉积在病变位置对其进行作用,这样明显的提高了气道病变位置处的局部药物浓度,使其抗炎效果得到提高。同时药物能够快速的消除而减少进入体内循环的剂量,能够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通过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可以在药物入体后30 min左右达到血浆药物浓度峰值,其中约70%的药物在吸收入血后通过肝脏代谢所产生的产物不具有生物活性,而其首过效应可高达近90%,这也导致该药物基本没有明显的全身生物学效应,几乎不会引起全身性不良反应[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由此可见,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雾化吸入治疗可替代全身静脉推注在临床上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杜玉国.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144-2145.
[2]雷蕾,吴昌归,张亮,等.布地奈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3):14-17.
[3]郑岩,谢华.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AECOPD 165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535-537,564.
[4]安丽青,王姝.COPD患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用药教育模式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0):80-81.
[5]赵寅滢,惠复新,吴艳,等.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3):380-381.
[6]蒋慧,朱林萍,邵乐健,等.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1):1312-1314.
[7]宋应健,洪永青,孟自力,等.不同剂量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对比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11):1226-1228.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DEACMP)是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愈期后再次出现以急性精神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本研究通过检测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DEACMP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n specific enolase, NSE)、S100B 的变化,以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DEACMP的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4例DEACMP患者选自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住院病人,均符合DEACMP的诊断标准[2]。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神经节苷脂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神经节苷酯治疗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为50.5±7.1岁,昏迷时间5~40h,清醒后距发生DEACMP时间7~28天。常规治疗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1.8±8.1岁,昏迷时间5~31h,清醒后距发生DEACMP时间8~31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随机选择健康者17例作为正常对照,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为48.8±7.9岁。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 1次/日,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胞二磷胆碱750mg入液静脉滴注,1次/日,疗程30天;地塞米松10mg,入液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应用7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申捷,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mg,入NS 100ml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应用30天。
1.2.2标本采集 34例患者均在入院第二天早晨首次采集空腹血。治疗1月后复查。对照组17例由查体中心护师采集空腹血。离心分离血浆,置-70℃保存待测。
1.2.3血清NSE、S100B测定 NSE、S100B 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以umol/L表示NSE和S100B的含量。
1.2.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s),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 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
2结果
神经节苷脂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正常对照组治疗前NSE(umol/L)水平分别为121.45±33.36*Δ、113.70±34.02*、28.55±7.74, S100B (umol/L)水平分别为2.26±1.15*Δ、2.35±1.22*、0.18±0.06,经过治疗后神经节苷脂治疗组、常规治疗组NSE(umol/L)水平分别为26.57±8.54*、38.65±11.03,S100B (umol/L)水平经过治疗分别为0.25±0.11*、0.55±0.19。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发现治疗前神经节苷脂治疗组血清NSE、S100B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SE、S100B 均高于健康对照血清(P
3讨论
关于DEACMP的发病机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自由基损伤、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脑变态反应等综合因素发挥作用是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神经细胞水肿,白质变性及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3]。NSE是一种特异地定位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的烯醇化酶。S100B主要由神经胶质细胞合成,正常情况下存在于星形胶质细胞等神经细胞中。脑损伤后,NSE、S100B 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因此NSE、S100B被认为是脑损伤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强的标志物,主要见于神经变性疾病、脑内肿瘤、颅脑损伤和脑血管疾病等[4]。本研究DEACMP患者治疗前血清NSE、S100B水平明显增高,表明血清NSE、S100B水平也可作为DEACMP 诊断的检测项目之一。
高压氧治疗对DEACMP具有较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5]。神经节苷脂是含唾液酸的糖神经鞘脂,是神经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神经系统的生长、分化及损伤后恢复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神经轴突和突触的生长和形成,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神经功能。外源性神经节苷脂能够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系统,使神经系统避免或减少由于中毒所造成的损伤。本研究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联合高压氧治疗DEACMP,同时检测血清NSE、S100B 变化,以评估外源性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DEACMP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患者血清NSE、S100B 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后患者血清NSE、S100B 下降更明显。此研究为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DEACMP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 第2版,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86-488.
[2]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46.
[3]Shprecher D, Mehta L. The syndrome of delayed post-hypoxic leukoencephalopathy[J]. NeuroRehabilitation, 2010, 26(1): 65-72.
第一,“后华盛顿共识”(PostWashingtonConsensus)。时至1997年,流行全球的“华盛顿共识”自发起之日起已达近十年之久。但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得不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反思“华盛顿共识”所提供的理念和方略是否正确。企业效益萎缩、债务危机缠身、通货膨胀加剧、经济异常波动、政府财政危机、宏观调控不支,种种经济问题摆在了东南亚诸国家面前。对此,在1998年,时任世界银行资深副总裁与首席经济师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首次发出了“后华盛顿共识”的呼声。他敏锐地观察到了人们对“华盛顿共识”所提供的经济发展模式渐渐失去了信任,并清晰地列举了传统经济转型模式的弊端:①从指导思想上讲,“后华盛顿共识”重视政府的作用,从而逐渐相信“管得约多的政府,就是约好的政府”。②从观察视角上讲,“华盛顿共识”过分地关注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而全然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特殊性;而“后华盛顿共识”则一改这种“一刀切”的处理方式,并将其视角更多地投入到发展中国家所特有的经济现状和危机解决。③从政策目标上讲,“华盛顿共识”简单地认为经济增长便意味着社会发展,而“后华盛顿共识”则清醒地意识到了两者之间的鸿沟,并将政策目标全面着眼于社会的全面发展。④从解决方案上讲,“后华盛顿共识”反对过度自由的经济政策,试图加强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的能动作用。如上所述,诚如前英国首相戈登•布朗(rdonBrown)在2009年伦敦G20金融峰会上所言:“旧有的华盛顿共识已经终结。”
第二,“北京共识”(BeijingConsensus)。2004年,时任高盛公司高级顾问的乔舒亚•库珀(JoshuaCooper)在向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提交的一份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北京共识”的表述。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创新经济理论。即将创新视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②经济指标多元化。即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再是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和分配公平问题亦更为重要。③经济安全理论。即国家经济秩序的维护依赖于独立的政策决定权和金融自。
既然我国采取渐进式的经济转型模式,那么我国的经济转型则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一方面,从宏观上讲,我国经济转型大致经历了两次历史选择。第一次是由旧中国脆弱落后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转型,从而奠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工业基础。第二次是由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转型,从而在国际化、现代化的浪潮下,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并兼顾着本国的实际。同时,从经济转型的绩效上看,中国没有走苏联的老路,而是逐渐摸索并探索出了一套特有的经济转型模式。事实上,“中国模式”也好,“北京共识”也罢,问题的关键便在于中国的经济转型没有受到西方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是扎扎实实地建立一套可行的经济转型模式。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经济转型不仅仅彰显了本土特色,还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模板。总体而言,我国经济转型所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一是开创了经济转型的中国模式;二是摆脱了西方传统市场经济理论的观念束缚;三是为市场经济赋予了社会主义内涵;四是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培育的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作用。
作者:李辰单位:中国工商银行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5年第12期刊登了石先华同志《浅谈“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一文。文章认为,“'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观点与长期以来'商品的价格由价值来决定'的观点发生了矛盾,'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观点不仅是正确的,而且在提法上更科学、更符合客观实际”。这就否定了政治经济学关于价值决定价格的基本观点。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特与石先华同志商榷,并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一“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实际上是指市场形成商品的价格
首先,“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是针对以往“商品由国家统一定价”而言的,不是针对“价值决定价格”而言的。石先华同志注意到了高一《思想政治》教材第五课中有关“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提法,但却误解了这一提法的本来含义。教材第五课的“引言”中写道:“在1979年以前,我国的商品基本上实行单一的计划价格形式,数以十万百万计的商品的定价权,集中在中央机关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手中。我国商品定价权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正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讲资源配置方式时,教材写道:过去,我们“在否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的同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定价的范围太大,而且价格一旦确定,很少调整。技术发展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或产品用料消耗变了,供应情况不同了,价格却往往不变。这就使得不少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违背了价值规律的要求。……实践告诉我们,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必须进行改革。”在讲价格改革的重要性时,教材写道:“价格改革是发展市场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应当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采取调放结合、以放为主的办法,积极加以推进,尽快取消价格'双轨制'……”由此可见,教材虽然在好几处提到“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但都是针对旧经济体制下商品由国家统一定价而言的,没有一处是相对“价值决定价格”的观点而言的,“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与“商品的价格由价值来决定”并不矛盾。
二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石先华同志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提出了大胆的怀疑以至否定。文章说:“……事实上商品的这个价值仅仅是一种理论的抽象,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不会得出这一匹布的价值是5小时这一时间的,因为任何一种计算方法或计算工具也不能将这个时间计算出来。……人们看到的只能是商品的价格而不是价值。”文章接着说:“表现商品价值的价格是不确定的,……一定的时间里,商品的价格多高多低,既不是人决定的,也不是人计算出来的,它是在交换中自发形成的,是由当时市场的诸多因素决定的。
“在这里,石先华同志不仅否定了商品价值有量的规定性,而且否定了商品价值有质的规定性。是的,同商品的使用价值相比,商品的价值看不见,摸不着,但这并不等于说商品的价值就不存在了。商品的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有自己的实体,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生产任何一种商品,都必须耗费人的劳动力。马克思指出:”价值实体不外是而且始终不外是已经耗费的劳动力,——劳动,即和这种劳动的特殊的有用性质无关的劳动,——而价值生产不外就是这种耗费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428页)价值实体凝结在商品体内,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当然,商品自身是无法表现其价值的,只有与其他商品相交换,商品的价值才能通过交换价值(货币产生后通过价格)表现出来。交换价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必须以价值为基矗实际上,我们正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发现了商品的价值,掌握了商品的价值对象性。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商品的价值量即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人类劳动量决定的,而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众所周知,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不可能是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此,经典作家早有论述。石先华同志认为,”商品的这个价值仅仅是一种理论的抽象“。
是的,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不是靠人计算出来的。但是,商品交换的实践告诉我们:同样的商品,出现在同一市场上,社会只承认它们有同样的价值。教材指出:“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商品是一个天生的平等派,它不管个别生产者耗费的劳动时间有多么不同,在市场上出卖时,只能是同样商品卖同样的价钱,也就是说,同样的商品,它们的价值量是相同的。”“同样的商品,它们的价值量是相同的”,这充分说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马克思说过:“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象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92页)人们的经济活动必须尊重这一规律,否则,就会受到它的惩罚。石先华同志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仅仅是一种理论的抽象”,用商品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否定商品价值质和量的规定性,从而否定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客观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把商品价格的波动看成是一种纯市场因素支配的偶然现象,显然是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