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园林设计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园林;造园;五大元素
1地形
地形可以说是构成园林的骨架,主要的类型有:平地,土丘,山峦,凹地,谷底等。地形要素的利用和改造,会影响到整个园林的形式,建筑的布局,以及植物景观。园林中的地形是一种人为作用下的对自然的模仿,应该遵循自然规律。
在人们集散休息以及进行一些活动性的休闲园林区域中,应处理为较为平缓的地形。平缓的地形视野开阔,在视觉的效果上大气舒展,但由于平地缺少私密性和活跃性,景观趣味性较差,往往需要在平地宽阔的边缘种植树林作为垂直形态上的景观来补充,这样也起到了背景衬托的作用,这样可以弥补平坦地形的单调性。
水体是地形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水也是园林的灵魂。水体可以分为静水和动水2种类型。静水包括湖、池、塘、潭等。动水则有河、溪流、喷泉、瀑布叠水、涌泉等。水系要“疏水之去由,查水之来历”。水体要有大小主次之分,根据地形的不同,创造出大湖面、小水池、瀑布叠水等不同的水体,并由这些水体组成完整的水系。水体的岸边在设计的时候不宜成角,对称、圆弧、直线等波状。在较为大型的水面切忌一览无余。
在造园的过程中,挖了湖就要堆山。土山可以做维和空间,也可做屏障、土丘及缓坡等。因为山地的坡度缓急不同,所以人们在游玩的时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观察山体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在堆山时我们要把握要主山不宜居中,忌讳笔架山的呆板对称形象以及一字排开成列成行。应该做到山体的主次配合得当,高低错落有致,前后穿插遥相呼应。
山与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水系和山体是相互组成的有机整体,山的走势,水的脉络互相穿插,而不能是孤立的山,无源的水。
2植物
园林的植物素材基本包含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草皮,地被植物,水生植物及攀缘植物等种类,其中陆地植物是园林种植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园林设计中主要的环境特色应该是以绿树植物为第一位,设计时要从四季景观效果考虑,不同的地理位置各有特色。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尽可能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中国南方,尤其是亚热带及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常绿,则多选用色彩鲜艳的花类为主。
设计时可以成丛,成群,成片的栽植。一般的3株树的栽植点可以组成一个不等边三角形,3株树的搭配一般可以认为是自然式栽植的基本方式。古云:“三株一丛,第一株为主树,第二第三株为客树”,或称之为主,配,次的关系。在设计时要注意对树木的设计要求有配合,和树种的搭配,不应成排成行。
3 建筑
传统的园林建筑类型有楼、塔、榭、亭、台、廊、阁等等。这些建筑不仅种类繁多,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在用途上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亭子为例,可以临水而建,也可在岛上,山顶,山腰,林中,平地,路边建亭。举一反三,其他的建筑也是不拘一格的,总之,园林建筑的布局依照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原则,让建筑成为园林中的景物,又是可供人游玩观赏的好去处。
4道路系统
在园林设计中,道路系统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因为道路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不但是划分不同区域界线,而且还是连接园林各个不同区域或者景点的纽带。我们在设计道路的时候应该起到引导游客,组织风景的作用。
道路系统可以说是园林的脉络。我们在设计园林道路的时候应该先考虑到系统性。应该从全园的总体出发,确定主路系统,不但是全员的框架,也是起着承担大部分人流的作用。在设计时不能把道路设计成直线或者一条道路延伸到底,而应该分为两路或者三条主路并进,并且形成一个循环系统。而分岔路的设计起着循环的作用,这样道路的循环系统就会成为多环的的道路。一般的主路宽5~8m,二级路2.5~3.5m,小路1~1.2m,山道0.6~0.8m。
广场则可以认为是道路的扩大部分,可以作为游人休息,观赏,集散的空间。我们在游览园林时,不光是顺着道路游览,还要停下来对某一景物或者建筑园林小品等进行观赏。广场由于容纳的空间较大,则可以聚集一定的游人开展游赏。
5 园林小品
在园林设计中,除了构成建筑外还有大量的小品性的设置。园林小品一般包括园林雕塑,园林山石,壁画,喷泉等。小品是园林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得园林景观更富有想象力。例如西安市青龙寺东门入口处大景石,形如卧象,给人以新奇之感。我们常常还把一些功能性较为明显的桌凳、踏步及灯具等赋予艺术化。比如一个供照明的灯具,虽然可以采用成品,但是明显感觉缺少艺术品味,假设用最普通的竹节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反倒在简陋中叫游人感觉到一种融入自然的美。
参考文献
1 杜汝俭,李恩山.园林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关键词:环境低碳生态技术雨水收集利用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理念,低碳、环保成为现代城市全面建设的重要发展策略。随着我国大气中CO2含量越来越多。因此,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而作为一名环境景观设计师,应采取节能环保的技术,改善环境,实现环境工程的目标。
1 低碳园林设计的要素
1.1 雨水储蓄利用
保持和修复自然界的水循环将成为低碳园林设计的重要目的之一。一方面,大量的雨水随着市政管网白白流失;另一方面,大量的景观用水来自于洁净的自来水。建立区域性的雨水利用设施,实现“就地滞洪蓄水”是解决城市雨水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解决了园林景观与植物灌溉用水问题。
1.2 绿色园林构筑物
园林构筑物可以通过形式的巧妙构思达到增汇的目的园林建筑采用半地下、地下或底层架空的设计,以及墙面、屋顶立体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或绿地面积,同时提供多种建筑设计风格,为人们提供不同的观景视角,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地下与半地下园林建筑也使建筑在冬夏季的能源消耗减少,达到减排效果。
1.3 污水净化循环
城市污水净化循环问题亦可以通过园林景观的设计,借助自然的力量予以解决。具有净化功能的人工湿地系统可以设计成污水处理地。将城市污水排人湿地系统,配合植物根系以减缓水流速度,利用多层异质土壤对悬浮物进行拦截沉降,促使杂质的沉淀和排除,并在湿地中种植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如芦苇、小香蒲、花叶芦竹等,以有效地吸收过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1.4 选择建造材料
降低碳排放量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选择碳成本低、耐久度高、后期维护少以及可以进行循环利用的材料进行园林建设。选择本地或就近材料,通过降低运输成本来减少碳排放。尽量采用木材、竹藤等“低碳”材料,少用钢材、玻璃、水泥等、高碳材料,减少园林建设中的碳成本。
2 园林实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某高档国际滨江商务休闲区,主要定位为低碳、生态的集星级酒店、商务办公、休闲商业、人文历史、滨江景观为一体。地块拥有天然优美的沿江景观面,而本身蕴含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所以对该项目的设计提出了在生态、低碳、自然造景的要求。
2.2 设计理念
(1)由于拥有绝好的观江视线,因此建议散落的独立单体建筑设计降低建筑一层高度, 并充分利用屋顶及建筑外形配合生态水景景观,使观江景面最大化,形成水江一体的景观效果。
(2)利用建筑沿江面层层递进的设计,将沿江绿化带引入建筑并延续至每个建筑屋顶,使建筑与绿化带自然融为一体。
(3)利用建筑天然弧面结合景观溪流水景设计,将屋面排水功能自然地融入到整个景观设计中,并巧妙的与各种景观功能相结合,创造低碳、生态、环保且有趣的滨水商业氛围。
2.3 园林低碳设计要点
2.3.1大雨收集过滤池
下大雨时,雨水通过道路事先设计好的坡度,流到两侧雨水口,再迅速排到市政雨水管网中,未经过滤和处理直接流入河流。因此利用道路的绿化带作为收集池,使雨水先汇集其中,给土壤更多的下渗空间和时间,减弱道路雨水的流速以缓冲对江河的污染。应建设一些生态洼地和池塘,在解除洪水威胁之前储存雨水,也可用于补充地下水。
由于建筑沿江面至滨江驳岸地形自然形成坡度,视为可改造设计部分。将绿化带分为大雨收集池和普通种植池两种,大雨收集池设计种植水生植物和砾石,并在道路和人行道两侧设有开口,雨水和从此处汇入池内,达到过滤沉淀的设计目的,在池内设计比土壤标高高出5cm的雨水口,当下大雨时,雨水下渗达饱和后经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2.3.2 雨水收集
基地南面为沿江绿化带,设计概念是将其打造成为主题性的商业滨江后花园。其中绿地部分主要为雨水自然下渗为主,用绿地涵养水源,减少绿化灌溉。因此,尽量采用下凹式绿地或通过绿地自然坡度将屋面雨水及绿地雨水导入景观水系或引入进行雨水利用的设施。
绿地比周围路面或广场下凹5~10cm,路面和广场多余雨水可经过绿地入渗或外排。增加设施采用PP 排水片材、排水型材、排水管材以及渗滤框、渗槽、渗坑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的绿地内也设计了一定数量的雨水口,雨水口高于绿地5cm,只要超越设计标准的雨水才能经雨水口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绿地可进行细致的地形设计,通过减缓地面坡度,增加起伏形成洼地或景观水系等方式来增强渗水能力。为配合这一设计,洼地、水系部分设计了一些禾本科植物,并与周边已建沿江景观带相呼应相联系。
2.3.3 屋顶花园
采用绿化覆盖建筑屋顶,可以大大增加建筑的保温性能,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手段。由于建筑屋顶上的风力和荷载,种植大型乔木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植物根系很发达,会穿越钢筋混凝土的屋面,破坏防水层。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绿色屋面时必须对各种因素全面考虑。
(1)屋面风力减弱设计。建筑设计高出屋面120cm的女儿墙,阻挡部分风力。靠近两侧女儿墙设计中层小乔木和灌木篱,以形成绝佳的围合感,大乔木尽可能种植在中间区域。大风季节,树枝的剧烈摇晃造成根系松动而使大树成片死去。因此需要在混凝土板上增加隐形支架固定大乔木。
(2)屋面减重设计。屋面覆土不能太厚,所以种植设计主要以中层小乔木为主,局部点缀大乔木。而普通绿色屋顶大多种植草坪和景天科植物,只需满足20cm左右覆土。如需种植大乔木至少满足120cm左右的覆土需求,结合本项目中屋面阶梯状特点,并在建筑设计的扩初阶段参与进来,同建筑、结构工程师沟通,将大乔木和小乔木的种植位置在景观设计前期就确定下来,创造出最经济节约的空中花园。屋面种植设计引入禾本科植物,其特点为有较高的观赏性,低维护,减少除草剂、 农药等的使用,可水生可旱生的浅根系植物。轻质土壤与轻质填充物混合使用,轻质土壤配比:腐植土50%~70%,蛭石10%~40%,砂土10%~20%。
(3)排水层。排水层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在降雨和浇灌时让土壤多余的水分流走,即使在每小时降雨量为100mm时,也不会产生屋面积水。此外,如果是开放式而有人进出的话,还要考虑人的载重,必须要保证排水层不丧失排水功能的强度。有的排水层材料具有保水功能,对薄层土壤的绿化有更好的效果。
2.3.4 生态景观材料
生态景观材料分为以下3个特质:可减少,可再利用及可再生。只要满足上述可视为生态材料。如屋顶排水格选用HDPE,相对PVC 排水格就更环保些;硬质铺装能透水的材质当然也比不透水的材料更环保,如透水混凝土、土壤硬化地面、碎石铺地、生态砂、透水砖、陶土砖,比混凝土相对环保些;竹材比木材更环保,因为竹是速生植物,3~4年即可成材。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布置与利用城市园林绿地,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能耗、引导绿色交通,从而达到减排的效果,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铺装;景观设计;要素
Abstract:Garden paving is to cover bare ground with special materials such as stones, bricks, timbers etc., which forms a sturdy surface to reduce dust rising, carry vehicular traffic and provide a public place for people gathering. And it could be used to organize traffic, guide tour, divide the space, constitute landscape and organize people flow.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how to design more graceful and more harmonious landscaper in terms of pavement color, texture, configuration and extent.
Keywords: paving;landscape design;elements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4-0079-02
1 前言
园林铺装是指在园林中以石材、砖、木材等材料对地面进行覆盖,形成一个坚固的面层,即可防止尘土飞扬、又可承载车辆通行、人流聚集的场所,还能起到组织交通、引导游览、划分空间、构成园景、集散人流等作用的硬质地面。[1]园林铺装作为构园的一种重要要素,通过精心推敲其色彩、质感、构形和尺度,可以获得优美的铺装景观、提高整体园林环境的文化品味和艺术质量。同时,铺装也能够统一和连接各种构园要素,当单独的元素缺少联系时,独特的铺装能够起到统一协调功能与作用。[2]
2 铺装色彩
在铺装景观设计中,色彩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设计要素,是最易创造气氛和情感的活跃因素。合理利用色彩对人的心理效应,可以使铺装景观别具一格、充满生机和情趣,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欢快和愉悦。
色彩给人的感觉有大小感、进退感、轻重感、冷暖感、软硬感、兴奋沉静感和华丽朴素感等。一般地,色彩的明度高,有放大感;明度低,有缩小感。红橙黄等暖色系为前进色,有向前凸出感;蓝绿冷色系为后退色,有凹进感。明度高的颜色者感轻;明度低的颜色者感重。红色系统使人感暖;蓝色系统使人感冷。明度高、纯度低的色彩使人感到柔软;明度低,纯度高的色彩使人感到坚硬。红橙黄能给人以兴奋感,故称为兴奋色;蓝绿色能给人以沉静感,故称为沉静色。纯度高、暖色、明度高的给人的感觉华丽;纯度低、冷色、明度低的色彩给人感觉朴素。此外,色彩的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色彩搭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根据上述原则,在实际的铺装设计实践中,人们比较认同的色彩铺装设计规律包括:兴奋色铺装能够营造喧闹、热烈的气氛,沉静色铺装给人优雅、娴静之感;浅色调铺装轻松活泼,深色调铺装庄严肃穆;寒冷地区的铺装可多采用红色系,以给人温暖感;炎热地区铺装多用蓝色系,给人清爽感;饱和的红色铺装有一种力量、热情和冲动之感;黄色的地面铺装最能够吸引人们的视线;运动场地的铺装要选用纯度低的色彩,以给人柔软、舒适、安全的感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于色彩有不同的认识和标准。
3 铺装质感
质感是由于感触到材料的结构而具有的一种材质感。由于人们用眼睛感知不同的材料时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质感,从而获得不同的视觉美感;而通过触觉感知不同材料的表面时会产生不同的触觉质感,从而获得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铺装景观设计中,巧妙、灵活的利用质感可以给空间带来丰富的内涵和感染力,同时会对人们产生心理暗示,继而指导人们的行为。可以说,对质感的设计,是铺装景观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铺装景观设计中的另一活跃因素。
不同的质感可以营造不同的气氛,给人以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质地细密光滑的材料给人以优美雅致、富丽堂皇之感,但同时也常有冷漠傲然的感觉;质感粗糙、无光泽的材料给人以粗旷豪放、朴实亲切之感,但同时也常有野蛮草率的感觉;质感较为柔软的材料给人感觉轻,表面光泽、质地细密坚硬的材料给人感觉重。
如何让使用者无论是在远景视还是近景视都能获得良好的质感美效果,是设计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要充分了解从什么距离如何可以看清材料,才能选择适于各个不同距离的铺 装材料,这在提高外部空间的质量上是非常有利的。
4 铺装构形
构形的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
点表示在空间中的一个位置,点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或组合能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当铺装中心只有一个点的时候,人们的视线很容易集中到这个点上,这时的点具有扩张感;当铺装中有两个同等大小的点,各自占有其位置时,其张力作用就表现在连接两点的视线上,在心理上产生吸引和连接的效果。铺装中有三个点在三个方向上平均散开时,其张力作用就表现为一个三角形。序列的点可以使人感觉到线,点的等距离排列形成安定、均衡的点,还有富有韵律的点、形成节奏的点、充满动感的自由的点、向外扩张与向内积聚的点等多种形式。
线是由一个点延伸变成的,其特征包括长度、方向和位置。线比点有更为强烈的感情性格。直线的性格挺直、单纯,表现出了简单、明了、直率的特点,具有一种力量上的美感。折线具有节奏、动感、活泼、焦虑、不安等心理。从线的方向上来说,水平线能够显示出永久、和平、安全和静止的感觉;垂直线具有庄严、崇敬、庄重、高尚、权威等感情心理的特点。斜线有不安全、缺乏重心平衡的感觉,但它有飞跃、向上冲刺或前进的感觉。曲线则会产生丰满、优雅、柔软、欢快、律动、和谐等特点。
面是由一条线展开变成的,其特征包括长度、宽度、形状、表面、方位和位置。外轮廓先决定了面的外形,可分为几何直线行、几何曲线形、自由曲线形和偶然形。几何直线形具有简洁、明了、安定、信赖、井然有序之感,如四边形,三角形;几何曲线形比直线更具柔形、理性、秩序感,具有明了、自由、易理解、高贵之感;自由曲线形较几何曲线形更加自由、富有个性,可产生优雅、柔软之感;偶然形一般是设计者采用特殊技法所产生的面,与前三者比更具自然、更生动,富有人情味。
由于铺装景观设计中构形必定要遵循形式美法则,即:主从与重点、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等。
5 铺装尺度
铺装尺度处理的是否得当,是园林铺装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这里的尺度所研究的是,铺装的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尺度一般分为三类:真实尺度、夸张尺度和亲切尺度。
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铺装尺度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对于一项具体的铺装景观设计工程,由于使用功能不同,设计思想不同,周围环境风格各异,其尺度的选择也各不相同。一般的,娱乐休闲广场、商业广场、儿童广场、商业步行街和生活性街道等的铺装设计应该严格遵守“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采用真实尺度或者亲切尺度,给人以亲切感、舒适感,吸引更多的人驻足,进行观赏、娱乐、休憩、交往和购物等活动。而一些政治色彩浓郁的市政广场、纪念广场、摩天大楼林立地带、高度公路和快速路两侧,则多采用夸张尺度的铺装设计,可以突出其庄严肃穆、宏伟壮观,加强城市空间的开敞性,突出时代特色。
以上从园林铺装景观的设计角度,分析了影响铺装景观的主要因素。在铺装景观的具体实践应用中,还需要设计者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的铺装色彩、铺装质感、铺装构形和铺装尺度,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铺装景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林设计 园林空间 营造 色彩时至今日,全球化倾向愈演愈烈,在这种全球经济趋同的背景之下,保持自身传统设计和地域要求之外,更是对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理念提出了新认识,这种问题也是当今园林设计中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建筑事业和施工技术的日趋进步,在国际化的影响之下建筑风格也发生了转变,以园林设计和园林空间营造为基础的设计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环节。
一、园林设计概述
园林设计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美观的居住空间,其在设计中通常都是以自然特征为基础,以环境空间设计为核心来构成的自然空间。但是,这种工作却又不是对自然一般的仿造,而是以借助自然为基础,效仿自然、改造自然,使得园林空间出于自然也高于自然。
1、园林设计概念
园林设计是建筑工程项目中,采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对施工中所涉及到的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等关系进行归纳和总结才,从而构建和谐完美、生态良好和景色如画的建筑空间,使得其中各项环节都能够达到一致和统一要求。
2、设计理念
在我国,园林设计是一项传统而又新颖的话题,其工作开展与我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主要是体现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也充分的展示出了工作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已经和含义。就现有园林设计分析,我国古代园林众多,尤其是以苏州园林为主的传统园林,其在设计中是通过多种不同的技巧和方法,但是从整体上分析却是一种始终贯彻着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
二、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
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是集环境艺术、自然艺术、建筑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模式,其在工作中涉及到建筑物、生物、社会等多个不同的学科,既是这诸多学科的应用基础,也是综合创造的体现形式。在园林设计工作中,由于其本身是有点、线、面、立体和色彩等多个环节构成的,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如何将这些要素有效的组织起来,从而创造出优美的园林空间。目前,园林设计工作中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我们在设计工作中充分的按照现有的设计标准进行工作,遵循应有的设计原则和标准。
1.统一与变化原则
在园林设计工作中,统一原则意味着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和整体之间要能过达成一致,使得各个元素之间都能够形成彼此关联和协调的要求。而变化则说明了在园林设计工作中,各个构建和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其却又是一个整体上统一的态势和发展要求。这种设计原则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其相互交叉、局部变化的模式,但是其前提是必须要统一而有合理,避免了设计工作中出现整体单调和乏味现象,同时在设计工作中以为的强调变化则很容易造成整个工作的杂乱无章和毫无秩序。
2. 对比和相似
由于园林设计工作中所涉及到的要素众多,其中各要素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形态、色彩和质感方面,从而给人产生强烈的形态感情。是个性设计发挥的基础,主要表现在量的太小、多少,方向的前后、左右,层次的高低、错落,形状的曲直、圆润,色彩的明喑、冷暖。材料的光滑粗糙、轻重等方面,设计中要权衡对比与相似的关系。恰当地利用组景的各要素.使物尽其用,个体为整体服务。
3. 均衡
均衡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平衡。
3.1 对称均衡
对称均衡是简单的、静止的,具有庄严、宁静的特点。对称有三种:一是以一根轴为对称轴的两侧对称,即轴对称。二是以个点为中心的中心对称。三是按一定的角度旋转后的对称为旋转对称。对称均衡是规整的构成形式,有着明显的秩序性,是达到统一的常用手法。
3.2 不对称均衡
不对称均衡则是复杂的、动感的.这和形式的对称没有明显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但是它具有相对稳定的构图重心,不对称均衡的形式自由、多样、构图活泼自然、富于变化。我国的百典园林中太多采用这种形式筑山、理水、布置庭院。
三、园林空间的营造
1. 无形空间环境的营造
无形空间环境的营造首先在立意。立意可通过匾额、楹联、诗文等形式。点染出园林空间的丰富意境.体现出园林空间营造中对社会环境建立的要求。
中国古典风景园林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比较重视“意”,即园林所表达的情感与意义。它强调运用多种园林要素:自然界的花木、水、生物等自然要素,建筑物等人造物以及因二者呼应所产生的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美学境界。这一风景园林的设计方法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设计产生的影响体现在设计的立意与布局上,无论是中国古代城市设计,还是现代城市设计,都以“经营位置”为主要原则,空间及各种设计要素的相互关系成为设计的最基本和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另外,园林设计中香味、声音等的巧妙安排,也可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无论是“留得枯荷听雨声”、“暗香浮动月黄昏”,还是“鸟鸣山更幽”。都为景物增添了许多情趣。
2. 有形空间环境的营造
有形空间环境的营造就是针对场地中一系列客观的、通常是相互矛盾的现状资源。提出一个空间解决方案。一个合理、巧妙的园林设计。首先要抓住原场地中那些真正本质的、内在的、特别是文化性的东西,将它在设计中表现出来,以一种倾向性和具有普遍性的运动规律。反映出有形的空间序列和无形的时间性,使它们体现各自的特性。
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园林空间组织多采用序列关系。以达到合理地组织人流,进行有序活动的目的。景观序列的特性是景观的连续性、流动性和节奏性。园林设计者通过暗示、引导、夸张等处理手法。使人们在三维空间的环境中活动时,不断被引向某一方向或某一空间,游人的观赏路线应与景物展开、融合的细微变化相一致,通过连续而又不断变化的视觉和心理体验。获得美的感受。设计精美的花坛、石柱或由高大乔木等要素形成的框景、漏景都能起到引导和暗示的作用。
“所谓空间感的定义是指由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合成的具有实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围合”。仅以植物为例。植物可以以其不同种类、形状、高度组成空间的任何一个平面。在园林设计中以建筑体现功能。以植物为主造园并辅助划分环境空间,以园林构造物点缀其间烘托气氛,利用大小、虚实、疏密、明暗、曲直、动静的对比手法,通过巧妙的借景、障景、围合、隔断等手段,设计出尺度、形态、围合程度不近相同的空间,充分表现园林设计的丰富内容和意境。这其间,林缘的晃动、树木的枝杈以及草地的起伏变化,都是构成空间的元素。
1.1教学模式陈旧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理论教学及学生课后临摹练习为主,缺少直观感知和实践操作环节。如大部分院校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至今仍以单纯的绘图技能训练为主,缺少对山石、水体、建筑、植物、地形等园林要素理性理解的模型制作和尺度认知环节,使得学生对于设计技能的把握仅停留于书本理论知识和图纸二维空间表现。
1.2评判标准单一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传统教学评判标准单一,仅以学生的图纸表现作业为评判依据,缺乏多元化、多渠道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局限于手绘能力表达。如风景园林专业的部分学生,对于短时间内的快速设计及表现力不从心,又如他们缺乏对自己设计作品的陈述及说明能力等,显示出评判标准的单一化所引发的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2课程教学方法革新策略
2.1开启连续性教学思维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虽是专业设计基础的训练,但它是整个专业学习连续过程的重要起始。课程教学应着重于建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和学习态度,长久专注于创造性设计思维的形成,强调设计初步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如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开设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首先通过对校园中心景观———西谭的环境感知测绘,培养学生对现实环境设计的理解,从而掌握场地空间尺度、环境要素、材质选择等多方面设计语汇。接着,教师选择学生场地测绘中的某个地块,提供标准建筑小品、场地原有保留树种等设计要素,启发学生从平面和空间构成方面进行要素重组和设计思考,改造场地原有的功能和空间感,并通过模型制造来检视设计的可实施性。最后,学生参与每年举办的南京林业大学“小花园”设计竞赛,在校园中挑选空地,利用植物、石块、玻璃、砖、土等材料,将其设计的平面方案转化为真实空间,从而加深学生设计的连续性思维培养。
2.2秉承创新式教学模式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应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激发学生对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的学习兴趣,而不仅仅只是进行枯燥的绘图技能训练。如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开设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通过校园内部的多组小型园林实测,增强学生对园林空间尺度、环境要素、场景关系的认知与表现,又通过制作植物、山石、水体、建筑小品等实景要素模型,加强其对各种材质、形式的园林要素的感知,再通过每位学生的模型作品图片展示,培养学生的摄影爱好,通过镜头体会取景、构图、光影的魅力。
2.3导入多元化评判方法
风景园林设计不应满足于完成一张漂亮的表现图纸,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即包括对场地历史环境条件的理解,良好审美标准的建立,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权衡各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面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目标,导入多元化的课程评判方法势在必行。因此,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开设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采用了课堂设计方案展示、经典园林设计作品赏析汇报、设计前期场地分析报告等多种评判形式,最终结合平时作业和期末快题表现,给出学生科学合理的评分成绩,从而激发学生对课程和专业的深层次思考。
2.4激发个性化兴趣表达
按照《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全班学生画同一张图的现象”,这是课程教学方法循规蹈矩带来的后果。激发个性化兴趣表达是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开设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又一特色,教师鼓励学生在临摹绘画之后,根据自身的审美喜好和绘画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并进行深度研究和创作,绝不鼓励照搬照抄的学习模式。因此,学期末的作业展示汇报是每个学生个性化展示的舞台,从作业的内容到形式再到制作方法,无一不体现他们强烈的个性化兴趣表达。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