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制度的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管理权和所有权开始了分离,权责更加分明,这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管理不仅仅涉及企业的日常经营,还涉及内部控制、战略制定等内容,是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关键,因此对成本管理的研究,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企业成本管理理论概述
1.1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就是以客户的订单分析业务的消耗量,分析作业动因,找出经营中存在的存货积压问题,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实际操作中包含三个步骤:首先,通过有关客户各项作业的分析进行作业中心的构建。其次,以归纳汇总后的生产经营劳务与商品等为依据,明确成本对象;最后,对成本动因进行充分挖掘,分析成本增减或者减少的原因。
1.2全面成本管理
全面成本管理要求企业对产品进行全流程的管理,全面成本管理分为三步:第一,在产品的设计和研究阶段进行预算控制和预算管控;第二,在产品生产阶段,要对产品消耗的原料成本、人力成本进行动态跟踪,最大化提升生产效率;第三,在产品销售阶段,要借助在生产阶段形成的成本和质量的优势,对产品进行销售,实现产品的价值。
1.3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企业日常的成本控制工作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企业。它是一种更高层面的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思想的发展。在该思想下,企业日常的成本管理要和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预算决策要结合企业的长远目标,而不是仅仅实现短期的经济效益。
2成本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作用分析
2.1成本是企业生产耗费的补偿标准
产品的生产就意味着原材料等成本的耗费,在计划经济体制中这一点也有所体现。但是,国家补偿了企业的耗费,如此,企业的生产往往不考虑资源的耗费,所谓“成本是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并不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真正坚持的原则,因为补偿付出的成本并不是由企业负担。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经营者从所有者那里取得的对资产的使用权,也就承担了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的义务。成本的支出会导致净资产的下降,资源的耗费成了经营者必须要关注的问题,产品的价值变现能否弥补原材料的耗费成本是经营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成本的补偿标准对经营者具有现实影响。
2.2成本是计量资产价值的依据
计划经济下企业并非实质意义上的独立经营主体,盈亏都是国家负责,不承担运营风险。所以,企业管理者不关心资产的多少和计量方式,资产被理解为资金的使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形成,企业的管理者要对企业的所有者负责,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应该关注的内容,而正确计量所有者权益就要管理者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充分了解资产的价值。从现代会计准侧来看,资产价值是为取得资产或者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之前所有的成本支出,所以成本是计算资产价值的基础。
2.3成本是经济核算的工具
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中,经营者对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效益的追求不尽相同。计划体制下,资金来源于政府专项支持,生产多少取决于计划,产品销售不由市场决定。如此,经济核算没有意义,成本管理也是流于形式。现代制度下,企业自负盈亏,成本真正发挥了作用,成为企业进行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3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成本管理工作落后于市场发展观念。成本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标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展理念的建立,企业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而非发展的规模。低成本未必就是好事,比如有的企业为了增加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通过不断扩大生产量的方式摊低产品的平均成本。这种方式固然产生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是很容易忽视市场的需求,导致盲目生产,一味追求低成本、高产量,导致企业存货囤积。第二,企业成本管理手段老化。企业的成本管理应该是全面和全流程的成本管理。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往往只关注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在产品设计阶段和最后的销售阶段没有成本管理的意识。这就导致企业在产品生产前缺乏预算控制的意识,没有做好成本的预测和成本计划。造成事前成本管理的混乱,这样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成本管理手段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实际意义。第三,成本核算简单化,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由于以前的管理理念就是降低成本,这就导致核算人员在平时不注重对成本信息的记录,不重视对造成成本支出背后原因的分析。在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时,管理层不能不能深入了解每一个作业环节引起成本背后的原因,这样的成本核算不够全面,不能为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第四,成本信息的扭曲。传统成本管理理念认为业务量直接影响成本。在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中,这种核算方式可以一定成本上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机构的变化,一些企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产品生产环节的人力成本和产品生产消耗在企业成本支出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管理成本逐渐上升。
3.2成本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成本管理理念落后。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都要适应市场的经济环境,否则就失去了其自身的意义。随着电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活动更加复杂,成本管理不再是简单地根据量计算消耗。成本支出不仅仅是人力和原料的消耗,还有技术和管理的投入,这就要求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第二,短期行为存在于成本管理中。就国有企业而言,成本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意志。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往往定期换届,这就造成管理层仅仅关注其任期内的公司业绩,而不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如此,管理人员会在成本分摊、解决坏账问题上根据个人利益进行操作,使成本管理沦为满足个人利益的工具,这对企业长远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三,缺乏与成本管理相关的激励机制。现代企业制度下全面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都需要企业内有人和部门实际践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对现代成本管理建立激励机制,让管理层有积极性进行成本管理。但是,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对新的管理理念不愿意接受,积极性不足,成本管理缺乏保证其得到践行的保障机制。第四,技术水平钳制了成本管理水平。技术对成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技术上的创新可以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提升企业的效益和产品竞争力。信息化技术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也会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但是由于技术的收益期较长,管理层处于短期行为,常常对技术上的投资尤为审慎,导致企业的技术水平钳制了成本管理的水平。
4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策略
4.1树立成本意识
要提升成本管理水平首先要树立成本意识,在企业自负盈亏并以实现所有者权益为经营目标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要意识到把控成本、提升效益的重要性,同时要让员工建立成本管理的意识,让成本管理成为全体员工的义务。
4.2强化战略成本管理和全面成本管理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除了要进行全面的成本管理外,还要注重战略成本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关注产品的市场前景和对手的发展动向,及时调整战略。企业要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多把控全局,从长远发展考虑,加大对创新技术的投入,对生产环节进行革新,实施全流程、全方位的成本管控。
4.3整合成本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
一方面,要将成本管理效果纳入企业管理者的绩效考核中去,提升管理者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手段进行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建立监督制度,通过建立监督部门,严格控制随意调整成本核算数据的行为,要让成本管理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于长波.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才智,2010(17):262-263.
关键词:成本管理;模式;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一方面促进了成本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各项改革措施协调配合,齐步前进,推动企业各项专业管理朝着科技化方向发展。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模式的设想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实行的是一种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以事后核算为重点,以完全成本法为内容的算帐报帐型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说是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盈亏同企业无关,企业成本意识淡薄,损失浪费惊人,甚至不少企业虚盈实亏;二是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三是成本管理的现状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不利于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也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并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首先,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具体要求。只有对此有了深刻了解,才能很好地把握市场经济规律,自觉摆脱旧的观念,适应新的形势。其次,要学习西方国家应用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经验,借鉴其关于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和经验,为我所用。第三,要保持鲜明的中国特色,要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在微观管理上,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价格为基础,以制造成本法为内容,以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以全面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在宏观管理上,要建立以财务成本法规为引导,以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为目标,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并用的宏观间接调控管理体系。
二、成本微观管理要建立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微观管理即企业成本管理。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层单位,是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促进四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求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开发力,资产有增值力,在市场上有应变力,特别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素质低、产品质量差和成本高的现状,要具有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管理现代化,就要求企业各项专业管理现代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 成本管理思想革新化
传统的算帐报帐型成本管理模式只计算财务成本,不计算管理成本;只重视事后算帐,不重视事前预测和决策;只采用手工操作,不考虑先进的管理手段;只依靠企业财务部门,不注意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因而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成本管理观念上革新,要树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经营观念、法制观念和开拓观念等新的观念。
2 成本管理组织合理化
这是管理现代化的保证。没有组织上的保证,企业就很难把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好,就不可能发挥最大的总体效益。成本管理组织化就是要求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保证目标成本的顺利实现。同时,还要按照成本管理的职能,建立科学的成本指标体系、成本核算体系、成本决策体系、成本控制体系和成本考核体系。
3 成本管理方法科学化
要总结我国成本管理的好经验,引进国外现代化成本管理方法,相互融合,发展提高。主要有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厂内经济核算、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班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多种方法。
4 成本管理手段电子化
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不但可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而且可以加速信息处理,便于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使管理人员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同时,还应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物质消耗和流向的控制,为成本控制和计算创造条件。
5 成本管理人才专业化
要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成本管理现代化需要的专业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成本管理工作不断前进,保证成本现代化早日实现。
总之,管理思想是灵魂,管理人才是关键,管理组织是保证,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是条件。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应该配套,并同步进行,才能共同推动成本管理向着现代化方向迈进。
三、成本宏观管理要建立间接调控体系
成本宏观管理即成本的国民经济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对于成本管理仍然需要从宏观上加强调控。
1 要建立成本法规体系,促进成本管理工作规范化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992年,财政部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对原来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进行了部分改革。近年来,又颁布了一些具体会计准则,其中不少涉及成本管理的内容。现在应该尽快把成本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起来,使今后成本管理有法可依,力求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
2 要通过社会审计,纠正成本计算不实和弄虚作假行为
当前成本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成本计算不实,财经法纪松驰,乱摊乱挤成本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弄虚作假,偷税漏税,这就给成本管理增加了很多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要逐步建立财税监督、国家审计监督和社会审监督三者并立的经济监督体系。注册会计师审计要重点对成本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企业中成本计算不实和乱摊、乱挤成本等违法乱纪现象。
3 要有合理的经济布局,促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
我国各地自然资源条件不同,经济发展又不平衡,这就要求生产要合理布局,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减少不合理的运输费用,努力节约社会劳动。同时,还要考虑各地区工业生产专业化和各产业综合发展的正确结合。
4 要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
我国产业结构尚不够合理,主要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加工工业规模偏大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低,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要重视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以促使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降低产品成本。
5 要培育市场体系,鼓励公平竞争,不断降低物质消耗水平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各类市场,并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健全市场规则,清除市场障碍,要尽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鼓励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及时各种经济信号传递出去,引导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降低物质消耗,节约产品成本。
摘 要: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不断改进成本制度,适应现代市场生存规则,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当前,由于种内部和外部原因,很多企业在内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致命的疏漏,严重制约了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营和进一步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企业制度与成本管理等概念的阐述,分析当今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影响成本管理的各项因素,最后,针对相关问题从提高员工素质、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成本管理;问题;策略
成本作为企业整体生产运营价值链中的直接价值来源,是企业获得利益的最强大的驱动力,与企业经营发展存在直接联系,成本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它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企业的整改管理体系中,成本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也是帮助建立企业内部制度的一个重要举措,成本管理制度的成熟是实现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升级的必经阶段,是帮助企业走向未来、走向成功的融合剂。
一、现代企业制度与成本管理的理论概述
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建立起来的科学有序的组织管理体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构架,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包括四点,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所谓产权清晰,《公司法》通过股东代表制度、董事会、监事会等制度将公司产权做了明确规定,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同时,建立现代企业最重要的制度之一便是权责明确,企对于相关的责任和制度企业的管理部门必须对其进行具体划分,企业以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有限的责任;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条件,政府只有赋予企业足够的权利和空间,企业才能积极主动地以市场导向的原则经营发展下去;科学的管理能够帮助现代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保证,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将企业产供销和日常事务纳入良好发展的轨道,在资产稳定并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利用企业规模和利润的扩张,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和市场竞争力。
所谓成本管理就是企业在自身的经营过程中,将相关的成本管理法律作为范本,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成本管理包含了许多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成本管理的得失直接关系到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科学与否。在利润这一直接驱动力面前,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各个企业都在认真探索如何建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模式,如何通过成本管理调节生产经营过程中不相适应的部分,如何进一步挖掘企业的潜力。企业经营机制和方针的优化将推动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这何尝不是降低企业成本、改善盈利状况的方式之一。
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成本竞争意识淡薄,缺乏成本理念
市场竞争中,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价格上的竞争。通过价值理论我们知道成本在价格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缺乏成本理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一历史事实就是重要因素之一。计划经济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忽略了企业价值链中潜在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即没有重视对成本的控制,这种缺乏成本竞争意识的做法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企业规模无意义的扩大和产品销量的增加都无法弥补成本管理不当所带来的影响。当今一些企业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弊病,仍然没有将加强成本竞争意识摆在重要战略地位,这样就会使得企业的经营陷入尴尬境地。
2.企业成本管理结构存在问题
传统企业成本管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为“事后诸葛亮”,因为企业成本管理没有具体落实到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控制目标没有被企业各部门深刻领会,只是仅仅依靠财务部门的事后数据分析,而数据的审核与分析完全不能从根本上对成本进行系统管理,不能实现各部门之间的监督与制约。企业员工成本管理意识的淡薄也严重影响成本管理的反馈,这种停滞的成本管理结构完全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3.企业成本管理手段落后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成本管理环节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即成本的前期预算、产品生产过程、中期的成本控制和后期成本审核,并在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丰富成本管理手段,通过提高技术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手段远远落后于此,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是其唯一成本管理重心,无法拓展企业成本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一些缺乏生产信誉的企业甚至会出现偷工少料的现象,效益没达到,反而影响了产品质量。
4.成本管理信息不真实,成本核算浮于形式
近年来,由于企业财务人员的个人过失和企业对成本核算的不重视导致成本管理信息失真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具体表现为:对成本划分的界限不明确致使成本支出与实际不符;企业领导的现象导致成本信息与实际不符;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不过硬,导致成本核算出现乱挤乱摊、不计少计等现象。流于形式的成本核算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衍生物,理论与实际不相符,一方面使得企业成本管理失去参考价值,一方面失真的成本信息影响了各单位的业绩考核。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
由于历史原因,西方国家对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历史更为久远,研究成果较为显著。我国企业在建立自身成本管理体系时需要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理论和案例,借鉴吸收科学的管理经验,同时,不忘结合本国实际社会经济状况,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对国外相关资料文献的研究,笔者发现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和成本企划是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1.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Management)这种概念最先出现在欧洲,当时英国较为知名的学者西蒙兹提出了战略成本的概念,随后得到了其他相关学者的普遍支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得到印证,日本以及欧美的相关学者都在讨论战略成本对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战战略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着企业管理的走向和成果。企业必须对价值链进行控制和管理,不断提高企业,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之后才能够提升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利润。企业的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加强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
2.成本企划
成本企划(Targetcosting)最早萌芽于六十年代的日本,因此又被称为日式成本管理模式,它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和精华。从一开始就把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结合在一起,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均衡和优化成本在产品开发和设计阶段的配置。
四、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
1.提高部门和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
培养企业部门和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是做好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对于部门来说,企业可以制定严格的成本监督和监察体系,并定期对各部门的成本节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或者排名,而重要标准就是按照部门投入产出比来衡量成本管理效果,对成本管理良好或进步较大的部门应给予表扬,而屡次落后的部门则要进行批评监督,灵活奖惩制度,给各部门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员工个人来说,为加强成本节约和成本竞争意识,可将成本管理作业效果与员工奖金挂钩,给予成本管理效果显著者一定期限的假期或者物质奖励。
这种绩效考评的方式是对努力成果的肯定,从实际工作中培养部门和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使整个企业处于积极向上的氛围之中,这种激励作用的长期实践必将形成一个企业的文化,深刻影响每一位员工。
2.有效控制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
对企业成本管理因素的分析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影响成本的驱动因素分别出现在前期成本预测、中期成本控制和后期成本评估中。结合企业相关部门给出的数据信息可以对成本管控做出基本的判断和分析。上面提到的作业成本管理的理念就体现了这一思想。作业成本管理利用流程再造以及流程管理的思想对作业及作业成本进行确认和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
3.利用标杆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管理学中的标杆管理是指以企业所处行业中的“佼佼者”为研究对象,深入学习和借鉴领先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适应自身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大可“照搬”,当然,要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灵活吸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对先进企业的研究学习,可以找到与之的发展差距以及造成这种差距的因素,可以提前了解优秀企业所要遵循的标准,形成良好的激励效应。总之,正确的标杆管理将有效提高企业成本管理能力,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4.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上面的文章中已经谈过,战略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企业领导者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对企业实行成本管理。企业资源可以包括资金、生产设备、员工,这些资源都是有限的,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应该首先对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和评价。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利用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利润,因此,资源的优化组合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5.建立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
成熟的成本管理机构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开展的成本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者必须不断建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来进行管理工作,同时,企业内部也要建立成熟的管理体质,形成较为完整和科学的权利体系,在体系中形成权利、执行、监督三者制衡,只有建立了这种科学完整的管理组织体系才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成熟的成本管理体系。通过企业的成本管理组织建立,能够为企业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也要对相关机构进行定期的检查,形成定时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达到明显效果。
五、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当前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在竞争意识方面还有些落后,对于成本管理结构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于成本管理信息的掌握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这些都是影响着成本管理的重要问题,在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大发展的环境下,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不是单一的,而是要针对问题、各项击破,从国外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以及成本企划三方面找寻经验,结合企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和我国企业发展的现实环境,向具有我国特色的、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何春香.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模式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9).
[2]王岩,隋丽华.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技术新产品,2015(3).
[3]王宁.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探讨[J].财会研究,2014(5).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现代经济社会背景下,成本控制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还应从采购成本、销售成本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只有这样,成本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此外,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产品的不断创新,特别是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否则,其结果不但坑害了消费者,最终也会使企业丧失信誉,甚至破产倒闭。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否取得成功,笔者认为,更重要的还取决于企业领导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企业实行的是一种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以事后核算为重点、以完全成本法为内容的算账报账型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缺点众所周知,迫切要求对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并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首先要弄清楚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具体要求。只有对此有了深刻了解,才能很好地把握市场经济规律,自觉摆脱旧的观念,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在微观管理上,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价格为基础,以制造成本法为内容,以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以全面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在宏观管理上,要建立以财务成本法规为引导,以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为目标,各种手段并用的宏观间接调控管理体系。
这里,笔者主要分析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
二、企业的成本管理要建立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其产品要有竞争力,技术要有开发力,资产要有增值力,在市场上要有应变力,特别要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素质低、产品质量差和成本高的现状,要具有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管理现代化,要求企业各项专业管理现代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成本管理思想革新化。传统的算账报账型成本管理模式只计算财务成本,不计算管理成本;只重视事后算账,不重视事前预测和决策;只采用手工操作,不考虑先进的管理手段;只依靠企业财务部门,不注意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因而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成本管理观念上革新,要树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经营观念和开拓观念等新的观念。
2、成本管理组织合理化。这是管理现代化的保证。没有组织上的保证,企业就很难把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好,就不可能发挥最大的总体效益。成本管理组织化就是要求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保证目标成本的顺利实现。同时,还要按照成本管理的职能,建立科学的成本指标体系、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控制体系和成本考核体系。
3、成本管理方法科学化。要总结成本管理的好经验,引进现代化成本管理方法,相互融合,发展提高。主要有责任成本管理、厂内经济核算、本量利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等多种方法。
4、成本管理手段电子化。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不但可以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还能加速信息处理,便于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使管理人员及时做出正确决策。同时,还应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加强对物质消耗和流向的控制,为成本控制和计算创造条件。
5、成本管理人才专业化。要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成本管理现代化需要的专业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成本管理工作不断前进,保证成本现代化早日实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一种新的认识观――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在概念是有区别的。“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仅仅是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又比如,企业推广合理化建议,虽然要增加一定的费用开支,但能使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为减少废次品数量而发生的检验费及改进产品质量等有关费用,虽然会使企业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益却会因此而逐步提高。这些支出都是不能不花的,这种成本观念可以说是“花钱是为了省钱”,都是成本效益观的体现。
总之,在现代企业日常成本管理中,应对比“产出”看“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预测和决策方案。
三、找准成本管理深化改革的重点
成本管理改革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
1、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素质。首先,领导对成本管理的作用必须有充分的认识,把成本管理落到实处。其次,在公司中配备必要的有能胜任能力的成本管理人员,是顺利开展成本工作、发挥成本管理作用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从事成本管理的人员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还应树立强烈的经营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不仅要懂得成本会计,还应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此外,还要提高其他人员的成本意识和素质,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更要增强成本意识和素质,把经济性与技术性很好结合起来,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成本管理手段要现代化。现代企业经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需要的会计核算,在手工条件下是难以想象的。会计电算化不仅节省了核算时间,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从简单的重复性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为会计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前成本预测、日常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上提供了条件,而且,也使成本核算工作更细致、更全面,满足了企业管理对成本信息不断提高的要求。
3、进一步改革、完善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我们企业的成本分析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分析局限事后的定期分析,没有开展日常分析和预测分析;(2)成本分析局限于产品成本分析,开展责任成本分析不到位;(3)成本分析局限于生产成本分析,没有开展产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分析,例如对产品设计成本、工艺成本、消费成本均未进行分析;(4)成本分析在一些企业仅限于经济分析,未能深入开展技术经济分析;(5)成本分析仅限于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没有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所以,我们认为对传统成本分析要进一步改革:在分析内容上,突破分析只以产品生产过程为对象并仅限于经济方面因素分析的方法,要把分析对象扩大到生产经营全过程,深入到技术领域,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在分析方法上,继承传统优点,建立新型的分析方法体系,并向电算化方向发展。
四、 成本管理的重点应从孤立的降低成本转向成本与效益的最优组合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模式的设想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实行的是一种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以事后核算为重点,以完全成本法为内容的算帐报帐型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说是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盈亏同企业无关,企业成本意识淡薄,损失浪费惊人,甚至不少企业虚盈实亏;二是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三是成本管理的现状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不利于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也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并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首先,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具体要求。只有对此有了深刻了解,才能很好地把握市场经济规律,自觉摆脱旧的观念,适应新的形势。其次,要学习西方国家应用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经验,借鉴其关于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和经验,为我所用。第三,要保持鲜明的中国特色,要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
笔者认为,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在微观管理上,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价格 为基础,以制造成本法为内容,以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以全面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在宏观管理上,要建立以财务成本法规为引导,以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为目标,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并用的宏观间接调控管理体系。
二、成本微观管理要建立现代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微观管理即企业成本管理。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层单位,是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促进四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求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开发力,资产有增值力,在市场上有应变力,特别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素质低、产品质量差和成本高的现状,要具有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管理现代化,就要求企业各项专业管理现代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成本管理思想革新化。传统的算帐报帐型成本管理模式只计算财务成本,不计算管理成本;只重视事后算帐,不重视事前预测和决策;只采用手工操作,不考虑先进的管理手段;只依靠企业财务部门,不注意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因而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成本管理观念上革新,要树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经营观念、法制观念和开拓观念等新的观念。
2、成本管理组织合理化。这是管理现代化的保证。没有组织上的保证,企业就很难把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好,就不可能发挥最大的总体效益。成本管理组织化就是要求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要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度,保证目标成本的顺利实现。同时,还要按照成本管理的职能,建立科学的成本指标体系、成本核算体系、成本决策体系、成本控制体系和成本考核体系。
3、成本管理方法科学化。要总结我国成本管理的好经验,引进国外现代化成本管理方法,相互融合,发展提高。主要有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厂内经济核算、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班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多种方法。
4、成本管理手段电子化。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不但可替代一些繁重的事务性劳动,而且可以加速信息处理,便于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使管理人员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同时,还应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物质消耗和流向的控制,为成本控制和计算创造条件。
5、成本管理人才专业化。要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成本管理现代化需要的专业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成本管理工作不断前进,保证成本现代化早日实现。
总之,管理思想是灵魂,管理人才是关键,管理组织是保证,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是条件。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应该配套,并同步进行,才能共同推动成本管理向着现代化方向迈进。
三、成本宏观管理要建立间接调控体系
成本宏观管理即成本的国民经济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对于成本管理仍然需要从宏观上加强调控。
1、要建立成本法规体系,促进成本管理工作规范化。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992年,财政部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对原来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进行了部分改革。近年来,又颁布了一些具体会计准则,其中不少涉及成本管理的内容。现在应该尽快把成本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起来,使今后成本管理有法可依,力求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
2、要通过社会审计,纠正成本计算不实和弄虚作假行为。当前成本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成本计算不实,财经法纪松驰,乱摊乱挤成本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弄虚作假,偷税漏税,这就给成本管理增加了很多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要逐步建立财税监督、国家审计监督和社会审监督三者并立的经济监督体系。注册会计师审计要重点对成本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企业中成本计算不实和乱摊、乱挤成本等违法乱纪现象。
3、要有合理的经济布局,促使资源配置更加有效。我国各地自然资源条件不同,经济发展又不平衡,这就要求生产要合理布局,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减少不合理的运输费用,努力节约社会劳动。同时,还要考虑各地区工业生产专业化和各产业综合发展的正确结合。
4、要调整产业结构,促使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我国产业结构尚不够合理,主要是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加工工业规模偏大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低,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有些行业盲目发展,产大于需;有些行业产量低,不能发挥规模效益。这就要求宏观上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要重视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化,以促使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降低产品成本。
5、要培育市场体系,鼓励公平竞争,不断降低物质消耗水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各类市场,并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健全市场规则,清除市场障碍,要尽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鼓励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及时各种经济信号传递出去,引导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降低物质消耗,节约产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