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划经济的优缺点

计划经济的优缺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划经济的优缺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划经济的优缺点

计划经济的优缺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306-02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一直强调的重点。然而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再加各省招生人数和要求的不同,扩招后学生的学习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学模式很难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尤其是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教学,生源的不同导致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目前的编班方式势必会造成一些优秀的学生吃不饱,而英语较差的学生又吃不下的情况。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受到种种限制,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能力,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需求,有效地进行教学,各高校进行了多种实践和探讨,目前较为常见和有效的方式便是在一些公共课方面,如大学英语和计算机等课程中实施分级教学。这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要求“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一、分级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分级教学模式主要根据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在其二语习得理论中所提出语言输入假说(i+1)[1](1982:20-30),即二语习得是语言输入情感过滤语言习得机制语言能力的习得语言输出的过程。他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时,才能习得语言。因此,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是不同的,语言习得要在一定的语境来接触语言,获得对话语的理解,从而习得语言。由此我们认为,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学习材料的选择和语境的创造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材料必须是可理解性的。按照Krashen的“i+1”输入模式。i为学习者已有的语言水平,那么教学中应提供的输入为i+1 ,即高于语言习得者已有语言水平一个级别的语言输入。这就是说,在学习时,语言输入应略高于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这样其中的大部分内容能够被学生理解,同时学习对学生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语言水平即i+2,或是接近或低于学习者现有水平即i+0或i-1,那么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会太难而理解不了,或是太容易而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者就不可能获得可理解性输入。

按传统的编班方式组织教学,采用材,但是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样就无法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材料和语境都处于i+1 的层次,教学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并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而我们目前探索实行的基于i+1理论的分级教学教学模式,按照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组织分班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语言输入是可理解性输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二、分级教学的实行方式

目前高校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分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依据高考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级, 将学生分成ABC三级或是AB两级;二是在学生入学后进行分级测试, 按测试成绩分级编班, 一定时期(通常一学期)后再次进行测试, 成绩好的晋级, 成绩不好的留级;三是采取考核分级和自愿选择相结合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 并定期考核,调整学生的级别,采取流动的分班机制。

在学生分级完后,分别对各个级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通常也会采用不同的教材,运用不同的教学和评估方法,在教师的配备方面也有选择。通常较高级别班级教学目标要求高,教学方法相对灵活,对学生更注重全方位的练习和提高,注重实用能力的加强,对教师教学科研等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而对级别较低的班级则更注重对学生基础残缺的弥补,提高学生英语的基础学习,更为注重课本和基础语法词汇知识,当然也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分级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弊端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分级教学的优势是很明显的。首先,分级教学的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有利于教师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在分级教学模式下,学生水平比较接近,针对不同级别所设计的教学手段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加深学生的课堂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点可以从对实行分级教学模式的学校的实际调查和分析中看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语言输入水平有明显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增加,其次,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教师尤其是较高级别班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学习情况的改善而得到的成就感明显增强,教学热情更加高涨,感染并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但是目前的分级教学模式还是存在有不足之处:

(一)分级的方法:大多数高校分级是依据高考成绩货入校测试成绩来分级,这种一次考试定乾坤的方式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另外考试这种方法本身就存在弊端:大多只能反映出应试能力,而不能反映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更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学生学习英语的意愿也不能得到体现。

计划经济的优缺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国式管理 研究内容 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式企业管理研究的若干特点

国内学者很早就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管理思想和方式的研究。在中国管理学大会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会理事长李京文院士,管理学家刘源张院士等曾多次呼吁管理学者对中国式管理的探讨。目前的情况是国内的呼声较高,但动作不大,形成强大研究体系的不多,很难拿出一个有充分证明的著作和系统的理论方法。

国内的研究不如国外的研究多。国外对以日本为首的东方式管理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地步,其中的“日本式管理”早已被列入公认的管理理论之中。而欧美的管理早已形成体系,理论缜密,方法充实。国内受“中国不存在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虚无观点影响,对该问题的研究鲜见,学者们大多将研究力量集中在了西方的管理思想与方式的探讨和推广上。

国内学者的管理理论“西化”严重。国内学者对管理理论的研究长期存在着“重西轻东”的倾向。当然,近代的管理理论大多起源于西方,但是东方管理理论“虚无”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尤其是对中国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否定,直接反映了对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否定、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否定,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有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怀疑与偏见,怀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计划经济,有人则主张偏向市场经济,有人则主张二者合一。

国内企业家对有效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方法的自我体验和西方管理理论学习经验严重不一致。再好的管理思想与方法也必须结合本土实际,必须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配套,必须与中国的传统和文化相结合,否则必然出现脱节、消化不良等尴尬的局面。

研究手段的重定性、轻定量倾向严重。现有的一些东方式管理研究,包括中国式管理研究大多围绕在定性的说明罗列之中,沉湎于对古典词句的解释推理之中,缺乏数学家的参与和对IT的使用,方法显得空泛、不实用、不易操作。无论是日本式管理、韩国式管理,还是近期台湾出现的中国式管理都局限在条条框框之间,缺乏大企业如丰田、本田、浦项、LG、海尔等的实证分析研究,更缺乏定量管理方法的探索,还缺乏严格数学论证、推演和样本统计比较手段的投入和归纳总结,没有计算机应用的提炼。

中国式企业管理研究思路

西方管理理论与方式。证明其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说明管理方式是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欧美等西方式管理必须满足其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提出独具特色的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东方式管理。通过对东方主要国家的管理思想与方式的根源探索,提炼与总结出东方式管理,证明中、日、韩管理思想与方式的同源性。分析日本式管理、韩国式管理、中国传统(民国及以前)经济管理和企业的管理思想与方法,达到证明其共同儒家文化根源的目的。东方式管理与西方式管理两大理论阵营比较。在管理理论上进行定义,提出新的管理理论阵营和学派划分理念及方法,建立更明确的界线,形成容易学习和理解的东方管理理论体系,为我国和东方其它国家理论界明确自己的管理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总结改革开放后成功的经济发展理论,努力探索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融合,寻找优劣,取长补短,取利去弊,研究适应中国目前发展的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结合东、西方管理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中国式管理。证明中国企业更需要偏重东方的管理思想与方式,证明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企业管理的理论只能是中国式管理,以利于企业的学习和方法的借鉴使用,减少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中学习和实践的盲目性。总结制定中国式管理要求。理论性的论述与方法阐述相结合,既要有理论深度也追求可操作性,必须使用计算机和IT手段。

而研究内容是从对西方经济理论、西方式管理、东方式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式管理进行总结来看,应当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突出东方文化元素,尤其突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儒释道文化基因,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式管理,并进行重点企业案例剖析。

中国式企业管理研究的创新点

市场经济与欧美管理方式密切关联研究。市场经济理论相对比较成熟,欧美的管理方式也很成型,但证明欧美管理方式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则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不能说明欧美的管理方式更适合西方企业的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则很难说明东方式管理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当然也就没有研究的可能,就掉入东方无管理、中国无管理的“虚无论”之中。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管理实践,无论是企业界还是理论界都已达成共识,确实存在着东方特色的管理方式和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并且在世界管理理论之林中独树一帜,日渐强大。所以,区分西方式管理与东方式管理的研究是重要前提之一。

研究东方式管理,求证儒家思想与东方式管理的关联。与西方式管理相对应,建立东方式管理。重点是从中、日、韩企业发展的相融性,推导出三国管理方式的互用性,证明其共同儒家文化基础的特性。在市场经济的理论下,建立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东方式管理。重点包括三国现有管理方式的整理与提练、近现代管理思想中的儒家思想根源关联与论证等,提出东方式管理。除现有较为成功的东方式管理的归类、总结、提炼之外,还可以在儒家思想体系下、在理论上创新提出丰富的东方式管理,尽管这些管理方式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和进一步证明,也有很大研究难度,却尤显重要。

完成东、西方式管理的比较研究。在建立了西方式管理和东方式管理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东、西方管理的比较研究。这里进行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东西方两种管理方式的比较,采用统计和比较的方法,完成其共同之处的归纳,不同之处的分离,建立各自的特色,重点为东方国家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指明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发展方向,不能只是跟在西方管理学家的后面亦步亦趋、摇旗呐喊。其创新点是进行两种管理方式不同的根源比较,除了从深层次的文化、制度和传统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外,还重点进行管理方法、方式、实证等方面的探讨,力图使东方管理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计算机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实践总结。重点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的经济政策与理论进展,在引入市场经济理论后中国经济的变化。难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市场经济的差别、与原计划经济的差别,本身独特之处的概括与总结。论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产生现有中国式管理的土壤,是目前适应中国发展的最好形式。如果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发展是成功的,那目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成功的。与欧美的经济成功一样,中国一定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管理方式,与欧美的管理方式并驾齐驱,这个管理方式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式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式管理的研究和总结。重点是建立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式管理。难点是要抓住这种管理方式的主要特征,并与市场经济下的西方式管理进行比较,指出不同之处,强调适应性。以国家100强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导出中国式管理的主要特征。不但要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式管理不同于市场经济下的西方式管理和东方式管理,也要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方式不同于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不同于中国传统的管理方式。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式管理与市场经济下的东方式管理的不同也很重要,不然将不能证明与日本式管理的区别,也说明不了与韩国式管理的区别。以上证明具有较大难度,尤其是优缺点的归纳和总结带有预测性,带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计划经济的优缺点范文第3篇

1.知识目标

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主要内容。

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市场调节存在的不足。

运用:结合经济生活的实例,分析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能够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做到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针对经济生活中具体的市场秩序混乱及宏观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

2.能力目标

⑴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市场调节并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为此,培养学生辨证地看问题;⑵市场要有效地发挥调节作用,必须具备公平、公正地市场秩序,并不是任何市场经济都实现资源地合理配置。为此,培养学生全面地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资源有限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地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通过学习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让学生明确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并引导学生树立竞争意识;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之本,培养学生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个人习惯,做一个讲诚信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三)教学难点:如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四)教学方法:

【导入新课】

视频:我国水资源短缺

中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一方面,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又饱受资源紧缺的困扰。

【传授新课】

一、市场调节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石油、水、电……,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在经济学上,我们把它们称之为资源。人的需要是无限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就产生了矛盾。

【想一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可以采取什么手段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才能解决这一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和市场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叫计划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叫市场经济

探究背景材料《微波炉市场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导出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扩大生产资源流入

资源流出生产缩小价格下降供过于求

3.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供求、竟争

【比一比】和计划调节相比较,市场调节有什么优点?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⑴市场能够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⑵市场竞争促使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课件显示)

(过渡)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调节资源配置有它的优点,那么什么都可以让市场来调节吗?市场调节是不是万能的?

教师创设情境:某地发生火灾,打了119,如果让市场来调节,消防部门和受灾方讨价还价,会出现什么后果?(学生马上醒悟,该烧的都烧了。

(提问)枪支弹药能不能让市场来调节?有什么危害?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①公共物品(国防、治安、消防)的消费是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实现的。

②、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因为如果任由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是否就完美无缺呢?

2.市场调节的弊端

合作探究材料:“甜苹果”变成“伤心果”是偶然的吗?引导学生分析市场调节的弊端

自发性——原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

盲目性——原因:单个生产者和经营者由于不能全面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

滞后性——原因: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节有一定的时间差

3.这种弊端导致的后果: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可见,市场调节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也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让市场这只“无形手”和国家这只“有形手”相结合,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无形手,有形手,手拉手,向前走。”

(三)市场秩序

既然市场调节下,人们自发的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那会不会有人为了自己的利润不择手段,做些破坏市场秩序的事来呢?

多媒体播放视频:德国没有欧典地板

【提问】:欧典地板的这种行为有什么危害?导出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⑴严格市场规则

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表现形式:法律规范、行业规范、道德规范

市场规则的内容:

市场准入规则

凡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

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非法垄断及其他非法竞争行为。市场交易规则

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想一想】:面对诚信缺失政府应如何去做?

⑵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引导学生分析诚信的重要性)

①必要性: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例如,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才能取得成功;诚实守信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享有良好的声誉,这种声誉会形成无形资产,企业将受益匪浅。

②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提问】:规范市场秩序不仅需要政府建立信用制度,作为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应如何去做?

⑶每个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计划经济的优缺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标、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建设工程招投标之所以能成为当前我国有形建筑市场中最主要的交易方式,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有效降低工程投标报价,节省建设资金。在招标过程中,不论是采用经评审后的最低价中标法或次低价中标法,还是综合评分法进行评标确定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较低对于赢得标的总是有利的。招标人(业主)通过工程招投标的充分竞争,降低了工程合同价格,从而达到控制建设投资的目的,对于我国现阶段如此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其投资节省效益是相当可观的。这也即是工程招投标经济效益最集中的体现之处。

1、投标人数增加对降低投标报价的作用

无论是对居于垄断地位的招标人还是对居于竞争地位的投标人,参加投标的投标人数的多少都会直接影响双方各自的收益。投标人数越多,竞争越激烈,对投标人而言,中标可能性就越小、工程预期利润也随之减小;对招标人(业主)而言,则越有可能以一个理想的较低报价获得符合其要求的工程,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其投资利益。但正如本文前面分析到,假设投标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他参与投标的目的同样也是力图实现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他不会以低于工程建设成本的价格作为投标报价(现实中,不排除也会发生投标人低价抢标,或者寄希望于投标时低价中标、合同执行时高价索赔的现象,这些行为我们视其为非正常的不理,另当别论)。因此,从定性上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投标人数的增加对降低投标报价的作用是有限的。

2、平均每次投标费用及投标费用占投标报价比例

投标活动受企业重视、投入费用高,标书编制质量自然就好,这很容易理解。但在如今市场竞争激烈、总体中标情况不理想的状况下,如若不中标,这些投标费用就打了水漂,而通常招标人对未中标人是不会给予经济上的补偿,矛盾因此形成,这也是目前我们招投标交易市场投标人反映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因此,选取平均投标费用和投标费用占投标报价比例作为影响因子,考察其与中标率的关系十分必要且重要。

3、不同招标方式下的工程招投标社会成本

3.1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各自的优缺点

3.1.1公开招标的优缺点

(1)工程实践证明,公开招标具有以下优点:

①多数情况下,公开招标方式下,投标人竞争激烈,一般可以以对招标人(业主)较有利的价格确定中标价,有利于降低和控制工程造价。

②可以保证所有合格的投标人都有参加工程投标的机会,扩大招标人的选择范围。

③保证招标工作根据预先指定并为大家所知道的程序和标准公开而客观地进行,因而减少在工程招标中作弊的可能。

④可以引进较为先进的设备、技术和工程管理经验,特别对于国际工程尤其如此。

(2)工程公开招标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公开招标费时较长,必须经过一整套周密且比较复杂的程序,视工程难易程度和技术特点,从招标公告、投标人做出反应、评标定标、授予中标直到签署合同,时间少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甚至更长。

②公开招标,尤其是不设置资格预审程序而直接招标公告的公开招标,招标人事先很难掌握有效的潜在投标人数量。若投标人过少,竞争不够充分,可能致使招标人无法选择到满意的承包商,更坏的情形是,投标响应人数不足以满足法律要求而造成工程流标,不得不重头再次履行招标程序,将直接影响工程计划进度;若投标人过多,势必会加大整个工程的投标成本以及招标人为组织招标所投入的人力、财力、精力,提高工程招投标社会成本,造成不经济。

3.2邀请招标的优缺点

(1)邀请招标由于限制了投标人范围,相比公开招标主要有以下优点:

①投标人投标意向明确,便于招标人掌握招标进程,招标时间相对较短,操作相对简便。

②正常情况下,招标人邀请的都是对其技术、实力、信誉等比较了解和认可的企业,且投标人对工程的针对性强,无论今后哪家中标,都能较好地履行合同并保证工程质量。

③投标人的实力基本处于同一竞争水平线上,且投标人数量相对较少,中标率提升,所有投标人的投标总费用以及招标人的招标费用都能得到较好控制,不至于造成过度浪费。

(2)邀请招标的缺点则在于:

①招标人以邀请招标为借口来规避公开招标,甚至围标、串标、先定后招、排斥潜在投标人等违法违规现象,为寻租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更好条件。

②不利于营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对多数投标人而言不公平。

4、资格预审程序对工程招投标成本的影响

4.1资格预审与资格后审

公开招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资格审查,通常做法有两种:一种叫资格预审,另一种叫资格后审。资格后审即通过招标通告,只要投标人符合招标公告上的基本条件就可以购买招标文件直接参加投标,开标后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按国外的做法虽然可以缩短招投标周期,容纳更多的投标人,但招标人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通常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和情形在招标文件中还设定了一些必要的最低标准,而投标人在获得招标文件之前并没有获得这方面的信息,这样往往可能造成投标人中途退出投标、敷衍性投标或一些不道德的投标人弄虚作假,影响招投标的正常秩序。

4.2资格预审的目的和作用

(1)资格预审作用

①确保招投标活动的竞争效率。

②能揭示投标人对工程表现出多大兴趣,这一信息对一个重要项目的业主而言是非常有用的。

③能够为不合格的投标人节约准备投标的费用,有效降低招投标的交易成本并进而降低社会成本。

4.3强化资格预审程序,有效降低工程招投标社会成本

在公开招标方式中增加资格预审程序,不仅有法律依据基础,且弥补了直接公开招标方式中的一些缺陷,溶入了邀请招标方式中的一些优点,只要实施规范、操作透明,在公开招标占到当今中国建设工程交易方式90%份额的情况下,增加并强化资格预审程序,这种经资审后的竞争性招标方式对降低工程招投标社会成本的意义不言而喻。

资格预审实际上是在公开招标基础上增加了对潜在投标人提前进行把关的步骤,它既保证了招投标行为实质上按公开招标程序进行,整个过程有严格的机制上的约束,使所支付的制度成本能得到有效控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具备邀请招标避免投标人过度竞争而带来的不必要浪费,使所支付的交易成本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招投标社会成本的目的。

结论:工程招投标的社会成本由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两大部分构成。前者是指招标人和投标人主体双方为完成工程招投标具体交易行为所支付的可被直接计量的成本;后者是指为保障工程招投标各环节健康规范运行,包括招投标双方和政府部门等社会有关各方在内,须共同承担或分摊的难以直接计量的成本。

本文吸收、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对社会成本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探讨了工程招投标中的制度成本、交易成本、工程承包企业的投标费用及中标率影响因素、工程招投标的成本与效益、不同招标方式和承发包模式下工程招投标社会成本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段丹.国有企业的社会成本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一05

计划经济的优缺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清单计价 预算方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 TU20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深化建筑工程计价改革、规范计价行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国建筑市场向国际接轨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建筑市场由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1、掌握与运用清单计价预算方法的目的与意义

建国以来,我国基本建设领域的承发包计价、定价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标准定额计价管理模式,这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为我国通用定额体系的建立发展以及社会土义基本建设投资控制发挥了重要的经济保障作用。

随着我国改革和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有工程造价的定额计价制度也不断受到冲击,己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为此,建设部于2003年2月17日颁布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并从2003年7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工程计价方式改革历程中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的计量由政府定额计价模式转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形成“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的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的建筑市场经济环境,为建筑企业投标报价提供了一个能综合体现企业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的公平竞争平台。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深化建筑工程计价改革、规范计价行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国建筑市场向国际接轨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建筑市场由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由于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及企业定额体系尚未建立,工程量清单计价处于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初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研究工程量清单计价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促进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顺利推广实行,实现“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的工程造价改革目标。

2、清单计价方法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确定工程造价的程序为:在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时,招标人依据施工图纸、招标文件要求、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统一的项目划分规定,为投标人提供工程数量清单。投标人根据本企业的消耗标准、利润目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市场竞争情况和企业实力,并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自主填报清单所列项目的单价与合价,包括工程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利润和税金。并以所报的单价作为竣工结算时的计价标准,根据工程量的增减情况,调整工程造价。在这种模式下确定的工程造价是由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竞争形成的建筑产品价格,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惯例的要求。因此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允许承包商自主报价的、通过市场竞争确定价格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计价模式。

3、传统定额计价与清单计价的比较

1)传统定额计价的缺点

定额计价的计算在建筑安装工程概预算定额所规定的各项指标下进行,而工程概预算定额是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编制的,不能及时反映市场的变化,不能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使建设工程造价定价方法难以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不能合理的确定建设工程造价;定额计价的方法,要求生产条件、所有制、级别不同的各竞争企业都必须按照相同的计算方法、计价依据来确定某一建设工程的造价,各竞争企业所作出的价格水平相差无几,无法反映企业的实力,毫无差异的价格是难以体现竞争原则的;定额只规定了一种单价,不符合按质论价的商品交换原则,影响承包商提高质量的积极性,难以体现优质优价原则;各省、各行业都编制了自己的工程概预算定额。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计算规则各不相同,分部分项工程名称、内容也各不相同,给建设工程造价计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建筑市场。

2)清单计价的优点

工程量清单计价有利于实现从政府定价到市场定价,从消极自我保护向积极公平竞争的转变;有利于公平竞争,避免暗箱操作;有利于风险合理分担;有利于工程拨付款和工程造价的最终确定;有利于标底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工程索赔的控制与合同价的管理;有利于建设单位合理控制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招标投标节省时间,避免重复劳动;有利于工程造价计价人员素质提高。

4、国内外工程造价确定的差别

在国外先进的工程造价管理一般都是政府对各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不加干预,只进行政策引导和信急指导,由市场经济规律来调节。如对少私人投资项目,其体现了政府对造价的宏观管理和间接调控。另外,在国外,按项目投资来源,渠道的不同,一般可划分为政府投资项目和私人投资项目。政府对建设工造价的管理,主要采用间接手段,对政府投资项目和私人投资项目实施不同力度和深度的管理,重点控制政府投资项目。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大多数采用工程量清单的计价模式,该模式的基础是统一,具体就是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化, 工程量计算方法标准化, 工程造价的确定市场化,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先进的计价模式,因此工程量清单报价法,已被包括世行、亚行、非行在内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上普遍应用。国际学术界对于国际惯例比较一致的看法存在着三种模式:一是以英国为代表的工料测量体系;二是以北美为代表的造价工程管理体系;三是日本的工程积算制度。其三者的共同点就是量价分离,政府只规定量的计算规则方法,对价格不在控制和干涉,让市场来决定。

5、投标报价的策略与方法

所谓投标报价策略,是指建筑企业在投标竞争中的指导思想与系统工作部署及其参与投标竞争的方式和手段。投标报价策略作为投标取胜的方式、手段和艺术,贯穿于投标竞争的始终,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

常用投标策略:靠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取胜;靠改进设计取胜;靠缩短建设工期取胜;靠投标函中附带优惠条件取胜;低利政策;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着眼于施工索赔;采用长远发展的策略。以上这些策略不是互相排斥的,二是相辅相成的,在投标工作的实践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综合、灵活地加以运用。

所谓报价技巧是指投标报价中采用的方法或手段,不仅招标人可以接受,而且投标人不亏损,能获得较高利润。

在开标之前递交标书时,常用报价技巧如下:低报价夺标法;高报价投标方法;不平衡报价法;多方案报价法;有条件降价法;联合投标法;零星用工(计日工)法;突然袭击法;先亏后赢法;无利润算标;分包商报价的采用;暂定工程量的报价;许诺优惠条件;争取评标奖励。在开标之后的报价技巧有:降低投标报价;补充投标优惠条件。

由以上可知清单报价有诸多的优点,便于我们控制工程成本;便于我们报价时采用技巧,提高中标率;我们要通过学习提高清单计价的计算方法,使我们能更好的运用它。同时,运用好清单计方法也是适应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WTO),融人世界大市场的需要。为了适应这种对外开放建设市场的形式,就必须与国际通行的计价方法相适应,为建设市场主体创造一个与国际管理接轨的市场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庆.梁津.喻芙蓉.工程量清单计价与预算定额计价模式的比较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