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管理培训

信息化管理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化管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化管理培训

信息化管理培训范文第1篇

1培训管理系统业务流程

培训机构的业务流程仅从培训机构自身分析,主要线条是项目计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估和总结管理。“项目计划管理”遵从培训计划、课程策划、培训日程计划的流程。“项目实施管理”包括学员报到管理、开班管理、培训教学及管理、学员日常活动管理、学员成绩考核及评定、后勤服务管理、结业管理、学员离校管理等主要环节。“项目评估和总结管理”包括事中教学评估、管理评估和事后项目总结与评估。项目信息主文件是以班级编号为记录关键字的项目信息文件,存贮项目的大部分信息;辅助文件包括学员文件、课表文件、教学考核文件、教学资料文件、人员及操作权限文件及员工档案、管理人员档案、课程档案、教室档案等。

2数据库设计

培训管理信息系统要存储和分析大量数据,需要一个安全、高效、高处理能力和吞吐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比较、分析,并从实际应用的数据规模、易用性、成本等方面出发,本系统拟采用MicrosoftSQLServer作为数据库的管理系统。MicrosoftSQLServer是一种典型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能与其他系统间实现完美交互操作,具备可靠、易用、容易管理等特点,能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数据库解决方案,为关键业务提供值得信赖、高效、智能化平台,支持基于策略的管理审核和大规模的数据仓库。

2.1存储类型

通过分析实际培训数据得出,数据存储类型可以分为文本型、文件型和Image三种。其中“文本型”是指以文字的方式存储于数据库中的信息;“文件型”是以文件的形式储于数据库中的信息,如多媒体、Office等;“Image类型”是对要求权限高的文件型数据进行存储。

2.2文件结构设计

根据功能设计和数据流图分析,可将整个干部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贮分为公共信息和培训信息两部分。为方便管理,在MicrosoftSQLServer中,将上述两部分数据统一到一个数据库中,以不同的文件名前缀进行区分管理。干部培训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案,以项目信息主文件为例。

3系统数据安全设计

信息化管理培训范文第2篇

1、国内以及国外煤矿安全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现状分析

就网络信息技术而言,国外起步早,资金投入大,科研人员多,因此国外信息技术化的水平要领先国内很多。在国外,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所有行业领域内的企业,成了新一代企业发展的竞争力,自然国外的众多煤矿企业也是如此。如今,国外大部分稍具规模的煤矿生产和经营企业都安装了安全档案管理系统以及其他的信息化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以及数据共享,不仅提高了整个企业的生产安全性,也提高了整体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但是反观我们国外,整个煤矿行业,除了少数规模大的国有企业,安装了安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外,绝大多数的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还是延续着传统的方法。整个行业在安全生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整体的管理水平可谓十分低下。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所有行业内部的竞争也都愈演愈烈,煤矿行业更是如此,因此各煤矿企业想要不被竞争淘汰,就只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安全管理方面实力的增强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对于这些煤矿企业来讲,要想增强他们的安全管理实力,就必须要借助科学技术,也就是说要引进安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整个企业的生产安全、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效益,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国整体煤矿行业的实力,缩短与国外的实力差距。

2、安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构成平台和功能介绍

关于该系统的功能,其主要包含六个管理功能和一个查询功能。六个管理功能是分别针对于是员工信息、隐患信息、安全奖惩、三违信息、工伤事故以及机构六个方面进行管理;而查询功能则是指综合查询。为了便于用户使用,该系统特意增强了权限管理的灵活性,管理者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权限的设置以及角色的定义。

机构管理。该模块以树形结构来反映企业各部门的关系以及实现机构人员组织的变换操作。

员工信息管理。该功能又分为三个小功能,用户管理、人事管理以及角色管理。通过人事管理,可以对企业所有员工的个人信息进行查询、更改;通过用户管理,则可以对操作该系统的所有用户信息进行设定、更改;通过角色管理可以赋予和变更不同角色用户所拥有的系统权利,限制用户们在该系统的行为权利。

工伤管理。在煤矿行业中,工伤是偶有发生的,因此,对工伤事故进行记录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每当发生煤矿工伤,相关人员应该马上对资料进行录入,并且对每个月发生的煤矿工伤事故进行统计,然后把数据提交到相关的管理部门。相关部门对各个煤矿的安全情况进行分析时,就必须要统计工伤事故的发生次数,事故发生原因,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等。对于煤矿工伤事故中受伤的人员,要对其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把全年度每个月的工伤事故发生次数制作成直观的柱形图,便可得知煤矿的安全质量问题。

违规信息登记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违规信息登记是基础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违规信息包括矿难的发生时间,煤矿的负责单位,以及是导致违规的原因。除此之外,违规的相应处分以及接受处分的人员同样需要登记在煤矿违规信息中。相关单位把违规的信息公告于众,并且就违规情况进行统计,并且以折线图的形式反映出煤矿违规情况的变化。

煤矿奖罚制度管理。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见义勇为应该得到肯定和奖励,而违规行为则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这就是奖罚制度。相关部门可以透过系统对煤矿从业人员的奖罚情况了如指掌。

煤矿安全隐患管理。安全问题是煤矿行业中最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了有效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有关部门必须从潜在的安全隐患根源上进行杜绝。 从事煤矿工作之前,应当请相关的单位对煤矿进行安全评估,让所有的工人都意识到安全隐患的存在。相关的煤矿负责人应该共同研究讨论应对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避免煤矿事故。

综合信息包括煤矿工人的个人信息以及煤矿自身的信息。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不仅记录了所有煤矿员工的个人信息,例如:姓名和身体情况等。除此之外,煤矿过往的违规现象也记录在案,这为煤矿工人索要工伤赔偿提供了足够的证据。

3、煤矿安全信息化系统的几个要素分析

煤矿安全管理并不是仅仅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其中一个煤矿,而是对所有煤矿进行集中统一自动化的管理。企业需要在煤矿安全系统中建立起自己的档案,这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互联网简便的程序帮助煤矿企业在24小时内完成信息登记工作。当需要查询某个制定的煤矿企业时,安全管理系统马上为你打开对应的网站。

专用软件的下载让很多人都觉得十分麻烦,但煤矿安全管理不需要下载任何的软件,客户只需要一台有网络的电脑,便可以轻松浏览各个煤矿的生产情况,管理情况,工伤情况等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无纸化办公。

煤矿安全管理是全自动化,涵括多部门的一项工作。我们不仅仅能够浏览到其中一个部门、其中一部分人的信息。煤矿安全管理的范围包括与煤矿生产相关的部门以及从业人员。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文件的发送和传达,业务的规范管理以及工作的审批。

B/S系统以B/S架构为基础进行信息和管理,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和B/S系统直接形成紧密连接。B/S架构提供人性化的菜单管理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包括资源和安全的管理,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任意登陆安全系统。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对于访问有着严格的控制,先进的技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4、建议及措施

如今,

企业管理更加趋向于自动化,煤矿管理也同样不意外。所有的信息不需要手工的抄写,只需要录入到电脑中便可。建立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对于推进煤矿的安全施工有着深远的意义。所有煤矿的违规信息都将会被记录到安全管理系统中,这让管理人员更加便捷地了解到各个煤矿的生产情况,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解决方案。确保安全是煤矿生产中的首要任务,安全管理系统是辅助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生产的一个工具。本文给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及措施: 第一,提升“防火墙”技术,防止非法访问或病毒的入侵。“防火墙”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及时更新最新“防火墙”技术,确保煤矿安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

信息化管理培训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面向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必须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本文首先提出了对教师的培养培训不同阶段的衔接、整合与重组的理念,认为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作为一个连续的、统一的发展过程来看,进行不同阶段的衔接、整合与重组,并重点分析了各个阶段的现状和模式。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教师是任何教育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和建设者。2002年,我国颁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来看并不乐观,表现如教师观念落后、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等。因此,除了迅速提高现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技术水平之外,还要从如何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这方面思考。笔者从对师范生的多媒体课程教学中反思,认为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作为一个连续的、统一的发展过程来看,进行不同阶段的衔接、整合与重组。现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各阶段培养、培训现状和模式作粗浅探讨。

一、教师培养的现状及模式

建国以来,师范专科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阵地,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很多合理的地方,例如: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一口普通话,一手好书法,一笔好文章,一套好教法”的教学基本功,同时我们在保持传统教师教育学科的优势,巩固高师院校特色学科的基础上,应该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培养有高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wwW.133229.cOm虽然高校已经普遍开设了计算机类课程,但将计算机类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整合,构成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体系,对以培养合格教师为己任的师范院校是一个历史的挑战。

从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对师范生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培养现状来看,反映出对其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在设置的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和实践性环节课程所占比例较少,基本上仍只是作为师范专业的公共课来实施。再者,单纯地将计算机基础代替信息技术教育。在效果上,计算机课老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没有贯穿将技术整合到教学中的理念,学生隔靴搔痒的理论和知识学了不少,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提高不大,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未来教学中,不能满足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和实践性教学的需要。最后,在培养模式上,与基础教育需求脱节。在培养过程中,重点都放在了传授基本理念和基本操作,学生很难感受到运用信息技术会带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今后踏上教学岗位后,也就难以自觉自发地运用信息技术。

因此,在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上应采取相应的变通。首先,改变传统的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增设信息技术和活动类课程,强化信息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点涉及信息在教育运用中的理论和实施,通过学习各种教学媒体、教学课件,将信息技术和各种基础课程相结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操作实践逐步熟悉它们。在实习期间尝试性地运用这些技术。其次,建立与中小学合作的培养机制,加重实习力度,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真实的学校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技能。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职后培训的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信息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培训工作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开展,但是从信息技术的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及效果上进行分析,还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1.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的培训方式多采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专家讲授式培训。一些地方把全员培训称为教师集中面授,“大呼隆”上课,这使得操作技能极强的信息技术培训只能流于形式。原认为教师学习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就能自行将这些知识恰当运用于课堂教学实际场景。但这种单一的培训模式对于教师自觉地坚持使用教育技术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效果十分有限。

2.只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

由于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参加培训时的兴趣集中于计算机的操作,对于理论内容的学习不太感兴趣。因此,就出现了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重心转移到讲授操作技术,而忽视了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的培训现象。他们在培训中只是单纯模仿。再加上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差异,对学科教师的技能要求不同,若采用这种偏重信息技术技能训练,忽略了教育专业素质发展的培训方法,会致使有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自己所教课程关系不大,兴趣就大大降低,培训效果也打了“折扣”。

3.忽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

在以往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常忽视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认为只要把观念和技术传授给他们,自然能被他们认同,并成为指导他们教育行为的准绳。但实际上教师作为成年人,其思维方式已经基本定型,接受新事物比较缓慢,而且他们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都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习惯于用自己学科固定的思维方式来处理新问题。

4.培训难以产生持续的作用

教师通过培训接触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都会产生认可,觉得培训者讲得很有道理,并且积极地尝试着实践。但当受训教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就会发现现实与所学内容之间的矛盾与差距,很多教师又回到了原有的工作轨迹中,教育技术培训持续效用难以发挥,使许多培训流于形式。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信息技术的培训还存在许多值得探索与思考的问题。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和授课方

法,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中授课方式的探讨

教师继续教育往往容易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研究,是当前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极为关键的课题之一。

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中,授课方式是由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实际培训授课中,选择不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并使其在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动态地发挥作用,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经过实践摸索、查阅资料总结,我归纳出以下几种授课方式:

1.以理论为主的讲授方式

讲授法是指教授者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受训教师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这种模式是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辅之以演示、问答等方法。应包含两个过程:了解和内化。了解信息技术系统的基本组成、产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历程等理论内容。以介绍整体培训内容及学生所需完成的任务为主,其目的是更新课程观与学习观,浏览课程的整体结构。至于理论的内化与应用则是在以后的培训和实践中逐渐进行的。

2.以课件制作为主的辅助教学方式

这种模式是采用cai课件,将培训内容以图、文、声、像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使教师在学会各种工具软件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后来逐步深入到掌握基于资源的课程设计。实践证明,以课件开发作为任务驱动,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具有了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就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自然有机地相互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

3.以操作为主的练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那么培训教学就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多练”是指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我们要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不能搞“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

4.以课题研究为主的方式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层次水平和学习需求不同,用整齐划一、一成不变的教学目标是行不通的,我们可以采用以课题研究为主的方式——任务驱动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协作、协商中探索,在完成所设定的任务中学习,在不稳定性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与人合作,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及自组织的过程。在培训告一段落后,联系教师所从事的教学给其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总之,对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培训一体化,每个环节都应该环环相扣。职前培养中,高师院校要合理地设置信息类课程,探索师范院校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系。职后培训中,要切合实际,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各中小学教师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徐君.新时期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型与高师院校的改革对策.教育探索,总163期.

[2]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北京.教育出版社.

[3]梅友松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育与职业,2005,(17).

[4]张筱兰.在参与中体验.在行动中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5).

信息化管理培训范文第4篇

根据安阳市商务局《关于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员商务信息服务知识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农民增收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今天, 我们将对全县 进行为期 天的 集中培训。我代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大家即将投身到此项工作中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就搞好这次岗前培训,讲几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此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依托远教系统开展商务信息服务工作的背景和意义;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新农村商网》功能介绍;《新农村商网》网络版和TV版浏览、过滤、下载信息和上传、本地信息的操作办法及上网对接方式;终端站点开展商务信息服务工作流程、相关规章制度;站点日常维护及故障排除等。

三、学以致用,圆满完成培训任务

同学们,为办好这期培训班,

专门拨出了培训专项经费,让大家免费接受培训。同时也进行了充分准备,在课程设置方面费了不少心思、做了大量工作。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参加培训,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努力争当“三个模范”:

一是要争当勤思好学的模范。大家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端正学习态度,坐下身来,静下心来,把宝贵时间和主要精力放在搞好学习培训上,刻苦学习,认真思考,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获,为胜任岗位、干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要争当严守纪律的模范。本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的集中培训,也是一次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强化训练。培训期间,大家一定要强化纪律观念,自觉服从培训安排,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培训期间,所有学员不得请假,不得擅自离开,不得缺席每节培训。同时,还要注重交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大家共同交流,相互了解,增进友谊。要认真思考,积极讨论交流,通过交流讨论,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实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三是要争当学以致用的模范。大家要坚持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紧密联系农村基层实际和自身思想、工作实际,搞好学习的消化吸收,努力把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本领,使学习培训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信息化管理培训范文第5篇

1医院信息化管理现状

医院属于医疗综合类机构,每天都会与不同的患者打交道。因此,医院与一般医疗性质的营业网点不同。在管理方面,医院的管理要求复杂化、细致化。由于医院每天接待的患者众多,所以在药品和物资的出入库方面,显得更加的多样与频繁。另外,在财务方面,医院每天都会面临大量的资金“流水”,所以在入账与出纳方面,需要科学性的管理与分配。因此,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缓解医院管理上的压力,同时更能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信息化管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院管理上的压力。作为专业性知识很强的机构,医院的临床诊疗流程极为复杂。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完整的建立患者档案,并且根据分析患者阶段性的医疗数据,帮助医生制订出医疗方案,供医生进行参考。这不仅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收集医疗临床经验相关资料提供了便利。另外,在药品管理方面,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药品的名称,在信息化系统中进行价格对比,疗效对比,同时也可以使医生不必在诊疗本上反复书写复杂的药品名称。这不仅节省了医生手写处方的时间,同时可有效地避免医生进行重复工作,增加患者的看病时间,拖延病情的情况。所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平稳快速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医院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虽然可以为医院的管理提供便捷,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但由于种种原因,信息化管理还不能完全应用于医院。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2.1对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

医院对信息化管理不够重视的因素由多个方面构成。首先是资金方面。由于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庞大的资金注入。很多医院由于缺乏资金方面的支撑,放弃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其次是医院对信息化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由于很多医院对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已经养成了习惯,不愿意转变思想。因此,一些医院没有将信息化管理模式纳入医院整体发展的范畴,导致依然延用传统的模式进行管理。

2.2专业人才的缺失

在专业人才方面,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员进行更新与维护。但目前很多医疗机构没有此类技术专业的岗位配置,导致信息化管理系统出现问题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医院会面临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容易,维护难的问题,从而导致很多医院在维护系统时,需要拿出更多的财务预算。因此,很多医院认为,信息化系统一旦出现问题时,不仅不能使医院的管理工作正常运行,反而会增加医院的管理负担。由于这些原因,很多医院依然选择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3加强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3.1转变传统管理观念

首先,针对医院中的不同部门,开展针对部门专业知识的信息化管理培训。让接受培训的人员明白,信息化管理,可以为本部门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规范化、细致化。同时也可以减轻管理工作上的压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医疗病患的工作中去。其次,针对信息化管理制订规章制度。只有将规章制度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才能让更多的工作人员利用信息化系统来提升工作效率。最后,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管理,强调部门协作,从传统的操作流程中抽离出来,熟练掌握信息化管理操作流程,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得到有效的利用。

3.2合理搭配软硬件设施

软硬件的合理搭配,能够有效地应对专业人才方面的不足。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系统故障等问题时,不必具备非常专业的技术知识,只需依靠简单操作即可处理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这不仅可以维持系统的平稳运转,同时也大大节省了系统维护的成本,促进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医院的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同时对医院的长远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作者:苏炜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李燕.医院信息化与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现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