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全面二孩;计划生育

1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分析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叠加在一起,养老问题异常严峻。以福山区为例,计划生育国策实施以来,福山区少出生人口20余万人。目前我区常住人口为27.7万人,人口出生率15.69‰,人口死亡率为8.0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5‰。是典型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人口发展类型。人口结构方面,60岁及以上人口6.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2.3%;0-17岁人口4.3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5.6%。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

2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老龄化出现的问题

1)是政策性人口缺陷逐步显现,福山区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绝大多数家庭人口结构形成“4+2+1”金字塔形模式(一对年轻人夫妻,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一个孩),是典型的人口衰落型模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面对渐渐老去的两对老人和不断成长的孩子,年轻夫妻不约而同都会感受到赡养老人和抚养小孩的双重压力,生育意愿低。2)是生育观念改变,育龄独生子女的价值取向和生育观念和他们的父辈已经完全不同了,随着个人教育水平的提高,不追求孩子的数量,而是更愿意高质量培养孩子。增加孩子就会付出双倍的关注度和成本。3)是“失独”家庭的困难和老有所养,失独家庭相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最大问题是失去子女所产生的精神痛苦,这无异于一场伴随其余生的精神打击。失独老人面临的困境不仅源于难以排解的丧孩之痛,更有来自养老及就医时遭遇的各种现实尴尬。比如因为缺乏担保人无法入住养老机构和手术时存在的无子女签字问题。4)是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的供养问题,父母居住在老家,子女居住在大城市,父母生病住院无人照顾,短期还能请假照顾,长期的就会遭遇被辞职。年迈的父母接到身边居住,住院报销比例要下降很多,养老金的异地支取受次数或额度限制。独生子女父母失能后,更会加大独生子女家庭负担。

3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现状,以及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

放开“全面两孩”政策后,福山区2016年出生新生儿比2015年多出2376人,增长幅度非常大,出现了新的生育高峰。主要因素为全区1988年以前出生的独生子女约5500多户,已进入育龄期,多数已生育一孩并有二孩生育愿望。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后,从群体上看,“70后”多年来累积的二孩生育愿望得以实现,故受益最大、生育二孩比较迅速。“80后”和“90后”生育二孩的占比较大,但生育时间相对比较分散,并不集中。从目前的生育情况分析,全面二孩的实施的确给我区带来了一次明显的生育高峰。此次生育政策调整有效的缓解了独生子女家庭的成人风险、成才风险、婚姻风险和养老风险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儿女养老风险、结构缺损风险和社会的发展风险。还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调、内需低迷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二孩婴儿潮的到来,拉动了相关食品、玩具、母婴医疗、儿童服饰、家用汽车、教育行业等的发展。还改变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减缓了老龄化速度。根据购房的人口结构,20-44岁的人口是买房的主力,大部分人在25-30岁的时候就会面临首次买房置业需求。全面放开二孩,新增人口使房地产行业直接受益。当然,随着放开二孩的实施,新一轮人口红利的形成和潜在经济增速的提高,各类行业都将最终受益。对于福山区具体来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福山区劳动力需求增长与劳动力减少的压力有效缓解,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增强全区经济发展活力;有利于增强家庭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顺应了全区人民群众的期待;有利于促进出生人口平衡,提升家庭发展能力;有利于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促进全区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对社会事业支出加大,社会消费也有所增加。出生人口的增加,对妇幼保健机构、医院妇产病床的需求增加,对幼儿园、中小学带来扩容压力,引起了学校教室、教师等需求增加,需要得到更好地解决。

4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现有问题的解决对策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疆 产业结构 人口老龄化

新疆是西部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全国属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区。近几年来在党与国家的关怀下,经济增长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不容忽视。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将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随着新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消费发生变化、应高度重视、抓住时机,灵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一、人口老龄化及产业结构的相关涵义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总体年龄结构变化的一种过程,是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国际上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我国采用的是2003年5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具体为: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

总之,现代经济在增长过程中,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动总是同各国的工业化或工业的现代化过程相互联系。

二、新疆人口老龄化现状

新疆远离全国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同时新疆多民族杂居,经济、社会、民族和人口本身发展的特点不同,这些因素导致了新疆地区老龄化趋势具有较大特殊性。

新疆人口老龄化总体水平较低,但增长速度较快。2008年中国社科院人口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以新疆最低。这份全国人口调查表明,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8.51%,而新疆只有5.43%。与全国人口老龄化的相比处于较低水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显示,新疆全区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350269人,占6.19%,同比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1.52个百分点;比第四次人口普查上升了1.66个百分点。新疆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呈现增长趋势。

农村老龄化高于城镇。新疆地区60%以上的老年人口生活在农牧区,加上多数青壮劳动力流向城镇,使得其农村人口老龄化逐渐快于城镇。

少数民族老龄化人口数量高于汉族。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近60%,少数民族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数量也相对多。

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乐观。由于城乡卫生条件限制,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差异显著。尤其少数民族老龄人口多聚集在南疆、北疆经济不发达地区,文化水平低,加上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健康状况更不乐观。

但是,新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计划生育开展的时间晚于全国其他多数地区。汉族人口是在7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实行计划生育,而少数民族计划生育直到1988年才开始进行,并且新疆少数民族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是比汉族多一胎的政策。这样的计划生育政策,客观上使新疆人口老龄化的步伐相对于内地大多数省区要慢得多,使得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与内地相比相应地小些,这对于新疆应付未来老龄化的挑战是有利的。

三、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调整对策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对产业结构的制约主要表现为:劳动者队伍整体的体力和精力的衰退,往往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下降,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差,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变迁等,这些最终会影响到产业结构高级化;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增加,将加重社会负担、减少社会积累,同样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甚至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老年人口的增加,将导致社会对老年保障服务的需求强烈,会使社会的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社会消费的很大一部分,将用于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以及娱乐消费中,这将给生产领域提供一个比较广阔的市场和产业前景。目前新疆老龄化程度较低是比较有利的。新疆总人口距离进入老龄化社会还有一个较长的缓冲时期。在这段期间,可充分借鉴我国在解决老龄问题上的成功经验,把人口老龄化给新疆社会经济各方面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在客观上要求老年市场需求增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强有力的针对老年人群的服务产业,第三产业是老年消费最集中的产业,从消费角度看,老龄化对第三产业将产生超强需求。其中:

第一,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服务、心理咨询等产业必须加强;

第二,文化性、娱乐性消费行业要尽快发展、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场所,而不仅仅是建立一些行政性的老干部活动中心;

第三,扩大老年照料、护理业等劳务消费的比重,加强社会服务行业使老年家庭的家务劳动社会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8[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范文第3篇

1 中国人口现状

1.1 计划生育国策的出台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目前为止,我国人口数量已高达13忆,人口问题一度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地关键因素。为了减小人口问题对我国提高综合国力产生的阻碍作用,我国这些年来一直大力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家只生一个孩子。

1.2 人口问题初步显现

过去的中国坚持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个体都以家庭人口兴旺为荣,加之国家也一直鼓励生育,所以尽管当时的医疗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人口死亡率极高,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总人口数量还是呈现出爆炸式地增长。然而建国以来,考虑到快速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国家开始限制生育,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转变,人人准求高质量的生活,家庭模式流行“四二一”组合。

1.3 人口老龄化现象不容忽视

现在我国的人口增长方式进化成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的状态,且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增长率大大降低。这一举措的实施从某个角度上来讲,对于我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国际地位也突飞猛进,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强国。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观察,中国人口逐渐表现出老龄化的现象,这将再一次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对我国的人口进行分析,借助抽象模型的建立,以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国人口政策。

2 我国人口模型分析

2.1 人口灰色增量模型分析

人口灰色增量模型比较适用于年限较短的人口模型分析,长序列时也可酌情使用,但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精确值,对于较短年限的人口预测分析可采用下面的公式:

普通灰色增量模型预测公式:

X1(t+1)=-17143.853*exp(-0.05244452*t)+

(18100.853),t=1,2,3...

新初值灰色增量模型预测公式:

X1(k)=-13898.853*exp(-0.05244452*(k-n))+

(18100.853),k=1,2,3...

离散灰色增量模型预测公式:

X1(k+1)=0.9628X1(k)+900.1719,k=1,2,3...

在灰色增量模型中,突出强调了增量的作用,减小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作用,严格遵循整个系统的运转规律。因此,在年数跨度较短的情况下,使用灰色增量模型对人口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可以保证相当的准确度。这样就能正确的反应我国未来的人口数量情况,国家可以掌握准确的信息,及时调整人口政策,制定符合我国人口国情的扶持措施,在不影响国际的地位的前提下,利于我国下一步人口结构的稳定和改善。

2.2 Malthus人口模型分析

Malthus人口模型实际上是对于人口老龄化阶段的人口预测,下面介绍的是Malthus人口模型预测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首先给出公式:P(t+Δt)=P(t)+bP(t)Δt-cP(t)Δt,其中P(t+Δt)表示t+Δt时刻的人口数量,b为人口出生率,c表示人口死亡率,经过时间Δt后,人口数量建立如上平衡方程。经整理,上式变形成:

=bP-cP=kP

公式中出现的参数K是一个常量,k=b-c,其表示的意义是指出生率-死亡率,也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用微分方程表示成;

=kP,P(t0)=P0,t≥t0,t0表示起始时间,P0指此时刻的人口数量。

求解该微分方程,P(t)=P0ek(t-t0),即Malthus模型预测人口数量的公式。

由于Malthus模型公式应用于估测人口老龄化阶段的人口数量情况,及求解出的数据主要表示老人人口的数量,由公式形式可以看出,进入老龄化的中国,老人数量会呈指数式爆炸型增长,这会极大程度地增加我国的经济负担,老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较大比例,生产力低下,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3 Logistic人口模型分析

Logistic公式是针对于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提出的人口数量预测模型,即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对缓慢,人口数量基本稳定的情况。Logistic公式是由佛科斯特对原先的公式修改之后得到的:

P(t)=aP(t)-bP2(t),式中字母a,b分别表示生存系数和活动系数,

解得P(t)==

为方便表示Logistic公式最终改为P(t)=

其中,A表示的是该时期内人口数量达到的极限值,B为自然人口增长率,C表示人口数量达极大数值一半时发生的年份。

A表示的数值可以利用公式求出,具体公式为:

A=(2P1P2P3-P22(P1+P3))/(P1P3-P22) t2-t1=t3-t2

A=(r1-r2)/(r1-r2) t2-t1≠t3-t2

r1=ln() r2=ln()

求出A的数值后,利用A,B,C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可以求解,那么Logistic模型公式也就可以准确地表示出来了。Logistic模型确定常数A时需要选择出三个基点,这三个基点将会影响到数量预测的准确性,因此选择时要谨慎,不能太过随意,t1、t3要选择开始年份及与需要预测的年份相距最小的年份,t2尽量选择中间或者出现人口增长率迅速变化的年份。

3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3.1 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

与人口老龄化最直接相关的原因就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现今人口的出生率虽然减少了,与此同时,死亡率也大大降低了,这样的人口增长模式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出生率和死亡率受多种其他因素的干扰,例如社会医疗水平、人口密度、国家卫生事业的投入等,这些因素在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同时,也会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3.2 人口老龄化自回归模型分析

据资料显示,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分析中,研究者曾经提出了三种研究模型,分别是非参数自回归模型、N-W核估计模型及AR(I)模型,并对三者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图形拟合和误差计算的方式发现,三种模型中,非参数自回归模型最适合我国人口老龄化方面的预测研究,其优势明显,能实现高精确度的预测分析,真实地反映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重程度,非常有利于国家相关部门对人口政策的改动和。

3.3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大多处的发达国家人口都处于老龄化的阶段,对于相对实力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是不可或缺的,人口老龄化会对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人口老龄化增加了国家福利事业的投入,国家缺少劳动力,生产水平不高,经济增长缓慢,青壮年需承担起巨大的养老负担,造成工作积极性不高,生产力低下的情况。所以对于还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我们要尽量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让我国的经济继续稳步前进。

3.4 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措施

想要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就首先要对现有的老年人口的生活进行完善和保障:增加社会福利事业投入,确保老人的幸福生活是首先要确保的基础;其次,改变产业结构,延缓退休年限,使得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暂缓;同时,国家还要不断的开发新产业,为老人提供新的工作机会,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最后,从源头上来讲,国家还要适度开放“二胎”政策,鼓励一些家庭生育,尽量改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格局。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范文第4篇

人口老龄化的本身并非是问题,这只是一种社会人口比例的动态变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经的状况,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状态。然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在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会给社会带来相应的问题,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源是老龄人口数量的庞大及所占比例较高,这给社会经济、政治、社会稳定及文化带来很大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在社会中,主要劳动力无疑是青壮年群体,老年人是社会的一个帮助对象,由于身体条件的约束,老年人对于社会经济的创造较为微弱,主要依靠家庭和社会供养。由于中国老龄化趋势发展迅速,社会财富的创造不能满足对老年人的供给,对老年人抚养金的巨大额度的支付给所占较小比例的年轻人带来巨大压力,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跟不上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形成了巨大矛盾,尤其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不能够满足对老年人的抚养需求,造成地方财政赤字,导致经济危机。实际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高低并非直接决定老龄化压力对于社会的影响,必须结合经济基础相考虑,社会经济资源充裕,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压力社会可相对轻松。然而我国并不具备足够的经济条件,因此即使老龄化程度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仍要面临远远大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压力。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由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全球资源紧张和社会经济的震荡恶化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影响,导致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不断被放大。城市化的进程使我国农村的劳动力不断聚集到城市以谋求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发展,这对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城市青壮年劳动力的缺乏带来了一定的弥补,然而这对于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农村生产力极度匮乏,呈现的是极其低下的经济收入状况,农村老年人由于生产能力和生产技能的缺乏,在生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极其微薄,并且农村中社会保障金的发放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老年人口基数过大,老年人抚养金常得不到足够保障,且农村人口社保额较少,在面对如今严重的“空巢”状况,对农村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3.人口老龄化对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国人传统是以孝为先,重孝道,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浓重的尊老成分。在传统社会中,“孝”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成为中国家庭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核心部分,赡养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对父母多年来的养育之恩的报答。然而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导致我国在养老方面上从“用心”的重视文化和情感的模式逐步走向“用钱”的行为模式,老年人和他们的子女往往不住在一起,由于家庭观念中赡养父母的思想,子女们将金钱上的供养和帮助作为了赡养老年人的方式,和老年人情感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子女和父母之间的联系仅在于金钱供养或是帮助照看孩子,导致我国数千年来的“孝道”的意义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家庭的经济资源相挂钩。

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公共政策视角

人口老龄化状况的出现是一种自然的社会发展现象,当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发展到达一定阶段,便出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需要对于这种变化做出及时和有效的反应,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方法来适应这种变化。然而我国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政策体系不能适应当前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所需,导致一系列老龄化问题发生。因此必须对公共政策进行相应的调节,来有效地应对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给社会所带来的问题。

1.不只停留在人口政策的调整。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等人口政策对于我国人口的调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特定时期的中国国情,面对新的人口年龄层次分配情况,人们习惯性地认为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应该依靠人口政策的进一步调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行带来的人口发展状况问题需要认真对待,采取相应的调整来面对老龄化的问题,然而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生育政策的影响,还有人类寿命自身的延长方面的因素,仅仅依靠政策不足以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应该调整或重构制度安排,并且整合公共政策来进行当前社会年龄结构和现有政策制度之间的协调工作。

2.不只调整对于老年人的政策。人口老龄化并非只是老年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在经济、文化、政策等各方面需要协调的问题,并非仅仅通过对老年人的政策的调整就可以解决的。人生在各个年龄段的状态都是相互联系的,必须从各个阶段着手,对人口年龄结构进行调整,才能够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影响。人晚年的生活能力和早年状态息息相关,必须让青年一代重视健康,改变生活作息,有所积蓄,为老年时期做好储备。

三、结语

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范文第5篇

人口问题面临障碍

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在日前召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人口计生网络发展研讨会”上指出,本世纪上半叶,我国将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三大人口高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还面临着观念和体制上的障碍。

张维庆认为,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惯性增长势头强劲,总人口每年仍将净增800万-1 000万;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庞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对公共资源配置构成巨大挑战;城乡、区域差距继续拉大,贫困人口仍然较多,成为制约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人口安全风险不可低估。

他强调,统筹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观念和体制上的障碍。他说,目前体制上的障碍主要是:人口发展宏观调控和公共管理机制不健全、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与人口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流动机制不健全,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难以适应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难以适应以人为本、群众需求多元化的要求。

现行生育政策暂且不动

张维庆列出了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是: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建立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入地与流出地相配合的长效机制,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实施“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

他称,为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

对于明显加快的老龄化进程,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翟振武认为,首先,现在中国的老龄化问题,直接原因是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数量过多,与人口年龄结构关系并不密切。控制出生人数,等于减少60年后的老年人口数量,有利于老龄化问题的缓解;而主张放宽生育政策,只会加重老龄化问题。其次,目前我国的年轻劳动力已经过剩,并将持续几十年。主张提高出生率,提高年轻人的比重,可能增加失业人口的数量,加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不平衡状况,这不仅无助于老年人的养老,反而会从老年人手中争夺资源。他说:“人口数量过多仍然是中国第一位的人口问题,人口结构是第二位的问题,现行的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政策不能动摇。”

面对人口政策调整的声音,张维庆指出,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和人口发展的规律紧密相联的。在未来生育政策的调整上,我国必须遵循“整体稳定,适度微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进行科学周密的研究,避免人口增长的大幅度反弹。

调整结构为主控制数量为辅

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日前在《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新书会上表示,一味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我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他表示,2030年以后,我国人口条件将发生巨变,与印度相比,劳动力减少会使中国在国际经济发展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这个意义上说,“防止人口负增长”是一条底线。

胡鞍钢认为,人口的多少,不取决于人口规模,而取决于人类发展水平。他提出,我国今后人口政策的目标,应逐步转变为以调整人口结构为主、控制人口数量为辅。

胡鞍钢称,在人类发展指标(HDI)水平极低情况下,人多必然是坏事――既是发展的包袱,也是社会的负担,而当HDI达到高水平,人多必然是好事――既是发展的来源,也是发展的财富。从中国长远发展趋势看,当HDI逐渐进入高水平,人多就可以从坏事向好事转化、从人口包袱向人力资源财富转化。

他表示,一味地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我国过去的人口政策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完全是迫于人口数量压力,目前人口数量压力减轻了,但例如人口老化、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开始浮现,人口政策面临条件已发生变化。同时,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历史长期积累的问题,不可能用短期政策就能调整过来。

现在看来,我国至少需要花两代人的时间才能调整过来。从人口自身发展的特点和政策调整作用所形成的逻辑可能是:先严格控制一代人,后主动调整一代人;先控制人口数量,后调整人口结构。因此,我国今后的人口政策应逐步转变为以调整人口结构为主、控制人口数量为辅,逐步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城乡结构。

未来生育政策需动态调整

尽管学者们无法就中国目前的生育率数据达成共识,但有一点是几乎没有争议的: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低于更替水平。有专家称,一些地区可能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到“超低生育率”(多数学者界定为总和生育率低于1.3)的风险型人口阶段。

在北大人口所乔晓春教授看来,从长远看,理想的人口结构应该是稳定在更替水平时的人口,即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零附近波动。考虑到中国人口基数大的特定状况,人们希望人口达到峰值时的规模不要太大,甚至希望尽可能小一些。另外,必须在人口达到零增长以前生育率有所回升,避免出现过于剧烈的人口负增长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