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特点范文第1篇

一、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一)开放性

小学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老师不应该只将其教学过程当成是知识的授予与接收的过程。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即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的知识架构,将基本的逻辑思维引导转变为基础数学思想,在本学科中,重心应该更多的是在探索、交流与构建数学模型及一些数学的应用上。

(二)生活化

对于小学生的理解和老师的引导而言,小学数学应该更生活化,也即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生活中的众多场景都可以用小学数学的思维去看待,不管是学校小卖铺的收入支出还是一些建筑面积的测量,等等,当小学生转换为学科思维后,会发现小学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宽泛化

不同于科学数学的是,小学数学具宽泛化的特点。它既不像科学数学一样以严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形成数学理论,又不是为了揭示一些数量或者空间规律而进行研究,更不需要构建一套庞杂而精密的逻辑体系。小学数学是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推动学生的思维形成与发展,从而总结一些法则和意义。

(四)大众化

所谓大众化的数学,即是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能在学科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从而提高数学综合素养。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课堂教导出的数学水平会因人而异,各自搭建的数学体系也不相同,但是都提高了数学能力,并为今后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小学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一)开放式授课

如前文所提,因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需要我们让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竭尽所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是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思考研究及探索数学问题,老师在一旁加以辅导,帮助学生理清逻辑思路构建数学模型。

(二)理论联系实际

精研教案,将知识点更多地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内容和场景联系起来,而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点。只有做到如此才能真正符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更好地让学生读懂小学数学,将数学思维带到生活中。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求梯形面积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地不断做习题十分枯燥,但是联合生活中一些梯形的实物比如堤坝,梯形建筑阴影等,再进行举例求解,学生就会觉得比较有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更多的梯形,并使用以前的方式如测量等进行求解,会使得知识真正“活”起来。

(三)提高自身素养

教学方式无论多么先进也是需要通过老师进行传授的,而一个老师的自身素养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该与时俱进。老师在教学生活之余,也应该更多地提高自身素养,提高人格魅力。学生打心底里敬爱一个老师,就会更容易集中精力听课也会更努力主动学习。

(四)营造探索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让老师的教学事半功倍,课后更能让学生自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通过鼓励、设置奖品或者小组竞争等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教师自身讲课的趣味性,双管齐下,活跃班级学习氛围。另外,课前问题导入如何吸引学生,课后提出的小思考问题如何启发学生也是需要多多改良和研究的。

(五)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让课堂更高效和有趣。小学阶段的儿童对于色彩、画面等非常敏感,这样能加强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主动探索和学习,现在很多小学高年级学生都有手机了,搭建网上平台让学生和老师能够及时交流经验。

(六)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转换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400-01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学创新不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满足教学需要的重要措施。基于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学创新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从教学目标创新、数学课堂导入创新、教材挖掘创新和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入手,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够在整体性和实效性方面有较大提高。为此,我们不但要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必要性有全新的认识,还要从教学实践角度,重点做好教学创新工作,使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够取得积极效果,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与操作、猜测分析、综合抽象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确定目标时,不仅要明确具体的操作知识技能,而且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考虑到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教学目标的制定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整体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创新中,应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入手,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1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制定规则。为了保证教学目的制定能够得到全面创新,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制定规则,采用先深入调研,后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1.2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贴近教学实际。考虑到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贴近教学实际,在制定过程中应把握教学目标制定原则,提高教学目标的指导性。

1.3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为主。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其创新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为主,只有对实际教学形成有力的促进,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够具有实效性。

2.创新和完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导入工作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意义重大,在教学创新过程中,课堂导入是重要的创新环节,为了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取得积极效果,在课堂导入中我们应注重贴切而精炼的导入,这样做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思维,而且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整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课堂导入对上一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要想保证课堂导入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就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数学教学枯燥的局面。

2.2操作演示初步感知。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导入过程中老师的操作演示能够起到积极的培训效果,对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3以旧引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旧定理和旧知识引入新概念和新知识是比较常见的办法,其效果也比较理想。因此,以旧引新是提高课堂导入效果的重要方法。

2.4设疑提问。适当的设置提问环节,是提高课堂导入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课堂导入环节中也能够进行积极应用,以此来满足课堂导入教学需要。

3.充分挖掘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应该以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选择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要根据教学大纲合理选择教材之外,在教材的侧重点上也要有所创新,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小学数学教材应包含思维培养方面的内容。在教学创新中,教材的选择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数学教材选择中,需要保证教材中包含思维培养的内容,以此满足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教学的目的。

3.2小学数学教材应具有提高计算能力的内容。计算能力对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中,应保证教材内容中含有计算能力培养等相关内容。

3.3小学数学教材应含有新旧知识接续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新知识和旧知识要做好相互衔接。为此,在教材选择中,应含有新旧知识接续的内容,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够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统一。

4.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实际开展,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4.1立足教学实际,研究现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弊端。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其对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已经非常有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十分必要。

4.2以实效性为目的,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中,应重视教学创新的效果,主要应衡量其对教学实效性提高的贡献,确保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达到预期要求。

4.3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效果进行验证。教学创新之后,要想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经验进行推广,就要对其创新成果进行全面验证,确保其创新成果满足实际需求。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创新是十分必要的,要想做好教学创新工作,就要从教学目标创新、数学课堂导入创新、教材挖掘创新和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入手,提高教学创新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特点范文第3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我们还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作出进一步的表述: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生为认识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的特殊认识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认识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却往往感到困难。再从认识对象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认识的主要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内容虽然反映的是人类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早期成果,但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它们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

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认识过程的个性特征。首先,认识主体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认识对象的抽象概括性决定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其次,认识对象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学生认识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和严格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严格遵循儿童的认识发展顺序和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顺序。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在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思想品德的养成都是与良好的数学能力分不开的。而计算、空间观念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形成又是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既是教师教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对象。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的,小学数学教材是连接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从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相互影响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决定着学生学的进程,还影响着学的方法。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认识、理解、掌握教材内容,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使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主动学习和掌握,把人类在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认识成果转化成自己的认识。这种转化,体现了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

(一)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有着特定的教学对象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学科教学过程,它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过程。因此,整个过程及其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都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没有目的或目的不明确的师生活动既不能称之为教学活动,更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要素,它不像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那样客观具体,它是以观念的形式预先存在于师生头脑里的活动结果和追求目标。由于教师和学生头脑里有了这种追求的目标,才保证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向前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统帅全局的作用,它不仅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同时还制约着教学活动结构的安排和教学进程的发展。

(二)教师

教师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调控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核心要素,没有小学数学教师便没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好像教师不教学生也能学好数学,这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本质的一种歪曲。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三)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与认识水平和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才能进行,但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对他们来说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①学生的发展最终要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数学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从根本上来讲都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获得的。由此表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教学任务都不能由教师强加于学生去完成,只能靠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去实现。

再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来看,如果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教学目的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材内容的中介作用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价值,不仅无法体现出来,而且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功能和作用,最终都要通过学生的变化和发展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中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发展水平是全面反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量表。

(四)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学生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不仅规定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而且还确定了教学的程序。不论是教师教的活动还是学生学的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教材所安排的逻辑顺序进行。任何离开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都不能构成严格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师、学生一样,也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

小学数学教材就其实质来讲,它是一种知识结构,是人类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成果,是教材编写者思维过程的记载。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再现教材编写者隐藏在教材内的思维过程,以此带动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与教材知识结构相适应的数学认知结构。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个完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还应包括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狭义的教学手段通常是指除教材以外的教学媒体,包括实物、模型、投影、录像、电影、计算机等。从本质上讲,我们可以把教学手段理解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联系来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教学媒体的使用。如果把教学手段视为教学工具,那么教学方法就包括对教学工具的运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可以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起来作为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虽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但是它们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实践证明,完备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上述五个要素集中概括了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五大主要组成部分。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成分,特别是教师和学生更是两个最活跃的基本要素,这两大要素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及其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阶段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通常表现为一些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由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过程,在其阶段的划分上既要考虑教师教的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学的过程,更要考虑两者的相互适应。根据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必须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原则,笔者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基本阶段。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准备,在这里概指教师教的准备和学生学的准备,这一阶段既是教师教的过程的起始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的过程的起始环节。

教师教的准备过程,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主要是一个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个教学工作的准备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学心理准备过程。首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给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一旦确定下来就会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并成为教学中追求的目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什么目的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个目的,教师一开始就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由于教学方案要预先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所以教学中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何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胸中有数,早有思想准备。显而易见,这一阶段对教师教的活动来说,具有心理定向和心理动力作用。

学生的学习准备,也包括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两方面。前者是指在开始新课学习以前,有意识地复习与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唤起对旧知识的积极回忆,并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矗后者主要是指教学前通过教师告诉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其在今后学习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怎样学习这些知识,让学生初步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产生学习需要,并自觉预习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不过,学生学习准备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启发、激励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方法得当,对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前启发学生:“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大家都会算了,你们会计算圆的周长吗?其实,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只要找到了这个倍数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就不难了。怎样去发现这个倍数关系和用这个倍数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呢?在明天的学习中大家就会明白的。”结果学生的求知欲空前高涨,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还自觉地作了预习,可见学习准备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相互作用阶段

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它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系统地提示、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感知、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从而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数学认知结构。这既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相互作用的阶段,又是新的数学知识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内化数学知识,扩充原有数学认知结构或建立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表面看,在这一阶段只是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发生相互作用,实际上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其它各构成要素都对该阶段产生制约作用。首先,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必须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为依据和对象,小学数学教材是师生相互作用赖以发生的中介;其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不能离开教学目的去漫无边际地发散,只能按照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的方向展开;再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见,这一阶段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过程。

根据实践经验,在具体实施这一步骤时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发挥教材的中介作用。

2.教师的讲解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充分展现教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为了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教师在讲解中一定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去实现新的数学知识结构同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在这方面,教材已经给我们作了很好的安排。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更好理解。3.用直观手段为学生的理解提供必要的帮助。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抽象逻辑思维活动要有必要的感性材料作支持才能顺利进行。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努力提高讲解水平外,还要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利用动作和感知来密切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理解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巩固运用阶段

引导学生对已经理解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使其真正掌握,这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的保持、训练技能和发展能力都具有其它阶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严格地讲,巩固和运用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前者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牢牢地记住,后者是指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但在教学实践中两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通常很难作出严格的划分,因此将两者综合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阶段。从活动过程的构成来看,这一阶段虽然主要是学生的练习,但由于学生的练习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必要指导,因此巩固运用阶段仍然是一个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活动过程。这一阶段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组织学生有效地练习。

练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已学知识的更高层次的重新认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搞好两种形式的练习:一是新授课教学中的巩固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及时强化新知识;二是练习课,通过集中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2.搞好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首先,复习要及时、经常,既要重视阶段性复习,也要重视平时的经常性复习;其次,要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并让他们养成自觉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习惯。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加强数学知识的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此提高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3.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四)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要对前三个阶段的展开情况以及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效果进行必要的检查总结,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为下一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总结评价,不仅是宏观上的单元、学期以及整个小学阶段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而且也是微观上的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步骤,它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题 高效教学 存在问题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95-01

很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工作一直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制度的影响。在长久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对于应用题的定位不准确,其在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的呈现方式也不尽科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也是小学数学的重点。一提到应用题,许多小学生就会皱眉头,他们认为应用题太难了。改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提高有积极意义。因此,笔者选择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是较有意义的。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在过去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一味地强调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很少就应用题进行实际的模拟。学生要对应用题目进行解决,需要从中找到有效信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具体模式。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应用题的呈现形式不尽丰富

小学生的学习阅历有限,因此,小学数学课本在知识水平与认知水平上都较低。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本,其中的应用题大多是利用图画与表格的方法呈现的。到了高年级,学生会在课本中发现文字陈述性的应用题。但是,这样单一的应用题呈现方法,不能激发出小学生的应用题学习兴趣。另外,小学应用题的条件大多比较充足,且具有唯一的答案。应用题的开放性不足,会禁锢小学生的头脑,不利于小学生应用题学习能力的提高。

2.应用题内容的实际性不强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使得小学数学课本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但小学数学课本中教学内容的改变力度并不大,一些时代性不强的教学内容还存在于课本之中。学生对于过去的社会生活内容不尽熟悉,因此,有一部分内容是小学生所不能切身体会的。像缝纫机这种东西,出现在当代小学应用题中,虽然不会对解题造成过多的影响,但会使小学生心生疑虑,影响其答题思路。

3.思维培养面过窄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视,许多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应用题教学经验与方法。但是,应用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更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等等。过于狭隘的教学观会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分析

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有较大作用。下面,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提出几点应用题教学方法:

1.加强应用题教学目标的科学化

教学目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目标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起点,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终点。教学目标的科学化,会使小学数学教学方向正性提高。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应用题教学不仅仅要作用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更要引导学生在提高自己解题知识与技巧的同时,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具有正确的数学应用意识,掌握了系统的数学学习方法,才能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目标,不仅要具有知识技能性,更要具有情感性。比如在为学生讲解速度、路程与时间相关的应用题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应用题的同时,了解三者的关系。更要为学生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事例,促进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题学习的价值。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回家的时间与速度,让学生计算学校与自己家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会认识到数学应用题目来自于生活,促进学生解应用题效率的提高。

2.加强应用题解题方法的指导

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应用题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重要表现。面对应用题,学生需要对题目进行分析与联系,更需要利用自己的想象能力来逐渐解决问题。应用题教学的意义在于,利用一些特点明确的应用题目引导学生发现一类数学问题,掌握一类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应用题目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收集,让学生筛选出对问题解决有用的条件,补充与求解缺少的条件。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条件与问题中所涉及到的数量的关系,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使应用题的解决具有合理的联系。之后,教师要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收集结果对问题进行解决,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要提醒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验证。在长期的学习之后,学生的应用题解决思路更加清晰,应用题对于学生能力提高的积极作用也会得以显现。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特点范文第5篇

一、科学制定教育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纲要指出,小学数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猜测分析以及综合抽象概念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明确具体的操作知识技能,而且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关系到整体的教育教学效果。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创新过程中,应从教育教学的目标制定入手,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改变以往的教学目标制定思维。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教师以往只是根据自己对教学环节的经验和把握,为了保证教学目的制定能够得到全面创新,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制定规则,采用先深入学生、深入课堂进行调研,然后再结合实际制定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二)制定切合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贴近教学实际,尤其要考虑到具体的学情,切实提高教学目标的指导性。

(三)制定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其创新应以满足教学实际需要为主,要切实能对教育教学形成有效的促进,确保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实效性。

二、合理做好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在教学创新过程中,课堂导入是重要的创新环节,为了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够真正取得实效,在课堂导入中,我们应注重贴切而精炼的导入,课堂导入应具备注重生动而具有吸引力的性?|。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整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创设情境。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要想保证课堂导入取得实效,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数学教学枯燥乏味的局面。

(二)操作演示。课堂导入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地运用操作演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以旧引新。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利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引入新概念是比较常见的办法,其效果也比较理想。因此,以旧引新是提高课堂导入效果的重要方法。

(四)设疑提问。适当的设置提问环节,是提高课堂导入效果的重要手段,也可以在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时,很好地起到警示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进行应用,以此来满足课堂导入教学需要。

三、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教师要依据现有教材,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要根据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外,还要适当结合实际在教材的侧重点上予以创新,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创新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材选择中,需要保证教材中包含思维培养的内容,以此满足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教学的目的。

(二)注重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能力对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中,应保证教材内容中含有计算能力培养等相关内容。

(三)注重新旧知识的接续。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还要做好新知识和旧知识的相互衔接。因此,在教材选择中,应含有新旧知识接续的内容,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够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统一。

四、巧妙设计教学方法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实际开展,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研究现有教学方法的弊端。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其对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已经非常有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十分必要。

(二)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中,应重视教学创新的效果,主要应衡量其对教学实效性提高的贡献,确保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达到预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