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就组织、资产和人才管理制度的执行效率和规范性而言,远不能达到现代化企业的建设要求,相对发达国家成熟的企业管理体系而言仍有较大差距。要实现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规范化,就要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入手,以提高生产力和管理效率为目的,对国有企业现有组织、资产、人才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本文仅列举探讨了以上领域内近几年出现的新发展情况,对国有企业管理改革创新有一定参考意义。
1. 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各种管理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创新。不过相比起国外的先进管理体系,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许多企业仍然存在着组织管理形式粗放单一、纪律松懈、资产管理混乱、人才吸引力不强甚至大量流失的现象。
1.1 组织管理形式单一
由国外的先进经验可以看到,企业管理的组织形式是十分多元化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环境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但多数国有企业在进行组织形式改革时还存在着停滞不前的情况。除了少数企业采用了事业部制、矩阵制等创新型组织形式外,很大一部分还采用着集权型直线职能制。
1.2 资产管理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情况较其他所有制企业来说较为特殊:其资产的所有权是国家,因此部分地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着政企不分的问题。作为国家权力的代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常常直接对企业的生产和运营进行管理和干预,造成了企业难以按照市场经济的正常规律进行管理运营活动。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常常要求地方政府利用权力对自己进行政策、资金上的保护和支持,对非国有制企业进行打击排挤,对市场经济公平的竞争环境造成损害。体现在资产管理方面,则出现了按照行政分权格局建立起来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地方政府的各个部门按照各自的规划对国有资产实行管理,一方面造成了国有资产的零碎化、企业的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国有资产进行生产活动,另一方面,部分国有资产被行政单位占用或闲置,造成国有资产的低效率使用甚至无故浪费。同时,公费出游、吃喝等问题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困难。
1.3 人才管理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人才是企业的血液,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难题。国有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本质和核心。但我国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上显得较为落后,缺乏创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出现的人力资本理论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本的作用要大于物质资本,在美韩等发达国家,政府对人类资本(教育资本)的投资也一直大于物质资本,而我国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充分说明了我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重视。体现在企业层面,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由于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系统性规划和研究,导致部分国有企业对人才缺乏吸引力。究其根本,是这些国有企业没有很好地处理企业发展战略与企业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之间产生的矛盾,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限制,使其不能很好地意识到人才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除了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国有企业在人才的管理机制上也存在一定问题。企业对人才缺乏系统的培养和考核机制,培养人才时,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经验,对培训人员的选择上也缺乏透明度;考核人才时,片面采用领导决定或者职工评议等方式,使得考核客观性难以实现。
2. 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新发展
2.1 管理组织体系的精简与形式的多元化
无论是资产管理还是人员管理,都是通过企业管理的具体组织形式进行实现。因此组织形式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载体,各种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的落地都要依靠先进合理的组织形式。传统的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可以依靠政府的支持进行市场竞争,组织形式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依靠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是大势所趋,因此国有企业管理的组织形式一定要进行重新构建和创新。但要注意的是,多元化的组织形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区别,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市场需求、社会环境来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如企业追寻多元化的产品路线则适合采用事业部制,实行M型管理形式等。因此,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一切改革都要以提高企业管理的运行效能为最终目的。
2.2 建立高效的资产管理的制度
要创新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模式,首先要促使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董事会的监管制度。为了保证国有资产决策的正确和客观,董事会的结构设计中,除了国有企业内部委派以外,还必须包括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企业的财务管理是资产管理的核心,因此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制度、财务的预算和决算报告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国有资产的财务管理和资产运营管理业绩要包含在企业经营人员的业绩考核评价标准中,避免企业出现盲目投资等行为;另一方面,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监管制度,可以确保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3 发展具有国企文化特色的人才管理制度
相比起国外的现代化企业,虽然国有企业在人才管理上存在诸多后发劣势,但国有企业可以利用本身的文化特色,构建独特的人才管理制度,对人才形成吸引力。国有企业既可以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形式,又可以发展爱国奉献的特色文化形式,无论基于什么样的文化特色,都需要在管理理论层面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人才管理,究其根本仍然是人力资本管理,和资产管理类似,需要在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投资,这样的投资相对于物质资本投资,可以带来更大的收益,对此国有企业管理者需要有明确的认识。因此国有企业的人才管理制度需要向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主导型转变,为人才的创新和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需要做好人才结构的划分,总体说来企业人才可以分为经营管理人才和生产技术人才等,但创新意义下的人才制度对人才种类做出了新的划分:适应企业当前生产、管理的现实性人才,以及对企业发展方向和市场战略做规划的战略性人才;在人才引进制度上,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的文化管理和文化传承,提高企业文化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项目合作、科研成果转让等多种方式引进人才;人才选拔上要落实聘用制“公开竞聘、竞争上岗”的原则,杜绝现阶段部分企业尤其是部分领导岗位表面采用聘用制,实际聘用期满后一律续聘的“终身制”现象。
3.结语:
企业的运行效率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因此,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始终是企业运营的核心课题。虽然国企的管理水平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比起国外的大型现代化企业,还存在很大差距。本文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现状的分析,以及关于管理制度创新的建议,可以为管理制度的发展提供较好的促进作用,并有利于企业市场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一、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主体,在产权交易管理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它必须严格遵守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国有资产必须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规范交易,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切实有效规避交易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提升商业价值。结合国有资产租赁业务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今后业务开展、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旨在提高国有企业在租赁市场的竞争力。
国有企业将国有资产对外出租获取租金,是最常见的租赁业务。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房地产开发不断增加,房产租赁市场逐步扩大,竞争压力也随之加大。加之实体经济受到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一定程度影响房产租赁市场的发展。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如何保证国有资产租赁业务的有序开展、租赁业绩有效提高值得探讨和深思。
二、房产租赁存在的问题
1.商业地产位置及内部结构不佳
我公司现有商业资产大部分是灾后重建项目形成的,以安置房项目为主,位置不佳,人流量少,商业氛围差,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商业圈。加之,商铺内部结构复杂,直接影响承租方装修成本,可利用面积少,无法吸引意向方的投资意向。
2.互联网经济冲击实体经济的发展
当今,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电商模式不断扩大,导致实体经济出现降速发展现象。由于电商和新零售的不断崛起,使得传统行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对门店的需求度急剧下降,迫使传统行业出现转型,间接导致对商业资产的需求。
3.商业体量大,出租率低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商业资产体量不断扩大,但绝大部分商业资产价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导致部分商业资产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拉低出租率。
4.租金收取率较低
大部分承租方反映经营压力过大、租金过高等因素,拖延缴纳租金或拒绝缴纳租金,导致租金收取率低。而通过法律途径主张租金收取,程序较为繁琐,耗时较长,不能及时有效起到警示作用,且破坏了租赁关系,影响了资产收益的延续性。
5.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由于我公司目前管理的资产基本均为新建资产,部分资产接收后在较短时间内出租,未能及时发现资产存在的瑕疵、质量等问题,一旦在承租过程中发现,会给承租方造成一定损失,极易引发租赁纠纷。
三、建议及对策
1.强化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加强资产经营管理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资产经营管理业务开展要求,提升部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资产出租管理水平和效益。
2.制定灵活运营模式,提高出租率
积极响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制定灵活的资产出租策略,形成差异性的招租体系,针对商业资产位置不佳、内部结构复杂等不利因素,要有针对性的提出可行性方案,吸引意向方进行投资,提高出租率。加大宣传力度和增加招租信息的渠道,进而增加市场影响力。
3.做好商业资产的问题整改,防止租赁纠纷
在资产公开招租前,要确保资产达到招租条件,不影响承租方进场装修,防止出现因资产质量等问题引发的租赁纠纷。租赁过程中,一旦发现资产确实存在瑕疵或质量问题,要及时整改,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影响租赁关系。
摘要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帮助企业加强自身的建设,从企业内部提升整体的竞争实力。企业进行内控制度建设,在不同的部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本文选择财务管理的视角,来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现状以及完善措施。
关键词国企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作用分析
内部控制的制度化建设,是现代化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主流选择。采用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规制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维护资产安全,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中进行内部控制,更是能够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在新时期,我们加强内控建设的必要性。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进行内控建设能够有效的保证国有企业的资产安全。国有企业的资产,包括资金、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方面,无论是哪一项资产,对于企业的运营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企业运营的不同环节,资产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国有企业进行内控建设,能够有效的保护现有资产的安全。首先,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监管资金以及资产的流向与使用。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现金与资产创造价值的方式是不同的,对资金进行控制管理主要是通过预算和资金方案来进行,而资产一般处于流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动态的跟踪监管。进行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了解到这些资产在不同环节的价值状态。严格的控制和监督措施,能够避免国企资产的外流以及内部人员的贪污或者故意损毁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提升资产的利用率。其次,进行内部控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明确严格的分工,确定不同员工所承担的责任,将笼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明细化,形成不同员工之间的制约关系,避免管理体制疏漏引起的财务风险。
第二,进行内部控制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是反应一个企业经营运转情况最直接的依据,特别是一些国有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准确性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外部市场环境对它提出的要求。但是从当前的现状看,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件普遍的事情,在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财务管理中进行内部控制以后,就能够有效的消除由于人为故意或者疏忽所造成的信息失真。对于会计信息进行控制,主要表现在建立一个会计稽核复核的制度,从会计信息的采集,到中期的归纳整理以及后期的汇总都在监控下进行。这样,即使由于人为原因出现了偏差或者故意的篡改等,也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能够为企业各项战略规划的制定与执行提供有效的依据,避免由于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的企业战略失误。这是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作用。
第三,进行内控建设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其它部门的管理,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为了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所处采取的措施是不一样的。具体到财务管理部门来说,能够通过内部控制有效的提升对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例如通过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可以促使企业财务人员更加准确计算企业存货数量并且及时盘点,结合市场需求情况,制定更加准确的采购方案这样可以降低企业存货占用资金量,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从而通过提高资金使用率来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二、国企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的较晚,国有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对于经营管理缺乏独创性以及竞争意识。一直到国企进行体制改革,融入市场经济以后,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才被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意识和关注到。这样就导致了内控制度在国有企业中出现的较晚,发展时间段,缺乏经验,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内控建设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内控制度建设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体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经济进一步开发,国有企业虽然有着自身的优势但是参与市场竞争也成为一种必然,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这些变化和危机。财务管理是企业应对各种危机的重中之重,但是当前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很多企业建立内控制度实际上就是在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上敲敲打打、缝缝补补,这样看似建立了内控体系,但是从实际的执行效果来看,其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就意味着内控制度中要求的各种任务职责得不到落实,内控体系的监督控制作用得不到发挥,流于形式,欠缺实质作用是当前国企财务管理内控建设的常见问题。
第二,预算管理不科学。预算管理是我们进行财务控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预算的科学性与否关系到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市场经济的复杂性,使得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必须具有更多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不是毫无限制、漫无目的的,它应该以预算目标为依据,适当的进行变化或者调整。只有这样,整个企业的运营工作才能够稳定、有据可循。所以,制定企业的预算制度,已经成为普遍之举。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规范企业的各项工作,但是如果一个制度欠缺科学性,那么就会出现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阻碍企业发展的局面。当前众多企业的财务预算制度难以体系其内部控制的价值,主要表现为:首先,企业的预算过度的关注运营阶段,重视成本的控制,缺乏全面预算控制管理的意识。其次,缺乏对预算制度进行有效跟踪评价的后续工作,一项预算方案的制定,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贯彻执行来体现其价值,但是在当前,预算方案的执行效果如何往往在后期是难以得到体现的,这也就导致预算管理的水平长期得不到进步。
第三,缺乏有效的贯彻执行。内控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但是这种目标和效果的实现,不是简单制度的建立或者确定就能够实现的,贯彻执行始终是决定最终效果最重要的环节。在当前,许多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是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状况有出入,未能将内控工作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具体的体现出来,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事宜,没有针对内控效果的绩效评价。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个企业的内控工作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
三、国企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
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是未来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增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控制意识。无论是内控体系建设的不完善,还是执行工作的不到位,其根本原因在于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没有重视内控工作。要完善财务管理的内控建设,就必须首先在意识上确定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培训、内刊、会议等方式,提高管理者以及员工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将内控工作的职责与每一个员工的发展和利益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将内控工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第二,加大内控工作的执行力度。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内部控制有着特殊的意义,由于财务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敏感,进行内控能够有效的使财务管理的不同岗位间互相制约,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都互相关联环环相扣,做好事前防范工作;一个健全的内控体系,为了更好的体现其监督管理的职能,还应该设立一个审计委员会。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加强对财务会计部门员工的监督。会计监督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监督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今后此类事情的发生,而不是将监督作为目的,它只是完善内部控制的一个过程。
第三,增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发挥监督职能。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可以帮助会计监督职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首先,企业应该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合理设置会计机构合理配置会计人员,保证会计工作有序开展;另外,企业应该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明确应该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应该规范操作;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对于出色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员工,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仍然没有按照制定执行工作的员工给予一定的惩罚。在改进会计基础工作的前提下,企业应该大力宣传严格贯彻落实财务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培养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制度的理念,对于为了迎合上级而违规操作的行为要给予严厉惩罚。
参考文献:
[1]陈汉文“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09).制定、分析与评价”上海证券报. 2010.6.11.
[2]陈清泰.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司治理.南开管理评论.2009(5).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作为管理企业、凝聚职工一项系统工程,对推动企业发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企业文化不仅作为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发挥作用,同时也应成为提高职工素质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下面就如何在国有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浅谈几点:
关键字: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
一、国有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昌盛。国有企业担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运营管理安全和公共服务品质提升”三重企业责任,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领导者和职工解放思想,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强化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凝聚力。国有企业员工,在通过劳动从企业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的同时,更渴望被社会和企业认可并有一种个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企业已成为员工赖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寄托,让员工们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企业文化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员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能在新老员工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保持性,这样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市委市政府将原乌鲁木齐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天山源水管理经营有限公司、水磨河流域管理处等我市涉水企业进一步重组整合,组建成立乌鲁木齐水业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后的乌鲁木齐水业集团是集源水、制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及辅业经营等涉水相关产业链为一体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重组之后,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这种看得见的数字增长使得表面上重组后的企业并没有产生过多的文化摩擦和冲突。但没有显现出来的摩擦并不表明其不存在,实际上,恰恰是重组后企业发展目标的明确以及由此获得的发展,将这些可能产生的摩擦降低到了最小程度。如果没有共同的、明确的企业日标,甚至保持重组前彼此独立的目标,则势必导致重组后的企业各个分支仍各自为政的状态,难以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达不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二、国有企业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一)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力。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国有企业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把握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证,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不断地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将企业发展为学习型组织,在企业内大兴学习之风、培训之风、教育之风,在各级员工队伍中学习与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企业目标、方针、及各种制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行各种技术培训,通过企业报刊、办公网络进行各种信息传播与知识教育、典型报道,从而不断提高职工、干部特别是政工干部队伍理论水平,提高职工思想素质,改变价值观念,从而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削弱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障碍,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目标就是要努力在职工队伍中形成共同奋斗目标,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理想追求和创造共同的精神支柱,围着企业目标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而要达到这种共同的企业文化理念境界,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为其提供强大打的精神动力。在企业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其形式与方法不是单一与枯燥的,而是丰富多彩与灵活多样的,可以通过谈心、教育、黑板报、办公网及各种文娱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寓政治思想教育于真情的交流中、寓政治思想教育于庄严的理论宣传之中、寓政治思想教育于丰富多彩的资料图片之中,寓政治思想教育于生动活泼的组织活动之中,而所有这些又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企业文化建设、团队文化建设过程中所要求的价值取向、团队奋斗、奉献与开拓精神、科技理论与政治理论学习,又都是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可见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补充。新形势下,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政治优势,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在基层,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才不会偏离方向,就会朝着正确的轨道愈走愈远,愈远愈强。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充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成效。
(二)协同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融合的保障。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制度作为支撑,成功的企业文化背后一定有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制度在实施。为使企业文化跟上时代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企业制度要不断创新。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系统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制度来加强企业文化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以制度来表达企业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以制度来推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固化。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如果没有企业制度的整合,重组后的企业仍实行两套以上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以及特殊制度,就很难使员工在思想观念上达成一致。一个企业拥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并非难事,难的是让制度为自身所有、为自身所用。重组企业的工作重点是实施“企业再造”,也即进行管理流程再造。那么,怎样能实现流程再造呢?那就是必须以市场与效率为核心,彻底摒弃原有不合理的功能性组织与思维障碍,针对客户需要进行重新思考,将企业内部与市场连接成一个全新的流程,进而达到企业效率、质量、效益、个性化需求相统一的整合目标。
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而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特征决定了政府在公共事业服务中需要发挥主导、引导作用。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领域存在债务风险大、社会资本进入门槛高、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财政部力推PPP模式,并在全国多个省市进行了推进。
从基建到公共服务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者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双方共同设计开发,共同承担风险,全过程合作,期满后将公共服务项目移交给政府的建设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并通过签署一系列合约明确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在项目整个过程中,双方分担风险,并对项目共同负责,最终实现利益共享。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的PPP模式是从基建领域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的,在PPP市场较为成熟的欧盟国家,主要将这种模式适用在一般公共服务、公共秩序、交通运输、燃料、环境等领域。
英国作为全球PPP项目规模最大、设计领域最广的国家,其模式的推广路径也呈现出从基建领域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的特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就在具有收益性质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应用了PPP模式,包括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此后逐渐推广到卫生、安全、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有数据显示,从1987年到2009年,英国一共批准PPP项目730个,运营金额达540亿英镑,主要集中在交通、医疗和教育领域,从项目投资分布上看,其中交通占36%、医疗占19%、教育占14%、保障房占10%。
而目前,发展中国家的PPP模式仍集中在基建领域。从我国PPP项目的应用领域来看,仍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包括收费公路、轻轨系统、地铁、学校建筑等方面。其中,电信、电力能源、交通运输以及水务领域是投资金融分布主要的领域。
根据财政部的发文,采用PPP模式的项目,应具有灵活的价格调整机制、较高的市场化程度、较大的投资规模以及长期稳定的需求特点。有专家认为,结合我国政府当前的政策思路,PPP项目推广首先或主要以轨道交通、污水垃圾处理、供水供电等投资需求大、定价机制相对透明、有稳定现金流、适合市场化经营的项目为主。
据了解,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就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第一个正式批复实施的特许经营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运用PPP模式的地铁项目。作为首条采用PPP 方式建设运营的线路,北京地铁4 号线引入了港铁公司的投资和运营管理经验。
项目总投资153亿元,分为A 部分107 亿元土建投资和B 部分47 亿元的机电、运营管理投资。北京市政府投资107 亿元建设项目A 部分,B 部分46 亿元通过PPP 模式由社会投资组建项目特许经营公司负责投资建设。
北京市政府及其控制的国有企业引入港铁公司,设立特许经营公司:北京基投、首创集团和港铁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京港地铁,其铁股份为49%,首创股份占比为49%,京投占比为2%。作为特许经营公司的京港地铁,投资46 亿元建设项目B 部分,并作为B 部分项目建成的运营管理主体。
项目建成后,京港地铁租赁使用项目A 部分资产,负责该地铁线路的运营管理,并拥有北京地铁四号线30 年的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期结束后,京港地铁将B 部分项目设施完好、无偿地移交给北京市政府。
风险管理为关键
在PPP融资模式中,除英国外,澳大利亚在运用PPP模式实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澳大利亚的PPP模式更强调风险管理。
在风险管理方面,澳大利亚的PPP融资模式强调等值性原则、透明性原则以及问责性原则。等值性原则是指提倡成本与收益的等值性;透明性原则提倡在公私伙伴关系中,尤其是在运用政府资源时,应当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问责性原则是指从法律制度上保证社会资本利益的实现。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PPP融资模式比较适合融资规模较大、短期收益少但长期稳定的项目,并且PPP融资模式有利于政府和企业的全称参与,政府能够参与项目中后期的建设、管理,而企业能够及早参与项目前期的调研、立项。
PPP的伙伴关系、利益共享以及风险共担的特征正符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对资金、项目质量、项目专业化建设与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的需要。
据了解,这些优势在财政部选定的PPP融资试点城市――哈尔滨相关试点工程中得到了验证。据悉,哈尔滨市利用PPP模式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高速公路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实施了11个项目,总投资43.2亿元。下一步哈尔滨市计划实施的PPP模式项目涉及地铁、节能、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预计总投资额超百亿元。
在风险管理方面,黑龙江省财政厅透露,下一步,黑龙江省将成立省级PPP工作机构,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同时明确,未来省财政厅在各类专项资金投放上,重点考虑优先支持PPP项目。对于已建成运营的项目,运用PPP模式盘活存量资产,化解项目现有债务,创造更多现金流用于新项目建设。
制度完善仍是重点
目前,我国PPP融资法规并不完善,国家层面上还没有出台统一的规定,只是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规定。
民生银行市场部王经理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完善PPP融资模式适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其一,从法律上明确PPP融资过程中,各参与方的权力义务以及违约责任和损失保障等,划清权利义务和风险边界;
其二,在PPP融资模式下,政府与社会资本是平等的伙伴关系,需要在制度上明确,尤其要避免由于政府一方不履行义务,造成参与方受损的情况;从以往项目情况来看,这种违约一般表现为政府不正当使用管理者身份或者因为工程项目时间长,纵跨多届政府,采取下届政府不承认上届政府承诺等方式,推诿政府责任,这种风险的存在,很难使社会资本放心的投资、管理和运营;
其三,相关法律还应规定PPP融资的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衔接,明确预算约束以及补贴、优惠政策的适用条件,明确监管机构对成本和价格的监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