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经济发展计划

数字经济发展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经济发展计划

数字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自动化技术;应用;前景

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也给新时期的机械制造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机械自动化技术,正是机械制造在发展过程中应对挑战的产物。对于我国而言,虽然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时间较短,但是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表现形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甚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概述

机械自动化技术,其实质就是将机械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进行结合,对需要加工的对象,进行自动化、连续性的生产作业,从而使得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化、安全化和自动化,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机械自动化技术属于一门专业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的学科技术,一般来说,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为系统工程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程序单元

是机械自动化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在于对系统的工作进行判断,明确系统“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

(2)作用单元

主要是对系统进行能量的施加和定位明确,确保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3)传感单元

传感单元是机械自动化系统中的基础性单元,可以实现对系统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以及对系统性能参数的分析。

(4)制定单元

制定单元属于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利用相应的设备,对传感单元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对比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相应的动作信号。

(5)控制单元

指用于确保系统正常工作,对系统动作进行调节和管理的保障性单元部分。

机械自动化技术对于机械制造行业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主要表现在:首先,可以使机械制造的过程更加高效和迅速,从而减少制造过程中的人力成本,降低设备的成本造价;其次,可以显著提高机械制造的产品质量,强化生产效率,不仅可以控制产品的生产周期,便于产品的批量化生产,还可以提高机械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然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机械制造的自动化,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用

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发展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化应用

自动化的应用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涉及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可以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信息的自动化

机械制造中的信息自动化,主要包括对产品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辅助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等,通过对设备信息的管理和分析,可以在自动化系统中输入相应的参数信息,从而实现控制生产的目的,是产品质量和实用性的有力保障。

(2)物资供输的自动化

物资传输的自动化,可以利用系统,实现对于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自动运输到相应的位置,也可以将成品进行收集和整理后,运出生产线。对于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而言,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减少机械制造的生产成本。通常情况下,物资传输的自动化系统,必须包括自动传输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和单机自动装置等。

(3)生产的自动化

生产自动化是自动化的关键,是指生产过程中,不需要进行人为操作,系统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参数和数据,自动完成生产过程,从原料的运输、抽检、装配一直到包装,完全由系统自动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条生产线往往只需要几个管理人员,极大地节约人力资源。而由于完全由机械自动生产,不存在疲劳操作,可以在机械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持续重复生产,从而极大地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减少出错率,确保产品的质量。

(4)设备装配的自动化

设备装配的自动化,主要是针对生产设备而言。可以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结合相应的参数、规格、形态等,对生产中需要用到的设备进行自动化装配,之后结合相应的数据信息,对设备进行调试和组装,形成一条相对完整的生产工艺流水线。

2、集成化应用

集成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对技术功能和技术经营的集成。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计算机集成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机械制造的过程进行优化。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实现计算机技术、企业管理技术以及数控技术等的有效集成,确保其各自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地发挥,推动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就目前而言,较为常见的集成方式,是CAD/CAM 为主的 CIMS工程应用方式,可以切实保证机械制造的稳定和发展,在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基本上完成了对整个行业的全面覆盖,其本身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也决定了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成为机械制造行业最为核心的生产方式之一。

3、智能化应用

智能化应用,是指融合了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系统工程管理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措施,是在自动化的基础上,通过与专家系统的结合,实现智能化生产的技术措施。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系统能够自主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结合实际情况,对生产进行管理和控制。就目前而言,智能化应用的重点和关键,在于专家系统。所谓的专家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数据库中集成了大量的专家水平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专家系统属于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形象地说,应用专家系统对机械制造的过程进行管理,就好比聘请了一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可以对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检测,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机械制造的顺利进行。

4、柔性化应用

柔性化,是指机械自动化系统可以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时,表现出相应的适应力,具备良好的可操作空间。也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的产品,对于市场有着极强的适应力,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的变化情况。在当前的机械制造行业,不仅需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保证,还必须针对市场的实际需求,及时做出反应,对生产结构和产品类型进行适当调整,避免生产与市场的脱离。而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柔性化应用在机械制造中表现为敏捷制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

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保证产品的生产周期;

③对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强化;

④对企业结构进行优化,满足市场对于机械制造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柔性化应用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举一个较为显著的例子,在某县城拥有两家农机生产企业,企业规模和产品结构相似,相互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在发展过程中,甲公司实行技术保密措施,固守自身的生产方式,一味埋头生产;而乙公司实行柔性管理,安排专人到农户家中,了解农户对于农机的实际需求,并努力做好技术攻关,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规格进行了适当调整,虽然在一段时期中加大了成本的投入,但是由于顺应了农民的实际需求,其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迅速扩大,一举超过了甲公司,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三、机械自动化技术前景展望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机械自动化技术开始逐渐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

①数字化环节:可以使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对产品的零件使用情况进行模拟,从而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和创新,确保自动化生产的合理性。

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的生产过程,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支持。实现企业机械自动化的过程,实际上正是数字化生产的形成过程。

③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是指通过对系统数字信号的处理和传输,实现对于机械制造过程的管理,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机械自动化技术开始出现虚拟化的趋势。虚拟化制造技术实际上与数字化环节存在很大的一致性,同样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控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对机械制造的实际生产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从而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在实际生产中尽量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从而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机械制造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将机械自动化技术和机械制造的相关工艺技术进行融合,才能推动机械制造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械化水平尚处于发展阶段,差距巨大,但是也在不断缩小,相关技术人员要加强对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切实提高我国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会卿.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3(18)77-79.

[2] 李秀昌.浅谈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9)201.

[3] 黄永亮.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4)95.

[4] 胡阔海.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机电信息,2012(30)115-117.

[5] 杨旭光.有关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和应用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3)451-453.

数字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 广播 音频 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12-0204-02

1、数字广播技术的应用及其效果

目前,广播依旧是我国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之一,而其面临来自手机、互联网等方面的压力又使其必须利用数字广播技术的优势建立新的广播平台,运用多种手段推进数字广播技术的应用。世界范围来分析,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数字广播主要有数字音频广播、数字调幅广播、数字多媒体广播、数字卫星广播等。

(1)数字音频广播与现有的广播相比较,其优点可以归纳如下:能够提供CD级别的音质;抗感染能力强,不论是固定还是移动设备都能够清晰的接听;接听者操作简便;传送声音节目的同时还能够附加音乐、语言等信息;减少电磁污染。

(2)数字调幅广播正以最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广播网络、广播电台实施数字调幅广播战略。相比模拟调幅广播,其优点表现为以下:节约能源,降低电磁污染;抗干扰能力强,传输可靠性增强;不许重新规划频率,并且能够比较容易的从模拟调幅转型为数字调幅;更加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收听。

(3)数字多媒体广播是在数字音频广播的基础之上发展来的,它能够同时传送活动图像、数据业务等,在功能上实现了提升。也使广播的受众群体得到了推广,不论是户外活动者,公交、火车使用者等移动群体还是电视用户等传统群体都是多媒体数字广播的收听用户,极大的发展了广播的用途和覆盖范围。

(4)数字卫星广播主要由亚洲、非洲、美洲上空的三颗地球同步卫星、数字接收机、广播上行站和地面控制机组成,面向全世界120个国家进行广播,给广播乃至整个信息传播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其优点首先是覆盖面积大,能够覆盖全球任何一个角落,其次是运营费用较低,经济效益最大。

2、数字技术的发展状况

2.1 数字音频技术

数字音频广播技术起源于德国,在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标准(147-DAB)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即以数字技术作为基础,运用先进的音频数字编码、数字调制、数据数字压缩等技术,将广播信号进行传播,听众用数字音频传播接收装置进行收听广播。1988年欧洲首次实施147-DAB标准,1994年国际电信联盟将其确认为国际标准。目前,该广播的覆盖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全球已有3.3亿数字音频广播的听众。我国于1996年在广东等地进行数字音频广播试播,2000年北京天津等地也开始试播,目前正进入市场培育阶段。

2.2 数字调幅广播技术

调幅广播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广播技术,全球范围内具有统一标准。德国最早开始数字调幅广播的试验,法国一家公司随后斥巨资致力于数字调幅广播技术的研究。1994年电联建议建立一个全球的组织来评估不同的数字调幅方案,最终,世界数字广播集团(DRM)于1998年在中国广州宣告成立。如今,全球已经有50多家电台定期播出DRM制式的节目,约有数千座调幅广播发射台,20亿部接收设备,其发展速度尤为惊人。

2.3 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

多媒体数字广播(DMB)是在数字音频广播的基础之上发展来的。我国广东于1993年完成了由DAB到DMB数字技术的过渡,随后又在珠江三角洲进行了DMB试播,并取得成功。2003年,佛山公交车上成功安装我国首台数字多媒体广播设备,乘客能够在行车中收听高质量的声音广播和视频新闻广播。目前,DMB系统已经开始着手商业化运营,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就会在地铁、火车等常用交通工具中收听到数字多媒体广播。

2.4 数字卫星声音广播

数字卫星声音广播目前有三种方式:一种是147-DAB,采用和地面DAB一样的信道编码技术,因为147-DAB在设计时允许地面广播和卫星广播两种方式;第二种是美国世广公司推出的卫星数字声音DSB广播系统,这套系统在亚洲、非洲、美洲上空各发射了一枚地球同步卫星,加上地面控制运营机、数字接收机、广播上行站组成了该系统。第三种是美国、日本等国为汽车用户提供服务的数字卫星广播系统,美国XM公司于2001年发射的XM数字音频广播卫星,能够提供多达100多个的新闻、体育、娱乐方面的节目,主要针对美国及日本本国内的需求。

3、数字广播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和电视正经历一场数字化变革,数字广播经过16年的持续发展。从90年代的147-DAB标准的提出到近些年渐渐出现的新技术,数字化广播已是全球广播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广播广告保持平均每年19%的增速,但与其他行业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2003年数据显示我国广播广告收入占所有媒体广告收入的3.8%,而在美国其比例为8%,法国为16%,可知我国的广播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我国广播行业的现状,结合我国市场需求状况,我国应该将高保真音乐广播、短信息广播和联播合作广播作为主要的发展项目。

(1)音乐节目是广播接听者中最受喜爱的节目,是人们收听广播节目的初衷,也是广播节目中创收利润最多的,所以广播数字化过程必然不能忘却这一重点。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原先的音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对音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保真音乐犹如CD般的效果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高级轿车的设计中都把数字化广播作为标准配置,数字化广播已经成为高品质生活的一种象征,越来越多的高端人士追求这种享受。高保真音乐不仅能够提供高品质的音乐,还能够同时看歌词、歌曲信息,或者直接购买该歌曲。这样一来,高保真音乐广播的收入就不止广告收入了,还包括与其合作的音乐销售商。简单易操作、完美的视听享受、是人们追求的视听模式和消费模式,高保真音乐广播能够满足这个市场需求,适应了发展要求,提高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同时,扩大的数字化广播的影响范围并延长收听者的停留时间。高保真音乐广播具有很大市场潜力,在日益激烈的广播节目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值得推广发展。

(2)短信息广播与声音广播不同,利用新开通的广播频率,传送简短文字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优点,并且价格比较低。目前市场上,一点对多点的短信息广播需求十分广泛,种类众多。紧急公告、公益广播、服务信息广播及交通信息广播就需要及时,迅速地达到收听者,而如果用传统的广播系统,该信息就需要在网络中排队,然后一条条的发送到收听者,时效性就难以保证,并且成本不好控制。同样地工作交给短信息广播则可以很好的解决,只需一秒钟信息就能到达收听者,而且成本极小。针对不同的广播需求,建立不同的信息广播服务系统,提供专业的服务。不久的将来,人们直接通过短信息广播就能够收听最新的政府公告、灾害预警、招聘信息、商店优惠信息甚至是微博、互联网消息。短信息广播是最具有市场前景的发展方向,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只需要开通很小的一部分的广播通道就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3)联播合作是在数字化改造之后,新增加的频率与原先广播频率采取频率租用、频率交换和联合广播然后按比例分成等合作。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将同一节目在不同的频率进行广播,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扩大了节目的受众群体,增加了收听人群,如此一来,广告收入自然就会提升。利益驱动下,广播电台会增加联播合作以获得更大的利润,也会促使数字化广播技术得到有效的发展。

4、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发展数字化广播技术

我国正处于数字化广播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在技术方面较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我国建设更好数字化广播的决心是很大的,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规划也将发展数字化广播技术列入其中。首先,我国应该建立积极地规划管理机构,为业界发展数字化广播技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行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该技术,利用多种方式开拓人们对广播的习惯;降低数字广播设备的价格,使其真正能够运营与市场;充分利用老年人这一接听广播最多的群体,发掘他们的需求,提供更适合国人的广播节目。

5、结语

数字化广播技术自其提出到现在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发展的速度十分迅速,但要实现数字广播技术的全面应用还需要作很多的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广播工作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利用其优势结合市场,使数字技术在广播领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可以预想,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广播行业同样如此,不仅的将来也许就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惠敏.数字电子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陶国彬.赵玉峰.数字电子技术.科学出版社,2008.

[3]车晴.数字卫星广播与微波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数字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电技术;机电自动化;现状;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高度创新带来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各个学科的前进,包括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在机械工程这个领域中,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向前发展,以及其机械工业中逐渐渗透出来的“机电一体化”,将机械工业的产品机构、技术结构、构成和功能、生产加工方式,以及这一列流程的管理体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是机械工业从传统的机械电气化迈向机电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台阶。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征分析

1.1广而强的应用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机械为母体,以实践机电产品开发和机电过程控制为基础的技术,是可以渗透到机械系统和产品的普遍应用性技术,几乎不受行业限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以信息化为内涵智能化为核心,开发和生产了性能更好的功能更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和产品。

1.2多层次的系统化

机电一体化是将工业产品和过程利用各种技术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强调各种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技术)的协同和集成,强调层次化和系统化。无论从单参数、单级控制到多参数、多级控制,还是从单件单品生产工艺到柔性及自动化生产线,直到整个系统工程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都体现在系统各个层次的开发和应用中。

1.3整体的最优化

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充分利用新技术及其相互交叉融合的优势,实现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的高附加值、高效率、高性能、省材料、省能源、低损耗、低污染、省时省力等等。如采用数控机床、柔性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和计算机管理等高科技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系统后,各企业就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几乎不需要重新设计制造工艺设备,大大缩短了整个生产周期。

2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2.1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传统机械制造业是靠企业规模、生产批量、产品结构和重复性来获得竞争优势的,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和高效率,其生产盈利是靠机器取代人力,靠复杂的专业加工取代人的技能来获取的。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是以信息为主导,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形式的全新的机械制造业,其特征是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现代制造业集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制造技术提高到新的高度。近年来,制造工程领域的新技术相继诞生,如计算机数字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技术、敏捷制造、虚拟制造、并行工程等。

2.2在饮料行业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食品、饮料包装机械的开发、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使单机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而且使整条包装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使其竞争能力远远超过传统的机械控制的同类设备,可以大大改善食品饮料包装生产设备产品的质量,提高其国内、国际竞争能力。

2.3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的CIMS是将人与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以及过程控制连成一体,用以实现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全局和过程一体化控制。现场总线技术是连接设置在现场的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间的数字式、双向、多站通信链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取代现行的信号传输技术就能使更多的信息在智能化现场仪表装置与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之间在共同的通信媒体上进行双向传送。

交流传动技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交流传动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在不久的将来由交流传动全面取代直流传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实用化得以实现,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达到和超过直流调速水平。开放式控制系统意味着对一种标准的信息交换规程的共识和支持,按此标准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和互换,且资源共享,开放控制系统通过工业通信网络使各种控制设备、管理计算机互联,实现控制与经营、管理、决策的集成,通过现场总线使现场仪表与控制室的控制设备互联,实现测量与控制一体化。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一台中央计算机指挥若干台面向控制的现场测控计算机和智能控制单元。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分布式控制系统与集中型控制系统相比,其功能更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潮流。

3机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1光机电技术的发展应用

光学技术的引用,对于光学技术先人的优势的发展实现来说,可以有效的改进机电技术中传感系统、动力系统(能源系统)与信息的处理系统,光电技术的推广对于机电产品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3.2柔性化的自律的分配系统化

在机电技术产品的未来前景里,执行和有效的控制系统是有充足的冗余度,并且有很强的柔性,对于处理突发事件,其能进行较好的解决设计,所以,被设计成为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的运作环节中,各个相关子系统是完全可以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之间又是为同一个总系统进行服务的,并且有自身独立的自律性,可以依据周围环境的改变而作出相应的对策反应。

3.3智能化的全息系统化

在机电技术产品的发展全息性的特点表现的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这种趋势的发生主要归功于模糊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别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中的软件和芯片技术。不但如此,机电技术系统中的层次化结构也有原有的简单模式转变为复杂的、比较多的冗余度双向联系。智能化的发展对于二十一世纪机电技术发展来说是一个方向性的改变。

3.4仿生物系统化的生物软件化

在日后机电技术的装置对于信息依赖性会逐渐增强,并且在结构上也是处于静态时的,但是又有其不稳定性,相反的是其动态工作环境中却属于相对稳定的。这种现象类似于活生物,机电技术的相关产品走向涵盖生物系统化,但是想走好这条道路还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3.5微型化的微型机电化

在半导体的器件制造的利用过程当中的蚀刻技术的应用,已经成功的在实验室中制造出来了亚微米级机械元件。在实际产品中体现这一技术,就可以将机械部分与控制器进行区分了。这时候机械与电子就可以相互融合,传感器、机体、CPU、执行机构等集成为一个整体,体积也会有所减小,并且组成了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的机械学也是机电技术的发展新方向。

4结束语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各种产品与装置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有利实现整体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缩短开发新产品的生产准备周期,加速科技成果向商品转化,有利推动传统产业发生深刻变革,同时,随着新产品研发及高精密等设备的发展,要求新一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及系统朝高性能、智能化、系统化以及轻量化、微型化方向发展,从而为国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梁俊彦,李玉翔.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及应用[J].科技资讯,2007.9.

数字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81-01

1.机械自动化的产生与发展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机械自动化技术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自动化技术在社会各个方面的普遍应用,机械自动化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现也越来越明显。利用自动化生产来加工制造工业产品,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极大的减少了加工所需的人力成本。同时,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战后,西方工业国家开始了第二轮工业革命,即通过机械化大生产来加工制造冷金属,而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诞生和应用,机械自动化生产技术更加成熟,尖端技术也一直为欧美国家所垄断。

近年来,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距离欧美国家的先进水平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制约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层次低、机械制造业水平参差不齐、企业缺乏自主创新产品。

2.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具体应用

2.1 集成化应用。为了实现不同级别集成制造系统的构造,比较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各种技术进行系统集成。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集成化应用,主要是借助系统工程理论的有效指导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制造流程进行整体上的优化,通过精简机构和过程重组等手段促进适度自动化,并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支持下,将机械制造企业的各种要素以及经营管理活动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了机械制造以人为中心的柔性化生产。自动化及相关技术的集成化应用在提高产品生产质量,降低新产品研发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柔性自动化的应用。随着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机械制造企业的应变能力、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与适应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能够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更新等外部条件的变化,实现对机械产品生产结构以及制造种类的合理调整,这时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柔性自动化系统是在确保柔性生产的前提下,通过人机界面的优化和自动化的合理追求建立相对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而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所能产生的效益。在柔性自动化系统中,自动化设备可能与普通设备是共同存在的,而且在机械制造的个别环节允许人为干预的出现,因而有效提高了机械制造对外界因素变化的适应能力,使得制造出的产品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此外,柔性自动化加工系统可以实现与柔性制造系统的有效衔接,提高了机械生产、机械设置与机械制造之间的联系,大大提高了机械制造的自动化程度。

2.3 智能化应用。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智能化应用,是由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彼此间的相互渗透与交织,进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应用技术,是人类专家与智能机械共同组成的一个人机一体化的智能系统,可以在机械制造过程开展一系列的智能活动,如智能化的分析、推理、判断与决策等。因此,智能机械制造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的有效结合,它把人工智能融入到了机械制造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可以借助专家智力活动的模拟,代替机械制造过程中很多需要专家亲自完成的活动,实现对机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监测,并对监测到的问题进行自动的改进或预防。

此外,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智能化应用还具有了一定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能够根据外部事件的发生对自身的参数进行调整,进而更好地适应外部需求,确保机械制造过程的最优化。

2.4 虚拟化的应用。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虚拟化应用,是以系统建模和仿真技术为基础的,包括计算机图形学、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并行工程、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是一种由多种学科技术组成的综合系统技术。机械虚拟制造技术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对机械制造的过程进行仿真,进而发现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对降低机械制造成本、缩短机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合格率,增强机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都是非常有利的。

3.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中的发展前景

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由于我国的自动化水平相对降低,因此应加速寻求更快、更省的发展之路,但也绝不是对国外自动化技术的盲目引进和照搬照抄,而是应当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需要的逐步发展。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还相对较低,目前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伴随着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其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只有坚持以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企业的生产发展需要以及广大世界人民生活水平发展需要为导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断的学习、研究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这样才能确保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机械制造领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全面的机械自动化目标,努力提高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4.结束语

机械制造行业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我国要不断的加大机械自动化的力度,促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总之,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必然会促使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在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树立高起点、高标准,循序渐进、持续开发的发展理念,促进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宋明安.面向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现代生产管理系统[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01:98-100.

数字经济发展计划范文第5篇

石油产业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石油的作用较大,其应用范围也较广。因此,油田的开发与管理也越来越现代化。能源产业不仅仅是需要保证其生产的高效率,也要保证其生产的安全性。由于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之一,而其在人们生产与生活中的地位又非常重要。因此,其生产和管理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传统的石油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人们对石油生产以及石油供给量的要求。因此,石油产业在面临着发展与改革的问题。而油田的生产与管理,是直接影响其石油产量以及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目前的数字信息化油田开始逐渐引入油田的管理中,并不断影响着整体石油产业的发展。

2石油能源的产业发展以及地位解析

石油,作为一种能源,与煤矿、天然气一起成为世界目前主要的能源资源。石油的能源优势在于其应用广泛,石油是一种天然的混合物,其中富含多种能源物质,能够提炼汽油这样的高质量燃油。此外,柴油以及沥青等都是通过石油的提炼产生的。因此,对于石油而言,其与天然气和煤矿相比较,最大的优势在于石油能够提供多种能源与产品,并且其含量比较充足。但是,石油的开采也比较复杂,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的技术也比较复杂,生产流程繁琐,需要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源。

对于整个石油的能源产业发展而言,石油行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并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其产品的多样性,能够与多个行业进行产业对接,从而实现多行业的协调性发展。因此,其生产区域的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油田是石油开采的主要区域,油田主要的功能作用在于石油的开采。石油经过开采进行封装,然后再进行加工,从而生产出人们生产以及生活所需的产品。

对于石油能源产业的地位而言,其主要承载着世界大部分的能源使用。石油的附属产品比较多,因此在多个行业中都能够有所应用,并得以巨大发展。但是,与天然气对比而言,石油的缺点在于其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得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如此,但是石油产业的地位依然十分重要。从储量分析,其储量巨大,并且能够提供人类较长时间的使用。开采难度上分析,石油的开采需要采用排水法。石油通过钻井进行开采,同时要注入等体积的水,保证油田地区的稳定性。

3传统油田的生产与管理

传统的油田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油田企业的要求是要实现高效率、高安全的生产模式。安全理念主要在存在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等等,而高效率就包括对于石油生产的高效率以及管理的高效率。传统油田的生产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冗余信息,而这些信息是需要进行记录和备份的。但是由于条件以及科技的限制,造成这些信息的存储和记录非常麻烦,而且更新也非常复杂,并且会容易造成错误。此外,在进行油田的设备管理时,需要经过重重的审查和签字,如果负责人不在,就会造成搁置。因此,传统油田不仅是在生产上存在技术的不足,在油田的管理方面,也存在非常达大的问题。

4数字信息化油田的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与领域也不断开始引入计算机技术,并与之结合,从而实现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石油产业由于也逐步引入计算机技术,其生产与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数字信息化油田的管理模式开始逐步成为油田的主流管理模式,并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未来的石油产业发展中,数字信息化的石油产业模式会有着怎样的发展阶段呢?目前数字信息化的油田的现状如何呢?

4.1数字信息化油田的产生

传统的油田管理,由于存在太多的人工因素,对于整体的管理内容和管理制度等,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在石油生产量以及油田各项管理内容不断增加时,油田的管理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难题就是信息的管理。所谓信息管理,主要是指在油田的生产以及开采过程中,出现的诸多数据管理。此外,油田的日常维护,施工人员以及设备的管理与仓储等诸多问题,这些信息都需要进行必要的管理。而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这些信息的处理要求,不仅会出现信息管理的工作量非常巨大,而且造成油田信息管理人员的开支。对于油田的企业而言,这样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再进行长期使用下去。因此,油田管理亟需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油田的管理以及生产等诸多环节带来了启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对于同等任务的安排与管理,能够实现智能化分类与统计。此外,计算机的工作量相对较小,并且能够实现数据化记录,从而减少由于人员工作量巨大而造成的数据存储冗余的问题。因此,信息化的油田管理开始产生。

当然,油田的信息管理只是油田工作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生产日程安排、人员调度,开采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以及开采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油田的整体运行,并亟需得以解决。计算机技术不仅仅单纯可以实现信息管理,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油田的信息话传递,将有用的信息进行网络存储,从而实现网络化的油田管理模式。

4.2数字信息化油田的具体运营模式解析

数字信息化油田,对于其理解,可以从信息和数字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数字化与连续性是相对的,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可以理解为对油田生产与管理的分类处理模式。而信息化,则主要是针对油田生产和管理中充分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原因。那么,对于数字信息化的油田而言,其主要的运营模式有哪些呢?

首先,油田内部工作的管理信息化模式;油田的内容工作比较复杂而且比较多,其内容范围也比较广。内部的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油田的信息管理;油田的信息管理是油田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中包括油田的开采设备的登记管理,油田生产设备的维修和使用管理,油田的日常支出,油田的仓储维护等等。油田是一个庞大的生产运营模式,其中的信息量非常巨大,造成对信息的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疏漏。此外,由于生产过程中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处理,因此需要大量的信息更新与信息调用等工作。计算机技术中,能够将数据信息实现电子化,而存储的方式也成为了硬盘管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信息存储空间的节约,并且提供了便捷的存储方式。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的录入、备份、更新以及调用等等。其中,数据库最适合应用与数据管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其中,对于数据的更新和调用,都十分方便快捷,从而满足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

第二,油田的人员信息管理;油田的人员管理,主要是涉及每个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信息以及支出等等。针对油田的人员管理而言,其主要的重点在于实现人员的功能最大化。人员的冗余会造成生产环节缓慢,而出现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就是说,并不是人员多就可以实现高效率生产。因此,在进行人员管理方面,要实现人员的精简和高效。

其次,油田的外部工作管理的信息化模式;在油田的外部工作管理中,目前的应用还不是非常深入。但是,也能够改变传统的运行模式。油田生产与控制技术进行结合,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的生产流程。但是,目前自动控制技术还不是十分完善,尤其是应用在油田的生产过程中。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控制技术与石油的生产设备进行结合,从而减少人员的使用支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此外,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自动控制技术也将被应用到生产作业中。因此,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的数字信息化油田也将应用现代化的智能管理控制技术。

最后,油田生产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网络化是目前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优势非常明显,并且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油田的管理实现网络化,不仅仅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的共享。在传统的发展和管理中,设备的申请需要多个流程,并且需要负责人进行签字。这样的管理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缺乏实效性,并且收到地域性的限制。如果一旦负责人出差,那么设备的申请就会出现延迟,从而对生产造成影响。而采用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申请人可以在网络后台进行申请。然后通过网络的申请流程逐一进行审批,从而实现设备申请。

5数字信息化油田的发展前景

对于目前的数字信息化油田而言,已经能够解决在生产以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但是,在油田的实际管理中,依然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虽然有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但是计算机在应用中也同样会有问题产生。例如,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虽然能够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但是,数据库还无法实现云储存,就是脱离计算机的硬盘管理,能够存储在一个虚拟空间中。此外,工作的类型和调动等管理信息,依然需要人工进行分配和管理。因此,对于未来的油田发展而言,其发展方向将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智能是目前计算机技术的主流研究课题,在一定的领域中已经出现了智能机器人等实际应用,但是整体的应用效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进行实际量产。油田生产是比较重要的生产模式,其不容许发生意外,因此,未来的发展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6结语

石油产业是朝阳产业,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都是能源产业中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但是,油田的管理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以进步和发展。数字信息化的油田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油田管理的现代化。传统的油田管理受到诸多的问题与难题,而无法满足企业对于石油生产的需求。计算机技术的引入,让整个石油行业的生产与管理有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将油田的数字信息化推动起来,从而实现最大化的数据管理模式。对于油田的数字信息化,目前的发展已经比较深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对生产模式的智能管理等等。数字信息化油田未来还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希望其能够发展的更加现代化与智能化。

参考文献:

[1]刘建涛,李春雷,杨河山.插件式集成技术在数字油田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03):79-81.

[2]张祖峰,李彦,倪心富,姬瑞.热泵技术在油田污水余热回收工程的应用[J].石油石化节能,2013,(02):11-13.

[3]夏玮,梁爱国,史建英,黄寰宇.红浅稠油污水高效利用技术及运行管理优化[J].石油石化节能,2013,(0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