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的教学方法

小学的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的教学方法

小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一、师生关系保障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好与不好有很多影响因素,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如果学生喜欢一个老师,那么自然而然就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讲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要求安排,那么这个老师所教的课程自然就会有更好的效果。

1.良好师生关系保证课堂互动

在教学活动中,课堂的生动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师生间默契的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尽量和学生交朋友,注意个体的差异性,鼓励学生能够大胆地进行知识的创新和实践,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平等真诚地对话交流,在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下,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潜力,让每个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进步。

2.和谐师生关系利于因材施教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才能。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因材施教。因为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所以在教学手段和方式上有所针对,尽可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在这过程中克服学生的一些不足方面。同时教师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揠苗助长,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1.游戏教学方法

无疑兴趣是学生最棒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所以教师要充分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利用游戏的方法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案例分析:例如在数学的乘法口诀教学上,教到5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找一找5,通过教师的指导,将找出的5编成小儿歌,比如1只手有5个手指头,2只手有10个手指头,3只手有15个手指头……营造出一种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根据小学生调皮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在班级上积极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把数字应用到最实际的生活中去,既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还能够利于学生学会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另外通过灵活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从中懂得多动脑筋和找窍门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实体会手脑并用的学习益处,提高学习效果。

2.发现教学方法

发现教学方法是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然后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案例分析:例如有4条糖果,每条有10块,吃了1块,剩下的每3块包成一包,分给同学们,分给了几个同学?解决方案是,将每3个分成一堆,然后数出分得的堆数。从3个10中各先拿出1个,剩下的每9个分给3个同学,再把其余的也每3个分成一堆。9+9+9+3+3+3+3=39(块),3+3+3+1+1+1+1=13(人)。但学生可以看出有4个9,9+9+9+9+3=39(块),3+3+3+3+1=13(人)。他们还发现3个10正好可以分给10个人,剩下的每3个分成一组。,30+3+3+3=39(块),10+1+1+1=13(人),剩下的9正好分给3个人。30+9=39(块)10+3=13(人)。

3.实物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身边的实物演示数学题目,演示出条件和问题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物教学方法能够使数学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小学生的理解分析。例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出相向而行或相遇等术语,清楚明了。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的演示,小学生是很难真正掌握的。例如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都要依赖于实物的演示,以作为思维的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制作和使用一些数学教具,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4.典型教学方法

典型教学方法是针对题目去进行联想已经解决过的典型问题,根据其解题规律,找出解题思路。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掌握典型材料的关键及规律,典型题都有典型解法,要想真正学好数学,既要理解和掌握一般思路和解法,还要学会典型解法,熟悉典型的材料,并敏捷地联想到所适用的典型,从而确定所需要的解题方法。

案例分析:例如某城市有一条公共汽车线路,长16500米,平均每隔500米设一个车站。这条线路需要设多少个车站?看到这个题目,就应该联想到曾经讲过的锯木头需要用多少分钟的典型问题,根据典型材料找寻解决方案。另外典型还要和技巧相联系,例如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82人,如果从乙队调8人到甲队,两队人数正好相等。甲乙两队原来各有多少人?这个题目的技巧就是调前、调后两队的总人数没有变化,所以要先算调后各队的人数,再算原来的各队人数。

小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作为一门启蒙式的学科,小学科学教学的宗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其教学的核心在于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等。小学时期开设科学课程十分必要,若这一时期打下良好的科学基础,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学校和学生家长方面,科学这一门学科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家长们平时只是关注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并不督促学生科学方面的学习情况,学校方面,一周也仅仅设立了几个课时。

本人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1.奠定一定的科学基础

小学时期是学习和接受能力最强的阶段,同时也是好奇心最重的时候。学生们对于自然界的种种事物都感到好奇,比如天为什么是蓝色,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有闪电等等。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学生就会想去了解,想去学习。小学科学这一学科的学习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们了解一些自然现象的原理,例如:由于光线的散射,形成了蓝色的天空,正负极的碰撞,形成了闪电和雷声等等。

通过学习,学生们能了解一些科学常识,知道一些基本现象的成因,积累一些科学常识,打下一定的基础,对于以后科学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新鲜血液。作为中华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作为未来发展的希望,对待事物有科学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的教育事业起步较晚,覆盖面也不全,义务教育的普及也是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才开始实行。一部分学生的家长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他们的知识面十分有限,再加上长期封闭的生活,导致形成了愚昧无知的世界观。孩子与家长一起生活,难免耳濡目染的受到这些封建愚昧思想的影响。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就会根深蒂固,从而影响孩子们以后的发展。

在学校里,通过对科学这一学科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清理学生们所接受的封建愚昧的思想,让学生们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一些自然现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的钻研、探索精神

科学是相对真理。非迷信、非谬误、非绝对真理,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可以说,科学即实证。一个科学理论的形成、提出,少不了钻研和探索的精神。

二、小学科学教育的方法

1.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科学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们自主学习,不要只是简简单单的告诉他们科学的原理,而是要在他们实践的过程中给予提示,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科学道理。比如在探究光的散射原理时,给每个小组发一个三棱镜,让学生对准阳光,学生会发现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阳光发生了散射。继而思维发散,学生再得出更深层次的结论,了解了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讨论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钻研和思考的精神,锻炼大脑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这不仅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对于以后的发展也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

2.用实践的方法去教学

在科学教学中,让“事实说话”比教师的口传身授更有说服力。在学习一个自然科学现象的时候,不要单纯的告诉学生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单纯的讲述就如同嚼蜡一般无味,而且学生们也听不懂,也没有兴趣去听。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以实践为主,讲课为辅。小学科学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探索的地方,而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灵感与火花。

因此,在授课时,我们应打破传统的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模式。打破师生之间的界限,打破教学场地的界限。以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定期提交实验调查报告。对于一些特别的课程,比如地理方面的科学,老师可以领学生去野外上课,相信在野外,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会比在教室里快得多。

小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一、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一)开放性

小学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老师不应该只将其教学过程当成是知识的授予与接收的过程。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即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的知识架构,将基本的逻辑思维引导转变为基础数学思想,在本学科中,重心应该更多的是在探索、交流与构建数学模型及一些数学的应用上。

(二)生活化

对于小学生的理解和老师的引导而言,小学数学应该更生活化,也即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生活中的众多场景都可以用小学数学的思维去看待,不管是学校小卖铺的收入支出还是一些建筑面积的测量,等等,当小学生转换为学科思维后,会发现小学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宽泛化

不同于科学数学的是,小学数学具宽泛化的特点。它既不像科学数学一样以严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形成数学理论,又不是为了揭示一些数量或者空间规律而进行研究,更不需要构建一套庞杂而精密的逻辑体系。小学数学是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推动学生的思维形成与发展,从而总结一些法则和意义。

(四)大众化

所谓大众化的数学,即是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能在学科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从而提高数学综合素养。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课堂教导出的数学水平会因人而异,各自搭建的数学体系也不相同,但是都提高了数学能力,并为今后其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小学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一)开放式授课

如前文所提,因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需要我们让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竭尽所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是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思考研究及探索数学问题,老师在一旁加以辅导,帮助学生理清逻辑思路构建数学模型。

(二)理论联系实际

精研教案,将知识点更多地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内容和场景联系起来,而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点。只有做到如此才能真正符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更好地让学生读懂小学数学,将数学思维带到生活中。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求梯形面积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地不断做习题十分枯燥,但是联合生活中一些梯形的实物比如堤坝,梯形建筑阴影等,再进行举例求解,学生就会觉得比较有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更多的梯形,并使用以前的方式如测量等进行求解,会使得知识真正“活”起来。

(三)提高自身素养

教学方式无论多么先进也是需要通过老师进行传授的,而一个老师的自身素养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该与时俱进。老师在教学生活之余,也应该更多地提高自身素养,提高人格魅力。学生打心底里敬爱一个老师,就会更容易集中精力听课也会更努力主动学习。

(四)营造探索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让老师的教学事半功倍,课后更能让学生自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通过鼓励、设置奖品或者小组竞争等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教师自身讲课的趣味性,双管齐下,活跃班级学习氛围。另外,课前问题导入如何吸引学生,课后提出的小思考问题如何启发学生也是需要多多改良和研究的。

(五)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让课堂更高效和有趣。小学阶段的儿童对于色彩、画面等非常敏感,这样能加强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主动探索和学习,现在很多小学高年级学生都有手机了,搭建网上平台让学生和老师能够及时交流经验。

(六)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转换

小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全面性;多样性;把握时机

一、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合理把握

游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创设语言交际情境,达到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目的。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在运用游戏教学时应当合理把握以下要点:

(一)把握游戏设计的全面性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游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给予每个学生学习锻炼的机会。教师应始终明确游戏活动是英语课堂的教学手段,必须根据英语教学内容确定游戏内容,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使学生通过游戏能够掌握基础内容,获取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把握游戏开展的目的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游戏要与教学目标、内容、重点密切相关,促使游戏活动的目的与英语教学目标相一致。如,在教学关于颜色的单词时,教师可以设计“幸运转盘”教具,在转盘上均匀分布七种颜色,教师随机转出某一种颜色,通过提问“What color is it?Can you guess?”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小红花或小红旗作为奖励。

(三)把握游戏过程的启发性

在英语课堂的游戏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带有趣味性、创造性、挑战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如,教师可以画出几个抽象的图形,并提问“What’s this in English?”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猜猜这几个图形的象征物。对于圆形,学生猜成了橘子、球、苹果等;对于方形,学生猜成了照片、地图、书等。通过游戏教学,进一步让学生巩固了已学的英语单词。

(四)把握游戏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要适当安排形式多样的教学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知识,并⒅识灵活运用,避免因重复组织同一游戏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如,在教学新单词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成语接龙”“传口令”等游戏活动;在学习重点句型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狗熊找家”“小猫钓鱼”等游戏活动。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游戏方法,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根据教材编排游戏

教师要深入研究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将原本枯燥的语言知识转变为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确保游戏活动符合教材要求、设计精巧,能够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环境。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根据小学生喜爱唱歌、跳舞、表演、模仿的特点,编排带有启发性、趣味性、多样性的游戏,重点强调学生的语音基础学习,便于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教材中的语言知识。

(二)找准游戏时机

教师在运用游戏教学法时应当找到安排游戏的最佳时机,避免因游戏过多过杂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入集体游戏,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快速带入语言学习环境中。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需要学习新单词、新句型,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新的语言知识。最后,在课后阶段,教师可以安排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三)创设游戏情境

在游戏教学法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能够在情境中进行英语交流,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具体的游戏情境创设方法如下:(1)实物情境。教师可以采用学生熟悉的实物模型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2)多媒体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交流情境。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语言交流为主的游戏,采取一问一答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单词、语句。(4)竞赛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竞赛类游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在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的游戏氛围中掌握语言知识。

总而言之,将游戏教学引入小学英语课堂中,能够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语言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英语教师要合理把握游戏教学,确保游戏教学的全面性、目的性、启发性和多样性,并找准游戏教学的最佳时机,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尤南.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4(10):102-104.

小学的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教学方法

Talking about the personal experience of several point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Kong Yong

【Abstract】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brought us many valuable gifts for teachers: not only is the new "course standards", there are new ideas, new ways, new ideas, new ... ... Can be said to be fundamentally challenge the teachers '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shake the status of language teaching for teachers.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thods of teaching is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Key words】Primary schools;Language;Teaching methods

新课改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春天,活跃的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但是笔者认为任何改革都要理智对待。新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到底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模式。笔者认为语文改革,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本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要辩证看待,进而扬长避短,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重视小学生各种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论人格上还是学习方法都要严格要求,从各个方面进行引导,点点滴滴不能放松。新课程改革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这是必要的。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需要正面引导,还需要带有一些强制性。教育心理学就此专门提到:“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出现强制字眼,就应该遭到批判。这种倾向恰恰说明了现在改革存在一些盲区。

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没有完全被激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需要教师意志进行左右。教育以人为本,并不是处处顺从和迁就学生,在尊重学生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有“强制”的意识,只要是切实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的都应该得到认可。

笔者认为,小学生有八个方面的习惯需要教师着重培养:1.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2.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3.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的习惯;4.说话规范的习惯;5.爱惜书本的习惯;6.勤于发问的习惯;7.互助合作的习惯;8.写字规范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不仅仅要求学生有培养好习惯的意识,还需要教师能为学生做好示范,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习惯。比如要求学生写好字,就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过于迁就学生,写字只有苦练才能出成果。就这个方面来说,如果一味地迁就学生快乐教学,好习惯就存在养不成的危险。

二、学习热情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远远超过学习语文的热情,一方面是家长和社会要求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非常重要,要有学习热情。现在新课程改革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确实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但是有时候恰恰因为过于开放、过于随意导致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笔者赞同某位教育专家所说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这从深层次点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无论何种教学方式的改革,都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实现。

三、掌握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读书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读死书,但是新课程改革如果走了极端就会导致学生不会读书。到底哪些是读书的基本技能呢?首先,学生要懂得读书要有感情,能够动情地去读书;其次,学生会默读,能够不动声地抓住文章的核心;第三,能具备快速阅读和略读的技能;第四,读书的同时能够思考,能概括能质疑。课程标准专门规定了课外阅读量,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如果教师能让学生确实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阅读量,那么学生一定会掌握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通过阅读要培养学生语感,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新课程改革而言,如果学生并没有完成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课上也没有很好地去进行语文阅读,那么语感的培养就很难形成,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能学好语文。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能真切感受到祖国文字之美,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感情。语感的培养最主要就是读,学生必须下工夫来完成阅读量。但是教师也要给予引导,此时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些方法是可以借鉴的,比如重点段落分析,抓关键词等。

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