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场馆设计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力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对于建筑业而言,建筑的工程质量是其永恒的主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由于电力建筑工程均具有周期比较长,需要较多的露天作业和高空作业的特点,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可控因素的情况较多,这些都对电力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能否做好电力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不仅关系到电力工程建设能否得到正常的发展,也关系到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与节能降耗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电力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措施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电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对于实际操作而言,电力建筑工程能否正确合理的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对质量的有效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有效的质量监控能够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促进施工质量的不断提高,降低整个工程的成本。
1.建立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体系
由于电力建设施工现场是一个拥有多个工种共同作业的群体,因此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对施工现场安全的保护体系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对于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而言,其主要的管理思想是要实现权利和职责分明、在掌握重点的基础上以预防为主、封闭性管理和有始有终的目标。在实际应用中,就是要引导电力建设施工单位在建设的过程中依照各种安全法律和法规的要求,无论是管理层人员还是基层操作人员都能够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转变只重视物资投入而忽视管理投入的传统落后观念,通过一系列的策划,将事后处理转变为提前预防,并且制定出全方位的安全保护计划,从而从根本上面扭转以往电力施工过程中施行的安全措施缺少针对性的局势,确保各项安全保护措施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实施。
2.电力施工过程中相关应急预案的确立。
首先要明确建立相关应急预案的目的,其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与预防在电力施工现场中出现紧急情况和危险,当意外发生时,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和速度内对事故进行及时的解决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的损失与人员的伤亡。目前通常制定的主要预案包括: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机械设备故障处理应急预案、食品中毒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处理应急预案等当面。
3.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编制
所谓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在电力建设的施工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不断的改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从而减少失误的出现,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因此一份准确完整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实现安全合理电力建设的重要前提,要根据变电站及电力线路的电压等级、地理位置和目前所采用的技术设备等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施工方案,实现对电力工程项目监督的合法化和规范化,从而有效的提高电力施工建设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二、电力建设施工现场存在的具体问题
由于在目前国内市场里,拥有电力施工资质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因此电力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对于一些企业而言,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都比较低,无法独立完成电力作业,于是就采取将工程分包给其它单位而自己收取管理费的方法。这样不仅导致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而且还造成了许多不应该出现的失误和事故。
比如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直线塔基础面不够平整而导致直线塔倾斜;转角塔基础没有预偏而导致铁塔向内角倾斜;灌注桩的基础断桩和导线的液压不合格;不依照图纸进行施工而导致导线对地距离不足;铁塔的螺栓没有紧好就紧线而致使铁塔弯曲;不打反方向就对消拉线紧线而导致铁塔横担变形等电力工程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主要集中在墙体,楼地面,门窗,屋面等方面。表现为空鼓、裂缝、麻面,安装不牢开启不灵活,渗漏等问题。
由于将监理和施工统一为一体,而使施工单位很难及时掌握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因此大大的增加了施工管理的工作量。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原材料设备的质量把关不严,不执行相关的手续,以及托运人员代交货物而供应部门没有人进场等现象的发生,不仅为假冒伪劣产品混入施工现场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而且造成了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不当,由业主发现时才解决问题的不良情况。
三、电力施工现场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质量监控是电力施工现场的重要监控对象,一般来说,分为事前监控、施工中的监控与分项完成的监控。对于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的监控要在分项施工之前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合理的实现事前监控。
针对一些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应该加强建筑现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争取做到实时发现实时纠正,从而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的过程中。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可是离整体的交工还需要一段时间,要加强这段时间的产品保护,一直到交工为止。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质量监控的方法和手段必然会朝着更加科学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的发挥现有的技术与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有机的协调和结合,使整个工程质量处在受到控制的状态,从而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在建筑现场施工的过程中,还要详细的研究每一项工序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性,充分的了解每一项工序的运作方法,利用鱼刺图或者事故树等科学的研究分析办法,来让施工人员真正的明白和了解其所从事的工作的危险性,根据预测的结果来制定符合实际的预防政策和操作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频率与强度。
结束语
综合上文所述,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能否确保科学合理的管理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是社会化和企业化的重要问题。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电力建设管理水平同国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对电力建设施工建设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是管理人员和从业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严格的执行项目法人制度、扩大内涵、缩小外延的做法,或者开展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宣传活动,不断的改进新工艺,采用新材料,从而把以上都归入建筑现场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的范围内。与此同时,要调动一切可以发动的积极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来进行实时监控,将各种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的状态内,从而实现生产和质量安全的良性循环建设,加快电网技术的升级,提高电网的技术装备水平与节能降耗水平。
参考文献
[1]邹泓荣.建筑病害诊治实例与工程质量保证[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5(6):23.
[2]梁世连,惠恩才.工程项目管理[M].东北财经出版社,2008,8(6):27.
[3]郭武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讨[J].广东建材,2010,8(5):37.
关键字:大跨度钢结构;特点;设计研究
一、引言
在20世纪末,科技和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空间的需求,各国家逐渐开始了各种大型复杂空间结构物的建造。钢结构具有重量轻、材料强度高、结构韧性和塑性好等优点,并且施工周期短、制造简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和公共建筑中。但是,要促使大跨度钢结构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加快空间结构相关标准的制定,强化钢结构企业的管理与资质认证,提高大跨度钢结构安装、制作和设计水平。
二、大跨度钢结构的应用
1.大跨度钢结构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钢结构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制造简单,环境污染小,噪声低的优点。它更容易实现住宅的标准化制作、工业化生产,再配置环保节能的墙体材料,就能真正实现住宅的抗震性、健康性和环保性,从而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住宅产业化要求。在各个国家的建筑中,都普遍采用了钢结构,全球超高层建筑中的一半都为纯钢结构,并且国外的高档住宅中有60%都使用了钢结构。在我国,目前的钢结构住宅尚处于启动时期,还不具备十分成熟的产品及配套技术,所以钢结构中的很多问题还有待研究解决。
2.大跨度钢结构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
我国第一座有影响的大跨度圆柱面网壳钢结构是1956年建造的天津体育馆,52m×68m,矢高8.7m。第一座大跨度网架钢结构是1964年上海师范学院球类房的钢板节点网架,14.8m×23.3m[3]。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跨度钢结构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各种大型体育场馆、文化建筑、候车(机)厅等重要建筑中。特别是近年来,随着2008年北京年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等国家重大社会经济活动的开展,我国建设了一批高标准、高规格的体育场馆、会议展览馆等社会公共建筑,这些大跨度建筑规模大、结构新,在提供实用功能的同时往往成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标志性建筑。
三、大跨度钢结构的设计方法及要点
1. 计算模型的选取
由于钢结构的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所以在设计中不能对计算模型随意地进行简化,要尽量建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整体的分析模型。在设计中还要充分发挥次构件的作用,秉承安全性、经济性的设计宗旨,有效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另外,要想获得最佳设计结果,还就要树立优化设计的意识。
2.节点构造设计
由于钢结构构件之间的构造和连接复杂多变,所以设计人员要节点构造问题引起充分的重视。节点构造形式必须要根据构件截面形式、构件连接方法、建筑要求以及受力情况来确定,在满足相关条件后,还必须要进行设计计算。
3.稳定设计
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不同的是,在钢结构设计的全过程中都必须注重稳定设计。稳定设计考虑的内容主要有:整体结构、构件整体、构件局部的稳定设计。
4.刚度控制
多数钢结构的构件截面是由整体刚度条件所决定的,而非稳定条件和强度条件所决定的,在薄壁构件组成的大跨度钢结构中体现尤为突出。因此,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要重视结构整体分析,严格控制结构的整体刚度,以求获得最佳设计效果。
5.验算疲劳强度
在设计需要长期地、频繁地承受反复荷载作用的结构(如吊车梁)时,设计者必须要对结构疲劳问题加以考虑,在连续的反复荷载作用下,会使得钢材的微观裂纹不断扩大直到最终断裂,造成钢材的疲劳断裂。为了防止疲劳断裂的发生,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验算可能发生疲劳断裂的连接处及构件的疲劳强度。
6.结构布置
结构的布置过程中,必须确保屋盖结构分布的均衡和其下部支承结构刚度和质量的均衡分布,从而保证结构传力的明确性及其整体性。地震作用力要由屋盖通过支座向下进行传递,屋盖、支承和下部结构要均匀对称地布置,使用空间传力体系,避免形成突变或局部削弱的薄弱部位,从而保证屋盖的整体性,对屋面系统自重进行严格控制,宜使用轻型的屋面系统。
7.设置防震缝
为了增强建筑抗震效果,在大跨度钢结构中设置防震缝是非常必要而有效的。规范依据框架-抗震墙结构和下部支承结构的最小宽度,综合确定了防震缝的宽度不得
四、工程案例分析
1.工程概况
本工程的总用地面积为251.300m2,总建筑面积为90.475m2,建筑主要包括了主展厅、东西展厅、会议楼和商务办公楼。其建筑平面规划如图1所示。
其中主展厅的室内部分尺寸为81m×81m,大厅周边柱网尺寸为9m×9m。半室外广场与主展厅共用一个大跨度的圆柱壳形屋盖,屋盖延伸至主展厅两侧,并以相邻建筑的柱顶为支承。屋盖的上弦半径为190m,矢高为35.5m,其南侧有两肢拱脚落于室外的地面支座上,两端落地点的跨度长达202.8m。本地的基本风压为0.55kN/m2,场地类别为II类,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建模及动力特性计算
本工程使用STAAD―Pro程序对此工程进行了建模,并计算屋盖结构动力特性,得出了前9个周期以及相对应的振型(如表1所示)。在前9个振型中,第l,4,7,8,9 振型为网壳结构的整体振型,第2,3,5,6振型为落地拱脚部位的局部振型。
由于在展厅中部设置了组合柱,合理的控制了结构的自振周期,并采用上述设计要点进行了精细化设计,最终设计的结构,在满足安全性的基础上也较为经济。大厅屋盖结构的杆件用钢量为l74.5lt,小厅屋盖结构的杆件用钢量为1 14.46t,平均单位面积用钢量仅为26.6kg/m2,可供同类设计参考。
五、结 语
大跨度钢结构由于其优越的结构性能,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其设计方法的积累和探讨就尤为重要,只要在不断的工程实践中把握好设计的方法和要点就能搞针对各种类型的大跨度钢结构而设计出安全、经济、舒适的建筑供人们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宇峰.大跨度钢结构应用及其设计要点探讨[J].中华民居,2011,(6):134-135.
[2] 王冰兄.大跨度房屋钢结构设计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9):53-53.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注意要点案例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态城市作为未来的人类聚居地,它的实现有个发展建设的过程,也就离不开规划的指导。以切实可行的规划指导当今城市的生态建设,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基础。城市生态规划就是以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思想为基础,对城市的结构功能、资源利用、生态关系进行社会经济和自然的整体协调发展的调控,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城市生态规划的内容
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是城市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和智力条件。城市生态规划大体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1高质量的环保系统
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废水、废渣以及饮食业、屠宰业、农副市场、大众娱乐场所等系统排出的各种废弃物,都要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的管理,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应达到国家先进城市的最高标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1.2高效能的运转系统
高效能的运转系统包括通畅的道路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运输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有保障的物资供应系统(主副食品、蔬菜、材料、水电、燃料等)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和污水废物的排放、处理系统等。
1.3高水平的管理系统
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都应有高水平的管理,以保证水、土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1.4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
不仅应有较高的绿地指标,如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而且还应合理布局,点线面有机结合,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联合国生物圈生态与环境保护组织规定,城市绿地覆盖率应达到50%,城市居民人均绿地应达60%时, 我国要求本世纪末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11㎡。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离上述要求差距较大,在城市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应努力向着高标准的绿化方向发展。
2 城市生态规划应注意要点
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起点,通常要回答为什么要建设生态城市以及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哪些问题,这是多数城市管理者关心的问题,只有明确地给出问题的科学解释才能确定一个城市是否有必要建设生态城市,因此,生态城市规划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2.1城市经营成本
城市经营成本的高低是社会经济发展效率,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状况以及城市内在可持续性的重要表征。如果城市经营成本过大,说明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内在的不协调性。我国多数城市目前经济发展处于快速发展期,但经营成本亦相对较高,因此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时首先应该对城市历史的经营成本做出理性的分析,从中分析经营成本高出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研究城市生态规划的着眼点。
2.2人力资源转化
将庞大的人口资源迅速转变为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本,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本质要务。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根本的任务是必须将人力资本的培育,作为城市化成功的最大保证。其中所涉及的充分就业问题、共同富裕问题、生活质量普遍提高问题、现行二元结构的消除问题、中产阶级的形成问题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问题,均可以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本培育中,获得满意的解决。因此生态城市规划也要充分认识城市人力资源在一、二、三产业中分配的历史变化,在经济生态系统上要重点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2.3区域生态安全
生态城市本身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要实现与其他区域的物质流转才能真正体现其发展活力,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安全状态是决定区域内城市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在推进自身生态化建设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区域内城市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内的优化整合。因此在城市系统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规划中,既要考虑区域承载能力对于城市需求的制约,又要考虑城市发展对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力和扩散力。只有当一个城市向外部的索取被该城市对外部的回馈所平衡时,城市运行才是健康的、合理的。
2.4增长空间控制
城市发展潜力与增长空间应是相互制约的,实践证明“摊大饼”式地盲目扩张会对城市的发展形成巨大的压力。许多城市面临着城市绿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满足人口增长需求空间等问题,如果不从科学规划的角度从长计议,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将会受到城市环境容载能力和城市生存安全能力的限制。可以根据城市具体的生态问题规划建设“生态安全带”、“生态警戒带”和“城乡交错带”等控制线。以此界定生态城市的增长空间幅度,为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
3 城市生态规划案例分析
3.1项目概述
某市体育公园项目,建设规划目标主要综合了文化、体育、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公园。通过改造垃圾堆积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体育休闲共赢等措施进行规划,不仅能够满足市民与游客的基本需求,同时还很好的发挥起营造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功能。
3.2 公园生态规划要点
3.2.1公园规模合理,选址普惠全民
体育公园的选址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对其选址时一定要从公园定位、现有生态环境状况来考虑,并使其积极融入城市生态环境体系之中。首先,应遵循上位规划,如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应与城市绿地互动,共同构建城市生态体系。其次,应当考虑结合当地已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做到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在规模方面,体育公园应当考虑服务城市人口、兼顾旅游人群,以适度超前为原则。对于大型体育公园的规模,应当按照国家相关的体育公园建设标准建设,充分考虑未来可承办的赛事等级和服务的人群。
3.2.2增添绿色项目,突出生态主题
体育公园应以体育健身活动为主要功能,因此在设计上要合理地安排设置体育项目。如针对竞技体育可设置体育场馆,而针对老年人、儿童则应设置草坪、步道、健身器材等。另外,一些体育项目设置时要考虑与公园自身环境的结合,如滨水公园可设置水上项目、地形起伏的公园可设置户外体育项目,从而实现体育运动与生态结合,使得参与者能够在环境优美的绿色环境中达到锻炼身体和愉悦心情的双重目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愈加重视,对体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城市快速的生活节奏之后,人们希望在大自然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因此体育公园应当设置更多的户外体育健身项目,倡导人与自然融合的生态体育观念。
3.2.3人文与生态结合,文化与体育共生
俗话说文体不分家,文化与体育历来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体育公园在规划建设时,应当注重开发与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许多城市一直延续着诸如舞龙、舞狮、秧歌等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运动,同时这些体育运动背后都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因此,规划设计体育公园时,可将诸如此类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入到体育公园的设计当中。在具体实践中,可为独特的文化体育活动开辟场地和公园空间,或在景观和小品规划设计中加入文化元素,再者可将当地原有的人文资源与现代运动和景观相结合。广义的生态不仅只是自然环境,人文历史也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体育公园不仅要发挥绿色生态的价值,更要弘扬人文和社会价值。
3.2.4 均衡绿色空间,营造生态格局
体育公园的规划布局往往受其功能的影响,而当前的规划设计中通常突出其体育场馆并将其作为公园中心。这样的布局方式对自然生态影响较大,不利于公园生态格局的营建。因此,公园总体布局应当从生态角度出发,规划者首先要考虑游客的行为活动方式对体育设施与生态景观的不同影响。其次必须合理的划分公园用地,使得游客的使用需求得到满足又不至伤害到周围的生态环境。最后通过对这些生态空间的布局规划,使绿色空间、运动空间得以协调布局,以更好的营造可持续的体育公园环境。
4 结束语
总之,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必须走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的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之路,这也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通过公园案例分析,必须坚持高标准的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管理、高起点的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社会文明公正、经济高效繁荣、环境优美洁净、生态良性循环的新世纪城市发展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建华,邓逢明.论城市生态体育公园的开发与建设[J].安徽体育科技 2005(26).
[关键词] 煤矿工人; 体育发展; 增强体质
在企事业单位中,加强内部员工体育运动是十分有必要的。煤矿工人的体育发展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煤矿企业工人的身体素质,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煤矿企业自身的品牌效应。近年来,国家对于这项硬性的要求也尤为重视,不断的提出一些方针和政策促进企业开展员工的体育锻炼。其中就引进了SWOT对管理层进行要求,下面我们就这种方法进行讨论。
一 煤矿工人体育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企业在管理领域中被使用较多的一种常见的战略分析方法。它的来源是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reat)4个单词的首字母的缩写。通过这几个要点对职工的体育运动进行分析,可以有的的掌握现阶段我国企业职工的体育运动环境和运动情绪,这也能作为研究部门对相关的技术进行研究。
二 发展方式的优势分析
在煤矿企业中开展工人的体育锻炼,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约束性措施,这就改变了意外工人在体育锻炼上的简单化。通过和工作性质的结合,越来越多的工人参加到了企业组织的体育运动中来,使得工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观,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身心健康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加上近些年,电视和广播媒体大力宣传健康的重要性,诸如广播体操、羽毛球等运动在工人的日常生活中普及开来,这样提高了煤矿工人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加强了对体育活动目的的了解,充分的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加之运动的娱乐性,使得煤矿工人通过感兴趣,到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中来,这样大大降低了因繁忙的工作引发出的一系列不必要的疾病发生的概率。此外,在开展了体育运动后,煤矿工人在自己可支配的时间上又了更大的选择,降低了来自工作中的安全风险。通过种类多样的体育运动形式,可以拓展工人的知识面,在煤矿企业内部,也可以根据自身工作的需要和生产环境的不同,为工人的体育设计出更多的项目,让这些项目更能贴近企业的文化,为工人的业余生活增添乐趣,也把体育运动当做一种竞技比赛,在这样的比赛中增进工人之间的交流,很大程度上这种交流有利于日常工作的开展。
三 发展方式的弱势分析
以上谈到了开展煤炭工人体育运动的优势,但是即便有如此多的优势存在,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煤炭企业发展体育运动的形式不是很好,其中存在几点因素。意识政府的引导力度不够。在工人业余运动方面,政府将权力下放给各个企业,没有出台相应的强制措施,很多煤矿企业在这方面就不认真完成体育锻炼的工作任务,此外,在中国煤矿企业发展转型阶段,很多较小的煤矿企业在转型中出现了关停和倒闭的现象,这就给内部工人开展体育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保证工人的体育发展。
二是我国煤矿企业大多重视自身的利益,将有限的管理场地都用来煤矿的开采,严重的导致煤矿工人运动的场地缩小甚至完全没有,加之一些运动器材的缺乏,也是体育运动无法开展下去的一项重要原因。再有就是在运动中的经费不足,很多煤矿企业为了增加企业的收入大量的投入资金和人力,这样一来工人不但没有业余时间,而且工作量大大的提高,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对工人长期的工作有不可逆的影响。经费的支出是阻碍体育发展最为核心的任务,大多企业在体育运动的开展中没有相应的经费,没法购置一些体育器材和设施,无法通过聘请专业的体育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很容易导致工人在运动中出现受伤的现象,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企业领导多选择停止体育运动,这样,煤矿工人体育发展再一次被制约。
四 发展方式的机会分析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促进我国经济的内需和人们对健康身体的强烈要求的情况下,正是将企业工人的体育发展建设提升的好机会,我国的经济实力一直在攀升阶段,可以考虑划拨更多的经费用于工人的体育发展上来。可以有效的缓解体育场馆、器材、设施短缺的问题,改善煤矿企业工人的运动环境,为他们营造一种较为舒适的体育运动氛围。此外,国家在政策的制定上也要把这一项列入考虑范围,通过行政手段促使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之余,给煤矿工人开展种类更多、形式更丰富的体育运动。这些法规制度有助于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体育活动秩序,增强人民体质,丰富工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表明了党和政府对体育事业和民族体质的重视。在舆论宣传方面,要求相关的媒体对体育运动的开展进行宣传,对于开展较好的企业登报表扬,通过这样的方式作出好的舆论导向作用。
五 发展方式的威胁分析
对煤矿工人体育发展而言,片面的商品意识是最大的威胁因素。许多煤矿企业片面强调市场经济下的商品意识,将经济效益置于第1位,将仅有的一点体育场馆设施一股脑的推向市场,或自负盈亏,或下达创收指标,或改做他用。这种做法直接导致职工参加体育的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企业没有对体育运动的形式和作用有充分的认识,一味的将开展体育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包袱,这也就导致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固定,业余生活简单,生活质量极其低下的主要原因。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新闻媒体就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对于企业自身缺乏配套管理的,一定要大力报道,在媒体的曝光下,促使煤矿企业在体育发展方面加以重视,也是从根本上改变煤矿企业对片面的商品意识的认知得到改观。我国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一般较为恶劣,即使是在不下井在井上工作的煤矿工人,周围的空气环境也是十分不理想的,如果煤矿工人体育工作开展得好,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工人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可塑造煤矿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再者也可以减少医药费的支出。如今,我们必须充分的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源,给煤矿工人提供相对舒适的工作的环境,保障他们生命安全的同时,加强业余生活的水平,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工人的生活质量。
六 结束语
我国大多数地方煤矿企业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工人的工作环境不是很理想,加之日常的活动相当的稀缺,导致很多煤矿工人出现职业病和一些精神状况,在对体育发展SWOT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煤矿行业的现状,我们在文中提出了开展体育发展的优势在于加强了煤矿工人的身体条件,弱势在于政府的重视不够,企业内部的不在乎。但是就于当前的条件下,大有改观的迹象和条件,在政府、企业和媒体的共同努力下,给煤矿工人营造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加强企业的管理,增强工人体制。
煤矿工人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出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在煤矿企业内部要建立专门的体育发展管理部门,设计合理的运动项目,监督体育经费的支出、确保场地器材的配备与维修、协调体育活动的开展、指导体育科研的进行、为煤矿工人建立合理的运动计划,还要定期进行身体体能和健康指标的测试与评定,为工人体育的开展提供各方面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雪莲,曹继红,施大伟.社会转型期我国职工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2):187-189.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模块教学;改革;措施;成效
0.前言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体育课是一门以体育活动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在整个教育阶段,体育课在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完美人格的人才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课超越了单一学科的范畴,建立了身、心、社会整体健康为目标的课程结构,横跨了体育、生理、心理、保健、卫生、环境保护、社会、营养、人际关系诸多学科,涉及了操作、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兼容基础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的综合性。
定义:模块教学就是围绕一个能力和素质的教育专题,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
1.研究对象
株洲市九方中学高中8个教学班共345人,其中男生165人,女生180人。
2.结果与分析
2.1模块教学的意义
模块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思维的空间和实践的天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不断积累经验、知识和技能、不断引进外在的客观精神的同时,调整主观的意识和行为,促进自身的自由发展和个人创造力成长,并培养起鲜明的个性特色,完成人的自我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使人不断成为社会意义上的人,有发展前景的人。
2.2模块教学有与传统教学的主要区别
模块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教学目的、内容、方式和组织是不同的,模块教学注重了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独立性的培养,而不是一贯的重复和再现教师指定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协作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2.3影响模块教学开展的因素
2.3.1男女性格差异大影响模块教学开展
多数男生选择趣味性高,竞技性强的球类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而田径类项目作为体育运动中的基础大项,却很少有人问津。再者,高中女学生由于或多或少存在着羞涩心理,不愿意做较为消耗体力的运动,只好选择运动量小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等。由于以上原因,各模块的人数差别往往很大,球类项目人数过多,其他类项目人数过少。球类任课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会遇到人数多,场地少,水平差别大等困难,教学目标难以预期实现,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1]。
2.3.2教师师资队伍对模块教学开展的影响
高中年级的班级多,教师相对短缺,模块教学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学质量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这样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难度,而且上课时顾此失彼,无法进行连续深入的教学,教学质量也就无法保证[2]。
2.3.3学生串班现象对模块教学开展的影响
学生串班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本模块学习的不专一和对其他模块学习的好奇心理,认为其他模块的学习内容比自己的模块班更有趣。因此,个别学生溜到别的模块班窜客。这种现象的出现,虽极为个别,但对模块教学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2.3.4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对模块式教学开展的影响
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城区高中还是辖区高中教学场地规划情况都不十分理想,标准400(城市300)米环形跑道附100米(8道)直跑道的田径场占有的比重为65,接近整体的75.6%,而非标准场地情况却占了总数的24.4%,再有场地规划的不合理现象、场馆不能合理的利用等,直接影响选项教学的正常开展。在学校间的比较上,城区高中的教学场地和体育场馆好于辖区类的学校。
2.3.5领导不够重视
相当一部分领导对学校体育选项课的开展不够重视,原因体现在:其一,是害怕在选项教学中给学生带来伤害;其二,担心会对学校的升学率造成影响;其三,由于进行选项教学需要打乱原来的班级重新排课,学校认为比较麻烦,而不愿意实施;其四;在开展选项教学中,需要建设、补充一些场地和器材,学校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经费;其五,开展选项教学加大了学校组织管理的难度,担心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等。
2.3.6模块教学评价管理措施对模块教学开展的影响
考核的难度、方式和对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参照是模块考核必须准确把握的三个要点[3]。难度,必须考虑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合格标准以及时获得相应学分。方式,必须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主动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必须及时观察和纪录以保证真实可信。对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并科学的编制试题,选择恰当的考核方式,确定可行的观察记录方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模块教学感兴趣,认为模块教学的形式比以前的传统教学形式好,认为自己在模块教学上学到的技能、知识更多。
3.1.2模块教学是一种必然发展的趋势,学生和体育教师都非常赞成开设体育模块教学,因为师生是教学中积极的因素,这可为实施模块教学改革提供了积极的条件。
3.1.3影响模块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是来自领导重视程度、师资力量和场地器材三方面,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模块教学开展的直接因素。
3.2建议
3.2.1学校应当建立模块教学领导机构,完善模块教学制度,真正把模块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学校要做好学生选项的指导工作,特别是做好宣传工作。体育教师要发挥主导地位,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项目的特点和锻炼价值。
3.2.2根据年级,区别对待
高一年级暂不实行模块教学。高一年级集中完成田径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通过一年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更多项目的基本知识,在学习中充分了解个体能力,打好基础,选出适合自己的项目,为高二年级的模块教学做好准备。
3.2.3体育教师要抓住课改机遇,积极学习课改的新概念,探索模块教学的规律,并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实验工作
教师不但要重视运动技能的学习,更要重视传授健身原理,科学的锻炼方法,体质评价方法,心理健康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总结教学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夏义山.试论“模块教学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2): 6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