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路设计要点

电路设计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路设计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路设计要点

电路设计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设计,一般原则,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 U41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改善农村道路条件,对繁荣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主要探讨农村公路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设计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 总体设计要点

商品粮基地公路和通乡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执行。农村公路设计一般应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进行改造,铺设水泥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完善排水设施,增强通行能力。通乡(镇)通建制村公路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各地资金落实情况及交通量发展前景综合考虑,合理确定技术标准,一条农村公路可视情况分段休用不同技术等级,但不同技术等级或不同设计时速变更点应选择在驾驶员容易判断路况变化的地形处或路线交叉地点,并设置警示标志。

二、 设计原则

农村公路建设中设计的基本原则应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统筹兼顾,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意安全”的原则,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坚持原路线线形基本不变的总原则,更要按照满足功能,充分利用旧路要求,正确运用技术标准,对公路的平,纵,横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三、 路线设计内容

农村公路路线设计应根据公路的等级及使用任务和功能,合理利用地形,正确采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性。不同的路线方案应对工程造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多方面的技术经济论证。条件许可的,应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在进行路线设计过程中,应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应考虑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并注意驾驶人员的视觉和心理反应,应保持线形的连续性,避免采用长直线,应尽量少破坏自然景观,注意与当地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四、 公路断面应达到设计要求

(一) 公路纵断面设计应达到路线纵坡设计和竖曲线的要求。最大纵坡不超过7%,在穿越村镇或人畜力车特别集中的地段最大纵坡不应大于5%,对长路堑及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连续3km路段范围内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二) 公路平面设计深度应达到满足平曲线设计要求,平面最小半径不小于15m。当平曲线半径小于150m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最大超高横坡坡度不应超过6%,如以行驶拖拉机、农业机械为主,车速较慢,可不设超高。当超高横坡的计算值小于路拱披度时,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60m时,应在曲线内侧加宽,当平曲线需设置超高和乾地加宽时,应在平曲线两端各设置缓和段,其长度不应小于10m,行车道的超高和加宽均应在缓和段起点开始设置,并在缓合段内渐变完成。

(三) 错车道。对于特殊山区的四级公路路基采用4.5m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使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驶来的车辆,错车道路段地路基宽度不小于6.5m,有较长度不小于20m,错车道间隔一般为500m。错车道路面有条件的可采用与路面同结构,也可采用当地粒料改善路面通行情况。

(四) 单车道平面设计,单车道路面平面设计应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乾地综合考虑,可设在中间,也可设在一侧,便于后期加宽。

(五) 各级农村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离的要求,会车视距的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通乡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六) 连续的长陡下坡路段危及行车安全处应设置避险车道。

五、 农村公路设计要求

(一) 农村公路设计应秉着等级不在高而在实用,路不在宽而在适用的原则,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重实用,重排水,重防护的做法,既降低了造价,又避免了大填大挖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原则上以现有道路为主,尽量利用老路改扩建,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占用有限耕地资源,通乡公路中,预测交通量较大的项目,采用三级公路标准,一般项目按四级公路标准实施,工程艰巨,难度较大的路段,个别技术标准可采用四级公路下限指标,但必须满足行车安全要求通行政村公路,有条件的可采用四级公路标准,受条件限制路段,个别指标可适当降低 ,但应满足行政村内主要机动车辆的通行要求。

(二) 路面结构型式应根据预测交通量,当地建筑材料,水文气候条件等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通行政村公路推荐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一是我省水泥,砂石资源分布广,产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现成资源,同时还可节省材料的运输费用,二是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便于更多的建筑施工队伍投入农村公路建设,缓解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繁重导致施工队伍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三是技术标准便于控制,把握好路基牢固,水泥达标,砂石级配合理,路面尺寸到位,就能达到较好的监控目的。四是便于养护;五是拉动当地经济更有力,增加农民收入更直接,采用高级或次高级路面存在困难时,可结合当地既有工程实践,采用能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交通条件的路面结构。

(三) 考虑到农村公路建设经费的不足,在路基排水设计中,首先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在老路段尽量利用老的边沟,护坡,挡墙,对改线段,排水沟渠应选择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通过,以减少加固工程的投资,只在排水困难和不良地质路段进行特殊加固设计,其次要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来进行排水构造物的设计。在防护工程设计中,尽量采用自然的土质形式,尽量少用或不用浆砌石质形式。

(四) 农村公路建设应优先考虑危桥,险涵的改造。在旧桥涵的利用上,要认真细致,不厌其烦。在农村公路改造中,对一些病害桥涵进行拆除重建是必然的,但对那些虽然病害但结构尚好,尚有利用价值的桥梁如果一律拆除重建,则不但增加造价,而且耽误工期。桥涵作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确定利用旧桥涵之前,对旧路上的桥梁,涵洞,要逐一进行充分的调查,检测,计算,对有利用价值的桥涵,要反复进行强度检算,采用可靠的加固措施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承载能力,直到其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符合技术要求。

(五) 农村公路建设要贯彻环境保护,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的原则,尽量减少占地,保护基本农田,工程设计要合理选用具体技术指标,尤其是路线平,纵,横设计,在满通要求的情况下,可选用中,低值。农村公路应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在满足公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农村公路进行建设的过程, 应将以地公路沿线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农村公路由于其所处的地位,一般情况下,交通量不大,老路很多是自然形成或通过民工建勤方式建成,其路基填土不高,人为破坏自然的情况不多,因此,在改造是,就要继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六、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通村公路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为四级公路,各项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都比较低,但有的设计部门脱离客观实际,追求高标准,四级公路设计,最短坡长可采用60M,路线纵向坡度可以控制在9%,而设计部门设计把四级公路按二级公路标准要求设计,设计最短坡长200m,设计纵坡控制到5%,这样造成路基的大填大挖,破坏老路资源,增加很大工程量,占用大面积耕地和林地,加大资金投入,结果旧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人为造成很大的浪费。

(二) 路面宽度过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四级公路路面宽为3.5m,很窄,对一些地区来说,很难适应这个规定,非常不利于会车,两台载重农用四轮车会车是不可能的,路基宽度6m也过窄,遇到拉秸杆的四轮车,别的车就很难通过。

(三) 由于配套工程资金欠缺,指路标志的设置成本比设置告,禁令标志高出许多,同时,部分人员管理理念存在偏差,认为农村公路主要是本乡本土的村民在使用,不需要指路标志,致使在设计中对标志标线的设计过于简单,使有些外地司机要花很多时间打听方向,或者由于对路况不熟悉而发生交通事故,这就不利于保证人车安全并有碍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七、 解决方法

(一) 路线纵断面设计,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满足公路勤务员设计标准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公路资源,尽最大努力贴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所要求的设计标准,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尽最大努力减少路基挖方,可以节省大量砂石材料,可以减少人力,运力,机械设备,财力的浪费。

(二) 路面窄的问题。是客观事实,国家也是有明确规定的,但是如果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路面作成宽4-4.5m,这样会车可能就方便多了。

(三) 科学合理地设置公路交通标志标线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公路资源,改善通行条件,提高公路通行能力与安全性,有效维护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公路交通标志的合理设置还可以美化路容路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电路设计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设计;要点探究

前言

城市道路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城市道路的设计工作人员要充认识到城市道路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设计的等级构不合理,路网节点不通畅,路段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不相符合,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从交通理论原则出发,认真做好城市道路的整体布局、节点、快速路等的规划,同时,设计者们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思考,敢于创新,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创造更多的优质道路,保证城市交通的通畅运行。除此而外,城市道路设计O需要设计者具有开阔的眼界与丰富的经验,同时O必须要有城市规划发展的前瞻性,并要求在不断的学习与具体工程实践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审美水平,创造更多的优质道路,使城市交通通畅运行。

1 城市道路设计的概述

1.1 道路运输的经济性

实际上道路运输的经济性就是指道路工程的综合费用经济性和其它的运输费用时间的节省等多方面,那么需要在实践的设计中要考虑到道路的现状、公用的设施等方面的布置情况,之后在设计中在根据交通的性质、流向、车辆的流量特点、相应的结合道路的地形来布置合理的线路和断面,要尽量的使整条线路的主干道和流量大、车速要求比较高的干线平稳,另外要是对承担交通运输的次要线路,如果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情况下也不一定非要必须高标准的建设,可以周中地形来进行充分利用支线的道路,可以起到合理的疏导交通的作用,最终达到节省工程费用的即可。

1.2 确保交通流畅

整个交通运行的过程中,道路的质量和交通组织的技术水平都是通过车速的高低来反映的,那么在设计中要科学合理的确定道路的性质、要适当的放大交叉口的间距、妥善组织平交道通、布置必要的立体交叉,力求速差较大的快、慢车分流,人流和车流之间的分隔,最终实现车辆、行人能够各行其道,确保交通车辆顺利畅通。

1.3 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车辆的不断增加,导致大量的机动车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运行,这样的话事必然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大气污染和噪音影响的,那么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之后要紧密的结合道路性质和交通分隔带的设置,并且要做到城市道路网密度以保持居住建筑区与交通干道有足够的消音距离。

2 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矛盾性

2.1 设计思路

在我国国内很多城市在道路设计时并不注重对路网进行合理的规划,并没有从全市的路网能够均衡的角度来设计道路的等级、结构、宽度标准,而是注重在未来发展后城市的道路不够宽度,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表面上的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和行人都是各行其道,看上去是可以提高交通安全性,但是实际上确并不这样认为,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会集资修建道路的主干道和立交,是会忽视贯通性支路的规划的,这样就会形成支路不成网络不成系统的,尤其会在城市中心的商业区和中心区所有交通参与者都会集中在贯通性的干路上来的,而这种情况是会导致非机动和机动车辆、行人之间互相通行干扰,直接给交通运行状况形成威胁的,因此,必须要重新的考虑传统的交通道路设计的思路,再将连接主次干路的断头支路打通、重视快速路辅路的建设等方面,这样的设计思路是很重要的。

2.2 纵断面设计

在整个道路的设计中纵断面就是其中的主要点和难点,这也是体现道路设计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首先的问题就是再设计时必须要注意道路的标高和底面的排水、地下的使用管线等方面的配合情况,但是在现实中有很多的设计人员到现场只是匆匆的了事,等到真正的设计时就会无从下手了,然后的问题就是真个设计道路的关键控制点,必须要认真的、反复的计算出特殊点的高程,这样才能确保道路设计的安全性能,因此,在设计O要注意以下阐述的问题:

2.2.1 对于相同等级的道路相交时,在一般的情况下必须要维持各自干路的纵坡不变,要将干路的横坡度改变。

2.2.2 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维持不变,而将次要道路双坡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要道路纵坡相一致的单坡横断面,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

2.2.3 设计时至少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以利于排水。

2.2.4 排水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通过纵断面设计找出整条道路的汇水点处并在平面上布设出合理的雨水井位置。雨水井应与已有检查井位置相近,以便于过街管与地下排水管线相接.

2.3 道路横断面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对于道路周边地形复杂、横断面型式多样的特殊路段,只标示出一个标准横断面是远远不能反映出道路断面的真实情况的,另外就是非机动车道宽度确定的问题。首先,设计规范中规定非机动车道自行车宽度为1 米,在工程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自行车用于运载,行驶速度较慢,普遍存在自行车超车现象。在传统的断面上,自行车时有借道机动车道超车,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在近几年广泛应用的人非共板的断面上,为保护行人安全往往采取隔离措施,使人、自行车独立分隔,自行车在狭窄的空间中行驶,遇到前方阻碍后便无法超车,造成整条车道的交通延误。由此看来在设计上自行车道的宽度应适当加大,并设置不小于2 条车道的自行车道,每条宽度不应小于1 米。

2.4 人非共板的问题

人非共板断面意味着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共面,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近年来,该断面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设计中。该断面体现了生态设计的理念,对断面设计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其不利的方面是给自行车和行人带来了矛盾,自行车借道时易撞到行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个因素,采取措施,如设置分边石,并辅以点式分隔,即用间隔的花箱或盆景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进行隔离,既提升了景观效果,又利于安全。另外,人非共板在路口或单位出入口衔接时,对自行车行驶的连续性影响较大,自行车均需从共板的面通过过渡段下到相交路口的地面,同时也要避让出入的车辆。如沿线衔接较多时可能存在的交通延误和交通安全隐患。但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城市建设应大力发展环保出行,随着日后市民短途出行以自行车方式,远途出行以公共交通方式的逐渐转变,人非共板断面O是利大于弊,在充分考虑各种问题优化改良后,O是值得推广的。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阐述的可以看出,城市道路设计是一项好系统性、很复杂的工作,这是需要相关的设计人员必须要具有眼界开阔、眼光具有前瞻性的,O要不断的分析和钻研专业的技术知识,在后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因此,怎样做好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是所有专业的城市道路设计人员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吴海俊,胡松,朱胜跃,段铁铮.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J]. 城市交通,2011,06:5-13+49.

电路设计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山区路桥;设计要点;桥梁选型;桥跨布置

一.桥梁选型

桥梁选型不仅关系着桥梁今后的使用,还关系着山区的交通发展。在桥梁选型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结合着山区的地理形势,选出合适的桥梁选型,在节省投资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桥梁的作用。在桥梁选型的过程中,在规范所允许的范围内,设计人员需要结合着地形,考虑考虑土石方挖填平衡,路线平纵线形较平原地区差,造成山区桥梁与平原地区的桥梁相比,弯桥、斜桥及坡桥所占的比重较大。针对山区桥梁的这些特点,考虑不同桥梁形式的力学特点、施工方法等,山区桥梁选用预制安装简支梁桥、现浇连续梁桥为宜。

山区桥梁在设计的过程中,结合着山区的地位形势,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到桥梁的位处曲线半径。如果桥位所在地的曲线半径较大,地形比较平坦,则可以选用简支梁桥。在简支梁桥型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结合着施工项目的实际状况,根据山区的实际状况进行选型,针对跨径在20m左右的地带,一般采用小箱梁(空心板);而针对跨径在25m——40m的地形,则采用T梁。当桥位处曲线半径较大时,设计人员可以结合着具体数据,对桥梁的预支长度进行调整,而梁长度可通过调节预制模板的长度,或者将模板做成长度易改变的活动模板,即可实现用一套模板预制出不同长度的梁,以降低造价;但当曲线半径较小,如:小于250 m的曲线需设置加宽,预制模板难于拟合曲线线性,造成预制难度加大;而且其超高值也较大,仅靠盖梁、台帽、支座垫石的横坡及高度来实现桥面横坡,最终会因为施工时的误差和曲线梁桥在弯扭耦合作用下,造成支座悬空甚至破坏,严重影响桥的使用寿命甚至造成梁体开裂。然而在简支梁桥施工的过程中,同时具备较多的伸缩缝,因而对车辆行驶造成相应的影响。在解决这一状况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使用先简支后连续的桥梁结构形式,通过这种设计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车辆的行驶状况,节能桥梁的经济投资,在提高桥梁耐用度的同时,还能广泛运用到山区路设计中。

针对半径较小的桥梁,设计人员在选用桥型的过程中,可以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采用现浇连续梁桥。这种桥在建筑的过程中,能够凭借自身完整的外观及行车舒适等优势,成为首先考虑的桥梁结构形式。在闭合箱梁建筑的过程中,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抗扭能力强,即使是面积最大的顶板与底板,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抗弯能力也比较强,因而在山区路桥设计的过程中,针对连续桥梁的截面,箱形桥梁设计成为最明智的选择。

在现浇桥梁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施工方法包括搭架、移动滑模逐孔浇筑以及悬臂浇筑等几个方面。在采用满堂式支架施工的现浇箱梁时,最大的难题在于解决深沟地段的搭架,在搭架的过程中,面对水流湍急的桥位,贸然搭架不仅存在一定的危险,同时还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因而在使用搭架的过程中,建议选在地形比较平坦、跨径不打、施工期短以及河流干扰较小的地段。而针对中等跨径的多孔桥梁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移动滑膜逐孔浇筑。在该方案桥梁设计的过程中,箱梁可先在预制场或者桥头预制好后在进行移位就位,这种桥梁设计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出预制和现浇的优势;然而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半径较小的曲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该方法的难度。对于跨度较大的连续梁桥,设计人员应结合着山区的实际地理形势及力学特点进行设计,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确保桥梁今后的投入使用。

二.桥跨布置:山区桥梁跨度选择主要控制因素个人认为是地形、排洪(如有)双重控制的

在桥跨布置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着河桥的实际跨度进行设计,在该来桥梁设计的同时,桥梁的总跨径必须保证桥下有足够的排洪面积;上跨其他道路的桥梁跨径的确定则要结合其下穿道的位置及宽度等确定。在桥梁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在确定桥梁总跨径后,还需要根据河流的实际状况进行分孔,桥梁跨径越大,则孔数越少,桥梁上部的造价也就越高;反之桥梁下部的造价比较高;由此就需要设计人员能够对结合着多个方案进行比较,以便选择经济实惠的设计方案。此外,在桥跨布置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着桥墩的实际状况。当桥墩出现较高或地质不良时,基础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则会存在较大的难度,这时,则可以适当的加大桥梁跨径,相反,选择小跨径更为合适。

三.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在山区经济路桥设计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以上几种设计要点外,还需要结合着山区的实际发展状况,以便设计出的桥梁在满足山区发展需求的同时,还能真正发挥路桥的作用。针对山区路桥设计中仍需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问题

在山区桥梁设计的过程中,除了结合着山区的地理特征外,还需要结合着山区的实际发展状况,将经济、安全以及美观等多种因素。以便设计出来的桥梁在符合经济实惠的同时,还能真正发挥出桥梁的作用,以此来推动山区经济的发展。

(二)设计问题

在山区路桥设计的过程中,基于山区横坡陡,在设计宽度较宽的桥梁时,设计人员有时会采用分幅错孔的设计方式,然而在整个桥梁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考虑桥台与路基的衔接方式外,左右的幅桥的衔接方式也必须引起重视。这样就能保障山区路桥设计的完整性,避免因设计失误而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受力问题

在山区路桥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曲线上的现浇箱梁桥,箱梁顶板、桥墩盖梁和桥台台帽宜与该处的桥面同横坡,箱梁腹板须竖直,支座鹅石顶面必须保持水平,在梁体下缘需预埋调平钢板,以保证支座均匀受力。

(四)技术问题

在整个山区路桥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除了结合当地的地理状况外,还需要结合着路桥的实际造价及相应的技术问题,确保路桥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在全寿命周期成本中,既包括桥梁建设的前期、建设期、运营期的养护成本,同时还要考虑到桥梁施工中涉及的各个方面,最大限度的降低投资成本,确保桥梁涉及质量。

(五)地势问题

在山区路桥设计的过程中,多数路桥不受水文影响而受地形影响。由此就需要设计人员能够结合着山区的实际状况,仔细比较路基与桥梁的状况进行设计。例如: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一些填方较高的地段,在位处地质状况较好的状况下,桥位前后路基挖方废方多,地处V型山谷时,设计人员可以将桥梁改为高填方,必要时加设一定的挡墙。然而在实际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是应从桥梁造价、周围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黎立新,何智勇.高速公路山区桥梁选型及安全风险评估[J].公路, 2011,(07)

[2]郭志堂.公路小桥涵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2006,32(3)

电路设计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

一、路基填压

1. 路基填料

规范规定了对路基填料应有条件的选用。对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给了量化的标准,采用CBR值表征路基土的强度,引入了路床的概念。对上路床的的填料提出了限制的条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以下0-30cm的路床填料CBR值应大于8,下路床及其下面的填土,也都给出相应的规定值。

当路基填料达不到规定的最小强度时,应采取掺合粗粒料、或换填、或用石灰等稳定材料处理,并不规定对其它等级公路铺筑高级路面时,也要采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规定值。

2.路基压实

当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必须≥95%,对其它等级公路当铺筑高级路面时,其压实度亦应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标准采用。此外,还增加了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3%的规定。

随着路基施工技术进步,对于特殊路基的处理技术也日渐成熟和完善。针对处理软土地基施工技术:①灰土挤密桩。②轻质路堤。③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浅层(一般小于3m厚)的软土地基可采用先在地表铺筑上工布,再填筑路堤,土工布起分隔、过滤、排水和加速固结等作用,从而取代常规的置换方法。

软土层厚度3-5m,采用土工布与砂垫层联合处治,排水砂垫层的厚度可由50cm减薄至30cm。也有在路堤下面与地表之间铺设多层土工织物,利用材料的高抗拉强度克服地基的滑动变形来保持稳定,通过控制填土速率,配合超载予压,使地基迅速固结。

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土工格栅,以及采用网箱席垫处理软土地基,其主要作用是使地基土和填料向上和向两侧的位移受到限制,减少局部荷载。采用网箱席垫可减少总沉降量40%左右。

二、 路基排水

公路排水设计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其强度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第一类排水;其二是要考虑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这称为第二类排水。

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cm厚的稳定层等。采用这一系列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类排水设计一般包括:①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②设计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③设计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④设计中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

路面渗水的排水设计:沿路面边缘设置由透水性填料集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滤织物(土工布)组成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

通过设置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和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由于通过沥青面层下渗的水量有限,考虑到排水路径的限制,因此,设计中采用每10m左右设置一道Ф5cm横向排水管以确保路面下渗水的排除。

三、路基防护

路基的修筑改变了地层的天然平衡状态,以及路基暴露在空间,不断受各种错综复杂的自然因素侵蚀,因此需要进行各种类型的防护。

1. 坡面防护坡面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

以及与环境的协调。近年来,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高等级公路的边坡,多采用种草防护边坡较高时,采用砌石框格种草防护。由于西部干旱缺水,边坡种草防护类型的选择很重要,现大多采用草坪植生带,即将草籽、肥料和土均匀拌和裹于土工物内,当草籽发芽也长成草起到固土作用后,无纺布纤维自然腐烂,不会污染环境,效果很好。

石砌圬工防护仍较普遍使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多用在路堤边坡,连片的及带窗孔的护面墙;用于路堑边坡。破裂的或易于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坡采用锚杆挂铁丝网或高强塑料网格喷浆或喷射混凝土以及喷射纤维混凝上防护也有较好的效果。

但由于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防护造价高、易破损等诸多问题,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建议大力推广既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景观,又一劳永逸的种草防护。

2. 冲刷防护

防护沿河路基边坡免受冲刷仍多采用直接防护。传统的砌石、抛石、铁丝石笼、挡土墙等有所改进,用高强土工格栅代替铁丝做石笼,用聚脂或聚胺脂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袋做成的护面板防护受水冲浪击的边坡,很能适应土体不均匀沉降。

3.支挡防护

挡土墙用于支挡防护目前仍占主要。石砌的重力式挡土墙多用于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的场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和板柱挡土墙其受力比较合理,墙身圬工体积小,也已广泛应用于公路路基的防护。垛式挡土墙易于调整墙的高度,并采用预制构件拼装,是一种特殊型式的挡土墙。

电路设计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设计思路;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道路建设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在对城市道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道路设计方案,需要照顾到各方面的因素,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为此,要采取合理的城市道路设计方案,对道路设计的流程和思路进行重新定位,并掌握道路设计中的技术要点,使道路的布局更加合理,促进城市道路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城市道路设计概述

城市道路是全部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础建设的核心环节。在城市化发展以及建设工作之中,城市道路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通常来说,在城市道路设计工作中,由于城市道路本身就属于市政交通的一种,其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要求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在设计中通常都是从公共设施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不仅仅只是关注到它的使用功能上的发挥,并且对于它的艺术效果、使用效果则都是要求应该加以总结以及完善。

二、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在目前的道路工程中,传统的道路设计模式早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以人性化为主要设计模式和设计标准,其设计要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拥堵不能只靠简单地拓宽道路来解决

在一些专家的眼里,未来的城市交通依靠的不是机械。通常当人们在面临交通拥堵的问题时,都是使用加宽马路的方式,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之上解决问题。通过对世界先进城市交通状况的研究显示,道路的宽度与拥堵程度并不是相辅相成的。在我国城市之中大量使用的立交桥以及环行交叉不仅仅不能解决塞车的问题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使得问题反而加重,人们应该理解城市属于行人而不是汽车。所以,我们应该不断的提倡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

2、道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对道路的使用质量以及交通运输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好的线形设计,不但可以给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便利的通道,同时也应该跟沿线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使得乘客路途的疲劳及时得到缓解。站在景观以及安全观点来说,使用比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比漫长的直线以及短线更为合适。抛去主干路以及交通性的干道不应该使用比较多的转折之外,通常的道路都会使用比较合适的转折,并且来设置偏大的曲线,使得沿线周围的建筑物以及自然景色产生一定的变化,这样的话就可以及时消除长直线的单调,缓解司机的驾车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面

1、交通性道路

交通功能性设施主要是以车行交通服务作为主要目的,路灯、护栏、候车廊以及人行天桥这些设施的设计应该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选位应有一定的提前量,方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及时对前方的路况条件以及管理要求有所了解。

2、生活性街道

(1)道路的平面线形可以设计成蛇形或者锯齿形,使得进入的车辆可以减缓车速,也能使得外来车辆因线路曲折不愿进入而达到控制车流的目的,同时也会使得曲线形道路对于居民而言趣味性更强,景观更为丰富。

(2)在道路的边缘或中间左右交错种植树木,这样就会有一种不易进入的环境,减少闲杂车辆的进入。并且,在道路上种植树木可以不断提高道路的景观,使得居住区的环境得到美化。

(3)在道路交叉口处设计成凹凸状,同时抬高或者降低路面部分,使得车辆驶过之时有一定的振动感,给驾驶者一定的警示作用。

3、道路设施设计方面

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街道设施是为人提供服务的。所以街道设施的规划设计应该要表现出对人的关怀,将功能与环境景观融为一体。对于人的生理需求及心理感受的及时关注,会让人产生舒适、方便、自然、和谐以及美好的感受。比如说在人流集中的商业街附近,应该有充足的停车位方便车辆的停靠;在高大乔木或花坛之间适当的点缀休息座椅,使得人在休息时可以亲近到自然,也能减少夏日的阳光对人的伤害;林荫小道、座椅、路灯以及电话亭等,则是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些小憩休闲的空间。坚持以人为本不仅仅应该考虑到普通人的要求,同时还应该将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考虑在内,营造出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

四、城市道路设计的技术要点

1、横断面设计

在横断面设计的问题上,必须综合考虑城市交通的需求,并结合设计艺术、防灾避难、路网规划和线路布局等相关要素,满足人们对城市交通系统的需求,使城市空间发挥出最大的利用价值,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并要对建设资金进行合理的控制,尽量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城市道路建设的效率。

2、纵断面设计

在城市道路系统的设计上,要充分认识到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性,合理地设计道路建设所需的坡长、坡度、曲线等相关因素,尽量满足城市交通系统的组合关系,达到城市道路设计的相关指标要求。此外,还需要与现有的道路标高联系起来,使道路设计方案能够与城市道路施工环境中的地形、引道线型等因素相匹配。

3、平面交叉口设计

在这一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到平面交叉口与现有道路空间的关系,明确道路系统的交通流的情况,准确把握交通流的走向。此外,还需要合理设计交通渠化岛,对导流线、交通标志等设施作出合理的设置,使城市道路中的各种设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这是保证交通安全的需要,同时也能够使城市的交通更加的畅通。最后,要考虑到城市景观的设计需求,做好道路绿化等景观布置的工作,使城市交通系统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4、公用设施的布局设计

在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还牵涉到公用设施的布局问题。在设施的布局设计上,要合理设计公交停靠站的位置,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在城市道路照明系统的设计方面,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平均照度与最小照度,并要兼顾到道路的垂直照度。另外,道路的照明系统有很强的诱导作用,要采取合理的设计措施使照明系统能够发挥积极的诱导作用。最后,在公用设施的布局方面还要考虑到生态绿化的问题,尽量不对城市的生态绿化造成破坏和影响。

5、给排水设计

在给排水的设计阶段,要明确各种道路进水口的类型与特点,根据城市道路建设的需要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设计出合理的进水口类型。要综合考虑到当地的最大降水量、道路宽度、地形条件等各种因素,合理控制进水口的位置,把握好进水口的间距,并要与雨水检查井相互协调。另外,不同的进水口类型,所需的间距也有所不同,在给排水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制定出最优化的给排水设计方案。

结束语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安全、有序、通畅的道路系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为此,要认识到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性,市政建设部门要综合考虑道路设计的相关因素和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学习和更新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把握道路设计的技术要点,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促进城市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日洁.关于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分析[J].四川建材,2013,04:145-146

[2]吴海俊,胡松,朱胜跃,段铁铮.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J].城市交通,2011,06:5-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