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管理职业认知

建筑工程管理职业认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管理职业认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工程管理职业认知

建筑工程管理职业认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 管理人员 人员素质 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作为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程度在增强。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活力。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数量和类型不断增多,大规模、高技术、复杂型建设工程项目的出现呈加速趋势,使得建筑业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这个挑战首先是对建筑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挑战。这就首先要求建筑企业注重高素质、复合型建设工程管理人员的培养和补充。

1 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对建筑企业的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奠基人物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的作用;他通过“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的量化计算,进一步证明了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他认为,对于现代经济来说,人的知识、能力和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1]

1.1 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已成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的建筑市场基本是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业主对建筑企业要求多,佣金少,企业之间竞争极其激烈,甚至出现“中标靠低标,盈利靠索赔”的说法,这往往会在施工中或施工后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甚至导致甲乙双方合作关系的破裂,最终建筑企业并不能顺利实现经济目标。而在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掌握的技术都是相近且市场价格高度透明的情况下,谁拥有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谁能做出良好的项目选择,投标决策,投标时有适时的报价策略,优良的施工组织设计,拿出最低的综合单价这才可以保证企业在招投标中胜出,取得工程项目。

1.2 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基础条件

在工程项目实施中还要有高素质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三控两管一协调。完成初期制定的质量、进度、成本三大控制目标,同时还要进行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为合理合法的索赔取得契机和证据,保证经济利益。还要有善于组织、沟通的工程管理人员协调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等各方面的关系。在当代超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总包商、分包商、材料供应商等等的参与多达几百甚至上千方,这无疑对工程管理人员来说难度更大,但拥有这样人员的建筑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稳脚跟。

1.3 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是工程质量的内在保障

建筑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就是建筑产品的质量,而通常认为影响质量的五种因素4M1E,即Manpower(人),Machine(机器),Material(物),Method(方法), Environments(环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机、料、法、环境,五大要素。这其中人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特别是作为现场管理的工程人员,又由他们来调控整个现场的一线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施工程序、方法,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由此可见,五大要素在工程中都直接或间接的是由工程管理人员决定。工程管理人员是否有同他人良好的沟通能力来布置任务,协调关系,是否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基础来指导施工机具的使用、维护,计划材料的进场批次和数量如何良好控制使之符合运筹学原理达到储存费用最低并且保证材料的品质,调整施工顺序,根据网络图技术优化工期检查指导操作工人的施工方法,同时还要求工程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保证人员的工作环境,尽量达到低噪音,无污染的绿色施工环境标准。

1.4 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

现在的社会发展还要求建筑企业中的工程管理人员对一个工程从概念设想到正式运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如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试运行等。这就要求作为一名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人员除了要拥有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以外的多种知识,只有综合素质过硬才能驾驭建筑工程管理,实施出工程质量良好,经济效益优良,工作环境和谐的建筑工程。

2 当代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2.1 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

建筑行业的质量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建筑产品的质量好坏意义重大。从重庆綦江虹桥整体垮塌事件到楼脆脆,楼歪歪,到近期江苏南京市汉中门桥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擅自采用建筑胶对裂缝进行处理;上海市苏州河河南路桥结构空隙违规使用编织袋等杂物填充作为空腔内膜。这些工程在表面上看大多是符合建设法规的规定,手续齐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资质等级均符合要求,设计人员,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也都拥有职业资格。依然出现的这些建筑事故和质量问题,究其根源是各类工程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太低,无视法律法规的尊严,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违反操作规程,无视职业道德,一味向钱看,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准,是绝不能在工程管理行列中存在的,否则将祸国殃民。所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是衡量当代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人员素质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2.2 较高的建筑工程技术水平

工程管理工作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工作,其效果不仅取决于工程队伍的总量能否满足业务的需要,而且取决于工程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工程管理人员工程技术水平的高低,如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他们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才能够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控制,提出指导性意见。[2]只有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才能使起使他们肩负起工程管理的巨大责任,否则就会在管理中力不从心,难以深入到管理的内核,难以抓住管理的要害。

2.3 系统的工程管理知识和经验

管理的目的是谋求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工程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对工程从构想设计到正式运营的全过程,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试运行等活动进行策划、协调、控制、统筹和规范,以保证工程的质和量符合预定的要求。这就要求工程管理者有系统的工程管理专业素质,掌控工程进展全过程。同时还要不断积累管理经验,以便对工程进展中的突发问题提出应急处置对策。

2.4 较强的经济核算和财务分析能力

建筑活动涉及的投资资金一般比较多,少则几十万,多则几千万上亿元,作为决策者,必须要有具有科学性的定量分析数据和结果作为判断,决策的依据。工程管理活动涉及建设项目的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标书制作、采购、施工、结算、决算、试运行等方方面面,都要求管理者能熟练运用经济方法,科学严谨地控制经济指标和活动朝着预期目标运行。

建筑工程管理职业认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控制措施

引言: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都需要严格落实的工作,也是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必要条件。建筑企业要积极的找寻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对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根本上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使得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这也是导致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较差的主要因素。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对于各项管理组织架构和部门设置的不够严谨,并没有依据建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分配相关的工程管理人员,造成很多的环节管理人员缺失严重,一人身兼多职。建筑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的简化,人证不统一。这些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建设没有正确的认知,只是认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会导致建筑工程建设成本增加,没有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最终导致管理工作人员数量较少,与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不符,管理力度有待提升。

(二)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用的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不能满足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不仅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对于建筑工程建设质量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以往建筑工程建设中除了专业性较高的施工环节,其它众多的施工环节都是由劳务队伍承担施工工作的。因为我国劳务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较差,很多的劳务工作人员都属于农民工,他们并没有经过有关建筑工程建设知识的培训。所以在建筑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对建筑工程劳务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管理工作的落实并没有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没有将资源应用的价值充分的体现,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主要就是因为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导致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较差。

(三)管理人才缺乏

建筑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对于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非常的缺乏。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对建筑工程建设流程有全面性的了解,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安全、工期、工程造价控制、法律法规等众多方面的内容也需要有一定的认知。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建筑工程管理成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注重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队伍的建设。

(四)看重工程建设进度,轻视工程建设质量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实际落实中,很多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更多的看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对于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的完善,我国建筑行业也步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竞争越来越为激烈。很多的建筑企业为了展现自身的优势,获得业主单位的青睐,对工程建设周期进行压缩。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为了能够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完成施工合同约定,一味的追赶进度,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工作采取了让步进度的态度。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建筑工程质量与相关标准存在的一定的差距,为建筑企业带来了极其不良的社会效益,甚至使得建筑企业退出市场竞争。

二、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控制策略

(一)人员的管理

人员包括直接参与工程建筑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在工程建筑中,领导者的素质、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状况、心理行为、错误行为和违纪违章等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为避免人为失误,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感和质量观,达到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工程质量的目的,不仅要加强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还需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本着适才适用、持证上岗的

原则来管理项目。

(二)材料、构配件的管理

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形成的“一砖一瓦”,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工程建设中,对材料质量的管理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掌握材料信息、合理组织材料供应、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按规定对材料检查复试验收等。对材料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有:采购材料的质量取决于供应方的质量保证能力及产品的质量标准。因此,要对供应人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审。评审合格的厂家,列入合格供应人名录,作为选用、采购的依据。应建立材料运输、储存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损失、损坏。项目经理部应对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标识,标明其来源、记录加工过程。项目经理部应确保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工程设备得到识别和控制,禁止(清理出场)或降级使用。对发包人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工程设备和检验设备的管理是承包人和发包人共同的责任,发包人应保证提供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工程设备和检验设备满足合同规定的要求,承包人应进行检查,复试,验收合格后进行管理。承包人应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质量抽样和检验的方法,应符合现行《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的要求。

(三)方法的管理

方法管理是指对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管理与控制。其中,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三大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成本。为此,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四)环境的控制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例如:工程技术环境(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例如在寒冬、暴雨、台风、酷暑季节施工中,应针对工程特点,尤其是对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深基础工程、水下工程及高空作业等,必须拟定季节性施工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刷、坍塌的危害。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和作业环境;要加强对自然环境和文物的保护;要尽可能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对周围生活、工作人群危害及对环境的污染;要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使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实现文明施工。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管理职业认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建筑工程管理;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尤其以建筑业的发展最为显著。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房地产企业、建筑安装公司等。这些行业对建筑工程的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也对相关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融建筑工程与管理为一体的交叉性学科。我国的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这一专业。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教学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工程经济学、建筑施工组织与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等。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有: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施工、工程的投资与造价等,可以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覆盖面很宽,学生们的就业范围也比较广,社会需求也很大。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要求比较高。所以从业人员除了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学校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应该定位在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能够全面发展,具备建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同时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并且能够获得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管理能力的,能在相关工程建设领域中从事项目决策的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由此也可以看出,学校在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双重训练,使学生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从而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就业形势的需要,为以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优势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主体包括学生、学校以及企业,通过学生的专业就业方向为主要导向,从分的利用学校和校外的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其形式非常多样化,无论是什么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还要进行一定的工作实践,也就是半工半读。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这种工作实践,应该是带有一定报酬的。

在我国,工学结合这种模式很早就已经产生,但是受到我国高校教学课程设置和企业用人理念的影响,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很顺畅。但是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的优势还是切实存在的。

2.1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对从事职业的认知

工学结合的模式是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习。学生们通过在学校期间的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不仅可以指导学生们更好的在工作岗位中进行社会实践,也能够有助于学生们获得相应的证书。目前,技能考核的证书还是很多的,比如: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师、房产评估师等。这些证书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可以说是学生们敲开工作岗位大门的一块敲门砖。而工学结合的模式则会考虑到该专业的特性,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获得相关执业证书。

另外,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当中,会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在工作中会看到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及时的了解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出适当的合适的调整。

2.2 工学结合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培养综合能力

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锻炼自己,培养出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社交能力。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为明白的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喜好,从而选择理想的职位,单位也可以对学生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从而选择适合工作岗位的学生。这一过程促进了单位和学生的良性沟通,也建立起学生和企业的良好的双向选择的机会和条件。

2.3 工学结合的模式减轻了学生们的经济负担

学生们在企业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企业还会支付一部分劳动报酬。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解决了一些学生的经济问题。

2.4 工学结合模式为学生接触社会搭建了桥梁

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最终走上工作岗位,创造更多的价值。然而,学校的环境和社会环境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工学结合的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条件,使得学生们能够提前感受到社会工作环境中的氛围,从而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好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的各种准备。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及效果

在我国的高等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在推进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基本上以就业方向为导向,进行教学和专业建设。通过学校的理论集中教学,使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比如:CAD制图、建筑力学、建筑工程造价、建筑测量与方法等。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能有一个基本的理论为实训做指导。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安排学生进行实训,对课堂上学习到的测量等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实地运用,指导老师可以在现场给学生进行讲解和示范。这样子的做法可以使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就能进行实践,课堂氛围也比较轻松,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单一的在课堂内学习高的多,而且时间安排也非常灵活,老师们可以根据学习的难度、学习的内容等做出适当的调整,将较难的内容安排较长的时间进行实训。另外,许多学校还和一些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的教师们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安排学生们在假期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相关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工作实践的示范和规范化指导。

这样的实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而且在过程中也比较自觉,都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相关实训要求。由于是进行实际的现场操作,所以学生们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学生们的实际操作技能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另外,在实训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协作,也提升了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结语

工学结合的模式将高等院校的教育、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改革当中,而学校也会更加了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更能够促进校内部实训基地的建设,达到了学校和企业合作双赢的目的,也一定程度的解决了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

所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的推进高等院校的教育和发展,应该更好的实行。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管理职业认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项目;工程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1人的素质

任何一项工程中人都是影响工程管理的重要因素,因为建设工程中首先离不开人的设计、施工、管理。人在工程建筑中起决定性因素,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领导者的思想意识对工程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因素,一项工程建设的实用性、美观性及功能性很大程度都取决于领导者的决策,所以,领导者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决定着工程的管理好坏;同时技术工程师是工程质量的保障,所以其专业素质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全过程起着监督的职能,所以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好坏直接取决于监理的监督职能;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所以施工人员的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1.2材料的质量

建筑工程所需要的材料五花八花,所以对这些材料的质量把好关是至关重要的,对工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在进场时除了有出厂合格证以外,还要进行相关的检验,通过对材料的各种性能进行检测,从而保证材料的质量,对于不符合条件的材料一律不许进场,这样就能保证工程所用的材料都是符合要求的,对工程的质量也是很重要的保障。

1.3机械设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也实现了高速的发展,自动化、一体化设备综合运用到建筑工程当中,从而有利的保障了工程的推进速度,缩减了工期,降低了工程的成本;高程度机械设备的应用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对工程质量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高程度的机械设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完成施工人员无法完成的技术指标,所以高程度机械设备的使用更有利于工程的管理,对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

1.4环境因素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不能忽视环境因素对工程的影响。环境因素一直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针对施工工程的工期的特点,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因素提前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减少不利因素的发生机率,即使发生也能及时的加以控制,从而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

2、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筑项目工程管理取得了发展与进步,建筑单位日益重视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管理方式日益多样化、管理技术不断的丰富、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仍然存在着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建筑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其发展中形成了“重技术、轻管理”的工程管理思想,往往以硬性指令进行管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略了工程管理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带来的影响。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建筑企业对工程管理的资金投入有限,从而使得管理部门设置、人员分配、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等均受到一定负面影响。

2.2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虽然我国于2002年出台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还相继出台了一些与建设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也尚未真正实现。由于缺乏法律方面的规范,从而给建筑工程管理的贯彻落实带来了一定的不便,由此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2.3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管理体制不健全,这也是造成各种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之一。完善的工程管理体制需要相应的管理部门和专业的人员配置,这样才能满足实际工作开展的需要。然而,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导致了很多工程项目以削减部门、节员节支等手段提高经济效益,这样一来,造好了工程管理部门及人员的严重缺位,一名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是因为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而引发的问题。

2.4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人员都不是管理专业出身,大部分都是因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而走上管理岗位。然而由于他们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一旦遇到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便很难给出有效地解决方法,这样严重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开展。

2.5信息化管理水平不够。目前,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够,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效果不佳。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在项目工程管理的运用不够;信息化管理网络没有形成,难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信息化应用程度不够,技术含量较低,没有发挥信息化在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和效应。

3加强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策略

为了进一步发挥项目工程管理的作用,根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建筑单位管理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进一步加强建筑项目工程管理。

3.1创新管理观念。

建筑企业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工程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将管理工作与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在充分考虑企业管理内在需要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长远的管理规划,创新工程管理方案,使其符合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建筑企业要将工程管理视为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管理部门设置,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确保工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2完善与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

为了进一步强化建筑工程管理,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并确保其能够有效实施,使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与此同时,还应针对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并强制推行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对管理范围进行硬性的规定,并加大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控制与考核力度,这样有利于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开展。此外,还应建立能够与国际接轨的项目管理标准,借此来拉近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距离,使我国的工程管理水平能够早日达到国际化标准。

3.3健全管理体制。

针对当前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这一问题,企业有必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企业应当在工程管理的各个主要环节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这样有利于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2)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并建立工程管理责任制以及考核制度,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质量。

3.4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

从业人员的素质对加强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水平的影响是直接的。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培养起步比较晚,培养方式落后。所以,为了提高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必要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重视与国外进行交流与研讨,加强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学习,在高校设置相应的人才培养点,开设相关的课程,提高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对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出色的完成任务。此外,还要规范资质认定工作,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

建筑工程管理职业认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1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行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劳动人员的工资和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建筑工程的质量参差不齐、建筑工地上事件频发、施工时间过长、建筑工程成本过高和过低、售后保障得不到有效改善、没有相关具体法规保障劳动人民的问题等等。并且,各种问题之间有一定的牵连性。建筑成本过低会直接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过低和劳动人民工资过低,进而无法保证售后质量。具体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管理层的忽视会导致建筑工地安全问题频发,从而影响建筑的后续售卖问题。

2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施工企业管理高层对市场环境的错误估计

市场环境是在结合国情和人民的实际需求之后建筑工程行业的具体产品价格和需求量,决定了建筑工程的盈利和亏损范围和建筑工程的发展前景,对建筑工程行业的管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施工企业管理高层需要详细把握建筑市场和房地产的行情,并谨慎衡量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建筑工程成本,最终售卖价格做出既符合市场行情,又可得到最大利益的决定。只有施工企业管理高层结合了市场环境做出了政务恶的决定,建筑工程管理才能得到最大发展。

2.2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久久得不到提高

迫于社会的实际状况,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奔赴在第一线的依旧是临时的农民工,他们之中大多数人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对建筑工程这一职业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在他们的认知里,从事建筑行业只需要“使蛮力,用蛮理”。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有其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征,只有专业受训的人员才能准确把握每一种建筑的特征,使建筑物的美观性在得到最大发挥的同时,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而施工人员专业素养的缺乏,往往会导致建筑结构错位、倾斜、甚至是塌方。

2.3建筑工程制度的不完善

目前建筑企业都采用的是包工制,即在建筑工程的相关事宜决定之后,由承办方全权接管整个工程,施工企业管理高层很少直接接触和了解到施工情况的相关事宜。上级的松懈和忽视,很容易造成下级的偷工减料和散漫怠工,直接影响了建筑的安全性和实际质量。管理高层不经常出现在施工场地,会紧急事故得不到及时处理,制定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得不到切实实施,下发的福利待遇落不到实处,间接引起农民工不满,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2.4施工进度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进度,投入成本和建筑质量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如果投资成本过低,会直接导致建筑质量得不到保障,间接影响施工进度。反之,适当增加投资成本可以有效地加快施工进度,进一步保障建筑质量,所以,如何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问题

2.5施工环境久久得不到改善

环境是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建筑工程中也是如此。所以,改善施工环境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和施工设施往往对建筑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设施和专业素养强的工作人员共同施工,才能保证建筑的质量与投资成本成正比。

2.6建筑工程的相关规章制度得不到落实

在国家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落实的大背景之下,建筑工程行业的规章制度也未能幸免。在建筑工地上劳动人民的安全问题得不到切实保障,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安全事故的受害者得不到应得的赔偿,施工结束之后劳动人民的工资不能快速解决,住户遇到售后问题经常找不到相关部门解决等。这些问题一直都是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的却一直得不到解决问题,相关部门早已制定了一系列的问题,但由于实际情况,这些保障大众的规章制度却一直无法实施。

3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对策

3.1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知识的普及化

为了提高建筑的质量,需要对未经过培训上岗的劳动人员进行固定时间的培训和专业技能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对培训人员进行筛选,对成绩格外优异的人颁发此技能证书,以便在下次从事相同工作时节约时间,直接上岗。并且,根据考试成绩的不同,要把工资分成不同的等级,来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

3.2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必要性进行宣传

当代公民迫于社会现实带来的强烈压力,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从事快速,薪资较高的行业,对上岗前培训都会比较排斥。为了解决这一情况,相关组织部门应加大宣传建筑工程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对从业人员自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举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具体事例说明培训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积极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1]。

3.3加大对施工环境和施工设备的投资力度

在建筑工程中,投资单位投入的主要资金应用到施工环境,施工设备和劳动人民的薪资上,好的环境才有好的建筑质量,加大对环境和设备的投资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建筑质量。并且,要保证稳定的施工环境和施工设备,从业人员与设备的有一定的磨合期,在不熟悉施工设备的情况下长期工作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4加大对建筑工程规章制度实行的监管力度

实际上,建筑工程相关的管理人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想要保障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却处于“有可依,无可施”的状态。这种情况其实是建筑工程行业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所以,不仅要有相关的法律规程,更重要的是,也要有专门的机构来保证这些规章制度得以具体实施。

3.5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建筑的质量,所以,对建筑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应严格把控,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即供应材料人员把关,家属质量检验人员把关,操作使用人员把关,检验规格,检验品种,检验质量,检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