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校;后勤管理;后勤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1-0035-02

Social Reform on College Logistic Analysis of Problems and Solutions//Cheng Ji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resents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how to eliminate the problems, promote the University Logistics reform and establish new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with which of those,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university; logistics management; logistics socialization

Author’s address Fujian F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zhou, China 350000

1 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 后勤服务集团配套体系不够健全完善

尽管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从提出到实施已经过去较长的时间,但是截至目前,高校后勤的服务市场体系建设仍然未能培育到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约束高校后勤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完善,亟须整顿提高;

2)市场规律在高校后勤市场运作管理中,时常会受到较强的人为制约和干扰,竞争规律、价值规律、市场规律不能完全体现;

3)高校后勤服务市场条块分割明显,导致经营主体规模偏小,甚至还有明显的垄断经营现象存在。

1.2 后勤社会化管理过程中“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

一是因为资产属于高校,经营管理属于后勤管理法人,导致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理不清的关系,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把学校与公司牵扯在一起。同时,因为资产的所有权归高校,公司法人无实质性资产,或实质性资产占比过少,导致公司业务开展对高校行政决策的依赖性较强。

二是学校由此承担了连带责任,致使高校在推动后勤社会化管理过程中有所顾忌,不敢大胆管理和推进,这就更加不能激发企业法人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三是不少高校的后勤实体尚处于仿照企业运营的管理模式,依法经营、充分竞争的程度非常低。更有甚者,一些高校的后勤管理实体实际上成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的处室和下属机构。

1.3 高校公益性和后勤实体的营利性未能找到最佳平衡点

进行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根本目的就在于剥离高校的公益职能和后勤管理的经营性职能,实现事业、企业分开运行,各负其责、各就各位,让事业更好地履行公益职能,让企业回归市场竞争之中,更好地发挥经营效能。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何实现以高校资产为纽带的事业、企业分开运行,如何更加积极稳妥地解决人员身份关系,如何更加科学地确定高校与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实现资产、机构、财务、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分开,仍然还未找到最佳结合点。

2 深化和改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2.1 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积极稳妥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的平稳性和持续性

后勤社会化改革,根本是对利益格局的再分配,这其中涉及人事的变动,涉及利益的再分配。在这个变动与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和激发一系列不安定、不和谐的因素和情况。因此,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必须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保证大多数人的既得利益不受伤害,有了相对安定的环境才能谈到改革和发展。

一是要以宣传教育为核心,为高校社会化改革推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要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利用多种形式深刻传达各级各类会议精神,宣传各类改革方案和办法,规范各类竞争,确保改革过程的所有环节公开、公平、公正,在高校内部让所有的教职员工和各管理部门认识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觉支持社会化改革的工作,形成浓厚的改革发展氛围和环境。

二是要统筹协调好改革过程中的各方利益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找到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在改革过程中应当充分信任、积极依靠后勤职工,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和方法,不断建立健全并完善后勤服务保障的监控体系,确保改革的措施得以落实,确保改革的过程能够稳定、和谐。

2.2 建立健全高校与后勤管理企业的运行界面

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要坚持把完善事业、企业运行界面为遵循,以实现机构、人员、职责分开为重点,搭建起顺畅的事企运行平台和界面,从而统筹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理清高校与后勤管理实体的内在关系,明确高校产权关系,搭建起高校与后勤实体的桥梁和纽带。用于经营管理的资产,高校是法定的管理者和占有者,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管理权。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推进,必须建立起以国有资产为纽带的租赁关系,确保经营管理的市场性,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要杜绝国有资产在社会化管理改革的过程中遭受流失和损毁。

二是要坚决做到机构分开和人员分开,确保高校后勤实体依法经营的独立性和合法性,杜绝以往事企不分的模糊状态。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要坚持做到管理人员分开,运行机构分开,做到依法依规、独立运营、分开管理,不仅要在形式上分开,还要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分开。

三是要加强后勤实体企业的内部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要参照公司法的规定和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办法,依法做好涉及人事、劳动、财务、业务等方面的办法制定,搭建起事业、企业分类运行的基本框架和界面,使高校后勤真正与市场接轨运行。

2.3 以后勤实体经营管理需要为遵循,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学习是提高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如果没有持续、顽强的学习力,那么它的发展进步将会是缓慢的。尤其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的进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许多问题需要有较强的统筹能力与协调能力才能够解决,所以,加强学习培训,培养一支作风过硬、能力强的后勤管理队伍是确保改革初衷实现的重要保证。

一是要建设学习型组织,有效增强员工的能力素质。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培养后勤实体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扭转后勤公司员工的不适应、不符合的思想和能力。同时把业务能力作为培训的重点问题来解决,从而提高服务的质量。

二是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引进人、吸引人、凝聚人,培养后勤实体员工的忠诚度和责任感,从而将后勤实体员工的积极性聚合统一到规范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上来。

三是要着力打造一支能征善战,会管理、懂经营的管理团队,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需要,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合作培养等方式,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完善人才选拔程度,不断优化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水平。

3 结语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涉及利益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工作方案,确保各个改革步骤推进的依规合法性,而且要始终关注社会化管理改革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同时关注高校与企业的运行界面,加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人才和队伍建设,这样才能确保高校社会化管理改革工作得到持续深入的推进。

参考文献

[1]刘翠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和谐校园 建设 高校后勤 改革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全体国民的共识,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是高校必须承担的责任,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后勤是我国高等院校最基础的服务体系,承担高校育人、服务的重要职责,是维护应营造良好的高校运作及师生生活秩序的支柱力量。高校后勤对和谐校园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如何进行高校后勤改革,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作以下论述。

一.以改革精神理解和谐校园与后勤之间的关系

在适应社会总体变化和高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特点,高校后勤改革往往表现出滞后的特点,而这又决定了它在追随一些重大时代主题时往往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从而表现出被动的一面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从长期的角度理解和谐校园建设,意味着必须把这一建设与后勤的长期发展及当前的突出要求紧密联系,其联结点便是后勤改革。把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精神和目标纳入到后勤改革道路中,以此作为后勤改革目标的具体化道路之一,以及落实改革的具体举措之一,这就意味着既为后勤改革指明方向,亦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一个坚实的落点。

二.以和谐校园建设推动后勤改革

和谐校园建设,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另一方面,还能推进学校后勤改革,维护学校的日常秩序,同时也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结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和谐校园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后勤改革的必要条件。而在其改革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首先,在后勤改革的过程中,应通过深化产权和管理体制改革,适应整个高等教育的转型和发展。这样,才能使后勤工作适应学校的发展,从而成为学校日常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次,后勤管理人员应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服务育人理念,提高服务育人水平。只有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后勤进步,从而更有利于后后勤的发展。再次,后勤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还应提高后勤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从根本上促进学校整体环境的改善。使后勤工程在学校日常管理中真正的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最后,后勤部门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应积极的探索社会服务的渠道,以便为学校持续和谐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结实的基础。

三.通过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后勤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及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和谐校园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高校后勤的支持,而高校后勤的改革,同样也离不开和谐校园的建设。由此可见,在高校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后勤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体制和制度上保证后勤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作用

在学校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后勤的改革创新,不仅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同时还为学校的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而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明确了后勤集团是学校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后勤改革以坚持服务育人、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为宗旨,以后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为衡量标准,实行渐进式改革。防止矛盾积累与激化。另一方面,学校后勤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在用人、办事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考验,建设成一支文明的后勤服务队伍。并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加强内部培训,大力开展岗位技能竞赛

在后勤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内部培训,大力开展岗位技能竞赛,一方面能从根本上激发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能保证后勤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开展岗位技能竞赛,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后勤工作人员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其能够充分的展现出自己的才能。

3.不断加强和改进服务,提高师生满意度和信任度

在高校后勤改革的过程中,其必要前提是围绕着高校今后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后勤改革的过程中,师生的满意度和后勤的改革成果有着必然联系。因此,就需要后勤管理部门在改革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服务,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及质量,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学校的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和谐校园的建设,不仅能促进高校后勤的改革,同时还能为学生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因而更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而高校后勤的改革,必须要迎合学校的发展及校园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实现整体上的管理,才能在今后管理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出后勤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为高校今后的发展奠定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国红.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后勤改革发展全局 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J]. 科技资讯, 2008,(28)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机制创新 拓宽融资渠道

云南财贸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为主,哲学、文学、理学和工学共同发展的多科性高等财经院校。进入新世纪,面对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教育自身发展缺乏活力的困惑,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其生存发展受到的严重挑战,如何改革高校传统教育体制,求得生存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使之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始终是院党委一班人考虑和关注的问题。2003年9月初,该院被列为云南省第一个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后,院党委抓住机遇,把改革试点工作的成败,作为学院生死攸关的大事,加强领导,精心谋划、精心组织实施,大胆改革创新高校教育体制。

改变学院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差、教学科研缺人,增强学院的教育市场竞争能力,首先碰到的是渠道单一带来的办学经费不足问题。云南财贸学院的改革,首先从机制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入手。院党委认为,公办高校的经费,既不能不靠政府,也不能只靠政府,应该是政府该给的给够,学校能找的找来。鉴于这样一种胆识,几十年来等靠要的观念随之被打破,一种依靠社会,多渠道融资办学的新理念变成了行动。近年,云南财贸学院共争取政府拨款4000万元,建设教学主楼、办公楼、教研楼、风雨球场等。按“负债经营,增效还贷”的举措争取日元贷款、国债资金和银行贷款1.5亿元,建设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实验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

难能可贵的是,该院辖属的国际工商学院和计算机学系试行股份制运作,吸引社会资金注入,不断拓展学院资本。其中,用BOT方式引入企业投资3500万元,建设国际工商学院,投资方经营20年后,土地和资产全部归学院所有。此外,云南财贸学院还引进云南山灞图像传输科技有限公司资金1500万元,与印度马尼泊尔大学合作共建“云南财贸学院中印计算机和信息工程学院”,培养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建立高水平的信息技术研发基地和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在推行市场化经营中,云南财贸学院按照“后勤走向社会,市场走进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模式推进改革。目前,后产集团已经全部从学校剥离,实现了学校改革方案中提出的“四个为零”的目标,通过改革,后产集团融资7303万元,建起了学生公寓和商务用房,实现了服务性项目产业化经营。该院还争取到了昆明卷烟厂、云南地矿产业集团等单位捐资的200万元,设立奖学基金和奖教基金。

众多的资金渠道拓展,解决了办学经费面临的长期困惑,学院硬件设施迅速迈上新台阶。在财务管理上,学院注重开源节流、深化改革,大大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益。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学院实现了新增资产4亿元的可喜成绩,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自筹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云南财贸学院在解决经费问题上大胆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打破常规用人激活内在动力

“口头上大家都赞成改革,可私下里都不情愿改到自己头上来。”改革刚开始时,教职工会后议论纷纷。然而,当学院改革后与市场、社会产生良性互动时,教职工们折服了。宣传部部长施仲军介绍说:“以前用人是论资排辈,想升迁人整天围着领导转。如今,干部任用是看工作成绩、看民主评议,看群众投票,形成了‘由多数人从多数人中选人’的良好机制。”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可以说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多年来,一些高校表面上推行的“全员聘用制”,实际上有名无实,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仍然没有触摸到许多高校改革的“灵魂”。云南财贸学院在加强内部改革,不断扩大院系教学、科研、人事等方面的自,使院系成为了体制科学、机制灵活的办学主体。全部教职工通过双向选择实行聘任制,教学岗位实行分类管理,在几个主干学科设立首席教授岗位。还依据岗位特点建立了公选制、直选制、竞聘制相结合的选拔机制。校长实行了公选制,经省委批准,校长空缺时,实行定向选聘,拟聘人选报省委组织部备案后,校长由上级人事行政主管部门聘任,副校长由校长聘任。同时,校长、副校长均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四年,续聘连任最多不超过两届。此项改革为全国首创。

院(系、部)的党总支负责人又该如何产生?该院在改革中探索出了新的办法。院(系、部)院长(主任)和总支书记、副书记实行直选制。院(系、部)院长(主任)空缺时或换届时,由所在部门的全体教职工直接选举产生,副职由正职聘任。总支换届时,总支书记、副书记由党员大会或党代会选举产生。机关、教辅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的正副处级干部实行竞聘制。推行内部改革,开创灵活的用人制度,云南财贸学院的改革,不但开创了全国高校改革的先例,而且激活了高校的内在动力,增强了自身的“抵抗力”。

扩大高校办学自一直是全国高等院校迫切期望解决的问题。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云南财贸学院在改革方案中提出的办学自逐步得到落实。学校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自主确定和发放了校内岗位津贴。自的扩大,提高了财贸学院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促进了政府对高等学校的管理从微观向宏观、从直接到间接、从办学校到办教育转变。

质量提升体现多元效益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云南财贸学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进一步理顺了关系,优化了体制,完善了机制,调动了师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增强了学校的实力。改革,产生了多元的效益。

云南财贸学院通过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和多形式拓展办学空间,使学校新增资产(含土地)实际价值超过4亿元,校园建设成为全省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通过调整、改造学科专业结构,推进招生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专家评估认为,近年来财贸学院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2003年和2004年,财贸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3.02%和93.3%。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一、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为了促进学校电教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年上半年区电教馆一直把学校电教课题研究作为先导工作来抓。我们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分层推进,典型引路,滚动发展”的策略抓试点、抓实验、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以科研求提高,以科研促发展。年,职教中心《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小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沙洲中心小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质量的研究》等四所学校的电教研究课题正式被列为省“十五”电教研究课题。我们认为,课题实验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活动或一个过程。尽管研究的过程复杂,但研究是经验的,是系统的,更应是有效的,可靠的。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课题大小,必须目的明确,有价值,研究的成果才有社会意义。因此今年我们特别注重“十五”电教课题的开题工作,努力提高“十五”课题研究水平,切实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与评估。6月上旬,在市电教馆的领导下,我们对全区四所学校的“十五”省级电教课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通过调研,四所学校在课题实验研究管理中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手段,有效地发挥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的作用。较科学、规范、按计划、按要求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受到市电教馆的赞扬。目前,我区各校以科研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区电教工作开始从常规电教媒体的开发和运用,逐渐向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方向转化,不断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手段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二、电化教学环境逐步完善

为保证各种现代教育媒体及时进入中小学课堂,在市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各校对照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和示范学校环境配置标准,根据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增加电教投入。据统计:到年月份已达万元,学校配置了电视演播系统、多功能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等。年开始全区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启动,仅、、共中、实小、共小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即达到144万元。江小、职教中心、中学等校还自筹资金进行计算机房改造和升级。至今年6月底,全区已有计算机1180,收录机432,投影仪448,电视机488,影碟机、录放机150,编辑机(非编)12套,多功能电教室19个,计算机室25个,班班三机一幕进课堂。职教中心、已建或正在筹建三机房,为我区教育信息化全面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上半年开始,、、职教中心宽带已接入学校,等5所学校年内力争接入宽带网。中学、实验小学还建成了校园网。闸中、共中、、、、实小、雨小、共小已建起了信息制做中心。校园网,信息制做中心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我区教育现代化的层次。各校在硬件配置的过程中,电教馆总是主动到学校,为各校做好参谋,严把质量关,全心全意做好后勤服务,为学校进行网络调试,计算机及各种电器的维修与保养,受到基层学校的好评。我们相信,新的教育技术革命将会在我区全面展开。

三、办好教育纵横栏目,促进全区教育发展

近年来,区教育局高举教育现代化大旗,坚持以学校发展为主题,坚持以教育改革为动力,高瞻远瞩,大气魄办教育,使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确保教育现代化强区的顺利实现,进一步高标准、高质量办好教育,由区教育局、区电教馆酝酿已久的“教育纵横”栏目今年月日正式开播!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人民教育、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教育纵横”栏目的主要内容有:名师导学、教师风采、校园风景线、升学指南、考前指导、幼教天地。开播“教育纵横”这一栏目,其目的是进一步构筑起展示教育的平,搭建教育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到目前为此已按时播出了14期节目,在全区教师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我们克服许多困难和电视的同志一道保质保量做好每期节目。没有交通工具,我们自己想办法,天气炎热,我们照样扛着机子一丝不苟的严格按要求拍摄好每一个场面。我们严谨的工作作风,挥汗工作的场景深深感动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教育纵横”栏目从编、导、摄、制及组稿全部由我们负责。由于是第一次做这项工作,缺乏经验,但我们边干边学,力求把最美的学校展示给大家,把最好的教师介绍给大家。自“教育纵横”栏目开播以来,受到了全区上下的关注,成为教育密切社会和百姓的情感纽带,拉近了教育与百姓的距离,聆听群众对教育的建议,进而营造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良好氛围,推动着向教育强区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四、继续抓好电教培训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苏教电[]12号《关于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及市教育局宁教电[]7号文《关于开展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培训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去年区电教馆制订了《区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实施意见》。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组织管理等方面做了具体布置和要求。区电教馆根据省市区教育局的要求,在各级领导的共同协作下,扎扎实实开展培训工作。

为认真完成好省、市教育局下达的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任务,我们从月份开始,对培训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对培训场所、培训教材、授课教师、后勤管理等逐一落实到位。月日我们对去年参加培训的397名学员进行复习指导,月份全部参培学员到市电教馆参加考核,仅有5人不合格,及格率达98.5%,居全市之首。

这次培训全体学员一致反映很好,认为此次培训虽然大家累了一点,但非常值得,不仅充分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对学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实实在在学到了不少信息技术知识,对指导今后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区暑期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正有条不紊的展开。

五、抓好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计划及年高考改革方案的通知》(教基〔〕11号)精神和《关于印发<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实施细则>和<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考务工作细则>的通知》(苏教会考[]3号)要求,全省今年月日至日组织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根据区教育局的安排,由区电教馆全面承担了此次考试的各项工作。接到任务后,区电教馆尽职尽责、在各级领导的共同协作下,扎实做好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各项准备工作,圆满完成了此次考试工作,具体做法:

1、高度重视,确保我区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如期顺利举行。

今年月举行的高二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是全省首次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组织的一次无纸化考试,考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全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顺利推进,也影响到全省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这次考试,我区设置了三个考点:中学、板桥中学和华夏实验学校,考生610人。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并成立了区会考办,教育局副局长担任会考办主任。为组织好这次考试,我们协同区教育局多次组织召开了考点学校主管领导和考务人员会议,进一步强调这次考试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严密安排,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力求使这次考试取得预期效果。

2、精心组织安排,认真做好等级考试的各项工作。

高二首次等级考试,教育厅苏教会考[]3号文件明确对信息技术考试的硬件配备、软件系统安装和检测、监考教师培训,学生参考组织及其后勤保障等各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安排要细致,措施要落实,责任要明确,确保考试系统安全正常运行。

为配合考点学校做好考前准备,区电教馆安排了技术人员参加了省会考办于年月日在理工大学举办的“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软件使用培训班”,培训一结束,立即会同普教科在区实验小学举办了考点学校的考试和考务系统的安装使用培训。前后多次对全区三所考点学校和考务机构按照规定程序逐一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不能处理的问题,及时向省会考办汇报,并请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上门解决问题,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行。

由于我们认真细致做好考务工作,确保了各考点准确无误地按时进行考前测试和正式考试。这次全省首次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区教育局对我们十分信任,将此重任交给电教馆,我们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圆满的完成此项任务,再一次证明区电教馆是一个很能战斗的群体。

六、积极抓好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根据省市关于“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总体布置,区教育局积极主动配合省市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加强全区教育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为全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改革创造更为健康安全的信息环境。

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一、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为了促进学校电教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2003年上半年区电教馆一直把学校电教课题研究作为先导工作来抓。我们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分层推进,典型引路,滚动发展”的策略抓试点、抓实验、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以科研求提高,以科研促发展。2003年,中华职教中心《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小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雨花台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沙洲中心小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质量的研究》等四所学校的电教研究课题正式被列为江苏省 “十五”电教研究课题。我们认为,课题实验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活动或一个过程。尽管研究的过程复杂,但研究是经验的,是系统的,更应是有效的,可靠的。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课题大小,必须目的明确,有价值,研究的成果才有社会意义。因此今年我们特别注重“十五”电教课题的开题工作,努力提高“十五”课题研究水平,切实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与评估。6月上旬,在市电教馆的领导下,我们对全区四所学校的“十五”省级电教课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通过调研,四所学校在课题实验研究管理中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手段,有效地发挥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的作用。较科学、规范、按计划、按要求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受到市电教馆的赞扬。目前,我区各校以科研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区电教工作开始从常规电教媒体的开发和运用,逐渐向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方向转化,不断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手段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二、电化教学环境逐步完善

为保证各种现代教育媒体及时进入中小学课堂,在市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各校对照江苏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和示范学校环境配置标准,根据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增加电教投入。据统计:到2003年6月份已达2000万元,学校配置了电视演播系统、多功能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等。2003年开始全区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启动,仅板中、雨中、共中、实小、共小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即达到144万元。江小、中华职教中心、雨花台中学等校还自筹资金进行计算机房改造和升级。至今年6月底,全区已有计算机1180台,收录机432台,投影仪448台,电视机488台,影碟机、录放机150台,编辑机(非编)12套,多功能电教室19个,计算机室25个,班班三机一幕进课堂。中华职教中心、雨中已建或正在筹建三机房,为我区教育信息化全面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上半年开始,孙中、板中、中华职教中心宽带已接入学校,沙小等5所学校年内力争接入宽带网。雨花台中学、实验小学还建成了校园网。闸中、共中、雨中、孙中、江中、实小、雨小、共小已建起了信息制做中心。校园网,信息制做中心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我区教育现代化的层次。各校在硬件配置的过程中,电教馆总是主动到学校,为各校做好参谋,严把质量关,全心全意做好后勤服务,为学校进行网络调试,计算机及各种电器的维修与保养,受到基层学校的好评。我们相信,新的教育技术革命将会在我区全面展开。

三、办好雨花教育纵横栏目,促进全区教育发展

近年来,雨花台区教育局高举教育现代化大旗,坚持以学校发展为主题,坚持以教育改革为动力,高瞻远瞩,大气魄办教育,使雨花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确保教育现代化强区的顺利实现,进一步高标准、高质量办好雨花教育,由区教育局、区电教馆酝酿已久的“雨花教育纵横”栏目今年4月2日正式开播!这是雨花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雨花人民教育、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雨花教育纵横”栏目的主要内容有:名师导学、教师风采、校园风景线、升学指南、考前指导、幼教天地。开播“雨花教育纵横”这一栏目,其目的是进一步构筑起展示雨花教育的平台,搭建教育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到目前为此已按时播出了14期节目,在全区教师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我们克服许多困难和电视台的同志一道保质保量做好每期节目。没有交通工具,我们自己想办法,天气炎热,我们照样扛着机子一丝不苟的严格按要求拍摄好每一个场面。我们严谨的工作作风,挥汗工作的场景深深感动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雨花教育纵横”栏目从编、导、摄、制及组稿全部由我们负责。由于是第一次做这项工作,缺乏经验,但我们边干边学,力求把最美的学校展示给大家,把最好的教师介绍给大家。自“雨花教育纵横”栏目开播以来,受到了全区上下的关注,成为雨花教育密切社会和百姓的情感纽带,拉近了教育与百姓的距离,聆听群众对教育的建议,进而营造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良好氛围,推动着雨花向教育强区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四、继续抓好电教培训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苏教电[2002]12号《关于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若干问题的通知》及南京市教育局宁教电[2002]7号文《关于开展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培训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去年区电教馆制订了《雨花台区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实施意见》。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组织管理等方面做了具体布置和要求。区电教馆根据省市区教育局的要求,在各级领导的共同协作下,扎扎实实开展培训工作。

为认真完成好省、市教育局下达的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任务,我们从3月份开始,对培训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对培训场所、培训教材、授课教师、后勤管理等逐一落实到位。 4月12日我们对去年参加培训的397名学员进行复习指导, 5月份全部参培学员到市电教馆参加考核,仅有5人不合格,及格率达98.5%,居全市之首。

这次培训全体学员一致反映很好,认为此次培训虽然大家累了一点,但非常值得,不仅充分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对学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实实在在学到了不少信息技术知识,对指导今后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区暑期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正有条不紊的展开。

五、抓好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计划及2004年高考改革方案的通知》(苏教基〔2002〕11号)精神和《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实施细则>和<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考务工作细则>的通知》(苏教会考[2003]3号)要求,全省今年5月18日至21日组织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根据区教育局的安排,由区电教馆全面承担了此次考试的各项工作。接到任务后,区电教馆尽职尽责、在各级领导的共同协作下,扎实做好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各项准备工作,圆满完成了此次考试工作,具体做法:

1、高度重视,确保我区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如期顺利举行。今年5月举行的高二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是全省首次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组织的一次无纸化考试,考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全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顺利推进,也影响到全省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这次考试,我区设置了三个考点:雨花台中学、板桥中学和华夏实验学校,考生610人。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并成立了区会考办,教育局副局长戴云担任会考办主任。为组织好这次考试,我们协同区教育局多次组织召开了考点学校主管领导和考务人员会议,进一步强调这次考试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严密安排,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力求使这次考试取得预期效果。

2、精心组织安排,认真做好等级考试的各项工作。高二首次等级考试,教育厅苏教会考[2003]3号文件明确对信息技术考试的硬件配备、软件系统安装和检测、监考教师培训,学生参考组织及其后勤保障等各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安排要细致,措施要落实,责任要明确,确保考试系统安全正常运行。

为配合考点学校做好考前准备,区电教馆安排了技术人员参加了省会考办于2003年3月29-30日在南京理工大学举办的“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软件使用培训班”,培训一结束,立即会同普教科在区实验小学举办了考点学校的考试和考务系统的安装使用培训。前后多次对全区三所考点学校和考务机构按照规定程序逐一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不能处理的问题,及时向省会考办汇报,并请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上门解决问题,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行。

由于我们认真细致做好考务工作,确保了各考点准确无误地按时进行考前测试和正式考试。这次全省首次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区教育局对我们十分信任,将此重任交给电教馆,我们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圆满的完成此项任务,再一次证明雨花台区电教馆是一个很能战斗的群体。

六、积极抓好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根据省市关于“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总体布置,雨花台区教育局积极主动配合省市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加强全区教育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为全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改革创造更为健康安全的信息环境。

在区委、区政府和南京市教育局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雨花台区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有关精神,坚决清除网上有害信息,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经研究决定成立雨花台区教育局“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沈丽娟;副组长:戴云;组员:李维斌、周宁、赵承富。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电教馆,具体负责专项清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区电教馆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做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6月1日—6月4日电教馆制定了雨花台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雨花台区“互联网入网单位安全管理条例”。6月5日—6月8日成立了雨花台区教育局整治领导小组,下发雨花台区教育局“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 “雨花台区互联网入网单位安全管理条例”。6月9日—6月10日各校(园)成立了“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校(园)大力宣传发动,组织学习,认真贯彻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计划和制定长效管理制度及应急方案。6月11日—6月18日各校(园)及个人自查自纠主页及链接。6月19日—6月25日区电教馆组织全体人员全面清查各校(园)、个人主页及链接,同时要求各校(园)上报各种制度、计划、应急方案。6月25日召开了全区中小学校长会议,进一步宣传发动并和校长们签署了“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责任协议书。至此,我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有条不紊的全面展开,我们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区教育局的充分肯定。

七、办出“南京雨花电教”网特色

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

2002年3月,区电教馆还没有接入宽带网时,我们就意识到:要加快全区教育信息技术发展,必须充分去运用或开发Internet(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资源,为全区教育提供一个全新的、虚拟的、真实的、互动式的教育环境。

随后,区电教馆开始申请域名并着手设计制作网页,边学边作,应该说到了今天已有了较大发展。原先雨花电教内容较杂,不能充分体现我们工作的性质,通过全馆人员共同参与,多次商讨,最后确定以创办电化教育内容特色为宗旨,使广大教师通过“雨花电教”网页即可查阅到与电化教育相关的内容。几经修改调整,确立了“本站介绍、新闻中心、教育概况、电教纵横、教师培训、下载中心、实用手册、娱乐休闲、搜索引擎、公告栏”等9个栏目。今年3-5月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我们适时运用“南京雨花电教”网进行辅助培训。将我们收集整理的大量培训资料在网上及时,为学员在培训中提供了大量共享资源(如flash动画、网页图片及部分课件实例等),充分发挥了“南京雨花电教”网作用。

“南京雨花电教”网从创建到现在虽说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不断进步与发展。目前,“南京雨花电教”网已成为全市教育系统中一流的网站,在各区县电教同行中更是首屈一指,浏览量已近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