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博物馆设计要点分析

博物馆设计要点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博物馆设计要点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博物馆设计要点分析

博物馆设计要点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柜内;设计

随着我国博物馆数量的不断增多,博物馆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博物馆设计的相关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博物馆陈列柜内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明白展柜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对设计的形态和视觉效果进行分析。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空间元素、创意元素、参观者心理元素等。设计人员需要通过独特的设计来展示陈列品的艺术魅力。

一、博物馆陈列展示柜内设计的实际运用

1.陈列展示柜内设计概念。博物馆陈列柜内设计指的是在博物馆进行收藏品展示的过程中,对相关展品陈列方式的设计。它是博物馆进行展示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研究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柜内设计对博物馆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2.展柜的材料选择。收藏品的陈列展示和展柜的设计形式对收藏品的展览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展柜分为木质展柜和金属展柜。传统的木质展柜可塑性强,有质感和古色古香的韵味。但随着博物馆行业不断发展,对展览品的安全考虑越来越多,木质展柜逐渐被密封性强、安全性高的新材料替代。现代博物馆中的展柜都以金属展柜为主,在实际的使用中,金属展柜具有密封性强、安全性高的特点。金属展柜的密封性有效防止了灰尘、蛀虫对展品的威胁,同时保证展览品不易被盗抢。同时,金属展柜能够保证灯光均匀,保证展品的艺术效果。

3.陈列展示柜内设计要求。博物馆展柜有多样性,在实际使用中常见的有独立展柜、壁挂展柜、电动展柜等,这些不同展柜的选择都是根据展品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展柜的长宽高进行良好的判断,因为不同的展品对展柜的大小要求都是不同的。同时,对展品的实际情况选择展柜的陈列位置。只有良好的展柜设计与合理的陈列展示,才能使展览品的艺术效果得到展现。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需要知道展览品的基本情况,才能依据展品实际情况设计出好的展柜和陈列位置。

4.陈列摆放的要点。展柜和展品如何进行陈列摆放主要依据的是展品的实际情况,根据展品的材质、大小等对展品的陈列进行合理搭配。通常可以将同一类型的展品摆放在相邻的区域。根据展品的材质、年代、类型进行分区。另外,还可以对展品进行层次分布,营造混搭的美感。

5.设计中心展柜。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需要对中心展柜进行重点设计,中心展柜一般展示重要的收藏品,营造出视觉冲击感。对中心展柜要进行创新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展示的文物有一定了解,根据中心展品和周围展品的展柜进行对比设计,营造出视觉效果,让人耳目一新。

二、陈列展示柜内设计的原则

1.注重展柜的功能性。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重点考虑展柜的功能性。博物馆展览的过程中,展品的陈列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反映历史文化的关键。在对展柜的设计过程中要准守国家规定的博物馆设计标准,采用新的科技型材料,一方面能加强视觉效果,同时还能够保证收藏品的安全。比如使用低反射玻璃能够增加光线效果和减少灯光对文物的损害,又如使用LED灯能够使文物得到良好的光照效果。展柜设计过程中的功能性就体现在展柜既有一定的美感,又能体现文化内涵,同时需要指出,注重展柜的功能性才是展柜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展柜的实用性。博物馆展柜的设计需要注重实用性,实用性是展柜设计的效果体现。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通过展柜的平面、色彩、空间等元素的设计来展现展品的视觉效果。展柜的材料一定要选择美观安全的材料。对于一些展柜的辅工具,设计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技巧进行隐藏,比如照明用的灯光等可以设计在展柜中不能直接从外部看到的地方,以有效突出展品的美感。

3.柜内辅道具的设计。根据文物形态通常要对文物设计出专用的托架等辅道具,在实际中通常用爪架来支撑固定瓦当陈列,用金属支架来固定陶俑类文物,用强化玻璃来固定玉器类文物。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叫脆弱的文物需要注意支架和文物接触的地方,比如在接触点上垫上软橡胶一类的缓冲物,避免因支架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陈列辅助道具的设计原则是保护和支持文物,此外,这一类道具需要隐藏在展柜中,避免其喧宾夺主。

三、陈列展示柜内设计要素分析

1.文字要素。陈列展示柜内的文字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对陈列物的说明和简介,主要目的是让参观者能够准确的明白展品的信息,这样的文字需要规范、简洁。严谨。第二是文字作为一个设计元素,需要对字体、字号、色彩、与图案的位置进行考虑,起到美观的作用。

2.图形的设计。陈列展示柜内的图形是对文物特点的概括性展示,设计师应该从文物造型和历史特点进行提炼,设计出紧扣主题和文物特色的图形。图形的传播力度超过了文字语言,使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参观者都能对展品产生同样的第一印象。

3.色彩的设计。陈列展示柜内的色彩设计要以营造氛围、突出主题为目标。背景的颜色通常从文物的颜色提炼得来。比如青花瓷的展柜通常使用藏青色,陶瓷类文物主要使用土黄色。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体现整体感,另一方面具有反射环境光的效果。色彩可以作为陈列照明的补充,使照明的效果更好。

4.陈列展示柜制作费用的测算。根据展示柜的设计需要和相关要求,确定展示柜制作的材料和耗用量。根据市场价格测算成本。设计制作的材料要以安全、耐腐蚀为主,材质要符合施工的安全标准,根据展示柜的预算对展示柜M行设计,合理节约成本,按照预期施工制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博物馆学的不断发展,对博物馆陈列展示柜内设计的研究就显得日趋重要。好的陈列展示柜内设计不仅能将展品的文化韵味展现出来,给参观者良好的第一印象,还能体现出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对文物进行良好的把我,针对文物的材料、年代、质感进行陈列展示柜内设计和辅道具的设计。设计过程需要遵守设计要素的原则,设计出美感、安全、符合展品主题的陈列展示柜。

参考文献:

[1]张乐.博物馆陈列展示柜内设计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05:201-205.

博物馆设计要点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博物馆;文创开发;文化消费

作为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的建立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集聚着南通作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祥地的骄傲与荣光。然而,在新形势下,博物馆的传统优势逐渐式微,如何在固本守元的基础上,增强博物馆的文创能力,是当前诸多博物馆谋求自身发展和抢占文化建设高地过程中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博物馆文创开发的基本原则

博物馆的公益性与社会性决定了其文创开发的社会效益第一性,而文创的发展又有赖于产品和服务对社会消费需求的满足。这两点都是博物馆文创开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以社会效益为前提,强调文化价值的嵌入性

2015年3月20日正式实施的《博物馆条例》指出:“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博物馆长期以来文创产品开发经营“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处境,也为博物馆发展文创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而《条例》对博物馆在不违背其非营利属性、不脱离其宗旨使命的前提下,可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明确,也进一步强调了博物馆文创发展要以社会效益为前提。

一方面,博物馆文创发展的社会效益第一性,决定了文创产品和服务中所嵌入文化元素不仅要能最大限度承载、延伸和普及博物馆的文化与理念,始终以“把博物馆带回家”和“推广地方文化”为根本宗旨,而且要充分嵌入当前的社会文化语境,符合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维护国家安全与民族团结、普及科学知识、传播优秀文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另一方面,博物馆文创发展的社会效益第一性,也决定了文创作为博物馆发展的新契机,不仅应是进一步拓宽博物馆教育传播渠道的有效方式,而且是进一步以经营性收入反哺博物馆事业的重要手段,通过推进博物馆传统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有效转化,强化其文化经济造血功能,能够为博物馆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传承提供持续有效的动力支持。

(二)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强化产品服务的创意性

在符号经济时代,随着消费者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的不断提高,各种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增多,消费者对于选择与消费文化产品的标准更为严苛,①更加注重产品所传达文化符号及意义对个人文化价值的契合与认同。因此,博物馆的文创发展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认真分析人们文化消费的途径与方式,针对性地对独特文化元素进行挖掘、提炼以及从内容、工艺、包装等方面强化创意的融入,打造暗合消费者文化诉求和价值认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博物馆文创产品中那些单纯只注重历史性、知识性的产品或简单满足消费者吃、穿、戴、用功能性需求的产品越来越缺乏吸引力,文创产品与服务的创意性越来越为受众所看重。而这种创意性不仅表现在对所嵌入文化元素现代表达方式的探索,还表现在产品价值的多元呈现,这就要求文创产品既要融合文化元素、现代设计和生活需求,还要兼具历史性、艺术性、趣味性等。

二、博物馆文创开发的基本思路

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博物馆提供了文创开发的基本思路。

(一)以藏品为根基,挖掘文化内涵

藏品是博物馆的根基,博物馆文创开发首先应立足馆藏优势,挖掘具有独特文化艺术价值和审美教化功能的文化元素,通过设计、加工与再造,生产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实用性强的特色文化产品,不断拓展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品类,以满足受众层次、角度不同的文化需求。

当前南通博物苑以藏品为基础的文创开发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根据馆藏文物的尺寸、造型、色彩制作高仿复制品,主要侧重于书画作品、刺绣作品以及文物器型的复制,如《华簧枭千手观音像》《罗聘设色观音像》等为代表的观音像系列复制品;二是保持文物原有造型及外观特质,采用不同材质或规格制作的工艺纪念品,如以葫芦式印香炉外观为创意元素,设计钥匙扣、书签、U盘、便签夹、吊坠等十余款方圆物语文具套装,以“圆又不圆,方又不方,个中造型,规矩两忘”传递出对青年学生群体“不为圆滑、方正、规矩所累,活出自我”的美好祝福;三是提炼文物的部分艺术表现特征进行创意再造,如以张秀绣《奉天牧羊图》的图案为元素,通过图案的概念化,设计平板电脑包、麻布单肩包、鼠标垫、团扇等多款生活日用品,以“羊肥水美”表达对生活祥和、无忧的美好祝愿。

(二)以非遗为载体,传承传统文化

南通江海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的内容式样,为博物馆文创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材料来源,而蓝印花布、木板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独特多变的表现形态,更是成为文创产品的有效载体,拓宽了文创的表现形式。

从地方传统文化中采撷菁华,开发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和江海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文化体验服务,让受众充分感受南通江海文化的独特魅力。如选取博物苑南馆建筑造型、謇《家诫》与《营博物苑》诗的书法等元素,融入蓝印花布艺术特点,设计花型布料、桌布等地方特色浓厚、实用性强的蓝印花布文创产品。

(三)以史料为基础,突出发展脉络

一个多世纪前,为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理想,张謇在家乡南通创办了实业、教育、慈善等一系列事业,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实物资料。如张謇为创办各项事业起草的文稿和信函手迹,由张謇创办的学校为学生颁发的毕业证书,张謇创办的企业、学校、慈善机构的内外景历史照片,这些史料也见证了早期南通城市的发展脉络。

根据这些史料以及对其书法作品的征集与收藏,南通博物苑开发《张謇》《张謇创业基地探源》《笔正文心》等系列图书,并围绕张謇清末状元身份,开发羊毫、狼毫等不同材质的状元笔,以及酸枝木镇纸等状元文房系列产品近十种。同时,结合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经历与南通中国纺织之乡的称号,与南府轻工合作开发系列纺织产品。

此外,与临时展览、社会教育活动相结合,突显文化服务,也是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方向之一,特别是社会教育活动有充实的活动内容、生动的表现形式以及愉悦的参与体验,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是博物馆进行文创开发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

三、博物馆文创发展的趋势

(一)突出现代技术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营销渠道和手段已经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习惯也随之发生极大改变。这就要求博物馆一方面要顺应技术改变生活、改变文化的潮流,充分借助物联网、3D打印等新技术和APP等各种渠道,使得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生产、营销方式更符合受众对于文化产品内容和文化消费方式的多层次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借助技术催生形式多样的新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培育出新的消费人群及文化需求,引导和强化消费者对新的文化形式和内容的精神文化诉求。

(二)推进馆际互助合作

文创的发展,单靠不同博物馆自身的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对于中小馆而言,要将众多小舢板打造成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推进馆际互助合作非常重要。馆际互助合作更多强调资源的整合,包括文化、人才、资本等诸多方面资源的整合,明确各馆优势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并根据博物馆的不同定位,确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创思路。对于具有通识性、普遍性的地方文化资源,则可以通过属地不同博物馆间的合作广集创意,以量产来缩减产品成本,获得价格竞争优势,也有利于推动地方博物馆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07年公布的《博物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提出博物^的知识产权包括版权、商标权、专利与商业秘密等五个类型。博物馆文创产业作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有赖于创意的保护和文化的积累,透过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运用,完成其所欲传达的文化特色和所欲达成的社会教育宗旨。②因此,随着博物馆文创产业的遍地开花,对博物馆文创的知识产权保护与风险规避显得愈发重要。这就要求文创工作人员首先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在文创产品的创作设计阶段,要有意识地保留产品设计底稿、图纸等权属的相关证据,在作品完成后要对相关文创产品进行版权登记确认;对于计划长期发展的产品形象、品牌标志等内容申请注册商标和外观专利,增大保护力度;对于委托作品、职务作品,应及时与设计人签订协议,明确权利归属,以减少权利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在图像授权、合作开发和出版物授权等合作中,要规范博物馆的知识产权授权与运营,对商品设计、审查、营销等环节,要注重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和规范合同的审批流程,保护和监管博物馆文创的授权使用。

[注释]

①陈东、杨泽林、昝胜锋:《文化暗合的原理及启示》,《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第108页。

②张惠瑶、贺鸣:《博物馆文创衍生品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法制与经济》,2016年第4期,第29页。

[参考文献]

[1]莫逆.文创开发的核心思路与设计要点[J].中国博物馆文化产业研究,2015,(00).

博物馆设计要点分析范文第3篇

这一幕真实的发生地点是位于中国消防博物馆的防火防灾体验馆,馆方以这种方式来检验大家真实的消防自救能力。“系统检测有6人次超过1m线高度逃生,0人次拨打119报警电话,0人次按下电梯按钮,0人次使用过灭火器材,综合得分20分。”这是消防检测系统给出的评价结果。从这些量化的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到,消防安全教育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同时说明消防安全教育应采用多样化、立体化的方式来加深大家的理解。这也是中国消防博物馆建立的初衷——普及消防知识,弘扬消防文化,发展消防事业。

普及消防知识

中国消防博物馆经过多年的筹备,自2010年11月9日起向社会免费开放,是目前我国消防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主题博物馆,展陈面积近1万m2,由序厅、古代消防展厅、近现代消防展厅、防火防灾体验馆和临时展厅组成。其中在普及消防知识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防火防灾体验馆。

防火防灾体验馆位于中国消防博物馆的地下二层,在高9m、占地2200m2的空间内,综合运用了高清投影、电子沙盘模型、数控机械、光电感应、180°弧幕等多媒体展陈技术,模拟现实场景。通过设计城市消防规划、建筑消防设施、火灾体验剧场、火灾应急疏散、家庭火灾灭火、119电话报警、地震应急避险、地铁火灾疏散、消防救援结绳、心肺复苏急救等10个体验项目,集中反映了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灾难和正确的逃生自救知识,为体验者创造了独一无二的灾难感受。防火防灾体验馆将科技性、知识性、互动性融为一体,激发体验者自觉地参与逃生自救知识学习、保护自身与他人生命的愿望。

比如体验地震应急避险项目,场景设置在一个酒吧中。在地震来临之前,体验者三三两两围聚一桌,或聊天,或观察酒吧陈设。忽然,大家感到酒吧房屋发生了轻微的晃动,正面面相觑时,耳边响起了博物馆讲解员的声音,“这是发生三级地震的感觉,三级地震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破坏力,待会儿大家将感受到五级地震的强度,可与之对比。”果然,体验者感受到一阵比刚才更强烈的晃动,酒杯、酒瓶纷纷掉下酒架,花盆、桌椅也七零八落。晃动结束后,讲解员介绍了地震来临时自救的方法要点,并介绍了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生命安全三角区概念。“当地震发生后无法向外逃生时,可以找一个比较坚固的外墙或物体,紧贴其一侧,这样上方的建筑倒塌下来时,在这个较坚固的物体上方得到一个支点的支撑,形成一个相对安全的三角形区域,这个区域在地震中的存活率会较高。”

在地铁火灾体验之前,讲解员强调说,由于供应地铁正常运行的高压电线分布在轨道两侧,地铁火灾逃生时,要尽量从地铁的前后门撤离,不要从左右两侧的门逃生,以免碰到高压电。文章开头提到的剧场火灾逃生,是通过体验者亲身参与逃生后的系统反馈点评,再次提醒:火灾逃生中要尽量压低身体,捂住口鼻;尽快拨打119报警电话;如果身旁有消防设施,并会使用时,可先进行初起火灾的扑救;火灾逃生中一定不能乘坐电梯,要走楼梯。

传承消防文化

中国消防博物馆在承担普及消防知识任务的同时,也肩负着传承消防历史文化的使命。中国消防博物馆馆长周久经介绍说,虽然各地(如青岛、上海)在2000年之后,陆续建立起一些消防博物馆,但各地的消防博物馆主要针对当地的居民,介绍本地的消防历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国消防博物馆是面向全国,无论是展陈规模,还是藏品数量,都更权威和全面,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消防博物馆。

中国消防博物馆的二层和三层,围绕人类识火、用火、防火、治火的主线,集中展示了从远古时代到近现代的消防历史演变,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遗存,全景式地反映了我国的消防历史文化、重大火灾事件、消防组织机构变迁等,是了解我国消防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

在消防历史文化的展示形式上,中国消防博物馆将其与火灾预防、火灾警示相结合,利用幻影成像、电子沙盘、绘画、雕塑、模型、场景复原等手段,展示了千百年来有关火的传说、火与兵法、火与天文、火与文学等相关知识。还利用图表、视频资料,介绍了从古至今的重大火灾案例,并通过分析其原因、过程及危害,向人们阐明“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的道理,使参观者从中认清火灾危害、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潜移默化地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中国消防博物馆使用模型按比例真实地反映了宋代“潜火军兵”的历史场景,这是世界上第一支官办的专业灭火军队,出现于我国宋代长安城内。博物馆按比例复原了当时长安城内生活场景的微缩模型,用400个彩色泥塑人再现了宋代“潜火军兵”生活、操练和救火的场景,场面动静结合。根据设计的安排,这一微缩模型还可运用灯光和投影屏幕等多媒体手段,按照失火、报警、出动、救火、灭火的剧情进行演示,生动反映了当时先进的城市消防管理。

发展消防事业

作为国家级的防火防灾教育基地,中国消防博物馆除具备一般消防博物馆的功能外,还善于就公众关注的一些社会公共安全知识加强宣传。周久经解释说,近年来,我国先后发生了一些地震、火灾、车祸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这些灾难促使大家主动去学习、掌握如何在这些灾难中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的技能。因此,中国消防博物馆还与国家地震局、国家应急救援中心等部门合作,共同举办更有针对性的科普宣传,或者在观众进馆参观时重点介绍地震、火灾等的逃生自救知识。

把观众吸引到博物馆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国消防博物馆还积极开展“走出去”的科普宣传活动。“我们不止是在灾难发生之后集中宣传,平时也坚持将消防科普知识带到老百姓身边,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农村。”周久经介绍说,自开馆以来,几乎每个月都要走出去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如针对青少年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开展消防科普知识讲座,发放可读、可写、可看的宣传资料,举办有奖知识问答赛,组织逃生自救演练等活动;对于社区内的居民,侧重讲解怎样设计家庭火灾逃生路线、怎样发现家庭火灾隐患并消除;对于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由于是青壮年人群,除讲解办公场所的消防安全要求外,还会涉及到一些扑救初期火灾、协助他人逃生等内容。

为了更加形象直观地进行“走出去”的消防科普宣传,中国消防博物馆还购置了充气式的火场模拟逃生屋、消防宣传车等方便带到百姓身边的科普器材。周久经介绍说,进行消防科普教育时,若用到火场模拟逃生屋,只需将其充气就可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大约是一间50m2的屋子,里面有烟雾、灯光、声音、逃生标识、进出口等,参与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可以亲身体验火场逃生的技能要求。而消防宣传车则是集高层缓降逃生、电器火灾扑灭演示等8个科普项目于一体的消防科普设施,消防科普演示增加了趣味性,大大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博物馆设计要点分析范文第4篇

泉州西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该区处于一片低洼的平原地带,以往发生较大洪水时,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滞洪,俗称“西北洋”。由于洪涝灾害严重,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被列为市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一号议案。从1999年6月起,投资1.7亿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桥、三片水域和四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西湖面积达100hm2,其中水域面积82.28hm2,广场道路面积1.72hm2,绿化面积16hm2,种植树种达200多种。西湖繁花锦簇,波光潋滟,与清源山的翠色相呼应,极具园林之美,是市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湖上园林。西湖公园将滞洪排涝工程和园林景观合二为一,使泉州市民有了一处休闲的好去处,每天清晨,来这里休闲散步、晨练的市民如梭织,或把茗而谈,或竞舟而逐,得到社会的广泛称誉。

西湖公园不收门票,是一处完全开放的公共绿地,体现了泉州市委政府超前的意识。因此,大门的目的一方面方便公园的管理,另一方面给公园增加一些景观点,增加其休闲游憩功能,使公园环境与周围环境更加融洽。

2大门设计要点

一提起园林,很多人眼前就会浮现出小桥流水、楼台亭阁的景象。古代的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花园,其服务的对象是少数权贵阶层。对传统园林的评价标准也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诗情画意。但是现代的城市园林,其服务的对象是众多的普通市民大众。对现代城市园林的评价,除了“诗情画意”的审美功能外,还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需要。因此,现代园林景观不是单纯为了美而设计的,而是强调景观功能,强调为人的日常游憩需要服务,强调满足人们室外活动和交流对空间和室外家具的要求,并仔细推敲尺度,比例和材料。

公园为了便于管理,界址四周多设园墙和大门,城市公园大门大多位于城市主干道一侧,位置显著,成为城市空间中的一个视觉中心。大门建筑功能很简单,主要由售票检票,出入口以及部分小卖、办公等用房组成,建筑面积要求不太,但由于公园大门是公园内外交通的咽侯,游人进园首先要经过大门。因此,大门建筑功能简单与环境作用显著之间的反差,使大门设计常常成为整个公园设计中的难点重点。西湖公园实质是一个城市景观的改造工程,除了对公园内部绿化进行疏理修饰,增加相应设施外,重点放在了公园边缘环境景观的改造上,包括公园周边道路拓宽改造、周边违章建筑的拆除、公园封闭式围墙的拆除,新建通透式围墙内纵深绿色的疏理改造,其中新增的两个大门工程结合城市广场的建设成为改造工程中重要的一环,使这两座园林建筑成为城市景观建设的一部分,与城市景观作一体化设计,它们不仅仅满足公园的使用要求,而且成为城市主干道沿街景观中的景点,并与城市空间相融合,创造合适的市民休憩场所。

西湖公园四周环境主要为博览建筑和居住建筑,她北面为泉州博物馆和闽台缘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南和西面是城市新兴的居住区。在这样的城市景观背景中,园林建筑从设计手法、建筑体量、建筑材料等方面都必须与城市的地域文化相适应。因此,设计手法上以现代构图原理为基础,把现代建筑设计理论运用到园林建筑中,把现代建筑设计手法移植到园林建筑中,如立体构成形式、建筑虚构架、灰空间等的运用。同时,公园园林也借鉴西方园林外向型的布局与设计手法,大量增加草坪、树木、喷泉、广场等。

3环境分析及设计构思

3.1大门规划设计中的环境意念

作为建筑小品的大门是位于两个区域或多个区域之间的节点性建筑。它在不同区域之间起到联系、通行、标识等作用。它侧重的不是其室内的空间关系,也不是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过渡和穿插,而是重点处理室外空间的关系,或者称之为群体空间关系[1]。建筑处理的重点体现在开放型的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园林空间的融合与连接上。

3.1.1公园北大门(图2)

西湖公园的北面是泉州博物馆和闽台缘博物馆等文化设施,规划设计将公园的北门位于泉州博物馆的中轴线上,将它们之间的城市交通道路下沉立交,避免道路交通对博物馆广场的影响。北门设计配合泉州博物馆馆前广场的尺度和泉州博物馆的造型特点,利用一组10m~12m高的墙体组成的牌坊作为博物馆馆前广场的界限,平面上采用圆弧曲线构成,形态像广场上的飘带,柔和飘溢的曲线与西湖公园的景色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了西湖公园开放式的初衷。

大门的左右两侧是对称布置的管理用房和设备用房,它们通过3m高的片断式景墙与牌坊式的大门出入口联系在一起,在这里曲线形的通透式的牌坊式公园出入口与直线形的实体片墙围合组成的公园辅助用房形成对比张力的美感进一步丰富博物馆馆前广场的景观,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西湖公园,大门,广场和泉州博物馆的整体感,增加了西湖公园的文化品位。(图3)

总平面上公园北大门进门不远有湖面阻挡,空间进深不大,所以大门空间沿东西伸展形成面宽大,进深小的总体布局。

3.1.2公园西大门(图4)

西湖公园的西门位于泉州邮电小区的对面,这里有大片的新兴的具有泉州特色的住宅小区,一条城市交通干道将它们隔开;基于这种环境,公园西门平面上由大门外广场空间,大门建筑和大门内广场序幕空间组成。门外广场是游人首先接触的地方,与城市空间直接相连,门前交通流量较大,尤其节假日人流、车流更为集中,前广场负有缓冲交通的作用,大门建筑是公园前广场空间的构图中心,并且与公园外城市景观连成一体,它以公园园林为背景,面向现代城市空间,受到城市景观的制约,服从现代城市景观的要求,成为从城市空同到园林空同的过渡。由于西湖公园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公园,因此门内广场空间具有约束性空间和开放性空间的两重性:一方面,市民自由出入公园,门内广场成为市民茶余饭后集会聊天的场所,因此需要有一个约束性空间来营造这一场所;另一方面,门内广场需要把游人引向开阔的湖面空间,引导到公园的主干道上,所以门内广场设计为纵深较大的,以完全开敞的湖面大飘台作为门内广场的收尾。这是由于这样的空间系列,公园入口空间形成一条中轴线:门外广场——大门建筑——门内广场——湖面大飘台——西湖的中心岛景区;把市民和游人从城市空间引导到园林空间。

西大门平面与北大门平面异曲同工,大门前广场为圆弧形平面,三栋经过现代建筑处理手法精心设计的具有传统泉州民居特点的建筑对称布置在弧线上,它们分别是入口门房,公园管理办公室和小卖部;它们通过化整为零的布局方式,不仅有利于表达出建筑意境上的乡土气息,而且有利于塑造门前广场空间的围合感,避免市政交通等对门内广场的干扰。(图5)

3.2大门建筑造型服从于环境

大门建筑一方面属于园林建筑,它们除了满足和反映其特殊的功能外,还着重于园林造景的作用,如点景、框景、围合园林、空间对景、障景等等[2](图6,图7);另一方面大门建筑也从属于城市景观,造型服从于城市区域的整个规划要求,其造型设计意念、材料都应与城市建筑协调一致。首先,造型的设计手法上充分吸取传统闽南建筑文化特点,把现代建筑设计理论、设计手法运用到大门设计中,借鉴了泉州传统民居的形式,以不同体量、材质的墙体组合构成丰富的入口空间(图8~图10);其次,建筑材料上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对传统建筑材料进行加工和再现传统建筑工艺在建筑上的表达。在石雕的应用上,根据不同的材质而采用不同的手法,燕尾砖花饰与石雕花窗的细腻,装饰石柱的粗糙给人以厚重充满力量感的印象,精细的龙腾浮雕墙如画一样精雕细琢。(图11~图13)

北门和西门建筑设计上,优美有力的弧线生动地体现了时代特色并具标志性,传统泉州民居元素配以简洁的构架景墙造型,显得端庄典雅,气派不凡。

4结语

通过西湖公园两个大门的设计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以公园大门为代表的一类完全向城市空间开放的园林建筑与城市景观紧密联系,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来许多市郊绿地变成城市中心绿地,被城市建筑包围、园林建筑也成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在园林建筑设计上首先应站在城市景观设计的高度上来考虑分析,解决了在传统城市肌理中,新旧建筑文化的融合问题。反映在城市建设中对于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古建筑文化的艺术价值如何在现代条件下得到升华,反映了历史文化古城建筑发展的新趋势,创造出有现代感有时代特色的园林建筑。

参考文献:

[1]欧阳国辉.在整体中把握人和环境的需求——岳麓山东大门设计.[J]中外建筑.2003(3),26-27.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博物馆设计要点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乡绅;文化古镇

一、历史背景和景区的建设

安仁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是一个围绕刘氏庄园和建川博物馆为主要景点的人文古镇旅游体,其名安仁取自“仁者安仁”,原句来自《论语・里仁》,指出人应有仁爱品德,要把仁爱当做生活的基本准则。其文化内涵在安仁体现的淋漓尽现,也因此对外界有较大的吸引力,例如在抗战时期,安仁涌现了大量抗日爱国将领,特别是川军司令刘湘,开启川军参与抗日的篇章,并留下“敌军一日不退国境,川军一日誓不还乡”的誓言。这种精神也正是安仁的精神:仁义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目前景区共有以五座公馆为主形成的刘氏庄园建筑群;以抗战、红色年代、民俗和5.12地震纪念馆为内容的建川博物馆、共品钱币博物馆;以及以安仁戏院、老电影博物馆、明轩书栈为主的民国风情街;还有以巴蜀画派为主要画家的书画交流基地;距离安仁古镇不远还有大量农产品的采摘农场,例如蓝莓、草莓,以及四川地区较为少见的薰衣草农场;可见安仁古镇是一个较大的人文旅游综合体,具有成都周边其它古镇所没有的独特人文背景。

二、现有产品的考察和调研

(一)考察

纵观安仁古镇现有的旅游商品,以本地产品为多,但是没有形成系列,也没有用上公馆文化这样的文化标签,即使是本地特产食品豆腐乳-唐场豆腐乳(图1),曾获得金奖,也没有很好的利用其文化背景进行包装,基本是散装销售或者塑料透明瓶外贴金奖商标,没能真正打出其品牌。类似的产品还有呈现民国时期风情的旗袍店,草鞋店,大多都是全国景点都有的产品,不具有系列化,与其它古镇的差异性没均有体现出来。

(二)调研

为确切知道前来参观的游客对安仁古镇旅游纪念品的看法,笔者做了实地的调查,虽然调查范围和时间有局限,但是利用调查后的结果,基本能看出大众游客对古镇旅游产品的期望。调查人口男女均半,年轻人和中年人均半,结果与笔者的预想一致,旅游产品的销售前景比较乐观,超过半数游客有购买需求,但是现在的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购买趋于理性,对价格比较敏感。购买旅游纪念品出自两个目的:自己留作纪念或者赠送亲友,纪念品本身的价值并不是导致被调查者购买其的主要目的,大部分游客对于纪念品的本土特色更加看重。这也反应出游客将纪念品的“纪念意义”作为第一选择的原因。同时,通过调研,36岁以上人群是购买主力,他们更倾向于在专营店购买纪念品。通过对这部分人群的分析,36岁人群的消费对象一般为孩子、食品和装饰品。因此,可以笔者将这些因素作为产品开发的依据。

三、创新的产品开发思考

(一)与历史文化背景的结合开发具有人文气息的纪念品

与其它古镇的旅游产品开发应具有差异性,安仁古镇有非常强烈的人文背景,特别是公馆文化和抗日背景是其它古镇所没有的,所以考虑其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与其人文背景结合将是比较好的创新点。

1、安仁古镇的建筑

安仁古镇的建筑始于唐朝,现在所能见到的建筑基本建造于清朝末期,围绕着刘氏庄园的主题,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地主庄园建筑群。庄园的建筑上均有四川地区特色灰塑的装饰物,例如庄园的标志图形:蝙蝠和钱币,意味着“福在眼前”,寓意美好,图案装饰效果也很好。同时,也有江浙一带的“飞来椅”特色的融入到川西传统建筑物中。建筑风格上结合了中西建筑,既有高墙深院的中式封闭式院落,又有西式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特征,海纳百川的建筑风格,形成特别的艺术效果,也可以说是“西风东渐”的产物,纵观安仁古镇的所有建筑物,其有大量中外结合,川西建筑和江浙建筑风格融合的特点。由此可以体现出安仁古镇所表现出来的公馆文化,是一种西式的花园洋房和本地地主庄园的结合,其还具有一种本土乡绅文化的含义,因此其特征可以总结为绅士的、高贵的、隐私的。这种乡绅文化,呈现出来的本质就是一种具有乡土性、文化性、外来性、富贵的、精致的氛围,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应该营造出这样的氛围。

2、其它方面

在安仁古镇的博物展馆系列呈现了川人抵抗日军的不屈不挠和仁义爱国的精神,这类型的相关产品可以开发成生活用品;其中的民俗和生活系列展馆也是对时代变迁的呈现,可以以时代为主题进行产品的开发,例如生活用品中的瓷器、搪瓷,结合当下的流行因素进行设计和创新,这样的产品更适合自用。

此外,川酒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酒文化与四川人难以分割,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李白著名的川酒,可以与民俗文化或者公馆氛围相结合,开发以情感导向的酒类作为旅游产品的方向;景区还有呈现老式交通工具的“铛铛车”,其实就是电车,还有“百乐门”、“油纸伞”等,都是具有民国风情的一些互动的旅游资源,也可以作为产品元素的采集,例如西式糕点文化结合中式的糕点产品可以体现出当时那种中西风格融合的氛围,建立一种公馆文化的体验式消费,这样的酒类和糕点的产品适合赠送他人。

(二)包装的设计和创新

包装具有两个重要的意义,一是保护产品,便于储运;二是促进销售,增加附加值。因此,笔者提出两种类型食品礼物的开发:一是公馆酒的开发,以重现昔日繁华为主题;二是糕点的开发,以突出公馆文化为主。笔者认为对公馆旅游产品开发的包装设计重点在于便携和易于保存。

1、公馆酒

在中国文化中,美好的东西都要与亲朋好友分享,酒无疑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个元素。在安仁,酒既有草根文化的属性,又具有大庄园式的神秘,既有豪放的气概,又有婉约的情感。笔者认为酒产品以呈现刘氏庄园的“西风东渐”这样一种融合的氛围为主,可以采用公馆建筑的形态,颜色以体现川西坝子的红色和黑色为主,每一瓶酒的尺寸不应太大,以免失去携带的方便,材质以烧纸玻璃或者琉璃为主,材质的选用也是为了呈现时代的感觉,并且一定要有较高品位的呈现,凸显“乡绅文化”的氛围,让酒传递非物质文化的感受。

2、糕点包装的开发

游客可以在饮用茶的时候选择茶点,四川本身就有深厚的“茶馆文化”,川派茶馆可以结合粤式茶点的方式,将茶和糕点结合起来,利用模型制作精美的糕点,例如糍粑、元宵、蛋糕等,从公馆建筑装饰元素里面取材,例如蝙蝠钱币的造型,寓意“福在眼前”。消费者也可以将点心装入礼盒带走送人,包装盒可以采用大盒套小盒的方式,多种产品可以由顾客自行挑选组合。包装形式上,图案的选择可以多种多样,只要能形成系列感就可以成为一种品种去推广。例如以刘氏庄园五座较大建筑的不同的顶的图案做多种组合形式的包装,可以是一组一个到五个小盒的包装,材料应该选择符合环保标志的纸质,除了印刷图案可以采用手绘建筑图形外,还可以参考建筑装饰物的形态,形成组合包装;如果以电车作为要素进行开发,那么可以结合“月份牌”这种元素,做出怀旧的感觉。如果要对现有的旅游产品进行改良,那么选择对本地腐乳的瓶身设计可以以草编的形式进行改良,还可以结合以漫画,凸显其草根文化的感觉。同理,还可以对民国风情街分别做对应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