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1篇

1.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概述

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指的是,园林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法规、政策、财务制度、方针等,对投入资金进行有计划地、合理地分配,并对园林工程单位活动进行监督,核算、控制单位的资金运作,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园林绿化工程、任务的顺利完成。[1]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园林经济管理的核心,也是园林事业单位管理的主要内容,需要有专门的单位负责人、部门进行领导,同时需要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

园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关系着园林的合理规划、建设质量、城市环境等,园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遵守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勤俭办事为方针,将园林事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环本文由收集整理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合理分配资金,实现单位与国家的利益。

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属于事业工程,需要国家、政府的投资、管理,因此财务管理所包括的范围也较多。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对国家投入的资产进行合理规划、管理,确保国有资产流向的明确、分配的合理,对园林工程承包单位的财务进行监督与控制。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财务管理原则及特点参与单位的经济决策。同时,园林事业单位还应对单位的预算进行合理地编制,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准确、真实地反映。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节约单位开支,核算资金分配,有效提高园林单位的经济效益。//zuowen/

2.完善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施策略

2.1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观念

在市场经济中,新观念是市场发展的基础、是理财的关键。由于园林单位属于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观念相对滞后,因此需要树立新的观念、思维,只有树立新的、合适的财务管理观念,才能实施合适、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案。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观念应包括:竞争观念和经济效益观念。竞争是单位发展的动力,为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生机,为单位创造经济机会。对于园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者而言,必须保有竞争意识,不断学习,全面了解单位的情况,预测、分析单位可能面临的状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强化财务管理在资金运营、收益分配方面的作用,增强事业单位抵抗风险的能力,在竞争中扩大单位的发展。同时,管理者也应树立经济效益观念,对于单位资金的筹资、投资、资金运营等,合理分配投入产出的比例,在保证社会效益的情况下,努力降低成本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园林单位效益的最大化。

2.2改善资产管理

为了提高园林事业单位实物资产的管理水平,确保资产的安全、高效、合理、完整使用,园林单位应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实现经济的顺利发展。首先,园林事业单位应建立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在单位进行较大的固定资产的购买前,单位资产管理者应对其进行效益评估,对购置的可行性进行准确论证,实现资产投资、决策的相互结合、监督、制约,从而实现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减少对资金的浪费。其次,对于固定资产,园林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其的日常管理,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方案,计划合理的管理流程,确保资产日常管理的准确性。最后,在园林事业单位的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处置、购置、清查、使用等一系列过程的综合管理,尤其注重对固定资产的清查,掌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制定合理的经济计划。/

2.3加强单位的收入支出管理

对于园林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而言,由于其收入多为财政拨入款项,因此需要合理分配,实现资金的最大化利用,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单位应制定合理的、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规范管理。在资金分配方面,根据园林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按计划使用,减少资金的占用浪费,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园林事业单位的组织收入应确保收入来源的合法性、合理性,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组织,收费标准按照国家的规定制定,标准的调整也应按照程序进行。此外,园林事业单位取得的经营收入、其他收入都应依法纳税,加强财务管理,将各项收入及时入账管理,统一核算、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对于园林事业单位的支出而言,单位应加强事业支出、成本支出的管理,支出的标准、范围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园林事业单位还应对支出结构进行优化,节约资本,合理计算,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园林事业单位应根据财务管理的要求,对支出投资的项目充分的评估,增加公开招标的方式,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2篇

[关键字]合作疗 财务管理特点 有效措施

引言

总体来说,有效地进行合作疗的财务管理,对于新型合作疗制度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健全的有效的合作疗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相关财务管理,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疗保健制度,对我国的疗体制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合作疗的财务管理的特点一般来说,新型合作疗制度的主要特点,也是确立合作疗财务管理基本原则的基础

1.积极性较弱

由于原有的农村合作疗体制,在经过一系列不足的操作之后,物质基础遭到极大的破坏,农民积极性也遭受了十分严重的打击。同时,由于前些年农村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收入水平有限,同时,由于过去国家的国家财政够重视,相关的农村合作疗的投入资金极其有限,这些都造成了农村人口参加农村合作疗的积极较弱。合作疗作为农民群众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疗保障制度,便成了解决农村居民疾病疗与保健问题的主要依托。因此,合作疗是农民创造的,也为农民的健康服务,从而主要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集中性较差

简单来说,由于农村经济的基础性决定,农村合作疗制度的层次较低,合作疗的内容较为简单,以村为基本核算单位,以个人为主要缴费对象举办合作疗是近期内农村办的主要形式,合作疗资金必然广泛分散在各个行政村,由各个行政村具体负责合作疗资金的日常管理,只有合作疗制度推广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推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农村合作疗的制度。

3.自愿性突出

农村合作疗制度,根本的任务就是满足广大农民对疗保健基本需求的保健制度,实质是上群众的互助互济,它从一开始就强调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实施效果引导以及群众相互影响等来吸引群众参加。

二 合作疗的财务管理的措施

1.有效的平衡收支

首先,作为合作疗的重要物质基础,合作疗基金收入对于合作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管理单位在没有取得基金收入以及相关财政补助以前,不得私自批准办理农村合作疗的减免事项,这也必须作为农村合作疗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切实落实下去。其次,在农村合作疗组织中,必须确保抚育每个村民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无论合作疗的内容是联办还是独办合作疗,在主要缴费主体未按规定进行资金的缴纳,主要是指行政单位,或者缴费个人未按规定履行缴纳合作疗基金义务的,均不得享有合作疗减免药费用的权利。最后,一定要坚持先收后支的原则,这也是促使缴费主体足额按期收取合作疗基金的根本保证。而且,由于合作疗基金筹集标准的高低、基金收入情况以及农民群体健康状况将直接确定合作疗合作程度的高低以及范围的大小,因此,以上两个因素应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在原有的合作疗制度中,片面的为提高农民积极性为减低合作疗基金标准,盲目的提高报销比例的不切合实际的做法要予以避免,防止出现财政收支过分投入的现象的发生,要切实做到量入为出,将此作为合作汉疗财务管理,特别是设计合作疗财务管理制班时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这才是能够积极取得群众信赖,增强合作疗经济实力的一条必要措施。

2.合理的资金筹措

作为合作疗的基本内容,相关的合作疗的资金筹集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的稳定性,合作疗基金筹集情况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合作疗保健制度能否巩固和发展。因此,合理的进行资金筹集对于创造一个和谐的合作疗经济环境,巩固和发展合作疗至关重要。要做到合理的进行资金筹措,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筹集资金的最低限度,要能够满足广大农民对疗预防保健的基本需求,这也是推行合作疗的宗旨;筹集资金的最高限度,应切实考虑农村现实生产力水平,切实考虑广大农民经济承受力,这也是举办合作疗的社会基础。通常来讲,农村合作疗的资金的收取应不高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半成,而且这部分应由集体和个人共同负担,当然这一标准也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应提高上述比例,各级财政也应及时的将资金落实到位,避免资金投入的拖欠问题。

3.科学的监督管理合作疗

作为一项公益性的集体福利事业,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村人口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利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各级合作疗的财务主管单位,应该充分体现依法办事、安规办事的工作思想,提高科学管理的意识。在实际的工作红,应将农村合作疗基金的收支情况定期向社会进行公布,欢迎各界监督,并对财务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广泛的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不断地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以取信于民。同时,各级行政管理单位都应积极建立合作疗管理机构,科学的配备相关的管理人员,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应对对下级合作疗资金活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实行财务监督,通报收支情况,并进行抽查,分析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解决办法,以强化财务管理。

三 结语

合作疗作为我国基本疗形式,对我国的卫生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疗管理单位,应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积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为合作疗的有效开展和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静哲,改革公费疗的财务管理,辽宁财税,1998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3篇

1.加强企业财务内控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公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国家为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基本法规,是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那么作为企业,如何做到既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又使自身的会计行为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使国家法律法规与企业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说,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既是贯彻落实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需要,也是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会计工作质量的现实要求。

2)能够为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企业的会计工作涉及各方的利益,必须依法进行。一些企业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大都与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息息相关,不仅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也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强财务内控建设,使企业的会计行为制度化、规范化,这是保证企业贯彻落实会计法律法规、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职能性管理工作。建立并实施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的财务行为始终处于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参与内部经营管理,使会计工作渗透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无论对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还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实施企业财务内控的基本原则

实施企业财务内控,必须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坚持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依法办事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首要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赋予了企业更大的理财自,但并不是说企业的财务会计行为就可以随意进行,法律法规同时还明确了一些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必须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之上。2)适用性原则。各个企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同,对于财务内控的要求也不同,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充分体现企业的实际和特点,不能生搬硬套教科书或其他单位的模式,必须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的实际和特点,必须具备较强的针对性。3)规范性原则。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对本企业的各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既要符合并体现财务会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又要涵盖经济事项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不能顾此失彼。4)科学性原则。企业制定的财务内控制度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要便于操作和执行,并应根据企业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作重心不断调整和完善。

3.利用财务系统进行内控的措施

3.1事前控制

通过财务系统进行事前控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增加控制的客观性,克服控制过程中的人情障碍,保证相关政策得到严格的执行。在系统中主要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预算控制。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控制项目和明确的控制标准,并落实到相应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系统将自动将实际情况与预算目标进行比较。

(2)授权控制。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员工的岗位责任,设置每个员工对系统的操作权限以及对信息的查询范围。系统将保证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均是由被批准或被授权的员工执行。

3.2事中控制

主要是对操作程序进行控制。通过系统进行事中控制,可以有效控制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人为因素带来的各种随意性、欺骗性,提高内控的稳定性、可靠性。通过系统可以进行以下程序控制。

(1)基本档案设置。通过设置一套名称准备、内容完整、归类繁简适度的会计科目,设置标准的组织机构、人员信息、客商信息,设置统一的存货信息、项目信息,规范会计核算过程,即方便监督管理又利于信息的准确提取。尤其是对于地理分布辽阔、分子机构多的企业,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作质量。

(2)凭证模板定义。通过设置凭证模板,如总账经常性凭证、公式型总账经常性凭证、框架型总账经常性凭证,可以对经常发生的某一业务的会计科目、取数公式等进行定义,待使用时不必逐项录入,而是采取运行模板的方式由系统自动生成所需的会计凭证,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手工操作的失误。

(3)固定资产等管理。由系统根据预先设置的相关标准,自动完成折旧计提、费用摊销等工作,可以杜绝利用相关政策和手段人为调节会计利润的现象。

(4)会计报表:利用取数公式,直接根据会计账簿生成会计报表,保证报表数据真实、高效、准确。

3.3事后控制

通过系统进行事后控制可以确保检查报告的客观性、可靠性,提高检查效率、降低检查成本,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在目标实现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各项偏差。在系统中主要可采取以下检查措施。

(1)数据核对。系统可自动核对内部外部数据的发生额及余额是否符合指定的逻辑关系,并把异常情况及时提交给相关的监控部门。

(2)风险评估。根据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环境风险等,设计风险模型,并转化成具体的控制项目及风险指标。系统可定期搜集相关数据,根据风险模型,还原成企业面临的风险状况,生成风险评估报告。

(3)检查计划完成情况。系统可定期将企业的实际绩效与计划目标相比较,分析各项具体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其变动趋势是否符合要求。

(4)检查制度执行情况。通过搜集整理员工的日常操作,系统可定期分析员工的工作内容及行为方式是否合乎规范。

结束语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4篇

1 四门课程的独立性与关联性分析

1.1 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分析

从产生历史分析,财务会计的产生历史比较悠久,自从帕乔利复式记账法产生以来,具有5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从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财会理论与学科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理论的直接影响。但是财务会计主要受到理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影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主要受到各种数学模型、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影响;财务管理学与金融学、数理经济学的关系密切。

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很明显,在此不详细讨论,本文主要讨论下面两个方面的区别。

(1)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特别严重。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两者的重复集中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存货控制。

在处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复杂问题上,我们认为,基本原则应该是管理会计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财务管理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比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资本预算的方法(如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应该列入管理会计课程中不变。在这些管理和方法基础上,财务管理学主要阐述证券股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课程主要讲授这些方法在财务上的应用。

(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差异。

这两门课程的交叉最为严重,以至于有的西方专业教材中把它们合并在一起,统称“成本管理会计”。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是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统称“财务成本管理”科目。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是阐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至于成本控制与分析则由管理会计课程完成。所以,我们主张成本会计必须与管理会计分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内容、标准、功能、信息流程上应该都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或者说成本会计必须同时使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套标准与原则,并进行适当协调。比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为财务会计编制损益表,其结果也会制约资产负债表的结果。而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的基础。当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最好要与财务会计的成本数据分离,同时还要关注它们的衔接。在同一资料库中可以生成多种成本数据资料是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1.2 四门课程的关联性分析

这四门学科可以认为是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总和。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都是会计的范畴;而财务管理由于在本质、对象上均不同于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组成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两者分别负责对外、对内会计信息,同时两者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属于第三层次,它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

1.3 学科发展趋势的“展望”分析

针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尤其是近年全球性的会计造假案例的出现,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具体包括改革现有会计报告标准、内容、质量标准,要求:淡化历史成本、推行公允价值;增加对未来财务预测信息的形成与披露;增加表外披露;可以游离公认会计原则;首先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些主张必然导致财务会计传统特征逐步丧失,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关于计量属性,不能脱离财务会计的本质职能,严格地说,只有初始确认时用于计量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公允价值等才能称为财务会计的一项完整的计量属性。比如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由于不能作为初始计量属性,它总是在历史成本或现行成本的基础加以应用,因此只能算一种摊配的方法。

关于报告内容,现行财务报告的计量主要限于货币度量,对于使用者非常有用的公司人力资源、客户、核心技术等就被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另外财务会计的确认交易、事项的前提是它们必须已经完成、至少是已经发生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始终以表内信息为核心,适当的表外信息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分散报表使用者的注意力。

关于财务会计确认属性是属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的结果,财务会计师面向过去,而不可能面向未来。一些人提议增加财务预测的信息和内容,如募资投向、未来公司经营风险、盈利预测的信息,投资者也是需要的,这些信息的构成原理、分析方法应该由管理会计来完成,或者说加大管理会计部分披露的对象就可以,无需再通过改进现行财务会计来重复这个工作。

同时,有人认为,“投资者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用盈余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代变量。”这里暂且不谈“盈余和先进流量”是“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还是关键变量,公司价值时由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必要报酬率决定的,而规划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任务,也就是说。不要把财务管理的任务强加到财务会计上。

2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中的有效整合

公司的使命就是创造价值,股东因追求价值而投资,经营者和员工必须为股东创造价值。财会管理的目的和功能也必须定位于实现价值的增长,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建立以价值计量、评价、报告为基础,以规划为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与业务过程的财会管理模式。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优秀的财务总监对战略规划、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负有很大的责任。其中,财务总监的基本职责是结合公司实际运营

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5篇

Abstract: With th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fixed assets has expanded rapidly and been more and more complex. It need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in higher school to satisfy new change.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secondly, describ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fixed asset management in higher school, and lastly proposes th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fixed asset management in higher school.

关键词: 固定资产;预算管理;财务管理;高校

Key words: fixed assets;budget management;financial managemen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274-02

0 引言

高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事业顺利开展的物资基础和基本保障,同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财政资金对教育事业的持续投入和高校自身通过商业贷款等形式实现了高等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固定资产规模急剧膨胀、构成日趋复杂、流动更加频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面临巨大挑战。积极探索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实现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高校固定资产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的投入,不提折旧、不计盈亏,也不考核投资效益,造成高校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从配置、使用、调剂到处置全过程进行有效约束。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职责不明确、责任无法落实到个人,出现问题无章可循、相互扯皮等现象。

1.2 固定资产配置缺乏有效约束 缺乏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资产购置经费与现有资产存量状况脱钩,学校预算没有考虑整体规划和资产存量,盲目提高家具设备的购置预算。财务部门在安排预算时缺乏存量资产的数量、分布和使用效益情况,导致出现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随意购置的现象。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归口部门,对存量资产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却未能在固定资产配置预算中发挥作用。

1.3 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较低 固定资产配置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新购固定资产不能满足需求或面临更新换代而被闲置。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造成使用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占有式”管理,大量闲置不用的资产长期挂账,各单位间不能共享共用,资源利用率较低,存在使用环境不达标、日常管理维护不当、使用者对仪器不熟悉或未按规定程序操作等现象,缩短了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降低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1.4 固定资产清查不到位 高校固定资产规模急剧膨胀,但资产管理人员配备不完整,未能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清查制度,导致账物混乱、家底不清。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履行报废手续,长期挂账,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高。大量闲置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发现并调剂使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捐赠和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未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导致大量账外固定资产的存在。

1.5 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 第一,财务部门工作重心主要在固定资产资金筹集和预决算上,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和核算的内部管理制度。第二,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之间固定资产信息割裂,账、卡、物严重不符。第三,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原则,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在没有报废、毁损的情况下,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始终等于购入时的原始价格,不随其使用磨损而改变,导致高校净资产虚增,不利于教育成本的合理确定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

2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2.1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预算管理是资产增量的管理,资产管理是资产存量的管理。高校资产主要由财政预算资金形成,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直接决定了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可以到达以增量来调节和盘活资产存量,以存量来制约和控制资产增量的目的,从而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和预算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