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设计师要想提高景观设计的质量,就必须解决景观设计中色彩设计的问题。色彩是人们生活中的点睛之笔,对装饰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给人以美感。该文分析和归纳色彩原理与景观设计原理,从色彩学的基本理论、现代景观中色彩设计的应用等方面论述景观设计中色彩搭配和规划的原则。
关键词:
色彩;景观设计;应用;搭配
色彩不仅是美术学中的一个抽象概念,而且在景观设计中也具有一定的含义和象征性。景观环境更亲近于自然,它的组成结构大多源于自然。所以,景观环境在色彩组合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可能像绘画、雕塑那样可以自由变化。同时,因为景观环境要素大多来源于自然,这些自然要素具有自然美,因此不需要设计师调色,这时候色彩组合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人们对各种色彩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心理反应,这与人们的生活阅历、心理特征以及年龄、性格、素养、习惯密切相关。如,看到红色,人们会自然联想到太阳,从而感到激情、伟大、喜庆;红色犹如鲜血,会让人们产生不安等情绪。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往往是由经验感觉自然上升到主观感受,再到理智的判断和心理需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与应用色彩,不能随心所欲。
一、充分利用色彩的特点,把握空间与色彩的关系
色彩对人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如色彩的冷暖、透视中的色彩远近等。色彩会使人们产生情感反应,如兴奋、开朗、镇静、低沉、抑郁等。色彩还具有象征意义,如轻快、刚、柔、富丽、简朴等。这些因素被设计师巧妙地用来创造空间。自然界中的色彩往往具有多面性,设计师必须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色彩的特点,发挥色彩的作用。当然,每个人对色彩都有不同的反应,不可能与其他人取得一致的审美意见。这就要求设计师根据自身对色彩的认知和运用色彩的经验,采用某种色相或者明快的色调,有意识地把控空间色彩的意境,营造赏心悦目的空间氛围。景观设计中色彩设计的关键在于对色调的处理,它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整体色彩效果。每一种色彩都有重要的作用,设计师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调色,才能发挥其优势。空间色彩效果最终取决于不同色系之间的相互配合。同一色系在不同的背景和空间条件下,其效果也是不同的,这就是色彩具有的独立性和相互依存性。因此,处理好空间中色彩之间的协调关系,是空间配色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景观设计中的色调体系可以分为暖色调、冷色调、近似色调、邻近色调、互补色调、无彩色调(灰色调)。景观设计师在色调运用上一般追求庄重大方、典雅清秀、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尽量避免使用俗艳、混乱和乏味的色调。
二、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合理配色
景观设计基本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两大类。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指的是自然景色,如山峦、树木、溪流、湖泊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指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品质的艺术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设计师要想创造具有特色的景观体系,必须对这些要素形成系统的认识,合理使用色彩,创造和谐、完整的艺术景观体系和有序的空间艺术形态。景观配色的目的就是让景观环境的整体色调统一、协调,因此,色彩必须有主次之分。设计师要强调和坚持考虑基本色、巧妙利用辅助色与点缀色的原则,基于该原则进行空间色彩搭配。这里所说的基本色,一般是指景观空间中的主要色彩,是在受众的视野范围内色彩面积最大、倾向性最强、视觉停留时间最长的色彩。而辅助色是指在主体色调之外的其他色彩,其在色相、亮度和饱满度上应与基本色协调,但可以在邻近色调或者近似色调中有所变化。此外,设计师要巧妙利用点缀色。景观设计中巧妙地插入起点缀作用的色彩,其色彩面积一般不大于辅助色的面积,但可以在色相、明度和纯度上有所变化。
结语
在景观设计中,色彩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设计师要把握色彩设计原则,把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中的天空、水体、山石、植物、建筑、小品、铺装等要素进行重构,以获得理想的色彩配置方案和赏心悦目的审美效果。当然,设计师在进行空间色彩设计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景观对于色彩的要求和受众的兴趣、爱好等。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色彩设计时往往会受到主观审美倾向的影响,景观设计中的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设计师个人的特点。所以,要想总结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规律是比较困难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受制因素有多少,景观色彩设计终归属于一种空间造型艺术,它的终极目标就是使景观空间的整体色彩统一、协调,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者:聂丽郦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根据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和经验,文章对城市景观构成元素做了简短的介绍和评析。其中,分别对地面铺装、台阶、坡道和路缘石及雕塑小品从设计和具体实施上都说明,让其为丰富城市景观和优化城市规划服务。这些分析对城市硬质景观设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性。
1.前言
景观设计是城市设计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形成一个城市面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景观设计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了城市空间的处理,原有场地特点的利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广场、步行街的布置,街道小品以及市政设施的设置等,既涉及功能,又涉及视觉及心理问题。传统的景观设计概念以绿化为主,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和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对景观的功能要求日益突出,同时在美学上也要求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所以城市硬质景观大量使用,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文章在构成城市硬质景观的基本要素上,如铺地、台阶、雕塑小品等,通过理论性的详细介绍,针对性地说明这些元素的特征、使用以及构成城市景观中的作用,形象、生动,富有参考性和启发性,对如今开展的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2.城市景观的组成要素
2.1地面铺装
区别于自然环境中的地面,在城市地面往往都需要做硬质铺装处理。这除了需要满足高频率、高强度的使用功能之外,还因为铺装是塑造城市景观的基本元素之一。通过不同铺装材料的运用,可以划分地面的不同用途,界定不同的空间特征,可以标明前进的方向,暗示游览的速度和节奏,同时通过铺装图案的变化,还可以创造视觉趣味,构成空间个性。
在做地面铺装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因素:首先应当遵循整体统一的原则。无论是铺装材料的选择,还是铺装图案的设计,都应与其他景观要素同时考虑,以便确保铺装地面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功能上都有被统一在整体之中。随意变化铺装材料和图案,只会增加空间的零乱感,所以在没有特殊目的的情况下,不能任意变换相邻近的铺装材料及形式颜色。第二是安全性。应当保证铺装功能所必需的强度要求,做到铺面无论在干燥或潮湿的条件下都同样防滑,避免行人发生危险。第三是外观,包括色彩、尺度和质感。色彩要做到既不黯淡也不令人烦闷,又不鲜明到俗不可耐。色彩或质感的变化,只要在反映功能的区别时在可使用。尺度的考虑会影响色彩和质感的选择以及拼缝的设计。路面砌块的大小、色彩和质感等,都应与场地的尺度有正确的关系,这点相当重要。
地面铺装材料很多,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花砖、天然石、卵石等,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做出选择。沥青地面成本低,施工简单,常用于车道、人行道、停车场的路面铺装。彩色的沥青路面的使用,还可以改变景观的单调性。混凝土路面因造价低,适用性强而被广泛使用。现浇混凝土铺地要注意伸缩缝的设置,而混凝土砌块铺装则更加灵活。花砖路面的色彩丰富,式样与造型的自由度大,容易营造出欢快、华丽的气氛。常用于公共设施入口、广场、人行道、大型购物中心等场所的路面铺装。天然料石,特别是花岗岩铺地,往往可以营造出一种庄严、沉稳的气氛,大多用于城市中的重要地段。为了避免大面积硬质铺装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以结合绿化,形成嵌草铺装。
2.2台阶、坡道和路缘石
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由于各种自然原因或功能需要,常常要改变地坪高度的变化,而地坪高度的变化也往往产生出丰富而美丽的城市景观。其中改变地坪高度的景观设计有台阶、坡道和地缘石。
台阶和坡道的主要功能是使行人从一个地坪高度转移到另一地坪高度,但同时也具有突出该场地环境特征的巨大潜力。当台阶设计成狭窄而有亲切感,宽阔时而有雄伟的感觉,可以封闭而神秘,也可以开敞而连绵。他们将是逐渐引人入胜,以戏剧性的手法诱使行人到达观感的极好手段。地缘石是一种确保行人安全,进行交通引导,保持水土,保护栽植,以及区分路面铺装而设置在车行道与人行道分界处、路面与绿地分界处,不同的铺装路面的分界处等位置的构筑物。路缘石的种类很多,有预制混凝土、砖、天然石材等,造型也很丰富。
2.3雕塑小品
雕塑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它能以其丰富的造型语言,向人们传达着特有的思想感情。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地理景观、园林景观和建筑景观相互渗透,往往就构成了城市或社区的特征标志。城市雕塑类型很多,其中一类属于小品式雕塑,其题材大多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动、植物为主,注重反映民俗风情和场所特征。雕塑为了求得与环境相协调,应在规划、构思、制作等方面认真考虑。第一就是布局:雕塑所处位置与周围建筑及自然环境是否相协调,在景观构图中所在的地位,雕塑所在位置与道路交通的关系等。第二是造型:雕塑造型如何占有适宜的空间,并以什么造型"语言"吸引过往行人的视觉并影响他们的观赏心理。第三是体量尺度:特别小品类雕塑,应同观赏者保持亲切的关系。
雕塑形式通常分为具象与抽象两类。具象的雕塑由于能直接为人们接受,所以往往多于抽象雕塑,但许多优秀的抽象雕塑形象比具象雕塑更形象、更概括、更简练、更典型,因而也就更耐人寻味、发人遐想。传统的雕塑以石、铜材料为主,但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雕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造型手段,具有动态艺术、视幻艺术、电子艺术、光影艺术以及音响艺术表现力的新奇雕塑,更能满足人们不同层面的艺术享受。
3.结语
在进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城市环境的现状。要科学全面地理解城市景观设计要素的自然属性和其他特征及城市生态平衡的机制,运用现代的艺术理论和创作手法,创造一种源于而高于自然的城市景观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
然而,在现代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存在很严重的雷同现象,且也有很城市不根据城市原本的自然条件,随意模仿其他城市的建设风格。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它反映了整个社会创新意识薄弱,也会造就很多建筑垃圾。
其中的原因,一是城市景观的设计是由政府官员决定,其为追求政绩,很少实在的考虑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少景观设计师并不乐于下工地,至少缺乏主动性,而又与施工人员欠缺沟通,最终的设计成果就留下很多遗憾。因而,要从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入手,政府官员、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要充分沟通,创造出有特色和体现城市特点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唐学山,等.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关键字:景观设计;形式美
当代城市景观风貌变化显著,人们的生活品位、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要求设计师们注重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用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和构成法则,加之理性的分析方法,以设计、艺术、经济、综合功能这四个方面的关系为基础,用审美观、科学观进行反复比较,最后得出一种最优秀的设计方案,遵循形式美规律已经成为当今景观设计的一个主导性原则。探讨景观设计中形式美的规律对创造出最优化的人类景观系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形式美规律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法则,是一种内在的形式,是一切设计艺术的核心,是一切艺术流派的美学依据。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形式要素被推到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只有正确掌握了形式美感要素才能把复杂多变的设计语言整合到形式表现中去。如今的景观设计早已不同于狭义的“园林绿化”,设计师综合运用统
一、均衡、节奏、韵律等美学法则,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和创造景观语言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1.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又称和谐,是一切艺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一个基本要素孤立存在在景观设计当中是很少见的,通常各个景观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场所+景观”,各要素的数量、位置、颜色、形状、线条、动静、质感及比例等,即要有一定的变化用来显示多样性,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有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一个不和谐的要素会引起视觉紧张和视觉冲突,失去美感。过于繁杂则会让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而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显得过于单调呆板。景观作品的美感是从统一的整体效果中感受到的。因此,只有做到既多样又统一才能使景观达到和谐的境界。
2.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音乐中的词汇。节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感色彩。景观要素的节奏与韵律是通过体量大小的区分、空间虚实的交替、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等变化来。
同一种或同一组造型要素的连续反复或交替反复能够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具有动势的丰富的秩序视觉效果,给节奏带来了多样性,使其具有视觉感强烈的韵律美。在单一造型要素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插入截然不同的新形态来寻找突破,可以产生强烈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3.尺度与比利
圣·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
任何物体,不论任何形状,必有3个方向,即长、宽、高的度量。比例就是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园林景观,都要研究双重的3个关系,一是景物本身的三维空间;二是整体与局部。园林中的尺度,指园林空间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具有一定自然尺度的物体的比较。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决定园林设计的尺度。尺度可分为可变尺度和不可变尺度两种。不可变尺度是按一般人体的常规尺寸确定的尺度。可变尺度如建筑形体、雕像的大小、桥景的幅度等都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园林中常应用的是夸张尺度,夸张尺度往往是将景物放大或缩小,以达到造园造景效果的需要。
4.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造型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调和是指保持差异的同时强调共性,一般来讲对比强调差异,而调合强调统一。对比与调和也就是美学上的“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这样才能获得高层次的审美。缺少对比变化会使人感到单调、缺乏美感,可是过分的强调对比变化就会失去景观的协调一致性,会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混乱。正确运用对比与调和可以使各种要素相辅相成,互相依托,活泼生动,而又不失于完整。
在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我国造园艺术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对比手法的一种运用方法。西安盆景园中有一处大草坪,草坪上只有一株红枫,在绿色的草坪上红色的枫树纸条细柔斜出,使空间顿时明亮起来,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形成独特的意境,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在景观设计领域中,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单体还是群体,在大与小、曲与直、虚与实、动与静、以及形状、色调、质地等等要素中都要巧妙的结合。
5、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一切设计艺术最为普遍的表现形式之一。对称构成的造型要素具有稳定感、庄重感和整齐的美感,对称属于规则式的均衡的范畴;均衡也称平衡,它不受中轴线和中心点的限制,没有对称的结构,但有对称的重心,主要是指自然式均衡。在设计中,均衡不等于均等,而是根据景观要素的材质、色彩、大小、数量等来判断视觉上的平衡,这种平衡给视觉带来的是和谐。对称与均衡是把无序的、复杂的形态组构成秩序性的、视觉均衡的形式美。
西方古典园林及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也就是规则式均衡,一般是指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整个布局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以静感为主导,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中国皇家园林故宫也是典型的对称格局。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增加崇高的美感,但是对称由于过于完美而缺少变化,处理不好就会显得呆滞、单调,均衡则弥补了对称状态的单一化,使景观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具有变化美。自然式均衡则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
6、主从与重点
每个整体都由若干要素组成,每个要素有自己不同的重要性和地位,总有主角和配角,如果每个景观要素都突出,即便排列整齐,很有秩序,也不能形成统一协调的整体,各种艺术创作中都有主与从的关系。
景观设计中,视觉中心是极其重要的,人所注意的范围一定要有一个中心点,这样才能造成主次分明的层次美感,在设计时就要有意识的突出这个视觉中心重点,使它明显的处于从属地位。近年来艺术家经常提到“趣味中心”这样一个词汇,也就是指整体中最引人注意的重点,对这一部分重点可以打破全局的单调感,是景观整体有朝气,强调这个中心关系到能否让观看者的目光一下集中到景观的主题上来,但趣味中心有一个就足够了,如果没有,就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如果太多,就会显得过于松散,从而整体的统一性就会荡然无存
结语:
以上是景观设计中常采用的一些手法,形式美规律对景观设计一直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它们是相互联系综合运用的,并不能截然分开,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多样统
一、节奏与韵律、尺度与比利、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主从与重点等方法,加上更多的专业设计实践,才能很好地将这些设计手法,熟记于胸,灵活运用于方案之中。赋予自己的景观作品以灵魂,是景观作品在自然美、建筑美、环境美与使用功能上达到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周冰、许楗,设计基础之平面构成[M]。西安:陕西人民美书出版社,2005。
【2】姜桦,平面构成课题研究[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O5。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设计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
1.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所共同的感受。
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像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1.1路
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像主要是连续性和方向性,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1.2区
它是较大范围的城市地区,一个区应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功能,并与其他区有明显的区别。城市由不同的区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高等学校教学区、郊区等等。但有时它们的性质是混合的,没有明显的界限。
1.3边缘
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1.4标志
它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像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
1.5中心点
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像的形成能力。
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象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在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2.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2.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2.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柜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
市民广场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当广场的地面过大,使建筑物看去像是站在空间的边缘,墙和地面分离开来,使空间的封闭感消失广场的景观也随着发生质的变化。
3.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心理和生理需求,通过对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遵循项目总体构思,并配以精美硬质景观及多种植物搭、配的绿化,体现出现代都市生活模式、贴近自然生态、满足人们对环境功能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着重强调小区的整体和谐。使整个环境的景观、水质、公园设施、园林小品的互相呼应,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在家中就能观看的园林空间。色彩斑斓的花圃、独具匠心的造型植物、充满乡村气息的林荫小路、别致的特色灯具点缀其中,还有将这些风景融合在一起,不仅营造了一个提供人们休息的处所,更是营造了一个怡人的风景区。具体说,居住区景观设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3.1人性化
景观设计方案的特点在于运用景观设计的基本元素,在充分把握场所精神、历史文脉、人体尺度的基础之上,注重景观形态对人的心理感觉的影响,从整体规划的高度进行设计,将方案的各个部分融合在一起。
3.2高品质
景观设计的标准要求层次高,突出景观的生态效益,以利于形成环境优雅、美观和谐的个性化生活杜区。
3.3简约性
简单、易行是贯穿设计的主线。有意识地对景观设计的要素进行简化处理,包括形势与空间的简化,在满足社区功能要求的基础之上形成能够满足和促进居民利用场地进行活动的设计,借以加强让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4乡土化
无论是硬景的石材还是软景的植物都尽量使用当地物材。我们在景观设计中都要尽可能地采用乡土耐用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合理运用,使整个景观设计更增添乡土气息。
4.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论文摘要 随着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中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植物造景在城市滨水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和生态角色,运用己有的关于滨水区植物景观要素、植物造景形式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的原则。
滨水区植物空间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滨水区植物造景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生态绿带。
1滨水区植物造景要素
植物造景应从植物颜色、大小、形态、线条等这些基本要素特征的创作手法中突出景观视觉效果。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颜色配置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要使作品富有趣味,这种色彩变化是根据视线景观角度变换需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序配置的。滨水区植物造景主要依据植物成熟时的大小来选取植物的。从美学观点来说,造景效果并非完全由植物的绝对大小来决定,更多地由植物的群体构成、植物间协调性等诸多因素决定。在滨水区植物造景中,形状和形态在空间上的协调变化十分重要。形状可以带动人的视线上下移动。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植物在形态要素上还要有变化,最好采用渐变方式变化。几何线条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设计手法。许多景观设计师会在草坪与重要植物群落的植物种植带间设计一条清晰的线条,有时还设计出流线型植物色块做镶边。
2滨水区植物造景形式
在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中,植物的种植形式不但满足城市滨水景观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同时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及生态等功能需求,可以总结为孤植、组团、带植、疏林、自然式等[1]。
孤植式是指乔木或灌木的孤立种植,孤植一方面能在开阔的滨水植物造景中形成视觉焦点,另一方面,能使天空和水面显得更加开阔;组团式是指各种植物以组团的方式种植在一起或同一树种常2株或3株紧密的种在一起形成1个单元,往往成为滨水区植物造景中的景观主题,组团能实现滨水空间的开敝性和视线的通透性;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中带植式种植主要应用于水岸的护岸林、隔离绿篱、滨水步道行道树种植、滨水区防护林等,在满足滨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遮阳等功能的前提下结合视觉景观的观赏性,组织成连续或大型的植被区;疏林式一般是指以大面积的草坪或低矮灌木为基底、少量乔木点缀其上的一种种植形式。能突出视觉空间的通透性,在亲水休闲型的滨水区绿化中广泛的采用疏林的种植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自然式也称群落式,是指植物配置时参照当地的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的一种方式,在组成结构上以乔、灌、草的生态模式存在,在水滨岸线凸出或凹入的空地设置,既突出岸线的变化与景观的变化,也同时为滨水生态环境的优化起重要作用[2]。
3滨水区植物造景原则
为了满足游人观赏性需求,在考虑滨水区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从艺术的角度去配置植物。既要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及园林意境;同时又要考虑滨水区植物与其他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间的配置。滨水区植物造景原则如下:
3.1应遵循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因地制宜,适地适生
滨水区植物造景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地形条件、气候的特点和造景要求,结合造园题材,力求适地适树。注重开发和应用乡土植物,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化基础[3]。
论文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
论文摘要 随着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建设,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与土地开发中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植物造景在城市滨水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和生态角色,运用己有的关于滨水区植物景观要素、植物造景形式分析的研究成果,研究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的原则。
滨水区植物空间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滨水区植物造景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生态绿带。
1滨水区植物造景要素
植物造景应从植物颜色、大小、形态、线条等这些基本要素特征的创作手法中突出景观视觉效果。
在植物景观配置中,颜色配置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问题,要使作品富有趣味,这种色彩变化是根据视线景观角度变换需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序配置的。滨水区植物造景主要依据植物成熟时的大小来选取植物的。从美学观点来说,造景效果并非完全由植物的绝对大小来决定,更多地由植物的群体构成、植物间协调性等诸多因素决定。在滨水区植物造景中,形状和形态在空间上的协调变化十分重要。形状可以带动人的视线上下移动。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植物在形态要素上还要有变化,最好采用渐变方式变化。几何线条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设计手法。许多景观设计师会在草坪与重要植物群落的植物种植带间设计一条清晰的线条,有时还设计出流线型植物色块做镶边。
2滨水区植物造景形式
在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中,植物的种植形式不但满足城市滨水景观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同时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及生态等功能需求,可以总结为孤植、组团、带植、疏林、自然式等[1]。
孤植式是指乔木或灌木的孤立种植,孤植一方面能在开阔的滨水植物造景中形成视觉焦点,另一方面,能使天空和水面显得更加开阔;组团式是指各种植物以组团的方式种植在一起或同一树种常2株或3株紧密的种在一起形成1个单元,往往成为滨水区植物造景中的景观主题,组团能实现滨水空间的开敝性和视线的通透性;城市滨水区植物造景中带植式种植主要应用于水岸的护岸林、隔离绿篱、滨水步道行道树种植、滨水区防护林等,在满足滨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遮阳等功能的前提下结合视觉景观的观赏性,组织成连续或大型的植被区;疏林式一般是指以大面积的草坪或低矮灌木为基底、少量乔木点缀其上的一种种植形式。能突出视觉空间的通透性,在亲水休闲型的滨水区绿化中广泛的采用疏林的种植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自然式也称群落式,是指植物配置时参照当地的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的一种方式,在组成结构上以乔、灌、草的生态模式存在,在水滨岸线凸出或凹入的空地设置,既突出岸线的变化与景观的变化,也同时为滨水生态环境的优化起重要作用[2]。
3滨水区植物造景原则
为了满足游人观赏性需求,在考虑滨水区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从艺术的角度去配置植物。既要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及园林意境;同时又要考虑滨水区植物与其他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间的配置。滨水区植物造景原则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