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企业知识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 要】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特定的组织、设施、机制、模式、原则等管理方法实现企业对所有知识资源的管理,使得企业中的员工能便捷的获取、共享和重复使用企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同时借助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软硬件实现企业知识收集、整理、存储、共享、应用和创新以及显、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文章主要分析了建筑企业的知识资源以及知识管理的策略。
我国建筑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在改革开放后仍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技术水平低;业务多以施工为主;资金薄弱,经营管理落后;经济组织偏小,生产能力分散,强势企业不明显;国际建筑市场上承包份额少,业务多是分包等等。因此,重视企业的知识资源,在企业中有效的实现对知识的管理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知识的创新、共享和应用使原来技术水平低、素质参差不齐的工人慢慢成长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知识员工。同时,知识管理能及时的共享以及应用,避免了因时间和人员的流失而流失,及时有效的将企业的核心知识整理、积累、存储和共享[1]。
1.建筑企业知识资源
建筑企业含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建筑企业的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行业分工的细化,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发包、采购、施工、使用维护过程中产生和需求大量的管理信息、法规信息、合同信息、图像信息、技术信息、材料信息、采购信息等,这都使得建筑企业逐渐具备的知识型企业的特征。建筑企业的显性知识包括建筑产品、施工工法、生产工艺、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客户群以及企业拥有资质和专利,这类知识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整理、存储以及管理。建筑企业的隐性知识主要是员工的专业技能、技巧、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工程师、财务人员,甚至是普通的工作人员都是企业的隐性知识资源。
2.知识管理策略分析
2.1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现阶段建筑企业组织结构存在许多的问题:组织结构层次多,集团公司下直接管理众多职能部门,又下设不同的分公司,企业机构臃肿,管理刚性强,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失真;各个层次部门重叠,易发生多头指挥,引起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 企业资源难以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分布极不科学;权力过分集中在企业上层,基层员工参与决策程度低、积极性差;员流动性大,企业的知识流失严重,难以构建组织记忆。这些都不利于知识管理的开展,因此,进行知识管理首先要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2]。
首先,进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调整。剔除只起信息传递而不产生附加值的中间管理层,适当的增加部门工作的自主性。其次,将辅助生产的后勤服务部门以及劳务部门从企业分离出去,构建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维护和升级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建立电子档案室,实现企业文档电子化存档和检索,为进行知识管理创造条件。最后,调整人员结构,提升员工素质。审查现有人员配置情况,引进关键岗位的核心人才,对已有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在岗培训,建立人才储备库,对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进行分流,转岗培训后安排其他工作。
2.2 明确知识管理主体
建筑企业在知识管理开展前首先要从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的知识行为开始,他们为知识管理总负责,负责制定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方针、目标和战略,同时对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创新机制进行改革以适应知识管理的需求,此外还要监督知识管理的实施、评价与改进。项目经理、技术工程师、财务人员、物资管理人员、信息人员等人掌握着建筑企业的强大知识技术资本,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他们通过改革管理机制、调整组织结构、营造企业文化来保障知识管理的推行,同时监督和评审知识管理效果。建筑企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在围绕着企业主营业务的知识管理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知识管理中,我们也不能忽略基层施工的劳务工人的作用。作为基础操作工人,他们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使用者,是一手数据的来源,同时这些人员中也不乏自学成才的创新者。
3.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它的核心内容是在组织的所有成员中培育并形成共同遵循的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不适当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知识管理的最大障碍。通过文化的构建来改变企业和员工对知识的认识,在企业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3]。
建筑企业目前最需解决的文化架构问题就是要在企业中营造有效的知识共享氛围,首先要通过教育和引导转变员工观念。将知识共享通过相关的文件制度固化下来,成为工作的一部分; 设计知识共享工作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员工知识活动给予量化评价,将评价结果同薪酬挂钩,实现奖罚分明;充分发挥高层管理者知识共享的表率作用,收集企业运营中知识共享的成功案例,激发员工知识共享的意识。其次要建立学习型组织,转变企业和员工的学习方式。建筑企业应强化员工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各个层级包括驻外项目施工组建立学习小组,工作之余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学习委员,带领成员就目前工作的进展提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开发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将管理者的角色从发号施令者转换成员工培训的协助者,实现员工的在岗学习。第三要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建筑企业可以对本组织内的核心知识员工提供弹性工作时间和宽松的人际氛围。第四要追求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企业要与知识型员工共同设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断的提供教育和晋升机会,满足这部分员工的学习需求和事业成就感,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4.合理选择知识管理技术工具
在选择技术工具时最重要的是要将技术工具同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的特点相结合,使企业知识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筑企业由于信息化程度低、人员水平不高、企业经费有限等原因,在选择知识管理技术工具时必须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选择操作简便、易于普及维护、价格合理的技术工具。
第一,因特网。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往往没有固定地点,同时和企业总部相聚甚远,因此可以采用价格经济,功能强大的因特网。通过因特网提供的:E-mail、聊天室等工具实现信息沟通和交流。企业也可以在因特网上架构企业的网站,介绍企业,提高声誉和知名度。第二,企业内部网。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网的文档管理系统、网络多媒体、电子邮件系统和网络聊天室等工具实现企业的无纸化管理,员工对内部核心文件、规章制度的获取与学习,内部员工的网络化培训,员工的意见交流、项目讨论、工作会议管理等更安全的信息沟通。另外,诸如:群件系统、数据仓库等也是比较好的知识管理工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任红亚,武建章,闫军印.建筑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
一、适用范围及主管部门
(一)本意见所称外地进建筑业企业是:已依法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工商注册地不在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已进入或拟进入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各类建筑经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
(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是外地进建筑业企业管理的主管部门,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受其委托具体负责外地建筑业企业进备案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规范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备案管理工作
(一)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备案手续统一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窗口办理。
(二)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办理备案手续时,应当如实提供下列资料(原件核对,复印件盖章留存):
1.《外地建筑业企业进备案申请表》一式两份。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副本。
3.企业注册地市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外出施工证明及企业、建造师(项目经理)业绩信用良好证明和近两年内无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违法违规行为、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证明。
4.进鲁施工备案证明(企业注册地不在省内的建筑业企业提供)。
5.企业对驻机构的委托(授权)书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对驻机构负责人的委托(授权)书。
6.进企业管理人员(包括驻机构负责人、建造师(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等)的任职文件、劳动合同、职称证书、岗位证书、身份证及本单位为其办理的社会保险证明。
7.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的缴纳凭证。
8.进企业办公场所建筑面积不得低于100平方米,属已购买办公场所的,提供《房屋所有权证》;属租赁办公场所的,提供《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并且租期不得低于1年。办公场所应配备基本的办公设备,并具备网上办公条件。
提交上述材料时,应当按照上述顺序装订成册,采用复印件的须使用A4纸双面复印并加盖企业公章。书面核实上述材料后,市建筑工程管理局按照规定查验进企业办公场所并核实进人员到位等情况,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备案手续,发放《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备案证》。
(三)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驻机构负责人、驻地址、联系电话、驻技术负责人、施工现场项目部管理人员等发生变更,须在变更后15日内到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办理变更手续。
三、建立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
(一)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是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专项资金,仅限于被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应急支付,不得用于解决其他经济纠纷,不得挪作他用。(二)外地进建筑业企业要在本市指定银行专用账户存入规定数额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由存储银行出具缴纳证明。缴纳证明作为外地建筑业企业进备案申请要件之一。(三)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交纳标准为:总承包特级、一级企业150万元,总承包二、三级企业100万元;专业承包一级企业100万元,专业承包二、三级企业50万元;具有七项以上(含七项)劳务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20万元,七项以下的10万元。
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起投诉上访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下一年度该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比上一年度增加一倍;凡因支付农民工工资需支取保证金的,缺额须在一个月内补足至规定数额。(四)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使用情形:1.由于施工总承包企业原因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可从其交存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中先行划支。2.由于分包企业原因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从分包企业交存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中先行划支;不足部分或分包企业规避交存保证金的,从施工总承包企业交存的保证金中划支,工程结算后总承包企业按相应额度从分包工程款中扣除。
四、加强对外地进建筑业企业的管理与服务
(一)凡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必须办理备案手续,领取《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备案证》后,方可参与我市建设工程投标、承揽工程施工任务等工程建设活动,并在发证机关批准的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承接工程施工业务。
(二)外地进企业在我市从事建筑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工程建设的规范、标准和施工许可、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合同信用、项目部备案管理等方面的规定,接受行业管理部门的管理。
(三)加强建造师(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管理,杜绝“挂名”现象。
1.一名建造师(项目经理)在我市不得同时承担两项以上(含两项)工程项目施工任务。
2.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造师(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不得随意变更。因身体或其他特殊原因确需变更的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征得业主及行业管理部门同意后,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3.实行工程项目建造师(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在岗情况巡查制度。对项目建造师(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不定期巡查,并记录检查情况。同一工程项目,无正当理由,一次检查不在岗予以警告,责成书面检查;两次检查不在岗记一般不良行为记录,并通报其所在单位及建设单位;三次检查不在岗,记严重不良行为记录,并清理出我市建筑市场。
(四)进企业对工程项目进行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必须选用具有资质的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使用规范的分包合同文本,并与总承包合同一并办理合同备案。鼓励优先使用本市的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
(五)实行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备案动态考核管理。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应每年对外地进建筑业企业的备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行动态考核管理。
动态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否存在市场行为、质量安全、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农民工维权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动态考核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类。动态考核结果由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公布。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取消在备案资格,自结论之日起2年内不得重新办理进备案手续。
(六)进企业退出本市建筑市场,须已全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由市建筑工程管理局该企业退出本市建筑市场公告,公告期30日;经核实无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举报和其他遗留问题后,再给予办理离手续,并收回《备案证》,全额提取保证金。
(七)外地进建筑业企业取得《备案证》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经营活动,各县(区)不再重复交存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
(八)外地进建筑业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按国家规定进行处理外,自行为发生之日起清理出本市建筑市场,2年内不予办理进备案手续:
1.发生1起死亡1人以上(含1人)安全事故或发生1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通知》所列事故的;
2.恶意拖欠分包企业工程款或者农民工工资,引起,影响社会稳定和正常社会秩序的;
3.严重违反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受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并被记入不良行为记录的;
4.违反计划生育有关规定,被相关部门查处的;
5.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混乱,被上级管理部门通报批评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6.提供虚假证明和伪造证件骗取登记备案的;7.拒不配合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情节严重的。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设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人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也从过去的数量时代进入了数量与质量并的时代,在满足了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的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建筑这一价高期长不动产的性能、功能和质量不仅关系到居住者的生命与安全、安居与乐业,同时也关系到其财产的增值与保值, 因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自然就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 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甚至企业存亡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质量管理程度的强弱。特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是现今建筑工程施工的灵魂, 而正是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持着这些特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2.建筑施工的特殊化。建筑施工与其他工程不同,类型、样式层出不穷,再加上各式各样的规模要求,受自然环境例如气候条件影响比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过于复杂,生产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进一步确保顺利的进行和完成施工工作,从而满足理想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宗旨。
2 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原则
施工现场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施工现场管理的好,企业的的产品质量才有保证,也就是房屋等建筑物才能出精品,出优良栋号,出样板工程。现场管理好坏是施工企业的立企之基和信誉保证。现在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开始注重寻找施工管理的理论和原则,也有更多的学者,通过实践和观察来总结出现场管理的原则,让企业有章可循,有则可依,通过现场施工经验,也查阅了一些观点理论,认为现场管理属于新兴的管理学范畴,在实践中也有共性,综合起来,有以下一些原则可循:
2.1 科学合理原则
科学合理是万物之本,任何理论之真理所在,现场管理要达到企业计定的成本、进度、质量、安全以及经济目标,施工现场的所有对应管理措施都应当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管理、科学施工,用合理的管理来换取企业合理的目标和利润。
2.2 企业管理应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
标准化、规范化的准则。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在制定自己的标准化规范化准则,甚至规范到流水线上的每个动作的协调程度,上厕所要占用多少时间。标准到每一块砖的尺寸的偏差是多少,标准到建筑规范越来越精细的建筑施工要求,砌块之间的缝隙是多少,饱满度是多少,墙体的垂直度是多少,厕所地漏和地面的高差不能大于1 公分,等等。这些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也是建筑施工企业所必须遵守的一项原则。
2.3 节约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建筑产品体积庞大价值昂贵,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看似微小的浪费,累加起来,可能就会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在所以的企业中,曾经观察过,由于施工现场平面图设计不合理,现场水泥堆场,钢筋加工场,砂石堆料场,木料加工场,小型混凝土构件现场浇筑场地,这些场地位置设计摆布不合理而导致的材料发生二次搬运费,每年都大得惊人。再有因为工序不合理,不同施工队伍交叉作业,不注意成品保护,无意中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的产品,而造成的再次施工或补救,这种经济浪费也大的惊人,每个施工队伍、施工班组都是施工企业的一部分,他们累计起来的节约,就会给整个企业节约很大一块成本,任何时候降低成本、节约成本追求效益更大都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一个目标和原则。
3 施工现场管理的方法
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实现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施工现场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部分,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1 科学编制施工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整个建筑施工全局技术经济文件,其内容主要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施工复杂程度、工期要求和建设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等进行编制,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指导项目部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用较低投入来换取最合理的效果。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不同的施工方案,所需的费用也不同,有时甚至差距很大,在开工前,应组织相关人员,包括技术、质量、施工、机械、材料、劳力等,齐商共讨,科学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出台后,在施工中要认真执行,如与实际情况不符,及时反馈,相关人员及时调整,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实际紧密结合,做到不用假的、空的、套搬的方案画饼充饥。
3.2 认真执行岗位责任,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国家从推广项目经理负责制至今已经有一段时日,这是为了和建筑施工管理国际化接轨,近一二年又开始实行,项目经理与建造师对应挂钩,要求项目经理必须取得建造师资格,这主要是为了是项目经理能够在技术方面、管理水平方面、自身素质方面都得到提高,让更合格的人才到项目经理这个岗位上。但现在实际情况是多数施工单位对项目经理部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对项目经理的约束机制没有落实,项目经理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不具备条件的也无证上岗,这多是沿袭传统多年的管理习惯,有些人很有经验,却因年龄已大,无法考取资格证书,这虽无可厚非,但却滋生了很多所谓的挂靠虚假项目经理负责制现象,项目经理人证分离,只是在上级检查时到场装装样子,真正的管理却另有人在,这种现象在施工现场项目部中也很普遍。但是,由于这些人管理水平和能力相差较大,对财务上控制不严,会形成浪费加大工程成本,降低企业的利润。因此只有认真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实行岗位责任制,才能真正意义上使经济效益和项目部相关人员以及项目经理牢牢挂钩,从而带动相关人员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企业达到双赢的目的。
3.3 加强建筑材料管理对于节约成本非常重要
建筑材料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市场调查完成之后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需求计划。根据计划明确初步的采购计划,确定大致的供应商选择范围,同时在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时还要专门编制现场平面图,明确未来材料的堆放地点,对于未来材料的管理和使用,还要选择有经验的材料员,做好日后的相关材料管理工作。一个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主体土建施工和装饰施工,与土建施工不同,装饰工程有着自身的特点,装饰工程好比人穿衣带帽,要展示出一个好的外表形象,好形象就要有好材料,所以材料在装饰工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装饰材料供应比较充足,但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产品也比较多,在材料方面必须着重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在材料供应商选择方面。现在只要工地一开工,大大小小的材料供应商就会找上门来,很多人给你拿着不错的样品,但实际供应时却可能很大悬殊,所以一定要选择好的有信誉的供应商,并且对其资质和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严格审查。
2在材料采购方面。如果厂家提供的可选种类较多,首先应该按照设计要求明确哪种材料最能满足使用功能和美观程度,根据设计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采购时,将数量、品牌、规格、尺寸、产地、合格证、检验报告等一一核实,有些材料采购时为了保证工期,必须保证材料供应充足,所以这些材料采购应一次到位,如模板、焊药、部分工具等。
3在材料存放方面。材料进场后,必须合理安排场地,分类堆放,可参考原设计施工平面图,也可根据现场实际占地情况科学安排场地,有些材料要求堆放场地必须硬化,如砂石等,有些材料不能露天放置,如白灰、水泥等。有些材料堆放有防火要求,必须远离火源。
4在材料发放方面。库存材料应明确建立台帐登记制度,清验造册,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对正在使用的材料,也要进行追踪,避免有些应回收的材料丢失,造成浪费。对于库存的材料,材料员员必须定期按时整理盘点,并对有特殊要求的材料如易燃品、防潮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
3.4 建筑材料、机具、设备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工程建设过程中所用建筑材料、设备和机具的质量控制和管理,重点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 为了保证建筑材料的工程质量,必须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即三阶段控制和管理。生产准备阶段的控制管理,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规定的合格质量水平要求,做好生产前后准备工作;生产阶段的控制管理,在材料生产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取得质量特性数据,控制材料性能达到合格质量的水平;检验评定阶段的控制管理,原材料经过加工以后,要进行严格的检验评定,即合格性控制。
2 材料代用或者新材料试用,都必须事先有理论计算,对新材料做好实验和鉴定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经设计部门批准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3 在施工现场配制的各种粘结材料,如混凝土、砂浆、耐火泥、水管接口材料等,其配合比设计、强度等级和操作方法均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或试验部门确定的方法进行有关的试验,并提出试验报告,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准使用。
4 机械设备应进行合理装备和试运行。机械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提高机械施工质量,降低消耗,执行保养规程,并对机械零部件、附属设备和随机工具进行良好的保管。同时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工作。
3.5加强对施工资料进行管理非常重要
施工资料是整个工程技术指导以及管理的书面材料,未来工程竣工检查、存档等都必不可少,资料非常庞大,每一分部工程,甚至每一道工序都有相关的资料对应,现在施工现场项目部也都实行了微机化资料管理,配备电脑,配备专门的内业,做资料管理。有人开玩笑说,建筑工程最后的需提交的竣工资料得用麻袋装,确实竣工资料包括材料如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会议记录、施工日记等等,这些材料要分类整理,日后,建筑档案管将把竣工资料作为建筑整体竣工的一部分,做长年保存。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施工业极易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近几年国家房地产市场形势的不断改变,建筑施工业也正呈现出新的变化,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各地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态度,逐步由限购向鼓励购买转变,但中小建筑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却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工程利润大幅度降低,生存空间逐渐被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压缩。在当前经济背景和发展形势下,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要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建筑产品,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并谋求发展,就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吸引并留住自己的核心技术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智慧。
二、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界定
企业知识型员工的共同特点是大都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的较高的技术技能,或者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及比较突出的经营管理才能。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稀缺的人力资源,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是企业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任何一个企业要在同行企业的竞争中具备优势,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知识型员工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承载者。知识型员工因为具有较强的与组织谈判的能力,通常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知识型员工一旦离职,空缺的工作岗位很难马上找到合适的替代人选,即使找到了,往往要支付高额的聘用费用和培训费用,严重影响一个企业的经营利润。甚至可能会因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失而导致商业机密的泄露,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能够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型员工,归纳起来,主要包括项目经理、各级各类工程师、特种作业人员等三大类。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必须先从项目管理开始,而要做好项目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选拔出优秀的项目经理。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是建筑施工项目的直接管理者,项目经理管理与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安全、施工效率及成本的高低,并且承担着企业的投资风险责任。建筑施工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也是对专业知识和技术需求很高的行业,从勘察、设计,到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各类各级工程师的作用,各类各级工程师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总体质量与水平。此外,建筑主管部门通常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电工、电焊工、架子工、爆破工、大型机械操作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有一定的配备标准,有些特种作业人员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却具备所从事的特种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往往是建筑施工企业比较紧缺又不可或缺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技能直接决定了施工项目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
三、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问题分析
当前,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对于知识员工的管理,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认识不清,界定模糊。
知识型员工往往对工作的成就感和自主性有很大的需求,比较看重工作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最大的问题,就是许多企业对自己的知识型员工缺乏必要的认识与界定,没有区分哪些人是掌握核心知识与技术的知识型员工,哪些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一般员工,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冗员。特别是很多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带有明显的家族化特征,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这类企业最大的弊端,就是很多企业老板的家庭或家族成员进入企业并占据了关键职位,升迁机会不均等。如果以价值创造作为衡量的依据,这些人里面很大一部分甚至是冗员。这导致很多关键职位的员工不用胜任岗位工作,而知识型员工的智慧又不能充分发挥,严重影响经营和管理效率。
第二,结构畸形,分化严重。
一些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不是年龄过大,精力不足,就是过于年轻,经验不足。有的虽然能吃苦,有责任心,但缺乏现代管理的理念和知识;有的虽然有热情,但缺少必要的项目实践经验,管理素质欠缺。有能力的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不够;工作满意度高的往往存在能力方面的欠缺,不能胜任重要职位;能够将年龄与经验、热情与理性很好结合起来的项目经理、工程师或者特种作业人员,又往往自觉受限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空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辞职另谋高就。
第三,管理僵化,激励不足。
中小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机制薄弱,仍然沿用传统的一般员工管理模式,忽略了知识型员工的个性化需求,抑制了知识型员工的自主性,特别是知识型员工和核心岗位的竞争与分配的激励性不够。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缺乏一整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许多企业人员管理机制不合理,尤其是对于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绩效考核的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受成本控制的影响和管理水平的限制,一些企业为知识型员工提供的薪酬缺乏竞争力,高薪酬的岗位往往被老板的家庭或家族成员占据,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吸引、留住、激励知识型员工,越是真正有才能的员工,流失率越高,而最后留下来的,很多都是才能不出众的员工。
第四,忠诚度低,流失率高。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管理问题的集中体现,就是居高不下的知识型员工流失率。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本身人员流动性就比较高,有一定比例的临时务工人员,所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比较困难,企业的文化氛围不浓厚,缺乏应有的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建设脱节,知识型员工与企业很难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企业往往重引进而轻培养,对知识型员工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和忠诚度。在这种情况,一旦知识型员工感觉自身价值得不到充分实现,或者外部有更好的机会时,离职另谋高就便成为一些知识型员工自然而然的选择,因此在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中,经常会出现知识型员工习惯性流动的现象。.
四、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建议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保持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寻找改进知识性员工管理的突破口,有效降低知识型员工流失率。
首先,要从理念和机制上重视制定科学的人才发展战略,这是是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当务之急。企业必须认真整合、调整、改进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才选拔、培训、绩效和薪酬管理机制必须要符合现代企业科学管理要求,适应建筑行业特点,符合企业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建设稳定的项目经理、工程师、特种作业人员为代表的知识型员工队伍,实现人力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使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知识型员工的成长和成就需要是影响其忠诚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应更多地强调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组织激励的有机结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长效机制,关注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帮助员工设计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辅助员工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满足知识型员工的成长和成就需要,强调激励手段对知识型员工的长期正效应。
其次,影响中小企业组织忠诚度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薪酬,中小企业必须为知识型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才能有效降低他们的流动性,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也不例外。对于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应积极推行特殊人才特殊分配政策,薪酬分配向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倾斜,推动企业优秀人才收入水平率先与市场接轨,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待遇。在企业内部,鼓励技术、专利、成果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公开招聘的高层次项目经理,实行特才特薪。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特种作业人才,可以设立专业技术人才特区,对这部分人才群体管理工作的政策保障、体制建设、机制运行和工作模式等方面,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让知识型员工在享受薪酬的同时,能够切实感受到自身价值得到认可,从而提高他们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再次,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攻关能力,作为这两部分知识型员工的根本能力,不断加强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培养、锻炼。紧跟市场步伐,加强对技术人员建筑施工领域新知识的普及,重视技术人员学历层次的继续教育,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学历层次的提高,着力提高他们的技术管理、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能力。使特种作业人员通过参加各工种的培训班、岗位技能考试、职业技能鉴定等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核,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的职业素质和现场操作能力。
关键词:市政企业 建筑材料 管理 实践
材料成本是构成市政工程成本中最大的部分,其质量、数量、工艺标准等关乎一个项目的成败,更关乎市政企业的盈利水平;从项目整体设计寿命来讲,也直接影响工程交付后的使用,因此市政企业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对于材料使用的控制与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从市政建材的使用入手,探讨市政企业建材管理与控制。
1.建筑材料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市政工程一般以道路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为主,在一般的市政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建筑材料成本占工程成本的50%以上,机械成本占到30左右;加上材料的运杂费等间接费用,构成了市政工程中比重最大的成本。材料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特殊的工程材料如沥青料等受运输环节温度、湿度与摊铺机性能质量的影响较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材料在市政工程中的首要地位;加强材料管理就是提升市政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同时也决定了材料的全员管理的重要性。
2.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2.1 大部分材料运输至郊外,运距长且受到道路限制。市政工程多在郊外施工,集中在市中心区的工程施工,往往受到城市相关部门的交通管制,大部分的材料需运输且二次堆放;闹市区的工程送料受限,多为夜间作业,因此材料运输环节的成本较大,运距一般较长,企业灵活性受限。
2.2 过多关注供应环节,对于材料的统筹管理意识不强。由于市政企业多年来形成的粗放式管理,因此企业对于材料供应环节把关较严,从而对于材料的统筹管理意识不强,比如一个工程中标后,做出了材料清单的汇总分析,但对于如何灵活的与市场接轨,以及统筹安排计划方面不强,轻管理,看重供应,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一旦延误生产,材料部门要负责任。因此,施工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市政企业建筑材料,宁愿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2.3 区域性材料容易形成壁垒,导致地材价格偏高。市政工程施工多在城效野外,明明较近的地材价格应偏低,但区域性容易形成壁垒,外部材料基本无法入围市场,因此价格与社会整体价格的下浮关联度不大,导致价格偏高。
2.4 国内大中专院校没有专门的材料专业,专业性人才不足。国内大部分大中专建筑类院校,多以施工管理为主,次以造价,没有专门独立的材料管理与供应专业,因此很多大中专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材料管理岗位,专业人才不足;另外在工地现场中,材料员仅仅担负着收料记帐的工作,薪资待遇明显偏低;在市政企业中,没有针对材料专业的培训与继续教育,人才青黄不接。
2.5 企业对材料管理人员与管理手段普遍关注度低。由于市政企业建筑材料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由于对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现代化管理尤其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野外施工期间,无法接入网络等先天条件限制,现阶段很多企业仍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提升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措施
3.1 推进市政企业建筑材料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