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养老项目设计要点

养老项目设计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老项目设计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养老项目设计要点

养老项目设计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会保障/模式/框架设计

【正文】

社会保障模式是从战略高度上对一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基本规定性和主要运行原则的理论概括,它反映了一国在某一历史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战略方向。从当前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状况来看,已经形成了澳美模式、瑞典模式、德日模式三大体系,这三大体系的社会保障模式都是以生产力的高水平和高度市场化为基础,难以照搬照用到我国。从我国理论界的研究情况来看,理论界也提出了阶段型重点保障模式、经济效益优先模式和社区模式等。这些模式虽然都有其合理性,但却都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难以作为一种战略模式而存在,而且这些模式的框架内容设计也不太符合中国实际。根据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的一般规律,结合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实际,笔者认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战略模式应当是多元协调模式,这种模式的关键是根据我国国情,建立一种在农村与城市项目有别、组织方式各异、近期发展方向不同的目标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国家政府在分散组织实施的基础上,进行集中管理与统一协调。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模式的特点,对其框架设计作以具体分析。

1多元协调模式框架设计的原则

多元协调模式的框架设计,主要针对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及长远发展目标,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项目内容、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合乎规律的方案设计。因此,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度原则。也就是多元协调模式的框架设计既要立足于国情国力,维护社会公平,又要不影响效率。一方面保障项目的内容、范围和水平,不能脱离中国实际,不能超前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广大群众的现实消费水平;另一方面也不能滞后于现有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一定要保持适度。

(2)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原有社会问题依然存在。新的问题如失业、阶层分化、贫困化和老龄化等社会风险在不断增加,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依靠社会保障改善生活质量的需要日益迫切。因此多元协调模式的框架设计要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走循序渐进的道路。

(3)层次性和专用性原则。所设计框架中的每一个项目都解决一个特定的社会问题,若干项目共同解决一类社会问题,不同形式、不同功能的模式在国家主体的管理与协调下构成多元协调模式,并促使这一模式向社会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4)整体性原则。因为多元协调模式是一个战略模式,因而其框架设计要从整体上把握。一方面项目内容设计要突出重点,又要有全面性,涉及到各个方面;另一方面框架中的各个项目之间要有关联性和互补性,通过关联使各个项目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形成市场经济运行的安全网络。

(5)动态性和开放性原则。框架设计要体现出多元协调模式是一个动态模式,因而必须坚持动态性原则。一方面其框架内容是发展变化的,城市的项目虽然已经较为全面,但其子系统将随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农村的项目虽然还不健全,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也将会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随着二元经济结构的消失,农村模式和城市模式将会逐步趋于统一,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将逐步向城市模式转化。

2多元协调模式的框架设计

根据上述对多元协调模式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的分析,并吸收理论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这里谈谈笔者对多元协调模式框架设计的要点。

2.1多元协调模式的构成

多元协调模式主要是由农村社会保障和城市社会保障两大块组成:(1)城市社会保障:以社会保障为重点,社会福利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现在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制度,提高效益,保障对象是城镇所有劳动者,保障方式是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资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共同分担。资金运行目前主要由现收现付制向半资金积累制转变,并逐步向积累制过渡。保障性质为强制性;(2)农村社会保障:以社会救济和社会扶贫为基础,逐步发展社会保险项目。它目前面临的任务是填补空白,健全项目。保障方式以家庭保障为主,与社区扶持相结合。资金来源是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资金运行是个人储蓄积累制。保障性质为自愿性。.2城市社会保障模式的框架设计及子系统

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项目已较为齐全,目前主要以完善制度、提高效益为中心任务。以社会保险为中心工作,逐步提高福利水平。其框架设计如下:

(1)城市社会保险子系统:这是城市社会保障的核心。它对城市劳动者的工伤、失业、养老等后顾之忧的解除、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都有重大作用。其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残疾保险和财产保险。

(2)城市社会救济及子系统: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其地位已下降,但它能解决城市贫困无依者和灾害殃及者的生存问题,因而完备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仍然不可缺少这部分。主要包括:灾害救济、贫困救济、残病救济、失业救济、孤老救济、孤儿救济。

(3)城市社会福利及子系统:这是城市社会保障未来发展的项目内容,它是和国家、社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提供服务相联系的。其内容包括: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职业福利、教育福利和社会补贴。

(4)城市社会优抚及子系统:这是对军人家属的一种特殊保障,它是完整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项目。其内容包括:军人抚恤、军属优抚、军人安置。

(5)城市医疗保障及子系统:这是国家和社会为国民的健康与疾病提供防疫、保健及医疗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消费结构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人们普遍追求社会保障和安全,因而在医药保健方面的支出有所上升。所以,在城市模式中也应包括医疗保障及子系统。其结构为:全民保健保障、特殊医疗保障、疗养事业、护理服务等。

2.3农村社会保障的项目设计及子系统

这一块是多元协调模式中最薄弱的环节。目前只能以“求”定“供”,设置一些急需的项目去解决农村社会结构变化以后所形成的新问题。保障标准不可能很高。主要项目有:

(1)农村社会救济及子系统:主要是针对农村中因自然灾害、天灾人祸、残疾、孤老等问题的救助项目。其子项目包括:灾害救济、贫困救济、特殊救济等。农村的社会救济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因为大部分农村人均收入低,在灾害面前很难自我保障,因此国家应承担起主要责任。保障对象是灾祸殃及者或丧失劳动能力者。

(2)农村社会保险及子系统:这是农村社会保障系统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灾害保险(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保险等)。在这个系统中以养老保险为核心,医疗保险为补充,逐步发展灾害保险。因为养老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农村人口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在这一部分中可以采用以家庭保险为基础、社会保险为支柱、自我保险为补充的模式。

(3)农村社会福利及子系统。这方面现阶段的地位次于其他方面,大部分地区尚不具备建立的条件,但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将来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其结构为:农村残疾人福利、农村教育福利、农村社区服务和农村产品价格补贴。

(4)农村社会扶贫及子系统: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同时也产生了新的贫困户和贫困地区。为了保障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将社会扶贫纳入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形成“六位一体”的扶贫,即思想扶贫、人才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资金扶贫、改革扶贫。通过“六位一体”的扶贫提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

【参考文献】

1卫兴华魏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养老项目设计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我国;房地产;问题

一、城市建设没有特点,呈现“千城一面”的格局

当前,许多城市都在追求“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呆板的、毫无生气的、火柴盒般的水泥森林”就大量涌现出来,成为受人推崇的“地标”。建筑物越来越高,各个城市似乎只有在建筑物的高度上取胜才有底气一样:“千城一面”的现象日趋严重。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了属于自己的建筑形象,那也就失去了这个城市的特色。我们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更应该与城市的精神联系起来,彰显城市特点。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才能使城市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试想,你每到一个城市,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旅游还有意义吗?而如果你来到某个城市,其鲜明的建筑特色一下就可以吸引住人,那也就是城市的灵魂所在了。

二、建筑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包括新材料、新技术等的应用

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是以土地为原料、以资金为动力、以时间为坐标、以销售为导向的粗放型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突出表现为技术含量低、生产过程与经营过程能耗大、追求销售速度和资金周转效率,而不是产品的经营效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带来资源的严重消耗。我国现在每年新建的房屋面积占到世界总量的50%,建筑节能减排已列入我国三大重点节能领域之一。房地产业的低碳发展,不仅是国家整体碳排放目标承诺的要求,也是行业实现创新升级、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我们现在的房子90%左右都是毛坯房,这只是一个半成品,重复的装修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要发展低碳经济,建造低碳住宅,房地产企业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开发水平和建筑质量,需要大量的采用新的技术(如时下逐渐兴起的装配式住宅)、新的材料(保温、隔热、防水等)进行开发建设,并在户型设计上要做到集约和节约。

三、产品创新不够

房地产开发的产品,以住宅为例,有平层、错层、复试以及联排、双排、独体别墅等形式,这个行业发展三十多年以来,鲜有新的产品问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已不仅仅只能满足人的居住需求,更是人们社交、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住宅产品的创新,不仅能增强开发项目的竞争力,更能彰显开发企业的实力。

产品的创新必须切实提高产品品质,需要用完整的社区理念取代传统的小区规划模式,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立居住区的生态结构。生态社区的规划设计还要面向未来,对未来有预见性,注重能源的保护和充分利用,建立新型的交通体制,建立智能化的服务系统,要以生态学的观点理性地观察人的生活活动,包括视觉的空间布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合作,人与动物、植物共同生活的生存空间。

目前,也有不少开发商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如万科对于产品创新的一个经典作品――第五园、中惠熙元团泊湾奢华SUV美墅、南京朗诗国际街区、南京碧桂园所创作的“现代法式风格”的建筑等等,都是不错的尝试。

四、项目本身质量问题频现

近几年来,“楼薄薄”、“楼脆脆”等网络热词不绝于耳:我们的建筑质量出现了问题,“豆腐渣”工程频频出现。有媒体报道说,2000年以来开发的建筑物,平均寿命只有30年!而我们民用建筑的最低设计使用年限是60年!而墙体开裂、楼板渗水、地基下沉、油漆剥落等等现象更是常见。

我们的建筑到底怎么了?事关人命的建筑哪能如此随随便便!加强建筑物质量的管理已经刻不容缓了,只有将各种“质量门”扼杀于摇篮,我们才能住上安心的房子。

五、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没能与所处环境很好的融合

尤其是位于老城区的开发项目,有的历史建筑或者有时代印记的产物,不能与当下的开发项目很好的融合,大多以拆除、填埋或者移除等方式进行处理。其实我们可以在项目设计前期,结合实际情况,将历史遗留的东西与现代建筑完美的进行结合,这样既保留了城市的遗迹,又将项目进行了开发,而且这些东西的保留还能为该项目的增添亮点。

六、房地产开发项目功能单一,综合体形式相近

目前我国开发建设的房地产项目,以纯住宅社区、商住区、商业区等形式存在,近几年风生水起的万达广场也是以居住、商业、办公三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发,形式的单一性未能结合产业特点进行多方位的开发。

如果将房地产开发项目与产业相结合,打造智慧产业新城,将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进行融合和完善,推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将会实现房地产项目与产业发展的共赢。我们可以将开发项目融入科技孵化器、智慧新城等概念,开发复合地产。比如在珠海、无锡等地打造的智慧新城,就是这种形式。

七、房地产项目形式比较守旧,应根据人们的需求,多向发展

过去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是未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购物、工作的需求,以住宅、商业、办公楼或厂房的形式存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的空间逐步扩大,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形式:有的出于投资的需求,出现了产权式酒店公寓的开发项目,有的出于旅游的需求,开发旅游地产,有的为了养老、养生,开发老年公寓或养生地产……,房地产项目形式越来越多样,如果因循守旧,还在住宅、商业等开发领域,不仅竞争加剧,市场份额也会逐步缩小。

开发多样性的产品,也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突围方式之一。比如广西巴马的养生地产、广东梅州的客天下旅游地产等等。

参考文献

[1] 李罗力.解决中国房地产问题的若干政策建议[J].开放导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