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银行贷款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显示了不良贷款率与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低迷的CPI使美联储调低利率刺激需求,也使银行放松贷款审核,导致信贷快速扩张,信贷高增长会引起未来不良贷款大量积聚的风险。趋势反转时,美联储为抑制资产价格增长调高利率、收紧银根,企业资金链断裂,偿债能力出现困难,大量不良暴露。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前些年为促进复苏我国采取4万亿投资和宽松货币政策,这些政策会影响信贷质量。因此,分析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不良贷款的关系意义重大。
二、文献综述
关于宏观经济与不良贷款的关系,Gambera(2000)[1]and Fofack(2005)[2]分别研究美国和非洲银行,发现不良贷款主要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周忠明(2005)以江苏省379户企业为样本进行调查,得出约70%不良贷款的形成与宏观经济波动有关。[3]李思慧(2007)[4]和李麟(2009)[5]分别采用主成分回归和VAR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不良贷款与宏观经济指标呈强负相关。
对于货币政策与不良贷款的关系,Jimenez(2008)and Ioannidou(2009)分别研究西班牙与玻利维亚银行的“风险效应”,研究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将带来更高的信贷风险。于一(2011)采用1999-2009年50家银行数据考察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刺激银行风险,风险的动态性将其延续到货币政策紧缩阶段。[6]
由此可知,大多文章忽略了经济运行中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实际上,不良贷款率在随
经济波动而变化的同时,货币政策也会影响信贷质量,本文将同时考虑两者的作用。
三、机理分析
经济增长会对不良贷款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不良贷款率会随着宏观经济波动而波动。随着经济增长,企业盈利能力提高,有足够多资金偿还贷款,可降低信贷风险,即宏观经济状况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另一方面,国家往往会采用宏观调控来熨平经济波动,央行会收紧流动性,这将增大银行风险暴露,不良率上升。
货币政策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具体可分析如下:当经济低迷时,央行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这时银行放松贷款准入条件,扩大信贷规模,使得一些盈利能力较差的项目也获得贷款,企业财务状况变好,拥有足够多的资金用于还贷,使得当期不良贷款率下降。但实际上信贷高增长会降低贷款质量,引起未来银行不良贷款大量积聚的风险。等到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央行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货紧缩的出现使得大量不良贷款开始逐渐暴露。由此可见,货币政策会对宏观经济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削弱,两种效应究竟哪一种效应占主导,需要采用实证的方法加以研究。
四、实证分析
1.变量选取、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实际GDP增长率(GDPR)反映经济景气程度,采用M2增长率(M2R)、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BIR)和存款准备金率(RE)作为货币政策变量,被解释变量为不良贷款率(NPLR)。采用2004年Q1至2012年Q4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样本对象为我国商业银行。为使结果更准确,本文采用施华强(2005)的方法[7]将银监会网上的不良率数据加以变换,计算剔除剥离的不良率,即NPLR。
2.实证研究过程
首先采用ADF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所有变量都是I(1)序列。其次进行Johnso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NPLR,GDPR,M2R,BIR,RE)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本文选用VAR模型来具体分析各宏观经济变量对不良贷款的影响,滞后阶数由LR、FPE、AIC、SC和HQ值确定为2。由脉冲响应函数可知GDPR对NPLR的冲击为负,这表明宏观经济形势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M2R对NPLR的冲击为负,BIR和RE对NPLR的冲击为正,这表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带来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当经济形势良好时,虽然货币当局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抵消一部分不良贷款率的下降,但总体而言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还是下降的。根据方差分解,可得出NPLR受其自身影响最大,其次为GDPR和M2R,而受BIR、RE的影响较小。这也说明货币政策只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抵消宏观经济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并且BIR和RE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较小,与脉冲响应结论相一致。
五、结论及建议
1.结论
(1)GDP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这表明虽然货币政策会从一定程度上削弱经济增长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相对较小。M2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故扩张性货币政策会降低不良贷款率。
(2)在货币政策工具中,M2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最大,而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较小,这与我国实际情况相一致。由于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而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型工具较为猛烈,故我国常采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2.政策建议
(1)由于货币政策会影响信贷质量,所以央行要对其风险效应做出前瞻性和系统性把握。在衰退时,当期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够较快带来经济企稳回升的效果,但这一过程积累的风险会在随后几期释放,为随后经济复苏中的风险埋下隐患。
(2)不良贷款大部分都是在贷款增长较快时期投放出去的,因此为保证银行稳健运行,在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央行有必要抑制信贷过快投放。
参考文献:
[1]Gambera M. Simple Forecasts of Bank Loan Quality in the Business Cycle [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2000.
[2]Fofack, Non-performing loans in sub-Saharan Africa:Causal Analysis and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J].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2005.
[3]周忠明.不良贷款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银行业监管,2005,6:45-46.
[4]李思慧,颜向农.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与宏观经济因素相关性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2007,5:45-46.
[5]李麟,索彦峰.经济波动、不良贷款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J].国际金融研究,2009,6:55-63.
[6]于一,何维达.货币政策、信贷质量与银行风险偏好的实证检验[J].国际金融研究,2011,
12:59-68.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相关理论和传导机制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时在中央银行准备的存款。央行进行宏观货币经济调整的重要手段就是调整银行的存准率,其目的是预防社会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防止产生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质即央行通过运用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影响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使其改变其在金融市场和实体市场中的经济行为,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为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我国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过程为: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收缩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上升货币乘数减小货币供给量减少市场利率升高投资、消费支出减少产出减少。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通过信用途径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从而使银行信贷渠道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以上是我国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途径。
二、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
1.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和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率的OLS估计
根据上文的分析,本文选用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信贷增长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月度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检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引起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率如何变化。由于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时间有不确定性,所以在回归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0表示存款准备金率不调整,=1表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通过OLS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在满足t检验和无自相关的条件下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
以上回归方程说明,存款准备金率每上调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率就下降0.873252个百分点,这是因为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会收缩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所以存款准备金率与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由以上的分析可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规模。
2.基于VEC模型的实证分析
以下本文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模型)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信贷传导渠道进行实证检验。
本文选取通货膨胀率作为检验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代表变量;选取商业银行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CR作为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的变量,选取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政策的货币传导渠道的变量,选取数据的样本区间为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商业银行贷款余额CR和货币供应量M2均进行了季节调整(采用X-12方法),并取对数。所有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和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在用VEC模型检验前首先要用单位根检验来检查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各时间序列的ADF检验结果
如上表所示,根据检验结果的P值可知,三个变量的原始序列非平稳,经过一阶差分后均为单整序列,即平稳序列。因此,还需证明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对商业银行贷款余额CR、货币供应量M2和通货膨胀率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 各时间序列的协整检验结果假设的协整数
注:*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由上表可知,商业银行贷款余额CR、货币供应量M2和通货膨胀率三个序列之间有且只有一个协整关系,证明其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共同趋势。因此,可以对上述三个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了说明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采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表3 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内生变量零假设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商业银行贷款余额CR和货币供应量M2都是通货膨胀率的Granger原因,说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主要有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但是从显著性来看,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对通货膨胀率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依据前文所得结论,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因此本文将建立VEC模型来分析商业银行贷款余额CR、货币供应量M2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长期关系。本文在前面对三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时已经得到协整向量的估计值,其估计结果如下:
表4协整向量表变量名称
注:表中()内的数值为各系数t检验对应的伴随概率。
根据上表的估计结果可得出以下协整方程:
■
方程中的系数表示:商业银行贷款余额每降低1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平均约降低0.054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每降低1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平均约降低0.029个百分点。但是二者均不显著,说明货币供应量M2与商业银行贷款余额CR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较小,同时也说明不能仅从收缩货币供应量或收缩商业银行贷款余额来抑制通货膨胀率的产生。
三、结论
以上通过建立存款准备金率和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的OLS模型,以及应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处理非平稳变量的分析方法,然后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讨论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最终对我国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
第一,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与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率的变化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存准率每上调1个百分点,银行信贷增长率下降0.86个百分点,故存准率的调整会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产生一定影响。
第二,我国的货币政策是非中性的,即其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的传导对通货膨胀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从协整方程所表现的长期均衡关系来看,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均不显著,这说明我国在实行货币政策时,长期通过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来影响通货膨胀率的效果不明显。
摘要:基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拨备制度会加剧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从而加剧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本文选取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3年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银行贷款损失拨备对信贷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计提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且存在利润操纵行为,应积极实施基于预期损失原则的动态拨备制度。
关键词:贷款损失拨备;顺周期性;利润操纵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2008年金融危机让金融监管者们意识到现行的基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拨备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商业银行抵御风险或系统性风险的要求。因为基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拨备制度延误了银行损失的确认,同时导致了对预期信用损失的判断缺乏准确性(Elnahass等,2013),这加剧了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从而加剧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
关于贷款损失拨备管理与银行信贷周期的关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大部分研究表明现行的基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贷款损失拨备制度会加剧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如Laeven 和 Majoni(2003)考察了贷款损失拨备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他们假设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影响银行贷款质量的波动,在变化波动过程中,银行的贷款损失拨备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原因在于在经济下行期提取较多拨备导致贷款供给的缩减,进而通过金融加速器效应影响实体经济的周期波动。Bouvatier和Lepetit(2008)研究发现,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对未来具有乐观预期,商业银行提取较少的贷款损失拨备,提供更多的信贷投放;相反在经济低迷期,商业银行因为要提取较多的贷款损失拨备可能会进一步压缩信贷。Gebhardt 和Farkas(2011)指出,由于商业银行在经济上行期间没有计提充足的拨备金,基于已发生损失原则计提拨备会使银行高估其利润;同时银行将贷款损失留在经济下行期确认,在下行期大量计提拨备金,使得经济衰退期的利润更低,从而放大了信贷周期。国内相关实证研究也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研究结论,如袁鲲和王娇(2014)对我国上市银行信贷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计提具有典型的“后视型”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贷款损失拨备的顺周期性。段军山(2012)的实证检验也表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金与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从而间接验证了贷款损失拨备的顺周期性。
虽然从理论上来看,按我国现行的基于已发生损失模型的贷款损失拨备制度计提拨备,将导致拨备计提的顺周期性。但是,事实是否如此,还需要通过实证来检验。本文将运用 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的顺周期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研究设计
1.模型的设定
一些理论研究及实证检验(Lepetit和Bouvatier,2008)将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的因素分为三类:非自由裁量因素、自由裁量因素及宏观经济因素。本文选取年末不良贷款率NPL及不良贷款率的增量(=)作为非自由裁量因素。这两个变量表示银行贷款组合的违约风险,理论上其系数均> 0。同时,由于贷款组合的系统性风险也与贷款规模相关,模型中引入贷款占总资产的比率L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反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理论预期该变量的系数> 0。Bikker和Metzemaker(2005)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商业银行有利用动态拨备操纵利润的动机,以此减少盈余的波动性。因此,本文模型中引入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自由裁量因素,以反映银行操纵利润是否真实。如果商业银行存在一定的操纵利润动机,则理论预期该变量的系数> 0。已有的相关实证检验均表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的计提受经济周期影响(Pain,2003等),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周期的变化会给债务人的收入带来变化,进而影响借款人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导致贷款质量受到影响,最终影响贷款损失拨备的计提。本文模型中考虑用GDP 年增长率Y和全社会信贷年增长率W作为被解释变量来代表影响资产质量的宏观经济因素。理论预期这两个变量的系数均
设定模型如下:
其中,表示银行i在第t年年末贷款损失拨备与总资产的比率;模型中引入了LLP滞后一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考虑到LLP的动态调整因素;表示银行i在第t年年末不良贷款率;表示银行i第t-1年到第t年间不良贷款率的增量;表示银行i在第t年年末贷款与总资产之间的比率;为银行i在第t年年末的资产收益率;表示第t-1年到第t年间的GDP增长率;表示第t-1年到第t年间的全社会信贷增长率;表示残差项,服从分布。
2.样本选择及数据说明
由于在2004年左右国内大型商业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和资产重组,大量不良资产被剥离,因此在2004年以后,国内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普遍大幅提升,并且与其经营活动的相关程度逐步提高,能够比较客观反映出银行的风险水平。此外,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在2004 年之前,我国上市银行较少,进行规范信息披露的商业银行很少。考虑到上述两点,本文选取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等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3年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尽管本文选取的样本不是一个全样本的研究对象,但这16家大型银行基本能反映国内银行的贷款损失拨备计提情况。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金融数据库、中国银监会官方网站、各家上市银行年报等。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1.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本文的研究中加入了宏观经济因素的相关变量。 因为宏观经济因素的非平稳性,在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前,先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以检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用到的检验方法包括LLC(Levin, Lin & Chu)、Fisher-ADF和Fisher-PP检验。
根据原始数据,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虽然不同检验方法对模型中各个变量的单位根检验没有得到完全一致的结果,但是,当对模型中未通过检验的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并检验后,所有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是平稳的。因而本文可以运用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Diff-GMM)方法进行参数估计。
表1面板单位根检验
数据来源:作者使用EVIEWS8.0计算整理所得。滞后期是1,内生变量是个体效应,Newey-West 带宽使用Bartlett 核估计。符号 *、**、*** 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
2.实证结果及分析
通过EVIEWS8.0对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得到如下估计结果:
表2模型的动态面板估计
注:括号内的数据为回归系数的t值。符号 *、**、*** 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
从表2的结果来看,Sargan检验的P值为0.4657,说明工具变量的选择是有效的,工具变量与误差项不相关,模型过度约束正确。且AR(2)的p值为0.6613,说明一阶差分的残差不存在二阶段序列相关,模型的设定是合理的。由此可以认为本文模型运用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Diff-GMM估计的结果是稳定可靠的。
从表2中实证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所以解释变量的参数估计都符合预期,且都通过了1%显著性检验。的系数为正,由此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上一期贷款损失拨备金的计提对后期拨备金的计提具有显著的影响,拨备计提表现出较大的惯性。及的系数为正,说明当不良贷款率上升时,商业银行会计提更多的拨备金以抵御信贷违约风险。但是这种“后顾性”行为将导致拨备计提体现出顺周期性。可以认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的系数为正,说明贷款对银行拨备计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拨备金随着银行信贷增长而增加,也从侧面说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和的系数都为负,即在经济处于上升时期,GDP和信贷增长较快,但信贷违约风险较低,银行会少提贷款损失拨备;反之,银行会多提拨备金,也能说明我国贷款损失拨备计提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银行资产收益率的系数为正,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有利用拨备操纵利润的强烈动机。当银行利润增加时,银行会增加拨备金的计提,反之,拨备金相应减少,以此来进行利润操纵。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以我国16 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运用2004~2013年的数据对贷款损失拨备顺周期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计提具有一定的惯性,前期拨备计提对后期的影响比较大;(2)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计提缺乏前瞻性,存在较明显的顺周期性特征;(3)商业银行会利用贷款损失拨备操纵利润,以进行盈余管理。
为了客观、合理地反映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缓解贷款损失拨备计提行为的顺周期性,防止银行利用拨备进行利润操纵,有必要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制度进行改革,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鼓励和倡导商业银行建立基于“预期损失 ”原则的风险评估模型,探讨以预期损失而非已发生损失计提贷款损失拨备的可行性。我国现行的拨备模型是基于已发生损失原则的,因其拨备计提不可避免的存在“后顾性”,所以现行的贷款损失拨备存在周期性。而基于“预期损失“原则的拨备计提因具备“前瞻性”特征,能够克服拨备的顺周期性。
二是实施具有前瞻性的动态拨备制度,引入逆周期调整机制,当银行贷款增速显著高于历史平均值时,引导银行计提逆周期性贷款损失拨备。西班牙等国家具备比较成熟的动态拨备制度,其核心是通过基于历史数据参数的拨备模型,逆周期计提一般拨备以抵补专项拨备的顺周期波动,以缓解贷款损失拨备的周期性。从各国实施的效果看,动态拨备制度确实也能很好的缓解贷款损失拨备的顺周期性。
三是提高贷款损失拨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增强银行贷款损失拨备计提的审慎性与可比性,防止银行利用拨备操纵利润。由于我国上市银行对贷款减值在会计准则与监管政策之间存在差异,从而造成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而要加强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监管,同时统一银行业的利润表报告格式,可单列“贷款损失拨备差额”和“一般拨备差额”项目,并对上述缺口及其在会计准则与监管政策之间体现的差异予以充分说明,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段军山.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市商业银行动态面板估计[J].上海金融,2012,5:36~40.
[2]李怀珍.银行业动态拨备制度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2,2:44~57.
[3]唐 F.对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新标准的研究与改进[J].浙江金融,2013,8:41~45.
[4]袁 鲲,王 娇.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管理动机与商业银行顺周期性―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4,7:38~44.
[5]Marwa Elnahass,Marwan Izzeldin,Omneya Abdelsalam,2013.Loan loss provisions, bank valu-ations and discretion:A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onventional and Islamic banks[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8):3215~3228.
[7]Gebhardt,G.,Z.Nowotny Farkas.2011,Mandatory IFRS Adoption and Accounting Quality of European Banks[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38):289~333.
[8]Shrieves,R.E.,and Dahl,D.,2002.Discretionary Accounting and the Behavior of Japanese Ban-ks under Financial Distres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7):1219~1243.
【Abstract】 Loan is a main asset form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 The loans is main asset form and profit source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e status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 trend of commercial bank’s loan,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for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commercial bank by mechanism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结构;经营绩效;影响;建议
【Keywords】commercial bank; loan structure; operating performance; influence;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38-02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作为金融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社会生活以及经济生活的很多个领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着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全局。
1.2 研究的意义
如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可见仅是一国的金融安全已经至关重要,而在金融领域中银行业则占据了重要位置,银行业的安全也直接影响了金融的稳定,所以银行业的安全、稳定也变得十分重要[1]。
2 贷款结构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概述
2.1 商业银行贷款及其结构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资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贷款结构指贷款金额、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利率以及其他方面限制性等要素的安排[2]。
2.1.1 期限结构
期限结构是指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各自占贷款总额的比例。短期贷期限在1年或者1年龋其特点是期限短、风险小、利率低,通常以“放款”的方式发放,主要用于满足借款人对资金短期使用的需求。
2.1.2 利率结构
利率结构是指利率体系中各种利率的组合情况。按照货币资金借贷关系持续期间内利率水平是否变动来划分,贷款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2.2 贷款结构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更加关注信贷结构,近年来出现贷权限、贷款投向过分集中于某一企业、行业和地区的现象。贷款的集中度对银行绩效有正反两方面影响[3]。
3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与绩效现状
3.1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及其结构现状
相对于信用贷款来说,担保贷款的担保成本较高:在贷款审批和发放过程中存在法律和保险成本;在破产清算时存在回收及拍卖成本。
3.2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现状
2012―2015年我国上市银行净资产收益率整体上有着较大幅度的增长。银行的收益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这与政府提供的帮助分不开,特别是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持续加大监管强度,国际金融组织也将进一步提高对上市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要求,并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4,5]。
4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结构影响经营绩效的机理分析[7,8]
4.1 期限结构
期限结构是债券市场相对定价的一个基准。如果市场上有完整的零息债券收益率曲线,任何债券的未来现金流都可以用该曲线上相应的收益率去分别贴现,求和可得到该债券的价值。
4.2 担保结构
银行对优质企业发放信用贷款,而对劣质企业发放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在现实中,我们无法清除掉道德风险的可能,也无法在道德发生是覆盖所有损失。
4.3 贷款密集度
贷款的集中度对银行绩效有正反两方面影响。正面影响认为贷款集中度可降低经营成本,表明银企关系良好,银行可有效地控制风险。
5 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结构,提高经营绩效对策建议
5.1 合理分配信贷结构比例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期限结构存在的问题,利率期限结构方面需要引导金融机构充分运用利率浮动政策,适度减少银行的中长期信贷,根据货币政策,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提高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9]。
5.2 优化新增贷款担保的结构
银行贷款方式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的类型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伴随着金融体制的创新和改革及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由信用贷款方式转入抵押贷款的方式是自己得到保护,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风险[10]。
5.3 适当调节贷款利率比重
同时我们应当适当调整贷款利率的比例,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降低低利率贷款的比重与此同时提高高利率的比重,并尽可能控制风险。
6 结论
随着金融业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增强,我国商业的银行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和竞争的压力。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还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各银行应该加大力度调整。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的担保结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贷款集中度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王擎,潘李剑. 股权结构、金融生态与城市商业银行绩效[J]. 投资研究,2012(04):65-77.
【2】赵尚梅,杜华东,车亚斌. 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J]. 财贸经济,2012(07):39-48.
【3】祝继高,饶品贵,鲍明明. 股权结构、信贷行为与银行绩效――基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07):
48-62.
【4】李喜梅. “三性”原则下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J]. 管理世界,2011(02):173-174+177.
【5】李莉. 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6】许源. 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7】王婷立. 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对绩效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8】张翔宇.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不良信贷资产 优化
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成因
(一)贷款审查不严
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实行审核与发放相分离的制度,在审批制度上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审贷分离制度是贷款管理的基本制度。其基本要求是:调查评估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职权和审批借款人借款申请的职权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和不同人员行使。审贷分离制度有利于避免贷款决策的盲目性、主观性和任意性,从而保证商业银行贷款的质量。分级审批制度要求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其分支行资产状况、负债规模的不同及管理水平的高低确定与分支行状况相适应的贷款审批权限。该制度有利于在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同时,提高审批贷款的效率。其目的是保证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避免人情贷款、以贷谋私等危及贷款安全的审批行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贷款的审查与批准有时受各种干扰及人情因素影响而流于形式,没有规定严格的审贷分离流程及各自的责任。
(二)贷款担保制度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借款人应当向商业银行提供担保。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的抵押权、质物的质权的权属与价值以及商业银行行使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和评估。贷款担保措施不力是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第一,没有担保。由于受粗放型经营思想的影响,商业银行对一些关系贷款、人情贷款,在借款人未提供任何担保的情况下,草率审批和发放。第二,保证人的主体资格和偿债能力审查不力。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进行严格审查。然而,商业银行有些贷款的保证人竟是毫无还债能力的“皮包公司”。有些关联公司在商业银行贷款中互相担保,以至于经济稍不景气或者遇到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时,银行贷款发生系统性大规模风险。第三,商业银行对抵押物、质物的权属、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评估不足、审查不严。具体表现为抵押物、质物未办理所有权证书,权属不明,应该进行抵押、质押登记的由于不想交付费用而未登记,抵押物、质物价值高估等。
(三)违规向关系人发放贷款
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关系人包括两类人:第一类是自然人,指商业银行的董事、管理人员、监事、信贷业务员及其近亲属;第二类是非自然人,指第一类自然人主体投资或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并且向关系人发放担保性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然而,在实践中,一方面很难查清关系人,另一方面对不同借款人担保贷款的条件无法进行比较,所以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人情贷款等现象普遍存在。这导致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
(四)对借款人资信审查不严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应该对借款人偿还借款的能力、借款的用途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其中,对借款人资信状况进行审查是保证贷款质量防止银行贷款形成呆、坏帐的有效方法之一。资信审查包括对借款人财务报表的形式审查、偿债能力的临界预警评估以及重大诉讼的分析等。鉴于目前各商业银行尚未健全政策与信息调研机构和通讯网络,因而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跟踪审查不力。商业银行对借款人资信状况缺乏统一授权管理,以至于同一商业银行的一个部门在对借款人依法收贷,另一部门却在对借款人的管理公司或者是子公司、母公司放贷。
(五)银行内部考核不严且对逾期贷款催收不力
科学、完善的内部考核制度,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优化商业银行资源配置。商业银行粗放式经营、内部考核不严是造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各商业银行建立了不良贷款追究的内部考核制度,但仍然不健全,并且执行力度不够严格。一些信贷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违规发放贷款。对逾期贷款催收不力,甚至出现了贷款逾期未催收而超过诉讼时效及未在保证期间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而保证责任免除的案例。逾期贷款催收的常用方式有电话催收、函件催收、直接催收、委托催收、公告催收、公证催收等方式,对于保证贷款诉讼时效、保全银行信贷资产具有重要意义。逾期贷款应尽量采用直接催收,如果借款人拒绝签收,应采用公证方式催收。
(六)企业法人恶意破产逃债
企业法人恶意破产,是指公司、企业法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采取各种欺诈手段,虚假破产或者非正常关闭、逃避债务的行为。恶意破产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第一,虚假破产;第二,向境外转移资产和移民;第三,真兼并,假破产;第四,否定抵押的效力;第五,虚列破产费用及按需评估。企业法人恶意破产逃债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第二,法律、法规不完善;第三,企业法人融资成本高、民间高利贷倒逼;第四,受宏观调控影响,银行抽贷、停贷、延贷;第五,为了保增长和维护社会稳定,地方政府强令贷款。公司企业法人恶意破产严重损害了债权银行的利益,助长了公司、企业不诚信经营的歪风邪气,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并增加社会治安负担,埋下了金融危机的隐患,是形成不良信贷资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谢安平,2011)。
优化不良信贷资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