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变改革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区辖9镇5乡,79个村(含2个“村改居”),917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3.1万。
2018年,我区32个村实施“三变”项目,今年全区14个乡镇79个村居“三变”改革全覆盖,79个村居入股农户14148(贫困户1602户)、入股土地36470亩、入股资金10985.7万元;村集体入股土地12373亩、入股资金4389.4万元,入股扶贫资金755万元;经营主体入股资金2883.4万元。42个村产生收益,入股收益合计1322.5万元,其中:村集体152.2万元;农户952.3万元(贫困户155.3万元);经营主体218万元。比如:甘棠社区集体投入山场260亩、资金69.7万元,占股51%,吸收村民股金83.3万元,占股49%,合作投资组建香榧专业合作社,预计盛果期年经济效益100万元。仙源镇弦歌村引进企业投资800万元,占股65%,村集体投入油茶林1070亩占股10%,吸收股民318人入股土地1070亩占股25%,合作投资组建油茶专业合作社,农户每年每亩保底分红120元(每三年递增15元),村集体每年每亩保底分红48元(每三年递增10元)。
二、工作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区农村工作的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全区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印发了《区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等3项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任务范围和操作流程;明确了各成员单位、乡镇、村的职责;制定了工作路线图、时间表,细化责任分解,逐项跟踪问效,推进工作落实。区农委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5个工作组和4个指导督查组。各乡镇均成立了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指导督查组、政策解答组、工作宣传组等相应工作组。各村成立了改革工作小组和清产核资工作小组,有效保障了工作的落实。
(二)深入宣传动员,全面部署安排。区委区政府分别召开专门会议,对农村“三变”等3项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2018年5月3日,召开了全区性工作动员暨业务培训会,专门邀请市级专家进行授课,印制了示范章程、股权证书等系列参考文本,大力提高经办人员业务水平;通过新闻媒体、工作简报、以及在乡镇、村居采用粘贴标语、悬挂横幅、显示屏播放以及印发宣传单等方式开展宣传,营造改革氛围。区、乡镇两级共张贴宣传标语500余条,累计培训600多人次,印发培训手册1000余份。
(三)加强沟通协调,强化各项保障。一是严格落实工作经费。两年区财政共安排90万元工作经费;二是全面支持清产核资。农业、林业、水利和国土等部门积极提供农村土地确权、林地确权成果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最新数据,全面支持资源型资产清查;三是强化工作队伍。结合我区实际,各乡镇抽调农经和财政等单位人员组成农工办,农经、财政“双轮”推动农村“三变”等3项改革具体日常工作。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负,确保改革任务顺利完成。
(四)建立工作联系,严抓质量控制。一是2018年5月份开展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月”活动,以2017年12月31日为资产清查登记时点,按照“清查、登记、核实、公示、确认、建立台账、审核备案、汇总上报、纳入平台”等9步操作流程进行清产核资。二是建立工作联系制度。按照“区联系到乡,乡联系到村”的要求,负责3项改革工作的每个经办人员都确定了联系点,每个乡镇、村居都安排了业务指导人员,按月报告联系点工作情况。三是建立清产核资信息周报制度。“清产核资月”活动期间,以乡镇为单位每周五报送1次清产核资工作进度表和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四是严抓质量控制。针对清产核资中遇到的问题,加强调查分析,做好释疑解惑,及时予以答复和解决,目前,先后协调解决林木资产盘盈、债权债务核销、相关帐目调整、资源性资产清查以及表格汇总等各类问题20多个。
三、工作成效
2015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后,贵州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坡耕地现状和农民退耕还林意愿摸底调查工作,率先完成了省级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方案和县级工作规划编制工作。
在今年6月30日召开的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经验交流会上,专家表示,从全国总体情况看,贵州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截至目前,贵州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657万亩,配套实施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达1353万亩,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贵州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区域,持续加大退耕还林力度,既为自身绿色发展与后发赶超找准了路子,也为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生态支撑。”贵州省林业厅厅长金小麒说。
绿色行动打出生态底牌
谈起退耕还林的重要性,毕节市大方县小屯乡滑石村村支书王福中有说不完的话。他说,滑石村之所以叫“滑石”,因这里过去毁林开荒导致地质灾害频发。
“为了填饱肚子,村民曾一度开荒开到山尖尖,真所谓山有多高庄稼就有多高,地有多陡,人们的锄头就有多陡。”王福中说,过度垦殖带来的恶果就是山荒、水竭。
越恳越荒,越荒越穷,滑石村民开始反思。结合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滑石村近8000亩25度以上的山坡逐步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
如今的滑石村,山绿水清、村庄整洁,森林覆盖率达73.6%,退耕还林工程让滑石村不再“滑石”。
滑石村的故事,诉说着贵州通过退耕还林筑牢生态底色的努力。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受到破坏,而且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修复。以实施天然林保护、珠江防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为重点,贵州绿化建设成效显著。
数据显示,上一轮退耕还林期间(2000年至2014年),贵州累计退耕造林727万亩,全省因此提高森林覆盖率近7个百分点;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3325吨降至931.4吨。
2014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标志着我国退耕还林工作再启征程。
“如果说,上一轮退耕还林扭转了贵州生态持续恶化的局面,那么新一轮退耕还林则为贵州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金小麒说,贵州需要通过进一步的退耕还林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统一。
2015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实施,贵州启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让贵州大地绿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山地经济强起来。
“贵州森林覆盖率目前已达50%,事实证明,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贵州后发赶超的最大优势。”金小麒说,贵州的目标是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这意味着造林速度还要加快一倍。
金小麒表示,“绿色贵州”行动计划实施以来,贵州持续加大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设立绿色贵州建设专项资金;推行“先建后补”“先退后补”等方式,通过造林资金补助、财政补贴、贴息贷款、表彰奖励等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投劳开展造林绿化,让生态底色更加亮丽。
机制创新提供持续动力
2014年和2015年,国家分别安排贵州退耕还林任务70万亩和160万亩,目前任务已全面完成,速度在全国领先。
贵州的领先一步并非偶然。
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贵州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工程进展的根本动力,着力破解发展瓶颈、激发发展活力。
2014年,贵州出台《贵州省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正式划定了全省包括林地保有量等在内的9条林业生态红线,红线区域面积共9206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85%。
2015年,贵州率先在全国出台的《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规定了在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工作中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要严格问责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
同时,各地也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加快推进绿化工程建设。黔西南州、安顺市等地对25度以上的基本农田坡耕地采取“先退后调”措施,规模治理,打造集中连片产业带,造林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六盘水市借鉴农村“三变”改革经验,采取存量折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推动林业资产股权化,盘活退耕还林林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毕节市出台实施《毕节市林业生态工程先建后补管理办法》,2014年下达的23万亩建设任务,不到半年时间就全面完成;2015年10月下达的40.48万亩计划任务,仅用四个月就基本实施结束。
……
一系列探索与改革,为绿化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到2015年底,全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共完成勘界确权面积1.3亿亩,占林改面积的97%。特别是近5年来,全省共建立交易服务机构48个,林权流转面积累计392.67万亩;全省森林投保面积达8894.9万亩;成立各类林业合作经济组织2601个,19家林业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林业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清晨,走进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洋溪镇桅杆村,云雾缭绕,村民陈正平和家人正在茶园里忙碌,他家靠10余亩茶园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
10年前,当地村民靠上山砍柴烧炭卖炭谋生。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海拔较高、适宜种茶的桅杆村迎来了机遇,被作为洋溪镇首批茶叶专业村打造。
如今,全村有近400户茶农,茶叶面积达2600多亩,实现人均2亩茶的目标。每年全村茶青交易收入近200万元,户均收入5000多元,茶产业正成为当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山区省份,贵州山地、丘陵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2.5%,大多数贫困人口集中在深山区、石山区、边远山区、高寒山区。贵州脱贫攻坚的潜力在山、希望在林,解决脱贫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
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发展经济林,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贵州坚持把兴林和富民作为林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加大力度调整生态与产业、兴林与富民的关系,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按照规划,贵州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中,重点培育木本油料、木本中药材、饮料调料、笋用竹、精品水果及林化工原料等特色优势经果林,积极支持农民发展林下经济。
为了助力旅游产业发展,林业部门还强化绿色通道建设,结合林业工程绿化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打造多彩贵州生态景观大走廊。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中,各地重点绿化美化民族特色村寨,鼓励扶持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兴办乡村旅游业。
(一)优化服务格局,强化服务阵地规范化建设。在广泛推行计划生育“五化”和“十项承诺”服务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构建和谐站群关系“十要素”的要求,加大技术服务站布局调整力度,全市设立中心服务站7处,镇指导服务站5处,配备流动服务车9辆,并投资20多万元在人口密集的成山镇设立市服务站成山分站。同时,按照服务站建设“五统一”标准,加大服务站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年初,我们还专门召开了服务站规范化建设观摩会,通过观摩来促进全市技术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市服务站投资110万元购置了三维彩色B超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各镇服务站也都进行了规范化整改。
(二)拓展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实施0-3岁早期教育。积极响应国家计生委提出的“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的战略举措,市计划生育服务站与省“三优”早教培训中心合作开展了0-3岁人口早期教育试点,投资30万元打造了*市第一家公益性早期教育服务中心,早教中心配备4名专职早期教育老师,拥有服务面积300多平方米,现在已经正式开课。同时,为配合早期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举办了专场文艺晚会,全印制了早教知识折页等宣传品50000多份,并在电视台进行了专题宣传。
(三)立足关注民生,开展公益化的“生育关怀”服务。稳妥推行农村和城镇失业、无业居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财政统一发放制度,全市共计4万多名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实现了财政统一发放。推行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夫妻奖励扶助制度,奖励扶助对象达到7196人。实行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一次性补助办法,目前30多个家庭得到了经济扶助。实行计划生育节育并发症人员生活补助办法,对125名手术并发症进行了等级鉴定。此外,还开展了“生育关怀行动”试点工作、“关爱女孩行动”宣传发动工作。全市举办生育关怀行动大型启动仪式和专场文艺晚会,宣传部等10部门联合发出倡议生育关怀行动的公开信。生育关怀行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相关部门都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救助行动,目前,全市帮扶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对象达95300个,资金达到2000多万元。
(四)构建和谐计生,积极实施“新农村新家庭”建设。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加快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步伐,我们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构建和谐计生为目标,全面启动了新农村新家庭建设试点工作。市里成立了由计生、民政、农业、妇联、计生协会等多部门参加的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印制下发了《实施方案》,在俚岛镇中我岛村等22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初步培育了计划生育新家庭100户。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中我岛村等一些典型村的工作经验已经在全市得到推广。
(五)拓宽宣传领域,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服务。在做好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一是积极开展以面向韩资企业的对外宣传服务。在多家韩资企业、涉外宾馆建立了计划生育宣传固定阵地,印发了有关科普知识的“双语”宣传手册2万多份,对我们的外宣做法,省宣教中心拍制了专题片在省齐*公共频道进行播放。二是积极开展互联网信息化宣传服务,我们充分利用对外宣传网站(*和全省农村远程教育网两块固定阵地,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年内更换信息量400多条,满足了各层次、各年龄段群众的宣传教育服务需求。三是重点加强基层宣传阵地建设,镇村普遍设立了人口计生图书角、宣传栏,结合新农村建设,60%的村建立了形式新颖的宣传一条街和文化大院。四是,结合中央决定的学习贯彻,我们投资一万多元在荣成时讯开辟专栏。2007年,全市组织各类集市宣传50多场次,出动宣传车100多台次,印制宣传品达10万多份。
(六)实施规范管理,积极培植基层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化示范点。我们以*市规范化管理现场会和“十佳计划生育物业管理住宅小区”观摩活动为契机,总结工作和社区物业管理住宅小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打造工作现场来促进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促进了规范化管理。我市推广实施的“三早”、“三变”、“三为主”工作方法得到*的充分肯定;我市总结推广的“两个新,四个五”工作经验以及俚岛镇中我岛社区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工作现场得到*的充分肯定。
(七)展现工作亮点,积极配合上级专项调研评估工作。今年以来,我市先后迎接省级科技服务工作专题调研、省级行政执法工作专题评估、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县动态评估和省人口目标责任书考核等调研、评估、检查工作,以及*市的各种专题调研。在工作中,我们不惜人力物力投入,积极配合上级领导开展工作,将工作亮点和工作成就展现出来,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尽管我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当前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
(一)人口反弹的压力仍然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仍然艰巨。受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仍然存在矛盾。
(二)农村人口计生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农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压力仍然很大,农村计划生育自治网络、工作制度和管理服务设施建设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开展计生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