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第1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素质决定着各种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于决定着最终能否成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因此,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契机,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让学生在无压状态下学习

研究表明,在愉快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比如:当学生圆满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教师用恳切的语言伴之以赞许的目光注视:“很好、真棒、你真聪明、真会动脑筋”等口头表扬;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则用“别急、不要紧张、慢慢说、再想一想、明白了吗”等温柔体贴的话语鼓励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只有在这种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生都能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的强烈愿望。

二、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

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电动机,力争用精辟的语言,实践事例、典型趣闻等导入新课,使“导入”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先给同学们讲述“蓝精灵分月饼”的故事:有一天,蓝精灵的妈妈习回一个又香又甜的大月饼(出示月饼),蓝精灵的弟弟看见高兴得跳起来,就要分来吃。蓝精灵用刀一切(教师演示),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一人半个(结合实物,出示图①)顽皮的弟弟嚷道:“我要多一点?”蓝精灵灵机一动,就把弟弟这半个月饼再一切(教师演示),又平均分成2份(结合实物出示图②),这时弟弟可高兴了,左手一块,右手一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同学们,你知道蓝精灵俩谁分得多吗?“引导学生观察验证图①、②,问:蓝精灵吃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1/2)弟弟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2/4)再问:你还有使蓝精灵的弟弟更高兴的切法吗?学生回答:把弟弟这个月饼平均分成3块、4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活了,最后问:为什么蓝精灵自己的那半个月饼不切呢?学生回答:因为蓝精灵知道切与不切都是同样多。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把1/2、2/4、3/6、8/4用等号连结起来,变成1/2=2/4=3/6=4/8。设疑:为什么相等?根据什么?这样,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蓝精灵分月饼”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进入学习。

三、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和提出不同见解的自由。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民主教学氛围的核心。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上的向导、顾问甚至是伙伴。

在创新教育中,我校教师在营造民主教学氛围上创造了“十允许”的经验,即允许上课随时质疑问难,允许发表对教材不同意见,允许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允许简缩解题过程,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尾部,教师错了允许提出意见,不同意的允许争辩。我们还注意学生之间也要平等,鼓励学生互相讨论问题,制止相互间的攻击、嘲讽和哄笑。使民主教学得到真正的落实,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了优化的教学环境。

四、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

竞争催人奋进,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根据小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竞争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竞争,并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公平的机会与条件,使他们在各个不同的层面上尽获提高。我在教授《求最大公倍数》新课后,设计了求最大公约数四组练习题(每一个学生一道题),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力赛,每一个小组完成一题,按照座位顺序依次到黑板写出得数。做得既准又快的小组为胜。我的这一设计,为学生营造了紧张愉快、和谐的竞争氛围,这样的练习既满足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让后进生燃点信心,积极学习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云计算;共建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7-0004-03

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越来越急切。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已持续多年,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育部早在2002年就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学校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但由于存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不够、缺乏统一规划、经费不足、技术力量不强、没有相应机制等问题,造成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林立等现象突出。面对现状,笔者建议中小学利用云计算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水平,实现全国心理健康教育走进云时代,共享一片天的目标。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虽然我国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已持续多年,也积极建设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但是难以满足学生急切的需求,资源建设存在许多问题。

1. 发展极不平衡

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得到各方面的重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发展极不平衡,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状况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比落后地区发展优势明显;城市中小学比农村机构设置更完善;重点学校比普通学校开展得更好。特别在师资方面,多数发达地区中小学配备了专业的专职心理咨询师,而落后地区专业及专职心理咨询师严重缺乏,心理咨询师90%为兼职,基本上是其他学科教师经相关部门统一组织培训、考核合格后兼职从事此项工作。

2. 信息资源重复建设

随着网络资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各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积极。但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多数学校做法雷同,基本上是购进一批信息资源建设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成一个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的局域网,里面的内容各学校大同小异。基本上是把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堆积,没有根据信息传播的规律对内容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有些甚至是把课本教材转为电子课本,粗制滥造;没有从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资源建设。造成了目前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贪大求全,只求数量不重质量,各教育机构的资源不能互联互通,无法实现共建与共享,导致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重复投入、浪费严重。

3. 信息资源孤岛林立

我国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建设与评估标准,虽然近些年各地中小学开发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但是大家都是各自为战,互不相关。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建设,由于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开发软件和硬件造就了课程资源库平台的通用性和兼容性较差,再加上各部门之间存在协调、管理和版权保护等问题,给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和数据的交换、共享和应用造成了困难。其中视频文件的表现尤为明显,各学校的视频格式单一,没有考虑到浏览器版本不同、网络带宽分布不同,造成无法浏览。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在地理上分布较广,在课程开发时使用了各式各样的软件和硬件,造成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兼容难的“信息孤岛”现象,课程内容访问速度太慢,下载等待时间太长,资源可用性太低,一些内容根本无法浏览。另外,由于缺乏一定的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各教育机构的资源无法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很多学校画地为牢,把自己的资源封闭起来,宁肯浪费,也不愿共享,这也是造成“信息孤岛”现象的重要原因。

4. 信息资源的实用性不高

虽然近几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有了一定的成绩,从刚开始的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到现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从总体上还是不能有效地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信息资源的实用性不高,不能有效满足师生的需要。信息资源的加工缺乏深度,资源的覆盖面较小,缺乏深入的研究信息资源应用模式,还没形成既能够让师生乐于参与,又能够与教学活动有效结合的应用模式。另外,信息资源操作的实用性不强,不能切实减轻教师使用的负担。对大多数教师来说,信息技术是一门新技术,由于缺少深入的专业培训,用信息技术深入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很多教师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在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处理、传输等基本技能上还不够熟练,很难建设成实用性高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资源。

二、走进心理健康教育云时代,全国中小学共享一片天

云计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信息技术,它有超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能实现每秒百万亿次以上的计算能力和千万亿字节以上的存储能力;有超强的扩展性,可以很快捷地被扩展和异构接入,迅速实现系统内所有异构硬件和软件的互操作;有高共享性,可以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等的全面共享,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访问和使用各种系统资源;有可靠的安全性,可实现信息和资源的自动更新,智能地适应各种不测情况的发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满足各种形式的安全要求。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第3篇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艺术类学生的健康状况总均分男生稍高于女生,但两者并不具备显著差异。其余因子分析表明(表2),艺术类男女学生中,总体差异性并不明显。但在焦虑方面,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男生在偏执方面明显高于女生(P>0.05);其他健康因子并无显著差异(P<0.01)。因为男女两性紧张认知程度不同、所承受压力的质与量不同、心理防卫方式不同以及生物基础不同,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性别发展中始终相互作用的结果。此外,女性的生理周期对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波动影响。而且女生较男生更偏内向,更注意细节,因此体验到的心理冲突更大,心理的焦虑状况也更加明显。艺术类学生,由于其专业性质,会影响到独立性和个性意识的发展。加上男生较女生更加自我,性格情绪化也教女生变化大,存在偏执心理问题,也在情理之中。这一结果提示:在体育教育的干预与促进研究中应重视女生的心理保健工作,同时注意不同性别学生的区别对待,发挥两性优势和两性互动效应,促成两性和谐发展。

不同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

通过对艺术类大一至大四各年级的各因子统计分析对比(表3),大四学生的阳性总均分明显高于其他3个年级,三年级次之,二年级年最低。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方面,大一学生的均分仅次于大四学生,而高于大二、大四学生;综合比较,大四学生、大三学生的分值明显高于大一、大二学生,且大一大二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艺术类学生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于高年级学生。这与对广州地区普通大学生的调研数据有一定的出入。在对广州地区普通高校的学生调查中显示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四年级学生均值呈下降趋势。但四年级在年级学生在躯体化、焦虑因子均分上高于其他年级。分析原因,普通高校一年级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经济困难等。很多大学新生离开长期生活的环境到新的环境以及不同于中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导致大学新生普遍感到睡眠不好、食欲不佳、学习不适情绪不高、心情抑郁。而艺术类学生特别是美术类学生,在其进入高校之前,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远离家乡,到全国各地的画室或美术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学习时间大半年至一年,个别学生甚至学年,并且不止一个画室。经过这些经历,学生的独立能力、与同学交往能力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都较一般大学生强,自然出现以上差异。(表4)

大学生体育锻炼感觉状况调查

研究中选用了体育锻炼达到体育人口标准和非体育人口的两组人群,锻炼感觉测试表明(表5),体育人群中学生在精神振作感和积极参与感两个维度的比较中明显高于非体育人群(P<0.05),安静感均值也低于非体育人群,而疲劳感稍高于非体育人群,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对男女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男、女学生除了疲劳感(P>0.05)外,在体育锻炼感觉的其他维度上男女生差异非常显著(P<0.01),男生的得分显著地高于女生。因此,我们要加强体育教育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获得愉快体验,尤其是女同学。

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措施

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保持身心健康,预防与正确对待各种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参与体育课程学习和体育活动的锻炼,可以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模拟的竞争环境中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拼搏精神以及宣泄不良情绪等。这对于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呈现良好的心境状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1运用体育课堂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忽略了学校体育在其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而学校体育也只重视对学生生理方面的健康教育,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对人体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情绪以及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2利用体育所蕴涵的丰富价值

和思想,促进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体育活动本身的内在精华包括参与的意识、交际的能力、生活的态度、竞争的意识、合作的精神、真善美的价值观以及各类法规意识等。在体育运动的参与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和塑造良好的个性。在活动的竞争中,养成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在复杂多变竞赛情景状态下,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3营造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创造有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体育教育环境

学校可通过学校文化的某些干预、激励措施,促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各种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信息,并内化为良好的健康行为的过程。在深化、完善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可通过增设学生喜爱的体育选修课,成立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功能,开展校内、校际间体育的竞赛和交流,开展体育讲座、体育知识竞赛等第二课堂,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与生活环境。

4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参与健身锻炼的基本形式,具有增进身心健康、培养体育人才的功能,具有教育、体育、文化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功能。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教育目标,学生积极而又经常的身体锻炼,通过自主的身体活动及与锻炼同伴的社会交往,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日益增强。课外体育活动包括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训练、课外竞赛等。组织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活动空间广阔,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

结论

通过调查,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因子分数中度异常的占总数10.65%;总体均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艺术类大学生尤为突出;艺术类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总体均分有类似的趋势,一年级学生在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大四学生在躯体化、焦虑因子均分上高于其他年级。研究表明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大中学生消除疲劳,减缓应激、愤怒、抑郁、慌乱,提高精力和自尊感,增进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第4篇

健康是人类生命延续的基础,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的诠释是不同的,如今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观的重要内涵,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当代学生成长及成材的重要保证。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8年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方面都完好的状态”,在这个定义中已经明确包含了心理健康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卫生组织又于1989年提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应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良好状态的人,才能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其实,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中,又不同程度地包含或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无疑,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人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则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祖国的希望,是否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能否适应新世纪的各种挑战,都会对国家的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就人类自身来讲,重大的挑战是心理危机。学生正处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发时期,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年龄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思维、情感、意志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情感与理智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交错等一系列问题。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骨干,作为未来的主人,既要有健康的体魄,又要有健全的精神,这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应得到各界的普遍重视。

2 学校体育课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心理健康教育已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并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学习目标: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知身心发展与体育活动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和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控情绪;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的功能,也就是体育运动对人的影响,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教育功能、竞技功能、健康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过去,学校体育课对于体育运动的竞技功能予以了充分的开发,但对于健康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则缺乏足够的重视。健康功能当然也包含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而休闲娱乐功能似乎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首先,休闲娱乐活动中,学生的情绪是积极的、快乐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容易释放压力,体验积极情绪带来的愉悦;其次,休闲娱乐体育活动中常常是近乎游戏的集体活动,因而在活动中学生有机会体验团队合作、交流,公平竞争和合理处理胜利与失败。这对学生的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培养。

3 学校体育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1 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游戏性、挑战性、团体性等特征使得学生从中能够体验到满意、欢乐、紧张、兴奋、焦虑等多种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体育教学的团体性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助互学等,能启发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自尊、自信以及责任感。体育教学的竞争性,能激发学生进取心,鼓舞意志,使各种情感体验更加深刻。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校安全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原则;途径;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0-02

安全工作,情系千家,心牵万户;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很多安全问题是显性的,常容易引起大家的警惕或重视,而心理健康问题是隐性的,常被大家漠视或忽略,一旦它由隐性转为显性时,往往安全祸患已经酿成,给学生、家庭、学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一、当前校园中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常见安全问题

心理问题往往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由于自身个体发展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校及社会的原因等一系列因素诱发的。与其成因对应,当前校园中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常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学生个人成长的问题,如对人生的迷茫、焦虑等引发的厌世轻生等;二是青春期的问题,如早恋、黄色文化引发的害等;三是学习的问题,如学习失败引发的厌学逃课等;四是与同伴沟通的问题,如交流不畅引发的打架斗殴等;五是与父母的矛盾问题,如沟通不畅引发的离家出走等。这五个问题是中学安全教育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重要问题解决好了,就为中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铺平了道路,就抓住了学校安全教育的关键,对中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案例一:校园,晚自修时间,某学科期末考试结束。一位男同学回到寝室,一声大喊,飞身一脚踹向盥洗间的玻璃门。结果门碎脚伤,该男生的脚被玻璃划破,在医院缝了20多针。事后调查,原来是该生考试结束后,心理十分郁闷,用大喊大砸以发泄心中的烦恼。案例二:某校一单亲家庭的学生,平时父母工作忙,照顾不周,该生自觉缺少关爱,后向本班一同学示爱又被拒绝,倍感孤独,觉得自己被世界遗弃,人生无趣。某天晚自习结束后,到五楼走廊翻越围栏跳下,当即死亡。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职业培训,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

一个学校搞得好不好,关键在校长。一个校长的水平,就是学校的水平,对于心理素质教育也是如此。校长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校长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教育理论,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就能很快开展起来。同时也能积极地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不断提高教师相关知识水平。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实施健康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坚持的几项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一切教育应面向一切学生和学生的一切,心理健康也不例外。

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健发展。由于学生的年龄、文化、生理等都在不断地变化,他们的认识水平、承受能力、内心体验、行为表现等都是变化着的“不稳定因子”。因此,在教育时,不可以来所谓的“一锤定音”,而应当坚持发展性原则。

3.活动性原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

4.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说教或以某种手段施压,那样的结果只能会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尝试的一些途径

1.学校可以利用课堂主渠道,向广大学生传授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这应该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途径。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

2.课余时间开展专题教育,如讲座、报告会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以集体或个体为对象的心理咨询活动,努力消除学生心中的不自然感,营造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逐步建立一套由“学生-学生干部-任课老师-班主任-年段长-学校德育处-学校领导”组成的分布广泛、功能齐全、整体联动、效果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快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其功效,以求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3.创造条件,开办家长心理学校,或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与家庭互相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4.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建立德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并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防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倾向

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明白,现在中学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行为不仅有思想、品德、法制纪律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方面的成因。因此,我们在育人工作中应正确区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品德行为问题,不要把本是心理健康范畴的问题,上升或转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问题上来处置。我们只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才能从治标转向治本,从而从源头上、从深层次上杜绝安全隐患。

(二)防止学校健康教育形式化、课程化、知识化倾向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渐渐认识到,学校心理教育应该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并辅之以一些富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问题的活动,引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与自我向上。

(三)防止教育功利心过重

在现行教育管理制度下,许多老师天天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神经整日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这样,许多教育行为显得急功近利,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极为单一,那就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而一旦这种关系处理不当,便易激化成矛盾,引发生冲突。其后果是学生心理压力急剧增加,轻则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重则诱发安全事故。因此,我们在学生心理教育中,应克服过重的功利之心,不要试图走捷径,简单粗暴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强调法制、道德、纪律、规章制度对学生的管理与约束,更要高度地尊重学生,真诚地关爱学生,让学生要安全感、归属感。

总之,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必须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只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安全教育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校园,这就要求人人关心学校安全,个个支持学校安全。教书育人,我们既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做到未雨绸缪,防心理问题于发端,避安全隐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