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教学设计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变式教学;课案设计

所有的高中教学都是为了高考服务,而高考考试题目在设计上要保证大部分考生会做,只存在极少数难、偏、繁的题目.我们在做高考试卷时往往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真正去做又无法下手.这与我们平常数学教学方式有很大关联,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主要就是对照教材讲解,教材以外的东西老师很少讲解,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当时是学会了,但是,拿到一个有点变化的题目就瞬间蒙了,不知该如何着手,题目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都不甚清楚.本文就最近高中教学中新兴的变式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将变式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课案设计中去.

一、变式教学的概念

变式教学就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范式教学的一种变化形式,而范式就是老师只教授高中书本中现成的教学素材,并不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可以说范式教学就是一种书本本身的教学.对于那些领悟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可能并不需要老师的多加讲解就可以理解,但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并不能真正理解该概念,更不用说具体应用.

基于上述情况的存在,一些教育学家纷纷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其中一种就是本文所说的变式教学.而对于什么是变式,从大多数学者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变式的本质,它是在保持某项事物本质不变的前提下,对该事物的具体表现形式的一种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关键是万变不离其宗.具体到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教学,是指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高中数学教材中现有的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境出发,将概念、性质、定理、公式等做出相应的变化,从一个基本的出发演变多种本质上相同的变式.通过这种“变式”,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公式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二、高中数学变式教学课案设计的原则

变式教学需要老师在现有高中数学教材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定理、公式以及例题、课后训练等尽可能地进行变式.故老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备课准备,对课堂中哪些知识点进行相应的变式,对课案进行设计,而在课案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目标导向原则

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故教学目标的确定对一个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去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 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老师做到有目的地教,学生有目的地学,这样才能教学相长.

(二)启迪思维原则

变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在变式教学中,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多角度的启发、不同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去学习.因此,老师在进行变式教学课案设计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以启迪思维作为变式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三) 探索创新原则

在进行变式教学课案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变式教学中相关的变式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注重学生自身对新型变式的探索,要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为学生变式探索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老师要尽量就教材本身挖掘出更多潜在的知识,引入问题式、情境式、小组探讨合作等多种新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循序渐进原则

每个新事物的产生都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正如变式教学这样一个新兴的教学模式而言,由于学生一直以来受到的都是范式教学,对变式教学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必然有一个接受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老师在高中数学变式教学课案设计时,对变式本身进行一个难易程度的衡量,遵循由易到难这样一个顺序进行.

(五)学生主动参与原则

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成长的一个过程.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教学课案设计时,应该在课案中将学生的积极参与考虑进来,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变式教学.

三、变式教学课案设计的具体操作

高中数学教材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教授都按照定理(公式)——示例——练习这样的一个模式编排的,为了方便学生的预习、理解,教师在具体的课案设计中同样遵循这样的一个编排模式,按照概念、示例、练习三个板块对每个板块进行相应的变式设计.

(一)概念变式设计

数学是一个抽象思维的运用过程,高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各种数学概念也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入变式教学,通过对教材中数学概念的变式加深学生对该定义的理解.

概念的变式设计包括概念的引入、辨析和深化.在进行课案概念变式设计时,老师应该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为学生的思维逻辑过渡提供一个桥梁,顺利地引入新的概念,这样的一个引入变式不仅可以缓解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对概念的背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通过不同情境下抽象出一个概念的本质,并予以运用.

比如,在对棱柱进行定义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立方体等物,通过各实物的观察得出,棱柱有两个面是平行的,其他各面都是四边形,每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都相互平行.老师可以说棱柱是有两个面是平行的,其他各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反过来又提问能否说两个面平行,其他各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一定是棱柱.通过这样的一个变式的对比让学生对棱柱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又如学生对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概念不清,可引入这两个小题:①在区间 [0,10]上任意取一个整数,求这个整数大于5的概率.②在区间 [0,10]上任意取一个实数,求这个实数大于5的概率.分清前者是古典概型,后者为几何概型.又如学习数列单调性时可引入下面题目:①若函数f(x)=x2-ax+1 在 [1,+∞) 递增,求实数a的范围.②若数列an=n2-λn+1 为递增数列,求实数 λ 的范围.注意区别数列与函数单调性的不完全相同.第一问中a≤2,第二问中只要由an

(二)示例变式设计

在数学教材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课案变式设计时,要注意对变式示例的选择,在挑选示例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示例的针对性、系统性、灵活性.

比如说,教材中出现的,已知函数 f(x)=-x3+3x2+9x+a,求f(x)的单调减区间.针对这样的一个例子,我们可以设计出以下几个变式:

1.求函数 f(x)=0.5x2-lnx的单调区间.

2.若函数f(x)=x3-3ax+2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2),求实数a的范围.

3.若函数f(x)=x3-3ax+2在区间(0,2)上单调递减,求实数a的范围.

通过这样的几个变式,让学生彻底明白如何去求单调区间,单调区间应该是定义域的子集,以及理解“函数的单调减区间是某区间”和“函数在某区间内单调减”之间的区别,明确后者是前者的子集.又如教材中题目:已知曲线

y=13x3+43,求在该曲线上一点P(2,4)处的切线方程.学生很容易求出切线方程为y=4x-4.但把题目改成:已知曲线y=13x3+43 ,求过点P(2,4)的曲线的所有切线方程.学生认为题目没变,实际上P点可以是切点,也可以不为切点,经计算有两条,方程为y=4x-4,y=x+2.又如:(1)已知函数y=f(x)为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在(0,+∞)上递增,且f(4)=0,求 f(x)>0的解集.(2)已知函数y=f(x)为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满足f(x)+xf′(x)>0,且 f(4)=0 ,求 xf(x)>0的解集.只要记F(x)=xf(x), 当x>0,F′(x)>0 ,即 F(x)在(0,+∞)递增,且 F(x)为偶函数,学生就明白了.

(三)习题的变式设计

学生在了解了基本数学概念以后,关键是进行练习,目的就是希望学生通过不断地练习训练加深对数学教材中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运用、解题方法的掌握,进而整体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效率.

例如: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 和(3,0),边 CA,CB所在的直线的斜率之积为49,求顶点C的轨迹.

在学生解出答案后,老师紧接着可以出以下的变式,让学生进行解答:

1.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和(3,0),边CA,CB所在的直线的斜率之积为-49, 求顶点C的轨迹.

2.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0,-3) 和(0,3),边 CA,CB所在的直线的斜率之积为49 ,求顶点C的轨迹.

3.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和(3,0),边 CA,CB所在的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 求顶点C的轨迹.

通过上述变式,让学生理解如何去求一个点的轨迹,将所求之点的位置互换得出不同的轨迹,改变直线斜率之积,得出双曲线的轨迹,这样,就可以理解直线斜率之积的重要作用,同时在进行这个习题变式设计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第四个变式的设计,看学生能否开动脑筋,将直线斜率之积变为负数,得到一个椭圆的运动轨迹.

又如,在基本不等式中,已知x>0,求y=x+4x的最小值.

老师紧接着可以出以下的变式:

1.已知x>1,求y=x+4x-1的最小值.

2.已知x>0,求y=2xx2+1的最大值.

3.求y=4x2-72-x,x∈[0,1]的值域.

通过上述变式,让学生能结合换元法等方法熟练地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函数的最值问题.

四、结 论

从上述对高中数学变式教学课案设计的原则和具体操作可知,变式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需要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投入到教学备案中去,对数学教师自身的要求也极高,不仅要求老师要理解教材上的东西,还能够自己对相关知识进行变式,拔高学习难度和深度.当然,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就是将简单的教材中例题的理解化作了具体的应用,对学生的发散能力要求较高,要求能够跟上老师的教学步伐,紧跟老师教学思维,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对一个概念、公式做到熟记于心、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严敏东.对高中数学习题变式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学研究,2011(4):72-73.

[2]李春满.高中数学课堂之变式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2(10):63-64.

[3]张宏江.运用变式教学改善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初步研究[J].2012(5):114-117.

高中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也得到不断的发展,选择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导学案将教学任务分为不同层次,循序渐进,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导学案不同的板块侧重于不同方向,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学习,不仅更加方便高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符合现阶段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一、老师要认真备课,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

导学案需要老师根据备课内容编写,只有老师的备课内容严谨科学,导学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备课不仅需要备教学内容,还需要备学生、备教材。这就要求老师能够熟练的掌握课本教材的知识内容,对所要讲解的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老师能够熟练的掌握课本教材,才能及时应对讲课时的所有突发状况;只有老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量,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所以老师编制导学案时候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编制的时候也能有所偏重,这样才最为科学合理。备学生,要求老师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编制最适合学生的导学案。这就要求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等情况,导学案也要考虑这些情况,每节课都要安排合理的学习内容以及合适的学习速度。只有科学合理的导学案才能发挥真正的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否则只能是流于表面形式,不能真正的落实学习效果。

二、知识框架概览,调动学生主动性

导学案的首要环节就是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概览,根据导学案上的知识框架,学生可以大体上了解本节课所要讲解的范围,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让学生对本节课程大体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最大限度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知识框架概览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根据导学案内容进行自主预习。自主预了方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和学习节奏之外,还能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可以充分体现尊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的要求。当然,课前预习的作用是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但是不能成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理由。学生不能因为在课前已经预习过所以上课就不用听老师讲课。而是要更认真的听讲,寻找自己的学习思路与老师和讲课思路不同的地方,学习最优秀的解题方法,同时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扎实巩固学习内容。

三、课前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思维

数学课堂最重要的就是课前导入,如果没有课前导入环节,那么很可能在上课后三到五分钟之内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放松状态,没有正式进入学习状态,神思还在游离。甚至更有甚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导致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上课伊始利用导学案进行导入,可以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集中精神听讲。课前导入环节除了有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快速从放松状态进入到紧张的学习状态的作用之外,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通过小故事、小游戏等方法进行趣味课前导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而且还没有紧张压迫感。这种趣味导入,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提问问题的方式也能进行课前导入,开始上课就提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寻找答案进行回答,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习思维,还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让这节课都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课堂检测,反馈学习信息

导学案课堂检测的环节需要划分不同层次,在进行检测的时候,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能力,检测出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例如将课堂检测的环节分为低、中、高三级,在进行课堂检测的时候,测试题只能完成低等部分的要求就说明本节课所讲的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或者是学生没有理解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而测试能够完成高级部分的要求就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的比较好。通过这种分层次检测的方式,数学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检测结果,认真巩固已经学会的知识,还可以适当的进行拔高训练和拓展训练;学习能力稳定检测成绩却不理想的学生要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弥补。而对于某些数学学困生来说,课堂学习还是以基础提醒的练习为主,多做一些基础训练,将基本知识掌握好,才能获得更加稳定的进步。

课堂检测环节对于老师来说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检测得到最新的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再根据课堂反馈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讲课节奏等,只有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授课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五、课后巩固,扎实学习基础

高中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1教材及学情分析

1.1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五节,这节的主要内容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等,重点掌握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负反馈调节,难点区分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2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8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生态系统稳定性》内容学习后的巩固和提升,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初中相关知识的学习已使之具有较充足的学习基础,教学过程中再单靠教师讲授法教学就比较枯燥,学生容易分心使教学效果不佳。本节内容与自然科学联系紧密,加之理解能力较初中强,拟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枯燥的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2设计理念

好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选择案例首先需要与学习的内容紧密相关,其次是要具有典型性,与学生能产生共鸣,三是能突出重难点内容。在案例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呈现案例要适时,抓住要点提出问题,使学生踊跃参与讨论,解析案例,合作交流,得出结果,最后班级互动,交流意见,总结补充,反思欠缺[4][5]。

3教学过程

基于案例教学的设计理念联系生活实际对必修三中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进行了案例教学设计.

4结语

4.1案例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本节内容在总体设计上以海洋生态系统作为引导,首先以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为案例引起学生共鸣,提出了要学生讨论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此展开再通过多个案例层层深入将本节的知识点一一呈现并阐述,同时回顾拓展了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将其从人体生命活动延伸到生态系统。以上以生活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设计,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疏通难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4.2案例教学中引导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发现,案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以真实的案例为载体,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学习,主动思考并大胆发表个人的观点,在轻松活跃的氛围里完成学习的目标,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7]。

高中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微分中值定理 教学设计 启发式教学 讲练结合

一、课程设置分析

(一)课程的地位

《应用数学》是我院机电工程系、信息技术系、车辆工程系、电子电气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课,是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专门技术及获取新知识能力的重要基础.主要讲授极限与连续,导数、微分及其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等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内容.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其他课程和实践中使用数学,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逐步形成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次课的地位

本课教学内容是微分中值定理和函数的单调性,是导数应用的基本内容.微分中值定理是获得可导函数单调性判定方法的理论基础.单调函数在《应用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函数单调性的讨论是解决诸如“用料最省”“产值最高”“质量最好”“耗时最少”等最值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学院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在加强实践性教学、压缩基础课教学的实践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各专业新的培养方案要求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把培养数学素质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协调发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课运用启发式教学,精讲多练,突出重点,通过图形直观降低理论难度,重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函数极值的概念.

2.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能运用.

3.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能熟练运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难点: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进理念,本次课运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图形直观直接得出微分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和一定数量的练习,精讲多练,突出重点,重视知识的运用.

(四)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整个黑板分左中右三大栏,左栏用来书写新课知识要点,如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及其两个推论、函数的极值及极值点概念、极值点的必要条件、单调性判断定理等;中栏右栏用来书写即写即擦的内容,如例题示范和课堂练习讲评等.

以下是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导数,它描述函数随自变量而变化的瞬时变化率.我们现在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函数的导数了.本章我们开始学习导数的应用.

[新课讲授]§3.1微分中值定理

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如果函数y=f(x)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在闭区间[a,b]上连续;(2)在开区间(a,b)内可导,则至少存在一点使得或.

推论:如果函数f(x)在区间(a,b)内满足f′(x)0,则在(a,b)内(c为常数).

推论:如果对(a,b)内任意x,均有f′(x)=g′(x),则在(a,b)内f(x)与g(x)之间相差一个常数,即(c为常数).

[课堂练习]验证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对函数y=4x-5x+x-2在[0,1]上的正确性.

[新课讲授]§3.2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极值:极大值与极小值的统称.

极值点:使函数f(x)取得极值的点x称为函数f(x)的极值点.

注意:函数在一个区间上可能有几个极大值和几个极小值,其中有的极大值可能比极小值小;函数的极值概念是局部性的,它们与最大值、最小值不同.

定理(极值点的必要条件):设函数f(x)在x处可导,且在点x处取得极值,那么.

可导函数的极值点必是驻点,驻点不一定是极值点.如:在x=0处.

对一个连续函数,极值点还可能是尖点(使导数不存在的点).如:在x=0处.

定理(单调性判断定理):设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在开区间(a,b)内可导,那么

①若在(a,b)内f′(x)>0,则函数f(x)在[a,b]上单调增加;

②若在(a,b)内f′(x)

例:求出函数f(x)=x-lnx的单调区间.

答案:f(x)的定义域是(-∞,0)∪(0,+∞),单调增区间有(-1,0)和(1,+∞),单调减区间有(-∞,-1)和(0,1).

例:试证当x≠1时,e>ex.

思路:令可证f(x)在(-∞,1]上严格单调减少,在[1,+∞)上严格单调增加.故对任意x≠1,有即e>ex.

[课堂练习]

1.证明当x>0时.

提示:令,则在[0,+∞)上单调增加,所以,当x>0时,有即即这时.

2.求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答案:函数的定义域为(-∞,+∞).减区间为(-∞,3),增区间为(3,+∞),极小值y(3)=-.

[课堂练习及讲评](略)

[本课小结]

1.中值定理.

2.函数的极值和极值点概念.

3.函数单调性的判定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孙薇荣等.微积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高中教学设计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案例 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教学改革已经进人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它为我们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向教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这可以反思某一课的教学,也可以反思某一段的教学。本人从一节课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人和动物体主要的激素。

辨析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2能力目标

描述反馈调节机理。

探讨动物激素的相互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感恩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反馈调节机理和血糖平衡的调节。

2教学难点: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策略

1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已经学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例如让学生说出人和动物体的主要激素及作用,辨析幻灯片上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时,学生分成二小组交流,进行知识的比较与归纳,然后再派代表全班汇报。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本节内容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相结合。这种结合一方面可体现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分析挖掘这些问题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体现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如怀特博士的病例分析,寒冷刺激时机体作出的反应分析,与新教材理念相符合。

四.教学理念

追求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案例导课

1展示课件PPT:快乐加减法一

忧愁、

顾虑和悲观,

可以使人得病;

积极、

愉快、

坚强的意志

和乐观的精神,

可以战胜疾病,

也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巴甫洛夫

2案例分析

保罗.怀特博士是波士顿的心脏病专家,是五十年代最杰出的代表。保罗.怀特博士是波士顿的心脏病专家,是五十年代最杰出的代表。她是个年轻的母亲,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一个爱酗酒、整天什么也不干的丈夫。这个女人得了可怕的风湿热,整日卧病在床,就这样维持了3年,医生说最多还能维持一年,她的情绪极度低落。有一 天,她的丈夫不知什么原因离家出走,留下这个可怜的母亲和两个孩子,甚至一点生活费也没有。但当怀特博士再去看她时,她很坚强地说:“怀特医生,我一定要起床,我还要照顾、护养我的两个孩子。”怀特博士安慰说:“亲爱的女士,我也希望你能尽快康复,可是你的心脏会受不了的。”不顾医生的反对,年轻的母亲鼓起勇气,下定决心,充满着激情和兴奋,下床开始工作了。

此时让学生猜测年轻母亲以后的生活情形及生命的期限。

(学生各抒己见)

师:奇迹出现了,这个坚强的母亲却意外地护养了两个孩子八年,才离开这个世界。

这是什么力量使这个母亲意外地活了八年呢?另人深思 !

展示PPT:快乐加减法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师: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是必然存在的,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战胜一切的勇气,义不容辞的责任,你就是——胜利者;你就是——快乐者。

再引出问题:刚才我们从意志力的角度分析了该案例,从生理学角度该怎么解释呢?

怀特博士解释:他低估了ACTH这种荷尔蒙产生的生理作用,人类的情绪能刺激垂体,产生ACTH和正常荷尔蒙的可能性。因为在当时还不知道ACTH是什么东西。

引出:ACTH是肾上腺皮质激素,进入激素知识点。

环节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师问:1在初中我们学过的激素有哪些?说出人和动物体的主要激素及作用。

2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3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引起什么病变?

4辨析幻灯片上因激素异常引起的病变。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各激素之间的关系引出内分泌腺的三个层次:下丘脑——垂体——被管理的某些内分泌腺

环节三:激素的反馈调节及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结合实例分析:通过学生自述寒冷刺激时机体所作出的反应;说明激素对机体的调节机制;加深学生对反馈调节的理解。

2结合比较分析;1、比较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不足时的影响。归纳出:协同作用

结合马拉松赛跑时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析血糖浓度的调节。归纳出:拮抗作用

学生分成二小组比较与归纳。然后再派代表全班汇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环节四:小结

师:再回到怀特博士的病例,请同学们做合情合理地分析。然后,我运用心理学理论和反馈调节知识对材料做进一步分析总结。并说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永远存在,关键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情绪,快乐的心情看待“她”。其实这一事件让我收获很多,所以我们要感恩生活。

展示PPT快乐加减法三:

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思考,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感觉,并且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张国清

最后祝大家:(展示PPT)

Happy everyday!

六.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反思

由于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并建立在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所以会有两种可能,设计不好学生不感兴趣,设计好可能会上出新意,上出精彩。然而人的情绪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激素的分泌,激素反过来也会调节人的生理,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尝试做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教学。我参看了两种生物版本,人教版旧教材和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三;参照了浙江大学张国清博士著的《快乐加减法》一书的设计风格,嵌人了名言警句,它是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可发挥其点拨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这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引用了[美]约翰.辛德勒编著的《情绪是健康的良药》一书中怀特博士的病例创设情景教学,而这又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如果不注意调节人的情绪,就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影响身体健康。这种设计可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知识映象,学生会轻松愉快地突破本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最终实现“快乐教学”和“快乐学习”。

2教学过程反思

情景导课环节巧用了两条名言和引用了生活中引入注目的病例,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使导课——新旧知识联系——新知识——结课环环相扣。从学生课堂的反应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感觉新颖,有些学生把那些名言警句都已记下。课堂让学生猜测年轻母亲以后的生活情形及生命的期限时,他们都竞相各抒己见;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时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和汇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讲到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热情高涨,以热情的掌声结束了该课。这说明时下的高中生很渴望这样的课型;但由于备课和上课时间有限,这堂课还是未能尽情发挥,它的设计和安排还能更精妙。

3教学效果反思

课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大多以课堂渗透的形式体现,由于生物学科的特性性,我做了心理健康教育拓展教学的大胆尝试,所以上完课后,我对两个班的学生做了书面评估。

如“你对本节课内容的满意程度怎样”

A.不满意 B.一般 C.较满意 D.很满意

在四个选项中,选择“较满意人数”,甲班占38.3%,乙班占43.1%;选择“很满意”项的甲班占46.8%,乙班占26.2%,都高出了四个问题的平均分25%。

又如“你觉得结合生物知识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怎样”

A.不好 B.一般 C.好 D.很好

在四个选项中,选择“好”的甲班占53.2%,乙班占47.7%;选择“很好”的甲班占29.8%,乙班占44.6%。都远远高出了四个问题的平均分25%。

一个学生甚至直接跟我说,“这是一期中上得最好的一节课”。因为这一堂课的教学,学生否定了我全期的课,似乎有点苛刻,但是从另一层面看,现在大多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各种不同名义的心理咨询室,但都形同虚设,真正落到实处的少,进入心理咨询室的学生也寥寥无几。同时学生中不泛也存在偏见,谈及“心理”就误认为有问题,所以望而止步。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其实很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很渴望这样的课型,置于生物课中更能有理有据地令学生信服,从而实现自动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维持身心健康。

如果该课有比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课堂更加精彩。是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前进,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与交流,不仅专业基本功扎实,而且要有心理学理论做支撑和不断提高文科素养。老师的收获将是教学的快乐和快乐地教学,生活的快乐和快乐地生活。这堂课我的确做了精心的设计,投入了时间,同时我也收获了快乐,传递着快乐。这只是一个起点,前方路漫漫而修远,吾将上下求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勒玉乐.反思教学.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张国清.快乐加减法.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