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沟通管理的基本原则

沟通管理的基本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沟通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沟通管理的基本原则

沟通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档案信息;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遵守统一和灵活的基本原则。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活动中,档案管理人员处理这些信息的时候要遵守统一和灵活的原则,而在制定这个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的活动中,首先要顾及到的是要做到档案信息规定的基本要求,进而在这个条件上促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走向一定的制度规范。尽管这对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制度体系有着积极的影响,可是并不是规定社会上全部的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体系规定的基本体系是一样的。所以在制定一个科学而又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的活动中,想要让这些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就要思考该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与特征,不同管理特征的事业单位在处理档案信息的活动中,也一定会有其不相同的地方,因此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体系的制定中,工作人员也一定要遵守统一和灵活的基本原则,还要根据这个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与它的运行情形,发现它们之间的不相同的地方,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对于它自己的工作性质,与它的自身特征做好自身应尽的责任,在管理过程中把握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与不足的地方,进而改进自己原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二)遵守制定和执行的基本原则。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活动中,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是促使档案管理活动走向体系化的前提,可是倘若只是关注体系的建设却不关注计划的落实,那么只会让档案管理体系变成一个无用的摆设,因此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于这个体系的切实执行。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还有档案管理工作人士要遵守档案管理体系,切实执行好该工作体系的基本要求,在该活动中要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体系,进而激发档案管理人士的工作热情,让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保持忠诚之心,根据档案管理体系进行有关的管理活动,而且在档案管理活动之中要坚持改善与优化管理体系,进而促使管理体系变得更加科学。

(三)坚持权益与责任统一的基本原则。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过程之中,档案工作人士是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士的工作热情会对该单位的档案管理活动有着一些后果。而这作用到管理工作人士的工作热情的原因就是以下两个原因:一个是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士的权益不清晰,得不到基本的工作补贴,另一个是档案管理工作认识的责任不清晰,所以觉得自己的某些权益并没有获得上级的重视。因此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划分好档案管理工作人士的权益与责任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这就要求在工作人士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要划分好他们的工作责任与基本权益,在档案管理单位人员做好自己责任范围内的条件下,也要尊重他们的基本工作权益。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可以构建起有趣的沟通途径,及时吸取工作人员真诚而宝贵的建议,明白他们对于工作中存在的不满意的地方,努力提升他们对于工作的满意度,还可以适度地调节工作制度,使其更加适合工作人员的处事步伐。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弄好的几点关系

(一)弄好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关系。有些事业单位是专门处理档案管理的,而有些事业单位是负责其他一块的内容的,因为每个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与着重点各不相同,因此包含档案管理工作的其他事业工作都是为重点工作而服务的。我们不但要明白事业单位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份比较重要的工作,还要关注这个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在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发展的基础上,档案管理工作不但能够加强事业单位的工作管理,还能够给事业单位日常的决定提供一些可靠的参考。而在促进事业单位外部发展的基础上,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给事业单位的宣传活动提供一些活动的建议,而且在与其他单位的沟通之中也是可以进行很好的宣传的,进而可以给事业单位的进步做好基本的保障工作,我们也是能够知道,事业单位工作的做好与档案管理工作是分不开的。在档案管理工作的活动中,要尽量获得事业单位还有其他单位的关注,而且还要让他们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而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士来说,他们也要认真工作,脚踏实地,努力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进而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二)弄好事业单位中其他单位与档案管理单位的关系。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尤其是档案信息的搜集活动,不但需要借助其他档案管理单位的帮助,否则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弄好事业单位中其他单位与档案管理单位的关系能够做好档案管理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单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事业单位的领导的关注,获得他们对于这个工作的认可,才可以保证其他单位的团结合作,而且弄清楚他们之间的权益和责任,分配好彼此之间的工作。而在档案信息的搜集活动中,应该让每一个单位做好自己应该尽到的责任所在,当然,上级也要关注该项工作的实施,努力完成自身资料的收集,还要保证事业单位档案的可信度。而且在其他单位需要了解档案信息的时候,档案管理工作人士要给他们真诚的关爱,做好自己的服务本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实践,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也逐渐走向了信息化的方向,并且随之而变的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上岗标准,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士的职业素养也是有一定的指标的。

三、结束语

当前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士不但要关注从前的档案管理手段,除此之外,单位职工们还要有电子档案管理的技能,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体系不断改进的条件下发展一支强大的档案管理团队是可行的。其中,事业部门能够使用各种培训手段,去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实施,还要保证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的提高。事业部门也要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去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能够给管理工作员工的进步提供一个不错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吴清越.农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广西农学报.2010(01)

[2]宋琳.做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山东档案.2011(03)

沟通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资计划;精细化管理;基本原则;企业成本

物资计划管理是企业进行物资管理的首要环节,对其加以精细化管理应着重于从材料采购、入库再到出库的各个环节的控制。考虑到企业的物资计划管理关系到企业的运行成本和经济效益,因此在环节控制中必须以成本管理和效益至上作为工作思路,严把采购关,实现源头控制;盘活库存量,降低成本,真正实现“节源节流”,努力实现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本文简要概述了精细物资计划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作为指导帮助企业厘清加强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和头绪。

1 精细物资计划管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对许多企业特别是制造类企业而言,材料成本往往占去了企业成本的绝大部分,因此加强对购进物资的精细化管理,能从源头上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在企业物资管理流程中,计划是物资供应一切工作的起点,决定着后续工作能否准确、按期完成。在计划的编报、平衡和执行过程中,企业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 注重计划的科学性

科学的计划才能最终保证执行的有效性。所以,只有保持物资计划的科学性,才能保证物资计划执行的合理性。在物资计划编制过程中,每一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科学地依据充分确实的材料,并总结出规律,进行严密的计算。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既要依据用料单位的物资需求计划,又要结合分公司的材料预算、实际消耗规律、工程项目、投资项目等情况。物资需求计划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后续的开工生产。只有准确而合理的物资计划,才能达到既及时保证生产需求,又能合理储备、降低采购成本和提高计划履约率的目的。

1.2 体现实用性

物资采购计划必须贴近企业实际的生产活动,要为生产服务,否则与生产脱节,将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计划还要突出预见性,这需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广泛论证,使物资计划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衔接,确保生产管理严格在物资计划指导下运行,以达到指导生产、控制成本的目的。

2 精细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2.1 提前介入采购计划,做好后续物资调配

为提高物资采购计划的精准度和针对性,企业物资计划管理部门应提前介入采购计划,强化对计划前期调研分析的工作力度,采用科学分析法对不同物资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如对一些特殊关键物资,物资计划管理部门人员一方面要组织材料人员对物资市场进行调研,深入了解物资情况,掌握其市场行情和资源状况,另一方面提前介入设计,主动与需求单位、设计及相关部门沟通,确保采购的物资与工程实际所需的物资匹配,并保证及时供应。举某工程企业为例,某油田社区将在10月份左右进行天然气管网改造,该工程物资科却已经在9月份上报了详细的需求计划,该计划详细说明了供应商资源、市场情况、交货期等信息,与此同时还在9月下旬主动参与到设计部门、承建单位项目总体统筹计划编制当中,掌握到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并及时纳入的采购计划中,大大提高了计划编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依据采购计划采购物资完毕后,接下来就是清点库存物资。在调配库存物资中,倘若遇到差额或者赘余部分,应及时上报采购部门主管领导和周知物资统计人员以修正下次采购计划。通过源头上精细化的计划审查,有助于实现可控的合理调配,从而真正实现“节流”目的,同时也能起到防范物资积压造成的资金占用风险。

2.2 把握市场行情,建立价格信息库

前面提到过,企业的运行成本大部分来自于原材料的成本,而原材料的成本主要受制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因此,为了使市场价格波动对原材料价格乃至最终的企业运行成本的影响降到最低,企业有必要建立动态价格信息库来加强市场行情的分析,为采购决策提供参考。目前市场行情的分析主要基于对外部市场把握,需要信息分析人员时刻关注市场价格的走势,依据日常收集的信息绘制一段时间内的价格走势,并及时作出初步分析研判,为决策者决策提供关键的信息源。另外,对内部监测也应做到心中有数,时刻监测物资耗用量,绘制需求量曲线表,进一步优化市场分析。

2.3 加强采购管理

物资采购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成本,往往涉及到核心的采购价格是否反映市场价格实情,是否符合企业可承受的价格底线等问题,因此作为企业精细物资计划管理的关键环节而受到重视。具体而言,针对通用物资,在采购过程中首先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采购程序,坚持比质比价的原则,做到公开透明;针对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必须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在招投标的过程中,物资管理部门要综合考量供货商最终报价水平与自己的价格信息库是否悬殊,是否越过可承受的价格底线,原则是要在采购过程中始终维护自身利益。而对定点生产的物资的采购,采购单位提出的书面报告极为关键,物资管理部门应先做好独家采购物资的成本构成分析,以充分把握其价格波动范围,最后得出分析结果,构成提交领导报批的书面报告。由此可以看出,只有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合理,才能为合同谈判成功奠定前提条件,才能最终实现严格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目的。

2.4 加强库存管理,盘活库存资源

加强库存物资的管理,盘有库存现有资源是减少企业资金占有量,缓解流动资金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有赖于相应的库存管理措施的建立。目前许多企业采用的是零库存或者代储代销形式的库存管理模式,方式是加强与供货商积极沟通协商,签订代储代销协议,实行用后结算,这样以达到减少流动资金占用的目的。另外,做好对重要物资或者战略物资的必要储备也是库存管理一个重要内容。我国近几年相继对粮食、大豆、玉米、白糖等民生物资进行了必要的储备,技术上对储存时间、储备数量等都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参考标准,2010年以来在应对国际市场冲击和国内通货膨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对企业物资管理部门而言,应对物资的储备数量、储备天数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前瞻性地考虑供应商供货能力、工程上使用进度等,避免造成物资储备不足或者过剩。

2.5 全面提高计划编制人员素质

物资需求状况的掌握、计划的编制等核心工作最终还是要靠人来完成,这对物资管理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物资价格变动对外部市场价格日益敏感的新形势下以及企业采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环境下,负责企业物资采购的相关业务人员必须转变仅限于物资出入库记录和简单调配的简单认识,认识到物资计划管理已经上升到了事关决策,事关企业成本效益的层次,加深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视野,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另外,物资管理人员还应“放下身段”,主动沉下去,多深入生产一线,及时掌握生产需求。对多关注和了解外部市场动态,提高预测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桂红艳,胡利萍,新形势下企业物资计划管理精细化探讨[J].大家,2011(02).

[2]张军.新形势下实施物资计划精细管理探析[J].内江科技,2000(05).

[3]杨玉真.浅谈如何加强物资计划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0(08).

沟通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3篇

《大学语文与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核目标

主要考核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阅读、分析浅近文言文、一般语体文的能力以及写作常用文体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语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分析、基础写作。

(一) 语言知识

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了解常用文言虚字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和同一个文言虚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主要包括古今各种文体知识;中国古代和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代表作、在文学史学上的地位;重要作品的作者、出处及名句;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三)阅读分析

对于古代、现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大意,段落层次,主旨或中心论点,哲理内涵,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态度,作品所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比兴、白描、象征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引用等)能进行准确深刻的欣赏分析。

(四)基础写作

基础写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理解应用文写作知识,并会具体运用写作知识进行写作实践,具体掌握书信、通知、通告、通报、请假条、感谢信、慰问信、倡议书、总结、调查报告、广告、合同、申请书、产品说明书等的写作;二是根据所给题目或材料,撰写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字通顺,标点准确,书写整洁,不少于800字。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试卷满分150分。

3.考试时间:150分钟。

4.试卷内容比例:现代文学作品约40分,古代作品约50分,作文约60分。

5.题型比例:单项选择题约20分,填空题约20分,阅读分析题约50分,应用文写作20分,命题写作40分。

四、参考教材

季孝良编著《专升本大学语文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吴相洲主编《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徐秋儿主编《现代应用写作实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曾湘宜著《应用文写作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内容提要和要求

第一章 管理概论

1、组织与管理的定义。理解组织与管理的涵义,理解管理的研究对象:管理主体——管理者的基本特征,以及管理客体——管理对象及环境的特征。

2、管理的学科分类、特点、性质和基本原理。理解管理学的特点和性质;深刻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

3、管理的基本职能。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能对组织进行管理职能分析。

4、管理机制和管理基本方法。认识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能对各种管理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1、古典管理理论。深入理解泰罗科学管理的要点及其贡献;理解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以其要点;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深入理解梅实的人际关系学说与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3、管理理论丛林。理解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流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4、管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理解西方管理思想中对人的认识的发展变化,理解管理科学研究的内容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 管理的计划职能

1、计划工作。理解计划工作的含义,计划工作的类型及步骤;掌握计划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掌握计划工作的方法和技术。

2、战略性计划管理。理解管理目标的性质,远景与使命的含义;掌握战略性环境分析的要点,及战略选择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各种新型的企业资源计划方法。

3、决策理论。深入理解决策的概念,掌握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原则、决策的程序;掌握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

4、预测理论。理解预测的概念,熟悉经济预测的种类,掌握一般的预测方法。

第四章 管理的组织职能

1、组织及组织工作。深入理解组织与组织工作的含义;掌握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熟悉组织结构的类型。

2、组织结构的设计。理解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组织结构设计的目标任务和组织设计的原则。

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理解管理幅度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理解部门与职权划分的类型及相互关系;

4、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理解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组织结构、集团结构的优缺点,及管理特点,了解如何发挥每一种组织形式的作用。

5、人员配备。理解人员配备的涵义及原则;理解人员配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理解管理人员的来源及对管理人员工作评价的原则;理解管理人员培训和发展的方法。

6、组织力量的整合。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概念;理解和认识直线与参谋两者在组织中的角色及其关系;理解委员会的概念。

第五章 管理的领导职能

1、领导理论。理解领导的概念,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工作的实质,领导权力的来源。理解几种典型的领导理论;了解领导的修养与素质以及主要的一些领导方法与艺术。

2、激励理论。深入理解激励的涵义与作用,激励的作用过程;理解最主要的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熟悉常用的激励方式与手段:物质利益激励、社会心理激励、工作激励。

3、沟通。深入理解沟通联络的含义与作用;熟悉沟通的类型和常用的沟通方法;理解沟通障碍及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

第六章 管理的控制职能

1、控制的一般理论。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及作用;熟悉控制系统的构成(基本要素)、组织运转的基本要求、三种基本的控制类型(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理解控制的原则与要求。

2、控制的过程、内容和方法。理解和熟悉控制标准的涵义,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熟悉管理控制的内容;理解和掌握常见的管理控制方法:专项控制:计划控制、时间控制、数量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人员行为控制等,以及综合控制;理解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的涵义

第七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1、创新职能概述。理解创新职能的内涵及其在管理职能中的作用意义;熟悉创新的特征、种类与内容。

2、创新的过程、原理、方法与管理。了解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类型、创新的过程、创新的原理及创新方法;理解创新管理的涵义。

二、考试题型

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满分150分。

三、参考教材

沟通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4篇

一、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相关概念

企业的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对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员工应得的报酬以及报酬结构和形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就薪酬水平和系统结构等做出相关决策。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地制定和更新薪酬计划和制度,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问题和员工进行沟通,并逐渐完善薪酬管理系统。另外,工作绩效可以分为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其中任务绩效指的是某项工作任务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主要表现在工作效率和数量以及质量方面。周边绩效支持企业周围更加广泛的组织和社会环境,和绩效组织具有密切的关系。

薪酬管理的公平性指的是结果公平、过程公平、交往公平。其中结果公平指的是针对薪酬水平和薪水增加情况,员工是否能够公平地给予相关的评价。员工通常会将自身的得失和他人进行比较,并给出一定的判断。但公平原则不能作为进行公平评价的唯一标准,员工在判断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平等原则、需求原则。另外,过程公平指的是企业员工评价薪酬的管理过程和方式相对公平的情况。在过程公平性中还需要注意到一致性、准确性、代表性和道德性等内容。员工评价企业薪酬管理过程是否公平,还需要根据相关依据以及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情况进行分析。交往公平中管理人员需要和员工进行沟通,在交往公平性中首先需要真诚,管理人员在管理薪酬程序的时候,应该真诚相待。在实施薪酬管理和决策的时候,需要充分给予员工关注,不得对员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伤害。同时,还需要和员工进行沟通,管理人员需要注意将企业的管理决策和具体方案及时告知员工,必要的时候需要做好相关的解释。

二、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分析

1.薪酬管理公平性是员工工作绩效的前提。企业薪酬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公平性,要实现公平性,就需要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企业薪酬管理的公平性是员工绩效实施管理的基础。影响公平的因素主要是工资管理、员工的满意度和信任等。 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和实施者。只有员工对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进行认可,员工才能够将积极性投入到企业工作中来,从而为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提供前提基础。如果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出现问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伤害,员工就会认为自身所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员工在工作中心态就会出现起伏,对工作就会有所懈怠,甚至严重的会选择离职。另外,薪酬管理公平性可以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促进企业形成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所以,薪酬管理公平性是员工绩效管理的前提,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制定标准的影响。企业的薪酬管理公平性不仅指的是企业内部员工薪酬的公平性,还指的是企业薪酬管理和其他企业薪酬管理相比的公平性。尽管不同的企业其经营发展的水平和方向不同,但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各个部门的薪酬应该不会低于相同行业和企业相同部门提供的薪酬水平。只有做好企业内部薪酬管理公平性和企业之间相同部门薪酬管理的公平,才能够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促使员工积极参与到自身的工作中来,从而有效地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是否公平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企业要对薪酬管理的含义和要求进行充分地理解和把握,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为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前提基础。

3.对员工工作绩效管理实施的影响。一般来说,薪酬的分配需要针对员工工作岗位价值和绩效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协调好员工之间的工作和职责。管理者在企业运行和发展中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在管理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通过繁杂的脑力活动来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这些管理人员给企业带来了较多的经济利益,在薪酬管理方面需要重视这类员工的价值。需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使得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4.对员工工作心态的影响。薪酬管理中对薪资进行计算的公平性是员工工作心态的重要保障。以往对薪酬的研究主要针对因变量的计算,在计算公平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薪酬管理通常使用满意度测量表,充分了解员工对自身基本工资和绩效的评价和看法。通过对测量表的研究可以得知,员工满意度较高并不能够完全代表自身工资水平较高。主要指的是在相同基本工资的前提下,员工绩效奖金并不是对工作积极性起到作用的唯一因素。随着员工薪资在企业工作期间不断的增长,绩效对员工工作的激励作用在逐渐减弱。但如果薪酬管理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员工工作的心态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使得员工无法在积极心态下工作,最终会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绩效。现代的企业薪酬管理,需要以公平性为基本原则,通过公平性的薪酬管理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员工积极投入到工作中,以便提高员工工作的绩效。

沟通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战略导向 全面预算 预算编制

一、全面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全面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手段,关于全面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总原则的引导下,对战略发展状况与财务工作进行统筹管理,笔者认为可归类为以下几方面:

(一)公开性原则

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围绕战略导向的管理要求,要求适用于各个部门的岗位实际,换句话说,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并非财务管理部门的内部工作,而需要结合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需求,在广泛征求各个部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方可科学制定相应方案,因此全面预算编制需要以公开的方式“广纳贤言”,譬如问卷调查、网上留言箱等,然后归纳汇总各种建议和意见,提炼出改善预算方案的精髓观点。

(二)完整性原则

全面预算编制基于战略导向,而战略导向是站在总体性管理的视角,对各项工作提出详细的预算要求,譬如在预算方案落成之后,各个部门需要按照方案规定的细则性要求,在预算范围内做好各项工作,一旦出现超预算的情况,则说明预算方案的适用性有问题,或者该部门没有严格按照预算要求开展工作。因此,全面预算编制要提高方案的适应性水平,就必须紧扣战略导向的完整性要求,以避免预算方案脱离实际。

(三)稳健性原则

全面预算编制通常采用“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滚动预算”等方面进行编制,分别针对支出预算、收入预算、专项预算等,为了提高全面预算编制的稳健性水平,在编制预算方案的时候,需要统筹以上的编制方方法,分析这些方法与战略导向之间的相容性水平,以突出表现预算的“勤俭节约”优势。预算方案编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收支平衡和尽可能减少财政赤字,因此方案的细节内容,除了需要明确利润的挖掘点,还需要制定负债情况下的经营方案,以便实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财务管理战略目标。

二、全面预算编制的流程管理建议

在明确全面预算编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要求根据战略导向的预算目标,分解预算编制的工作任务,邀请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反复的沟通交流,然后编制出细则的预算方案,笔者结合相关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全面预算编制流程管理建议:

(一)构建预算管理体系框架阶段

为避免财务预算管理方案的空洞问题,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之前,要根据预算管理的目标,基于战略视角构建预算管理体系的框架,具体的构建方法是综合性了解企业的远景和战略,制定战略目标,然后进行中长期的预算,将战略目标转化成年度预算,形成包括组织体系、内容体系、方案体系、调控体系、考评体系在内的预算管理体系框架。以此形成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体现出预算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考核等功能,不仅能够明确预算目标,而且通过预算调整和差异分析,实现预算的有效控制。

(二)内部预算阶段

所谓的内部预算,指的是在编制预算总方案之前,由各个部门参照上一年度的资金收支情况,提供部门内部的预算建议和意见,然后汇总成预算方案初稿。在内部预算阶段,首先需要对内部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并对财力的分布进行调整,以此反映出战略导向下资金使用计划,同时需要确定部门可支配资金的收入来源,尤其是公共需要事项的资金安排。其次是根据战略导向下运营管理资金安排,除了专项资金以外的所有资金的优化配置,都要求做到专款专用。最后是专项预算,譬如行动计划、培训教育、科研项目等的经费收支等,是从战略导向下资金总量中,所衍生出的特殊预算资金。在明确以上三方面内部预算之后,根据战略导向发展规划中的财务收支计划,对这些预算的资金进行汇总,并扣除掉重复的部分,就可以基本确定总预算额度。

(三)预算上报阶段

在总预算汇总的基础上,各个部门将预算意见和建议上报,然后提出预算的草案。草案的内容要突出上一年度的预算方案执行情况,以及本年度工作的资金规划,财务部门根据预算的草案,对下一年度的总体收支规模展开全方位预测,并提交财务决策者审核汇总后,交由财务部门下达预算的控制数,其中需要审核的内容包括收入是否按照规定全部列入和支出是否按照规定标准编列。各个部门收到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之后,如有异议可及时提出意见和调整理由,然后重新上报到财务部门,在得到正式批复之后,才可以正式纳入全面预算方案编制的内容。以上预算上报阶段的流程,大致可以分解为:预算草案汇总上报——预算控制数下达——预算草案修改并上报——预算草案的正式批复——正式预算方案的汇总编制——还原成可比口径预算——预算方案的执行——预算情况的检查和分析。总之,全面预算方案的编制需要做到职能各有分工,以“民主”的态度补充各个部门的意见,形成具体有层次性的统一预算体系。

(四)预算方案执行检验阶段

全面预算方案编制之后,需要通过执行检验其可行性与否。由于全面预算编制是基于战略指导,因此为保证预算方案的有效执行,依然需要根据战略指导的基本原则,做好预算执行的日常监督和控制工作。鉴于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因此预算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预算环境的变化态势,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纠正预算的偏差。笔者建议应用预算实时监控系统,将每项预算细则和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通过对各个部门工作情况的监控,从侧面反映出预算方案的执行效果。关于预算实时监控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的硬件手段和财务信息化系统的软件环境,开发出包括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保存、数据分析、数据安全等功能的综合性平台,在平台当中建立起与各个部门的连线通道,各个部门需要将工作中与预算方案执行相关的情况,及时输入到系统当中,而系统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得出预算方案的执行效果。在此,我们还需要开展全面预算的考评工作,基于预算方案的执行效果和围绕全面预算目标体系的实际情况,展开各个部门的预算成绩考核工作,给予预算方案执行效果良好的部门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对于超预算的部门,给予一定的惩罚,以此激励各个部门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全面预算方案赋予的任务,同时也是全面预算编制不断精益求精的参考依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编制工作,是建立在战略导向管理基础之上的,在编制全面预算方案的时候,需要秉着“公开性”、“完整性”、“稳健性”等基本原则,从战略导向相应的各项工作当中,设计好全面预算的所有内容。为了提高全面预算编制的水平,我们需要将预算编制分为体系构建、内部预算、预算上报、预算执行检验四个阶段,从这四个阶段解读出编制的合理方法,以求全面预算编制的主题研究臻美完善。

参考文献

[1]苑方琦,刘铭.基于成本企划的全面预算管理初探[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2):86-87.

[2]张巨飞,周学园.关于全面预算编制起点问题的再思考[J].财会研究,2009,(11):62-64.

[3]张德文,潘鹏.全面预算编制浅谈[J].科技与企业,2013,(1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