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金融的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 互联网金融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和金融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时代的经济产物。互联网金融的确切含义在我国还未真正形成。有些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中间状态,这种状态介于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这种模式的准入门槛不是很苛刻,而且国家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管理条例也没有正式出台,故而以前从事这种业务的公司企业都可以进入。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统的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融入了互联网的因素,是金融行业的“互联网+”模式。支付宝、众筹、P2P等模式都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表现。互联网金融模式消除了传统的金融模式的中介作用,使得金融信息可以更加的对称。互联网金融为用户提供的体验是传统的金融企业不能比拟的,互联网金融具有融合闲散资金的效果,可以针对每一个个体提供满足差异化的金融产品,这有效地降低了市场准入的门槛,也发展了金融业务的边界。
1.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1)发展模式。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经过了两个模式。第一种模式,银行等机构通过互联网提升自身的办事效率,如网上银行等;第二种模式,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的中介作用,做到了金融创新,如P2P模式等。
(2)发展规模。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规模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互联网金融凭借自身的高效、低门槛等特点,在我国迅速发展。据统计,在互联网支付方面,每年的“双十一”都以翻倍的模式增长。
(3)融资方面。互联网金融的融资以P2P的模式快速增长,而且这种快速增长的模式没有减退的迹象。2013年我国电商小贷的规模是2300亿元,2014年仅一家电商小贷的规模就达到2000亿元。2009年,我国的P2P公司的数量只有91家,而到了2014年我国P2P公司的数量达到了2000多家。
(4)金融服务方面。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出现了四大金融服务。第一,支付方式上,余额宝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第二,理财模式上,出现了众多的宝宝们,如活期宝等。第三,自销模式上,出现了财富宝等产品。第四,电商模式上,淘宝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2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2.1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金融理念。按照传统的理念,我们将货币的实际需求与各种货币性资产的回报的联系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两者之间存在函数的关系,而货币需求的函数具有不变的特点。互联网金融产生以后,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和高收益性,缩小了支付与储蓄的中介成本,使得资金放弃原有的选项,向高收益高流通的产品转移,收入在货币稳定性中的地位下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新了一大批的产品,这些产品本质上是新的金融工具。这些工具不仅满足人们的高流通、高收益的心理预期,也使得货币的流通速度不断加快。这些支付手段,摆脱了传统的金融束缚,使得交易金额一次次刷新纪录,货币的流通性不断的加强。
与此同时,新型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使得理财和交易在同一时间进行,这就使得传统的活期存款受到打击,造成活期存款锐减。可见,活期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互联网金融对货币的结构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2.2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1)减少了货币供给的可控性。货币的供给受到国内经济因素的影响,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多地影响着货币的供给,甚至影响了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政策,使得货币政策的制定出现了非精确性的现象,同时也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
(2)货币供给政策的可预见性降低。传统的金融对货币的界定和计量有着准确把握,但是到了互联网金融时代,货币的界定和计量变得十分的困难,互联网金融使得货币的流转速度极具加快,各个层面的货币转换迅速。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货币的乘数变得不可预测,这样,货币的总供给量央行就难以做出准确的统计,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影响也越来越难。
2.3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和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可以在流向非存款类的市场,这就摆脱了商业银行的限制,降低了商业银行在落实货币政策上的地位。互联网金融央行的货币供给产生影响,央行对传统银行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派生存款上,随着传统银行的活期存款对群众的吸引越来越少,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互联网金融领域,这就严重制约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制定,货币的政策效能降低。
3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
3.1 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我国一直都将货币的供给作为调控的重中之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货币供给量的中介作用降低,货币政策的时效性下降,作用自然也就下降。
随着市场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完全有能力做到利率的市场化。我国的央行可以指定新的中介目标,优化货币政策。合理的利率结构可以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定,有利于经济保持稳定。例如,保持利率的合理稳定,可以使得市场的供求状况得到有效的反应,使得资本与货币的关系更和谐,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向利率指标转变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要求。
3.2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在信贷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传统银行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信贷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方式,极易导致信贷传播的不顺畅,故而需要完善传导机制。第一,我国的传统银行需要自我检查,对自身内部的机制进行完善,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加快货币政策的传导。第二,应当做好对新型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降低风险,提升对金融市场风险的认知程度。第三,组建多元化的信贷传导。互联网金融本身就具有了信用机制,央行现有的存款准备金对传统的银行影响较大,对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影响较小,为了更好地对市场进行管控,央行应当建立多元的信贷督导。第四,完善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随着市场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应当实现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利率的市场化有利于货币政策的传导,使得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健康的发展。故而,我国应当积极实行货币政策的市场化,使得货币政策能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3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测力度
央行不能够有效的监管互联网企业,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监管的力度不够,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规模、资金的流转方向。这些原因加在一起,导致了央行的货币政策造成冲击。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第一,完善统计,把互联网金融纳入统计范围。要求各个互联网金融公司将自己本公司的金融数据每月报当地的银行部门,网络的信贷要包含在全社会的信贷范围内。
第二,及时调整M2的规模。加强对虚拟货币的研究,使得虚拟货币等网络货币受到监管,做好相关的报备和统计工作,使得M2的规模符合经济规律。
3.4 尊重和鼓励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竞争 策略选择
一、引言
目前,互联网金融似乎已成为最热门词汇之一。阿里小贷以及其与券商合作的资产证券化项目,P2P网络借贷数量激增、以及众多商业银行试水网上综合商城等,这些互联网金融项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意方式,实现了虚拟金融与现实金融之间的转换。互联网金融仍还在高速发展,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网上保险销售、金融理财产品网上销售等多种网络金融形式的不断出现,用直接、美观、简易的交互方式实现了客户的需求,改变了人们对传统货币金融理论、传统金融渠道的认识。互联网金融正在改变传统银行,传统金融的生态链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二、互联网金融给银行带来的挑战
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及其开展的在支付、结算和融资领域金融业务,给银行的传统经营管理带来了三个挑战。
首先,客户群体流失的挑战。随着互联网金融企业涉足的业务增加,这些业务都越来越贴近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求,日常购买、生活支付、快捷融资等等,其便捷的交易方式带来的对于银行传统业务的替代性越来越大。客户流失严重、中间业务收入不断受到挤压、资产业务的竞争也不断加剧。
其次,银行现有优势受到的挑战。我国传统银行靠着自身政策的优势,在资金来源的成本、信用成本上有着这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体制下,可以运用强大的客户资源和技术条件,完全有能力从客户的消费中获取信息,并且逐步解决其较高的信用成本。另外,互联网金融符合金融多元化的主流趋势,在技术成熟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业务会得到监管当局的认可,从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拿到金融牌照,解决在政策上的劣势。最后,就资金成本的劣势,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可运用第三方支付的资金沉淀去解决。
最后,银行存在着转型发展和拓展中间收入的挑战。激烈的银行竞争,使得现有银行的存贷综合利差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项目也使得银行原本的中间业务收入不断减少。银行如何发展非利差业务以满足监管对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和降低业务风险,以及如何发展更多的中间业务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来源和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已经成为银行现在越来越紧迫的挑战。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分析
(一)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合作,创建合作双赢机会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商业银行不应逃避,而应该积极应对。虽然是竞争对手,但是仍可以有相互合作的机会,从而消除恶意竞争,成为合作伙伴。双方应该充分利用对方各自的优势,开发更为人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支付工具,创造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模式。如互联网企业拥有电子商务、网络支付、掌握大量的客户资源和消费信息,并且拥有专业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而商业银行拥有大量的企业客户,与传统的制造业、物流业、工商业等大中型企业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这些客户的基础上,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业务的交叉销售。另外,又比如像阿里巴巴等金融企业拥有大量的中小企业的信息,而中小企业的信贷相比于大企业拥有更高的利率。而银行又有自己一套专业的风险管理措施,若双方相互合作,则也可以优势互补,从而创造更高的经营效益。由此可见,只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有机的结合,才会焕发出更大的生命力,同时也能使得商业银行能够不断的改善现有中间业务的服务水平,并不断创新出新的中间业务,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防止更多的客户流失,最终形成新的利润增长极。
(二)重视客户体验,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从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业务来看,其简易的操作、人性化的人机交互、快捷的交易流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使得传统银行的客户不断的流失。商业银行若想继续保持现有的客户,就必须高度重视优良的客户体验。改变原有的产品设计思维,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设计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策划营销手段、优化业务流程。一是主动的分析客户的存款、贷款、汇款、消费、投资理财等各类信息,从中分析得出客户消费的习惯、支出的方向和投资的偏好,学习互联网金融企业,运用这些数据来为每个客户量身定做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提供专有的金融服务。二是要简化现有业务的操作流程,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不断减少客户的交易成本,做到快速便捷的服务。三是学习互联网金融企业,运用自身门户网站、电子邮件和网上商城等网络手段,积极开展网络、电子渠道的营销手段,开发较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及时有效的满足客户需求。
(三)培养适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快速的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对人才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人才不仅要懂金融,还要懂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银行原有的金融人才已经不能跟上快速发展,不断求变的互联网金融时代,所以银行更应大量的发掘和培养既精通互联网网络技术,又熟悉银行业务运行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运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分析客户的消费需求和交易需求,把客户的新型需求与传统的银行内部流程和管理结合起来,设计出新的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
在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日益显著,尤其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下,国际贸易逐渐成熟,互联网以其独特的特点对社会各行业都具有重要影响。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同时研究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影响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证券行业;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F724.6;F83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1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网络时代日益来临,在新的时代下,社会各领域中都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并都不同程度的取得相应的成果。互联网技术以其辐射范围广、涉及领域宽的特点,逐渐在社会各行业中得到不断的更新与发展。
在此新的形势下,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新兴领域,以其经济特征对证券行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互联网及金融对证券行业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消极影响。因此本文研究互联网对证券行业的影响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有利影响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下,互联网技术为社会各行业的发展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诸多行业在革新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新兴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金融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互联网金融行业以其独特的特点,为社会经济以及证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互联网金融在证券行业中的融入,使得证券行业在交易过程中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证券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促进了证券公司与客户共赢的局面;其次,互联网金融通过资金支持,促进了证券行业的增长。通过互联网金融的保驾护航,有效的保障了证券行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最后,互联网金融能够帮助证券行业开拓市场。互联网以其覆盖范围广泛的特点,促进了证券行业市场的开拓。
(二)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不利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于证券行业的发展而言,属于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证券行业的中介功能。证券行业在交易过程中,主要处于中介的地位,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虽然有效的帮助证券行业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使用,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搜索能力与能力更强,致使证券行业出现了信息不足的问题,限制了证券行业的发展;其二,互联网金融打压了证券行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在证券交易过程中,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免了以往复杂的手续问题,已此种优势不断打压证券行业的发展,更多的人更加愿意使用互联网金融。
二、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影响的相应对策
(一)正确对待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带来的影响
正确对待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带来的影响,是证券行业面对互联网金融对其影响的主要对策。证券行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在面对互联网金融时,应积极分析其利弊并正确面对。
在正确对待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带来的影响过程中,一方面,证券行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要清楚的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对于证券行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对证券发展有利的一面,也有对证券发展不利的一面,证券行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要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和探讨,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应用;另一方面,证券行业相关管理人员也要通过利弊分析,逐渐将互联网金融转化成证券市场发展的新形式,将其能够引发的不利因素降到最小,通过互联网金融创新证券行业的市场品种,以及对证券结算方式进行变革,能够不断促进证券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二)加强证券行业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加强证券行业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是证券行业面对互联网金融对其影响的重要对策。在互联网金融融入证券行业过程中,不仅需要正确行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对互联网金融有正确的认识,同时也要不断加强证券行业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信息化强、信息快速等特点,因此必须不断培养证券行业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只有加强对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建设,才能够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有效的将互联网金融应用于证券工作中,充分的利用互联网金融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与传统的证券业务相比,互联网金融融入证券行业,能够有效通过工作人员提升服务水平,从而使证券行业中的互联网金融更加透明化,推动证券行业的发展。
(三)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应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金融,证券行业首先需正确对待其所带来的影响,并积极分析、面对其利弊。因此,证券公司经营管理者需清楚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对证券发展有利与不利的一面,并就应用互联网金融问题在公司内部展开研究与探讨。此外,管理人员还需采取措施,尽最大可能降低互联网金融所引发的不利因素,同时还需进行证券结算方式的变革。
除正确认知外,证券行业还需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加以重视,通过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来适应具有信息化强、信息快速等特点的互联网金融。只有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建设,才能提高其工作效率,才能提升证券行业服务水平,才能推动证券行业的长足发展。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融入证券行业的发展模式可使证券行业中的互联网金融更加透明化,证券行业的发展也将进入新的阶段。
三、结束语
在世界全球化以及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互联网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业中,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特点对证券行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证券行业的发展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本文对其的研究,主要从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有力影响和互联网对证券行业的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同时从正确对待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带来的影响和加强证券行业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研究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影响的相应对策,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袁晓健.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风险分类 防范对策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一方面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业态发展迅猛,成为生产消费的一个重要领域,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集聚了风险隐患,行业内参差不齐,跑路,倒闭等风波频起。如武汉盛世财富14家门店,全部无法汇兑本息,资金涉及近20亿;上海中晋突然出事,20多名高管全部被抓,牵连13万人,涉及300亿,其中60岁以上的投资人超过2万人;“e租宝”非法集资涉及700亿资金等等。
2016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平台与金融业务的产物,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金融活动。
互联网金融风险是基于上述互联网金融业务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由于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金融”的双重特性,也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属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又具有互联网风险;而且由于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这也导致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虚拟性、复杂性更为明显。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类与剖析
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属性具有两面性来看,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关于互联网技术层面的相关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依托的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这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风险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其主要有:
一是信息泄露、个人信息难以保护。互联网平台的复杂环境导致了个人信息泄露、身份识别等问题,由此引发的账户安全等问题要引起重视。
二是资金存管的安全问题。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数据依赖于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这些网络平台比较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这导致互联网金融的资金存管存在潜在风险。
三是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相对于欧美比较落后导致互联网平台存在不少漏洞,这也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构成了潜在威胁。例如有缺陷的密匙管理系统、开放式网络通讯系统等等。
四是潜在的人为和程序技术的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具有极强的便携性、瞬时性,通过手机或电脑就可以立即完成金融业务。但我国许多网民对网络信息技术与金融知识并不是很了解,且受到互联网环境诸如网络故障、网络病毒以及恶意软件等因素的潜在威胁,故人为或程序技术的操作风险所带来的资金安全、身份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亦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业务管理风险
此类风险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着民众的投资理财愿望越来越强烈,许多非传统金融行业加入互联网金融为投资者提供金融服务,但其对金融风险缺乏认识和重视,且疏于业务管理,诸如内部控制健全程度不高、外部监督约束力较低。同时多数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与风险识别能力,受到网络平台的高收益的吸引往往盲目相信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例如2016年3月24日,逾期3个月的“理财邦”人去楼空,牵连10万人,资金涉及12亿。对于这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投资者应对此保持理性态度与风险意识。
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风险。据统计,全社会约80%的公共数据掌握在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手中,这些来源权威、代价高昂、可信度高的数据向社会开放严重不足。不同部门和地方的信息系统自建自管自用,长期积累的业务数据独家垄断,封闭分割,开放范围小,收费高,获取难度大。公共数据的不够开放与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瞬时性使得投资者在对资金流向、信用评级等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
三是流动性风险。与传统金融一样,互联网金融业面临着流动性风险。特使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特性所带带来的金融产品的复杂化创新、融资渠道的改变以及支付系统的发展与变革给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是竞争风险。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的跨界融合越来越紧密,金融交易方式与金融产品也愈加丰富,同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种环境下,我国传统金融业务受到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受到更大的挑战。
(三)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指的是互联网金融机构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实现其承诺的相应的职责。国内互联网信用业务还未被全部纳入有效监管当中,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互联网信用业务特别是电子合同问题所引致的信用风险程度更高。在电子商务中常见的有卖家信誉风险、买家信誉风险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风险,诸如P2P等网贷公司跑路就是典型的信誉风险。
(四)法律与政策风险
随着互联网金融与现有法律与政策体系的矛盾日益激烈,一方面使得人们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业务时发生纠结,特别是造成问题后,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使得责任确定,仲裁结果的执行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随着法律政策体系的进步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将会面临关于法律与政策的挑战与风险问题。如余额宝从产生到现在的发展过程都受到了随着法律政策的完善所带来的挑战。
三、互网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一)互联网技术风险防范对策
首先我国应该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的研发,提高身份识别与安全密匙的可靠性,同时要尽快与国际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规范与标准接轨。其次要运用科技手段,强化互联网金融非现场监管,诸如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网络平台、重视防火墙技术以及加密技术等对互联网金融实时监管,更有效的保障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安全性。最后还要提高相关人员的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技术能力,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业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1.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管理。在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不到位情况下,行业自律尤为重要,且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即自觉性更强,其作用的范围也越广,效果也越明显。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程度有利于整个行业发展,加强了行业研究与同业交流,我国应继续鼓励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与完善,让互联网金融组织在更广大的范围上发挥出行业自律功能。
2.提高风险管理的认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许多传统金融机构与非传统金融机构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不断增加,风险也随之增加。就金融机构而言,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在机构内部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务健康发展。就个人而言,我们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交易是,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性,积极降低不必要的风险与损失。
3.加大专业金融人才的风险意识培养。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诸多风险,专业金融人才不仅仅要具备优秀的金融知识素养以及理财知识,同时应该还要具备超强的风险分析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就必须提高行业内人员的金融专业知识,引进国内外高素质人才,以应对多变的互联网风险问题。
(三)信誉风险防范对策
1.拓展数据应用,积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能够有效的利用信用体系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信息来判别对象的信用情况。但很多T如P2P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用数据仍处在信用体系之外。因此,必须积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有效又全面的助力。
2.树立良好的信誉口碑。树立良好的口碑,有助于互联网金融机构业务正常顺利开展,同时也增强了投资者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信心。而且,在互联网及金融机构面对谣言时,一个良好的信誉口碑是平息投资者恐慌的关键。因此,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发展金融业务是,要注重对外树立良好的信誉口碑,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法律与政策风险防范对策
1.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我国互联网金融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在互联网监管的法律法规方面存在滞后,因此互联网金融立法亟待完善,为互联网金融活动提供保障与依靠。首先,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完善目前网络金融的法律法规,使金融市场交易规范化。其次,要进一步制定互联网公平交易原则,以保证互联网金融活动有序展开。
2.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传统上,我国金融监管采用的分业监管的模式,但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金融市场商业模式的发展,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与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不协调。面对目前的监管现状,建议如下:第一,要制定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制度法规,为互联网金融监管指明方向。第二,明确相关部门的主体职责,基于分业监管体制,相关部门应出台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条例与规范。第三,健全与完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减少重复监管所产生的监管成本。
参考文献
[1]龚明华.互联网金融:特点、影响与风险防范.《新金融》,2014年第2期,
[2]仇晓光.刘闻博.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论纲[J].江西社会科学.2015,(10).
[3]张爱英.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J].经济问题,2015,(10).
[4]唐正伟.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机制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
[5]于蔚,钱水土.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J].中国金融,2015.
关键词:税收;互联网金融;国家政策
1引言
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网络覆盖率的增加,各种与金融机构相联系的终端软件出现,方便了人们日常交易,同时也使各种金融形式出现,如“众筹”等,通过互联网平台来筹集资金并获得利益。这种收入多数人认为属于“个人收入”,也应当交税。但是在互联网金融出现的前几年里,互联网金融并没有被纳入税收范围,这样一方面使国家税收减少,另一方面也使得互联网金融没有国家的支持,发展受限。笔者认为,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税收体系,有助于国家税收的提升,也能使互联网金融更加规范化,也能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2税收与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2.1税收与互联网金融的含义
税收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手段,通常情况下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按照其政治权力,按照规定的标准,强行无偿性征收。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仍然是“金融”,而非其他“互联网科技”,互联网金融主要是传统的金融机构在时代变化的基础上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但是互联网金融却又不是金融与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还包括新型业务的创新等。
2.2互联网金融纳入税收体制的必要性
1994年至今,从重大税制改革到增值税转型、消费税税率调整、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包括十二五规划对个人所得税促进社会公平作用的强调、2011年新个人所得税法的正式实施、2013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报告的提出等,我国立足于经济发展实际,不断加强重视、深化改革,满足社会发展要求,推进政府的分配公正。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使互联网金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型,同时也给金融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互联网金融却没有纳入税收体系,互联网金融面临风险加剧。故而,互联网金融纳入税收体系是极其必要的,不但可以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还能提高国家税收,可谓一举多得。
3互联网金融税收面临的挑战
3.1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看互联网金融税收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有成本低、覆盖广等优点,也有管理弱、风险大等缺点。从这些方面出发,联系我国税收情况,可以得出税收面对互联网金融有较大的挑战。互联网金融中发展最早以及最好的模式为“众筹”模式,而我国法律中规定,经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收益算作个人收益,故而从个人收益的角度出发来举例。个人所得税作为身兼增加财政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两项重任的税种,对一个国家的意义重大。它以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税收对象进行征收,征收范围覆盖最广,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平。故而在传统的税收中,国家可以很好地进行调控,以减少贫富不均。但是互联网金融下,极低的成本以及具有虚拟性,所以在互联网上征收个人所得税,则会面临居民所得瞒报的情况,而且还不容易查出来。
3.2从税制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税收面临的挑战
我国国家征税是对社会公平性的追求,使得不同收入阶层的人们通过缴纳与自身经济水平相适应高的个人所得税使得纳税人所负纳税负担尽量处于同一水平线,从而达到缩小贫富差距的目的。但是从税制角度来看,我国法律中主要以流转税为主要税制,社会保障税占比较小,这与其他国家相差较大,整体的税制结构略不合理;从增值税角度来看,增值税较高,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将被征收17%的增值税,税负高;从个人所得税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人所得税分类,税率档次也很多,但目前的税收收入主要集中在工资薪金项目,其他项目的收入是非常小的,且收税时不考虑其他因素。由上可以看出,我国税制中不管是增值税还是个人所得税,注重的是“流转”,但是在互联网中,各种资金的来源去向并不能用原有的税制去分析,从而导致我国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监管极弱,且暂时并没有合适的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税制。
4完善互联网金融税收政策的构想
4.1进行税制结构改革
税制结构的优化主要在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内资、外资企业统一所得税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实际上是由多个私人或者企业平台链接在一起的金融体,要想完善互联网金融税收政策,首先要调整税制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更完整的链收集,使固有的增值税控制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关于个人所得税,增加税收透明度,以税收的形式征税,以掩盖消费税转移的性质负担,这样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金融虚拟导致的偷税漏税现象。只有实在的税制结构进行改革,才能对虚拟的互联网金融税收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4.2完善税制改革配套措施
累进税率结构设计与税制改革的贯彻落实离不开征管模式改革,包括网络化系统、人员激励机制、税务征管准则和执法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统筹协调,例如网络系统更加全面,对税收人员进行激励,积极推进征税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和灵活性,推广使用计税收款机等现代化征税方式。针对存在的偷税、漏税和逃税现象,通过修改条例或正式立法等手段,实行更为科学有效的的征收管理办法。另外可以将“众筹”“P2P”等平台的不同获益方式写入税务征管准则中,从而保障税收。互联网金融必须纳入税收体系中,方能使税收增加,使互联网金融得到支持,使二者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雁翎,骆建升.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税收对策[J].税务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