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费金融行业政策

消费金融行业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费金融行业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消费金融行业政策

消费金融行业政策范文第1篇

(一)百色市经济发展概况2003年以前,百色市是典型的农业城市,三大产业产值呈“一三二”顺序排列。2003年,百色市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继而加大对工业等固定资产投资,2003~201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以32.75%的速度增长。据统计,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000.07亿元,是2002年末的17倍,而在提出“工业立市”的当年,全市第二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实现产业结构由“一三二”向“二三一”转变。在百色市提出打造“千亿铝产业”和“1+6”产业结构的思路下,即在打造铝工业产值1000亿元,加上“能源、冶金、石化、农林加工等4个产值超100亿元,物流、旅游等2个产值超50亿元”的发展目标下,工业不断壮大,同时也形成了围绕铝工业为主的工业格局。2012年末,百色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46.21亿元,是2002年末的5.21倍,年均增长23.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5.10亿元,是2002年末的10.51倍,年均增长24.00%。另一方面,百色市的区域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在百色市12个县(区)里面,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和平果县,位于百色市右江河谷,自然地理环境好,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GDP排前四位;同时发展铝工业的德保、靖西县,经济发展较快,人均GDP仅次于右江河谷四县(区);而经济欠发达的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和西林县,位于大石山区,自然地理环境恶劣,经济落后,2012年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72.97%和79.48%。

(二)百色市金融机构信贷结构的特点2012年末,百色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515.91亿元,是2002年末的6.01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9.64%;工业贷款余额为169.74亿元,是2002年末的6倍,年均增长19.62%;中长期贷款余额为375.50亿元,是2002年末的8.50倍,年均增长23.86%。1.行业投放和区域投放集中。一是行业投放集中明显。百色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及水利、环境和公共实施管理。2012年末,两大行业贷款余额占全市行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为56.49%,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为40.58%;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住宿和餐饮业等服务业中的十大产业贷款余额占全市行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仅有6.03%。行业投向较为集中,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多元化经济发展。二是区域投放集中。在百色市12个县(区)里面,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和平果县,作为百色市经济发达县份,2012年末,它们区域贷款存量占全市总量的69.43%,新增贷款占全市新增贷款量的65.16%。而经济欠发达的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和西林县,2012年末,它们区域贷款存量仅占全市总量的7.63%,新增贷款占全市新增贷款量的9.75%。大量信贷资金投向经济发展较好的县份,不利于各县域均衡、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2.投资型贷款占比过高与非住房消费贷款发展缓慢并存。一是投资型贷款占比过高。数据显示,百色市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中72.47%为住房消费贷款,其本质上属于固定资产贷款,加上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贷款,2012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固定资产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达45.37%。二是非住房消费贷款发展缓慢。2001年百色市消费信贷开始起步,消费信贷规模逐年扩大,截至2012年末,全辖消费贷款余额达106.25亿元,是2001年的21.55倍,平均增速近32%。但金融机构的非住房消费信贷发展较慢,总量较小,2012年末全市非住房消费贷款仅占消费贷款余额的27.53%。3.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尽管2010年以来,百色市金融机构积极调整贷款期限结构,新增短期贷款占比不断提高,2012年末,新增短期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51.47%,分别比2011年和2010年提高9.79和40.05个百分点,但中长期贷款占比仍然较高。2012年末,中长期贷款占比为73.80%,比2002年末提高了47.6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高虽然为百色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提供了较为宽松的资金环境,但同时对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和薄弱领域信贷需求产生挤出效应。4.小微企业等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小微企业贷款快速增长,但小微企业贷款难现象明显。2012年末,百色市共有24911家企业,其中小微企业数量在99.6%以上。2012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26.92%,但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为42.53%,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24.60%。信贷资金向大客户、大项目倾斜,导致小微企业贷款得不到有效满足。二是涉农贷款快速增长,但农户贷款难现象明显。2012年末,百色市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63.60%,但是由于受收入不稳定、缺少抵押物、农业经营风险高等因素影响,农户贷款需求难以满足。2012年末,全市农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仅9%,低于涉农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占涉农贷款余额的比例为27.74%。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8~2012年百色市12个县(区)60个样本数据即地区生产总值与人民币贷款余额、短期贷款余额、中长期贷款余额、消费贷款余额和固定资产贷款余额等指标来研究信贷结构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变量数据来自《百色市统计年鉴》和百色市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月报分地区表。为消除样本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我们对样本的时间序列数据取对数。

(二)模型构建面板数据由于包涵截面、时间和指标三维信息,集合了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的共同优点,比纯横截面数据或者纯时间序列数据更能降低估计误差、更好地研究经济行为变化的动态性和样本个体间的差异性,从而逐渐被经济计量学家推广。鉴于此,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信贷结构对百色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一般面板模型如下:其中αi代表个体的特殊效应,反映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最常见的两种面板数据模型是建立在αi的不同假设基础之上。一种假设是αi是固定的常数,称为固定效应模型;另一种假设αi是随机的,称为随机效应模型。

(三)模型选择及估计结果分析利用EVIEW6.0统计软件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变量进行F统计量检验和Hausam统计量检(详见表1)。检验结果显示,信贷总量和信贷期限方程模型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信贷投向方程应采用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调整后的R方均在80%以上,F值和各变量的P值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面板模型拟合比较好,从变量系数可以看出,贷款总量和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消费贷款以及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总量每增长1%,分别会促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78%、0.40%、0.38%、0.58%和0.04%,信贷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较为紧密。其中:GDP、DK、DQ、ZCQ、XF、GD分别表示地区生产总值、人民币贷款余额、短期贷款余额、中长期贷款余额、消费贷款余额和固定资产贷款余额。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利用2008~2012年百色市12个县(区)的数据来考察银行业信贷结构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业信贷结构对百色市经济增长存在着重要影响。从信贷总量看,信贷投入对促进经济增长存在显著影响;从信贷期限看,短期贷款比中长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略高些;从信贷投向看,消费贷款比固定资产贷款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更为明显。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百色市应保持信贷合理增长、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防止资金外流和优化信贷资金在期限、区域、行业、薄弱领域之间的配置。

(一)加大信贷资金投入一是加大信贷资金投入。一方面,积极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继续实施“引金入百”发展战略,重点引进区内外金融机构到百色市设立分支机构、业务运营中心、后台服务中心,吸引更多的外来信贷资金;另一方面,百色市现有银行业金融分支机构应积极采取向其上级机构争取信贷额度、开展银团贷款吸收外部资金等方式,扩大现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规模,从而保持信贷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此外,对落户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给予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参加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

(二)优化金融机构信贷投向1.优化信贷产业投向。充分发挥央行“窗口指导”作用,通过制定符合百色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政策指导意见、开展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分类指导,有扶有控”原则,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行业信贷支持。提升对“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力度。“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需求通常侧重于短期贷款,因此,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创新信贷经营方式,结合百色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抵(质)押方式、业务模式、贷款手续等方面不断提高农户需求的满足率,着力提升“三农”金融服务;加大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2.优化信贷地区投向。制定正向激励措施,引导信贷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建议地方政府制定鼓励政策,对进驻欠发达县份的金融机构给予适当财政补助、按新增贷款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奖励,引导信贷资源向欠发达县份流动;建议人民银行对欠发达县份,尤其是信贷资金相对紧张、涉农贷款占比高的农村信用社,在存款准备金率、支农再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减低或优惠,以缓解它们的资金紧张压力,增强支农服务能力;建议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对经济发展落后县份的农合金融机构适当放宽资金使用范围,制定相对宽松的监管指标,以促进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发展。

(三)调整贷款期限结构各金融机构应认真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按照百色市“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衔接配合,找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一是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在当前货币政策环境下,积极把握稳中趋紧的政策走向,通过倒逼机制,促使金融机构将加快经营转型内化为自身经营的需要,积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更加精细、科学统筹安排信贷增量,主动加快信贷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有效提升。二是化信贷期限结构。在当前货币政策环境下,金融机构应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增加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通过控制中长期贷款比例,增强信贷资产周转率,使信贷资金由投资性转向经营性。

消费金融行业政策范文第2篇

国务院总理8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会议指出,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加快银行资金周转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会议确定,要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一要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加快银行资金周转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二要在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上,将有效信贷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特别是用于“三农”、小微企业、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等建设。

三要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一产品标准和监管规则,加强证券化业务各环节的审慎监管,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风险较大的资产不纳入试点范围,不搞再证券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政策背景: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环境异常复杂,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是当前和今后经济金融工作的大局。我国金融运行总体稳健,但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工具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要求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并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盘活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近期,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小组第七次会议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国务院有关部门一致赞同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从国外金融市场发展历史和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实践看,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品,有利于促进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市场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也是鼓励金融创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改革举措。

前期试点:

200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协调小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正式启动。

2005年至2008年底,共11家境内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17单、总计667.83亿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后,试点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2011年,经国务院同意继续试点,共6家金融机构发行了6单、总计228.5亿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已有授信内支持铁路、船舶等重点行业改革发展,加大对消费、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是有利于商业银行合理配置核心资本,降低商业银行资本消耗,促进实体经济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三是有利于商业银行转变过度依赖规模扩张的经营模式,通过证券化盘活存量信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四是有利于丰富市场投资产品,满足投资者合理配置金融资产需求,加强市场机制作用,实现风险共同识别。

银监会《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

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银监会于2013年8月30日《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标志着我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系逐步趋于成熟。

《指引》分为5个章节,共计43条,涵盖了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内容、银行业金融机构责任和监管部门作用的描述。

《指引》针对侵害银行业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提出了八项禁止性规定,要求:不得在营销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以任何方式隐瞒风险、夸大收益;不得在格式合同和协议文本中出现误导、欺诈等侵害银行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条款;不得主动提供与银行业消费者风险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产品和服务;不得在未经银行业消费者授权或同意的情况下向第三方提供个人金融信息;不得向银行业消费者误导销售金融产品;不得随意增加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不得无故拒绝银行业消费者合理的服务需求;不得在服务中对残疾人等特殊银行业消费者有歧视。

《指引》提出了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制度保障要求,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涉及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事前协调和管控机制,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定价管理、协议制定、审批准入、营销推介及售后管理等各个业务环节,落实有关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部规章和监管要求。

银监会修订《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

9月下旬,银监会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银监会令2009年第3号)进行了修订,着重针对主要出资人条件、业务范围和经营规则等方面作出了修改和调整。

一是增加主要出资人类型。《办法》允许具备一定实力(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0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为提供适合消费贷款业务产品的境内各种所有制非金融企业作为主要出资人,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同时,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引入具备一定消费金融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经验的战略投资者。

二是降低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将主要出资人最低持股比例由50%降为30%。

三是强化风险责任意识。《办法》鼓励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出具书面承诺,在消费金融公司出现支付困难或剩余风险时,给予流动性支持并补足资本金,并在消费金融公司章程中载明。

四是取消营业地域限制。《办法》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通过依托零售商网点(而非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开展异地业务,有利于试点公司尽早实现规模效应,增强行业整体实力。

五是增加吸收股东存款业务。根据试点公司业务发展实际需要,在业务范围中增加消费金融公司“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业务。

消费金融行业政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房地产行业 去产能 去库存

一、引言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领域讨论经济下行的对策出现了两种不同认识: 第一种是经济振兴在于刺激;第二种是经济振兴在于改革。中国本次经济下行是结构性和体制性的,主要原因是原来支持经济快速发展的产业出现结构性的变化,众多制造行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出现周期性拐点,三四线城市存在大量库存;2008年的经济危机时期,政府刺激政策使传统行业出现大量过剩产能。所以,妥善实施供给侧改革成为关键。

二、国际经验之韩国政府改革

(一)改革前问题所在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韩国本土经济,主要原因是在前危机时代的20世纪80年代韩国本土已经出现经济增速降低、发展方式与发展动力转换、制度转型等问题。同时在增速换档期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领域存在货币错配、期限错配的情况;劳动力基本面发生变化,从农村流向工业部门的劳动力潜力短暂枯竭;房地产行业长周期达到高点;人口总数和生育率达到阶段性低点。经济下行带来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金融机构被大量高负债和大量呆坏账绑架,造成过剩产能风险和国内金融机构风险,传统重工业的过剩生产引发高通货膨胀和严重资产泡沫。

(二)韩国政府解决措施

落后的经济结构,低下的投资效率,以及落后产能欠缺刚性清出带来了危机倒逼下的政府改革。亚洲经济危机期间,为了获得55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1997年12月韩国政府与IMF签订了条件严苛的协议。在外汇情况逐渐稳定的前提下,金大川政府把重心转移到恢复与重建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通过公共部门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推动医疗、进出口、电子数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

面对一系列问题韩国政府采取了宏观上稳健的货币政策。曾经的高速增长,大量的投资需求带来了大量的货币投放使韩国政府不得不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减少市场上M2的数量。通过紧缩的财政政策追求财政平衡,降低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削减政府债务;重工业投资比例整改和新型产业合理化政策是为了刚性清出过剩产能;同时,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为了加强金融市场的稳定,韩国政府主动调整银行结构,培育资本市场,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性。

(三)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的改革发展道路上也犯过很多错误,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在韩爆发的内因。危机前的改革还存在局部化、政府化、被动式的问题,后危机时代的改革通过内在的产业结构化调整、经济增长动力转化,为经济转型、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处在同样的增速换挡期,中国现在面临艰难环境,毅然推动供给侧改革,并且认识到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必然性以及经济驱动力转换的必要性。

三、日本房地产泡沫分析

(一)地产泡沫原因及影响

十次危机九次地产,日本房地产价格快速飙涨,在1991年出现房地产泡沫,给日本经济带来严重打击,1991年之后,房价快速下跌。房地产泡沫出现的原因在日本有二,其一是日本央行采取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其二是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同意美元贬值,因此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

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速下滑,并且长期进入高等收入陷阱;居民个人财富严重缩水,地产和股市的下跌导致了居民资产的贬值;企业的经营状况不良,企业抵押品大幅贬值,资产负债比严重不平衡;银行暴露极高坏账率,许多金融机构纷纷倒闭。

面对如此消极影响,日本政府着重改善房地产质量,避免信贷刺激引发更大泡沫,同时结合区域差异,提高房地产入住率;建立严格法律体系,调整购房政策,稳定利率水平。

(二)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近期一、二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存在严重泡沫。中国现在房地产市场与1991年日本情况比较类似,楼市处在较长经济周期中,经济上涨期间带动钢材、金属、水泥、玻璃等传统行业快速发展;在经济下行周期内对相关行业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20-50岁的人群是住房消费主力人群,随着中国人口出现人口老年化速度加快,导致可消费住房人群大量减少。为了避免类似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现象发生,必须为广大房地产企业降低风险,为居民投资买房降低风险。

四、中国改革任务分析

培养居民养成创新型的消费习惯,转化成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方式;对新兴行业提出相对应的产业政策刺激,由市场把握投资方向,消除信息不对称等投资障碍;全球经济存在隐患,带来国际需求的下降,对于原来出口产品低成本的优势有所转化。未来的经济发展的动力由消费占主要地位,继续发挥投资的重要作用,并结合进出口加以补充。而供给侧的改革包括资本、劳动、技术和制度,面对大量低效产能,转换发展动力结构,通过打破原有的固化的经济产业结构,根据“丁伯根原理”,由几个独立的、高效的政策积极配合,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

去产能通过企业之间的并购和重组改善行业内部环境,提高行业集中程度,通过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企业之间资产的重组,企业结构的改变,由大型国有企业先行试点再推广到地方试点,由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企业,推广混合所有制改革,清出煤炭、钢铁、水泥等落后产能。

去库存为了避免韩国、日本发生的房地产泡沫。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比例,控制财税等,刺激政策从长期角度会带来房地产泡沫,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民工城市化短期内效果缓慢,从长期角度对于去库存有益。因此,避免发生资产价格泡沫化必须坚持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的积极配合。

去杠杆加强企业重组和并购的效率,采取市场调节和政府行政手段降低杠杆率,加快转移资金到高效部门,高效行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相结合。较少低效企业的去杠杆负担,调整人才配置,落实失业安置,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为品质优良公司带来更多潜在的投资机会。

降成本通过降低税收成本、投资成本、交易成本,严控房地产泡沫,物价水平,避免通货膨胀,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金融改革即由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的改变。

补短板提高消费水平,由传统的物质消费向新型的服务式消费、体验式消费转移。在农业与工业发展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减少行业的进入壁垒,落实公平准入,削减审批程序,使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行业。

参考文献

[1]Barry Eichengreen,Dwight H.Perkins,and Kwanho Shin,From Miracleto Maturity:The Growth of the Korean Econom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2.

消费金融行业政策范文第4篇

首先,要充分发挥银行支持经济发展的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银行业作为现代经济中主要的资源配置工具,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创造社会财富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银行业则可以通过推动这“三驾马车”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银行发放消费信贷对促进一国消费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世界上看,很多发达国家的消费信贷在全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超过50%,有的甚至达到70%以上。正是因为消费信贷对消费的强大支持,使得消费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国际经验证明,运用消费信贷鼓励消费增长可以实现国与民的“双赢”。要使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鼓励消费、扩大内需是十分重要的,银行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银行信用的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投资增长。由于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体,银行信贷必然会对投资的资金来源乃至投资本身产生重要影响。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来源包含财政预算资金、贷款、利用外资、自筹和其他资金等四大类。其中,自筹和其他资金占比最高,基本维持在60%以上,其次是银行贷款,比重基本维持在20%以上。此外,银行还通过购买国债、发放基础建设配套贷款和贴息贷款来支持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建设的项目提供大量的运营资金。自2002年以来,我国银行业每年新增贷款数量都在2.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银行信用的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增长。银行可以通过为进出口企业提供资金和信用来支持进出口发展。作为我国政策性银行之一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多年来通过政策性金融服务,在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开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他商业银行也通过对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和国内进出口企业提供支持,带动了我国进出口业务的迅速发展。可见,保持银行业持续稳健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我国消费、投资及进出口增长,带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

其次,要充分发挥银行业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资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流动。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分配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一些产业、地区和群体的发展。在不发达的金融体系中,发展的机会多属于有一定资本积累的少数地区、少数产业和群体。那些缺乏资本积累的地区、产业和群体往往发展缓慢,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比例也相对较低。而在较为发达的金融体系中,那些原本缺乏资本积累却拥有某种经济资源、生产技能的地区、产业和群体,则可以借助适合的金融工具来获得发展的机会。在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是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银行业积极发挥自身的资源配置功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必要之举。

一是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要建立健全覆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包括城市和农村所有群体的银行业体系,利用金融手段将资源配置到那些因客观条件限制而发展滞后的地区和产业,并努力提高困难群众的福利和生活水平,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继续发挥现有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及信用合作社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金融组织创新,适度调整和放宽落后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欠发达地区、弱势产业和困难群众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培育地区银行、社区银行、担保、租赁及小额信贷组织等金融组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是健全宏观调控机制。金融调控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各级各类银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资产结构,通过引导金融资源合理流动,把过度消耗资源能源、影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超常增长速度降下来,加快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淘汰落后生产力,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具体调控措施的选择上,应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和审慎监管手段,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正确引导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应通过中央银行的行业窗口指导,以及根据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市场化手段来进行调控和管理,努力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三是健全利益调节机制。造成金融资源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和垄断行业集中的重要原因,是利益调节机制不到位。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政策性金融的引导力度,通过金融杠杆落实梯度推移政策,促使金融资源合理地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中小企业倾斜。

第三,要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稳定安全的金融环境。社会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金融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全局,涉及各行各业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金融业又是高风险行业,金融风险突发性强、波及面广、危害性大。如果金融业不稳定、不安全,将直接危及经济安全,影响人民安居乐业。我国金融系统以银行为主导,因而银行系统较之发达国家担负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维护银行系统稳定安全对维护社会安定有序至关重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银行业。

一是改革现有的金融监管方法。应将金融监管的重心由金融机构转向银行业务,将监管着力点放在维护市场运行秩序、有效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上来。与此同时,按照金融风险的类别,将非系统性风险监管交给金融微观主体承担。风险监管的重心应放在完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立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等方面。

二是加快发展银行业的综合经营。开展综合经营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也符合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既集中力量发展有坚实基础、有竞争能力、有市场需求的核心业务,又同时发展各具特色的多种业务,打造服务品牌,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的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的改善、银行机构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以及抗风险能力的提升。

三是进一步鼓励金融创新。创新是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动力,是提升我国银行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需求和可能,积极稳步地发展各种类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推进业务综合化、经营国际化、交易电子化和产品多样化,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尽可能多的避险机制和对冲机制,以利于它们分散、管理和化解金融风险。

四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能够在正常金融机构与有问题金融机构之间建立起一道“防火墙”,阻止挤兑风险的蔓延,从而对银行体系起到有效的安全保障作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同时保障银行体系稳定,维护银行体系的公信力。

第四,要健全完善银行业信用体系,推动全社会诚信环境建设。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银行业是高度诚信的行业,其整个运营过程都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银行信用体系建设既是整个社会诚信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又为提升社会诚信水平创造条件。一方面,银行业通过加强自身信用体系建设,在整个社会诚信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另一方面,银行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配置功能,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观念。比如,优先给予诚信企业和个人以信贷支持,给予诚信企业利率优惠和提高授信额度等等。这对于提升社会诚信水平具有很强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建立银行业信用体系,首先要创造诚信的基础条件。应加快建立健全全国范围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步伐,充分发挥银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红黑名单制度,使那些不讲信誉、不守信用的企业和个人受到应有的惩戒,在整个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氛围。

其次要改善法制环境,为银行信用建设提供法律保障。2006年8月,我国已出台新的破产法,为保障债权人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制裁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切实落实破产法,是维护金融运行秩序、化解金融风险和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重大举措。

第五,要完善银行业法律法规,改善金融法制环境,推动全社会法制建设。银行法制建设是和谐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法制的行业。银行从公众手中吸收大量存款,在不需要公众授权和委托的情况下,就可自行将其转化为贷款或投资,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来规范和保证整个过程的正常运行。由于银行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影响,即使是最自由的经济体也都不敢对银行业放任自流,而是依据法律法规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监管,对各类违法行为进行惩戒。银行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银行业自身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这些法律法规本身也是和谐社会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建立和完善,也为整个社会的法制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金融立法、金融执法、金融司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为银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依法治理金融,就是要通过建立完备的金融法律体系,严格的执法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为金融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个可预见的规则,以保护金融市场主体,尤其是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稳定,保障金融市场的公平与效率。由于银行业同公众利益和社会发展稳定大局息息相关,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银行业法制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良好的金融法制环境,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实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消费金融行业政策范文第5篇

一、调研目的

按照中央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的要求。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银行业支持稳增长开展情况、做法、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系统提出改进和加强银行业支持稳增长的政策意见和措施。

二、调研内容

(一)关于各行支持稳增长现状的分析

1、认真贯彻落实政策方针。各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强调的有关于支持稳增长的相关政策,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规划:例如开设桥头堡黄金口岸、进行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等活动,以及制定相关的信贷发展战略、签订银政合作协议、积极争取信贷规模等。

2、突出重点,支持经济建设。为认真贯彻落实政策方针,积极配合银行支持稳增长活动的开展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各行采取优先支持全州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的政策方针;向小微企业、三农企业倾斜信贷资源;加大对于民生工程的支持力度;清理规范融资平台贷款情况。

3、积极搭建沟通平台。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银行业稳增长的政策方针,各行积极组织或参与银政企对接会或项目洽谈会,助推项目投融资需求对接;加强小企业金融服务宣传;主动走访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户。

4、注重风险防控。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银行业稳增长政策方针,正确积极的处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在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严格防范各类风险。

(二)关于各行支持稳增长取得成就的总结

1、改进金融服务方式。银行业通过采取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特别是针对三农、小微企业、少数民族群众金融服务提高了业务水平;提升对于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率;正确规范服务收费,免去除利息外各项费用的征收的方式,认真贯彻落实银行业支持稳增长的政策方针。

2、加快金融模式创新的步伐。银行业通过采取创新信贷管理方式、开发新型信贷产品;拓宽担保范围;创新评估方式的手段,认真贯彻落实银行业支持稳增长的政策方针。

3、推进金融模式转型升级。通过采取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发展绿色信贷,严格限制两高一剩行业信贷投放,加强对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环保项目等领域的信贷支持的方式;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如汽车贷款、耐用消费品、旅游等消费金融服务;支持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的办法,认真贯彻落实银行业支持稳增长的政策方针。

三、面临问题

1、当前经济持续下行,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困境,面临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减少;重点项目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短缺,银行拟支持的政府重点项目启动慢;房地产投资信贷风险高。

2、信用环境相对较差。政银以及企业之间的协调沟通不到位,存款的波动对信贷资金来源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下岗再就业贷款财政贴息和保证金政策并不一定按照规定落实到位;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机制不灵活,存在一定盲目性。

四、对策建议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战略转型时期,我们处在一个并不稳定的宏观经济市场,在这种大的环境前提下,商业银行能否支持稳增长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对于整个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改进和加强银行业支持稳增长的政策意见和措施。

1、从宏观层面上看,首先要深化金融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促进银行业将资金配置到最需要、效益最好、最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上,优先支持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加大小微企业、三农企业的信贷资源扶持力度;提高信贷资金来源稳定性将民生工程放在工作重点来实抓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