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健康结题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题组胡兴 胡鹏鹏
[课题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我国广大农村,进城打工已成为农民获取经济来源的主要方式,尤其近几年,进城打工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多,这种“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状况,致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群不能完全享受父母关爱、家庭温暖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据统计,我国1.2亿农民常年外出务工经商,或到外地打工挣钱。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以下的占86.5%,按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而且这个数字逐年在增长。这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心理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逃学、旷课、不交作业、说谎,沾染打架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第二监护人管理不当而离家出走,甚至被拐卖。“留守儿童”现象成了一个新的社会话题,特别是能否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已成为讨论的热点。
2.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是社会发展必然的趋势。
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面对复杂的社会,身心健康成长尤其令人担忧。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有心事无处诉说,只能用自己稚嫩的双肩扛下所有问题,很容易形成精神或人格障碍。“留守儿童”就像乡村的小草一样,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着。如何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3.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严峻课题。
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管,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捷。为教育这些“留守儿童”寻求策略措施,我们选出了《盘州市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对应策略》课题。
二、课题立项情况
本课题在2017年3月底选题后,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经过设计论证,先后报层层主管部门审批,于2017年8月中旬得到六盘水市基础教育教学课题评审委员会批准立项。
三、课题组成员详细情况一览表
姓 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承担任务
手机
胡鹏鹏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中学
中学二级
协助负责人完成开题报告、结题报告、负责留守儿童虚荣心理研究报告
18785845480
向克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小学
小学高级
负责收集各种研究资料、负责留守儿童孤独心理研究报告
13708588996
胡玮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中学
中学高级
负责审查、编辑各种研究资料、负责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研究报告
13985928316
何梅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小学
小学高级
负责编辑、装订各种研究资料、负责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研究报告
15329184370
支成贤
盘州市英武镇中心校
中学一级
负责制定调查问卷、负责留守儿童偏执心理研究报告
13984605706
四、课题研究时间表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1
准备阶段
(2017年3月—7月)
1、申报表的填写;2、制定出具体研究计划,实施方案;3、开题报告
书面材料和电子材料
2
实施阶段(一)(2017年9月--12月)
1、准备阶段工作总结;2、各子课题调查分析报告;3、各调查报告论证
领导和专家评估
3
实施阶段(二)(2018年2月--12月)
1、课题专题研究报告;2、总课题研究推广报告;3、实施阶段工作总结
周边乡镇学校推广结论
4
结题阶段(2019年1月---4月)
1、课题研究成果实践运用总结;2、讨论结题报告的形成;3、结题阶段工作总结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长期外出孩子留守在家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的儿童。留守儿童常出现情感缺失、心理偏差、行为失当、学业失控等现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人格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不少人误入歧途,这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 同时,留守儿童在“家”骗第二监护人,在学校骗老师,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致使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容易走极端。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体贴照顾,出现害羞、内向、孤独的心理倾向。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害怕与人合作交流等。 本课题正是基于此提出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培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健全的人格,以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和能力。教育留守儿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此,课题组成员从盘州市一些中小学选取留守学生近400余名,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专门研究留守学生的学习、交往、偏执、逆反、虚荣、羞怯等心理问题及生活状况。通过探索研究后,我们建议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和身心健康都得到快乐成长。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先后编写了盘州市校本系列教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读本》,编印成书作教育系统内部资料赠送盘州市境内学校使用。也写出了各种心理特点的研究报告如:《对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交际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的研究报告》、《对留守儿童的虚荣心理的研究报告》均被我校心理咨询室收存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培训使用,同时也被一些相关学校引用。
【关键词】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心里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缺乏系统性的内容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做法,本课题正是基于此,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一线教师的亲身经历,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挖掘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制定培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值得推广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试图寻找一个突破口。使留守儿童父母安心务工,还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经验。同时,通过关心爱护,使其留守儿童能在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好转,表现为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持续好转,心里素质明显增强,学业成绩稳步上升;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力、自理能力都不段增强,身心健康不断发展,综合成绩呈上升趋势。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目前,社会各界人士已对留守儿童作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研究报告不断出现, 打开电脑搜索“留守儿童”就能搜索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和各地出台的有关关心留守儿童的政策。
1.国内研究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留守儿童进入大众的视野,其概念随着社会进步而嬗变。留守儿童作为农民工的衍生群体,其关注度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焦点。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体质、学业、社会性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但结论大相径庭。留守儿童将长期存在,教育关爱工作任重道远,须避免留守儿童个体标签化,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国外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范围内受父母移民影响的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国外留守儿童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者不仅描述了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且对移民影响留守儿童发展的机制和过程也比较感兴趣,提出了一系列中介和调节因素。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对留守儿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比较关注,各地纷纷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问题的研究已经启动,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以及重庆市的个别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王宗飞《任性冷漠内向孤独 “留守孩子”令人担忧》探究了留守儿童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产生消极情绪。黄应圣、刘桂平在2004年的研究中,也认为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迟希新在2006年的研究中也道出了留守儿童在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人格以及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偏差……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但这些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他人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有: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暴躁、极端的性格。等特征,产生了叛逆、厌世情绪。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盘州市“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2、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方面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纠正、排除、防止学校“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
3、对盘州市“留守儿童”的各种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初步培养教师具有从事心理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内容
1、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主要心里现象分析
a、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现象
b、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逆反心理现象
c、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交际心理现象
d、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虚荣心理现象
e、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偏执心理现象
f、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现象
g、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孤独心理现象
h、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常见异常行为
2、对盘州市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及建议
(三)研究方法
1、 抽样调查法: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盘州市部分中小学学生主要心里现象。
2、行动研究法:结合盘州市部分中小学教学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研究的过程,分阶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及时调整和完善研究步骤、具体研究策略。
3、 个别谈话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访谈,分析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和解决方法。
4、 教育文献法:查阅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文献,明确研究的目标,分析研究中涉及的有关变量。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完成区域内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象的调查,提取数据,对中小学学生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象进行分类。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开展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以及设计调查问卷等。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2018年3月—2018年12月)
1、 主要按计划、步骤进行课题研究。
2、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盘州市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象。
3、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盘州市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象。
4、 根据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访谈和社会调查,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研究转变策略。
5、 对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2019年2月——2019年4月)
整理材料,总结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写好课题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成果
(一)调查结果统计
课题组通过对盘州市八个中小学约400余人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详见各种心理问卷调查统计报告),主要数据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占89%,没有的占11%,其中:
(1)认为交际心理有困难的占20%,一般的占65%,没有困难的占15%;
(2)认为学习心理有困难的占30%,一般的占70%,没有困难的占10%;
(3)有逆反心理的占40%,一般的占50%,没有的占10%;
(4)有偏执心理的占30%,一般的占60%,没有的占10%;
(5)有羞怯心理的占45%,一般的占40%,没有的占15%;
(7)有虚荣心理的占50%,一般的占30%,没有的占20%;
(8)有常见异常心理行为的占40%,一般的占25%,没有的占35%;
(二)调查数据分析
从第一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在交际心理方面有问题的不是很多,一般地占多数,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从第二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学习心理困难的也不太多,有80%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还行的。
从第三个问题可看出:由于他们的父母不在家,更不可能时时刻刻在自己身边,很需要帮助和指导他们,以减少出现的逆反心理。
从第四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儿童偏执心理还是较多,很需要我们采取合理措施去调适;
从第五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儿童羞怯心理人数不算少,很需要我们采取引导措施;
从第六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儿童虚荣心理还是挺严重的,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的。
从第七个问题可看出:有常见异常心理行为的也很多,很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去调适,
(三)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组长胡兴担任主编,带领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六个月的时间,编写了盘县校本系列教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读本》,在课题实施学校推广试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誉,为我们课题研究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课题组长胡兴设计制作的课件和撰写的论文《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爱心架起友谊桥-----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分别获得《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全国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评选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及“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奖赛二等奖。为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推广。
3、自课题实施以来,课题组长胡兴为盘州市英武镇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培训了五期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英武乡中学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二级培训》、《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男女生交往》。
4、课题组成员何梅所做的课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化分析》、教研论文《浅谈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盘州市红果片区小学得到了推广。
5、课题组成员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写出了各类心理问题的研究报告。其中:
(1)课题组组长胡兴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偏执心理”、“交际心理”和“常见异常行为”的研究报告。
(2)课题组成员胡玮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的研究报告。
(3)课题组成员胡鹏鹏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虚荣心理”的研究报告。
(4)课题组成员支成贤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逆反心理”的研究报告。
(5)课题组成员何梅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羞怯心理”的研究报告。
(6)课题组成员向克做出了中小学留守儿童“孤独感”的研究报告。
【实践成效分析】
1.通过农村小学阶段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了解当前我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2.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根据所获数据资料,分析造成当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异常的各种因素。
3.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指出学校、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教育方式。
4.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探究合适的解决策略。
5.通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进行科学的对比实验和总结。
【研究体会】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及心理健康问题则需要政府、家长、学校及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以下是我们课题组研究实践后的几点总结与建议:
1、政府方面
就社会政府而言,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高的重视。留守儿童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教育体制不完善,家长收入并不高难以承受高昂的择校费。所以,政府在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上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更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降低入学门槛,方便家长携带孩子去打工。农民工将子女留守而不选择举家迁移,与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难有直接联系。由于户籍所造成的二元体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入学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这成为农民工子女不能随迁的一大障碍。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应当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流入地政府要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进一步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同时,在公办学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特别要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好,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降低农民工子女上学、受教育的成本,使留守的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共享城市文明。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家乡创业,在相对落后乡镇、农村发展更多的产业,为农民在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还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财力扶持、制度倾斜、生活保障,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尽量确保“后天平等”。
2、学校方面
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部门。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学校对他们要倍加关注和关心,每一位教师要有一颗爱生如子的爱心,有计划的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家访,让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父爱和母爱,得到大家庭的温暖,做到对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学习情况等方面了如指掌,积极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有效弥补“留守儿童”的缺失。作为学校和教育部门,关心和教育好“留守儿童”责无旁贷,责任重大。通过课题组的研究实践,现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与大家交流。
一要调查摸底,分类管理。组织全体老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全面的家访,作好记录,建立档案,并制定分类辅导关爱的方案,使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的放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定儿童的家庭主要在以下四种情况:①家庭困难,父母迫于生活双双外出打工;②父母一方不在本地,为团聚而外出务工:③家庭宽裕,父母为生活自由而外出务工;④父母感情不和,一方外出务工。针对这四种种情况,我们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通过各种渠道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化解他们因家庭困难而引起的自卑和苦闷。对家庭宽裕的家庭的,重点促使其父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关爱。对于父母感情不好,性格古怪、脾气暴躁,逆反心强、问题较多的孩子,进行重点跟踪,特别呵护和关爱。
二要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制度。学校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和学校“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有关活动;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定期检查制度、结对帮扶制度、热线交流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等,把关爱工作落到实处,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加大“关爱工程”实施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的对学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促进、推动关爱工程长效、持久深入地开展。
三要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心灵沟通。根据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我校课题组成员则组织本校部分留守儿童与浙江大学“1+1爱心工程”结对子的活动,目的也是为了改善留守儿童“有苦无人诉”的状况。爱心工程以大学生牵手留守儿童为中心,让孩子们找到一名“知心姐姐”或“知心哥哥”。组织留守儿童与大学生志愿者之间以书信进行交流,因为对于老师,孩子们有警戒,有些不大愿意说出心里的真心话,但对于知心哥哥或者姐姐,他们的内心就没有什么顾虑,更加愿意倾诉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种让社会人士参与到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机制或模式还是很有意义的。如果此类活动得到推广,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地解决。
四要加大硬件投入,搞好寄宿制建设。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建好寄宿制学校,优先安排“留守儿童”住宿,加强内部管理,认真安排好“留守儿童”的安全、学习、生活等问题,使其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解决“留守儿童”家庭的后顾之忧。留守儿童在学校寄宿有很多好处,可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学习、可以避免留守儿童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可以促进留守儿童与教师及同龄儿童之间的关系和谐、亲密沟通。
五要关注特殊群体,进行个别辅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对于个别特殊的留守儿童,在他们身上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六要经常沟通家长,家校互动。学校可以开辟一个亲情专线或互动专线,虽然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话,但是,家长因为工作问题常常会忘记给家里打电话。所以,学校可以开辟一个亲情专线或互动专线,让留守儿童每周打1~2次电话给家长,同时让老师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汇报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交流,努力与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取得共识,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帮助孩子成长。
七要提高教育人员的素质。除了在教学方面提高要求外,教育工作者在对儿童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也要尽量充实。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在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中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有效预防留守儿童形成的极端思想或做出的极端行为。
八要学校和班级要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各种文艺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开展,让留守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活动中忘记的是烦恼,得到的是快乐。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家庭方面
就家长而言,在做出外出打工而留下孩子的选择时,应该充分认识其中的利弊。虽然,父母在外地打工距离孩子很远,但是,现在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通讯工具及时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代养人、留守儿童的老师保持联系,更多地与留守儿童深入谈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困惑,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扰,减少隔阂,更好地理解和关心留守儿童。家长绝对不可以因为留守儿童成绩落后而一味指责其不用功学习,而应该尽量帮助他们利用假期及时地弥补空缺、跟上进度。
我们想强调的是,父母不只是孩子衣食住行上的支持者,更是孩子精神上的寄托者。每个孩子都希望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有母亲温馨的话语来安慰,可以有父亲宽厚的肩膀作为依靠,从而帮自己正确面对并战胜挫折。所以,我们需要为留守儿童的父母敲醒警钟!你们可以少加几个班,可以少赚一点钱,可以不用给孩子买什么高档的礼物,但是,一定要记得经常打电话跟孩子聊聊天,一定要记得在孩子生日的时候,煮一碗面或买一块蛋糕,道一句生日快乐。
4、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不只是农村或者农民工的问题了,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扩大,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呼吁更多的社会人士伸出热情的双手,形成爱的暖流,温暖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更需要我们呵护的花朵。从以上这些爱心人士的言语中,我们能感受到社会从来不缺少爱心,我们相信,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绽放笑容。
【研究收获】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材料,也比较摸清了盘州市留守儿童的主要心里现象,我们也根据实际情况探索研究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对于个别留守儿童的教育,通过我们课题组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农村留守儿童队伍庞大,加上学校各种条件有限,以至于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当然,我们会努力渐渐扩大我们的队伍,更不会因为课题的结束而停止研究。我们将继续关注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问题,真正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为他们做点什么,给他们关爱,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给他们以学习等各方面的指导,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廖继昌、韦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及建议》,广西教育,2008年25期 .
[2]李彩娟:《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4期 .
联系人:王策,推荐邮箱:。
2009年11月13日~15日,江苏省中学教育科研协进会暨“师陶杯”活动颁奖仪式在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举行。
此活动以“教师课程能力与课堂教学创新”为主题,旨在以协进会为平台提升一线教师的课程能力。出席本次活动的有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九俊、丹阳市副市长张红娣、镇江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国俊、丹阳市教育局局长韦立忠、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江苏省教科院基教所所长彭钢、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蔡守龙、《江苏教育研究》副主编金连平、江苏省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长张扬生、王一军等。另外活动还邀请了各大市教科所所长、教研中心主任、中学校长以及获奖教师代表共四百余人参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丹阳第六中学校长朱万喜首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指出,学校在“觉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始终坚持以教育科研为主体,构建了生本教育、自主管理等教育特色,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大会第一项活动:丹阳六中国家级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会。第二项活动:特级教师示范课。第三项活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吴刚平先生专家报告会。第四项活动:参与式专题研讨,活动分为“新课程实施需要提升教师课程能力”“教师课程能力作为教学变革的基础”“教学实践中教师课程能力的自主建构”及“团队合作中培养教师课程能力”四个专题。第五项活动:丹阳六中师生文娱表演。最后,彭钢所长作会议总结,并为在本次协进会中表现突出的老师颁发了证书,至此2009年度江苏省中学教育科研协进会暨“师陶杯”活动颁奖仪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精神引领,树立坚定信念
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精神的感召下,牙克石市第五中学练就了凝聚力强、服务意识浓的领导班子,打造了责任心强、业务素质硬的教师团队,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引擎和无限可能。学校要求教师树立“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细心带好每一个班、全心教好每一个学生”的严谨工作作风,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激活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真正乐学、会学、学会。为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学校举办“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制定了严格的“评优”标准,采取年级组学生集体投票方式评选出当、赵茜冰、李国强等8名青年教师,该活动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效果。另外,学校举办“感动五中的人和事”“教师续写办学理念”等系列文化活动,在教职工中倡导“家”文化,每个人都有“兴家”“爱家”“护家”的责任,逐步形成了“尊重、悦纳、宽容、关心、分享、共存”的良好育人生态环境。在管理上,学校以“理性的思路、刚性的管理、柔性的服务、和谐的激励”为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思路,优化管理机制,使管理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队伍建设,搭建多样平台
教师是胸怀远大的筑梦者、脚踏实地的追梦人。以共同的愿景凝聚教师、以先进的理念感召教师,以培养自我发展、有积极教研心态的教师为目标,开展由侧重管理向服务转型的特色教研组建设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教师讲坛、课题研究、课例培训、教师沙龙、读书节、主题教研、讲学稿专题培训、教师心理资本培训、教师发展手册的设计和实施等活动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创建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每年一届的读书节,教师自己设计印章,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会、研讨会、推介会等,鼓励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近年来,学校已有4个国家级德育课题,1个自治区级、7个呼伦贝尔市级教学科研课题顺利结题;教师中有自治区级教学能手2人,盟市级教学能手17人、市级教学能手9人;取得国家级优质课教师24人、区级优质课教师17人、盟市级骨干教师14人、市级名师2人。学校2013年被确立为“自治区教育科研基地校”。真正做到了以科研提升教师素质,用教师形象树学校形象,用学校形象树教育形象,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课程开发,寻找适切模式
由于历史及地理位置等因素,也因学校生源基础比较薄弱,在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依托课程改革快速发展的优势,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丰富实践载体、强化教育效果,本着承创并举、寻找适切模式的态度,学校于2006年借鉴东卢中学讲学稿的基本模式,结合校情学情构建了“讲学稿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讲学稿是一个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教学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行之有效的模式。课改的推进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011年学校确立的“以讲学稿为依托,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呼伦贝尔区域教研总课题已经申请结题。经过几年的实践与完善,学校编撰成高一、高二各学科必修教材讲学稿,已在全校推广使用。目前开设的有:艺术课程(包括软陶、书法、素描、爵士钢琴、爵士舞、合唱,这六门课程已编制出版教材,实现模块化教学);呼伦贝尔系列校本课程(呼伦贝尔生态、呼伦贝尔历史、呼伦贝尔文化、呼伦贝尔地理)。此外,还有国学经典系列、人文素养系列、科学素养系列、生活技能系列以及身心健康系列,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将根据情况选择开设。
心理辅导,开启心灵之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被教育厅命名为首批“自治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地”。中心设有咨询室、心理宣泄室、心理沙盘室、团体辅导室等,配备了均已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1人,兼职心理健康教师4人。研究中心以提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高中新课程和学校实际,注重心理生态建设,通过开展以体验式家长会、体验式班会、心理讲堂为主要特色的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学术交流等活动,对教师进行心理资本培训,对学生、家长进行个案跟踪心理疏导、辅导,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生态文化。特别是在校报中每月制作一期专栏《心灵驿站》,内容有解惑心理问题、学生心语、家长园地等,形式新颖,贴近师生心理,能触动师生心灵,起到了一定的心理教育和辅导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调动全校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学校有三项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获奖成果,在2010年、2013年分别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德育科研课题“高中学生良好情绪及情感培育”和“高中学段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两次获得“先进实验校”称号、国家教育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德育管理,陶冶道德情操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造性地开展了德育系列活动。针对学生在校三年不同阶段,开展不同主题活动,实施“三全”育人战略,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奏响青春“三步曲”,即:高一年级以“适应教育”为支点,以“规范行为”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合格的高中生;高二年级以“发展教育”为支点,以“陶冶情操”为目标,致力于培养成熟的高中生;高三年级以“理想教育”为支点,以“健全人格”为重点,致力于培养优秀的毕业生。注重环境渗透德育、教学渗透德育、管理渗透德育、活动渗透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积极推行全员德育导师制和班级教导会相结合的德育管理方式。全员德育导师制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任课老师为成员,通过班级教导会的管理平台,在品德和心理等方面为各自“承包”的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旨在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构建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的育人模式。
活动拓展,回归教育本真
走进警营,体验军旅生活。学校组织高一新生徒步行进了十多公里,走进了警营,在训练场上观看武警战士的队列操练和拳术表演,并登上了装甲车模仿军警工作,充分体验了警营生活。森警官兵精彩娴熟的军事动作和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
传承文化,普及太极运动。太极扇是一项表演性很强,又具有艺术性的运动项目,具有强烈的表现意识,在弘扬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培养学生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全体学生的太极功夫扇活动不仅丰富了大课间活动,也培养了广大学子热爱运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成为了学校亮丽的风景。
牙克石市第五中学乘着晋升为自治区优质高中的契机,坚持培育学生发展、激励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办学之路,用文化提升办学品位,缔造完美校园,努力把学校办成富有人文情怀、充溢生命活力的精神家园。
在我的生活里,我就是主角。
对于他人的生活,我们充其量只是一份暗示,一种鼓励、启发,还有真诚的关爱。这些态度可能丰富了他人的生活,但这没有可能发展为――代替他人的生命。坚持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一种勇气;绝对不做那些良知不允许的事情,是一种勇气。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很正当。
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早已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其中任何一个答案,都是意料中的。原谅他人的错误,不一定全是美德;漠视自己的错误,倒是一种最不负责的释放。
学术是指学术启蒙,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借鉴国际学生成绩测试(PISA)和IB课程的观点,学生的学术素养体现为将所学知识与其生活联系在一起,对周围世界好奇,具有用知识解释周围世界的强烈动机;会猜想、寻找证明、论证和实验的方法,具备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进行了以学术为指向的课程变革。
不同层次课程的变革
1.国家课程的跨学科改革
学校将加强学生所学知识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作为改革国家课程的课程观,并开展课程改革的探索。以人文综合课程为例,学校将政治和历史课程的部分内容按照主题进行综合,最终,人文综合课程确定了民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中国经济制度、世界轨迹、家族企业等5个主题。整合相应的内容、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假设、求证、陈述、评论、讨论等方法运用于学习过程,将检索参考材料、整理陈述和论文写作等作为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作业和评价。
2.校本课程的系统构建
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学术素养的另一个重要阵地。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开设七大类共70多门的校本课程,形成了科学素养类、文化素养类、学科拓展类、综合实践类、身心健康类、国际视野类、艺术素养类课程菜单,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特色课程。以生涯课程为例,其目标在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较为科学的规划。课程内容包括生涯适应、生涯探索、生涯管理、生涯规划在内的4个主题,通过“属于我的成语、职业条件拍卖会”等20余项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树立个人愿景。
不同课程形式的变革
1.整合活动课程
学校从“发现”的视角出发,整合各种学生活动,设计了“发现之旅”四大主题。
科技主题――用技术和工具表达周围世界。以科技节、体育节为依托,由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教师,以及体育科的教师提供任务、设计活动,体现用符号表示、用工具实现和用技术表达的自然科学思想,以及用科技改革体育、研究体育。
社会主题――用研究聚焦对社会的思考。以心理健康节、读书节为依托,由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心理等学科教师设置合适的社会研究问题,以学生论坛的形式开展活动,帮助学生用社会学科的研究方法认识周围的社会、认识自己、学会表达。
艺术主题――用知识深化对情感的理解。以艺术节、戏剧节、体育节为依托,由语文、英语、艺术、体育等学科的教师,提供艺术表达的内容和题目,帮助学生体验艺术蕴涵的情感意义和价值思考。
哲学主题――我与这个时代的精神世界。以心理健康节、读书节、戏剧节为依托,由政治、历史、语文、心理等学科的教师提供题目,帮助学生用哲学的方式思考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及当今的时代精神,尝试回答“我是谁”“我要什么”等问题。
2.开发研究型课程
为培养学生学会猜想、寻找证明、论证和实验的方法,学校开发了跨学科研究型课程――生态课程。
(一) 教研活动的开展思路:
以备课组为核心,以教研组为平台,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缩短成长周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地理教研组的整体实力。
(二)主要工作:
一、 狠抓“教学五认真”的落实:
1.备课环节:以教案为切入点,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在教案检查中,我组教师的教案有百分之六十都达到了优秀教案的标准,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加突出,体现了他们对备课的认真态度,为上好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课堂教学: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向45分钟要效益,不断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各备课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凭借教材,紧扣新的课程标准,精心设计,公开轮讲,认真听评,反复修改,提炼推敲出一个个独具年级特色的精彩课例。在区教研室视和各年级举办的公开课活动中,两位教师进行了课例和探究性学习的展示。执教者客观的自我介绍,听课人真切的评价交流,热烈的讨论争议,学生的肯定,都使我们欣慰地感受到教学所体现出的我校地理课堂教改上取得的进展。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学期初组织各年段集备组制定教学活动计划并加以落实。通过检查教学记录、作业批改、下班辅导,通过不断的测验和考试,经常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收集、分析、反馈学科教学的改进意见。
二、 加强备课组活动:
要求各备课组的活动要规范化,做到定主讲、定内容、定时间,集备组长要把好教学关,使集备活动成为加强教研的有力手段,保证地理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 培养青年教师:
今年我组新增位一位青年教师,大家都很兢业爱岗,而且都超工作量,特别是毛丽菊老师和史丽萍两位老师跨年级教学,表现突出,受到各方好评。本学期的重点就是培养青年教师,他们的成长进步直接关系到我组以至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围绕备课组活动,新老教师互动,展开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互相研究教材,互相交流管理学生的经验。
四、收集高考信息,注重试题质量:
王小春老师参加了在常州举行的高考信息,听取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及教研员的高考复习策略,及时反馈了最新的教研信息,结合并延续了对各省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使全组教师受益,业务水平大大提高。
五、课题研究:
现代社会对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技术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为此, 在校领导和学校教科室的支持下,我组完成了市电教馆“十五”重点教科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整合》,精心准备了数十万字的各类材料、各阶段性报告和研究报告,即将结题。为此我组在多次学习培训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大家更加明确了各自课题教研的目的和意义,更加完善了实验方案。我们又召开了结题会,各负责教师都认真撰写了直接,课题组成员就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详细地介绍了各自研究探讨的过程,展示了研究的成果,我们教师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能力。[1]
(三)教研组的工作中还存在的欠缺或问题:
集体备课活动还不够充分,备课方式、方法、进度、水平都不够统一。教师在各方面的修养和水平都有提高的空间,尤其是对地理教师属理科出身,社会政治、历史、人文知识有待扩展和提高,对国家的教育未来和民族的兴衰认识不足。这都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以求能上升认识的层次。做一个能对学生的一生有影响、关注国家和人类未来的教师。
(四)对学校的建议:
希望下学期教务处在排课的时候,尽量保证教研组的教研时间。对于地理学科而言,有好多图像资料,这对于教师备课或学生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校园网上传的资料应该扩大容量。另外,学校应注重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只有康健的身体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