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总结的写作方法

总结的写作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总结的写作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总结的写作方法

总结的写作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语写作教学 成果法 过程法 体裁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3-0048-02

一 引言

写作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一种与读者交流的方式,它并不是简单地“说出意思”和“表达想法”,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很多读者没有办法能理解作者原意的缘由。一个有效率的作者通常能将他错综复杂的想法通过很好的方法表达出来以满足读者的需要。很多研究者整合了各种研究成果清晰地列出了三种主要的写作方法:成果法、过程法和体裁法。

二 写作方法

1.背景介绍

Tuffs认为成果法和过程法是语言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写作方法。他将成果法定义为传统方法,是因为该方法是以模板为基础的。Badger & White总结出成果法在写作中侧重于对语言结构的理解,该写作法的发展主要是教育者提供一种文本模式让学习者去模仿。然而由于过程法的出现,这种方法在很长的时间内也是颇有争议的,过程法强调写作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过程法并不侧重于语法和结构,而是给学习者更多的空间去想象和创造。Tribble提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写作四阶段:构思、起草、修改和定稿。他认为过程写作教学法中的写作是一种交际活动,这四个阶段强调了写作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并且帮助学习者更能深刻体会他们自己所写的文章,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一种新的写作方法——体裁法悄然而生,引起了语言教学界的一次波澜。体裁法是在澳大利亚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的。尽管这种方法还很新,但是它在推动更新写作方法上起着重大作用。

2.成果法

成果法被认为是最传统的写作方法,它专注于句子的结

构和语法。像ILETS(雅思)和SAT(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验)所教的写作方法便是成果法,学习过程中会给出像四段式或五段式这样的模板,还有一些标准的开头和结尾的写作形式。这类方法便于学生应试,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然而,该方法过于强调文章的句式,不能反映文章的思想性和整体结构,削弱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过程法

Silva & Leki将过程法定义为它能“作为一个复杂的、递归的、创新的、探索的、生成性过程,它给予人们对写作有一个较好的理解”。在教授过程法的过程中,教师先激励学生构想出一个模板以外的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尊重他们的选择,并引导他们运用过程法中的四个阶段来进行写作。

Susser指出过程法的一个主要元素就是使学生意识到写作是一个发现创新的而不是一个照抄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写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照抄过程,它还需要各种因素,包括写作目的、文化背景、作者的想象力等。因此作者不能仅限于已经存在的话题,而要去发挥想象力,去发现更多的话题来挖掘自己的潜力。

4.体裁法

第一,优势。虽然体裁法是一个新兴的写作方法,但是它在写作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Tribble坚持认为学习者不能只是机械地学习写作技巧,还要去了解课堂以外的世界,他认为我们不仅能帮助学生用外语来写作,而且使他们以新的角色、用新的目的来参与到写作活动中来。Badger & White认为体裁写作法使学习者了解到写作能够发生在一种社会情境下,反映着一种特定的目的,从而帮助他们通过有意识地模仿和分析来学习写作。Beck & Jeffery强调体裁法提高了帮助学习者辨认各种题材的能力,从而学习者能够将各种体裁的写作掌握得炉火纯青。

从他们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出,体裁法能给学习者一个清晰的思路来理解目标文本,即他们能从例子中受到启发,并且有计划性地来写文章。通过这种方法,学习者不仅能掌握各种各样的写作技巧,而且能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二,存在的问题。尽管体裁法富有成效,但是它仍有一些不足,有待学者们进一步进行研究。

首先,体裁法与社会背景紧密相连,这样,这样的写作方法在学校里无法达到应试的要求。一些人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而觉得传统的写作方法更利于他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尤其是在中国教育体制下,学生为了应试,教育者没有办法将体裁法灵活地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更多地会选择成果法,让学生套用固定模式。

Badger & White指出了另一个不足,他们认为体裁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成果法的延伸。这样看来,一些学者认为体裁法是成果法的演变,所以体裁法继承了成果法的一些劣势,如被模板所限制而缺少创造力的发挥。正如他们所说,体裁法的劣势在于它低估了学习者自己创建文章的能力,而在很大程度上把学习者看成是被动的。在课堂上,老师会花很多时间来解释材料以及语言知识。这样,学习者的思维会有所限制;而且,在学习体裁法时,模板或指示说明会呈现给学习者,这样会削弱他们的主动性,也就是说,体裁法的介入会限制学习者对文章的自由发挥。由此看来,体裁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习者的独创性。

5.过程——体裁法

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缺陷所在,但是如果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其效果又会有所不同,一些学者对过程——体裁法进行了研究。

Firkins,Forey & Sengupta的研究揭示出尽管体裁法对于有学习障碍或是低效率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富有成效的写作方法,但是如果和别的方法相结合将会有更好的效果。Dressen-Hammouda做了一项实验,证明了过程——体裁法在欧洲大学的教育系统里起着积极的作用,他认为这一方法无疑反映了人们在如何去学习的潜在认知过程。

而且,一些研究人员们一致认为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写作将会更有意义,写作的发展将会更有成效。Badger & White和Flowerdew也支持过程法和体裁法相结合,该过程——体裁法是作为一种新的可选择的方法,而不是仅限于单单一种方法。

三 结论

本文主要以国外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探析了国外的各种写作方法,当然,我国很多学者也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并且也在对写作进行着各种研究。虽然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该领域进行关注,国内学者对写作领域的研究必将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Badger,R & White, G. 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J].ELT Journal,2000(2)

[2]Beck,S. W. & Jeffery,J. V. Genre and thinking in academic writing tasks[J]. Journal of Literacy Research,2009(2)

[3]Dressen-Hammouda,D. ESP i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M].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 Benjamins,2008

[4]Firkins,A.,Forey,G. & Sengupta,S. Teaching writing to low proficiency EFL students[J]. ELT Journal,2007(4)

[5]Flowerdew,J. An educational,or process,approach to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genres[J]. ELT Journal,1993(4)

[6]Harmer,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Harlow:Longman,2007

[7]Knapp,P. & Watkins,M. Genre,text,grammar[M]. Sydney:UNSW Press,2005

[8]Silva,T. & Leki,I. Family matters[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4(1)

[9]Susser,B. Process approaches in ESL/EFL writing instruction[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4(1)

[10]Tribble,C. Writing[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11]Tribble,C.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总结的写作方法范文第2篇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更多时间放在文本教学上,在作文教学中多是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写作,学生因素材缺失,体验不丰富,写起作文来也就感觉困难重重。改革小学高段学生作文教学模式,就是要从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指令性作文”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作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多讨论,丰富其写作素材。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提出讨论任务引导学生讨论,以此来明确当次作文的要去,而不宜以布置要求的形式进行。如在五年级上册“秋天的树叶”的教学中,教师以秋天的美景主题图导入主题后,提出了如下任务引导学生讨论:1.你见过秋天的哪些树叶?2.秋天的树叶在颜色、形状等方面有什么特点?3.秋天的树叶给你什么感受?学生根据任务展开讨论交流活动,从而更好地认识秋天的树叶。

二、加强写作方法引导,让学生多操练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写作,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作文批阅和讲评过程中,而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却较少。其实,写作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方法也是关键。在写作中,只有写作方法得当,才能让作文质量更上一层楼。而从小学高段学生的写作状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写作都较为“主观”,多是凭借经验写作,方法不到位。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注重在作文结构方法进行引导。作文结构是作文的骨架,少了结构,内容再丰富的作文也会显得零散。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提纲式的方法来进行写作,即先构思好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和结尾,然后再丰富内容。其次,要针对具体的作文进行方法引导。如六年级上写作一的“假期生活”的教学为例,本次作文是记叙文,而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就写人而言,要将人物融入到事件中,且要借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来进行刻画。如动作描写,写作中可学生根据事件而多采用动词来表现。

三、读写结合拓展应用,丰富学生体验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的整合起来,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以写作方式来拓展,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体验。首先,注重在阅读后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写作。采用这种方式在形式上要讲究多样化,如拓写、缩写、读后感等。如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可围绕文本中的人物或主题或事件而谈自己的感受。如有的学生在《变色龙》的读后感中就写出了变色龙变色是环境所需,也是变色龙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其次,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去体验。如根据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根据观察而写作。但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都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而进行,要求不宜太难,要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能获得独特的体验,这样才会有效。

四、总结

总结的写作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 微课 开发 应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80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利用微课构建习作资源,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一、利用微课进行前置学习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套路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无论是作文前的指导还是作文后的评改,老师一肩挑,步履维艰,但是收效甚微。造成这个局面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习作训练的空间非常窄,只局限在作文课内,没有适度向课外延伸;二是教师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指导学生进行前置学习,先学后教,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三”要求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对儿童而言,美味是他们的最爱,应该说这个写作题材他们有话可说。但是这些美食经历已是过去式,拿起笔写美食成了写回忆录,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美食萦绕他们脑际,成了我设计作文教学考虑的首要问题。学生要带着思考、体验和准备走进作文课堂,这才是写作教学应追求的理想境界。为此,我制作了一个微课,引导学生在写作前进行前置学习,做好写作前的热身和准备。这个微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从风靡中国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截取的影视片段,精致的美食图片,如北京烤鸭、松鼠桂鱼、过桥米线等;美食的谜语。两个学习任务单:(1)查找美食的历史由来、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等。(2)和美食合影,拍段尝美食或做美食的视频。这个微课放在网上,学生可以在家观看。生动形象的微课激活了学生的美食体验,他们明白了美食既可以是正餐大菜,也可以是风味小吃,还可以是家常小菜,他们发现美食就在身边。他们用手机记录下美食的图片和视频,又为写美食搜集了第一手的写作材料。 

微课的介入和支持,让前置学习变得可感和可操作,节约了宝贵的作文教学时间,为写作方法的学习和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受条件限制,基于微课的前置学习也可以放在课上进行。 

二、利用微课开展学习探究 

“习作三”作文课前的微课帮助学生解决了审题和选材的问题,这样在写作指导课上,我可以集中时间和学生一起探讨写美味的写作方法。本次习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突出美味的色、香、味、形,在作文指导课中,我结合教材范文《鸭血粉丝汤》,采用事先制作好的两个微课,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引导学生在看、思、议、写、评的过程中,学会从多角度用文字向别人介绍自己喜欢的美食。 

说美食,写美食,三、四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写,对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写美食应该要体现小学高段学生的习作要求,要从多角度丰富美食的内涵。因此,我在作文指导课中设计的第一个微课,目标是理清范文的写作思路,指导学生学会编写作文提纲。学生围绕主问题“作者为什么喜欢鸭血粉丝汤”阅读范文,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我相机出示微课《学写提纲》,引导学生观看讨论,发现小作者围绕中心“喜欢鸭血粉丝汤”,主要写了四个部分:看相、做法、品尝、别名。在交流的基础上,相机讲授编写提纲的两个方法——围绕中心选材,题目要有个性。接着出示写作任务一:模仿微课中的范文提纲,来编写自己本次习作的提纲。有了微课的指导,学生明白了编写提纲的要领,他们有模仿,有创新。一个学生的提纲是这样写的——题目:《冬瓜排骨汤》,中心:喜欢,共5段,分别从简介、做美食、赏美食、尝美食、有营养来写,不仅做到了围绕中心选材,而且丰富了美食的内涵,体现了小学高段作文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效果与微课是密不可分的。 

列好提纲,接下来的教学重点就是讨论写好美味的写作方法。我出示了第二个微课《片段赏析》,以案说法,不讲空洞的写作技巧,而是结合精彩范文,引导学生阅读发现,从中悟出写好美味的诀窍。这个微课主要由两个精彩片段和一个写作任务组成,首先出示第一则精彩片段《炒鸡蛋》,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发现小作者是用什么写作方法来突出美味的特点,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两个写好美味的写作方法——调动多种感官和写出独特体验。我趁热打铁,出示写作任务二:对照提纲,选择最能表现美味特点的一小节来写。学生写好片段后,我立即组织学生互评作文,评价标准就是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方法。在学生互评、师生共评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继续观看微课,研读优秀习作《麻婆豆腐》,取长补短,总结归纳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巧用修辞手法。课后布置作业,借鉴优美词句,继续修改完善,把这篇文章写完整,写丰富。 

作文讲评课也可以使用微课,教师可以在通读学生作文草稿的基础上,找出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找出学生作文的共性或个性问题,然后制作成作文讲评课,引导学生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思考如何修改作文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得启示,使自己的作文更上一层楼。 

三、利用微课转变教学方式 

一直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局限在作文课有限的时间内,而微课的开发和应用则有望改变这种僵化固定的教学方式,有选择地把写作任务向课前和课后延伸,努力转变“教师教,学生写”的被动局面,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体。 

作文微课放在网络上,可谓“永不落幕”的作文公开课,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情快进、后退、暂停或反复看。这种新技术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帮助学生弥补记忆遗忘带来的学习问题,可以开展自主学习,弥补知识缺陷,提高作文水平。 

更为可贵的是,微课这种浓缩的讲解压缩了教师讲解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有时间围绕问题开展学习探究。比如,在“习作三”作文指导课中,我运用了四个微课——课前一个、课中两个、课后一个,作用各不相同,学生可以凭借微课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体学生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而不是少数尖子生唱独角戏。事实证明,教师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习作三”作文指导课上,微课和学生唱主角,学生思得安静,议得热烈,说得流畅,写得生动,这得益于微课的支持,转变了教学方式,提高了学习效果。 

利用微课,我正在努力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先学—再写—后评—再改。这样的作文教学流程,重要的技术支持是微课和网络,重要的教学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写后评。 

总结的写作方法范文第4篇

一、联系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心得和方法。”我们的学生需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单靠课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发利用其它信息资源。叶圣陶先生也有句话:“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素材,有了丰富的素材和词汇,学生的笔下定会生出许多鲜花。

组织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从书中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和语言材料。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内容中,有千万个点是与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获得了综合性的知识,即不仅有社会常识,更有大量的自然常识(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学生课外阅读越多,就越有利于将课内知识巩固、加深和系统化,从而积累大量的作文材料,而且有利于陶冶性情,丰富精神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课外阅读越多,学生作文材料更丰富,思维更活跃,表达起来有选择的余地,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丰富写作素材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我们开展的漂流书活动、古诗诵读、手抄报展评、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保护环境,爱护母亲河”的倡议活动,等等。在这些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中,学生的体验多了,内心对生活的感悟加深了,也在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就拿办手抄报来说,每人办一期手抄报,学生都要根据确定的中心广泛搜集资料,进行大量阅读、摘抄、分析、筛选,然后还要编辑、设计、抄写。一张手抄报,促使学生积极自觉地涉猎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也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舞台。

鼓励学生写日记和随笔,注重在随机性活动中积累作文素料。比如:家长会前学生会写些给爸爸妈妈的心里话;老师外出不在校时,会让学生写一写老师不在时班级里发生的新鲜事,既锻炼了文笔,又起到了沟通交流的效果。每逢节假日、纪念日我总会让学生适时的表达自己的感情:三八妇女节时替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将过程写下来;六一儿童节时让学生写一写过节的体会;中秋节写一些全家团圆赏月的喜庆气氛等等。

二、旁敲侧击,引领写作方法

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那样同等重要。”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模仿,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写作方法,是为着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运用从范文中学到的语言和写作方法。如果教师让学生机械模仿,就会阻碍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压抑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在主题生活作文教学中,采用旁敲侧击法,教师可巧妙引领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跳绳比赛真有趣!随着一声哨响,同学们快速地甩动手中的绳子,飞快地跳起来。你看李颖,挺直了腰板,手不停地甩绳子,脚不停地跳,活像个脚下装了弹簧的机器人。旁边的同学都在扯着嗓子大喊:“加油!加油!”再看看那边的小东……

读完此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的?写了哪些人的表现?抓住这些人的哪些方面来写?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下总结写作方法。最后才进入主题,组织学生体验夹玻璃球,再把刚才活动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你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句,抓住重点人物和观众的表现来写,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感兴趣,写起来言之有物,得心应手。

三、鼓励为主,拓宽评价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面对学生多元化的理解,作为教师,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我们应该把这种多元的空间留给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在他们的生活空间抒发自己的情感。

人性评改,鼓励为主。评改作文时,对学生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有创新的地方,教师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引导自改,超越自我。作文修改,教师应重“批”,让学生重“改”。教师写评语,一忌指责,二忌笼统。应多用肯定型评语,商量型评语,交流型评语等启发学生自己认识作文的优点,发现作文的不足,然后自己动手修改。自改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独立作文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总结的写作方法范文第5篇

一、联系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心得和方法。”我们的学生需要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单靠课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发利用其他信息资源。叶圣陶先生也有句话:“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素材,有了丰富的素材和词汇,学生的笔下定会生出许多鲜花。

情境教学也可以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由生活引发感悟。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停。”写生活中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看、去听、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捕捉写作的信息。如我们班的图书角是由班长带领学生共同创办的,这件事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于是我就让学生围绕这件事的情境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我的班长》《我们班的图书角》《奉献的美》等习作便应运而生。

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丰富写作素材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我们开展的漂流书活动,古诗诵读,手抄报展评,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保护环境,爱护母亲河”的倡议活动,等等。在这些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中,学生的体验多了,内心对生活的感悟加深了,也在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就拿办手抄报来说,每人办一期手抄报,学生都要根据确定的中心广泛搜集资料,进行大量阅读、摘抄、分析、筛选,然后还要编辑、设计、抄写。一张手抄报,促使学生积极自觉地涉猎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也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舞台。

鼓励学生写日记和随笔,注重在随机性活动中积累作文素料。比如,家长会前学生会写些给爸爸妈妈的心里话;老师外出不在校时,会让学生写一写老师不在时班级里发生的新鲜事,既锻炼了文笔,又起到了沟通交流的效果。每逢节假日、纪念日我总会让学生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三八妇女节时替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将过程写下来;六一儿童节时让学生写一写过节的体会;中秋节写一些全家团圆赏月的喜庆气氛,等等。

二、旁敲侧击,引领写作方法

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那样同等重要。”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模仿,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写作方法,是为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运用从范文中学到的语言和写作方法。如果教师让学生机械模仿,就会阻碍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压抑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在主题生活作文教学中,采用旁敲侧击法,教师可巧妙引领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跳绳比赛真有趣!随着一声哨响,同学们快速地甩动手中的绳子,飞快地跳起来。你看李颖,挺直了腰板,手不停地甩绳子,脚不停地跳,活像个脚下装了弹簧的机器人。旁边的同学都在扯着嗓子大喊:“加油!加油!”再看看那边的小东……

读完此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的?写了哪些人的表现?抓住这些人的哪些方面来写?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下总结写作方法。最后才进入主题,组织学生体验夹玻璃球,再把刚才活动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你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句,抓住重点人物和观众的表现来写,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感兴趣,写起来言之有物,得心应手。

三、鼓励为主,拓宽评价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面对学生多元化的理解,作为教师,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我们应该把这种多元的空间留给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在他们的生活空间抒发自己的情感。

人性评改,鼓励为主。评改作文时,对学生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有创新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肯定和鼓励。

引导自改,超越自我。作文修改,教师应重“批”,让学生重“改”。教师写评语,一忌指责,二忌笼统。应多用肯定型评语、商量型评语、交流型评语等启发学生自己认识作文的优点,发现作文的不足,然后自己动手修改。自改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独立作文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组织互改,提升自我。在班级内,学生互改可以分小组进行。在小组讨论时学生因地位平等,心理不受威胁,创造性思维活动达到激发状态,而且因相互启发而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互改时独立思考,提出不同意见,展开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