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安全制度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要将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贯穿制度建设始终
后勤服务和保障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后勤工作者作为后勤服务的执行者,只有服务意识强,服务态度好,才能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将强化服务意识贯穿制度建设始终,只有在后勤制度的保障下,才能促使后勤工作者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真正达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才能促使后勤各部门、各环节工作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总目标的实现。
2.要将以服务学生为主体贯穿制度建设始终
后勤服务无可厚非就是为全校师生服务,尤其是为学生服务,学生是后勤服务对象的主体,他们在校的学习和生活与后勤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的衣、食、住、行、学都离不开后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对后勤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后勤部门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还期待提供更周到的服务;不仅要求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与环境,而且期待创造更好的文化氛围。因此,高校后勤承担着艰巨的后勤服务工作任务,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育人责任,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高校后勤要将以服务学生为主体贯穿制度建设始终,通过制度保证后勤服务工作者能更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的需求真正变为满意的现实。
3.要将服务教学、科研、开发贯穿制度建设始终
教学、科研、开发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后勤就是要为教学、科研、开发提供优质高校的服务,为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消除教学、科研、开发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集中精力从事教学、科研、开发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因此,要将服务教学、科研、开发贯穿制度建设始终,通过制度保证有一支强有力的后勤保障队伍为教学、科研、开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开发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为学校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要将强化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贯穿制度建设始终
后勤工作无小事,安全工作是后勤服务工作的头等大事,尤其作为人口密集的高等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要将安全工作贯穿后勤制度建设的始终,通过严密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制度建设,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强化高校后勤安全意识,落实高校后勤安全工作责任,严格执行安全防范操作规程,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高校后勤既要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更要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高校后勤制度建设要紧密结合各自高校实际,突显“五性”
1.制度建设紧密结合高校后勤实际,增强针对性
制度的制定,既要符合后勤服务工作的发展需要,做到切实可行;又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性质及工作要求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定,不能一概而论,泛泛制定。针对不同的后勤服务工作,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能促使每一项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按部就班的有序进行;能让管理者有效实施对工作的检查和员工的管理及监督,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2.制度建设紧密结合高校后勤实际,具有操作性
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规范,一种强制性的要求,高校后勤制度建设,首先要充分考虑员工适应制度的能力,要松紧有度,如果制度太严,多数人难以做到,就很难追究责任。如果制度太松,等于形同虚设,也就失去了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意义。再者,制度不能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摆设,有明文规定,就要有具体执行措施;有考核标准,就要有量化规定,这样才利于制度的执行操作。最后,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健全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机制,公正、公平的监督各部门制度执行情况,坚决杜绝不按制度办事、采取各种变通手段现象,导致各项制度流于形式。
3.制度建设要紧密结合各自高校后勤实际,重视传承性
高校后勤制度是在后勤改革管理工作中,紧密结合各自高校后勤实际,适应各自后勤事业发展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功做法形成的。高校后勤制度是实现高校后勤保障和后勤服务工作任务的重要手段,高校后勤在加强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现有制度的传承性,对现有利于后勤事业发展的制度就继续保留并贯彻执行。对有碍于后勤事业发展的制度要不断完善、创新,使之适应新的形势与任务。
4.制度建设紧密结合高校后勤实际,体现创新性
高校后勤制度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要适应高校后勤发展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要按照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原则的要求,对单位现有制度进行完善,对空缺的相关制度及时创建,使单位各项工作和履职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体现创新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制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和行为规范。
5.制度建设紧密结合高校后勤实际,彰显文化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实效性
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石,关系到国家教育改革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小学教育管理是小学教育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是持续推进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作为小学教育管理者,必须想方设法来提升管理的实效性。
一、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模式
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小学教育管理实践中,校领导应该重视对管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树立科学化、人文化的管理思想,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小学教育管理方法,以此来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管理模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如果不能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就无法实现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小学教育的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勇于探索和构建高效的管理模式,进而满足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
二、优化师德建设,提升师德境界
对于小学教育管理来说,师德师风建设永远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师德师风关系到教风、学风、校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要想提升小学教育管理的实效性,一方面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努力工作,关爱学生并实现自我成长。从学校领导角度讲,重视师德建设也是学校常态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领导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体教师不忘初心,教书育人,以良好的教风来为义务教育事业做贡献。另一方面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该将教风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互相教育、互相激励的效果,配合学校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奖惩制度以及组织教师接受教育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以此来规范教师的行为,提升教师的师德境界,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制度建设,拓展发展空间
制度是保障,是规范员工行为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小学教育管理实践中,领导者应该坚持抓好制度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学校规范化发展的管理制度,并监督制度落实到位,不走过场。当然,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者不可能每一步都做好,尤其是在制度建设方面难免有错误或漏洞,应该主动去寻找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修订和弥补,应体现现代化素质教育和人性化管理思想。此外,制度是为了更好地让人发展,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而服务的,所以,小学校长应该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切实提升学校管理的实效性。
四、深化教学教研,搭建创新平台
小学教育管理者应该将教学质量放在学校开展工作的关键位置,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需要围绕教学教研来进行。尤其是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应该持续深化教学教研,为广大小学教师搭建创新平台,通过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促使教师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此外,为了激发教师追求进步的热情,应该持之以恒地开展听评课制度,树立典型课例,发挥名师导航作用,在竞争与合作中提高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平。
五、营造人文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制度与计划;后勤管理;校产管理;财务管理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学虽然是最小的教育单位,但是也要有完备的后勤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强调规范化、细致化的管理模式,将这种管理模式应用到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之中,能够保证后勤管理各个细节都精细化,从细节做起,齐心协力,才可能搞好内涵建设。
一、制度与计划精细化
小学后勤管理工作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就必须重视制度精细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制度的推行。首先,精细化的制度管理要重视制度建设的全面性,制度内容包括采购、校产管理、财务管理,同时包括明确后勤管理人员的职责、设计系统严密的后勤管理制度以及设计科学适用的后勤管理制度等等。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体现精细化就必须保证制度内容更为完善,不会有疏漏,因此也可以制订应急制度方案,确保制度建设的完善。当然,制度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基本要求与原则,要处理好集中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关系、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使得精细化的制度建设与激励机制完美地结合起来。而后期管理工作要做好计划,因为有计划的内容才能实施得更好,例如,在几年内,学校要建设哪些校舍、增添哪些设备、环境绿化达到什么要求等这些长期计划要随时强调,而本学期内完成的校园建设等内容则属于阶段计划。这样的计划内容要周详,有可行性,目标明确,合理分工,责任清楚,最终还要看是否落实,要考核检查工作实效。精细化的制度与计划能够保证精细化后勤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竭力用其所长,着力构建教职工之间、后勤与“一线”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也保证了整体的后勤工作有准备、有计划地开展。
二、精细化校产管理
小学后勤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就是针对校产进行管理,校产内容包括房屋、设备等内容,针对这些固定资产或者是非固定资产等要进行精细化的全面化管理。首先,要建立记录制度,学校每样财产都要有财产登记清单,并且设有资产登记卡,标明每样财产的购买时间以及金额,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这种登记制度建立的初期是比较容易的,但是随着使用情况的变化,记录内容往往跟不上实际的应用情况,最终使得这种记录变成了“无用功”。为了转变这种情况,必须每学年都进行重新的登记记录,并结合实际的物品清查情况进行记录。同时,要利用现代化记录手段,保证原始记录和网络数据记录的双份保证。其次,要建立校舍管理制度。针对小学校园内的固定资产要做好实际情况的了解,例如,经常检查和维护学校的排水系统、供电线路及消防器材等设施,对老化的供电线路,必须及时更换,要保证校园内消防器材的可靠使用。每学期要有两次校舍清查活动,集合后勤工作人员对校舍进行清查,找出问题,做好记录,争取尽快解决。另外,在学校早操等时间可以进行校舍维护和安全教育,通过演讲来鼓励全校职工进行爱护校舍的教育和安全教育,发动和依靠全体师生,经常保持学校环境的整齐洁净,搞好校园的植树绿化工作。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是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精细化管理,首先要重视采购财务管理,对采购的项目要派专人完成,同时要明确采购渠道,确保采购价格的稳定与合理。其次,财务管理工作要保证计划处理财务,编制预算应当注意: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照顾一般,保证人员经费和教育、教学、科研的需要,注意重点项目经费的安排,严格控制公务费的开支,既要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又要考虑经费的可能,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因特殊情况或不可预见的因素需要追加支出指标的,应向计财处提出追加支出指标申请,并报校长审批,经审批后可增加该部门支出预算指标。另外,为了保证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监控,财务后勤人员要定期、不定期地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认真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财务人员应及时将预算执行情况向领导汇报,以便领导及时做出决策。同时,对财政拨款的资金要做到收支平衡,财务人员要做好日常事务工作,做好记账、算账、对账、报账工作,做到数字准确,账面清楚,专款专用,日清月结,按期向主管部门报告。确保分工管理资金,同时要实现资金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个人的制度。
综上所述,小学后勤精细化管理工作要完善制度建设及计划设置,重视校产与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建设,确保小学后勤管理工作能够为学校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仔荣.后勤集团精细化管理实践性探索[J].学苑教育,2012(10).
关键词:南疆地区;校园文化;问题;对策
一、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精神文化建设缺乏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精神文化建设能够提高教师、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然目前,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是“千校一面”,尤其是精神文化建设更是一片空白。在学校中,大部分教职工对学校文化建设知识知之不多, 就是校级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也欠缺理性认识, 有的同志对此还有误解, 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搞形式主义, 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尽管近年来随着政府投入的不断加大,大多数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各种教学设施配置基本达准,但校园文化建设也仍不尽人意。虽然在多数学校都能够看到标语、警示语、展板以及上墙制度,但这些似乎就成了校园文化的全部。多看、细看,找不到学校积淀和发展演变的痕迹,更看不到代表学校发展方向的办学思想和发展目标,无法切实体现学校的发展历史,彰显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
2.物质文化建设表面化
一提起校园文化建设,很多人认为就是把校园、教室弄花哨。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富有特色的学校较少,很多主题教育活动,基本上都是整齐划一。相同的做法、相同的内容,相同的摆放,误让教师、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一种绿化、整齐化。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就是校园文化的体现,在校园围墙、教学楼墙上高处贴满标语、口号,低处满身是写生喷绘,走廊过道一张接一张的名人画像就等同于是校园文化。只要有了烫金校牌、不锈钢玻璃橱窗,教室墙上无空地、空间花束簇拥就是优质的校园文化,或把学校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或干脆把校园外表的净化、美化、绿化等同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全部。
3.制度文化建设空泛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对制度的认同感越强,制度提升为文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南疆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小学,由于师资不足, 且结构不合理, 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比较严重。学校在管理上,虽有制度,但“人治大于法制”的观念依然存在,在教师的认知中,制度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与我无关的内容,这些都是长期在校园管理中缺乏规范管理而造成的。
二、促进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1.大力提升精神文化建设水平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要做好南疆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就要提升精神文化建设,南疆地区巴楚县新城小学的促进精神文化建设的措施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坚持每周的国旗下讲话制度。二是利用晨会和班队会,经常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校情教育。三是创建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同时在课余时间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或歌曲,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四是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师生道德情操。五是实施特色大课间活动,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于一体,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六是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七是参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形式,认真做好每年度的敬业标兵、教坛明星等评选工作,实行奖励颁奖词办法,从多方面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打造优质教学团队。八是认真做好学生校园明星评选宣传工作。
2.努力提高物质建设质量
物质文化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直观体现,是学校发展水平的外在标志,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巴楚县新城小学的物质文化建设别具一格。一是在室外环境布置方面:教学楼前设电子屏幕,墙上悬挂校旗校徽。楼前墙各柱书写教风、学风等内容。东面墙面以师生活动为主,设有我的家园我做主、我读书我快乐、师生书画作品展、手工制作、报刊宣传等板块,体现“在阳光下健康成长”的主导思想。还在林带、学生课间活动区域安装隐形小广播,随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小提示以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运动区墙面有永久性标语,体育运动图标及安全标语。二是教学楼布置方面:一楼走廊墙壁上书写校园礼仪,教育学生学礼仪,用礼仪;二楼书写《弟子规》篇目,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知道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三楼书写传统美德故事既能提高师生自身修养,同时又培养师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四楼的论语教师生们严于律己,谦虚做人,努力学习,成就经典人生。三是在环境布置方面:各班有“四表一格言”,墙面为“学习园地”,图书角,学生各类作品展示,由班主任负责个性化设计。四是厕所文化建设方面:外墙有明显标志,内墙面有温馨的提示。五是各部室文化建设方面。根据各部室工作职能,确立相应的室内标语并张贴相关的规章制度,便于工作,引起重视。
3.高度重视制度文化建设能力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巴楚县新城小学在制度建设中做到“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为大家”,努力营造“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制度建设的新局面。在制度建设中采取“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原则,借鉴他校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学生一日常规》和《教师一日常规》,逐步培养师生遵守规章的自觉性,树立校荣我荣的意识,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定海.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2008,(7).
[2]李正林.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对策.教育科研[J].2010,(4).
[3]邓和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M].哈尔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4]高海霞.边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初探[D].内蒙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
一、培养学生安全自主、自主安全的意识
安全自主和自主安全,简言之,就是学生对安全能够自己做主,能够自己主导安全的一种态势,它是农村校园安全的一个理想的管理方式。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实现由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的根本转变,切实增强自身安全责任和安全意识,提高校园安全监管的效率和效益。校园安全的最大受益主体是学生,赋予学生安全自主、自主安全的意识至关重要。这也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在当前校园安全令人担忧的背景下,校园安全管理必须着眼学生群体的安全自觉教育,用校园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名学生,使其从内心认同校园安全文化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度,激发他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以便在面对一些自然灾害或突发危险时,能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快速和正确的自救和互救,实现安全的根本目的。
二、建立校本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构建农村校园校本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必须基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视角,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降低安全事故危害度,防患于未然。这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制度文化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正式制度建设,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完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各种应急预案。另一方面,要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促进农村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包括提高安全意识,开展安全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家庭、学校、社会加强合作,共同营造安全氛围。当然,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要进行追踪评估,要对相关责任进行考核,避免制度流于形式。建立与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和安全值班导护制度,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根据学生身心状况安排活动,制定合理明确的学生管理制度与学生行为规范制度。同时对学生课间活动进行巡视照看,制定完善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流程。健全与家长的沟通机制,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整体监管理念。
三、建构安全快乐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安全文化环境也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方面的要求。农村的校园空间涵括校舍、活动场所及教育设施设备,与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坚持“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学校软硬件安全设施建设、校内安全管理细节和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中处处彰显“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要把师生的人身安全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才是构建安全快乐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应有之义。一般而论,在一个推行安全文化的农村校园中,往往会遵循学生活泼顽皮的天性,乐于加大教育设施投入力度,增设一些安全拓展类器械玩具,并在活动区铺设软质地面,以此确保学生课间有地方能玩、有东西可玩。为了消除校园内存在不安全的设施设备,还会对带刺的花草、带棱角的硬件设施、电源开关等进行必要的防护处理。同时,校园教育的安全性也往往体现在管理的细节中与细微处,如学生用餐吃鱼时的友情提醒,每一处电源开关上的温馨提示,为心理容易波动的学生设置倾诉及发泄室、墙壁安全文化宣传布置、校内道路交通标志线、上下楼梯中间的黄线等。
四、普及和训练应急处置常识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