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社区网格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仲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日前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表示,必须加快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解决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努力解决未参保困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
据悉,去年以来,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基金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19亿人、3.17亿人、1.24亿人、1.38亿人和9181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达到13808亿元,比上年增长27.7%。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参保人数突破1亿人,并将在校大学生纳入试点范围,东部地区的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试点和工伤康复试点继续推进。
上海:
志愿者总队帮助老人
掌握生活中科技
张志安
上海市“科技助老”志愿者总队日前正式成立。首批100余位老年志愿者宣誓加入。据悉,上海市“科技助老”志愿者总队是目前我国首支帮助老年人掌握科技技能、提高老年人科学素养的志愿者组织。
目前,通过志愿者在社区开设公益培训班已经帮助了5000多位老年人掌握了网上购物、开设博客等技能,深受社区老年人的欢迎。上海市“科技助老”行动之“百万老人刷卡无障碍”行动通过“导银志愿者”手把手教授,累计教会了10.8万老人学会使用ATM机领取养老金。
宁夏:
将实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龙方
为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宁夏将实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宁夏民政厅厅长马廷礼介绍说,宁夏将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政策支持到位、服务保障优质、发展模式多样、社会参与广泛、全区老人共享的适度普惠型养老服务新格局。
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宁夏将出台相关文件规定,在全区建设50个至10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在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探索建立适合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确立养老社会化服务队伍建设标准,建立养老社会化服务人才数据库。
“社区网管”24小时关注“空巢老人”
晓峰张云
2011年,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实现136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3.2%,在贵州省第二轮经济强县考评中成功升至全省第11位。
建区20年来,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汇川区实行“一套人员、两块牌子”的运行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倾力打造“实力汇川、宜居汇川、文化汇川、平安汇川、和谐汇川”,在“红色转折之城”崛起,朝着全面小康的道路奋力前行。
实力汇川
从发展迈向赶超
在近几年的经济形势图上,开发区(汇川区)划出了一道亮丽的曲线,平均增速14%以上,尤其是2011年创建区以来的最高增速。短短几年间,汇川的发展成绩令人惊叹,发展“答卷”格外耀眼。
既有量的扩张,更有质的提升,开发区(汇川区)经济实力尽显。梳理汇川经济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其中转折性、跃升性的可贵变化: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支柱产业的“托举效应”形成……
——工业园区强劲发展,“聚变”中蕴藏效益。
走进开发区(汇川区)高坪镇工业园区:成功汽车投资35亿元年产20万辆微型汽车整车和20万台发动机生产线的项目实现了新车整车试线,高新产业园、特色产业园等工业产业园已现雏形。仅2012年1-5月,园区就完成工业总产值24.4亿元,未来的北部工业园区将在这里崛起。
工业强区,园区是“引擎”。汇川区深切地感受到,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必须把园区当做“特区”,扎扎实实地发展园区经济。
一个个投资过亿的招商引资项目迅速落地,一个个百亿级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一个个规模庞大的支柱产业正在崛起……按照“园中园”、“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与“退城进园”政策的实施,开发区(汇川区)初步形成了以“军工、机电、装备制造”为主的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以“食品加工、机电”等为主的外高桥工业示范区,以“制药、冰箱配套”为主的董公寺工业示范区、海尔配套工业示范区。园区已成为“工业强区”的重要载体,成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
——产业、科技融合提升竞争力,产学研凸显“乘数效应”。
2011年,由贵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组建的“贵州电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得省科技厅授牌,开发区(汇川区)科技领域产学研踏上新征程。
自2010年7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开发区(汇川区)加快了泰豪科技园的规划与建设步伐,高新企业的不断入驻与各类科技项目涌现,为汇川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截至目前,共有219个项目被市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争取资金5163万元,比2011年全年增长38%,其中国家级计划40项,省级计划114项。
“在下一步工作中,汇川将突出抓好科技和知识产权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通过科技和知识产权项目的实施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进一步提升汇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区委副书记汪立激动地说。
——围绕商圈与旅游做文章,第三产业发展更为强劲。
在开发区(汇川区)苏州路商圈,宾馆酒店、餐饮娱乐、商贸流通、休闲旅游、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繁荣发展,成为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相互交融的新都市城区典范。商圈对整体经济的提升作用,为我们见证了用现代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所蕴含的巨大效益。
近年来,开发区(汇川区)推进商圈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为核心,促进第三产业实力整体提升。仅“十一五”期间便累计完成三产增加值196.5亿元,年均增长13.9%,不仅做大做强了港澳商圈、长沙路汽贸商圈和广珠文化商圈,不断优化城市经济结构,还努力完善娄山关和海龙囤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娄山关休闲避暑旅游示范带,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喜人。
宜居汇川
满足群众新期待
走进国家级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幢幢高楼大厦即刻映入眼帘。不同于现代都市的是,这些繁华却是被青山绿水所环绕。这座城市现代科技与生态环境完美融汇的“宜居”景致令人感叹。
城镇化是发展的助推器。然而在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镇化并不仅仅是追求规模与速度,而是坚持在发展中建设“宜居汇川”,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宜居汇川,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实现全局并进。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按照“先拉框架后充实”和“大配套一步到位、小配套围绕项目集中进行”的思路,注重产业功能、道路环境、建筑风貌的有机结合,做好开发区规划工作。
宜居汇川,坚持实现经济总量与城市质量共增的优化发展。
在汇川大道、红河东路等14公里的城市“大动脉”上,拔地而起的不仅仅是鳞次栉比的高楼,还有随之带动形成的城市物质文化、人文精神和城市品味,三大商圈则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凸显点”:汽车博览会、美食文化节以及一大批精品社区的形成,成为了新区“改头换貌”的亮丽名片。
经济总量上去了,城市品位与质量也要随之增长,这才是真正把握城镇化的内在本质与真谛。近五年来,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45.1244亿元的城建固定资产投资中,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5.9696亿元,先后荣获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等荣誉称号,积极参与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创建工作。
宜居汇川,坚持持续发展增后劲,实现当前与未来兼顾。
不允许浪费资源,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位置是“宜居汇川”建设的要义。开发区鼓励企业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大力提倡清洁生产并发展绿色GDP,建立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模式的转变,使开发区的资源消耗控制在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从根本上解决宜居城市环境协调问题。
文化汇川
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1992年,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在面临诸多困难的艰苦环境中,凭借“苦干实干”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气魄,汇川硬是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红色文化、土司文化、三线文化、开发区创业精神……近年来,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努力挖掘优质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开展“重走路”体验式教学、建设红色教育品牌等方式自觉地把构筑“精神高地”融入到推进“四大战略”、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伟大实践中。
2007年以来,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村村通”工程累计安装建设2200座,惠及43个行政村、398个村民组、农户3680户,全区电视覆盖率达98%,广播覆盖率达100%。而2131公益性电影放映活动在5年的时间里更是走遍全区,累计放映1299场次,观看人数超过10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开发区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区建图书室117间、文体活动场所109个、农家书屋建成60个、农民文化活动家园12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汇川支中心1个,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3个点……不断推出的“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群众性评选活动,促进了农村社区精神文明。
随着开发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活动的深入,该区不仅将形成“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机制长效化、城乡一体化、服务普惠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也将不断繁荣开发区文化市场,重点加强文化创意设计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汇川文化的“硅谷”与广大文化志士的创业热土。
平安汇川
营造安居乐业氛围
安居乐业,是一方百姓的诉求。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秩序良好、安宁祥和的治安环境,平安汇川建设势在必行。
但是,作为全市的中心,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的平安建设怎样搞?
——网格化管理防患于未然,筑就“平安汇川”有力保障。
通过整合社区服务管理资源,开发区构建了区域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一体化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运行模式。按照“合理布局、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着眼发展”的原则,以300-500户、1000-1500人为网格单元,结合人口状况、地理位置、楼院布局、便于服务等因素将社区(村)科学合理划分为若干网格。
每个网格单元的工作人员由乡(镇)社区(村)干部、低保协查员、劳动保障协管员、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奖惩。
——破解特殊群体管理困局,实现平安建设“全覆盖”。
没有特殊人群的安定,社会整体平安也就无从谈起。开发区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具有相对固定工作和相对固定住所符合条件的农民工207人转为城镇居民;制定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清理整治工作方案,积极推行“一卡通”等居住证制度,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努力实现实有人口的实名、实数、实情、实时的“四实”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其中实名、实数管理达85%。
——积小安为大安,平安汇川建设以点到面循序渐进。
在巩固提升原有市、区级“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平安村寨”的同时,开发区大力创建平安企业、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家庭,创建累计进度均达到100%。义务治安员、安保“红袖章”、义务巡逻队等形式多样的群防群治活动有序展开……
不断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新路径,平安汇川的构建折射出可喜前景。通过绩效考核,2012年上半年全区公众安全感83.25%,人民群众安全感从5年前的51.3%提升到81.53%,实现了逐年提高的目标。
和谐汇川
推动民生建设新发展
在娄山关村,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与和谐的景象:巍巍娄山上树木葱翠,一座座具有“雕花窗、转角楼、青砖白墙”等独具地域特色与传统民间文化特征的“黔北民居”,构成了一幅幅田园诗歌般的景致。
最大的是民生,这已成为“和谐汇川”长期的坚守与追求。
让群众幸福指数与GDP同步增长,这是汇川和谐的根本。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作出的郑重承诺正在逐渐实现。而这承诺的背后,是一串串数字与成就:
主要农产品成倍增长。和1998年相比,全区粮食总产量增长6.5倍,油菜籽增长13.6倍,茶叶增长20倍,水果增长12.5倍,肉类增长4.4倍。特色农业发展初具规模。20年来,全区组建了生猪、奶牛、鹌鹑、杨梅、花卉、莲藕等产业协会56家,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2个,农村经纪人达260余人。设施农业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达3660亩。有规模养殖116户,养殖大户1320户。
1992年建区之初,开发区仅有4个简陋的农贸市场。20年后,开发区已形成电脑、电器、汽车、汽车配件、水果、烟酒、家具、食品、花鸟、农副产品等各类专业市场12个,集贸市场17个。201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9.3亿元,比1998年增长8.9倍,年均增长14.3%。预计201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亿元。
从当初的42所普通中小学扩展到117所, 教育的均衡发展极大地促进城乡发展。截止目前,开发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科研开发机构42个,其中其中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2家、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7家、3个国家授权的试验检测平台、院士工作站5家、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区现有有效发明专利240件,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5.3件。
一个个爱心助贫、善心扶弱的活动成就了一批“民生品牌”。“居家养老”模式在新舟、航天、航宇等社区“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民间服务组织为实体,社会各界与志愿者广泛参与”的服务体系的建立,探索出了一条“老有所养”的社会管理路子。
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实施药品放心工程、基层医疗救治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截至2012年,参合率达98.8%,群众基层就医的药费负担明显减轻。
……
党的十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全面建设实业德江、活力德江、满意德江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明确把德江定位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标志着德江县科学发展开启新航程。
围绕新机遇 发展新优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德江县必须抓牢用活多重优惠政策叠加机遇,依托自身优势,不断夯实发展条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交通建设上,统筹抓好德江机场、火车枢纽站选址论证等前期工作,争取昭通至黔江铁路规划建设尽快启动;完成杭瑞高速德江段收尾工程,加快推进德沿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县城至共和二级油路,力争启动德务高速公路和县城至复兴二级路建设工程,开工建设外环绕城线;大力实施326国道、303省道提级改造工程,新修300公里以上通村油路(水泥路),创建村村通客运示范乡镇。
在水利建设上,加快长丰水库工程建设,开工建设观音滩中型水库,完成沙滩中型水库和朝溪、大木尧等小(一)型水库前期工作,以及长丰川阡小(二)型水库可研报告;大力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完成天井、大洞沟、龙洞湾、老鸦阡、土地沟、闹竹坪等6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9处,解决3.2万人饮水困难。
在电力通讯建设上,开工建设龙泉220千伏和钱家110千伏变电站,建成复兴、桶井、合兴、沙溪、高山35千伏变电站;积极实施城镇电网绝缘化建设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启动500千伏变电站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完善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广播电视、电信、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城乡信息一体化。
今年是全省改革开放年,德江县不仅要深化各方面改革,也要用更多的精力抓开放。重点加强金融生态改革,搭建银政银企平台;加快建设城南金融街,主动对接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在德江设立分支机构;以实施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试点为契机,积极发展村镇银行,成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力争今年内新增新型农村金融组织40家、非金融组织10家;全面深化户籍管理体制改革,大力鼓励和支持农民进城;深化商务流通体制改革,积极融入黔中经济圈、沟通成渝经济圈,形成黔东北商贸中心。
推动“三化同步”
着力“一业振兴”
大力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德江县将借助城北工业园区成功列入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新机遇,发展带动示范性强的大企业,扶持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大企业并创建省级“511”中小企业示范园区。集中力量规划建设关口片区、煎茶特色产业园区和乌江黄金水道物流园区,开工建设白酒产业园、畜产品和中药材产业加工园,建成投产三诺机电产业园、洋山河生物制药工程、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要新增入驻企业50家以上,建成投产40家以上。鼓励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满足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需求。要继续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2%以上。
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抓住省委、省政府把德江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的战略定位,以路网为引领,产业为支撑,高标准规划引领城市建设,把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加快推进玉龙湖、惠田、多维国际等房开项目及综合商贸城、大学城建设;完成共富路、城北70米大道、城区60个公交候车站台建设;建成2个城市综合体,启动体育馆、行政中心及城北新农村2号和3号道路建设。加快推进撤县建市和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大力实施煎茶镇省级示范小城镇、合兴镇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启动撤销青龙镇设立两个办事处及平原、共和撤乡建镇工作。加大城区、园区、集镇的信息化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工程。
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德江县将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扩大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规模,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规划一批高水准、有特色的产业园区,集中力量实施“三个万元”工程,在沙溪、合兴、复兴、煎茶、枫香溪、泉口等乡镇分步集中连片实施“6个一万亩”工程,在规模化发展烤烟、茶叶、核桃、天麻、果蔬等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精品大米和精品菜油特色产业。今年要新建无性系茶园4万亩、种植核桃7.5万亩、中药材2万亩、竹子2万亩,发展精品水果0.5万亩。建立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路径,把更多的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扎实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好家园。
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德江县将集中力量打造以傩文化、炸龙文化和红色文化为重点的旅游品牌,启动申报傩文化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投入1000万元重点打造扶阳古城,完善傩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着力打造“隋唐古邑·神韵傩乡”旅游城市新形象,使“傩戏之乡”这张名片变成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平台。
改善民生 创新管理
今年,德江县将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个标准,认真开展同步小康县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民生事业,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加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为优美的生活环境。
大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全面实施“9+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大力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让广大家长放心子女进校园。进一步抓好新农合工作,确保参合率达98%以上。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救助等制度,确保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确保今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197套、城市棚户区改造2000套,农村危房改造7000户,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努力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继续实施“3个15万元”、“妇惠家合”、“小额贷款”等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文化产业“三个一”工程,启动实施“数字图书进农家”工程,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四进社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人口计生“双降”目标,大力实施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工程,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