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材运输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施工导流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1.1施工导流方式的选择
施工导流方式的选择应遵守“尽量结合、利用永久建筑物,减少导流工程量和投资”的原则。如分期围堰导流方式:纵向围堰可利用闸墩、导墙等永久建筑物,同时考虑一、二期纵向围堰合二为一。厂房度汛围堰:上游横向围堰可利用拦沙坎加高至度汛高程,纵向围堰可利用闸墩、厂坝导墙等永久建筑物,下游横向围堰可利用分期横向围堰加高至度汛高程。隧洞导流方式:可结合永久隧洞进行导流,但如果是长隧洞方案,考虑到施工工期长可能会影响到工程效益的发挥,则不宜采用永久隧洞进行导流。
1.2施工导流布置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布置应遵守“结合现有地形地质和水力学条件、施工场地及进入基坑的交通道路等因素确定,尽量减少开挖、填筑量”的原则。如,导流明渠应布置在较宽阔的台地、垭口或古河道一岸。导流隧洞布置时,应尽量使洞线最短,当坝址位于河湾地段时,宜将隧洞布置在凸岸,呈直线布置;如果没有河湾,利用冲沟布置进口,也能使洞线顺直。
1.3围堰形式
围堰形式也是影响导流投资的重要因素,应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和开挖料,认真做好土石方平衡计算。围堰形式应遵守“施工方便,易于拆除,堰基易于处理,堰体便于与岸坡或已有建筑物连接”的原则,以达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堰基处理方案往往是控制围堰投资的关键,堰基覆盖层防渗处理宜优先考虑开挖齿槽,修建截水墙这种较为经济的方案。
2主体工程施工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2.1土石方开挖开挖方式、挖装及运输设备的选择、弃渣场的布置等决定土石方开挖的单价。为降低工程投资,在施工方案确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结合施工总布置和施工总进度做好整个工程的土石方平衡,宜与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尽量减少弃渣的二次倒运。
(2)据开挖出渣强度,按设备额定生产能力或工程实践的平均先进指标配置设备数量。
(3)钻孔和挖掘机械的生产能力应协调;当钻孔、爆破和挖装工序之间插有其他工序时,需考虑对生产率的影响。
(4)设备与挖装设备应匹配;运输设备容量可为挖掘设备斗容量的3倍,运距选用大值。
(5)出渣道路宜短、平、直,减少平面交叉,行车密度大的道路宜设置双车道或循环线。
2.2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方案选择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个方面:(6)混凝土综合生产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混凝土单价的高低,这就要求施工工艺先进,施工设备配套合理。宜通过比较选定混凝土运输方式和浇筑设备布置方式、型号、数量。混凝土浇筑设备选择的规律通常是:缆机适用于河谷地形较窄的工程,平移式缆机在峡谷中的重力坝施工中利用率较高,辐射式缆机更适用于拱坝施工;门机、塔机适用于河谷较宽、混凝土工程量较大、浇筑强度较高的大型闸、坝工程,但塔机更适用于高陡建筑物;对于高度较低的建筑物,包括低坝、护坦及各种导墙,可采用履带式起重机、长臂反铲挖掘机、自卸汽车、胶带机等作为主要的运输浇筑机械。值得提出的是,长臂反铲挖掘机在混凝土浇筑入仓的施工中具有效率高、使用灵活方便的特性。混凝土运输设备类型不宜过多,应尽量减少中转次数,缩短运输时间;在确定运输设备数量时,运输设备的生产能力应大于浇筑设备的生产能力,保证主导机械生产能力的发挥。当地形条件合适,工程量比较集中,采用门塔机栈桥或蹲块浇筑混凝土或数量不多的缆机浇筑混凝土时,可选择有轨运输方案,并应优先选择与起重机吊罐不摘钩作业方式相配的侧卸式有轨混凝土运输车。坝外布置的无栈桥门、塔机浇筑入仓和混凝土浇筑初期,常使用无轨运输方式运送混凝土,无轨运输具有速度快、运输量大,能与多种浇筑设备配套等特点,其准备工作简单,爬坡能力强,可利用开挖出渣道路,并可以与场区道路相结合。
(1)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的投资在混凝土工程总投资中占一定比例,因此必须重视混凝土温度控制设计。为降低投资,温度控制措施宜简易、可靠,并应尽量避开高温季节施工。
(2)混凝土施工与金属结构、机电安装之间的干扰将影响混凝土生产的综合效率,间接影响工程造价。为此,应妥善安排厂房混凝土浇筑与机电安装工程施工,避免或减少相互干扰;与第3台机组发电有关的混凝土宜先浇筑。
3土石方平衡设计
认真做好整个工程的土石方平衡设计,不仅对降低主体工程造价有很大的作用,对控制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工程投资也起关键性的作用。土石方平衡设计主要通过尽量利用开挖土石方、减少总挖填工程量,正确处理开挖、利用、暂时堆存、废料处理之间的关系,合理选择堆料、弃料场地,合理调配运输方案、减少运输工作量等,来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3.1导流工程、主体工程土石方调配导流工程、主体工程填挖土石方量大,是进行土石方平衡设计的重点,设计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各种开挖料的利用途径及数量;
(2)专用料场与利用开挖土石方的比较;
(3)开挖和利用在时间上的配合;
(4)为提高利用系数和保证利用料的质量要求,水工设计、开挖施工方法设计的配合;
(5)堆、弃料场选择和运输线路配置、调配方案等。
3.2开挖料的利用
(1)施工过程中的开挖料可用作工程建材。如砂砾石开挖料可用作混凝土骨料,土方开挖料可用作工程土方回填,石方开挖料可为砌石工程提供块石料或用作人工碎石的原料;但值得注意的是,用作工程建材的开挖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同时需比较采用天然建材与采用开挖料作工程建材的综合单价,二次转运的距离,再次利用开挖料的间隔时间以及临时堆场对主体工程施工的影响等。
关键词:低碳 ;建筑施工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economy rapid development, people have to face the reality of the earth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ad, now a lot of peop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many ways, a lot of people have to be able to notic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blem. Accordingly, to now people develop their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always pay attention to a lot of questions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ch as for carbon emissions, in order to calls to build a green society, basically ever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an enact some laws to limit carbon emissions. Actually control carbon emissions, that is, people often say that the low carbon, in the long river of human history development, the building has been occupy heavy proportion, therefore, advocate low carbon buildings in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pa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economy must want to do, is make up a missed less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ignore reality.
Key words: low carbon; Build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正文:
所谓的低碳,就是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从现在得是世界形势来看以CO2为主,至于低碳建筑是最近几年低碳技术面向建筑业出现的一个新词汇,只是在国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释义。其实所谓的低碳建筑在内涵和目标上和绿色建筑基本保持一致,只是低碳建筑的切入点、侧重点以及对技术的选择有所不同,低碳建筑对于建筑来说,当然更侧重于控制碳排量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体,也更加符合时代进步的脚步。对于建筑来说,低碳建筑的要求比较高,除了对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的要求严格外,对于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注意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CO2的排放量也有很严格的要求。当然低碳建筑的实现除了注意化石能源的使用外,它还要努力充分利用可再生、可重复利用能源,也可以说,低碳建筑是建立在降低建筑产品能源需求和充分利用可再生、可重复利用能源的基础上的。低碳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国际社会在应对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大量消耗化石燃料并排放大量的CO2,从而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至于对绿色施工的定义,有专门的法律导则,那就是在工程建设中,在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下,通过人们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对于建筑施工的科学管理和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近阶段提出的“四节一环保”涉及的内容比较广,同时也很全面,它包括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实施封闭施工,减少或避免扬尘污染,避免噪声污染,保持工地整洁,清洁运输,减少当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在这些都能做到的同时,还要结合气候的变化来改变施工工序,尽可能的节约资源与能源,做到环保健康的施工工艺,目的是为了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保护施工环境,保证实施科学管理,以及保证施工的质量。其实从低碳建筑的概念来看,低碳建筑的建设和发展并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只是在时展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世界性的环境问题,那么低碳概念及碳交易就自然而然的在建筑市场形成了,它主要是通过对于碳排量的计算来评价建筑。可以说近年来的低碳经济促进及加速了低碳建筑的研究与发展。
对于低碳建筑的实现手法当然也是多种多样,为了在建造施工时二氧化碳的排放,传统的粗放型施工方式必须被摒弃,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采取集约化、低碳的施工方式与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想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以及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施工目标,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施工阶段碳排和碳汇的控制,这也是现在的建筑施工必须要做到的。只是对于碳排量的控制并不只是在施工现场中体现与实现,它还包括与施工息息相关的其他作业的碳排放,按照碳源的不同,可以分为运输碳排、施工现场碳排及废弃物碳排。大量的材料在建筑物建造的过程中需要被消耗,这就需要很多不同的运输工具把这些建材从生产地运至施工现场,在这期间当然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对于运输碳排的问题就需要人们设定不同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在运输过程中影响运输碳排的因素也是各不相同,主要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的距离、运输的总量、单位建材单位距离运输的效率等等。如果是远距离的运输应优先考虑海运或铁路运输,近距离运输则应以车辆运输为主。在运输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可以通过缩短运输距离来实现,这样可以大幅度的在运输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根据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从总体规划来看,必须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减少建材的使用量,这就要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建材的运输总量实行总体的规划。通过有效的研究表明,有很多方法可以减少建材的使用量,如进行工厂化生产,采用装配式施工,可节约5%的建材使用量。同时如果在运输的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建材,就可以减少运输的损耗,以此来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从而做到降低碳的排放量。
其实说到底,施工现场的碳排量是建筑过程中最主要的碳排来源,而且其组成要素极其复杂,也最为难控制,它包括材料、能源、设备和人力的消耗以及对施工土地的破坏等方面。施工区碳排、生活区碳排和办公区的碳排是施工现场碳排最主要的来源,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施工机具的选择、照明、食堂用能及能源选择等方面。对于施工机具来说,施工机械设备和电焊设备的耗能通常占施工用电总量的90%以上,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建议选用高效、节能的电动机,因为它的工作效率比普通标准电动机高3%~6%,平均功率因数也高达高9%,这样就导致总的损耗比普通标准电动机减少20%~30%,其节能效果对于现在的施工工艺来说再好不过。从能耗这一方面来考虑,选用节能的机械设备可以有效的减少碳排。同时,保持设备低耗高效工况的按时保养、维修和检验制度,以确保其正常运行也是保证碳减排的有效方法。在这些基础上,施工机具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操作手段,尽量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杜绝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能耗损失,这就需要对这些专业人员进行特定的培训。在到处追求绿色施工的现在,风力和太阳能的使用也被更多的人重视,如建立太阳能塔可以使清洁能源使用率占总电耗的10%,这些都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
总的来说,低碳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现的基础重在落实。随着人民生活条件好转,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我国低碳保护的理念也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M],(发改运行[2010]2132号),2010
关键词:水利枢纽 施工管理 建议
1 对于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安全的管理
进行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水利枢纽施工过程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保障施工安全。
1.1 加强对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工程施工建材的质量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在进行水利枢纽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加强对工程所需建材的控制和管理,工程队伍要安排专人,按照工程建设相关标准及规范对水泥、钢筋、砂石等建材的质量进行检验,履行检验的各项手续。在检验过程中必须完整保存建材的各项数据材料。与此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建材进场,不合格的建材一律不准进场,对于进场的建材还要按照建材的性质、形态等因素进行分类储存。此外,进行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展开施工:从开挖土石方、基础验收、垫层铺设、钢筋制安、模板支固、砼拌合、运输、建筑施工到养护,都必须依据工程施工的相关规范以及工程的设计来进行。同时还要加强对每道工序的检验,在一道工序验收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并对各项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记录,记录要详细,不仅要包括施工建材的相关数据、施工工序和检验结果,同时还要对最终产品的形成进行记录。记录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
1.2 加强对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工期的管理
在建设水利枢纽工程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其施工工期的管理,才能保证工程竣工时间不超过工程合同所规定的日期,保证合约的顺利履行。为此,笔者对加强工程施工工期管理的途径进行了思考,针对施工过程中比较花费时间的环节,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办法减少施工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一是利用吊塔进行运输,或是从拌和站直接入场,以此减少砼拌合后运输要花费的时间,从而加快工程工期的进度;二是加强对建材的管理,制定出详细的建材计划,保证工程施工现场建材的及时供应,对于工程施工的主要建材采用专车进行配送,以此减少建材供应不足而造成的延误工期的情况发生;三是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应用,对施工现场现有的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调配,优化施工现场设备的资源配置,利用机械设备的高效加快工程工期的进度;四是合理利用激励和评价的方式,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人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正是因为这样,施工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因施工人员主观原因而造成延误工期的情况产生,为此,施工单位有必要制定一些奖惩机制,以此提高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1.3 加强对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
对于施工安全的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逐渐向白热化演变,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为此,工程施工单位要想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对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可以成立以水利枢纽工程安全体系,选派专人对项目工程的安全进行管理,并在各施工小组的施工任务中增加一项与工程施工安全相关的任务,例如工程巡检、上下岗位时进行工作交接等,为保证工程施工安全防患于未然。不仅如此,施工单位还要加强对其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思想教育,在工程施工人员心中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意识,从思想上改变施工人员对工程施工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到安全施工,提高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
2 对于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材料及施工设备的管理
2.1 对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建材的管理
对于水利枢纽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建材,根据需要可能性,具体地可以分为设计量(S)、预计损耗量(Y)和额外发生量(E)。这三项构成了最终发生量(Z),其中设计量(s)是满足结构特点和保证质量的必须量,是必须按照设计实施的;预计损耗量(y)是用于其他结构构件的连接、支撑和架立的;外发生量(E)是由于实践施工与预算计划有落差造成的。建材管理就是尽量使(S+Y+E)/S的比值最小化,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目标。为此,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建材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是加大建材管理力度,根据施工现场对建材的使用情况,对木材、钢材、管材和模板归类,通过领用量、实际量和预计量的比较,形成一个数字化的管理。二是对现场领用量和实际使用量进行比较,核对每一种建材的正常损耗,超出有效适用范围的量,造成的建材浪费,对造成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查缺补漏;三是综合各类因素,合理计划分层,从长远利益考虑,在保证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架立支撑和连接所用的辅助建材,更要避免超高架支撑。四是加大模板、排架等周转性建材的次数降低周转费用。五是要将拆卸后的建材妥善保管,合理放置,便于利用,使每一种建材都能发挥它的最大功用;六是要制定合格的建材管理制度,防止建材的丢失,乱用和人为浪费,能利用的建材绝不能随意堆放和四处丢失,做到活完场清;最后还要在施工中选用最优方案,在相关标准及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安排建材布置,实现建材使用的最省、最快、最优目标。
2.2 对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设备的管理
在进行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然会用到许多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减轻了施工人员的负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质量。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设备被引进到水利枢纽工程施工之中,这就要求施工单位为加强对高新施工设备的管理。一是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减少设备的闲置,从而有效提高工程施工效益;二是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养护,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三是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设备的了解和掌握,并制定与设备操作使用相关的规章制度或标准,减少因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造成的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总而言之,施工单位要加强对其施工设备的管理,才能保证水利枢纽工程的如期竣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3 有关完善水利枢纽工程施工阶段规章制度的建议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证水利枢纽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保证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质量的可靠依据。为此,在进行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水利水流工程施工阶段的规章制度,提高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促进工程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过渡。
3.1 加强工程施工阶段用人制度的完善
人是水利水流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很少的因素,为保证施工质量,有效进行施工管理,就必须“选好人、用好人”,这就需要通过加强用人制度的完善来实现。施工单位可以制定一系列考核措施,对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评,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培训的方式来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工程施工“自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不断进行查缺补漏是完善工程施工的重要方法,笔者称这种方法为“持续改进”。水利枢纽工程具有众多职能,因而其施工质量必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其职能才能实现。“自检”也就是针对施工阶段出现的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或制定解决方案,通过整改解决问题,最后在进行检查,并针对此类问题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通过这种持续性的检验方法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垃圾;定义;特点;全过程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124.3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垃圾的定义
建筑垃圾是指在对建筑物、构筑物的建设、维修、拆除和装修的活动中产生的对建筑物本身无用或不需要的排出物料。主要来源于基坑开挖、道路开挖、建筑工地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建材生产五类。对建筑物无用或不需要,是对物料是否垃圾的界定。对物料无用或不需要的界定最终来源于某种形式的主观判断。正如循环经济理论中著名的“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一样,建筑垃圾可能对建筑物本身已经是无用的,但可以作为其它材料的填充物或者解构之后重新使用,所以它仍是具有价值的一种资源。 考虑到基坑开挖、道路开挖、建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泥土、余料基本可以在回填、再利用过程中消耗掉,不会产生附加的、难以降解的废物,且回收价值不大,因此本文在讨论时不考虑这部分建筑垃圾的影响,即狭义的认为建筑垃圾是在建筑施工、建筑拆除、建筑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2.建筑垃圾的特点
建筑垃圾主要以渣土、碎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料、废竹木等的废弃混合物组成,如按照当前常用的填埋堆放的处理方法,其一般需要经过很长时间其物理、化学特性才可趋于稳定。在此期间,废砂浆和混凝土块中含有的大量水合硅酸钙和氢氧化钙使渗滤水呈强碱性;废石膏中含有的大量硫酸根离子在厌氧条件下会转化为硫化氢;废纸板和废木材在厌氧条件下可溶出木质素和单宁酸并分解生成挥发性有机酸;废金属料可使渗滤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从而污染周边的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空气,受污染的地域还可扩大至存放地之外的其它地方。而且,即使建筑垃圾已达到稳定化程度,堆放场所不再有有害气体释放,渗滤水不再污染环境,大量的无机物仍然会停留在堆放处,占用大量土地,并继续导致持久的环境问题。
3建筑垃圾的环境危害性
3.1占用土地,破坏土壤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而直接运往郊外堆放。堆放建筑垃圾对土壤的破坏是其严重的。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外力作用下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建筑垃圾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引起附近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提高。
3.2污染水体
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污水——渗滤液或淋滤液,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水体被污染后会直接影响和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3.3污染空气
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会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少量可燃性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又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造成对空气的二次污染。
3.4影响市容
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旦遇到雨天,脏水污物四溢,恶臭难闻,往往成为细菌的滋生地。而且建筑废弃物运输大多采用非封闭式运输车,不可避免地引起运输过程中的废弃物遗撒、粉尘和灰砂飞扬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容貌和景观。可以说城市建筑垃圾已成为损害城市绿地的重要因素,是市容的直接或间接破坏者。
4建筑垃圾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所谓全过程管理,就是根据建筑垃圾的产生源产生过程回收利用整个阶段来分,用不同的措施来管理建筑垃圾。改变传统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的单向流动模式,形成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循环流动模式。将西方的源头削减策略和我国的末端治理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治理。在建筑过程中让原材料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高效、持久地利用,并将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而形成高利用、低排放的新兴建筑模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取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4.1 源头产生阶段的管理
建筑工程从立项、规划、施工图设计、建设施工、使用和拆除各个阶段都可能会是建筑垃圾产生,特别是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图一改再改,造成大量的混凝土被破碎,然后又重新浇注。而要限制这种设计变更的产生,必须在施工图上下功夫。可以采取限制变更次数,对大范围的变更采取审查的方式约束。在建筑的规划阶段,尽量考虑使用绿色建材,或者容易回收使用的材料。在建设施工招投标阶段,可以将建筑垃圾处理的内容写进招标文件,要求投标单位制定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案,将其纳入评标中的一个因素。监理单位也应当监督建筑垃圾是否按投标方案执行。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降耗的建筑新技术和新工艺,从根本上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该在建筑垃圾产生前向市渣土管理处申报,包括产生的建筑垃圾的大致种类数量和拟处置措施等,渣土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建筑垃圾的处置方案进行不同收费,对直接填埋的采取高收费,对运往回收利用企业综合利用的采取低收费。
4.2 收集运输阶段的管理
建筑垃圾是否被分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垃圾的利用价值和处理成本,建筑垃圾按源头分类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它的利用空间。拆除后可以分开堆放,施工过程中也可以在现场放置不同的垃圾桶以区分。渣土管理部门应该对混合排放建筑垃圾的企业采取高收费,对已分类处理的企业采取低收费,促使排放单位采取分类措施。渣土管理部门应委托专门的垃圾清运公司运输建筑垃圾,以便统一管理,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不得私自安排车辆偷运偷倒,违者从重处罚。运输过程中应按规定线路和时间行驶,车辆采取覆盖措施,不得扬尘遗撒。 我国目前的建筑垃圾处理费用偏低,很难起到抑制建筑垃圾的产生的作用,可提高建筑垃圾填埋处理的费用,鼓励排放单位尽量现场回收利用或者是运往回收处理企业处理。
4.3 回收利用阶段的管理
回收利用企业在生产过程也应注意加强环保意识,控制工厂噪音、粉尘、烟尘等,可以对设备采取覆盖或者室内生产的方式进行。尽量使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避免二次污染。
在经过分类后,回收利用企业必须对建筑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采取无害化处理,不得简单填埋或是混杂在其它成分之中。对已经分选出来的建筑垃圾不考虑其是否经济,一定要进行再生利用。回收利用企业可以与施工企业达成协议,经过分类的再生骨料和填料可以直接向工地供应,也可以向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使回收利用企业不仅是再生建材生产企业,还是建材原料供应基地,大大拓宽了销路。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限制天然原料建材的使用,比如采取强硬措施禁止粘土砖的使用,或者对这类产品提高征税。鼓励购买和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比如对采用再生建材的工程项目,在其报建审批验收等阶段给与优惠和方便措施;根据对使用再生建材的程度,对工程项目进行绿色星级认证。可以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教育推广,定期举办推广活动,将研发成果或考察资料告知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相关单位与从业者,促进彼此间的意见交流,增进回收再利用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敬帅,马晓霞.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 年
[2]王罗春,赵由才.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 影响因素 控制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房地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造价水平虽然取得到很大提高,但滞后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与建筑业的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总体管理水平不高,同发达国家相差较大,影响建筑工程的效率的提高,制约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一、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现状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但对建筑工程造价缺乏整体观念的认识,不同地区的政府对建材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同,一些地方政府带有地方保护主义,过渡干预建材市场,一些地方政府疏于对建材市场的监管,缺乏对建材市场的宏观调控。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市场竞争不规范,同时近几年建筑施工队伍的过速增长,造成建筑工程和施工队伍的失衡。另一方面,建筑工程肢解发包问题严重,木工、钢筋工、瓦工、水泥工被多方分包,影响施工的统一管理;一些行业依靠特权垄断承包工程,或一些企业依靠关系取得工程承包权,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最后法律法规不健全,且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影响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同时对中介组织的监管力度不足,对其资格认定不严格,影响招标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影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造价费用分为四大部分组成: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直接费用包括直接工程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构建增值费)和措施费(施工技术管理费、施工组织措施费);间接费用包括施工管理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交通差旅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使用费、保险费、财务费、税金等)和规费(工程排污费、工程定额测定费、劳动保险、医疗等);税金包括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
(一)建筑工程造价受图纸设计和施工监管的影响
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是工程造价的基础,起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为建筑面积、建筑的结构、建筑的功能、建筑的规模和施工工艺水平等。设计图纸时,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的编制,选取经济合理的方案后进行最优设计,减少施工过程中更改图纸对预算的影响。造价员是否去工地实地考察和能否准确了解建材和当地建材价格、社会环境,也会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施工过程监管力度影响工程造价,工地一般很少对木工、钢筋工、瓦工进行有效监管,存在不同程度的木料、钢筋和砖石的浪费。
(二)建筑工程当地社会、自然环境的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时所需的建材、人工、机械设备租用等价格的波动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材料费涉及建筑材料的价格和运输成本,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建筑材料差异不同,能否准确计算建筑材料的用量,大量低价购买材料,可以有效降低材料费,从而减少材料的预算,但过量采购建材,会增加材料存储和管理的费用;人工成本主要是建筑工人的工资,一是人员管理上合理分配各工种的人数,确保人员的高效利用,二是夏收和秋收时大部分工人请假回家,影响工程进度,并且此时间段工人工资翻倍;设备租用除了地区差异外还受工期的影响。影响工期的自然因素主要有雨涝灾害导致的工程的坏、质量不达标、工程返工和工期的延长,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实际工程造价的增加。
三、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的监管力度
通过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配合法律法规的监督机制,完善建筑市场的竞争机制,杜绝不公平竞争现象。规范建筑建造程序,尤其是大型建筑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施工工艺复杂,一旦决策失误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所以严格按照建设程序的要求,合理确定不同施工阶段的造价,并多次计价,充分体现造价放的科学性、合理性。严格审查服务中介的资质,实行资质年检制度,中介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定中介机构的职业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询价市场的管理,惩治违规行为,确保询价市场的公平竞争,提高询价服务质量。
(二)加强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的控制
设计阶段是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的关键,在满足项目和国家安全系数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最节约材料的结构,并通过寿命预测技术,减少材料的浪费,做到方案的最优化设计。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选出最经济可靠的方案,同时推行限额设计,杜绝随意加大安全系数的不科学设计。工程招标时,制定招标文件规范,加强投标书和施工单位的审查,重点审核工程量清单,审查每个项目费用的合理性以及有无遗漏或多算的项目。
(三)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施工阶段应加强人工、材料、设备的控制,首先,不同施工阶段需要的工人数量不同,所以合理调配工人,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同时注意夏收和秋收两个时间段工人短缺的情况,避免缺工现象;其次,加强施工材料的监管,避免材料的丢失、浪费,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还需掌控材料的价格,与供货单位达成价格协议,避免材料价格上涨增加造价;最后,在满足施工需求的情况下,确定最佳设备数量,降低设备租赁、购买的费用。除此之外,还应分析当地的气候和天气,计算天气因素影响的工期,以及做好与监管部门的协调工作,防止安全、环境等因素不合格造成的工期延误。
四、小结
文章分析了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现状,指出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随着我国工程造价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将会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