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它将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格,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幼儿时期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
一、研究幼儿品格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近年来国家、社会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2010年11月温总理在幼儿园就发展学前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时提出“幼儿园老师要具备学习能力、引导能力、创新能力,就是要求老师不仅自己会学习,还要教会孩子们学习;通过引导,进行适合儿童特点的养成教育、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创造一种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可见上至国家总理下至全社会对于幼儿教育尤其是幼儿养成教育的重视。
吉林省商务幼儿园是一所有近六十年文化底蕴的公办园,其教师不乏市、区级业务骨干。园长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认为:幼儿园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在智商方面有所提升,而且在文明礼仪、良好品格塑造方面都应该有系统、科学的教育体现,因此我园在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幼教专家引领下制定了养成教育课程总目标及分解目标,以便更好地实施总理提出的养成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教育。童年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可塑性极强。”因此,幼儿品格教育对培育幼儿成为身心健康,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让幼儿终身受益的教育。幼儿品格教育应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及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对幼儿实施品格教育成为我园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我们开展幼儿品格教育研究,目的在于提高教师对培养幼儿社会性发展及对品格教育的正确认识,同时将这种正确的认识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动,落实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通过幼儿园、家庭、自然生活、社会等方面相互结合,帮助幼儿体验一种感受、学习一种本领、形成一种品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品德。
二、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制定研究目标
美国早期虽然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但品格教育并没有单独的地位。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品格教育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世俗公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格教育表现出一种回归传统的倾向,到90年代,品格教育成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西奥多罗斯福曾说过这样的话,普通人成功不是靠天赋,而是把平常的天资发挥到不寻常的高度,那么什么才能把寻常的天资发挥到不同的高度呢?曾经有一个研究是对几百名的学生做过跟踪记录,结果发现,他们上学时的成绩与他们以后的成就并无多大的关系,而某些素质,比如说忠诚和勤奋、赋有条理、务实等却更为重要,这就是普通人士和成功人士的区别。
我国幼儿教育专家认为,为了使幼儿能适应现在的幼儿园生活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就必须给幼儿有关社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态度,时代的发展对儿童的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应具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格、个性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适应社会的发展。
学前阶段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孩子具有同情心、爱心、诚实、充满自信等思想品德,对孩子一生的成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剧,在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背景下,品格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然而在所有幼儿园品格教育几乎都缺少一套严谨的科学课程体系。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现行的课程体系只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礼仪品格和素质的培养。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青少年每年因琐事纠纷而发生的刑事案件近100万起,占全国每年刑事发案总量的75%,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校园礼仪、品格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可以说儿童礼仪教育不仅仅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且会影响整个未来中华民族的和谐发展。因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重视。
在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虽然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伟大的科学家,但可以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未来社会彬彬有礼的绅士,落落大方的淑女,使他们更加充满爱心和责任感,做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现阶段,鉴于全国幼儿园发展趋势,幼师的职业道德及个人综合素质亟需提升、幼师及家长的不良习惯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负面渗透影响急需改善!而在幼儿园准予开设课程规定只有幼儿园统编五大领域教育,而幼儿礼仪品格素质教育只有描述性及渗透性的随机教育,鉴于幼师的业务能力及个人综合素质问题,没有系统专业的指导培训难以真正对幼儿的综合素质提升教育实施落实。很多幼儿园明知幼儿礼仪品格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性,但鉴于缺少地方政策性的支持,大都处于无奈的观望态度。
因此,我园的研究目标一是通过幼儿品格教育研究课题的进行,希望能在专家的引领指导下,探索幼儿品格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创新。二是通过课题研究增强管理者、施教者的幼儿品格教育意识,丰富养成教育理论,提高创新教育能力。建立适宜于品格教育的,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师资队伍,全面营建品格教育氛围。三是提高园长、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走科研兴园之路,办出以实施幼儿品格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
三、 幼儿品格教育研究的内容、对象
我园主要研究如何通过五大领域教育活动开展幼儿礼仪品格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认知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一日生活常规教育活动开展幼儿品格教育。我们要将品格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各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良好品格教育。如:社会活动中鼓励幼儿到自然角观察、喂养小动物,在照顾小花小草的过程中,让幼儿体验到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因此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妹妹及需要帮助的同伴交往时,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服务。幼儿学会了正确的关心行动以后,要及时地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对有点滴良好行为的幼儿及时表扬,使幼儿逐步形成主动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品格教育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进行,如在创造性游戏中鼓励幼儿去尝试如何礼貌待客、如何谦让、如何与他人合作,游戏对巩固良好习惯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将品格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各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良好品格教育,在创造性游戏中鼓励幼儿去尝试如何礼貌待客、如何谦让、如何与他人合作,游戏对巩固良好习惯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为2~6岁是幼儿礼仪、品格、行为习惯的最佳养成期。我们课题的研究根据目前幼儿现有情况,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幼儿的认知规律及心理发展特点的情况下,确定四个年龄段的研究对象:2~3岁托班幼儿,3~4岁小班幼儿,4~5岁中班幼儿,5~6岁大班幼儿。每个研究阶段在课程设计上、目标制定上对品格教育的侧重点及难易程度上有所不同。
【关键词】品德教育;幼儿园;渗透
随着我国的社会的不断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的品德问题层出不穷,其已经制约了我国的现代社会发展。对近些年我国社会出现的品德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剖,不难发现出现这些品德问题的原因无非是品德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品德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位,这也导致孩子在年少时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随着我国的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对品德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幼儿园时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通过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渗透,让孩子认识到拥有良好品德的重要性,从而使孩子学习良好的品德,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其的健康成长打下很好的基础。
(2)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渗透,还可以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培养出孩子豁达的胸怀。众所周知,幼儿在幼儿园中很容易发生争吵,也许是因为争抢一个喜欢的玩具或者是因为一言不合就发生争吵的情况。虽然说孩子之间的争吵不同于我们大人那般的激烈,但是如果教师对争吵处理不够恰当,很容易对幼儿的心灵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这时应该要对孩子的个性进行分析,对其个性进行完善,帮助幼儿培养出健康的心理。
(3)与此同时,由于很多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被溺爱着,一旦其遇到自己不如意的事情,就发出现大吵大闹的现象,通过在幼儿园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可以让孩子学会和他人分享,并且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进而使孩子培养出豁达的心胸,在其未来的人生中能够更好的面对挫折和困境。
(4)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可以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很好的基础。当其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由于自身拥有良好的品德,可以很好的融入到其他的群体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可以说过在幼儿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是非常的重要的。
二、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品德教育渗透。对于幼儿而言,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其获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然而老师的教学是针对于全部同学,而不是针对于个人。对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教学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的重心还是放在了文化知识方面,忽视了进行品德教育,这也使得孩子错过了接受品德教育的大好机会。
(2)游戏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在幼儿园中,由于孩子年龄较小,老师通常会开展较多的游戏活动,用于提高孩子的教学效率。这是因为孩子的性格特点决定的,通过开展游戏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知识,而且还会在活动中得到快乐,但是从当前的状况而言,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没有在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这就对孩子培养良好的品德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3)生活中忽视品德教育。幼儿园是平常孩子生活和学习待得最多的地方,对于他们来说,幼儿园时期是他们很重要的成长时期,这个时期孩子对外界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同时,这时他们的接受能力也是非常强,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品德教育渗透是最好的时期。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教师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很多教师都是进行生搬硬套的说教,而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错过了时机,对于幼儿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三、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教育中的方法
1.在日常生活重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渗透
因为幼儿在幼儿园中,日常生活占了较大部分时间,因此要想使幼儿拥有良好的品德,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对孩子进行细心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慢慢的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教育,渐渐的改掉不好的习惯,培养出良好的品德,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因为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爱玩,因此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能够取得更好的效。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对孩子进行引导,将良好的价值观通过游戏渗透给孩子,同时还可以通过游戏教会孩子行为准则,使游戏不仅达到知识教学的目的,而且能够到达品德教育渗透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3.加强教师的教育
教师是品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人,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其才能在幼儿园中对孩子们进行更好的教育。因此,幼儿园还需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仅要使教师认识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机会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对外招聘优秀的教师,补充到队伍中去,用以确保在幼儿园中品德教育的渗透。使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培养出良好的品德,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品德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品德教育越来越关注,在幼儿园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渗透,可以使孩子培养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品格,对孩子未来成长的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姜珊珊.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3.10:133-134
[2]李盼.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 院学报,2015.24:108-109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开展;
【分类号】:G611
“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和仪式。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作为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注意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要着眼于儿童未来的长远效应,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其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在幼儿园进行了礼仪教育实践与研究,通过幼儿生活礼仪、交往礼仪、行为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认为幼儿礼仪教育应当深入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方面:在环境中熏陶、在教学中渗透、在游戏中锤炼、在协作中矫正、在实践中总结、在家庭中宣传,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幼儿就会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1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1 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1.2 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1.3 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2 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2.1 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2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作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2.3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4 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2.5 在中外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幼儿都是喜欢过节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爱热闹、好奇心重等心理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指导儿童动手为家长制造一份新奇的贺卡、画一幅图等作为礼物,写下最希望对父母说的话;提醒、督促儿童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献上自己的礼物,并在那一天特别体贴父母的辛劳,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父母开心,在教师节送给教师礼物等。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体会到自己的付出让别人高兴的快乐,形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3 幼儿园开设礼仪教育的现实意义
3.1 幼儿园开设礼仪教育对国家、社会的影响
世界最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在2.5岁~6岁,如果错过这一时机,就像我们在织毛衣时丢掉了一针,既便是发现了,日后再补也总有补过的痕迹,如果没有发现,丢掉的这一针将来可能会使这件毛衣形成一个大洞。毛衣丢掉一针可以拆掉重织,而孩子的成长可以重来吗?因此,在幼儿期开展礼仪,品格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同时也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良好的品格及行为习惯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不要错过孩子良好行为养成的最佳期。
3.2 幼儿园开设礼仪教育对家庭的影响
同等智商幼儿园小学开始学外语的孩子和初中学外语的孩子到了大学二年级,他们的英语水平几乎就一样了。无论是英语、识字、珠心算、还是钢琴、轮滑、绘画都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学到,而良好的礼仪品格是人一生成功的基础,是人之初的必修课。礼仪品格教育最适宜在幼儿园开展,因此会得到家长100%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3.3 幼儿园开设礼仪教育对教师的影响
教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的过一生,好品格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现在我们带孩子迈出一小步,将来他可以带我们迈出一大步,现在我们给予孩子最科学最实用的教育,将来他们会回报我们一个伟大的国家与民族。”我们现在对孩子施以礼仪品格教育就像在戈壁上捡石子,二十年后我们后悔减少了,这些石子已经变成了孩子最珍贵的钻石。所以说从儿童期对孩子施以礼仪品格教育,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的使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幼儿园;文学;学前教育;重要性
幼儿文学属于儿童文学的一部分,其是相对独立的,幼儿文学是将 5 岁左右的儿童当作基础的读者对象,给推动其健康良好成长所创编的文学。幼儿文学被定义成是给幼儿年龄特点,给加快其成长速度,符合其审美需求,创造的文学。是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的,同时可以给人一种美感,使人愉悦的文学。因此,下面进一步研究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幼儿文学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当中, 家长天天都要和幼儿进行语言上的沟通,针对幼儿性格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沟通最佳的方法就是在睡觉之前给幼儿讲故事, 把一些通话和民间语言故事讲给幼儿听,然后让幼儿去复述教师讲过的故事。 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和想象力,还有汉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幼儿长大后和他人进行沟通,对于未来的语文学习,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均十分有利。
二、培养幼儿诚信品格
诚信品格的培养是幼儿形成个性的基础,但是有关诚信这个十分抽象的话题,不仅是幼儿,就算是少年,想要一时说清也十分困难,但是利用幼儿文学当中的童话故事,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在格林童话当中,和诚信相关的故事有很多。例如,其中的王子青
蛙,公主想让青蛙帮助自己捡球,便同意了青蛙提出的全部要求,与公主共同进餐,使用公主的餐具,甚至是可以和公主睡在一张床上。但是公主在青蛙帮助自己见完球之后,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自己回家了。晚上的时候,青蛙找到了公主住的地方,国王了解事情的经过之后,对于公主进行了一番教育,公主受到教育之后,便兑现自己的诺言,最终青蛙变成了王子,王子和公主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管是家长或者是教师,在给幼儿讲解故事的过程中,不可以过于急切的讲解故事的主旨,而是要幼儿自主思考和醍醐,这样和家长把观点灌输给幼儿,效果要好的多。 如果家长讲一个故事就要求其说出主题,那样将会增加幼儿听故事的压力,进而失去兴趣。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即便是只是故事主题,但是想要表达出来也十分困难,必须要逐渐渗透诚信的观点,让其进入到幼儿的内心当中,这样才能激发其
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三、幼儿文学中的审美教育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美, 但是人们的审美能力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幼儿阶段,就应该开展审美教育,这样能够给幼儿一生的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审美教育也是学前教育的主要构成。 不管是对于幼儿情感的形成还是性格的陶冶,还有综合素质的形成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欣赏和学习文学作品属于审美教育的有效方式,幼儿文学当中存在很多美。 比如,语言的美,和和幼儿天真烂漫的心灵响度,幼儿审美更愿意接受这样美好的文字,采取适合的节奏自然的进入到幼儿内心深处的文字,仿佛是灌溉心田的泉水。儿歌,是提炼出来的文学精华,朴素的文字里面表达着对于幼儿的关心和理解。 诗歌则是精简的语言模式表达心里真实内容的文学模式。还有就是意境美,幼儿文字学在美好的语言当中给幼儿构建的是一个优美的情景,特别是通话,由一些有趣充满想象的意境给幼儿呈现一个新奇的情景,比如,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些均是深受幼儿喜爱的经典作品,其抓住幼儿眼球的是其不仅是奇妙的,还是优美的。而将审美功能当做载体,在幼儿处于一个美好的情景当中,四周
的全部均会对于幼儿造成极大的刺激,使其受到艺术的感染。比如,让幼儿欣赏春天来了这篇幼儿情景,清澈的天空中,飘动几多白云,还有几只风筝在摇摆,翠绿的柳树枝倒垂,随着风摆动等,这些将春天的景象描绘出来,让幼儿感受美,进而使其审美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激发幼儿进一步欣赏的兴趣。 审美教学实际上不是说让教师教给幼儿大量的词汇和优美的词句和已经,是让幼儿主动的将这些词汇转变成自己的意识和情趣,得到对于美的感受,让幼儿对于喜欢表达和创新,同时利用美的感受再次创造美。
四、启发和幼儿智力培养想象力
在幼儿故事和民间小故事中,包括一些与智力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不具备体能方面的优势,但是利用智力能够获得胜利。比如,用勇敢的小裁缝,由于一起拍死七只苍蝇,自己便佩戴了一个条幅,一下打死七个,全部的人都认为他打死的是人。国王也因为这个要求他到森林中去击败巨人,而他利用聪明的智商完成了国王教给他的任务。 这类的故事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在幼儿文学当中,作者创作出一些会讲话的小动物,还有七个小矮人,其利用自己的优势,能够打败困难,帮助白雪公主,这些充满幻想的童话故事可以把幼儿引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当中,还有部分幼儿文学中神奇的笔,还有可以飞的扫帚等,均能够让幼儿的想象呢能力受到培养。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重要性的进一步分析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对新生命的智力、德性、感情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一般将浅显的幼儿文学作为其主要课程,其存在的形式和性质决定了它的实用性, 并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成人的呵护,更需要幼儿具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独特的思维模式,有自己的心灵空间,如何走进幼儿的内心,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合理教育,这就要求学前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性。 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其
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作者简介:赧安仙(1972-),女,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大垭
口人,民族:傣族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专科。 研究方向:小学语
文。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礼仪教育;幼儿教育;素质教育
一、利用日常生活,熏陶幼儿美好的心灵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大多数时间待在幼儿园中,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等特点,日常生活中从情感教育入手,贯彻“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力求礼仪教育日常化、实用化。如,入园、离园能主动向老师打招呼;能友好地和同伴相处;能文明用餐;能安静入睡,不影响他人睡眠等。再如,幼儿和老师一起动手用湿毛巾擦拭自己的小椅子、抹桌子、窗台;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给小兔喂食;记录气象日志;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每天做早操,每逢周一奏国歌、升国旗,全园幼儿立正、行注目礼、唱国歌等,加强思想道德认识。平时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让幼儿在心中种下爱和尊重的种子,在思想上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
重视为幼儿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实践中体会礼仪行为的意义。我们可以结合礼仪教学内容,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利用幼儿喜欢的教育教学形式进行幼儿游戏化教学。儿歌是幼儿非常喜欢的,通过幼儿与家长和老师讨论,收编内容,知道礼仪都有哪些行为,也了解礼仪给生活带来的快乐。例如,为了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引导幼儿说不同的礼貌用语,在“逛超市”游戏中,要求“营业员”面带笑容,热情接待,会说“你好,请问想要什么?”顾客会说“谢谢,麻烦你了”,在“娃娃家”开展“会客”游戏,让幼儿学会说“你好,请进,请坐,请喝茶”。通过礼仪游戏活动,使幼儿得到良好的礼仪习惯练习,使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另外,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同样可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如,手工课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儿借东西用,像剪刀、胶水等,我们要求幼儿在借东西时要讲礼貌,要向对方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需要别人帮忙时,“请帮帮我,谢谢”。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知识的运用。
三、针对幼儿的个性差异,礼仪教育人性化
目前幼儿园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进行礼仪德育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这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由于家庭教育环境和方式不同,家长们对教师的教育方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从小在家庭里学习与人交往,学习对人、对物的态度,在家长和家庭社会关系的熏陶、感染下,逐步培养起礼仪品德和行为举止的习惯。幼儿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风尚、习俗也熏陶和影响幼儿。
礼仪教育要全面充分、正确地实施,必须要加强家园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向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礼仪教育,积极参加到幼儿园礼仪教育中来,共同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如,幼儿和社区中的爷爷、奶奶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可进行尊老、敬老的教育,只有家长、教师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做好调节作用,才能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品格和道德行为习惯。
另外,幼儿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幼儿的教育影响要相互一致,如果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正确的是非标准,所以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及其他教育活动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