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校 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 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的问题

1.1 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开发

随着我国在教育上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高校中的各种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大多数高校中的硬件不断升级,多媒体教室逐渐扩建,同时相关的教学资源库得到不断充实,这是高校中硬件设施的不断更新情况。而与此同时,与之相关的不同专业学科相匹配的软件教学资源却出现了量少且窄的发展窘境。高校很少组织购买和制作相关的优秀教学软件,教师由于受到个人购买力和研发能力的限制,也很少在教学软件上下工夫。软件是硬件设施的基础,如果不具备相关的软件,那么硬件也就很难得到应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多的限制。某些高校在引入硬件设备时,不以教学需要为出发点,带有典型的盲目性。此外引入硬件设备后,缺乏应有的管理维护,重应用,轻维护,管理很不规范,以致于设备出现了很多的故障,严重影响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1.2 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将讲授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对于重难点问题可以讲解得更加清晰,这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一大优势。但是很多的教师将主要的心思花费在多媒体技术处理、硬件使用与课件开发中,造成了他们忽视了教学设计、教学理论以及教育学等方面,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尴尬局面。高校教师对于教育规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缺乏应有的重视,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没有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问题,教学设计中没有将相关的教学信息传达给学生,课堂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1.3 缺乏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正确认识

如前所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自身的优势,但是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课堂教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上——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直观的特点,这种特点在教学中的应用淡化了学生利用语言符号和抽象概念进行思维获取知识的能力,不利于其抽象思维的发展。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缺乏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过分专注知识讲解,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人格示范作用,影响了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

1.4 教学资源建设滞后

我国当前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尤其是与教学课程紧密联系的课程缺失严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对于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认识不足,对教学资源建设模式缺乏深入的探讨。相关的教学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且一些教学资源也未得到充分的使用。高校的素材库建设、课件制作等存在着低水平建设的现象,同时教师在获取相关的教学资料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缺乏新意,没有吸引力,造成了学生对于相关的课程失去兴趣。

1.5 现代教育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落后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这对现代教育技术来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不仅来自技术和资源,而且也包括专业人员的素质。高校中的现代教育技术人才队伍匮乏,影响了教育技术的应用。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教育技术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要适时吸纳专业人员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队伍中来,增强队伍发展的活力,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获得更好的发展。

2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应对措施

2.1 加强软硬件的建设

高校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要注重兼顾教育技术的软硬件建设。第一,继续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并不断更新设备。硬件的设施主要包括演示型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与校园网络建设等方面。学校还要继续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更新相关的装备,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的设施。第二,在软件的建设方面。抓紧开发相关产品,由学校的主管部门根据教学的需要,制定统一的规划,结合教育教学的改革,组建由学科带头人、学科教师、教学媒体专家和教育软件开发公司等组成的小组,由这些人共同开发设计相关的教育教学课件。也可以与同行学校之间展开合作,实现双方资源的共享。积极鼓励教师采用新技术,并向教师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财政支持。在软件的建设方面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采用下载、购买相关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多元化。第三,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日常维护,建立以设备和软件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规章适度,确保正常使用。

2.2 积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建设

在高校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建设,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从以下着手:第一,加强职前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工作。目前高校当中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还存在很多的误解和不清晰之处,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但欲速则不达,短时间之内很难达到效果,可以找到相关的重点内容讲解,比如侧重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络基础与多媒体教学等,并将这些内容与教学设计、教育理念实现统一,实现技术与理论、实践的完美结合。第二,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高校中的教师由于年龄段不同,其所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出差异的特点,因此就要根据教师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差异,组织相关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2.3 准确定位,加强师生互动

现代的大学生具有自己的思想、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采取必要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不要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和音视频上,而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年龄,因材施教,有选择性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超越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还要积极推动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善于设计环环相扣的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将多媒体辅助教室运用到教学中,启发学生不断思考,发挥多媒体教室应有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实现课堂上下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告知教师,以解决实际问题。

2.4 强化教学资源建设力度

高校在教学中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加强相关的教学资源建设。高校应该首先对教学资源系统加强构建,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资源的质量。在学校的网络建设中要积极建设丰富的教学素材库,为广大的教师提供课件制作的素材。并将相关的优质课程置于网络上,供学生时时学习,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学习。与其他的高校合作进行或根据地域特点形成区域性高校联合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优质资源的互补。

2.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使他们热爱本职工作,树立为教育事业做奉献的理想。其次,高校要积极做好引进高层次的现代教育技术人才的计划,不断引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潮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对于这些技术人员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以稳定教育技术队伍,使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为一个推广、研究教育技术的人才建设聚集地。

3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校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全面审视教育信息化、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等。未来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第一,高校将会更加重视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高校会逐渐改变教育技术的观念,鼓励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起来。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则可以对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以便于教师更加方便、有效地组织教学。第二,合理建设教学资源与环境。未来的高校将会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与管理,设计一系列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并对现有的系统进行完善升级,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将针对不同的系统完善相应的应用指导与评价标准,使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三,不断完善教育技术评价体系。未来高校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评价体系的研究将会愈来愈重视。这一评价体系的重点是以学生素质目标的达成作为评价标准,以单项素质的评价与综合素质的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思路来设计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技术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技术的实施与发展。第四,不断规范现代教育技术的学术研究,实现知识的创新。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将会营造向上的学术氛围,加快知识的创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自身的知识构建,避免无意义的研究,实现知识的传承。第五,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随着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将会改变人们的传统学习方式。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将消除时空的距离,实现自主自由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赵晓峰.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

[2] 陶茂芹,周常宁.多校区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体系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3(4).

[3] 姚宏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思考[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教育技术是根据视听教育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基础上,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首次提出,经过多次修改,多次实践,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1]。教育技术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领域,也是实践的领域,本文主要就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的应用进行论述。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教育技术的发展从萌芽阶段到网络发展阶段,它在教育手段方面经历了视觉教学——试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演变历程[2]。教育技术的特点体现为积累性与选择性,最后形成了现代教育技术。

2中职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现状

中职教育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3],决定了中职教育以培养一线的技工和服务人员为目标,同时为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在教育目的上需要达到一定的技能目标,也需要掌握方法目标。为达到上述两个目的,中职学校在教育技术的实践上应走在前列,采用时代性的技术过程和资源创设环境,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从观念到实践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2.1定义的误解。教育技术在我国的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在过去十余年间,不少地区与学校对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知识能力的培训,但是在实践中反映出对教育技术定义的误解:认为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计算机,就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

2.2操作环节机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局限,表现为用电脑玩花样、重形式。在操作环节上机械,只是将书本简单的“复制”到电脑上,将电脑单纯的作为了显示器,按照课件内容安排教学活动,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效调整课堂。学习方式未发生变化,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降低。另一极端体现是在教学活动过分依赖信息手段而摒弃传统手段。忽视教育技术的运用目的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它们在本质上是辅教育手段。

2.3缺乏交互,资源单一。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交互,学习过程虽然因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让学习更便捷,但学习的形式上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活动过程中得到的反馈信息有限。在教育资源的选择上单一、薄弱,对资源的利用仅是对教材的普通延伸,使之不能因材施教,提供学生喜欢的资源。

3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根据使用量进行付费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可用、便捷、按需网络访问形式,通过网络资源配置的共享池,提供了简单、快捷使用资源的服务。云计算有弥漫性、分布性和社会性特征。云计算的简单技术已经在网络服务中应用得很广泛,如电邮、搜索引擎等。云计算的特征决定了云计算服务的共享性、同时性和交互性,按照云计算的最普通的解释,它的目标是把一切都拿到网络上,云就是网络,网络就是计算机。如今云计算技术也逐渐在开始改变信息产业的格局和人们的工作生活模式,例如Google的GoogleDoc和GoogleApps等产品,用上了许多远程应用如Office文字处理而不是用自己本地机器上安装这些应用软件。

4云计算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的发展需要新的教育技术,刺激了教育的发展。云计算的发展带来信息技术的变革,教育技术也必然会进一步发展,利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教育资源促使教学方式的变化。云计算教育是开放性的学习,它让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贯穿一体。创造了全程式终生化的学习环境和模式。MOOC是美国2012年兴起的一种开放型网络教育课程,如今在全球范围越来越普及,因为MOOC课程更具有自主性,课程更容易让学生使用。这些特性都是云计算环境所带来的教育模式的优越性。云计算教学特点如图1所示。

4.1学习的移动化。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发展特点是移动化,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也是移动化。如今移动设备终端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在移动通讯中发挥了更多的作用,在这种大趋势之下,作为教育者与其如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不如利用移动设备来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让云计算应用在所有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之中。

4.2学习资源的交互式转变。在云环境下的移动化学习模式,学习资源同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学习过程中,学习资源主要由教师提供,传统课程的内容是事先准备好的,学生在学习资源的选择上存在着被动性。在云计算环境下的教学,学习资源的选择更具有自主性,学习内容的提供者不再只是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角色也发生着变化,不仅是学习者,也可能是学习内容的提供者,学习资源的准备者。学习资源将是交互式的,并在不断的更新发展。

4.3非正式化学习与社交化学习。在云计算环境下,学习将更加的非正式化,因移动终端的使用,可以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互联网技术,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对知识进行更新和储备,不再局限于课堂和学期之内,在课余以及假期学生均可以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程度的解放教师,使教育目的更有效的达成。非正式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共享资源的同时也补充新的资源,同时也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或者成果。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和回应,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及时的回馈,达成同侪审查、协作学习的结果。

5教师的角色从主导到合作的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2-0373-02

本项目是以我院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教学资源库为突破口,做尝试性研究,为学院后期引入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对接做前期准备。项目的实施共分三个阶段。初期:完成专业论证调研和专家咨询;中期:完成资源库建设工作;后期:完成申报、资源库的应用推广及持续更新工作。

1 项目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1 顺应当前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需要

当前,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正朝着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远程教育普及化的趋势发展。先进的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可以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起到推进的作用。

1.2 满足学校师生、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教学与培训的需求

目前的高职教育开始从简单的技能训练,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转变。随着图形图像制作行业信息化进程的迅速推进,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为学生提供内容新颖、贴近实际、交互式、动态的专业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的精神,满足企业员工个性化培训需求。依托网络平台,实现任意时间、任意地区的无界化服务,满足学校师生、企业员工的技能和素质提升需求,同时为社会人员及再就业人员搭建一个满足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服务平台。

2 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

2.1 建设思路

1)本项目的建设是由学校教师作为主要负责人,再实行子项目负责制,各参与老师协助展开,进行任务分工,责任明确到位。邀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把关,整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与项目,合作开发,设计与制作符合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

2)我们基于社会对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学生的需求,把握这个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摸清图形图像专业的就业岗位和岗位群,设计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将源于岗位的实际工作项目转化为教学内容,构建项目化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教育教学与岗位实际的紧密关联,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3)教学资源库在制作开始时,就将资源库的使用者定位为高职院校教师、相关专业学生、企业员工、社会人员。因此,我们从他们的需求着手,设计适合他们的内容,最大化的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4)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内容发展非常快,我们把教学资源库建成之后,也同时配备了教学团队,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在我们的资源库中体现出来,做到实时更新,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资源库的先进性。随着图形图像专业和教育的发展,资源库不断更新和完善,及时反映行业新技术、新知识。

2.2 建设内容

项目先根据图形图像制作行业发展趋势,设计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再根据岗位需求,确定了专业需要的技能目标。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每一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最后开发每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的具体内容。我们再把制作的各类教学资源,包括企业行业的案例、任务、项目整合起来,依托我院引进的金智教育的LMS系统网络平台实现网络化资源共享。

图形图像制作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包括专业学习和社会服务两大部分。

2.2.1 专业学习

分为专业、岗位、课程、项目和素材等五级教学资源。

1)专业:我们首先通过大量的专业调研,与多家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分析、探讨,并在以行业、企业专家和长期在一线教课的老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完成了专业建设的内容,包括专业概况、专业建设分析报告、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办学条件及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等内容。

2)岗位:我们结合企业、行业多方数据的分析结果,确定了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就业岗位群,如网络运营与管理、网页美编、影视后期剪辑与包装、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等内容,列出应掌握的岗位技能以及专业学习领域。

3)课程:我们依据当前行业发展现况,企业对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技能等要求,同时调研了历年学生就业及后续的职业发展情况,系统的设计课程体系,主要建设了二维动画制作(Flash)、网页设计与制作、三维动画制作(3ds max)、影视后期特效基础等4门校级精品课程和课改课程。目前这些课程已基本建设完毕,陆续的上传至网络供老师、学生使用。

此外还同时建设了网页图像处理(ps)、网络程序设计、影视剧本创作、摄影摄像技术、影视后期特效进阶等课程和网页设计师、动漫设计师等两门考证实训课的建设内容。

课程资源的类型有文本、图片、动画、视频、教学课件、题库等内容。每门课程都包含了课程介绍、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电子课件、案例资料、实验实训素材、上课视频、习题库、试题库、考核方案设计、项目任务书等内容。

此外,我们还采用“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合作编写教材,努力将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引入到教学之中。

4)项目:在学习项目的选择和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各个用户的需求,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设计项目的内容。我们设计了包含各个单元基础知识的单元案例,综合一门课程多个教学内容的课程案例,以及结合了多门课程设计的综合案例。同时,我们将企业的案例、项目引入我们的教学设计中,以真实企业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完成教学过程。

5)素材:素材库的建设按照媒体类型分为文本、图片、电子书、电子课件、各种传播媒体资源、视频、动画等,分为案例库、教学视频库、企业项目库等部分。

2.2.2 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包括职业资格鉴定、技能大赛中心两部分,类型有文本、视频、图片、课件、题库等。职业资格鉴定主要的内容有职业资格考试要求、考试大纲、报名信息、报名条件、视频教学资料、培训试题库和模拟测试等。技能大赛中心的建设内容主要有大赛介绍、大赛章程、大赛内容、大赛赛制、历届考题、往届作品、理论题库、实践题库等内容。

目前,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在老师、学生、企业行业专业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内容,课程的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供我院学生试用、学习。未来,我们将会进一步完善和更新教学资源库的内容,积极推广,真正做到我们建设了、有人使用了,给老师、学生、社会人员的专业发展和提高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论文摘 要:本文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研究内容,界定和分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概念及与传统教学相比的优势所在,同时通过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分析,展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1 计算机辅助教学概念的界定

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是指“用计算机帮助和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直接为学生服务”。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还在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也称“信息化教学模式”。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际上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网上教育的兴起,出现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2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的优势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使用文字、动作等表达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了直观起见,有时教师会借助一些实物、教学仪器和插图等辅助教学工具来演示和阐述需要讲解的内容。这些教具在教学中当然足不可缺少的,但它们也有其局限性。如天体运行或分子的热运动,无法用实物展示。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弥补了以上所述教具之不足。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直观。采用多媒体,把一些抽象、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真实化、形象化,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第二,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从而全面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第三,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加强指导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3 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计算机辅助教学变成计算机教学替代问题

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比较普遍了,大部分都取得了好的效果,但有的教师上课时往往让计算机完全代替自己去教学,教师充当了操作员的角色,学生跟着计算机被动地学习,听课变成了自学。很显然,这种做法使师生双方缺少沟通。改进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技术模拟教师的教学行为,完成教师的部分工作。但它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相结合的活动,只有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才能实现有效地教学。

3.2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问题

学生是成为教学的主体,必须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术。但目前,我国学校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教育非常不平衡,学生的计算机掌握程度受地区、学校差异的限制。在一些边远地区,很多学生都没有上过计算机课,甚至还有的学生从都没有见过计算机。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一般都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教育,其中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非常熟练。由于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师和课件等方面也存在问题,这种状况在未来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常上要同时兼顾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如果忽视这种差异,则会出现基础好的学尘不想听,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状况。

3.3 教师信息素养问题

首先,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有限。目前大多数学校,只有教计算机课的教师懂计算机,其他任课教师对计算机知之甚微。其次,教学方式方法的形式化。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直观形象,使用方式也更多样。一些教师只追求课件的丰富多样或新颖美观,忽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首要目的应是服务于教和学,导致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而一些有效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再被采用,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没有一次板书,师生问沟通大大减少。实践表明,某些简单的图画由教师一笔勾成或贴上简单的面具,可能更亲切、更利于师生互动。

3.4 算机辅助教学中的硬件问题

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所用到的所有设备装置都称为硬件。硬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物质基础。在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硬件问题是硬件缺乏和硬件设施配置的形式化。其中,从硬件方面看,各地区、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多数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无法保证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所需的最基本硬件条件,客观上影响了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硬件设施配置的形式化。某些地区计算机辅助教学投入了大量资金,却不能有效地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4 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发展趋势

4.1 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网络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自身的优势。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是学生和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课题内容的学习、讲授、练习和测试。它的主要优点是不受地域的限制,能够方便地做到大量资源共享、软件运行速度快和易于研制。网络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有3个组成部分,即网络多媒体课件系统、网络多媒体教室系统和网络远程教学系统。通过校园网和远程工作站相连,开展远程教学活动。

4.2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创建更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虚拟现实技术是20世纪兴起的一门综合性信息技术,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视觉环境和音效在教育领域内有着极其巨大的应用前景。虚拟现实学习坏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后,可以有效促使教学手段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其变化可以体现在互动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协同工作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等方面。

4.3 人工智能技术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更加智能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首先是智能化的CAI(Intelligence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ICAI),它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智能化的CAI(ICAI)根据学生的认知模型提供的详细信息,通过智能系统的搜索与判断,生成适合于个别化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策略。目前,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可以分为智能导师系统(ITS)和人工智能化的学习环境(AIBLE) 两类。ICAI系统从以下四个方面必然会对教育、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可作为认知工具实现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情境 教学实效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最佳教学情境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各种先进的教育科技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逐步完善。信息技术课程辅助教育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同仁的高度重视,并且在各学校广泛使用。通过计算机的实践运用可以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文化情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新型环境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在优势。信息技术课仅仅靠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实践练习,课堂上不可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进行探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需要而引发的,而计算机的有效运用正好能使这些因素得到进一步优化,往往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利用计算机为同学们进行形象生动的演示,有利于增强识记能力,正因为有了正确的依据、原则的指导,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通过动态的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等内容把同学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这其中融合了浓浓的情谊,美好的向往,更是情谊、趣味、知识相融合相统一的完美结合体。教师运用计算机制作出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情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很好的效果,非常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成功识记。实施教学时,教师随时可以切换到活动所需的界面,调出有用信息,而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好点着图片向同学们讲解,其生动程度和实践效果是过去无法企及的。所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辅助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些重点和难点往往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记忆,应用计算机教学形象生动的演示,比较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很好的识记效果。

二、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收集、优质课件设计,对教学活动所需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力求计算机信息资源在本活动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并且想办法突破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兴趣,使他们的知识积累趋向趣味化。教师可结合生活实践设计一些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情境、动画和不同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其中的核心问题,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提的问题精巧而不多,学生互相讨论得多,老师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动向,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新问题,耐心解答,并予以鼓励和表扬。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为同学们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鼓励合作学习,以趣味性极强的动态视听感觉、多彩的画面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广泛学习兴趣。学校安排的一切关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往往是他们乐于学习的主要动因,创新意识存在本末、轻重、缓急之分,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总结与反思当做培养创新意识的出发点,是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深刻分析当前教育的综合因素,有的放矢地做好创新教育与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弄清问题的根本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本质需求,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确定每一次具体教学活动的主题,同时一定要利用计算机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文化情境。

三、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等多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几乎遍及各行各业。新课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要发展就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改革,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边远落后地区实际情况,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在电化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对计算机辅助教育教学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教学中按照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与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根据校情和经济承受能力进行全面规划,在坚持“功能上的先进性,教学上的实用性,结构上的整体性”的原则基础上,每年划出一定的资金,完成相应设备的配置,保证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的软、硬件环境设施,需配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并均配有服务器与教师机,安装有网络教室控制设备。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关键是,保持师生之间的沟通,做好交流,把握教学进度,控制不良情绪,做好新课程项目检验,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强化素质教育。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教师要重视这样的机会,这不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一种高尚社会责任的调整。教师要通过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尽最大可能地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为同学们创造一个享受快乐学习、适宜趣味化学习的优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