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媒体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以Bing Crosby、RCA、Ampex与BBC为首的欧美集团开启了录像机的历史之后,日本的数家公司也积极投身到这个领域中来。
1958年,日本索尼公司仿照Ampex QuadrupIex制造出日本第一台4碰头2英寸录像机原型机,同年,日本胜利公司(1948年于日本创立的美资企业,153年起归属日本松下电器)启动了磁带录像机的开发松下电器与NHK合作开发出了8磁头2英寸录像机的原型机。
1959年日本东芝公司展示了螺旋扫描录像机的原型机VTR-1,使用2英寸磁带,走带速度为15英寸/秒,接着,索尼公司便启动了螺旋扫描录像机的开发。同年10月胜利公司申请了2磁头螺旋扫描磁带录像机的专利并于12月完成了日本第一台2磁头螺旋扫描录像机KV--1。这一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冈村还申请了倾斜方位角记录的专利,并广泛应用于后来的磁带录像机设计之中。
1960年,日本索尼与美国Ampex公司就共享开发资源达成一致索尼在晶体管应用技术与Ampex在录像机设计技术得以互补。同年,Ampex开发了AMTEC (AMpex Timing Error Compensator),这种模拟系统包含了由一系列电感器与变容二极管组成的延时线。秋季,胜利公司KV-1的彩色版本KV-2亮相。
1961年,美国Ampex公司也设计出了螺旋扫描磁带录像机使用2英寸磁带与0型穿带方式。同年RCA推出使用半导体元件的2英寸录像机TR--22,JVC也宣布了2磁头螺旋扫描录像机,走带速度15英寸/秒+记录时间90分钟。就在这一年,加拿大的Advertel还开发了世界第台电子编辑录像机。
1962年索尼首台全晶体管录像机SV--201诞生。该机采用两磁头螺旋扫描方式,走带速度为7英寸/秒。由于广播公司对两磁头录像机没有兴趣而且该机的价格也远高于普通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因此,索尼又开发了面向业务级市场的PV-100,这款当时最小,最轻的2磁头2英寸螺旋扫描录像机,于1964年被美国航空公司用于在飞机上播映影片。同年,东芝公司展出螺旋扫描录像机,Ampex公司展示了基于磁带录像机的编辑操作Machtron cs公司则开发了MVR--10,一款非常早的1英寸螺旋扫描磁带录像机,走带速度为7.5英寸/秒,记录时长90分钟。
1963年Ampex的signature V系统上市其中的VR-1500可谓是第一台家用磁带录像机,使用2英寸磁带和单磁头螺旋扫描,以5英寸/秒的速度运行时,可记录64分钟。同年,美国加州的精密仪器公司在Machtronics MVR--11的基础上设计出了1英寸2磁头螺旋扫描录像机PI-3V Ampex实现了帧精度的记录控制与磁带编辑,从而使简单的电子动画制作成为可能。
1964年,荷兰Philips公司推出了旗下第一款磁带录像机EL-3400该机定位于教育与业务级市场,是一款单磁头螺旋扫描1英寸录像机,内置21只电子管,功率为355瓦。同年,Ampex与东芝合作在日本销售录像机,Ampex为满足BBC对629行广播的需求,开发了VR--2000,据称经四代复制后图像质量损失极小。RCA则上市了三款晶体管Ouadruplex录像机TR-3/4/5+配备了电子编辑失落补偿与自动彩色时基校正功能,价格也降为早期型号的一半。在日本,索尼公司了EV--200型录像机这是种便携式1英寸录像机,采用双磁头螺旋扫描系统,使用2400英尺的8英寸开盘磁带可记录约1个小时的内容走带速度为7 8英寸/秒。相对于当时的Quadruplex来说,EV--200的体积与质量确实称得上便携。此外松下电器也开发出类似的1英寸产品NV--201。
1965年3月,Ampex的Signature VI系统上市其中的VR-303是一款纵向扫描录像机,使用1/4英寸磁带走带速度为100英寸/秒,可记录的视频信号带宽为1 5 MHz其磁带相当薄,一盘12.5英寸的开盘磁带可缠绕住600英尺长的磁带,记录时间约为25分钟。同年8月,索尼还推出了一种2磁头1/2英寸黑白录像机CV-2000使用2400英尺的7英寸开盘磁带。CV--2000的特点在于其采用的特殊记录方式即该机只记录2:1隔行扫描信号中的一场,另一场被丢弃,因此,重放时两个磁头扫描同一场,即每场重复播放两次。稍后,松下电器也推出了款针对教育与行业市场的1/2英寸录像机,与索尼CV系列产品竞争。此外继2英寸的QuadrupIex后Ampex于1965年设计出了1英寸开盘录像机,后被SMPTE指定为A格式由于指标尚未达到FCC的广播标准,A格式录像机未能进人广播行业,而在工业与教育市场却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1966年Ampex推出一款使用标准2英寸磁带的便携式录像机VR--660可用于室外或演播室,走带速度为3 75英寸/秒,使用12.5英寸开盘磁带可连续记录5个小时。自此,螺旋扫描录像机开始进入电视广播领域。同年索尼首次展示了家用彩色录像机。
1967年,索尼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台便携式录像机DV 2400,其格式与CV 2000系列产品兼容,Ampex则推出了采用电池供电的彩色QuadrupIex录像机VR--3000。同年,Ampex已售出1000台高端彩色磁带录像机。
1968年,philips EL-3402亮相这是款便携式1英寸晶体管录像机采用单磁头360度0型穿带方式功耗为100瓦。同年松下电器首款采用倾斜方位角记录的录像机上市。
1969年,日本主要磁带录像机制造商就1/2英寸记录格式达成致日本电子ZIJ,协会随后了EIAJ Type 1 旨在统一非广播应用的录像机格式。JVC还宣布将上市种1/2英寸彩色录像机,并在日本电子工业协会的主持下开始商讨彩色录像机格式的标准化。同年Akal公司推出了1/4英寸黑白录像机VT--10。采用2磁头螺旋扫描,半n型穿带方式与二氧化铬录音磁带,稍后,Akai又推出了彩色机型与VT-150。另外日本索尼公司于该年对外展示了一种使用3/4英寸磁带与螺旋扫描方式记录彩色模拟电视信号的盒式磁带录像机的原型机,将数英寸大的开盘磁带成功地缩小到一个带盒中,这举动在当时无疑是开创性的。
1970年4月,Ampex宣布推出其第三代磁带录像机AVR--1,该机采用时基校正系统,并可与计算机连接实现自动化播出。同年荷兰Pnilips公司了其盒式录像格式VCR(vIdee CassetteRecording/这是种专为教育与家庭用户开发的盒式磁带记录格式它在螺旋扫描的基础上引入了方位角磁记录与磁迹保护间距的概念。VCR同样使用1/2英寸磁带走带速度为5.6英寸/秒记录时间为30/45/60分钟。有趣的是VCR盒带的两个带盘采用同轴设计,上下排列。自此,VCR(盒式磁带录像机)这个术语诞生,后来VCR用来指代所有盒式磁带录像机。
1971年9月,索尼在日本东京展示了最新的3/4英寸盒式彩色磁带放像机VP-1100与彩色录像机VO-1700因使用u型穿带系统该格式被命名为U--matic。由于U--matic录像机体积笨重价格昂贵,实际上,U-matic并没有按照预期那样成功进入家庭,而是在包括电视行业在内的其他行业找到了用武之地。同年10月,索尼联台松下电器日本胜利公司与其它5家国外公司就采用u型穿带方式的3/4英寸记录格式的统一问题达成一致。在SMPTE的模拟录像机标准化文档中,U--matic被命名为TypeE。
1972年6月,美国Avco旗下的CTI公司开始销售一种名为Catrivision的盒式磁带录像机。该格式是专为家庭用户开发的也是第一种影片发行的磁带载体。Catrivision使用1/2英寸磁带可记录114分钟的内容。其磁带卷轴与Philips的VCR相似也采用同轴式设计。1973年7月,由于销售状况不佳,Catrivision退出了市场。1 973年日本胜利公司集成调谐器的u格式录像机。次年1月,其便携式U-matlc录像机CR-4400上市。
1974年3月,美国Motorola公司将Quasar品牌出售给了日本松下电器,稍后,一款Quasar品牌的Great Time Machine(Vx)录像机出现,该机的同轴卷轴设计类似于CatrIvision与VCR,与其它盒式磁带录像机不同的是,该机的磁头需进入带盒内,而非将磁带拉出。另外,该机的磁鼓非常易于更换,无需专用工具,这在磁带录像机的设计中可谓独一无二。VX格式的唯一款机器,型号为VR--1000,另配有一款机械定时器VT--1000。
1975年,松下Omnivision出现,其带盒内只有一个供带盘,另一个带盘在录像机内,换言之,在放像或录像过程中磁带是无法取出的。这种格式的标准化名称为EIAJ--2,但由于记录时间只有30分钟,因此未能取得成功。该年5月,索尼全新的1/2英寸家用盒式磁带录像机SL--6300上市,因其穿带方式呈希腊字母p状,所以这种格式又被称为Betamax或8eta,它取消了保护带,采用方位角记录来减小串扰。第一代Beta录像机的记录时间为1小时,Beta l J与Beta…分别将记录时间延长至3至5个小时。SMPTE将Betamax命名为Type G,
1976年,日本胜利公司了其1/2英寸家用盒式磁带录像机HR--3300,采用M型穿带方式,记录时间可达2个小时,JVC称该格式为VHS(Video Home System)。VHS录像机的出现打响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Beta与VHS格式大战。虽然Betamax较vHs早1年多进入市场,且拥有更优秀的图像质量,但得益于更长的记录时间与更宽松的许可制度,最终VHS成为了家用磁带录像机的事实标准。直至1984年,40家公司宣布支持VHS,而Beta的拥护者只有12家。20世纪80年代末,索尼开始生产VHS录像机,这一举动暗喻着索尼接受了Betarnax的失败,2006年1,月27日美国电影协会宣布今后不再将VHS磁带作为发行载体。VHS的SMPTE命名为Type H,
1976年,德国Bosch开发了一种使用1英寸B格式开盘磁带的高质量录像机。BCN系列录像机采用场分段记录,按照525行或625行扫描格式的不同,每场被分为5至6段,磁鼓较小,包角为190度,磁鼓转速达9000转/分,记录时间为96分钟,后延长至1 20分钟。由于吕格式录像机可记录的视频信号带宽高达5.5 MHz,因而图像质量很高,一度应用于电视广播,我国的中央电视台也曾使用过这种设备,不过,场分段记录录像机在慢放逐帧播放与快进快退时需要模拟时基校正器与昂贵的数字帧存储器,因此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仍然是1976年,在芝加哥举办的NAB展览上,Ampex展出了VPR--1,这是一台具备AST(自动扫描跟踪)功能的A格式录像机,巧台的是索尼也首次在NAB上展出了1英寸录像机BVH--1000。美国的CBS与ABC两个成员向SMPTE提议制定统格式,而当时负责进行电视标准化的SMPTE只进行了一些Quadruplex的标准化工作,因此,决定将Ampex的1英寸螺旋扫描格式命名为A Bosch的命名为B,而将Ampex与索尼融合后的新标准称作c。与A格式相比,c格式的磁迹更笔直,可实现即时重放,而且具备同步磁头在视频磁头离开磁带期间也能记录下垂直同步信号,这是c格式达到FCC标准的关键原因之一。就记录带宽而言,B格式与c格式的性能接近,得益于较小的体积与出色的图像质量,c格式成为全球众多广播机构淘汰2英寸Quadruplex之后的新选择,进而在电视行业服役长达20年。
1976年,索尼还推出了BVU--200 U-matIc产品以卓越的图像质量著称。由于U--matic采用了体积小巧的盒式磁带因此整机体积得以大幅降低,可随身携带的便携式U-rnatic录像机的出现使一个二人小组即可完成摄像与录像的工作,ENG(电子新闻采集)这种新的电视节目制作形式也随之诞生,摄像机与录像机之间那粗粗的电缆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烙印,
1977年日本Sanyo了V--cord格式,使用1/2英寸磁带可记录30分钟黑白电视信号后来的V--cord II兼容彩色电视信号,并支持长时间记录,同时,V--cord也是最早实现静像与慢动作的录像机格式之一。
为了与JVC的VHS以及索尼的Betamax相抗衡,Dhll。ps与Grundlg两家公司联合于1978年推出了Video 2000格式该格式应用了类似于盒式录音带的结构,磁头每次只扫描磁带宽度的一半当正向走带结束,进人反向走带过程时,再扫描另一半,这样一盘4个小时长度的1/2英寸磁带就可以记录8个小时的内容,因此,Grund嘧最初曾使用2x4的名字来推广vldeo 2000格式。这种格式还具有动态磁迹跟随自动倒带动态降噪等当时的VHS与Betamax都不具备的功能。1979年,Dhilips推出了第一款Video 2000格式的录像机VR2000,并于1 988年停止了该格式机型的生产。虽然VIdeo 2000只在欧洲销售,不过仍旧输给了VHS。
1982年松下电器与RCA联合开发了M格式(或称作Recam),实现了模拟分量信号的记录,由于M格式是以M型磁带通道形状的VHS为基础开发的,故因此得名。M型录像机使用VHS磁带,但走带速度约为VHS的6倍。1984年RCA退出广播业务,加之松下薄弱的市场推广M的市场被同年诞生的Betscam吞噬。Betacam是索尼以8etamax为基础设计的模拟分量记录格式首次应用于摄像机记录单元8VV--1中,Betacam在国际上也称作L格式。除了分量信号的记录之外,M~Betacam带来的最为深远的影响莫过于将录像机的体积缩小到可以与摄像机装配成为摄录一 体机,极大地推动了ENG制作的普及。
1985年,以索尼为首的联盟推出了使用8毫米宽磁带的录像机EV-S700,目的是为家庭用户提供手持式摄录一体机以日本胜利公司为首的集团则以小型化的VHS--C应对,但其记录时间只有20分钟。
1986年,索尼与松下电器分别推出了相互竞争的第二代模拟分量记录格式Betacam sP与Mll。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索尼与松下电器分别向中央电视台提供了一批价值不菲的模拟分量产品。这两种格式在技术上没有本质差别,但Betacam sP赢得了更为广泛的认同。MlI与BetacamsP两种格式的产品已先后于上世纪g0年代后期与本世纪初停产。
1987年,在SMPTE的努力下第一台数字分量录像机DVR--1000诞生,D1格式基于3/4英寸磁带,采用符台ITU--R BT601标准的无压缩,1 988年,索尼与Ampex合作推出了D2格式将模拟复台信号直接进行数字化简化了与其它采用复合视频接口的设备的连接。
1987年,VHS的改进版本S--VHS推出,与SuperBeta~C]8毫米格式展开竞争,紧接着ED--Beta与Hi8格式相机现身,1 988年数字8毫米格式登场。1 992年,可记录模拟高清信号的W--VHS登场:1 998年,数字化的D--VHS出现,标志着VHS系列格式的终结。
20实际90年代初,索尼对U-matic进行了最后一次改进推出了U-matic sp,其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上世纪末U-matIc淡出了历史舞台。1 991年NHK开发出D3格式,松下电器成为该格式产品的唯一生产商,D3与D2的性能相似,唯一不同的是D3使用1/2英寸磁带,NBC与PBS购买了很多D3格式录像机。3年后,D5格式诞生,使用与D3相似的磁带,其设计思想与D1类似,但可以记录10位量化的标清信号。1994年可记录有压缩高清信号的D5 HD登场,成为众多高清节目的母版格式。
1993年Ampex的3/4英寸DCT格式与索尼的1/2英寸数字Betacam格式相继面市它们都采用了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数字视频压缩技术来降低头带码率与产品成本。同年,名噪时的DV规格敲定1/4英寸磁带的采用使得手持式DV摄录一体机的小型化成为可能同时,jEEE1394的加人将传统的AV与现代的lT结合起来,其影响异常深远。1 995年,日本东芝还曾与德国BTS合作开发了无压缩数字高清磁带记录格式D6,采用3/4英寸磁带。
1996年,日本胜利公司开发出Dg格式其331的压缩比成为公认的数字标清压缩之图像质量与比特率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同年索尼推出了基于DV的专业格式DVCAM与定位于新闻市场的Betacam SX(已于2004年停产),而松下电器则了基于DV的专业格式D7。1997年,索尼推出了第种实用化的数字高清记录格式D11。次年,松下电器了与D9类似的DVCPRO50奠定了其在标清录像机领域的领先地位。沿着这条主线,松下电器还于2000年推出了D12高清记录格式,2004年,D14与D15相继,前者为D5的8声道版本,后者即标准化的HDD5。2001年,与D9相似的DIO格式由索尼。2003年,索尼的高清记录格式D1 6诞生+其引入了R G。B。/4:4:4的压缩方式,为数字电影等高质量节目制作提供了帮助,
2001年,索尼推出比DV更为袖珍的记录格式MicroMV,但已于2005年停产。2003年,旨在普及高清节目采集与制作的HDV格式诞生,HDV在DV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动。
从Quadruplex (2英寸开盘磁带)到C格式(1英寸开盘磁带),从U-matic(3/4英寸盒式磁带到Betacam(1/2英寸盒式磁带),从标清DV(1/4英寸盒式磁带)到高清HDV(1/4英寸盒式磁带),磁带以及磁带录像机的体积不断缩小,磁记录密度不断攀升,磁性材料以及磁带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视频磁带录像机产品已相当成熟。
新介质的曙光
到这里,不难发现,数字化影像的存储已完全摆脱了介质的束缚。LD/CD/DVD/BD/HD DVD等光存储方案以及大容量硬盘,微硬盘,甚至闪存都成为影像的存储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广播与业务市场上,索尼与松下电器于2003至2004年相继展示了其采用光盘与闪存的ENG解决方案--XDCAM与D2,且都已升级到高清版本;Thomson也于2005年推出了多介质兼容的infinity系列高清ENG/EEP产品概念,不禁令人眼前一亮,此外,池上与日立也都开发了基于硬盘或闪存的ENG产品。此外,全息存储技术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在家庭与娱乐市场,松下电器与索尼两家公司已于2005年宣布了AVCHD格式的诞生,该格式支持DVD、SD/MS与微硬盘三种存储介质,在高清时代彻底摒弃了磁带。
1.1数字电视和云媒体电视复用信号的结构概括
一般情况下,云媒体视频流与数字信号都是由省公司与市公司共同提供的,想要实现数字电视与云媒体电视信号的复用,首先要对数字信号采用相正交振幅调制器进行调制,然后再让信号进入混合器进行混合,通过混合器利用外调光发射机进行信号发射,再经过数字信号源光放,然后进入1×8分路光放,最终进入合波复用模块。云媒体视频流则要通过万兆推流交换机,再利用IPQAM调节器进行信号调节,然后对信号进行混合,通过直调光发射机进行放射最终进入合波复用模块。两种信号全部进入合波复用模块后,已经实现了数字电视与云媒体电视信号的复用,再通过广发大气以及1×5光分路器、ODF配线箱将其传输到小区光交箱当中,然后传输到用户的分配网中,从而完成数字电视信号与云媒体信号的复用传输过程。
1.2数字信号调光发射机的选择
在整个过程中,为保证数字信号的远程传输,我们采用了外调光发机,而前端通常采用的设备是哈雷HLT7X06R。这一设备的射频输入范围在18~26dBmV,数字电视用户应通过频道的数量来对这一射频输入进行电平调整。调整电平采用的公式为RFin=(18~26)+10lg(80/N)这个公式当中,RFin是所需射频输入电平,而N则为本地节目的频道数量。哈雷HLT7X06R发光机本身有两个传输率为7dB的输出端口,这两个端口可以接两台光开关。
1.3云媒体信号条光发射机的选择
由于外调光发射机的输出线信号质量指标较高,因此,不会由于传输距离过远造成信号衰竭,对远距离信号传输而言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不过外调光发射机的价格也要比一般的直调光发射机贵很多。相对于数字信号距离较远使用外调发射机,对于云媒体信号而言其传输距离较近一般不会超过10km,因此,处于对资金方面的考虑我们可以采用价格更为低廉的直调光发射机进行信号发射,而云媒体直调光发射机所采用的输出光功率应在10BmW左右。
1.4数字电视与云媒体电视复用的不同形式
通常情况下,云媒电视与数字电视的复用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射频信号的复用,这种复用是将两路电信号经过混合器进行复用,第二种则是数字电视与云媒体电视采用不同的波长信号进行复用,一般情况下,数字电视会采用1550nm的波长而云媒体电视则会采用1310nm波长的信号。第三种则是数字电视采用1550nm的波长,而云媒体电视与数字电视同样采用直调光发射机,其波长要控制在用1550nm±2~10nm。
2信号调试
2.1数字电视信号调试
在调试前,要先创造一个较为合适的测试环境,并且在测试前将云媒体直调光发射器进行关闭,然后将光接收机进行连接,在接入数字电视业务综合测试仪,可以采用衰减器对光接收机输出端的光输入功率进行调节,其电平应当保持在100~105dB。对数字电视混合器的输出进行短暂性调节,将其输出功率调整在85dB左右,并且将数字电视外调光外设即内部衰减进行调节一般会调节在5db左右,再逐渐减小。在调节过程中要对场强仪出输出电平的变化进行观察,务必确保MER与BER的值能够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如果无法达到则必须对QAM的输出进行增加,并重新调整。
2.2云媒体电视信号调试
在对数字电视比基尼血管内调试完毕后就可以对云媒体电视信号进行调试,要先将云媒体电视直调光发射机开机,然后对外调光发射机进行调节,保证云媒体电视输出电平能够与数字电视输出电平相等,如果两者不平等则可以利用光衰减器进行条件从而确保二者的信号电平相等,调节的最终目的是让云媒体电视信号的MER与BER质量指标能够得到最优。
3结语
数字电视与云媒体电视的信号复合可以作为电视从数字时代向云时代迈进过程中最理想的过度方式,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于复合信号的设计与研究,从而使我国的电视信号能够进行平稳过度。
作者:罗通 曾婷婷 单位:江西省兴国微波站 赣州八五二台
参考文献:
1.1在当今适合科学研究参阅资料库资料的情况中,对与人才上的培养学习多媒体技术上的加强等。教学技术上是研究教育中运用相关的技术来提高我们的方式,教学技术已经成为了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发展过程。
1.2我国学校中的校园网中的多媒体能够很好的学习,也能够很好的个别化教学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的多媒体课件一般包括:介绍部分、教学控制、激发动机、教学信息的呈现、问题的应答、应答的诊断、应答反馈及补救、结束/控制等。我们要确定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探索学习、反馈、学习效果评价,才能加快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外语电子资料库中协作化教学模式和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学模式,在硬件上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演示教室,网络教室等加强教育设备。多媒体教学中可以通过信息文本向学生展示一定的教育教学信息,在学生用多媒体信息进行自主学习遇到因难时也能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让老师指导信息,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下去,在一些功能齐备的教学软件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兴趣进行培养和从学生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条件向学习提供一定的学习评价信息和相应指导信息。在贯彻落实“以为为本的原则”中才能很好的培养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外语电子资料库的构建。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帮助我们学习加深对多媒体技术的认识和理论。
2多媒体中的外语电子资料库的信息构建和实践
多媒体信心的加工与表达上需求分析,规划,设计,作品评价,和人员安排等。实践的信息,电子教案中的工作培养中,人员上的教育等,信息构建的方式上才能很好的建设发展科学主义,补缺好好教育制度上的不足。教学活动中的电子表格有表格制作及数据输入统计与计算减少工作量的方法电子教案的制作这些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外语电子资料库中的事必须学习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外语数字化网络媒体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针对性,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用于构建体系帮助。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图片加工等能帮助我们学习和工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已经广泛应用于广告、音乐、艺术,教育体系,娱乐生活,工程建筑,医药,商业及科学研究等行业。多媒体还可以应用于数字图书馆中,用于学习和帮助我们学习,在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3多媒体技术的外语电子资料库的应用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中,广泛用于我们生活工作之中,这些应用说明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能给计算机系统、音频和视屏带来了方向性的变革,将对大众传媒产生深远的影响。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外语电子资料库的音频处理技术,音频采集、语音编码/解码、文一-语转换等,由模拟声音经抽样(即每隔一个时间间隔在模拟声音波形上取一个幅度值)量化和编码,在多媒体计算机中语音的放出有录音,文一-语转换,音乐合成。而这种音乐合成方法,曾相继产生了应用调频(FM)音乐合成技术和波形表(wavetable)音乐合成技术。在信息外语电子资料库中有一定的基本地位(如下图2)。
多媒体手机应用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到处可以看的到,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学习工作中。手机的构造原理,应用了物理化学的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类和多媒体的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到了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行业和信息技术上的设计、应用开发,设计开发一些电子产品、通信器件;设计和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不同设备;在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要有很有经验;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手机的多媒体技术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要懂,有机会学习和研究。多媒体信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分析和设计,在实践中很有价值和利用,实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和鸡舍我国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师外语电子资料库中的地基。
4结束语
1.1 数字媒体概念
所谓的数字媒体,就是指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储存、处理以及传播载体的媒体形式。而在我国,数字媒体特指以网络平台作为传播平台的数字化作品,通过完善的体系,作品能够有效传播到用户的各个终端,使消费者能够全程消费,是在信息化社会发展带动下的新的数字化的媒体形式。[1]就目前而言,数字媒体已快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1.2 数字媒体特性
第一,数字化。数字化是数字媒体的首要特征,传统的媒体形式中,传播和储存的方式基本都是以模拟的方式进行,而数字媒体却能以信息化、数据化的形式进行储存和交流,加强了信息的数字化形式。
第二,交互性。与传统的媒体形式相比,数字媒体能够实现人机交互作用,这也是数字媒体的一大特征。
第三,趣味性。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流媒体等形式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感染力,利用这些媒体形式,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娱乐,增加了生活的趣味性。
第四,集成性。数字媒体是一种集文字、图形、影响、声音、动画等形式的媒体于一身的应用,甚至还具备了CAI、有声图书等形式的内容,集成性显而易见。
2 数字媒体技术与电影发展之间的联系
数字媒体技术是信息化时代所衍生出来的新型技术,无论是对文化的发展,还是技术的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2]而所有与数字媒体作品息息相关的技术,都可称之为数字媒体技术。可见,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媒体技术还是独占鳌头的技术形式,如图像、音频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电影形式,如下所述。
2.1 改变生产工艺
在数字媒体融入了电影制作中以后,电影的表现形式变得更为灵活了。尤其是在拍摄过程中,数字化的摄影手段能够抓到更为广阔的视野,并且体现出的效果更为清晰,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而在后期的剪辑过程中,使用数字化的手段――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编辑,能有效简化制作流程,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2 扩展表现空间
传统的电影制作主要是用摄像机来进行,手段比较单一化,而这种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影的表现空间,电影只能以真实的场景来表现电影中的场景,缺乏空间感。而数字媒体下制作的电影则有所不同。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引导下,电影的很多场景都可以通过特效模拟出来,效果逼真。[3]可见,数字媒体技术在拓宽电影表现空间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让观众能够有更强的代入感,使得电影场景更能打动观众。
2.3 产生虚拟美学
所谓的虚拟美学是指区别于纪实美学的美学形式,在传统的电影制作过程中,由于受到拍摄制作手段的限制,一般电影体现的都是一种真实性。因此,传统电影更多的是流行纪实美学。而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的电影有着较强的模拟性,可以模拟出许多虚幻的场景,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盛宴。在这种技术的引导下,虚拟美学成为了与纪实美学相媲美的、引领时代主流的美学形式之一。
3 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具有与时代接轨的特性,在时展的影响下,数字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现代电影的欢迎。[4]不少媒体人甚至将数字媒体技术称为是继有声电影、彩之后的第三次电影革命。
3.1 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拍摄环节的应用
拍摄环节是电影制作的基础,因此,在拍摄之前,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以保障电影的质。而数字媒体技术在拍摄环节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剧本的编写,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剧本的编写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而这种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剧本编写的完成效率,方便其存储,为日后的工作开展提供方便;其次是形象化预审方面,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进行预审方式,能有效控制影片的发展,并能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对场景、布景等进行预演,结合预演效果,能有效为实际的拍摄收集数据,便于影片拍摄的进行;第三是创新了观众的视觉体验,由于数字媒体技术具有较为复杂的技术手段。因此,制作人往往通过利用这一特性,为电影设置一个复杂的场景或者是任务,如3D电影的鼻祖《阿凡达》,以及国内的电影《捉妖记》等,均通过复杂的技术设置了虚幻的角色,以《抓妖记》当中的胡巴为例,虚拟的胡巴便是以3D特效的形式制作而成,这一虚拟的形式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全新的、呆萌的形象,使得这一人物现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大大提升了该片的票房收益。
3.2 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制作环节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对于电影的制作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数字媒体技术的作用下能有效减弱传统电影制作中存在的缺陷。由于计算机具有的独特的智能性和技术性,使得利用计算机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能有效降低人为的失误,同时能有效简化制作的程序,进而减少制作人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电影制作的成本。目前,我国常用的数字媒体技术就是非线性编辑系统,这一系统的优势在于能够把转换电影素材为数字信号,进而将其储存到计算机数据库当中,便于重复剪辑和修改,大大提高其工作效率及质量。由此可见,对于电影的制作而言,特效制作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
3.3 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上映环节的应用
电影的上映是重要的成果展示环节,在数字媒体技术指导下,能通过其他硬件设备进行上映宣传,大大提升电影上映的质量和效率,将电影的精华传递给观众,以直观的形式展示电影的艺术性和内涵,满足人们对电影的感官体验需求。同时,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还能实现全球不同地点同时上映,获得更好的影响力和宣传力。
关键词:教学;多媒体;创新;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24-01
《电子线路》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电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线路中各种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基本功能及性能特点,具备应用常见电路的实际能力,即能把所学的电子线路知识实际应用到工作实践中。然而,现阶段的职专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较低等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电子线路》这门课程比同类电子电工专业课程难学,首先是第一章入门难,其次是入门以后的疑问多,以后的章节就更难接受。于是,很多学生出现畏难、厌学情绪。为能使这门课中的一些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集声音、图片、视频、文字、动画为一体,并能灵活、动态、有机地将各种媒体综合连接起来,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而具有活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他掌握该事物就有了保证,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文字、声音、动画等形式,以直观、新颖、活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那么一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讲解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规律,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载流子的运动情况和三个电极的电流分配关系,然后再用箭头标出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方向。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没有动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制作成动画形式,再配上声音,使学生在一种活泼、轻松的环境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讲解在视觉和听觉上都感受到载流子的流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实验中有利于调动学生感性认识,增强理性认识
在实验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模式,把基础理论知识同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改变以往“有理无用”的教学模式。合理的使用电子仪器、明确实验目的、正确的连接电子器件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实验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特别在实验结果不正确时,学生由于经验不足,不知道是仪器的使用问题还是元器件的质量问题,或是接线,或参数设置不当而引起故障,加上故障排除率又低,从而导致实验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采用多媒体CAI仿真功能,在课堂上进行仿真实验,使理论知识通过验来证实。在作实验前利用WORKBENCH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接好电路,调试好参数,做出正确的结果。通过计算机仿真熟悉了实验的电路结构、电路参数、调试要点以及测试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这样,学生对实验电路的搭接就比较熟悉,能正确的使用仪器,出了问题可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如何排除故障,这样便大大的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如在分析单级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失真问题时,可采用电子实验仿真工作台进行随堂实验,将饱和、截止和饱和截止三种失真现象,以及如何克服这三种失真现象通过仿真示波器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师在讲授电子线路时,要花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画出电路及其波形图,这对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预先将文字、图形存储在计算机内,用以形象、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能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大大减少教师在课堂上板书时间,从而增加了课堂的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如反馈电路的形式主要有正反馈和负反馈、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要分析以上几种类型的反馈电路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要将所有电路画出来,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课时缩短,这样教师就可以将精力与时间更多地集中在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上,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宽教学资源并及时为学生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