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卫生规章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发展,人们在获得物质方面的满足的同时,又提出了更高的精神方面的要求,因此,完善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问题;对策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各个领域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一部分,影响着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在经济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采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不仅节省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有限资源,还可以有效的解决社区居民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社区的稳定和谐发展。
一、社区卫生服务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基层对社区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的计算机网络建设,而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以更加方便、快捷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但是,许多基层单位忽视信息化的有效作用,认为进行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不如购买医疗器械,另外,一些领导认为使用计算机收费系统,就是实现了信息化,致使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缓慢[1]。
2、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
目前,由于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致使国家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不能很好的发挥。而且,在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专门的建设和发展资金,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再加上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致使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和升级的速度较慢,影响社区卫生计算机信息化的使用和发展。
3、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人才不足。
社区卫生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操作和控制,但是,许多社区卫生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导致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较低,工作效率不高。许多社区卫生的工作人员计算机能力不足,不能够及时的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致使社区卫生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方式落后,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使用信息化管理时,不能及时的处理技术故障,不仅给社区卫生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降低了管理质量。
二、解决社区卫生服务计算机信息化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对居民进行诊断的主要依据,它可以为社区提供系统、完整的居民健康数据,帮助社区卫生更加详细、清楚的掌握居民的健康情况,为社区卫生管理奠定基础。社区卫生可以社区的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满足居民的卫生需求,开发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档案信息的应用软件,充分发挥电子健康档案的作用,以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居民卫生问题,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
2、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统一规范的规章制度是社区卫生服务进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保障和前提,因此,国家需要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以推动社区卫生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社区卫生应该根据国家制定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的标准符合国家要求。在进行信息化标准建设时,国家应该坚持引用和开发的原则,争取与国际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标准接轨,引导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规范社区卫生认证和标准项目,建立测量质量的程序和方法,确保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3、建立和完善社区计算机信息化系统。
科学合理的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可以提高社区卫生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因此,社区应该建立和完善计算机信息化系统,以促进社区卫生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社区应该建立规范、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其规范性和安全性,引进和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证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正常有序运行,提高社区卫生的服务质量,另外,社区需要重视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及时的发现和解决技术故障,以确保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4、引进和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
专业的工作人员可以保证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有效运转,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因此,社区应该重视工作人员的重要作用,以提高服务质量。社区需要引进和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拥有必要的工作能力,以保障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总结:
总而言之,社会公共服务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现代,国家应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公民提供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满足公民的合理需求,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应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推动社区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杨晓敏 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卫生服务;护理;素质
1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要求越来越高,以有效、健康、经济为一 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渐成为现代化社会的主要趋势[1]。其具备保健、健康宣教、治疗、预防疾病等重要服务;而护理人员作为服务中心的主体,由于社区中心主要服务的环境、对象、方法、内容都和专属医院护理工作存在差异,所以,社区服务中心应完善护理人员工作制度,加强其道德素养、专业护理知识、熟练掌握新科技等,为帮助患者打下良好的基础,合理运用卫生服务发挥自身才能。这就要加大护理培训范围,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素质应有以下几点。
2 较好的沟通能力
社区护理人员主要护理对象有小孩、老人,需要其耐心、专心的进行护理,因此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交流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一个轻松、自在、和谐的护理环境,有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2]。合理使用宣传、健康宣教、预防方法去引导患者接受治疗,使患者转换新思想、改旧习了解社区服务的含义。此外,专业医生、护理人员应于社区相关部门通过沟通建立合作关系,确保每位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因此,要求护理人眼要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与患者、工作人员有效沟通,才能保证护理工作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3 专业的知识能力
为保证每位受到社区服务的居民身体健康和及时预防疾病,卫生服务作为基本的护理场所,是为每个社区、家庭、居民提供健全的、长久性的卫生健康服务场所,也包含帮助患者预防疾病、临床护理、促进健康和恢复健康等。因此,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护理知识,知识能力是体现每位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后才能顺利进行护理工作。
4熟练掌握现代科技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逐渐进入信息时代,每个国家都在探索信息时代带来的快捷、简便,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把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工作人员可以把社区卫生服务信息输送到网络中,通过网络为更多人群提供卫生服务。由于科技不断改革创新,健康保健设备不断增多,以后在经济平凡的家庭中都会存在一部医疗设备仪器,此类设备主要检测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理状况,并把设备和计算机相连接,人们就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护理人员相互交流,利用简便、快捷的现代科技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行走不便的患者,还可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5具备人文修养和多方位知识
应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多方位知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人群较为复杂、工作量较大,其自身人文修养影响着工作质量。应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主的护理方式转换成以"患者"为主全面的护理方式,主要体现为: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履行职责;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感;朴实耐劳的专业素质和爱护患者思想。还应多了解多种文化知识,探究各种专业的护理知识。通过对各地文化知识实践研究,以医学护理作为研究方向,深刻了解疾病和护理知识,了解群众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并从不同文化知识领域去进行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3]。
6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医院护理人员在对每位患者进行护理时会在指定时间、位置等进行确认,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职责向挂钩,患者与工作人员都受到医院的规章制度制约,但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因为具备规定时间、位置等,时间的不确定性对社区卫生护理工作产生一定困难,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责任要以职业道德观进行制约,无论患者是老人、小孩、伤、残等不管病情好坏都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7结论
总而言之,要做好卫生护理工作,应全面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应除旧更新转换新的护理教育理念,以自学、实践、坚持为主,使其熟练掌握现代科技技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身魅力,帮助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伍彩红,邓仁丽,黄议,等.遵义市城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卫生支出调查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12):230-235.
1 社区护理现状
成绩与问题并存是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社区护理是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逐渐孕育产生的,各地社区护理的规模、形式各不相同。一些偏远地区、小城市与大中城市相比发展相对缓慢,同时也反映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我国从事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大多数来
自一或二级医院,经过短期培训或未经培训就先上岗人员,学历、职称结构都很低,专业结构也不合理。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11年,社区护士中中专学历占80%,且有2/3是合同聘用的,只能满足社区的基本服务,很难使社区护理真正实现护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大多数来自“六位一体”的宗旨。[1]
1.2 服务项目不能满足需要 社区护理面对社区内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每一个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而我们的社区护理服务大多还仅是技术操作,像打针、输液、接种疫苗等。
1.3 社区护理不受重视 从目前情况看,社区卫生刚刚起步,各地普遍以医疗
为切入点,一些单位在社区工作发展规划和人力培养使用计划中,注意对医生的培养,而对如何充分发挥护士的作用和人力配置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进而不能充分发挥社区护理人员的作用,影响我国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2]
1.4 护理人员少,医疗卫生护理服务任务重 以某社区为例,该社区包括一个社区医院的总部 ,下设8个社区医院服务点和1个体检站;医务人员总人数130名,管辖着全区的9所公立幼儿园,6所小学,5所中学,9个社区,共约10万人口的护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六位一体” 的医疗卫生护理服务任务。[3]如婴幼儿、儿童的预防接种,除正常的免疫接种外,很多时间需要到社区、到居民家中去摸底有没有漏种的孩子,特别是流动儿童的摸查,因它的特殊性,导致任务重难度大,再加上国家对计划免疫的重视,每年至少有一次查漏补种的任务,工作量可想而知。[4]
1.5 社区护理管理体制不健全 部分地区对社区护理的管理职能不到位,或因上下不对应而疏于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某些机构尚未将社区护理摆上议事日程,未建立护理管理知识,或未明确专人负责护理管理工作,以致存在对社区护士的职业准入把关不严、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社区服务缺乏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技术操作规范、规章制度、管理方法等。[5]
2 发展策略
2.1 更新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护理观 应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的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引导人们充分了解社区护理的工作意义、工作范畴、社会影响、经济效应,一方面纠正人们对护理的偏见,鼓励和支持社区护士的工作行为;[6]另一方面是更新护士的思想,护士要想适应社区护士的工作,不仅要有广博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转变工作理念,走出医院全心全意为广大社区居民服务,达到最终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7]2.2 加快社区护士的培养 在已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国家中,社区护士的人数远比医生要多。在我国的上海、大庆等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比较成功的地方,一大批合格的、受过训练的全科社区护士同样是必需的。这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所决定的,在社区中慢性病患者与健康人占多数,这些人不需要太多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而需要大量的家庭访问与护理,还有健康教育与咨询。社区护士的工作基本可以满足这些人群的健康需要。[8]
2.3 严格社区护理的管理 注册护士挂牌上岗、履行注册护士义务,贯彻执行社区卫生服务安全手册规范,严格执行分级护理、查对、灭菌、消毒、隔离、文件书写、差错事故防范等护理制度,建立并完善社区护理的各项制度,任务到社、责任到人。[9]在医院护理部统一领导下,按计划开展各项社区护理工作,遵循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社区护理目标,需求做导向,满足和拓宽护理服务,定期进行质量评估,提供安全、便捷、有效、经济的护理技术与护理服务,为社区护士创造适宜的工作条件及环境。若出现差错,追究其责任,加强社区护理规范化管理。[10]
2.4 增强社区护理的职能 我国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服务职能仍定位在病人和疾病的普查、预防接种等工作上,对社区人群的健康少有了解、指导、促进作用。[11]根据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应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等服务项目。也有一些社区护理在其辖区展开了部分健康教育,但其系统性和规范性有待于完善提高。
2.5 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法规、政策是事业发展的保障,支持和促进社区发展同样离不开完善的制度。[12]如香港政府严格限制平均住院时间,许多患者疾病未痊愈就得回家治疗,所以社区护理十分重要。如:美国家庭临终护理护士,她们不仅独立性强,而且自主性大,有一定范围的处方权及评估是否可给病人请护理员(费用由政府承担)的决定权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如在建立医疗保险制度时,应考虑如何与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挂钩,既能使社区医疗资源做到合理应用,又能一定程度上保证社区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还能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快捷、便利、高质量的医护服务。[13]
2.6 提高社区卫生人员待遇 以高待遇吸引高素质人才,这样名医生名护士才会自愿接受全科医生培训,主动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也才会进一步促进我国社区护理的成熟与发展。[14]
一、考核内容
(一)、医德医风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无非法行医行为;
2、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乡村医生职责;
3、关心病人,保护患者的隐私;
4、做好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防范,无乱收费,无医疗事故发生;
5、居民的满意度≥90%,无病人投诉。
(二)组织管理
1、有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2、各种规章制度健全,人员岗位职责明确;
3、各种执业证照齐全,从业人员佩证上岗,亮照行医。社区卫生服务站标识清晰。
4、有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聘用合同和预防保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5、定期参加乡村医生例会及要求参加其它会议和学习培训,有会议记录和学习笔记;每2年至少接受一次业务培训,有培训证书;
6、服务站环境整洁。
(三)医疗服务
1、承担执业区域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初步诊治和社区康复服务;
2、严格执行急重症病人转诊制度,有转诊记录;病情紧急不能转诊的应当先行抢救,并及时向有抢救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求助;
3、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有使用规范的登记本并做好记录;
4、不得出具与执业范围无关或与执业范围不相符的医学证明,不得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活动;
5、无抢救条件不得使用青霉素针剂;
6、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要集中处置;
7、使用统一有医疗文书,且书写规范;
8、掌握本辖区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情况,建立有慢性(来源:文秘站 )病病人健康档案;
9、有统一的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并上墙。
(四)疾病控制
1、按照规定做好传染病的登记并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疫情,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做好疫情处理和个案调查;
2、做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巡查和救治工作,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要立即向村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按有关规定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进行临时处理;
3、掌握辖区内当年人口死亡情况,及时登记;
4、协助做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5、如实填写并上报有关卫生统计报表,并妥善保管有关资料;
6、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工作;
7、积极完成上级布置其它工作任务。
(五)妇幼卫生
1、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孕产妇访视、转诊工作,重点做好高危孕产妇的保健工作;
2、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数、已婚育龄妇女数,做好孕产妇死亡监测;
3、掌握本辖区内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资料登记齐全,每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一次,协助开展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
4、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儿童健康体检工作;
5、做好妇幼保健有关资料的统计上报工作。
(六)健康教育
1、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至少更换一次;
2、向村民宣传传染病及其他常见疾病防治知识,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3、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和技术咨询;
4、经常性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宣传。
(七)药品管理
1、药品必须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调拨,有调拨单;
2、药品品种符合《江苏省乡村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规定;
3、无过期、淘汰、变质等假劣药品;
4、药品使用要有处方,且书写规范;
5、药品目录及价格必须上墙。
二、考核办法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负责乡村医生的考核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乡村医生的不定期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由主任任 组长,医疗、防疫及妇幼人员成员的社区服务站乡村医生考核小组,采取随机抽查与年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三)乡村医生聘用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年度考核合格的可继续连任。复核不合格的报局取消乡村医生资格及待岗。
【摘要】药房是医院面对患者的重要窗口,药剂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发生药品差错的危害性,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自觉性,树立对患者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培养自身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所以,加强药房的管理,提高药学服务水平,防止药品差错事故发生,使患者在较短时间里得到最佳的药学服务。本文现就目前的药房管理工作中经常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医院;摆药;质量管理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加快发展,“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已成为市民的共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药学服务和加强药房规范化管理,对提高临床用药的疗效和保障用药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药房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1.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具有可操作性、能保证药品质量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质量责任制,药品购进、验收、储存、保管、养护制度,处方调配管理制度,拆零药品管理规定,特殊药品购进、储存、保管和销售管理制度,近效期药品、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等。
1.2 药品质量管理
1.2.1 药品的采购管理:药品必须从正规渠道(有资质的医药公司和药厂)采购,验收时必须查对产地、批准文号、规格、批号、有效期等;进口药品还要核对进口注册证及检验报告单。
1.2.2 药品的领取管理:药品领取时必须进行质量检查,同时要双人核对。按照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申领的品种、产地、规格、数量、批号进行出库,过期、失效药品不得出库,并按有关规定及时申请待处理。近效期药品应及时以通知形式告知医师尽快使用。
1.3 药房的人员管理: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药市场的竞争要求药师不仅具有药学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医学、护理学等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药学服务由传统的保障供应型转向患者提供负责任的转变。
2 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药学专业人员匮乏:不少社区药房缺乏高素质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是由护士代管发要,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药品鉴别常识及管理意识。有些药房工作人员药学知识贫乏,业务不熟练,缺乏工作经验,对病人的询问回答不得要领,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甚至会引起病人的不满。
2.2 药物储存环境的硬件设施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站普遍存在药房、药库面积狭小,有的单位地架没有,药品随意堆放,虽然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了冰箱,但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空调,无避光、降温、除湿设备。这样不能做到按照药品的储存条件来保管药品,容易出现药品受潮、霉变等质量问题。
2.3 药房管理制度有待健全: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药房药品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药房药品陈列混乱,内服药与外用药、易串味药品未按要求严格分柜摆放。
3 应对策略
3.1 提高人员素质:药房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提高药房工作尤为关键。首先,要加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才能融洽同患者的关系。同时,也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医学、护理学等相关知识,采集药品信息,及时与医师沟通,提供合理用药指导。药房工作人员应重视继续教育的培训,采用多层次多渠道的在职学习以提高和更新专业知识,药房也可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开展一些专题讲座来提高药房人员的整体水平,使药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2 提高硬件水平:国家应加大经费投入,改善门诊药房环境和设施,确保药房规范整洁,国家应配备保证药品质量的温湿度调控设备,杜绝药品因环境的影响而发生质量问题,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药房面积,增添药柜、冰箱等必要设施。
3.3 完善规章制度:社区药房直接面对患者,只有严格按照收方、审方、调配、复核、发药等程序执行,才能保证整个药品调配工作的质量。对从事发药的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品和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的有关内容,特别是针对社区药房的特点,重点学习社区药房的药品管理要点,如药品保管制度、储存制度、有效期管理和处方调剂程序等。药房各项制度的完善是用药安全的根本保证。建立适合社区实际工作条件、可执行的完善的制度和规范服务条例,这是防止差错的有效措施;以制度来规范发药行为,确保用药安全。
3.4 运用信息化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药房信息化也日趋成熟。药品微机网络化管理可实现对药品从购进到发出之间的各个环节的管理的动态可调控性,可了解采购量、库存量、使用量(临床处方量)的关系,避免了临床急用药品和药房供应不足的问题,为社区合理用药与药品购销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同时对每种药品的实际库存、电脑库存进行统计,可以在微机上设定每种药品的最低库存警戒,做到及时提醒,保证临床用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防止医院药品差错的发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这需要医院和药剂人员共同努力来完成,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药房的工作质量,调动药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药品差错的发生率。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药房工作的安全防范措施以来,社区药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增强医疗安全意识,对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高效性和配伍合理性起到重要作用,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用药服务,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使病人的投诉率明显下降,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满意率。但是,社区药房的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共同不懈地努力和探索,使社区药房安全管理得到不断完善,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赵亮,李捷玮,王彬,龚纯贵. 中心摆药室单剂量调配制的设计研究[J]. 药学实践杂志, 2005,(02).
[2] 沈利君,周建设,来谊. 中心摆药对药品质量的影响[J]. 医药导报, 2005,(06).
[3] 徐学君,徐德琴,邹若飞,邓平,凌萍,何薇,杨春香. 我院住院部调剂室的药品管理与药学服务的开展[J]. 安徽医药,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