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初中物理学科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这样一个大背景的影响下,物理这样一个实验居多的科目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感性上对所研究的物理问题产生基本的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从理性上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基础进行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特点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辅导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索科学知识,这一教学计划是由各种教学元素充分结合。实验探究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容及构建知识,而且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体验探索科学实践的乐趣,从而加深对规律定律的记忆,更好地学习。在实验课不断开展的过程中,制订必要的学习计划,并促进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定理定律的理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和寻求合作学习。
3.初中物理探究实验的选择
以下几种教学内容比较适合以实验探索的教学模式讲授:第一种为“控制变量法”。以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内容如控制长度、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为研究对象,例如: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控制材料、长度相同的条件,通过对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控制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最后总结归纳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让学生通过实验,细心观察、精确分析,得出准确结论。教师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发挥主观能动性及主体作用,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教学中,可进行充分的探索性实验:利用实验归纳法探索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自行对电路进行设计,并且通过电流表测出各电阻的阻值,然后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操作,并从实验中归纳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值,再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和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加以推导,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在获得关于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关系的知识的同时,学生通过设计电路、总结规律、理论论证的初步方法,即实验归纳法,培养探索精神。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学生思维灵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接受新事物,“好动,好奇,自信,进取”是其普遍存在的心理性格特点,物理实验生动,与实际操作和探索的因素与学生的心理特点非常一致,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针对这个实验设计悬念,这样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增强创新能力。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学生按照基本规定的实验要求完成所有的实验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透镜部分被遮挡,其成像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并让学生先进行推测或猜想,即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推理,并说出自己的根据和理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证实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从而达到加深学生印象的目的。
5.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能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新型思维的发散,取决于学习氛围是否民主和谐。教师应创造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充分放松,从而形成一个相对自由、易于学生思维发散的思维空间。而要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思路进行全面的革新,先学会放下身段,彻底摒弃以往填鸭式教学中“教师就是权威,教师讲的内容就是对的”这一陈旧观念,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指出的错误及时改正并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疑问。以亲和力感染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对学生的不足及时指出便于学生改正,从而使师生间建立信任、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消除神秘感、恐惧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和同学、教师争论。其次,要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逐步转变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在以往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将每一个步骤和实验原理都讲解得非常仔细并且反复强调,导致学生对实验步骤死记硬背,最终实验课的功能并不能真正发挥出来;因此在实验教中,我采用的是活学活用的原则,为学生提出发散性猜想,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论证各种猜想。如此生动的实验场景,又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记忆怎会不深刻?实验课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实践,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6.组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实践研究,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学生将思考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尝试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问题;对策;
G633.7
一、引言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1.学生对于初中物理学习认识不够,缺乏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
目前,在初中物理W习中,存在部分学生对于物理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物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自身对于新学科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还有对于物理学科的体系学习和思维模式没有形成具体的认识。
2.当前初中学校物理实验器材相对较少,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动手实验
当前很多学校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中,由于资金或物资缺乏的原因,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实验项目,往往很多过程重要、体验性强的实验内容往往都因为缺乏器材和材料等无法开展,不能满足每个学生动手参与物理实验的需求,很多实验课程最后只能“纸上谈兵”。
3.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
传统教育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一直存在每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论哪个学科的教学,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都存在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往往这样的课堂模式趋向于枯燥、单调的学习印象。
三、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与对策
1.立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优化教学设计与过程
初中物理课程在开展学习活动时,需要充分的了解并吃透新课标对于物理学习的大纲要求,坚持以新课标的物理大纲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指导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的注重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转变传统课堂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实行“双主”原则。
2.结合信息技术,转变课堂枯燥氛围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资源优势。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服务。把很多枯燥、抽象的物理理论和内容,转变成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思维和想象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的融合,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转变传统课堂中枯燥的模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热情。
3.落实科学的考核和评价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科学的考核和评价制度是考察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初中物理教师要切实的转变传统考察内容中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或者重要参考依据,忽略其他考核内容的考核标准,把学生对于初中物理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思维、课堂表现、作用完成情况、考核成绩等科学的分配考核分数比例,优化考核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考察。这样的考核和评价制度,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初中物理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结语、
实践证明,在初中物理课程教育应该全面的坚持以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为基础,积极有效的开展各类课程开发和课程研究,研究和分析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中的过程内容,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的与新媒体技术等有效融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物理课堂教学的枯燥模式,打造时代物理课堂的趣味性特征,转变学生要学生为爱学习,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反思,推动初中物理课堂教与学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锋. 渗透STS教育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STS教育[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5(00)
[2]李大光,何薇撰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编].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M].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2
[3]翟拥军,陈桂仁. 浅议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6年03期
[4]闫赛楠. 乌鲁木齐市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新疆师范大学 2016
物理学科是研究自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学科,初中物理教材中选用和设置了许多与学生个体生活密切的现实案例.初中生学习认知、情感发展最大特点,就是对现实生活案例“感兴趣”.初中物理教师就应抓住物理学科广泛应用、丰富生活等特点,设置出激发学生大脑皮层“凸起点”的现实性、趣味性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汽车的轮胎为什么表面凹凸不平?为什么我们水平拉动一个物体感到非常费力?穿着鞋底有波纹的运动鞋在湿滑的路面不容易滑倒,而平底鞋则容易滑倒,这是为什么?又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器材,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生动画面和案例,并结合“为什么抽空空气的瓶盖不容易拧开?”的问题,让初中生内心受到“刺激”,情感得到激发.
二、实施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物理理论来源于实验操作,但是又高于实验操作,实验观察是学好物理学科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部分初中生实验、观察能动性弱,积极性不强,不愿实验、不愿观察,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利用枯燥的公式和例题教学取代丰富多彩的物理内容,致使初中生缺乏内在学习情感和趣味.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借助于物理学科实验特点,结合学生情感特点,从联系学生的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做好演示实验等方面入手,设置形象生动、趣味横生的实验案例,使学生产生能动学习情感.例如,在讲“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学生之间双手击掌”、“在溜冰场穿溜冰鞋推墙壁,自己却向后退”等生活实验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深刻领会“力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实验观察兴趣.又如,在讲“水的沸腾”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设置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水的沸腾现象,在做好酒精灯使用指导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沸腾过程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情况等,填写表格,做好数据记录,找出物理规律.在现实案例实验中,学生把“物”与“理”有效结合,既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评价教学,让学生在阐述见解中增强学习兴趣
文/王锦志
【摘 要】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促进社会的重要抓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实践、深入探索的探究史。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主的基础知识学科,所蕴含的自然现象,社会规律,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实践探究。探究能力培养是新课改初中物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教者的重要任务。本文作者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 初中物理;探究能力;学习技能;有效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句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古往今来,名人学者,教育大家都十分重视学习对象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许多名言警句和教学论断。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促进社会的重要抓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实践、深入探索的探究史。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生活水平的进步,离不开辛勤的努力和艰辛的实践。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是探究为主要手段的基础知识学科,学生应主动参与探究、分析物理知识内涵和现象内在本质,养成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的学习素养”。因此,在以学习能力培养为第一要务的新课改下,更应将探究能力培养作为落实新课改要求的重要内容。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主的基础知识学科,所蕴含的自然现象,社会规律,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实践探究。探究能力培养是新课改初中物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教者的重要任务。本文作者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在生动趣味教学情境中,激发初中生主动探究潜能
物理学科作为实验、观察为主要手段的基础知识学科,探究实践成为其学习物理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众所周知,探究活动不是轻而易举的简单活动,而是充满了艰难险阻、荆棘坎坷的艰辛活动,需要探究对象保持积极的探索欲望、坚定的探究信念。处于青春发展期的初中生,情感发展的不稳定性,心理发展的复杂性,更加需要教师认真引导和激发工作。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紧联,与社会现象相连,与生产工作紧扣,所设置的教材案例充满了生活性、生动性、趣味性和操作性。这些特性为激发初中生主动探究物理学科提供了条件和载体。教者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抓住初中生认知特点和情感特性,设置出鲜明生活意义、生动趣味特性、显著探究特征的教学情境,“调动”初中生内在学习情感,“提升”初中生有意注意能力,为深入探究物理知识提供“内生动力”。如在“重力”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根据这一实际,教者为完成这一教学任务,首先做好情感“铺垫”工作,在教学伊始借助该节课的生活应用特性,设置了“①苹果下落②水往低处流③抛出的球落地④羽毛飘落”不同教学画面,将物理知识通过现实案例进行呈现,让学生内心产生“认同感”,情感受到“触发”,主动形成探究实践的内在欲望,为深入探析“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内容打下基础。
二、在讲析问题案例过程中,传授初中生有效探究要领
问题:已知有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10min内行驶了6km,停车10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求:(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上述问题是关于“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方面知识点的典型案例,教者在此案例教学中,渗透探究性教学理念,将探究实践学习能力培养作为该案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析活动,学生在探析该问题案例条件及其解题要求等内容基础上,根据解题经验认为:“(1)利用速度公式,停车前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之比也就能求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2)停车后的速度和时间,利用s=vt求停车后走的路程,可求总路程,再求出汽车的总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辨析活动,学生归纳得到该问题的解题思路。在学生自主解题活动后,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该类型物理问题案例的解题策略。学生根据探析内容、解题思路,概括提炼得出解题策略为:“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要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能忘记中间停车的10min”。
在上述问题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亲身自主实践,教师有效指导,师生合作归纳等探究实践活动,将问题讲解过程变成了学生探究实践过程,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既掌握了解题的要领方法,又使动手实践,探究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物理学科实验任务及其活动较多,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充分、深刻、有效的运用,在明确实验目标,注意事项的基础上,多提供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现象观察、结论总结等探索活动,锻炼和提升探究实践能力素养。
三、在全面评判探究功效中,培养初中生科学探究习惯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习活动的“评判者”。初中生由于智力发展、学习素养、技能水平等方面较为薄弱,在探究、研析、思考物理知识内涵、问题案例策略等过程中,出现探析方法不科学,思考过程不严密,解题思路不严谨等探究不足。此时,就需要发挥教师“评判者”的功效,及时对初中生探究研析过程进行科学、全面、细致的评价和指导,对优点进行表扬,对缺陷提出希望,并指明解决和消除的方法和策略,使初中生能够在实事求是的科学研判中,认识不足,改正缺点,形成科学、高效的探究实践素养和习惯。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物理是怎样一门学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
我在设计教学时抓住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好奇心强,求知欲迫切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一些物理课上易于操作的实验。如“光的色散”、“小孔成像”、“魔术箱”、“筷子提米”、“覆杯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如何让小灯泡的亮起来” 等,在学生饶有兴趣的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这些实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不自觉的去回顾生活中以及以前学习中与该实验有关的物理知识。教师再不失时机地点明这些实验所蕴含的问题都是初中物理乃至高中物理要研究的内容。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并利用掌握的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一门自然科学。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简单回顾一下小学自然课上学过的其他物理知识并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学生创设一个依靠生活经验和能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的学习情境,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物理知识,用到物理知识”。这对学生消除初学物理时对物理学的神秘感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产生的畏难情绪等心理障碍大有帮助,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物理学科结构,培养他们对物理知识本身的兴趣
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虽有难易之分,但根本性质是一致的。故在开展结构课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因为掌握了学科结构,就能够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使他们对物理学内容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首先将演示的物理实验对应到所学的内容中去,然后对学生特别感兴趣或在小学时感到认识困难的知识以及一些与初中物理知识联系特别紧密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从初中物理甚至高中物理角度作适当点拨、扩展和升华,并引导学生浏览一遍初中物理各章节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初中物理研究的很多现象都是小学自然课上已学过的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尽可能的使学生将初中物理内容与生活建立起实质性联系。
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具体实施教学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知道“观察和实验”在学习和研究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上课前我就拟定了几个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如1.肥皂泡在阳光照射下是什么颜色?2.给冰加热是不是一加热就开始熔化,而且温度是不是一直在上升的?3.磁铁隔着木板能不能吸引铁钉?4.用纸盒烧水能不能把水烧开,纸盒会坏吗?5.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是针状,而我们常见的植物的叶子却不是的?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实验证明,这些问题的实验结果跟他们的想象差别很太甚至截然不同,如学生回答“肥皂泡颜色”问题时,大部分同学认为是白色的,但他们在细心观察吹出的肥皂泡后,却发现是彩色的;再如很多学生认为纸盒不能够烧水,纸盒会着火等。当学生感到物理的神奇时,教师用尽量浅显的物理原理为学生解释清楚产生这些实验结果的原因后,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和奥妙性,同时教育学生不能仅凭自己的想象去认识事物,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和具体实验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我们应该重视“观察和实验”,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学会怎样进行观察,如何做好实验。同时,还要学会善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每位同学如果经常感到教师对他的爱,对他个性的尊重,便更容易产生积极学习物理的一种动机,对自己学习物理的能力更自信。当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接触年轻的心灵。”这一精辟的论述,对教师给学生的爱作了淋漓尽致的注释。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