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已经远远不够,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变成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而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一天天、一步步地去培养,这种巨大而又深刻的变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升自身素质,最重要的是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可见,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二、应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很多人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笔者认为,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是创新,甚至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或者几种方法重新组合起来解决一个问题等都算得上是创新。如在解决“如何用声音控制一个电动机”这一问题时,同学A提出:“用楼道里常用的声控开关。”他的解决方法就是一种创新,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同学B提出:“楼道里常用的开关是一种声和光同时作用的开关,我们应该将其中的光敏电阻想办法屏蔽,这样它就会变成一个完全的声控开关。”同学B的解决方法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总之,我们应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捕捉学生的每一个创新点,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催生创新的火花
作为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大门的物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一次演示玻璃瓶受力变形的实验时,当用力按压玻璃瓶时玻璃管中的水面上升,这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质疑:“是不是手传热给瓶子而使瓶内的水受热膨胀?”面对这样的质疑,我并没有给予否定,而是顺势引导:“我们该如何排除热传导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呢?”学生创新的火花被瞬时点燃,很快就给出了很多种解决办法,再次实验后,学生对玻璃瓶受力会变形的结论也更加深信不疑。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物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途径
生物实验教学与其他科目相比,具有更为多样性和趣味性的特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也有着更多的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采取的方法不当,不仅无法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标,甚至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笔者对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以期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进行分析,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明确实验目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具有明确的目标能够激发人们采取行动,而兴趣便是学生采取学习行动的主要推动力。当学生明确了实验的目的,便会自觉的产生参与实验的兴趣,进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心理上的求知欲望较为旺盛额,好奇心强,而对于生物实验则较为陌生,有的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生物实验课是为了好玩,缺乏科学的态度,也有的学生认为升学的必考科目中没有生物,因此对生物的学习目标也不够明确。对于学生思想中的观念偏差,必须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实验在科学研究领域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实践中的作用,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时,教师可以首先讲解显微镜在医学领域、工业领域等重要的作用,说明显微镜下观察生物时神奇的表现,使他们自觉的想要认识并且运用这一神奇的设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被激发出来。
2 重视疑问的作用
通过疑问的设置,能够使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发现与生物科学有关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探索与实践,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生物试验中,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这个实验,有的学生在实验时会提出,甲试管没有吹入气体,所以没有变化,而乙试管中吹入CO2气体,一定会变浑浊。此时我马上肯定这个学生的问题提得很好,并且说在这个实验中,甲试管是用来进行对比的,但没有对比性,应当改进。如何改呢?让学生讨论,最后得出,可用打针的注射器向甲试管中反复注入空气,这样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的新颖性与独特性等创新思维的品质,因此也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 不断改进实验的方式方法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中,往往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学生很少有动手参与的机会,而及时是参与到实验中,也会由于受到课时、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总是草草了事,学生无法从实验中体会到生物的乐趣,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获得有效提升。为此,我们应当对生物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第一,可以将以往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将分组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在课堂中教师要尽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进行实验,使学生拥有更多参与实验的机会,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更加近距离的接触各种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第二,充分利用探究性实验。有的实验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而且不容易在课堂中直接获得实验的结果,因此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实验作为探究性教学的一部分,知道学生在课下持续进行,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通过实验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不断的扩展。
4 注重课外实践的作用
生物实验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而课堂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外实践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感受到生物科学的兴趣,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会不断的运用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并且通过查找资料、开展调查等活动来参与社会实践调查,在不断的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动手能力也不断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会有增无减,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不同的兴趣小组,有的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的空地上载重花草树木,有的可以在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有趣的生物现象,并且通过在课堂上与理论知识的对照,让学生通过归纳与总结的方式,对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进行交流,这种形式能够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比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向性时,可以事先让学生到野外对植物进行观察,观察他们对于光有什么样的反应,并且进行记录,回到课堂时,再由学生对自己的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探索和分析,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植物是向着光的方向生长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是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通过探究的过程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化,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教学也不仅仅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而学习效率的提升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前提,为此,我们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季培蓓.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之我见[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6)
[2]孙志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3)
[3]黄朝.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教研版,2011(10)
关键词:初中生物
出现问题
引导策略
一、课改实践中的问题
1_课堂驾驭难
新教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设了许多活动项目,仅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就有活动项目66个,即探究6、实验8个、演示实验4个、调查3个、设计1个、模拟制作1个、课外实验5个、进一步探究5个、技能训练8个、观察与思考9个、资料分析7个。要使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有融洽的课堂氛围作为保障,学生只有在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自由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可在实践中,不少老师在课堂中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必要的纪律约束,致使课堂中常出现场面热闹、纪律涣散的现象,甚至有的课堂经常处于失控的状态,尤其大班额的班级此现象更加严重。
2.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因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为增加课堂的活动量,使学生“动”起来,不管客观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一律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进行所谓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以为这便是新型的教学了。交流中,我们还发现小组讨论中普遍存在这些现象:①气氛看似热热闹闹,可实质上有的在讨论,有的在聊天,有的在玩耍;②气氛十分沉闷,讨论时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③有时学生讨论刚进入,就被老师打断了,然后由老师详细讲解探究步骤、方法、心得体会等,也有的老师是“无期”的等待,过分放任学生;④小组分享交流时,常常只有几个好生参与,或学生回答的答案远远偏离主题,而且总有许多学生不善于倾听或尊重别人的发言,致使分享效果不如意。看来,一些盲目的、不适宜的小组讨论,不但不能实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初衷,反而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助长了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
3.教师“角色”的错位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主体性教学”模式所取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为凸现学生主体,以为要把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自己不自觉地由教学的“中心”走向教学“边缘”,甚至退出教学舞台当“观众”,致使教学成了满堂的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使课堂变成了学生的“群言堂”、“乱言堂”,教师却成了旁观者和没有明确指向的组织者。
二、引导策略
1.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
1.1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实施课改中,不必急于组织教学或开展活动,活动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纪律、行为规范、集体感、荣誉感以及课改理念等思想教育,让学生尽快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和新型的学习理念。
1.2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学生问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生物水平等基础上(可以求助于班主任协助),按组内异质、组问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同时明确组员间的分工,确定好每个小组的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和监督员等(角色可定期更换,以便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必要时可提前培养小组长,提高小组长的协调,分工等能力,以便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1.3制定相应的规则
实施课改中,老师与学生可共同制定一些相应的班级规律、学习规则,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学会自我控制。
2.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2.1找准讨论的“点”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能否找准问题的“点”,将直接影响着“讨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昼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等内容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进行相互交流,在讨论中获取知识。
2.2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应注重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注意①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而明确,问题宜小不宜大,做到先易后难,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进行探讨;②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学生对问题的亲切感,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合理营养”时,我先列举班上某一同学的一天饮食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后提问:你最敬重的人是谁?你能为他(她)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吗?如果能,怎么设计更合理?
一、回归自然,感悟生活
生物学的知识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学习生物知识的时候一定要走到生活中去,回归自然,在生活中寻找答案。在生活中感悟知识、体会知识。在上苏教版七年级生物《种子的萌发》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单子叶、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在上课前我专门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看看谁找的多。结果上课时同学们都拿出了自己的成果:玉米、大豆、蚕豆、小麦、苹果、梨等等,课堂上我让学生自行先进行了分类,很快学生发现了问题,玉米、大豆、蚕豆、小麦和苹果、梨怎么不一样呢?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顺利的区分了种子、果实和块茎的不同,原来我们生活中实用的有些是植物的种子,有些是植物的果实,还有些是植物的块茎呀!学生们纷纷发出了感叹!为了第二天观察种子准备,第一天晚上我让学生用水浸泡种子,使其吸涨,在课堂上把种子发给每小组学生,用放大镜进行自主观察探究两种种子结构、功能的不同,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自主完成任务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为什么有些种子有两片,有的只有一片呢?本节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真正的区分了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不同。在这堂课中,学生的心真正回到了生活,感受到了知识获得的过程和,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生活的艰辛,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生物知识来源平时的生活、自然界,可我们没有用心去比较它们的异同,也没有去问为什么。在生物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回归到自然,回归到生活里发掘,用心去感悟、体会。
二、生活实践,自主探究
生物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与实践,生物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在实验中体会知识的快乐,在实践中去运用知识,锻炼自己。在学习规范操作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内容时,开始我只经行理论学习,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掌握显微镜的要领和玻片的制作方法。经过几节实验课后,收获大不一样,都能规范操作显微镜并找到清晰洋葱表皮细胞结构的图象,还有很多同学制作的装片十分精美。学生不仅学到了本章节的内容,也清晰看到了微观世界――细胞的结构,为后面的知识奠定了基础。在此实验中学生学会了正确、熟练的操作显微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认识了细胞,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实验中部分学生提出了具有意义的新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实验中显露出来的一些错误得到了及时的纠正,一些注意事项得到了强调,让老师充分的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所以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实验一定不能忽视,还应该加强,这样更能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热情,自主的实验、探究精神,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三、利用课堂,培养情感
生物教学中有许多关于生命、环境保护、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的历程。从“人的新个体发育”内容认识生命的起点,成长的历程,体会生命的价值、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学会感恩,学会尊重生命。
2.教育学生珍惜、热爱生命。从“病毒、细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坚强与脆弱。教育学生热爱、珍惜生命,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从“21世纪的环境问题、生态平衡的破坏、温室效应”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沉重灾难,树立起环保意识,我们必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感价值教育。走进生活,抓住身边的材料,进行标本制作、物种的鉴定、实验材料的收集等,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
一、个人情况剖析:
1、优势分析:
(1)、从毕业以来,担任生物教学工作,大学中认真学习,学科知识功底比较深厚,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生物学科的认识比较深刻,知识体系比较完备。能胜任初中生物基本的教学工作,对中考考点和试题类型反映敏感,辅导答疑能力强。
(2)、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知识,能够较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系统。
(3)、能利用网络进行专业教学知识的自主学习。
(4)、善于向他人学习,能利用网络进行专业教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够积极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
(4)、职业心强,严于律已,善于和他人合作,能正确的处理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2、不足剖析
(1)、由于从教时间较短,与学生之家的情感还未固定,对定位是严厉还是关怀不清楚,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稳定起步阶段,对自己有很大的未知性和挑战性。
(2)、能承受较大强度的工作和研究量,但有时为了节省时间,上课和课后练习及测试过分依赖网络素材和教辅刊物。在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之时忽略了严谨。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教师生命质量的全方位提升。
(3)、面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虽也能做到进行反思,但还不够深刻,更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多阅读一多实践一多反思一多总结”的习惯还没能养成
(4)、在教学研究中虎头蛇尾的事时特发生,虽敏于思,但惰于笔,不善于总结与整理。
(5)、潜意识里还是以成绩来衡量学生,工作有时急功近利,思想上还不能站在一个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学生的价值。
(6)、对少数同学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利。
二、目标设定
1.总体目标: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接受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即终身学习才能获得。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摆在我面前的任务是重新打造自己,将自己融入到“十三五”教育改革的领域中。我决心在实践中加强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2.分期目标:
第一年(2019年8月-2020年8月)
(1)、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2)、教学常规与教学科研一起发展,往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
(3)、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一学年开设 1-2 堂展示课。
(4)、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教育硕士的进修,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第二年(2020年8月-2021年8月)
(1)、巧练课堂教学基本功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地向前发展。
(2)、积极申报、承担科研课题,加强学习、研究和反思,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
(3)、继续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
(4)、争取向知识的高层面进取。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第三年(2021年8月 2022年8月)
(1)、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形成乐学、善学的局面。
(2)、继续加强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堂实践能力,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知识结构。
(3)、加大课堂改革力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适合新时期的教学模式。
(4)、认真研究、实践教研组工作的经验和规律,在学校领导和教导处的具体指导下,力争漠索出一套适合我校的数学教研组的发展之路,形成独特的、具备影响力的教学思想。
三、具体实施措施:
1、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前人和他人
了解过去和未来,对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觉得要做到“两
学”。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取坚持写教育教学日记,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
(2)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努力阅读、用好专业书籍,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每天看报看新闻,及时了解国事动态,是做一名合格教师必备的素质。这样既能让自己做到与时俱进,也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从我这里吸取更多的东西。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社会在前进,观念在改变,教育理念也在改变,及时了解生物教学的新动态、新方向,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坚持用脑子工作,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用心备课,多多听课。用心诚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必胜法宝。而我也将在新学年多多听取别的老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上课过程,以对照自已有何不足,与对方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4、乐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不断提高论文质量,本学期至少要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2 篇论文。
5、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博取众长,学习他人的教学特色,能够正确处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个人发展目标,仅靠本人自学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争取各种培训的机会。除了同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之外,还需听取各种教育、教科研方面的讲座,撰写各种教育工作及各讲座的心得体会。
四、保障措施:
1、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改革上颇感力不从心;
(2)所在学校为一所普通农村高中,信息相对闭塞,没有更多的机会象这次培训这样接受各位专家的有效指导。
(3)学生学法已固化,短时间内难于接受新变化
2、应对措施
(1)、自身不断提高认识,树立信心,不断地鞭策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上进心,提升自己的职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