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写作指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作文写作指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写作指导范文第1篇

一、作文写作指导的内容

作文写作前的指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帮助学生明确本次作文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我们知道,有目的地读书和无目的地读书,效果大不相同。同样,有目的作文比无目的作文能收到更显著的效果。因此,作文前就应当使学生明确这次作文训练的目的、要求:它在整个作文计划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什么意义?学生明确了这些,就会自觉地为达到训练目的而努力,也就提高了学生作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例如,初一年级训练学生关于写人的记叙文。题目:《我的奶奶》、《我的妈妈》、《我的…》,要求文章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教师列举范例,学生明确了这一要求,就会着力在这方面下功夫,效果自然显著。

2.写作知识的指导

写作知识的指导,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语言表达、写作技法、各种体裁特点等诸多方面。但每次作文必然有其训练的重点。教师的指导要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详略得当。例如:我在指导“一事一议”时,由于“一事一议”是学生练习写作议论文的基础,而学生又是初次接触这类文体,因此在指导时,我通过具体范文引导学生比较一般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一事一议”,然后又具体分析写作“一事一议”时应注意的问题及一般写作方法……通过具体指导,学生掌握了“一事一议”这类文章的特点和基本写法,构思文章提笔作文也就容易了。

3.解决学生作文材料来源问题

学生作文最苦的莫过于没有写作素材,一提起写作,就似老虎吃天,无处下爪。那么教师如何利用自己的指导艺术,把学生平时自觉、不自觉积累起来的知识储备、材料储备充分调动起来呢?也就是说,教师的指导,应当为学生提供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下,使学生的思维呈现积极亢奋状态,使其记忆、想象的大门大开,从而使作文材料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为我所用。例如《他(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题目,我在指导时,结合审题,在考虑题目要求的同时,研究可选材的范围。一般情况下,学生容易想到的是熟识的人,比如老师、同学、好友等,这样他们的思路就比较狭窄。有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倒不是很熟悉的人。比如不管刮风下雨,为群众送邮件的邮递员、见义勇为的青年售票员,此外运动员、大夫、警察……经过引导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进发,作文的材料也就滚滚而来了。

写作前的指导在于使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掌握基本写作技法,打开写作思路,但在具体指导时必须做到详略得当,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写作。

二、写作前指导的详略

学生写作前的指导根据详略情况,可分为详导和略导两种,在具体指导时又如何运用呢?

1.详导

一般的写作前指导,既要讲要求,以诉诸学生的理性;又给一到几篇例文,以诉诸感性,而且训练重点、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语言、修辞、篇幅、字数等方面的要求差不多都要讲到,还要阅读分析例文,然后布置本次作文,这样经常要花去二、三十分钟,甚至一节课的时间,学生在第二节课时只能拟好草稿,修改誊写上交已是第二天的事情了。这种详导费时费力,但在某些情况下又必不可少,比如教师遇到写作水平比较差的班级。学生遇到新文体,就需要详导。

2.略导

学生对训练重点及一般要求基本上已经能够体会,但尚需一些指导,或作文难度不大,略作指导就行时,教师即可选用略导,略导之“略”常常是用十分钟左右时间,是用激发性强的口头叙述或画龙点睛式的―种指导过程。

三、写作前指导详略的选择

王世堪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中说:“作文前的指导,既不能失之过简,命令式地规定一、二、三条,又不能失之过繁,喋喋不休地要学生怎样怎样。”这只是详略选择的原则。因为详导、略导,乃至不导,各有其宜,不能笼统地认为详导就是“喋喋不休”,略导就是“命令式”。

写作前指导的详略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也许仍不完善,尚需同行补充斧正。

(一)不同年级,不同导法。初一年级的写作前指导,以详导为主,初二年级详略换用,到初中毕业前夕,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应该是基本会写了,则可略导或者不导,由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灵活运用。

(二)不同程度,不同导法。比如某次作文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是不导,而让他们直接作文,但并不排除在巡视过程中给动笔确有困难的学生略加指导(略导),甚至开小灶详导。

(三)不同文体,不同导法。比如九年级学生在毕业迎考阶段,对记叙文的写作已不感困难,那就以不导为主;对立论、驳论仍感困难,则以略导为主。

(四)不同班级,不同导法。比如,同一次作文,在写作水平较好的班级可作略导处理,但在写作水平较差的班级却要以略导甚至详导为宜。

作文写作指导范文第2篇

(南乐县福堪镇孟后刘小学河南南乐457400)

【摘要】目前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怕写作文,觉得写作文麻烦的状况,这是因为他们对于写作缺乏兴趣,把作文当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而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便会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文

How does the instruction primary school living to write a composition

Jia Chang-suo

【Abstract】Currently in the primary school living widespread existence afraid write a composition, feel condition that write composition’s trouble, this is because of they for writing lack interest, was the composition as a heavy burden.But the interest be the premise for seek knowledge, the student’s writing interest once being stir up then will feel "such as the bone Geng is in the larynx don’t vomit not quick".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language;Write a composition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最基本的。要学生作文有兴趣,教师的课要上得有趣,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心理。比如要写看图作文了,可以让学生将画面串联起来表演一番,这样静止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小品,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更深的表象,发挥更丰富的想象力。此外,在作文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情、动手。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当活动一结束,立即让他们互相说一说活动的经过及自己的感受,然后动笔写下这些活动的场面、欢乐气氛、人物外貌、心理活动、动作神情。这样,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有内容可写,不用胡编乱造,每篇习作都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文课变得快乐起来,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们都盼望多上作文课。

一、减少束缚,培养自信心 怕则生难,难则生厌

学生为何 “怕”?当然来自于失败的经验。要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心,首先要使他们相信自己能行。 因而,每次的习作要求我都不能提得太多,只有减少束缚,学生方才敢写,并且,教师的评价导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习作,我的评语常常是:“选材真不错!”“这个词用得很合适!”“你很好地把握了这次学习的重要内容!”“和上次相比,你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多了,进步真大,老师真为你高兴!”“这段神情、心理描写真棒!”并同时指出努力的方向:“此处若加上几句你心里的想法,会显得更具体。”“若把逗号和引号加正确,会使这篇文章变得完美起来!”等等;作文的等级评定,我也特别注意不断地提高,由“优-”到“优+”甚至“优++”,我毫不吝啬。对于习作中优秀的句子和片断,在评讲时,我总是声情并茂地朗诵,并盖上红红的奖章,使习作者充满兴奋与激动。这样的鼓励加上实在的指点,使这些“畏虎”的小学生有了在平时课堂作文中渴望而不可得的实实在在的成功感,习作自信才会真正建立。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写作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对于这些畏惧写作的孩子,更需要为他们创设他们喜爱的游戏与活动,使他们在欢乐中敏捷思维,丰富语言。如开展喂鸽子、溜冰、野炊、放风筝等活动。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要加强观察和体验的指导,因为这些孩子观察的习惯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还未养成,常常是“可写的事儿满街跑,临到写时三句了;玩时欢喜得不得了,待到写时没词了。”因此,带学生活动前,教师要指点从哪些方面去寻觅、探索和参与活动中。我与他们一起活动,并在关键时刻装作情不自禁地用优美词句来描述,让学生学会表达。如开展喂鸽子前,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鸽群的样子,重点观察一只你喜爱的鸽子的颜色、嘴、脚及吃食、飞、跑等的样子,你是怎么和它玩的,你心里想些什么等。喂鸽子时,我也和学生一起玩,一起喂,看到鸽子飞到手臂上的样子,它啄食手心里食物时的感受,我和学生一起描述。然后回到教室,让学生自由写作。有的学生这样描写:“一只鸽子看见我手心里有食物,马上跑来,它走近我的手,头往下一点,就吃了一颗玉米。当我伸出另一只手,想捉住它时,它却“扑”地一声飞走了。我原以为它啄我的手心会很疼的,现在一试,原来一点也不疼,还痒痒的,怪有意思。”“我高兴地冲进鸽群,鸽子不但不理睬我,还跑得远远的,有的还拍着翅膀飞走了,好像故意惹我生气。”“我又看见地上有一颗玉米,不知被谁睬了一脚,玉米陷在泥里。一只鸽子起劲地啄着,可怎么啄也没用,逗得我和同学们哈哈大笑。”学生观察得多么细致呀!描述又是多么的具体呀!

三、用仿写突破难点,重点项目重点训练

因在长期的学习中积淀的问题,有不少学生到高年级了仍不会用书面语言表达想说的话,这样的学生仍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怎样引导学生到达这一成功彼岸?我认为仿写是一种十分有效地学习途径。 如写一件事,学生往往只是概括叙述或用第三人称介绍,不会对人物的语言、运作、神情进行描写。我便设计了这样一则对话练习:先读课文《白杨》、《穷人》中典型的对话描写段落,说说你发现课文在写人物对话时有什么特点?(有动作、神情描写,对话提示语有三种不同位置。)特别指导三种对话提示语各自不同的标点符号,然后提示几种对话情境:考试卷发下之后、家长会之后(或老师请家长之后)、向家长要零花钱时、家长逼我吃饭时、犯错误之后等,让学生模仿课文来写一段对话,学生的作文写得十分成功。

作文写作指导范文第3篇

一、构思的关键是标题和论点一定要切合题意

“作文之道,首在立意,意立而凡事举。”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深思熟虑,弄清材料里含有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要理清材料中的人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要深入思考材料中对人或事物的生存发展甚至取得成功或者遭遇失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精神因素,在定出标题的时候,标题必须含有这种关键的精神因素,而且要用“做人(或者成人、成才、成功)要有什么精神品质”来做标题,也可以用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来做为中心论点句,如:做人只有具备怎样的精神,才能够取得成功。如一个人物事迹类材料:科比是篮球巨星,几乎获得了所有荣誉。现在,他每隔几场就会超越一个过去球星的纪录,树立起一座座属于自己的里程碑。但是,当他个人单场得到30、40分甚至更多时,他的球队却输球了,弄得他很沮丧,人们戏称科比又创造了“里程悲”。这则材料里暗含了一个人生成败的道理:成功之花只能盛开在团结合作的枝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写作时要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反对个人英雄主义,突出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决定性作用。

二、要做好新材料作文各种常见类型的分类指导

1.人物事迹类新材料作文。所出材料是选自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迹,此时立意一定要深挖材料中人物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而反思做人的道理:做人贵有什么精神,成人、成才、成功要有什么品质。正面例证可以从历史或者现实生活中去选取因为具备同样优秀品质或者精神而取得成功的名人实例,尤其是感动中国的名人事例。2.寓言故事类新材料作文。所出材料是虚构的一则寓言故事,主要是想让学生思考分析寓言中人物或者自然事物成败得失的原因,要注意深入挖掘人物或者自然事物身上存在的真善美等积极乐观、顽强坚韧的优秀品质,扣紧一点或者几点精神品质、做人的道理来立意。3.名言警句或哲理诗类新材料作文。所出材料是一个或者几个名言警句或者一首哲理诗,其中暗含着做人的道理。学生必须抓住关键词,深思其含义并且悟出做人的道理。比如“我在地上漫步,不在云端跳舞。”材料指示的核心应当是做人贵能脚踏实地。

三、要指导学生列出提纲,快速成文

要训练几种作文结构,特别是五段式写法,写够800字。

第一段:概括分析材料,引出论点句,把论点句放在段末尾。如:读了这则材料,我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做人(或者成人、成才、成功)贵有什么精神品质。安排50个字。第二段:扣住原材料进行道理分析论证。应当重点分析精神品质对于成功的重要作用,可以用假设分析论证,但不可以照抄原材料。如:试想一下,如果该人物或者该自然事物不具备这种精神品质,他就失去了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可见,只有具备了这种可贵的精神品质,我们才能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取得成功。安排50个字。第三段:做正面实例论证。要精心选取历史或者现实生活中的因为具备这种优秀品质而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至少写3个较详细的正面例子,可以细分为3个小段。实例可以按时间顺序写一个古代中国名人、一个外国名人、一个当代中国名人。如果学生掌握的古代或外国名人实例不多,那就可以多写一些当代中国尤其是感动中国的名人例证。这3个小段之间可以用“古往今来,因为具备了这种可贵精神而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不胜枚举”;“不仅古代中国有这样的成功范例,而且外国也不乏其人”等语句自然过渡。如果想写三个以上的正面简明名人例证,可以写成排比句使文章显得更有气势,但例证应当严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应当注意的是:议论文中的例证有别于记叙文中的写人记事,论证要扣紧标题和论点,要突出所写人物因为具备了什么可贵精神而取得成功这一个点,余不涉及。可以安排600字。第四段:做简短精练的反面事例论证。一枚硬币总有正反两面。特别是思辨类关系型作文,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可以用“反之,如果不具备这种可贵精神,往往会导致人生遭遇失败”来过渡衔接。可以安排100字。第五段:总结论点,结合现实发出积极进取的高远号召。可以用“总之”来得出结论,然后由小到大,从个人做人道理这个小层面扩大上升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结合青年学生所应承担的民族复兴重任,按照主席提出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指示,发出培养精神,建设富强中国的高远号召。可以安排100字。

四、标题一定要好,正面名人例证一定要扣紧论点,典型充实

好标题就是成功的一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好标题,最好一句立骨,既能反映出可贵精神的重要作用,又能统领全文。正面名人例证一定要扣紧论点,典型充实。

作文写作指导范文第4篇

漫画型,漫画材料一般都属于比喻型,在表达主旨的方式方法上类似于寓言。它往往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反映事实、表明道理,漫画的主题,有贬斥意义的居多。写作时,应把它还原成现实,而不应就画论画。当然,漫画一方面比文字材料更直观形象,另一方面则由于夸张而使讽刺意蕴的含义更复杂,更不容易把握,不过从总体上看,漫画作文与供文字材料作文在写作思路、行文结构上基本一致。从思路上说,只有先从所供材料(或漫画)的蕴涵谈起,引发现实社会的种种景象,才可以减少离题的危险,但如果一味缠绕于所供的内容着笔,又会陷于“就事论事”,难以充分展示出写作水平。

一.解读漫画

1、读懂画意画旨。只有读懂了画意,明确了画旨,才不至于偏离题意。

如何读懂漫画呢?首先,要阅读漫画的标题。漫画的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眼睛”,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其次,要看清漫画的画面。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再次,要品位漫画的语言文字。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作者的观点。最后,要揣摩漫画的夸张之处。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读者共鸣。夸张之处往往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2、抓住形象特征,展开联想和想像,要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漫画作者的用意。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二.按图索旨

1、联想引申。根据观察、分析结果,确认漫画的主题思想。就是由此及彼地联想与引申,在画面意义的基础上联想到生活中另一层新的内容。这里必须运用联想的法宝,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结合画旨和作者的用意,确立文章的观点或主题。

2、定点明旨。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以漫画为话题的作文,有着广阔的写作空间,更能发挥作者的特长。但由于自由度扩大了,也容易产生杂乱无章、中心不明、文体模糊的毛病,所以写作者必须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要扬长避短,做到内容集中,文体特点鲜明。

三.漫画作文审题的常见失误

一般漫画作文的审题时候容易出现失误,这会导致写作时偏题甚至离题,得不到高分。现在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列举几条出来供大家参考借鉴。

1、观察漫画不仔细,不能准确抓住画面的主体。没有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把握看仔细,特别是没有将漫画旁的标题联系起来审察。

2、不准确理解漫画的寓意,把握好漫画作者的作意。如上述漫画的用意理解为讽刺图中母亲,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大谈无教育的失败,那就是南辕北辙了。

3、要以画面为根据,要“从画面的实际出发”。要有一定的广度浓度,又切忌节外生枝,捕风捉影。

4、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审题,不停留在漫画本身,不能就漫画写漫画,而应以此展开,联系社会生活现象实际,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人生或社会的规则或哲理。

作文写作指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写作指导;教学研究

小学生在情感方面波动性比较大,自制力和意志力也比较薄弱,对事物的感知比较笼统,想象力也是模糊不清的。基于这些特征,在进行作文写作与指导时也给教师增加了难度,由于小学生年龄普遍低,在作文写作方面不具备很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写作只能通过字词句进行简单的拼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引导,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写作的兴趣,提升整体的文学素养

(1)作文教学需要学生抱有极大的兴趣和主动性,才能得以进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点合理有效地去调整改变写作要求以及标准。在作文写作的指导中要去鼓励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做到写作感情的真挚。教师要对课程中的作文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尽可能地降低写作的要求,让学生将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比如,在人教版的作文教学中,在给学生布置描写秋天景物的题目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索相关的信息或者去问家人,对于写作的要求仅仅局限在能够清晰地描写秋天的景物,并且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感受就可以,在减小写作标准的同时,学生的压力也不会太大,而且会充满热情地去写作。(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每一位写作教师都必须具备写作的技能。我们的教师应该通过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比如在指导写作题目为《一件有趣的事情》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操场做一些有趣的游戏,并引导学生注意周围同学的表情和话语。通过相关有趣的语言和故事,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指导,引出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可以在游戏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追问有趣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积极地去思考,提高了写作兴致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写作的能力,这样会使学生的写作富有真情实感。

二、帮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且随时记录当时的感想

小学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应该鼓励学生去阅读一些不同类型的书籍,引导学生养成随时进行记录的习惯,摘录一些优美的词句,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从而在进行写作的时候,能够对相关的词句进行有效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或者课后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不提倡推荐一些思想高深且语言难懂的,不利于小学生阅读,相反还会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反感情绪。一些相对容易理解的书籍,比如外国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等,有利于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帮助学生提升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进行一些自然景物的写作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观察和发现,真正做到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通过真实的观感和触感,在体验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对自己的所见所思进行感悟,在脑海中形成生动形象的感受并进行联想,从而培养学生写作时的想象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总之,教师应该在写作的指导中,让学生把优美的词句运用于写作中,并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考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正确地进行引导和调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和阅读习惯,启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始终以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目标,在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实现作文教学与指导质量的提升,推动语文学科的进步与发展,为祖国培育出具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黄兴德.激发学生兴趣习作的几点做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