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沿海经济发展战略

沿海经济发展战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沿海经济发展战略

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东海;水晶;产业升级

一、东海水晶市场发展现状

(一)东海水晶的发展与生产

江苏省东海县水晶市场已建立20多年,自1992年建立以来,东海水晶市场发展迅速,经历了多次扩建,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晶市场,同时也是世界水晶交易重要的集散中转地。

东海水晶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直享有“东海水晶甲天下”的美称。近年来的发展与生产已逐步进入正轨,走向平稳发展阶段。同时,东海水晶产业已经步入东海县商业和服务业的龙头展业的行列之中,为东海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东海水晶市场的优势

1.东海“水晶之都”的地位

2009年11月15日,东海县再次获得“中国水晶之都”的美称,进一步巩固了东海“水晶之都”的地位。东海水晶市场是拥有文明市场、全国最具品牌价值商品市场50强、全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等50多个荣誉称号的水晶市场,它的天然水晶销售量占全国市场的90%,是中国最大的水晶集散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水晶交易场所。

2.劳动力充足

水晶市场的崛起,以及东海县在水晶产业方面优越的区位条件,带动了更多的人投入到东海水晶市场当中。据统计,东海县从事水晶开采、加工、贸易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多达20万人,水晶商户多达3000多户,水晶加工企业达3000余家。劳动力充足也是东海水晶市场发展迅速的有利条件之一。

3.品种齐全

东海水晶储藏量丰富,东海水晶市场聚集了东海、云南、贵州、四川、河南等地及越南、缅甸、巴西、南非等国的各类水晶。据统计,目前东海有6000人的海外采购大军长年奔波在马达加斯加、巴西、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水晶产地,东海聚集了各类水晶品种,成为了世界天然水晶产品的集散地。

4.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

自1991年举办了第一届东海水晶节后,东海成功举办了11届水晶节,第12届水晶节将在2013年9月28日中国唯一的水晶博物馆开馆时正式开幕。东海国际水晶节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水晶爱好者和从业者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互通贸易,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交流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能够提高东海水晶的知名度,让全国全世界的人们了解东海水晶,更能够促进东海水晶的贸易往来,有利于东海水晶的发展。

东海水晶建立了一个名为中国东海水晶城的网站,从资讯、文化、商机和机构四个方面介绍了东海水晶的发展,记录了东海水晶的成长,是东海水晶信息交流平台之一。

东海县水晶城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作为东海水晶信息交易平台主要作用是建立网上水晶城,进行东海水晶的网上销售。将便捷的网络运用到销售之中,在网络的平台上铸造网上水晶城。其中还有东海水晶的网上官方旗舰店,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便利,将网络作为销售的渠道和手段。

(三)目前东海水晶市场的问题与不足

首先,东海水晶的品牌知名度低。东海水晶品牌众多,但是在众多品牌当中,能够进入全球或者全国水晶品牌排名的极少。大多数品牌都没有知名度,在水晶产业中竞争力低下。根据我们此次的调查,东海水晶品牌在国内外有知名度的很少,大多品牌的知名度都偏低。

其次,东海水晶产业的企业普遍规模小,而且资本结构单一,大多数企业还是以家庭作坊形式进行生产加工。不仅如此,这些小企业的集中度也很低。我们此次调查的企业,基本都还在实行家庭作坊经营管理模式,规模比较小。

然后,东海水晶缺乏专业型的技术人才。东海水晶产业及相关产业从业者众多,但其中拥有精湛技术的从业者很少,在专业型人才方面缺口很大。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其中缺乏项目一栏中,勾选缺乏专业型的技术人才的占到了80%的比例。

最后,东海水晶产业的产品工艺落后,没有紧跟时代的潮流。水晶产品大多样式陈旧不新颖,镶嵌、加工、切磨技术也没有推陈出新,相对落后,还停留在以前的阶段,不能满足现阶段市场的需求。就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东海水晶样式、做工的满意度不是太高。

二、东海水晶市场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品牌知名度低、竞争力低下

东海水晶市场上品牌众多,如“石来运好”、“大姐吴兆娥”、“至善坊”、“晶狐”等品牌在第十一届东海国际水晶节上被评选为东海水晶十大品牌。这些品牌在东海本地知名度较高,但在全国其他地区的水晶品牌比较而言,品牌优势不明显,市场占有率不高。

东海水晶开始是以工业品生产为主,水晶工艺品的发展较晚。虽然东海水晶行业发展很快,品牌建立的速度迅速,在品牌数量上有一定的优势,在也但还是难以弥补起步晚的先天缺陷。东海水晶品牌的知名度普遍不高,市场占有率较低,竞争力低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东海水晶的发展壮大。

(二)企业小而散,资本结构单一

东海县水晶产业企业众多,水晶及硅系列产品加工企业超过了500家。虽然数量多,但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小规模企业,固定资产在500万元以下,资本结构单一。能够称得上大规模的企业仅有“福东”、“太平洋”、“东海硅微粉”等少数几家。不仅如此,大多数的企业甚至还停留在家庭作坊的阶段,与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基本特征相差甚远。

企业小而散、资本结构单一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壮大,是制约东海水晶市场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

(三)缺乏专业型人才,产品工艺技术落后

东海水晶城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全县有十几万人从事水晶产业相关行业。但在这十几万人之中,真正拥有技术的专业型人才却是凤毛麟角。而水晶工艺品的核心在于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专业型人才的投入,才能在水晶工艺品的市场上站稳脚步。

缺乏专业型人才,导致东海水晶出现产品大多数样式陈旧、做工粗糙,镶嵌加工、切磨工艺水平较低较为落后等问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东海水晶的市场占有率自然也很难提升。专业型人才的稀缺导致水晶工艺产品的技术落后,是阻碍东海水晶在技术质量上站稳脚步的最大难题。

三、进一步促进东海水晶市场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一)提高品牌知名度

品牌知名度对于一个产品来说非常重要。建立自主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使品牌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上建立良好的口碑,这样才能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站稳脚步。

好的品牌的建立有利于吸引消费者,从而形成消费者的品牌偏好,产品的销售量就会大大提升。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不仅有利于产品品牌的市场扩大,而且有利于产品品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减少经营风险。

要提升东海水晶品牌的知名度,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提高产品颇高率、充分利用报纸期刊杂志等媒介进行宣传等方式,提高产品的曝光率,使东海水晶经常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当中。这样一来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也就水到渠成了。品牌效应对消费者具有心理暗示的作用,提升了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兴趣以及信任感,与此同时销售量与销售额也会大大提升,更有利于东海水晶市场的发展。

世界最有名气的十大水晶品牌分别为施华洛世奇Swarovski、巴卡拉Baccarat、Kosta Boda、Orrefors、莱俪Lalique、宜雅水晶、海龙水晶、水晶坊、雅溢水晶、伊泰莲娜Italina。其中海龙水晶是由江海县的中国水晶大姐吴兆娥创办的,这是东海水晶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最好榜样。建立像这样的水晶知名品牌,对促进东海水晶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培养高素质人才

东海水晶从业人员众多,但能够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却很少,缺乏专业型人才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东海水晶的发展,使东海水晶产品单一,样式工艺停滞不前。东海水晶产业应加快对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促进东海水晶在产品工艺上创新,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以促进东海水晶的发展。

东海水晶高素质人才培养,一方面可以与各大高校的对口专业建立合作关系,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东海水晶相关的人员对其专业学生进行指导与培训,高校将优秀人才推荐到东海水晶市场。另一方面,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培训各类急需人才,以满足市场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对已有的人才进行不断的充电学习,加大与其他国家地区和本国其他省份水晶市场的交流,鼓励专业型人才在交流与合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习更先进的技术。

(三)加大科研力度

水晶工艺品在技术上要求很高,水晶的切磨、镶嵌水平直接影响到工艺品的质量。拥有好的工艺技术,才能在产品质量上博得头筹。东海水晶应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水晶工艺品的制造技术水平,解决产品样式陈旧、做工粗糙、镶嵌加工切磨工艺水平较低较为落后等问题,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

(四)推动产业升级

想要加快东海水晶的发展,水晶产业的升级必不可少。首先,要将东海水晶从作坊型转变到公司型,将小而散的水晶企业由落后的家庭作坊型转变为现代化的公司型。其次。要将东海水晶从产品型转变到到产业型,由单一的产品生产发展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型。然后,要将东海水晶从粗放型转变到到集约型。最后,要将东海水晶从区域型转变到到国际型,将东海水晶品牌推出国门,建立国际性的大品牌,建立多元化的销售模式,满足当今世界的市场需求。

四、结语

东海水晶产业在现阶段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虽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但整体发展还是积极向上的。东海水晶本身条件优越,优势突出,所以东海水晶产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的,成功也是自然而然的。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东海水晶只要弥补存在的不足,那么东海水晶的前景将是一片光明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海水晶不仅能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站稳脚步,市场占有率也会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梅文安,周厚梅.宝应县玻璃水晶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7).

[2]陆荣.略论东海水晶文化产业及其版权保护[J].淮海工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范文第2篇

海南作为我国旅游大省,其中的诸多旅游项目在国内旅游产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三亚、海口等在内的旅游景区,在国内外都家喻户晓。但仔细分析这些景区的特点不难发现,它们大都分布在海南省的沿海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然而,这种基于自然禀赋条件所开展的旅游项目,并无法带动海南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原因十分简单,这些自然禀赋条件属于海南省的稀缺资源,且在该区域所开展的旅游项目难于同域内内陆地区形成关联效应。因此,在发展海南休闲旅游产业时,还需要重视借力民宿经济的发展优势。尽管目前对于民宿经济的内涵认识还存在争议,但民宿经济在我国各个地区却被逐渐得到重视。由此,本文将围绕着海南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来讨论民宿经济的生成策略。

一、对民宿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分析

结合各地发展民宿经济的经验,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得以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全员参与要求

根据部分专家的研究得出,民宿经济来自于传统的农家乐、渔家乐形式,但民宿经济在发展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超越了上述二者。但无论民宿经济走向怎样的发展状态,全员参与则是其中的本质要求。在全域旅游开发视角下来看待全员参与,其主要指向休闲旅游项目所在地区的居民参与到旅游项目的经营中来,而参与的程度和形式则是可以灵活处理的。

(二)旅游配套要求

以发展民宿经济来推动休闲旅游项目的开发与运营,还需要重视与旅游项目相配套的交通和零售业。实践表明,休闲旅游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来自于城市,他们消费该旅游产品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全新的个体体验,而这种体验只有在与城市相异的乡村才能实现。因此,旅游配套设施的建立将能连接城市与乡村,使得城市游客在消费休闲旅游项目时降低自身的交易成本。

(三)市场规制要求

全员参与和旅游配套要件构成了休闲旅游项目运营的组成部分,那么这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建立其有序的市场环境。因此,市场规制要求的出现便不难理解了。具体而言,市场规制要求可以从两个环节来认识:第一,需要建立前置性的培训和规范措施;第二,需要在运营中实施制度监管。

二、海南发展民宿经济的短板解析

从笔者的调研中可以得出,海南发展民宿经济还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短板。

(一)全员参与下的自发性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和契约经济。处于自发状态的市场经济,必然导向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其最终后果将极大的损伤供需双方。从海南内陆地区的休闲旅游业发展来看,以村社为单位的统筹管理较为普遍。尽管这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村社旅游秩序的稳定性,但却无法满足民宿经济发展下的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原因在于,休闲旅游产业要求建立各关联项目之间形成多样性的统一,而这不是村社管理下所能达到的。

(二)旅游配套还有待提高

前面已经提到了旅游配套所涵盖的内容,即交通设施的配套和休闲旅游附属产业的配套。从笔者对样本地区的调研中感知到,交通设施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预计在十三五时期将处于完善阶段。但与民宿经济关联的零售业、休闲保健业等仍发展滞后。通过分析发现,当地政府缺乏必要的市场引导,而单纯依靠市场的自我培育,其所需要的时间则是漫长的。

(三)市场监管缺位仍存在

发生在三亚的价格欺诈事件极大的损害了海南旅游业的形象,而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与商家的经营素质有关,也与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和监管意愿不无关系。反观海南省内陆地区的旅游业欠发达地区,其在民宿经济下所发展的休闲旅游项目,必然存在着更为严重的监管缺位现象。

三、发展休闲旅游的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发展休闲旅游的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一)重视传统向现代的过度

前面已经指出,当前的民宿经济来源于传统的农家乐和渔家乐模式,而这些模式本身就含有休闲旅游的内涵。因此,海南省内陆地区在发展民宿经济时,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应重视传统向现代的过度。具体而言,在发展民宿经济时应尽力保护现有的农家乐和渔家乐资源,并按照民宿经济的内在要求,以及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提升项目品质来实现平稳过渡。

(二)完成前置性的岗位培训

借助民宿经济来发展海南当地的休闲旅游产业,核心在于建立起全域旅游模式。针对目前所存在的短板,就需要在休闲旅游项目所在地,有计划的完成前置性的岗位培训。培训的对象应是当地的居民户,培训内容应包括:行业规章制度、住宿餐饮服务技能,以及其它接人待物的相关内容。为了提升居民户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居民户的培训效果给予分级,并颁发认证资格证书,这一证书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

(三)加强休闲旅游商业配套

加强休闲旅游商业配套环节,重点在于零售和其它个性化服务项目。而且,通加强零售和个性化服务项目的建设,才能对当地的休闲旅游项目形成市场识别度。因此,海南省各个地区的旅游主管部门,应在个性化旅游休闲服务的打造上进行充分论证,打造的原则在于将本地区的特色融入到商业配套之中。再者,目前自驾游日益增多,这也就对停车、洗车、代驾等服务突出了要求,所以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有效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有效创新市场监管模式,关键在于破解目前的监管缺位,无论这种缺位是客观还是人为造成的。其最终目的在于维系休闲旅游市场的商业秩序,为当地的民宿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氛围。具体的做法为,通过建立线上举报和投诉平台,第一时间掌握当地休闲旅游市场信息,并在电商平台上及时反馈处理情况。

最后需要指出,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不难知晓,诸多学者都强调了旅游产业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部分学者也将区域人口分布和结构纳入到了考察范围之中,这也就表明了近年来学界更加重视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旅游发展理论的研究。但从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中也不难发现,诸多作者仍然在传统视域下认为小城镇发展应以工业为主导,而以旅游产业为补充。根据我国国情可知,乡镇工业在市场经济中已不具备显著优势,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和我国去产能战略的实施,以乡镇工业为导向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带动小城镇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目标愿景下,应在挖掘本地全域旅游资源中下功夫。

四、小结

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 发展 分析

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可知,只有绝对的不平衡,而没有绝对的平衡。各个地区间由于受自然资源、经济政策、地方政府能力、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及经济导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必然在经济发展方面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在同等发展阶段条件下,中国地区间存在的差距和发展不平衡状况同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要明显高于正常发展状况。目前,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并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特点。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资源供给与占有失衡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我国出现了一批包括深圳、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在内的具有地区特色的经济发展区,这些经济发展区在改革开放期间逐渐具有了自己的经济发展特色,而另一方面,虽然我国中西部地区只有自然资源丰富的巨大优势,但在经济发展阶段,只能充当供应能源原材料的角色,将当地的大部分自然资源输送到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仅有极小的一部分资源用于地区自身建设。

(二)利益分配失衡

虽然中西部地区将大量的基础能源和原材料输送到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但是该地区并未分享到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所取得的经济增长成果。

(三)人力资源投入失衡

现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十分重要,要想提高物质资本的生产效率,必须以提高和积累人力资本为前提,由此可知,人力资源的投入将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发展空间产生直接影响。

(四)区域性产业结构趋同

由于审批制度不完善,判断标准不明确及市场体制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我国区域性产业结构趋同。而由此带来的严重恶果主要表现为社会大规模、企业小规模进行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使得大量的基础资源被浪费,严重影响了产业高级化的发展步伐,不良竞争也导致经济效益直线下滑,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现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改善。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的应对措施

(一)淡化行政区划色彩,强化经济区域功能

打破地域和部门间的限制,全面贯彻“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效益优先”原则,大力促进城市和地区之间的“三联动”,即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和市场联动,对区域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实现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跨区域龙头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产业优势。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整合应以优化政府和改革为中心。对政府的横纵向权力结构进行改革完善,通过法律、组织等方面对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和约束,从而有效解决行政区经济所带来的弊端。以联动发展之路带动地区间的共同繁荣。

对区域发展规划进行统筹管理,构建完善的区域利益调整机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应充分发挥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加快现代服务业、出口导向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让使其参与国际竞争及合作的主力军地位得到完美体现。中部地区的第一产业较为发达,它承担着为其它地区输送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重任,同时该地区是全国水陆运输网络的中枢,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全面贯彻“东引西进”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大对传统工业技术的改革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同西部地区的现实状况相结合,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西气东输、东电西送和南水北调等开发策略的实施,使得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影响我国区域间合理分工及商品交换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资源产品价格较低,而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较高,二者之间存在不等价交换现象;另一方面是地区间的分割和封锁。基于此种情形,应打破区域间的封锁限制,使各地区间形成一个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而对资源价格体系进行理顺,让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宏观调控,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

从我国目前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情况来看,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但是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各地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差距很大,全国统一的市场尚未形成。所以政府应通过转变自身职能,促进市场发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还应通过制定适当的区域经济政策,防止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导致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政府通过必要的投资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强不发达地区的智力投资,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措施,达到各个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同时寻求“点”的突破,国家在各地区发展的点上集中投入资金、引入技术,培植主导产业,使之成为真正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极。

三、结语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中,我们还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只要我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卓元.中国经济从追求数量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效益[J].商业研究,2010(4):45-47.

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江苏沿海经济 可持续 发展 战略

江苏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在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这一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增强服务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能力,完善全国沿海经济布局,研究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

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将有效缓解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状况,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2.有利于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

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将进一步增强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两大区域在更高平台上开展合作,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经济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对接融合,进一步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形成全国沿海地区共同发展、互动并进的新局面。

3.有利于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

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充分发挥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将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交流,增强互动效应,为中西部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承接国际资本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4.有利于强化我国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

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增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作用,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欧洲、中亚、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二、经济发展原则

1.坚持科学布局,促进集聚发展

优化空间开发格局,选择发展基础好、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的地区,推进集中集聚开发,促进港口、产业、城镇互动发展。依托现有大中城市,注重提升功能,推进城镇集聚发展。

2.坚持合理分工,促进一体化发展

根据资源条件和现有基础,加强区域内部资源整合,合理确定各地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间的分工协作;统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

3.坚持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理念上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在空间布局上明确保护范围,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在开发建设上提高环境准入标准,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4.坚持开放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在更高层次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强与周边地区、泛长三角地区、中西部地区、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国家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创新区域与国际合作机制,在合作共赢中谋求新的发展。

三、经济发展战略

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1.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以连云港港为核心,联合南通港、盐城港共同建设沿海港口群,综合发展陆路交通和航空业;大力发展国际航运和现代物流,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服务中西部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窗口,逐步形成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

2.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合作

近年来,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合作不断加强,连云港相继与甘肃、新疆、河南、陕西等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签订了跨区域合作协议,推动与中西部地区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合作。

(1)物流合作。港口集团在山西侯马等多个地区合资建设集装箱场站,组织两地货物对流运输。口岸船、货单位在中西部多个城市设立办事处。港口每年进出的铁矿砂、氧化铝、铝锭、化肥、煤炭、化工原料、钢铁、粮食、农副产品等大宗货物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

(2)铁路系统合作。连云港相继开通了至郑州、西安、成都、西宁等地的集装箱“五定”班列,1997年开通了至阿拉山口过境集装箱“五定”班列,2007年延伸到莫斯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欧亚贯通。在货源组织方面,对外成功开发了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大陆桥货源市场,对内开发了中西部重要城市的东西行上下桥货源,为中西部地区打通了重要的双向进出口通道。

(3)口岸单位合作。连云港海关、连云港检验检疫局分别和内地l0多个重要城市的对口单位开展了进口货物转关、转检业务。

3.我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

依托深水港口资源,优先发展石化、造船等临港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现代纺织、新型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医药等优势产业,提高高技术产业比重,推进传统产业全面升级,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基地。

4.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

立足沿海海域滩涂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科学规划土地资源,积极探立足沿海海域滩涂资源丰富的索有效的开发方式,合理划分农业、建设和生态用地空间,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机制,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拓展长三角发展空间。

5.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

充分利用滨海临江、区域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大力推进生态城镇建设,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打造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沿海宜居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范文第5篇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为丹东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独特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现,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66个重大推进项目,目前已开工实施了47个。截止三季度末,全市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4.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五位,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税收增速分别排在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10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362.2亿元,比年初增加7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1.2亿元,增速为33.39%,列全省地级市前茅。这是丹东地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应该说,丹东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丹东金融业功不可没。但站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丹东金融业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还相对薄弱,尤其是从全市金融整体看,金融组织体系还不健全,金融规模较小,金融创新比较滞后,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与丹东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撑体系。

一、构建金融机构支撑体系

金融机构的多样化程度是衡量区域金融实力的重要标志。应该说,我们丹东的金融机构是比较多样化的,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支撑体系的侧重点应该是积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和经营模式的转变,优化资本结构和资源配置,增强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的竞争力,努力形成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区域特色金融机构体系。一是应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驻丹分支机构的作用。支持在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深化金融改革和创新,推进新体制、新机制的有效运行,增强服务手段和功能,促进银企合作,引导其改善和加强县域金融服务,积极推进在系统内争取《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的信贷优惠政策,进而加大对我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保持信贷支持丹东经济稳健增长。二是做优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一方面,要继续坚持服务“三农”方向,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我市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进程,优化股本结构,发挥机制优势,立足本地经济,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三是根据我市经济园区发展的进展和规模,适时建立相应的园区银行,以更好地服务园区经济的发展。

二、构建金融市场支撑体系

丹东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对外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日益增强。因此,丹东金融业必须加快发展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保险市场的步伐,逐步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支撑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货币市场方面,要积极鼓励辖内金融机构通过货币市场拆借资金,调剂资金余缺。要充分利用辽宁沿海经济发展规划的大好契机,鼓励多种类型法人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参与推进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建设,加强区内外资金调剂,吸纳更多资金支持丹东的经济发展。

股票市场方面,作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新路,我国创业板已经开闸上市,但我市还没有一家创新型企业上市,而且在第二批入选国家创新型企业中,只有丹东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一家。因此,我们必须加大企业直接融资的宣传、培训、服务和引导力度,推动一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推动一批向丹东恒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这样的创新型企业进入保荐辅导程序,推动一批企业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增加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三、构建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金融服务是全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丹东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服务的作用日趋重要。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我市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一是要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基础职能。要在人民银行已建立的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的基础上,加紧建立和完善区域支付结算体系,扩大非现金支付工具覆盖领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和征信咨询工作,为履行中央银行职能提供信息和决策支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货币发行和现金管理,不断提高人民币流通效率。充分运用已建立的丹东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为政府部门、纳税人办理缴税、非税收入、集中支付业务和其他支拨业务。积极推进丹东对朝人民币跨境结算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促进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二是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主体潜能,找准金融服务新方向。商业银行应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积极突破,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业务流程、服务方式、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和信贷政策,不断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和低成本化金融服务需求,拓展银行业务发展空间。三是政府金融服务应及时跟进。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我市沿海经济带发展的远景规划,及时研究制定促进区域金融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整合、优化配置区域金融优势,协调金融投资导向,为银企双方合作交流提供政策,推进重点和优质项目建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四、构建金融信息支撑体系

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银企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联系,为金融支撑丹东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的信息平台。一方面,丹东市政府要抓紧筹建丹东市沿海经济带发展信息交流中心,建立政银企三方共享的电子信息平台,推动政府部门、银行、企业在信息平台上产业政策、产业规划、金融产品和信贷意向等信息,以此增强信息透明度,提高服务效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我市企业项目推介制度。建议每年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2-3次项目推介会,对丹东经济带四个建设区,即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大东港工业园区、前阳经济园区、大孤山开发区的招商引资情况,区域内在建、新建、已核准和已备案的拟建项目情况进行认真筛选,让银行及时了解项目背景,提前介入项目运作,更方便地进行项目筛选,最终落实支持项目。

五、构建金融创新支撑体系

鼓励金融机构增强金融创新意识,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以创新谋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促服务,以创新增投入。

制度创新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开发性金融资金与商业性金融资金甚至民间资金协调配合的信贷模式,搭建高效的融资平台。积极推进产业投资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加快闲散资金向产业资本的转化。

产品创新方面,应积极引入和发展项目融资、BT、BOT与银团贷款等支持大项目建设的融资模式。对园区工业集中的企业,可采取企业联保贷款,对优质的企业也可采取订单、原材料、库存商品、应收账款、专利等抵押担保方式,有效解决企业的贷款需求。加快金融租赁与信托投资、上市辅导等金融公司的发展,创新诸如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处置等金融产品,同时要加快电子化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

服务创新方面,要积极鼓励各金融机构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根据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特点,设计多样化的融资组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要积极为客户提供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现金管理、项目融资、投资银行等金融服务;指导和帮助涉外企业积极运用金融衍生产品,灵活选择结算币种和工具,有效规避国际金融市场风险。

地方政府应尽快组建由政府牵头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在时机成熟时,可探索发行由地方财政担保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债券,扩大融资外延。

六、构建金融生态支撑体系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状况,不仅影响货币政策传导、资源配置效率、金融稳定发展,而且决定着区域对经济金融资源的吸引力。信用是改善和优化金融生态的前提条件,近几年来,丹东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好转,我市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的高投放、高增长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政府部门应抓住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发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加紧出台丹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规划,组织、引导和协调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我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议以人民银行信贷征信为核心,加快信用标准化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面,不断提高信用信息的质量;积极培育信用评级市场,并健全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切实加强金融债权管理,为丹东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七、构建金融稳定支撑体系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市县两级政府、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共同协调建立起长效的金融稳定机制,加强监管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流,完善风险预警方式方法,共同维护区域金融安全和正常经济秩序。应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完善金融应急预案,增强演练的真实性、有效性,提高快速反应及协调处置突发事件能力;要增强各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主动性、自觉性;切实提高对区域主要金融风险点的监管水平;建立健全反洗钱联动等相关金融制度,严厉打击各类金融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