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旅信息化建设

文旅信息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旅信息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旅信息化建设

文旅信息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平 效率 结构 政府信息化 构建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改革已进入关键性时期,从广度上看,我们已经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到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由单纯追求经济方面的GDP转向谋求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从深度上看,改革不仅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而且已经影响到人们的切身经济利益。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的时候,就进入了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我国已进入了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如何面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和社会矛盾,是关系到全局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以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信息化的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是解决公平、效率、结构问题。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无公平就无所谓和谐;效率是和谐社会的关键,没有发展就失去了和谐社会存在的意义;结构是和谐社会的保证,公平的实现和效率的获取都依赖于一个良好的秩序,而结构正是秩序的基石。由于我国政治、社会领域等各种条件的约束,社会有序运行所需的法律、体制、机制、秩序、规范、组织、管理等还存在许多问题,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社会流动性差、利益分配失当等因素制约着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改变那些影响和束缚活力的制度供给和政策设定。

推进政府信息化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传递速度及方式的改变,为拓宽人们的视野、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公平原则的实现有了可靠的社会基础 ;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提高经济、社会、文化的运行效率创造了条件;网络的特征在于程序和规范,信息化的过程,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规范的过程,其结果是一个合理的社会结构的建立。从一定意义上讲,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以社会主义的平等、民主、法治原则来规范政府行为,而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正是规范政府行为最有效的手段。

政府信息化的积极作用

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人际间的沟通方式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方式,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政府运作的方式,以电子政务为标志的政府信息化就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从发达国家政府信息化的进程来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有效地推进传统的行政组织的改革,使行政组织趋向精干、高效。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统行政组织的重构,使传统的金字塔型的行政组织扁平化。在政府的管理体系中,中间管理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的存在既减缓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又容易造成信息的严重失真。信息技术使决策层与执行层直接沟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中间管理层的减少和撤销也可以减少同样的工作量所需要的行政人员。而且,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立全新的行政模式奠定了基础,决策支持系统(DSS)、电子会议系统(EMS)、远距离控制等信息技术,为行政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

其次,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行政运作效率。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政府文件、公告、通知等,使公众能迅速地得到政府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安全技术,将政府内部的信息在网上传输,政府机构或其他组织也可以通过网络传送或反馈信息。政府部门应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大大降低信息的传递成本。

第三,降低了政府的行政运作成本,解决政务边际成本递增问题。公众对政府的要求是公正、高效和廉洁。降低政府的行政运作成本,是政府信息化要实现的首要目标之一。在政府信息化的进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得以优化,使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得以提高,因而会大大减少行政的运作成本,以至致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的政务边际成本递增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信息资源已经成为战略性资源,信息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国家发展中各个社会层面的核心管理领域,而政府的信息资源也已经成为了关系到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资源和依据。因此,政府有责任向社会开放信息资源,包括统计数据、计划数据、政策、法规、国际协议数据、管理统计数据,等等。应该通过建立一个稳定、可靠、规范的政府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渠道,让大量的政府信息资源能为社会所用,成为保证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和提高全社会经济运行质量的工具,顺应政府公开施政的国际趋势。

推进政府信息化的相关策略

我国政府信息化工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重点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金字系列工程,一个是政府上网工程。在金字系列工程方面,主要包括:金桥工程、金关工程、金卡工程和金税工程。这几项工程在政府的推动下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且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府上网工程是由信息产业部和相关部委信息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建设的。目前,国务院几乎所有部委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各省市区政府也建立了政府网络系统。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来说,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概括而言,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对政府信息化认识层面的问题、体制层面的问题和技术层面的问题。

关于对政府信息化的认识问题

政府部门要树立这样的理念,即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服务将是一个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必须以政务信息化的推行为契机,进行政府职能的重塑。目前,在这个方面比较突出的主要问题是观念滞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向社会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应该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可是很多干部并没有这种服务意识。同时,政府的工作程序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政府的工作条例中,只有信息保密制度,却无信息资源开放的制度和规定,这种政策上的不协调也在严重地制约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与服务的进程。

关于现存体制对政府信息化的影响

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无不是以法律、法规作为对信息化进程的规范和保障。以美国为例,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书削减法》(Paper work Reduction Act)。该法案是一部完整的有关现代政府信息收集、维护、利用和传播的法律,它明确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制定了对政府信息资源实施管理的具体框架,要求将政府信息管理费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文书削减法特别提出了“制定和推行统一、连贯的信息资源管理政策”,要求行政管理与预算局局长监督这一过程,促进信息管理原则、方针和标准的运用。由于我国在政府信息化进程中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这直接影响到政府信息化的规范化进程。

关于政府信息化中技术层面的问题

对于现有的信息资源而言,如果能够推进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既可以有效整合原有资源,又能及时开发更新的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统一规划和管理的关键是树立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理念,摆脱只注重局部应用或以网络为核心的观念,将各个政府部门信息资源进行后台集中和统一管理。一个完善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整合政府的内、外网资源,提高政府面向公众的服务能力,形成具有高度互动与协作能力的政府对外办公环境。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是整合信息资源的基础,重点是解决好对分布在政府内网、外网和因特网上的多源异构数据源的整合;二是建立灵活的信息资源的管理机制,使数据获取源、信息管理数量以及信息输出接口等都具备可扩展性。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的建立,是完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关键;三是建立迅捷、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机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信息的安全保障系统举足轻重,安全机制是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保障。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息资源管理既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也没有确立子系统之间的有效组合结构和形式。这个问题需要权威部门的统一管理和规划来加以解决。

以上三个层面问题的解决,必将大大推进政府信息化的进程。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增强国际竞争力与综合国力的关键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而不是现代化的内容。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全球竞争的制高点,是发展中国家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差距的极好机遇。和谐社会所具有的高效率,要依靠信息化来实现。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化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讲,信息化就是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同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过程。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人际间的沟通方式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式。我们现在面临着精神文明、道德文明建设的历史责任,因此,通过政府信息化进程逐步规范和重塑人们的社会行为准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结论

综上所述,政府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信息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性环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公平、效率、结构问题,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效率是和谐社会的关键;结构是和谐社会的保证。针对我国的国情,研究政府信息化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的影响,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文旅信息化建设范文第2篇

谋全局,规划引领保障全域智慧旅游共建共享

通过调研发现,全市各县旅游主管部门对建设智慧旅游的意愿迫切,景区、酒店等各类涉旅企业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全市旅游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初具规模,网络营销有所起步,智慧旅游建设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各区县信息化建设意愿强烈,但缺乏规划指引,建设标准和路径有待探索;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参差不齐,存在建设不足或过度建设而不自知的情况;各地各企业的信息资源分散独立,缺乏互通联系,影响营销效果,游客使用极不便捷。于是我们通过宏观规划、模式研究、标准制定,形成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方案。

2016年5月,市政府出台了《丽水市智慧旅游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内容包括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四方面。其中明确提出智慧旅游建设三年行动的主要任务是建成三大体系、七大平台及十三类项目。三大体系,即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智慧旅游管理体系、智慧旅游营销体系。七大平台,即旅游信息数据云平台、旅游网络宣传推广平台、旅游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平台、旅游行业监督管理平台、旅游产业运行监测服务平台、智能旅游体验平台。十三类项目,即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原则,将全市智慧旅游建设项目分为主导型项目和引导型项目,指导旅游主管部门和各涉旅企业分工推进建设。同时,在工作部署上,提出了要在《三年行动计划》的规划和要求指导下,以“对内实现旅游管理智慧化和对外实现旅游服务智慧化”为两大抓手推进七大平台的建设。由此,全市全域智慧旅游建设从全局高度完成了顶层设计,从实际需求规划了具体工作,有了一个共同的方向,有了明确的分工,有了共建共享的实现途径,保障了智慧旅游建设实践的统盘性和有效性。

强管理,构建互联互通的大数据应用管理平台

以建设“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为核心,在平台架构上同时建设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和旅游行业监督管理平台, 涵盖《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七大平台”中的三大平台,对内实现旅游管理的智慧化。丽水市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平台有几大特点:一是实现省市县互联互通。基于浙江省旅游产业信息服务平台,丽水市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将与省旅游信息中心合作,实现与省级平台互通,同时要求各县在市级平台的基础上选择建设方案,实现市县互通;二是数据源多元化,突出体现丽水特色。我们认为任何单一数据都有极大缺陷,因此丽水市数据大中心数据源来自三方面,从省级平台接入包括个推、OTA、银联、高速以及景区实时视频等数据,从横向部门如公安、交通、农业、林业、气象、环保、体育、文广等接入相关数据,从全市各县采集各类涉旅企业的各种数据;三是一中心多平台多功能。选择这种建设模式,在同一平台架构上实现了产业运行监测、大数据分析、产业统计分析、旅游行政管理、投诉管理、应急指挥等等多功能合一,使大数据的深度开发和应用最直接地运用于各项旅游管理工作;四是建于高校的中心。丽水市将大数据中心建于丽水学院,双方以此为基础共同建立丽水旅游研究与发展中心,既可利用高校专业学科的研究力量缓解旅游主管部门人才短缺的难题,又为高校专业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实践基地,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共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格局。

强服务,构建丽水特色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

面向游客应该建设怎样的服务平台?我们认为构建的平台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可让游客全面系统地了解丽水。丽水生态环境极佳、文化底蕴深厚、物产资源丰富,适合养生度假和休闲慢游,因此单纯向游客推荐和宣传景区远远不够,必须将丽水独特的旅游资源在一个平台上完整鲜活地呈现给游客,既方便游客查询,也同时打造了丽水旅游网络宣传的主窗口;二是可为游客提供从旅游信息查询到自制攻略到线上预订到线下服务到游后分享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改变大部分人完成一次旅行要使用多个APP,在海量平台路径和旅游信息面前无比疲惫和无奈的困境;三是要迎合时代潮流,利用微信作为服务平台的入口,扩展小程序工具;四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建设模式,确保服务平台的公益性和服务功能的实际落地。

文旅信息化建设范文第3篇

一、加快项目建设,增强投资拉动

(一)加强对旅游重点项目的支持和引导。对总投资较大的旅游重点项目,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予以支持,所需资金从省旅游专项资金中列支;对旅游重点项目贷款,各设区市可视财政状况给予财政性贴息。力争2009年全省旅游业投资总额完成100亿元以上。

(二)对投资规模5亿元或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旅游项目,经省政府批准列入急需开工的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后,可使用省预留用地计划。对“三年大变样”中城镇改造空留土地优先发展都市旅游,增强城镇游憩功能。

(三)推进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全面对接。金融部门要把旅游业纳入重点支持领域,对旅游精品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贷款资金。对旅游企业以不动产等设施进行抵押贷款的,应优先支持;对经银行评估认可的景区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可作为申请贷款的质押担保;会同省内担保机构每年筛选确定一批旅游企业纳入全省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担保范围,安排一定规模的担保额度,为旅游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支持。建立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融资机制。鼓励旅游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利用股市筹集发展资金。

(四)坚持“非禁即入”,全面开放旅游资源。除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的外,省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可以通过直接投资、购买、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我省旅游资源,提高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水平。

(五)鼓励支持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旅游业的投资开发。省旅游局会同省国资委、省工商联等部门积极组织引导企业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建设,每年面向有实力的企业推出一批旅游招商项目。凡省市旅游部门组织的重大活动,积极邀请具有旅游投资潜力的大型企业参加。

二、培育旅游热点,扩大消费需求

(六)鼓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职工带薪休假。允许企业奖励职工旅游并将费用列入企业福利费。教育部门要结合学生素质教育、环保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把修学旅游列入大中小学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旅游冬令营”、“旅游夏令营”、“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组织行业度假旅游协会,建立度假休闲基地,使旅游成为职工长期享有的权利。

(七)对2009年度组织入境旅游包机、专列、游船或一次超过500人的大型团队来我省旅游的旅游企业,从旅游专项资金中给予一定补贴。

(八)宣传部门要把旅游宣传列为重要内容,在省内主流媒体增辟专栏和专版、增加专题和时段,加大对旅游的公益性宣传,以提高我省旅游知名度。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在继续抓好报刊等平版媒体宣传的同时,重视网络媒体宣传。积极探索将电视剧、电影、文艺演出等文化宣传形式与旅游营销相结合,以旅弘文,以文促旅。

(九)推动城市公交部门积极开通至本地旅游景区景点的公交班线,方便居民出游。

三、培育市场主体,增强企业竞争力

(十)对全省旅行社暂退50%—70%质量保证金,使用期自2009年至2010年底。从2009年5月1日起,旅行社分社的设立不受地域限制。旅行社设立分社的,向分社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登记,并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对接待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外国旅游团队较多的旅行社核发省内临时导游证,解决外语导游短缺问题。

(十一)对新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百强”旅行社、全省“十强”旅行社,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适当资金支持,所需资金从省旅游专项资金中列支。省、市旅游局组织的重大宣传促销活动,免收其展览展位费。

(十二)进一步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全省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冀政〔*〕4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冀政函〔*〕105号)中有关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确保旅游企业用水和用气价格、旅行社承接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务旅行活动、旅行社开展旅游包机业务营业税返还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四、强化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十三)对创建最佳旅游目的地、优秀旅游目的地、旅游强县、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过程中属于政府公共投资领域的,设区市、县(市、区)可重点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

文旅信息化建设范文第4篇

紧紧围绕**市目标管理考核工作要求,抓重点、破难点,牢固树立全省争领先、全市争第一的工作目标,超前谋划、多措并举,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升级硬件设施,强化服务体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为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首先从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13年度财政拨款达**万元以上,其中,图书馆免费开放资金**万元、电子阅览室运行管理经费**万元、图书购置费**万元。

二、壮大文化队伍,提高服务质量

2013年,文化馆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充分实现市民文化权利”为宗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年共举办大中小型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近百场,年活动经费达**万元。

同时,文化馆组建了**市文化馆文艺演出队和文化辅导员大队,招募文化辅导员104人、文化志愿者860余名,并在15个社区建立了群众文化辅导点。制定了群众文化辅导员管理制度和进社区包片辅导制度责任表,每年不定期召开群众文化辅导员座谈会。

三、加快城市规划,推进剧场建设

近年来,**市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2007年5月投入使用的文化活动中心一楼就设有建筑面积约1800㎡的小剧场,由于历史原因,小剧场近两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让该阵地充分发挥作用,丰富宁国市民的文化生活,2013年市国投理清历史债务,将小剧场收回由市统一管理。

四、强化管理制度,推动工作落实

2013年,按照省定民生工作任务安排,我局承担的广播电视“村村通”、 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共四项民生工程建设任务。

为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民生工程的浓厚氛围,2013年,我局不断创新工作举措,高标准完成了6个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3个行政村充分利用文化阵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全年我市共举办农村文化惠民公益演出538场次,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开展培训、文化娱乐活动692场次,开展体育活动520场次,放映公益性电影1322场,累计观看人数达229960人。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我局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刊、杂志、流动宣传车等宣传手段深入到各乡镇、街道开展民生工程相关政策宣传,向广大群众发放了5000份《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

五、整合有效资源,加快乐园建设

**下辖**个乡镇(办事处),**个行政村,在启动文化乐园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我市紧紧围绕安徽省“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工作要求,经过认真调研摸底分析,按照,三年实现全覆盖的总体建设要求、明确提出了“示范一批、建设一批、推广一批”的建设思路,2013年以“2+5”模式全力推进“文化乐园”建设,即:率先建设基础设施相对成熟的千秋村、鸿门村为示范点.

为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我市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文化乐园”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宣传部负责统筹协调,市文化旅游局负责“文化乐园”建设的日常工作,全程指导各乡村建设“文化乐园”。于此同时,为保障文化乐园建设顺利完成,市本级对省级试点村配套资金20万元,并将“文化乐园”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要求相关部门通过结对帮扶等方式配合“文化乐园”建设,试点村所在乡镇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强力推动。组建由宣传部、文旅广新局、文联、美好办及各文化单位“文化乐园”专家指导组,并整合全市资源组建规划设计施工、资料整集、文化种植3支工作队,从规划、布局、建设、特色发掘、长效发展等方面指导“文化乐园”建设。

六、创新活动形式,加强文化惠民

由于各项民生工程的大力推进,我市文化活动日趋丰富,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文艺社团等多种文化齐头并进。组织开展了送文化下乡、文艺赛事、节庆主题文艺演出等一系列贴近生活、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同时,积极完成市局布置的各项文化活动任务,并取得可喜成绩。

七、下一步工作举措

2014年,我局将以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及十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力争各项工作在创新实践中实现新突破、新发展。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完成省定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公共场馆免费开放等文化民生工程建设任务,结合美好乡村建设,高标准建设农民文化乐园,同时,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套功能;启动图书馆、大剧院建设工作。

文旅信息化建设范文第5篇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缺乏环境基础数据,二是环境治理与环境监控严重脱节,这是制约我国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瓶颈”。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企业的环境意识不高,许多企业的环境管理不到位,甚至进行偷排。治污设施运行的不稳定,是企业不能达标排放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了环境管理和“节能减排”工作。因此,实施连续环境监控工作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总量控制实施方案确定的消减污染物排放量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并安装总量控制的监测设备。”为适应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的需要,满足工业污染源排放的定量化和自动化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强化现场执法、污染源监控和环境监察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手段,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持开发了《国家环境监控信息系统》。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为了加强社会监督,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鼓励公众举报并及时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决定在全国开通统一的环保举报热线。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并委托北京长能科技公司研制开发了“环保举报信息自动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群众举报的自动受理、自动记录、自动转办、交办、自动查询、统计、应急处理等功能,并将在全国联网运行。同时,国家信息产业部为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配“12369”作为全国统一的环保投诉举报电话号码。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认为,开通环保举报热线,一方面可以方便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实行全国联网,通过“环保投诉举报自动受理、处理系统”,实现群众举报的自动受理、自动处理、自动传输,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上通下达,政令畅通。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要以开通环保举报热线作为加强环境执法,树立执法形象,推动环保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举措,结合正在开展的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切实抓紧抓好这项工作。为此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及下属部门相继下发了相关文件,分别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年下发《关于开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的通知》(环发【2001】96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控司2001年下发《关于开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有关问题的函》(环控函【2001】95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开通“12369”热线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办函【2001】508号)。

国家各部门、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环保工作。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制定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第37页,特别提到了“12369环保举报中心”的建设,认为该举措可以提高环境监督执法能力。

“12369环保热线”自2001年开通以来,全国平均每年接到群众举报的环境事件60万-70万件。这些环境事件均依靠全国61531名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到现场进行核实情况的真伪,并回复举报人和社会公众。

近年来的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平均每年立案查处的事件均在2.5万-3万件。这些案件中有56%-60%是广大人民群众通过“12369”热线举报投诉后立案侦查并进行查处的。

为了配合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2003年国务院并实施了《排污费征收管理使用条例》,扩大了征收面,并对废水、废气中的污染物实行了“三因子”、排污就收费的新办法。由于排污收费制度具有涉及面广、计算复杂、变化性强等特点,使得排污收费的环境监察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感觉到紧靠手工操作难度较大,且容易出错。因此开发切实可行的排污收费软件系统,将会大大提高各级环境监察部门的排污收费工作效率。为了配合总量收费制度的实施,统一排污收费软件系统,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开发了基于总量的排污费计算、征收、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排污费计算和其他有关数据处理、报表填写等工作的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并能与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等紧密连接,通过计算机的管理,实现排污量、排污费计算、排污收费的管理统一规范,大大提高排污收费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排污费征收管理系统以总量收费制度为依据和标准,以实现排污收费工作的数字化。系统内充分体现了排污收费的正规流程,简化收费工作人员的工作。系统具有较好的统计查询功能、统计汇总功能和决策分析功能,能为用户提供一目了然的统计报表,初步实现了排污收费工作的信息化。

系统用户的组成包括:

系统管理人员-负责系统基本信息的录入,系统设置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监察人员-对具体排污收费操作流程比较了解,无须关心统计汇总的数据,只进行具体的收费工作,对排污者的情况比较了解,是收费额度灵活性的掌握者。

局长、处长-不参加具体的收费工作,但需要了解收费额度及收费进度,关心统计汇总数据,并能了解重点污染单位的集体排污费缴纳情况和排污收费的各个细项的收费情况。本系统能够实现对排污者的收费情况的查询和统计分析,以及汇总,将查询统计汇总的结果传送至环保部门的有关领导查阅。

环境监察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为环保日常监察工作服务的办公系统,办公人员可以根据相应的操作权限各付其责,通过内部电子邮件收文、发文,提交、审批完成整个监察工作流程。它可以分为环境监察工作管理(包括污染源管理、建设项目监察、限期治理项目监察、投诉举报、污染事故处理、排污收费处理等内容)、资料管理(包括资料档案、声像档案、文书档案、照片档案等管理内容)、日常管理(包括物品管理、图书管理、车辆管理、差旅管理等内容)、公共信息管理(包括国家政策、规章制度、意见建议、日程安排、留言板等内容)、个人信息管理等模块。并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扩展新的应用和功能。

该系统以现行的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依据,针对环境监察部门的工作特点,为环境监察人员提供有效的沟通、协调、控制手段,促进环境监察工作的规范化,及环境监察业务的规范化和环境监察信息的规范化。鉴于环境监察工作细节多、具体情况差别较大,《环境监察办公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建设项目监察、行政处罚、征收排污费、环保法律综合查询等多项实用功能。该系统对于促进环境监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应用移动办公执法系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排污现场监测数据和报警的无线接入。

以手机短消息和数据通信方式实现数据接入和报警接入。

环保移动办公应用整合,可广泛接入移动信息终端(PDA、WAP、手机等),实现就近告警、定向告警、移动间事故处理、移动报警、事故处理、预案分发等功能,实现环保办公的固定-移动互连,提高办事效率和应变能力。

移动办公执法系统主要由短消息平台、WAP网站、Wed网站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