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众媒体的作用

大众媒体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众媒体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众媒体的作用

大众媒体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众传媒 体育运动 虚拟现实 注意力经济

难以想象如果现代人的生活里没有网络、电视、广播、报刊……那会是怎样的景象,现代生活的特征之一就是传媒对生活的巨大影响,从早上醒来睁开眼睛那刻起,一个人每时每刻获取的信息里无处不见传媒的影子:无论是打开收音机收听早间新闻,还是展开报纸浏览最近发生的大事,又或是打开电视观看天气预报……人们关注的是信息,而对这来到自己身边的信息所依赖的媒介却习焉不察,大众传媒就是这样渗透在每个人的生活里,悄无声息又无孔不入,暗中影响着人们对现实的建构和认知。作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现代体育运动也深受媒介的影响。媒介不仅是体育运动的报道者和记录者,而且深入到了体育运动机制的现实建构之中,成为左右体育运动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力量。然而,体育运动也并非消极地受到传媒的影响,它也以自己的方式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传媒,甚至它自身就是一种复杂的传媒。

一、大众传媒、虚拟现实与体育的媒介化

什么是大众媒介呢?通常认为,“媒介就是大规模传递信息的载体,是通讯社、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的总称”[1]。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媒介化的社会,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提出了“拟象”、“仿真”、“超级真实”等术语来描述这种高度媒介化的现实。广义的仿真指摹仿,包括仿造、生产和狭义的仿真等;广义的仿真物即广义的拟像;狭义的仿真则指超级真实的再现,其仿真物为狭义的拟像[2]。

而“超级真实”又是什么呢?这要从鲍德里亚对符号价值的界说讲起。鲍德里亚认为,对于人而言,事物都同时具有两种价值:作为物品的价值和作为符号的价值。事物的文化价值主要是由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决定的,人类的社会活动总是伴随着符号交换,而对事物和符号的摹仿就是仿真。依据生产“符号价值”的因素不同,他将人类社会分为了以下几个阶段:在传统社会里,符号价值由种性决定,“在种性等级森严的社会里,没有时尚,没有社会流动,只有社会分发。在这样的社会里,符号受到禁令保护”[3]317。比如同样是龙的图案,对于不同官阶的官员而言,他们衣服上所被允许出现的图案是不同的,处于下级的官员不能使用上级的官员衣服上的图案,否则就会被视为冒犯和不敬。在这一时期,事物的符号价值主要由仿造的水平决定,所遵循的是自然价值规律[3]302-328。

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神圣价值开始解体,符号的神秘性被打破,人们生产出的物品带有了全新的属性:这些物品的价值完全由市场价值规律决定,表现出交换价值,没有什么原型。比如鞋厂批量生产的鞋子,它们都是流水线的产物,都具有相同的特征,无所谓哪个是原本,哪个是复制品。这一时期,符号价值主要由生产的水平决定,遵循的是商品价值规律。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我们进入了一个新型的仿真时代,仿真更发展为拟像,它不再需要什么原型。这时事物的符号价值主要由仿真决定,所遵循的是结构价值规律。在这个时代里,我们的世界完全被拟像与仿真所控制,拟像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已经消失,于是“拟像不再是对某个领域、某种指涉对象或某种实体的模拟。它无需原物或实体,而是通过模型来生产真实:一种超级真实(hyperreality)”[4]。

鲍德里亚用超级真实一词来说明现代社会生活不再是“在那里”的客观存在,而是彻底沦为了符号化的幻像,完全成了摹仿的产物。日常生活里不再有什么“实在”、“本质”、“真实”,一切都被“理想化”的模型所主导,不再是戏剧描述再现生活,而是生活模仿戏剧:人们从《精品购物指南》里学会如何穿衣打扮,从《心灵鸡汤》一类的畅销书里学会如何为人处世,从肥皂剧里学习如何谈情说爱……显然,这种“超级真实”主要就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产物:录像就是对现实在影像上的虚拟,录音就是对现实在声音上的虚拟,而现场直播只是意味着“在信息中事件及其复制品的瞬时接近”。

借助于鲍德里亚的“超级真实”来考察现代体育运动,就会发现它已经高度媒介化、娱乐化了:体育运动从业者变成了形象刻板的体育明星,对体育运动的报道变成了“媒体奇观”,体育变成了一种景观。

从精神实质来看,体育是以身体训练为手段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人文教育[5]。而教育又是什么呢?按照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解释,教育是“指保育(养育、维系)、规训(训诫)以及连同塑造在内的教导”,“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除了教育从他身上所造就出的东西外,他什么也不是”[6]。按照这种观点来看,体育作为人文主义教育的一部分,是个人自我完善的手段,这就意味着行动者的亲身参与。而现代社会里,被媒介所广泛报道的体育运动却并非如此,它是由“众多行业赞助,全民参与的带有一定商业性质的活动”[7],公众对体育运动的这种参与是间接和虚拟的,更多的是通过媒介来实现的一种娱乐活动,这与作为人文教育的体育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

随着体育运动被传媒变得娱乐化,体育运动从业者也变成了大众的消费对象――体育明星。有学者指出:“大众所迷恋、追逐、崇拜的偶像明星,并不是运动员本身的自我,而是经过大众传媒包装了的外在形象。……由此而产生的明星崇拜就成为伴随着对形象化的文化的一种消费。”[7]当运动员的形象变得比他的运动成绩还要重要时,媒介已经征服了体育。

于是,对体育运动的报道也就变成了“媒体奇观”,因为媒体倾向于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来观察和报道事物。有研究者一针见血地指出,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就是一场体育媒体奇观:“技术精湛的球星、狂热的球迷、性感的球星太太、充满悬念的比赛结果、层出不穷的花絮新闻”,“媒体打造的体育‘奇观文化’,把体育简约为形象、展览和故事,并且运用各种娱乐形式向不同阶层的大众推销运动员的形象、人品和成绩,每天的体育新闻报道都是按照娱乐的要求来构思”[8],在媒体打造的体育奇观面前,人们都变成了看客和观众[8]。

二、传统体育媒介、注意力经济与作为媒介的体育

按照信息传递的方式不同,媒介可分为广播媒介、电视媒介、网络媒介、纸质媒介等类型;按所传递的信息内容不同,媒介又可分为综合型与专业型两大类,围绕着体育这一内容来源,就形成了体育媒介,这就是对于体育媒介的传统定义。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它包含了多种媒介类型,涵盖了从广播媒介、电视媒介、网络媒介、纸质媒介等诸多类型,是对各种媒介在内容上的定性。

随着社会的高度媒介化,体育运动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对体育运动的报道被传媒变得娱乐化、体育运动从业者变成了形象刻板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是体育运动本身就变成了媒介,并成为左右其他媒介的重要力量。

1997年美国学者迈克尔・戈德海伯发表了《注意力购买者》一文,在文中他提出了“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用以说明在互联网时代过剩的信息里,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的资源,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世界的主宰[9]。有学者认为:“媒介经济的本质就是注意力经济。”[10]以奥运这一重要的体育赛事为例,奥运会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来自媒介的销售收入,二是来自赞助商与广告商的赞助。赞助商之所以会投资奥运会,就因为它本身汇聚了巨大的注意力资源,能够给他们带来巨大商机。正如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所指出的:“从本质上看,奥运经济是由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如果这种注意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将对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使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适当超前。”[10]从注意力经济的角度来看,像奥运会这样的体育赛事乃至体育明星就是一种媒体,发挥着媒体的功能[7],它几乎整合了电子广告媒介、印刷广告媒介、事物广告媒介、户外广告媒介和人际传播媒介等所有媒介[11]。从历史上看,可口可乐、耐克等国际品牌的成长无不得力于国际体育赛事的传播,这已足以说明体育赛事作为媒介的影响力。从现实中的情况来看,像姚明这样的体育明星,在他的成名背后所隐含的就是中国13亿人口对美国NBA的关注和由此带来的电视广告收益以及与之相关的体育服饰、用品销售的增加;火箭队以姚明为商品性形象与国内的一些企业达成的上千万元的广告收入协议,以及围绕他展开的商业文化运作[7]。

总之,在注意力经济的背景下,作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现代体育运动不但深受媒介的影响,而且它本身就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媒介,深刻地影响和决定着其他媒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2]佚名.虚拟现实、沉浸及其文化意涵.虚拟无忌网站.

[3]让・鲍德里亚著.象征交换与死亡,载汪民安等主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4]Jean Baudrillard:Simulations.New York:Semiotext(e),1983:2.

[5]王学锋.教育学视域下对身体教育与竞技运动的思考,体育学刊,2007,(9).

[6]康德著.赵鹏,何兆武译.论教育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5).

[7]刘瑛,张永军.消费经济视觉中的体育明星及消费文化功能.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

[8]陶玉流.媒介再现与体育真实建构.体育文化导刊,2008,(4).

[9]传媒观察.从“二次销售”到“购买―销售”.省略/a_ArticleShow.aspx?view_id=40619.

大众媒体的作用范文第2篇

摘 要: 新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的影响重大,本文从新媒体的大量资讯对学生辨识能力的影响,学生对虚拟空间的依赖使其责任意识淡薄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从网络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及其搭建的立体化教育平台等方面讨论了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和生活上的自主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对新媒体也越发依赖,其对大学生的交流交往、语言行为方式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 从单一到多元,从被动到主动,大量资讯降低了大学生的辨识力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电脑网络的熟悉和依赖程度远远超过上几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更注重与信息化时代接轨。调查显示“90 后”新生中,有91.9%的学生配有手机,近七成学生拥有电脑。不少新生还未入学就已经通过浏览校园网、加入QQ 群和人人网对学校学习、生活情况等进行了解。各类传媒使他们领略到多元观念的相互交融和冲突。新媒体短平快式的知识传播容易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疏于思考,习惯借助别人的结果来判断事物。大学生是一个政治判断力不高、社会洞察力不强、极易受到负面信息和情绪影响的群体,大众传播对大学生负面形象的宣传,势必影响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使其无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从现实到虚拟,从承担到逃避,极度模糊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长期处于虚拟网络环境中,导致他们因缺少知心朋友,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茫然无助”,而这也冲击着他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等。新媒体信息传播不仅容量大、传递快、覆盖面广,而且直接面向受众,没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大学生深陷虚拟世界难以自拔,在其中大胆地、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用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这就使得他们在现实世界人际关系中的诚信度大大降低,社会责任感受到严峻的考验。

二、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虽然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利影响,但是它的存在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现阶段,占领网络阵地是高校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空间和渠道的关键所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探索,力争做到教育内容与学生思想贴近,教育方式与时代贴近,教育成果与实践贴近的“三贴近”原则。

(一)利用社会型网络社区(人人网)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新兴网络交往方式――社会型网络社区的出现,在对网络人际交往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同时,通过实名制等方式,不仅摆脱了以往网络交往匿名、虚无的恶名,也成为用户扩大现实人际关系圈的希望所在。利用在“人人网”开设网络团支部,定期在网上开展团日活动,把传统意义的团日活动延伸到网络上进行,时间和空间的不受限制使得每位参与的学生都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同时,可以在网络上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将理论学习的参与面扩展,大大提高了理论学习的覆盖面和讨论深度。在网络空间,他们能够自主地搜集信息,主动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集体学习在时空上的局限性。具体操作可以网络团支部为基地,由各个自然班团支部进行理论学习主题的搜集。主题确定后,由党支部将讨论的时间及主题告知学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等,让他们做讨论前的准备,这样通过大学生都非常熟悉且喜欢使用的媒介就有效解决了当下大学生入党申请人人数众多,且专业、班级分散,不便集体学习的实际问题,也为最终实现将理论学习、小组讨论制度化和常规化奠定了基础。“文化传承”的思索,“幸福指数”的考量,“见证九十年变迁”的感动,“新生老生相约”的传承,在这些易于被学生接受的题目中我们能看到思想碰撞的火花,实践中“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样成为90后的行为指南。

(二)利用电子杂志加强学生党员教育,促进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学生党支部是学生党员学习交流的重要阵地,为了让学生党员将学习的内容由内而外地表现出来形成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实践中我们利用党支部创办特色刊物《旗帜》,并将其改编为电子杂志。电子杂志是一种非常好的媒体表现形式,它兼具了平面与互联网两者的特点,且融入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游戏等相互动态结合来呈现给读者。此外,还有超链接、及时互动等网络元素,是一种很享受的阅读方式。《旗帜》旨在以一种学生们“受欢迎”的方式,将枯燥的理论学习化为生动的解读,将个体对时事的关注变为集体对问题的思考,定期邀请学院领导、老师及时为同学们的观点评论、把脉。实践中我们看到“两会的天空,有我解读的云彩”、“红歌来了,记忆还会远吗”、“亲,今天你两会了吗”、“雷锋,一直都在”、“三好生究竟能走多远”、“保持对文化的探寻情怀”这样生动的从专业角度出发对于时事的解读,也看到党员对“中日撞船事件之我见”、“微博书记,让我们与两会零距离”、“艺术高考为何越来越热”、“为民请命忧民哥”、“为奋斗的蚁族肩负”、“食品安全问题之木桶效应”等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的精彩分析,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引领学习风潮。在学中思,在思中学,一次关于两会的讨论通过一本杂志让学生党员受益匪浅,展现了90后学生党员独立思考、关注时事、关心社会的一面,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三)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搭建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新媒体的便捷性、形象性、传播范围广等优势在实践中不断突显出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搭建立体化的教育平台,从实际出发,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逐步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通过建立形势教育网、校园生活网、心理健康教育网、科技创新网、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网,在网上开辟“社区管理模式”、网络心理工作室、网上思想教育论坛、博客、QQ 群等,融教育与服务于一体,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充分利用手机媒体,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运用手机短信平台,以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为契机和切入点,编制相关的简短信息,发送给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校园中开通手机报、微信群,以这些图文并茂并深受喜爱的形式对学生关心或困惑的问题、焦点问题和热点话题进行解答、交流、沟通,帮助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可以利用手机报、微信群把校园中的新闻、趣闻以及同学们关注的身边热点广为传播,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感受到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在新媒体时代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他们的特点,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该文章为天津师范大学党建专项资助项目52WT1314)

参考文献:

[1] 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局面.思想理论教育刊,2008(1)

[2] 杜亮.3G 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思想理论教育,2010( 1)

大众媒体的作用范文第3篇

1新媒体的概念和特征

1.1新媒体的概念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媒媒体而言的,是伴随着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无限通信技术以及相关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传播媒介,是在传统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前主要以微博、微信媒体形态呈现出来,其突破了传统媒介中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的界限,实现的信息传播结合交流的交互性、及时性和共享性,是当前网络媒体发展的主流传播形态。

1.2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的多样化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与其自身特征是分不开的,新媒体不仅消除了传统媒介之间的边界给媒体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在表现和传播形式上都表现出其自身的特征性,其具体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受众主体呈现个性化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受众主体呈现多样化,可以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主体,团体、个人均可,社会群体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新媒体形式的新闻,更加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突出,更有利于满足于不同的主体需求,从根本上促进了其在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2)信息表现形式的复合性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性,呈现多元化发展其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音频等于一体,将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电视等传播形态充分融合,整合了多种信息资源,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交互性和共享性。

(3)传播方式的实时性和广泛性

新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并借助终端设备,实现信息、接收和传播的即时性和广泛性,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互动表达和获取成为现实,同时也让其越来越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其心理变化,这对进一步发挥其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积极影响。

2新媒体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目前我国大学校园用户已逾3000万,平均年龄为20.84岁,青年学生群体已成为新媒体应用与发展的主力军。而随着新媒体的纵深发展,其正在逐渐成为各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并凸显其独特的作用。

1)新媒体促进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多种方式,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心理教育中的课堂模式,拓展了教育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思想以图文并茂的网络新媒体形式展现出来,并进行广泛传播,以此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植于学生的日常信息交流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并塑造着学生的心理发展模式;同时,新媒体发展下,学生即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者,心理健康教育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变为教育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而学生真正成为了教育主体。

2)新媒体极大的拓宽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固定、覆盖面窄、影响范围和力度小的局限性,实现了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全方位性,将传统教育模式引向网络平台。当前,许多高校也逐渐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并构建了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借助于网络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将传统教学平台转向在线远程教育,一方面促进教育工作者能够紧跟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更全面、细致的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以便更有针对性的进行矫正教育;另一方面,通过新媒体教学平台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认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不断的完善自我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塑造和锻炼心理素质,以此适应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

3)新媒体能够显著的提升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实现教育目标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新媒体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其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中单板、枯燥和乏味,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一种生动、形象、具体的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内心对比,以此来明辨是非,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参与性和现实教育意义,这都从根本上提高了其教学效率和效果。

3新媒体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新媒体的发展突破了信息流通和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然要紧跟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并将两者充分的融合,彼此促进,从而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和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1)运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当前,网络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复杂多元、良莠并存的社会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而许多大学生的心理水平还没有完全成熟,较容易受这些思想观念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出现心理疾病或是心理扭曲,这势必会使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各高校研究的热点话题。关于这一课题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而新媒体的发展更是助推了传统课堂向以网媒为主体的在线课堂转化,新媒体已经深刻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依赖于新媒体,更倾向于利用新媒体技术来获取知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者应该以学生为主,只有通过新媒体才能够密切联系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实现有效的心理沟通和教育。由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为关键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其中,以更好的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也能更好的调到学生的主动性,增添教育的乐趣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内健康发展。

2)构建多元化的新媒体教育模式。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心理问题,认识和掌握心理变化规律,以实现健康成长之目的。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紧跟媒体发展前沿,将新媒体技术渗透其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上深入的挖掘其优势,以凸显其媒体的个性化、受众主体的细致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信息传递的实时性等特性,并充分的利用这些优势,以此为基础来构建多元化的网络新媒体教育模式,并充分的与传统课堂教育相结合,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创新和发展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得两者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

4结语

大众媒体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幼儿园、打击乐

在传统的打击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演示图谱,又要指挥孩子演奏,有时手忙脚乱还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多媒体它不仅是一种知识载体,也是教师的辅助工具和幼儿的认知工具。多媒体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互功能,教师可以让显示屏上的画面和存储的声音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主动调控、快捷交互。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录音、录象教学手段中的种种弊端,教师能更加主动地控制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人机对话方式,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述形式;与多媒体进行双向交流,还能让幼儿得到计算机的鼓励与帮助。因此,我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进了我们的打击乐课堂中,以下几点是我在打击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所带来的效益和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的生动形象性能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的注意力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稳定,易受情感支配,很容易分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它声像结合,色彩鲜艳、表现力丰富,因此可以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萌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如在小班《大象和蚊子》打击乐活动中,借助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引出故事,不仅引起了幼儿的注意,而且很好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小班幼儿年龄小,提供丰富的直观画面自然的增加了教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优化教学环境。画面中出现的可爱憨厚的大象形象一下子就把幼儿的眼球给吸引住了,大大的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再加上小巧可爱的蚊子形象,配上生动的声音效果,整个画面把幼儿拉进了故事情节中,一下子就明白了故事所表达的意思:知道大象一睡着,小蚊子就可以去叮大象,大象甩尾巴时,小蚊子就要躲远点,不能让大象尾巴碰着,当大象尾巴不动时,小蚊子又可以去叮大象,大象使劲跺脚时,小蚊子就要“死掉”。这种用故事的形式表达打击乐的内容,不仅新颖而且生动,为幼儿后面的打击活动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显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能直接感受,切身体验,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音乐并不像语言一样具有具体的含义和明确的词汇、句子,也不像美术用一些简单的线条来表达含义,音乐是抽象的、内在的。在幼儿园的打击乐活动中更需要声形并茂的事物,更有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只有理解了音乐作品,才能掌握音乐的节奏和情感,才能和谐的将作品演奏出来。在大班打击乐活动《木瓜恰恰恰》教学中,为了让幼儿感受印尼歌曲热情活泼的节奏特点及欢快的旋律情绪,启发他们创编各种节奏乐,并自编动作,将这节课设计了这样的课件,用一条彩色光柱随音乐图谱节奏移动,这样既可以代替教师的演示,也可以让幼儿清楚的感知音乐节奏。当幼儿准确的拍出节奏乐就会得到计算机的赞扬,生动有趣的游戏情节是幼儿体验到了游戏的成功,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又如:在大班打击乐《库企企》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直观的演示音乐分为哪几段,用图片代替了每段音乐所表达的含义,比如利用多媒体用图片给乐段配对,只要轻轻一点鼠标,配对结果就一目了然,而且给整个活动增加了趣味性,再结合音乐,幼儿就能自然而然的理解音乐的内涵。

三、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示,能把以往教学中无法表现出来的抽象事物和现象变得形象、生动、具体、直观,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一剖析,还能有力地支持和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幼儿在闻其声、见其形、人其境中运用多种感官发现规律、理解关系,使其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帮助幼儿理解及区分不同的音乐性质,优美抒情的歌曲配上小鸟自由的滑翔,小花慢慢地展开花瓣等画面;而欢快活泼的歌曲则配上跳跃的小兔,嬉戏的孩子,让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来感觉及区分这两种不同的音乐性质和节奏。

四、多媒体的集成性,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

多媒体具有很强的集成性,它可以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媒体资料,如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交互和综合处理。打击乐教学中结合多媒体,不仅有形象生动的画面,而且还可以设计有趣的图谱,还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在多种刺激物下,幼儿的注意是非常集中的。幼儿在活动中,主要是依靠听觉、视觉、动觉等多种感官进行的,调动幼儿的动觉自主地参与活动,这便是这节活动的成功点。如:在大班打击乐《斗牛士进行曲》的活动中,充分运用图象、录音等多媒体手段,让孩子利用多种感官来体会音乐性质的变化,使他们都能参与表演。斗牛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的运动,为了使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形象,在欣赏活动时我结合了一些视觉辅助材料进行欣赏。通过电视画面带来的视觉效果帮助幼儿理解、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大致情绪和乐曲的基本拍子。同时结合精心设计的图谱,通过图谱上的色块逐步加深,使幼儿了解乐曲情绪变化越来越热烈,三组颜色方格的排列使幼儿了解了乐曲是ABA结构,小方格、曲线的排列使幼儿找到了乐曲的间奏和尾声,层层深入欣赏乐曲,了解乐曲的旋律、风格、结构、节奏,为下一步幼儿的动作体验提供了条件。

五、多媒体的实用性,便于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

多媒体是根据个人需要,可以随意编辑教学设计。多媒体可以插入任何一项媒体,经过编辑就能方便使用。不仅幼儿不受任何干扰地参与音乐欣赏,而且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教师也能轻松的进行教学。在以往的图谱教学中,就单凭乐器的弹奏或音乐的直接播放,或简单的乐谱,都显得乏味无色。幼儿不仅学得也很吃力,而且兴趣也不高。现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灵活地随意点击,而且可以制作生动有趣的图画,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极大丰富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使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而且电脑多媒体能容纳丰富的乐曲,音响的混响能丰富音乐的旋律美,可以让孩子们最大限度的享受音乐。促进幼儿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幼儿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

实践表明,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同时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成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还大大增强教育的表现力。在幼儿园打击乐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打击乐活动的质量,让我们的打击乐活动变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陈青雅.《浅谈幼儿园多媒体辅助教学》.谭阳教育信息网,2002-12-2

[2]石小川.《多媒体音乐益处多》.星海学校教学网,2006-4-25

[3]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大众媒体的作用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网络 多媒体技术 大学英语 写作课教学

【论文摘要】近年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写作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写作教学,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重点探讨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英语写作课教学中应用的具体过程、应用的优势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为大学英语写作课教学改革及教师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概述

近年来,计算机与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教育部2004年1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写作能力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水平与思维能力, 是英语教学的基本技能之一。目前指导我国写作教学的最著名的理论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理论。针对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输入假设(comprehensible input), Swain提出了可理解的语言输出假设(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她认为学习者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仅有可理解的输入是不够的,必须促使学习者充分利用现有的语言资源对将要输出的语言进行思考,使输出的语言更加恰当、准确、容易理解。这一理论的提出成为思考如何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引入英语写作教学的切入点,促使我们对高校英语写作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

二、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高校多半仍采用传统的成果教学法(product- oriented approach)进行英语写作教学。这一方法强调写作的最终结果——思想表达清楚,语篇连贯,无语言错误。教学中教师是中心,向学生讲授写作技巧、分析展示范例、让学生模仿练习、然后批改学生的作文,最后点评写作中的典型错误。这种教学法只重视了教师的语言输入作用,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关注,教师批改的只是终稿,而学生很少讨论、相互交流, 对批改出的问题很少能进一步探讨, 造成写作水平提高缓慢。要想改变目前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改革传统的写作成果教学法,采用最新的过程教学法(process-oriented approach)。

要想实现过程教学,就需要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引入英语写作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在英语写作课上,教师可以利用文本、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各种传播媒体的组合把写作理论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监管学生写作的全过程:构思、讨论、草稿、修改到反馈,结合学生作文情况,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用教师批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进行反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输入丰富的语料,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语言输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较快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和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此外,学生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语料资源在课外自主学习,进行写作训练。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学生拿到题目后, 可上网查阅相关材料, 分析、整理、摘要,然后开始创作。

2.学生在写作中, 要不断的进行重写和编辑,利用计算机编辑功能, 可以轻松地复制、粘贴进行修改,并能保存不同版本, 供以后研究使用。

3.教师通过阅读学生保存的不同版本了解他们构思和修改过程。

4.学生写完后通过电子邮件随时发给老师。

5.教师可以把收到的作文通过邮件发给其他同学(最好省掉作者的名字), 由他们进行评改并做出反馈。教师集中反馈意见后,把问题分类,将其和优秀文章一并在课堂上或网络上, 要求学生上网参与公共论坛讨论。教师也可以在线参与学生讨论,回答学生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课堂教学。

6.教师利用所收集的实效性极强的材料建立学生作文语料库, 进行词法、语法、语体等各方面的研究, 科研针对性强。

三、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对学生写作的帮助

多媒体的出现为学生参加课堂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不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灵活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相互交流, 通过E-mail等形式与同学或老师沟通, 及时、准确地解决自己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取长补短, 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多媒体还为学生的写作准备阶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丰富的英文杂志、报刊资源、文学故事、原版小说以及专业的论文、评述等。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相关体裁、题材和范文, 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 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文体、某些题目的训练, 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对教师教学的帮助

教师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的出现并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而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学,使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更充实, 更高效。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多媒体为教师准备素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利用网络,教师可以搜集许多相关的资料以及优秀的范文, 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 并运用到教学中。其次, 多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和学生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写作动向,并就其出现的问题给予解答,节约了时间, 提高了效率。最后, 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教师的授课内容与形式多样,图文并茂, 使写作课不再是枯燥的讲与练。

四、运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写作教学应解决的问题

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写作教学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但具体的实施与操作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 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 解决学生利用多媒体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非每个学生都能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得十分熟练。如果不在写作前加以引导, 只提供相关的网站, 不指导他们进行相关的活动, 结果是大量的时间被耗费在无关的网页浏览和相互咨询聊天上, 而真正的写作开始后, 只能敷衍了事。

其次, 多媒体技术相关软件的开发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相应的批改软件, 批改作业和讲解作文对教师来说也将成为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因此,设计作文评判和讲解软件, 才能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 我们发现在大学英语写作的教与学中, 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对学生的写作过程产生积极影响。教师能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进行施教,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运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后, 大学英语的写作教学必将变得生动有趣, 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马广惠,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4):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