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气环境研究

大气环境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气环境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气环境研究

大气环境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大气;环境保护;问题;制度建设

前言

近年来农村大气环境问题多发,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导致人们生活受到一定的威胁,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农村大气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燃煤及秸秆焚烧大气污染、农药及化肥大气污染、养殖场大气污染、乡镇企业大气污染等。上述污染直接造成农村大气环境日益恶劣,导致我国可持续发展农业体系受到严重限制,在当前农村环境保护及控制中刻不容缓。

1 农村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农村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依照要求进行秸秆处理,胡乱焚烧,使用燃煤、秸秆、树木等作为生活燃料,在农业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胡乱圈地进行牲畜养殖、构建工厂,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大气环境建设效益,导致农村大气受到严重污染。对上述污染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导致农村大气环境问题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城乡建设不完善,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城乡发展的主要特征。在上述环境背景下,农村建设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希望通过各项建设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忽略了对农村大气环境的保护,从而导致农村大气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尤其是现代化农村建设过程中过于重视工业化生产、农畜牧养殖,将经济效益视为一切,过度开发农村环境资源,向大气环境中排放污染气体、有毒气体、有毒物质等,加重了农村大气环境污染。

第二,缺乏相应教育宣传,没有形成保护规范。我国农村建设过程中并未对大气环境保护进行重视,在工作过程中并未将大气环境保护作为农村建设的重点,这造成大气环境保护的缺失,导致大气环境保护效益大打折扣。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将核心放在大工程、大项目上,没有结合农村大气状况形成有效的法律管理条例,缺乏针对性保护制度,仅采取末端处理措施,这根本无法全面控制农村大气环境污染。与此同时,政府并未将农村大气环境保护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没有在该基础上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大气环境保护操作、保护事项、保护条例等进行明确,缺乏针对性教育,这也导致农村大气环境保护效益受到限制,造成农村大气环境污染加剧。

第三,脱离环境保护实际,无法实现高效控制。我国农村大气环境保护与农村大气环境污染实际相背离,没有形成针对性控制策略,在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关组织、资源及环境的支持,无法全面控制农村大气环境污染,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村镇农业环境监测部门仅为城镇农业环境监测部门的三分之一。农村大气环境保护机构明显少于城镇,根本无法满足当前农村大气环境保护需求,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农药使用量明显上升,农村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部分农村虽然设立了相关的监测机构,但并未形成完善的监测规范,没有依照市场规律对大气环境管理进行调控,最终导致大气环境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造成其管理质量大幅降低。

2 农村大气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设策略

2.1 构建系统管理制度,强化宣传教育力度

农村大气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大气保护制度体系进行系统规划,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基础上形成针对性管理制度框架,其具体包括农村大气环境目标责任制度、农村大气环境整治处理制度、农村大气环境定量考核制度等。

农村大气环境目标责任制度要明确农村大气环境保护内容,对农村大气环境保护的目标、保护区域、保护责任体制进行科学设定,对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进行调整,最大限度消除职能重叠;大气环境整治处理制度需要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各项处理规范进行明确,对处理流程、处理操作、处理策略等进行制度设定,构建各个环节的农村大气环境保护制度控制体系,从而全面提升农村大气环境保护效益;农村大气环境定量考核制度需要对环境保护落实效益进行考核,确定人员是否依照工作制度要求落实工作内容,对其落实状况、工作状况、工作质量及过程进行全方位把握,形成针对性惩处策略,定项定量,实现系统化、科学化农村大气环境保护绩效考核。

2.2 把握乡镇统筹发展,构建系统补偿制度

系统补偿制度作为农村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对农村大气环境保护效益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该策略落实的过程中政府要把握好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强调大气环境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将其作为一项有价值的公共产品,向人们“有偿”开放,形成“谁破坏谁付费,谁受益谁补偿”的大气环境补偿制度。该制度中需明确破坏者的补偿额度及惩处限度,确保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农村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大气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大气资源被无节制利用或污染。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在补偿制度中明确大气资源的“价值”,确保大气资源可以像生态产品一样获得回报,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大气资源的“市场化”,使人们能够对农村大气资源污染进行“付费”。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大气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使人们主动参与到农村大气环境保护过程中,大大降低了农村经济发展成本,对城乡统筹建设效益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3 规范农业生产制度,强化大气保护效益

农村大气环境保护制度构建的过程中要对农业生产进行规范,通过构建生态型农业体系降低农业生产对大气的影响,根治农业生产造成大气污染恶性循环,治标治本,从而全面提升农村大气环境保护效益。上述制度构建时要结合乡镇建设规划,在农村区域生态环境发展基础上融入生态理念,形成大气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制度,如农业生产过程中结合大气保护需求禁止使用“敌敌畏”、“灭虫灵”等农药,引入虫子的趋光性进行集中杀虫;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结合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形成针对性生态环保农业体系,构建针对性农业生产结构,从而降低农业生产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要构建环境准入制度,对乡镇环境污染进行控制,防止乡镇环境转移,加强昂企业环境保护准入控制,消除城镇企业入村后造成的生产影响。

3 总结

农村大气环境保护制度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农村大气环境污染状况及农村农业生产建设状况,从上述两方面出发形成针对性环境保护控制策略,对大气环境保护进行规范和管理,从而实现农村大气环境保护效益的最大化,从根本上加速农村大气环境保护发展进程。当前我国在上述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仍需不断深入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李真熠.农村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分析与防治对策建议[J].南方农业,2015,04:23-28.

[2]陶品竹.大气污染防治地方立法的困境与突破――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为例[J]. 学习论坛,2015,04:69-73.

大气环境研究范文第2篇

摘 要:将PSR模型作为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的依据,从体现环境、社会、经济是否协调发展的角度对许昌市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从时间尺度上(2001―2010年)对许昌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估和动态趋势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许昌市大气环境质量处于较安全级别,2001―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稳定且呈好转趋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关键词:大气环境质量 PSR模型 综合指数法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a)-0084-04

大气环境质量是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科学定量的评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研究某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污染指数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属性识别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各具特色,但它们无一例外地只考虑了根据监测结果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级别的评价,而忽略了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等因素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价。笔者认为,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应不仅全面系统地反映出该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也应反映经济、社会、环境是否协调发展,污染控制手段是否有效可行,从而判断该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是否安全,进而对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危险要素”甄别筛查,为进一步改善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基于以上考虑,文章将世界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OECD)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提出的PSR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压力-状态-响应)作为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依据,该模型考虑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自然资源质和量的变化,人们对这些变化的响应,采取的减少、预防和缓解自然环境不理想变化的措施[1]。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文章以许昌市为例,初探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式,旨在对各中原经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和判断环境、社会、经济是否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 评价模型

1.1 指标体系

依据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指标体系[2](见表1),系统压力指标表征人类活动、自然资源等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压力与负荷;系统状态指标表征大气环境质量的状况;系统响应指标表征人类对大气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对策、措施或效果。

参考值的确定依据:(1)已有国家标准,采用较优级别标准作为安全值,较劣级别标准作为临界值。如C8、C9、C10均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值作为安全值,二级标准值作为临界值。(2)国家或地方的发展规划目标和环境保护计划目标。如C6、C7分别依据《河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标准值7.4和17.6作为临界值,取其值的50%作为安全值;C15依据《河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标准值40%作为临界值,取其2倍值的80%作为安全值。(3)零值法。如C12将酸雨发生率为0作为安全值,酸雨发生率为50%作为临界值;如C12、C13分别将同比SO2和烟尘排放减少幅度为0作为临界值,取同比SO2和烟尘排放减少幅度为20%安全值。(4)类比标准。参考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国内或省内平均水平城市的现状值做安全值,采用国际或国内公认的较劣值为临界值。如C1和C4分别采用城市人口密度和人均拥有汽车量较大的城市(深圳、上海等)的值作为临界值,采用部分人口密度和人均拥有汽车量较小的中小城市的平均值作为安全值;如C2、C3分别采取河南省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电耗较大的城市均值作为临界值,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电耗较小的城市均值作为安全值;C16采取河南省废气治理投资占GDP比重较小的城市作为临界值,废气治理投资占GDP比重较大的城市作为安全值。

1.2 数据规范化处理

用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值表述评价对象现状与安全状态的符合程度和向目标接近的速度。该值越接近1,就越安全;该值越接近0,就越不安全。归一化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数值越大越好的正向型指标:

Y= (1)

对于数值越小越好的负向型指标:

Y= (2)

式中:Xij为指标的现状值;Xmax为指标参考值的最大值;Xmin为指标参考值的最小值。

1.3 权重的确定

对省市的环保专家、生态学家以及城市管理者进行Delphi问卷调查,在汇总专家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按层次分析法原理,采用方根法,得到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最后采用熵技术对AHP法确定的权系数进行修正得出权重值。

1.4 城市生态安全质量分级

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成果,制定了大气环境质量分级标准。具体见表2。

1.5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0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和《河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2001年至2010年《许昌市统计年鉴》和《许昌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具体数据值见表3。

2 结果现状评价

许昌市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及项目层、指标层评价结果分别见图1、图2。

从图1可知,2010年河南省和许昌市大气环境质量级别均为较安全,许昌市大气环境综合指数为0.6784,略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从许昌市项目层评价结果来看,系统状态> 系统压力>系统响应。

从系统压力来看,许昌市所受压力小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处于安全级别。由图2系统压力各指标层数值可知:C1(城市人口密度)和C5(森林覆盖率)劣于省均水平外,其余6项指标均优于省均水平且处于较安全级别以上,这说明许昌市单位GDP能耗、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SO2排放强度和烟尘排放强度等指标处于河南省前列,并未对系统造成较大的压力。城市人口密度较大和森林覆盖率低主要是由于许昌市土地面积较小,仅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0%,珍贵的土地资源使大面积植树造林不能成为现实,但从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13 m2)等指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森林覆盖率低的不足。

从系统状态来看,许昌市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指标层数值均优于省均水平,除C8(PM10年平均值)处于临界安全级别外,其余均处于安全级别。主要是因为许昌市的能源结构仍以燃煤为主,属于煤烟型污染。

从系统响应来看,许昌市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从指标层来看,C14(废气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几乎为0,说明在废气治理投资方面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 趋势分析

从图3许昌市2001年至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大气环境质量总体比较稳定且有所好转,综合指数维持在临界安全与较安全之间,年际间表现出2001―2007年间变化不大,2008―2010年明显好转的变化规律。系统压力和系统状态较好,基本维持在较安全级别以上,但2007年系统状态降至临界安全,主要是由于该年度SO2和NO2年均值同时高于往年造成的。系统响应能力整体较弱,维持在不安全与临界安全之间,这主要与废气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偏小有关。系统压力、系统状态和系统响应年际间变化规律与综合指数相似。

采用国家环保局《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1991年)推荐的Daniel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2001―2010年许昌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趋势分析。取0.05为显著性水平,趋势评价结果见表4。

4 结语

2010年许昌市大气环境质量级别为较安全,综合指数、系统压力、系统状态和系统响应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影响许昌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限制性因素主要为城市人口密度较大、森林覆盖率较低和废气治理投资水平较低。从2001年至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变化呈一定的阶段性,2001年至2007年变化不大,而近3年上升较快,综合指数和系统状态变化稳定,系统压力和系统响应呈显著好转趋势,说明许昌市在“十五”与“十一五”期间大气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协调。

参考文献

大气环境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源;调查要点

中图分类号 X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120-01

2008年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取代了1993年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然而在实施与审核时,部分环评单位就监测站中的大气环环境评价与监测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存在疑惑。同时对新的导则中技术要点的理方面不熟悉,不利于环境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评价当中研究污染源的要点具有重要意义。

1 对大气的污染源进行调查

项目污染源的调查中,新导则中对一级与二级的评价项目进行分析时,即对项目的全部污染源以及与项目排放的污染物相关的在建或者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进行调查。旧版的导则仅对一级与二级的评价项目分析,主要有拟建的项目、评价范围以内的工业以及民用等污染源进行分析。新的导则还对三级评价的项目仅调查分析其的污染源;而旧版的导则仅对拟建项目当中工业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分析。此外,区域的替代方案进行了明确:需要对范围以内的全部拟替代污染源进行调查,而旧的方案件中则未规定。

2 对污染源的调查分析

在污染源的调查分析过程中,新旧版的导则具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3 污染源的调查内容

3.1 一级评价中项目污染源的调查内容

3.1.1 污染源的排污调查

新版的导则对组织或者无组织的污染源排放量过程中,多增加了满负荷进行排放的规定,有效减少了负荷未满的情况下,所调查得到污染源的数据较小的现象。因此,与旧的导则相比更加严谨,同时新的导则还对具有周期性的排放污染源进行其排放系数的确定,即排放的系数值在0到1之间,通常按照季节或者月份以及星期的不同确定其排放的系数。

3.1.2 污染物的排放方法

对于污染物的排放方法当中,新版的导则把排放的方法划分成点源、线源、面源以及体源等方式;对于对污染源的调查内容也是根据点、线、面与体这四种排放的方式进行确定的。旧版的导则仅将污染源分成面源与点源两种,并将厂区以内的部分属于线源的排放源划入面源,根据面源的排放进行统计,未考虑对体源进行统计。为此新版的导则比旧版的导则更加先进、合理与科学。

3.1.3 点源的内容调查

新导则与旧的导则在点源的内容调查方面大致相同,对于排气筒的出口内径、底部的中心坐标、以及其的高度、烟气的出口速度与温度等方面整体变化不大。新版导对于毒性排放量很大的物质用g/s作为排放量的单位;而久版的导则用kg/h表示,由此可见单位越小就越说明毒性排放量的峰值对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新版的导则对排气筒中底部的中心坐标进行调查之时,必须对其底部海拔的高度进行调查。

3.1.4 面源的内容调查

新与旧的导则对于面源的内容调查仅在面源排放的高度、项目污染物的排放量方面相似。然而新导则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之时,考虑到地形的参数计算问题,面源是把评价范围在划定的坐标系中网格化;而旧导则无须考虑地形参数,加上对面源进行划分较为简单。因此可使用相对坐标表示污染源坐标。

3.1.5 体源以及线源的内容调查

旧版的导则当中对污染源的调查未涉及体源;而新版的导则在体源内容的调查当中涉及体源高度、体源的边长、中心坐标以及排放的速率等内容。此外,旧版当中对线源的内容调查时,把线源归入到面源进行考虑;而新版的导则在线源的内容调查时主要为线源距离地面的高度、尺寸大小、污染物的排放速率以及道路的宽度等方面。

3.2 二级与三级的评价项目中污染源的内容调查

对于二级、三级的评价项目污染源内容进行调查时,旧版与新版导则在二级当中评价项目的污染源内容调查,均根据一级的评价项目进行从简调查。在三级中评价项目的污染源内容时,旧版的导则仅调查污染物的排放方式、排放量、面源以及点源的排放参数等内容;新的导则对对污染源的内容调查时较为简洁。

4 结语

总之,新技术导则在旧导则基础上不断补充与完善,更显得合理、科学以及严谨,并且可靠性与操作性更强,有助于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因此研究大气环境的影响评价当中污染源的调查要点问题,能够提高环境测评的准确性,促进大气环境的评价事业更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育红.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污染源调查要点分析[J].能源环境保护,2010,24(03):49-51.

大气环境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兰州;大气环境质量

中图分类号:X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08404

1引言

层次分析法(The Analt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其原理在于把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由高层次到低层次分别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方案层、措施层等。并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列问题,进而根据综合权重按最大权重原则确定最优方案。该法广泛应用于地区经济发展方案比较、科目技术成果评价、资源规划和分析及企业人员素质评测等方面[2]。其在环境质量评价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多方面的研究\[3~6\]。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兰州市“十二五”期间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真实、客观的反映兰州市大气质量状况。

2层次分析法

2.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层次结构模型中的层次一般由上至下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表示决策者要达到的目标。第二层为准则层,表示衡量是否达到目标的判断准则。第三层为方案层,表示可供选择的方案。这样的层次结构确定了这三层的隶属关系,即同一层次的因素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因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上一层次因素的支配,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递阶层次。

2.2构造各层次判断矩阵

同一层次之间的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来说会有权重的大小决定其重要性。将本层次的有关因素两两比较,进而评定其对于上一层某一准则(或目标)的重要程度。若某一层有m个因素,将这m个因素两两进行比较,用数值表示出来,并写成判断矩阵。把这第i个目标(i=1,2,……,m),记作A=(aij)m×m。其中,aij>0,aij=1eji,aii=1。

2.3层次单排序权重的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是指,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各因素对其影响的重要性的排序,以权值表示影响程度。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片面性,在进行两两比较评分时,作出的判断矩阵一般不具备完全一致性。因此,需进行一致性检验,否则得出的因素优劣数值排序就会有逻辑上的矛盾。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ni=1,i=1,2,3…n;

(2)计算Mi的n次方根,i=Mis;

(3)对向量=\[1,2,…n\]T归一化处理:Wi=i∑pi=1i;

得特征向量:W=\[W1,W2,…Wn\]T,即为各因素对上一层某要素的相对重要权重。

(4)计算两两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λmax=∑ni=1(AW)inWi=1n∑ni=1∑ni=1aijWjWi

(5)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两两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指标为CI(Consistency Index):CI=|λmax-n|n-1,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7](Random Index),见表1, 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CR(Consistency Ratio):CR=CIRI。当CR

3.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依据评价因子,依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2000修改),见表4。建立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层次结构模型。该模型分为三层:以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层,以大气质量评价因子为准则层,以大气环境质量级别作为层次分析的方案层[7]。见图1。

表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评价因子一级标准(C1)二级标准(C2)三级标准(C3)SO2(B1)0.020.060.1NO2(B2)0.040.080.08PM10(B3)0.040.10.15

3.2构造判断矩阵

在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层(A)下,构造准则层(B)中各评价因子(Bi)的相对重要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B)。其构造方法是以各评价因子的污染指数为标度,两两比较得到矩阵元素。而评价因子污染指数是评价因子实测浓度与该因子相应的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比值,即BB二级标准,本文中3个因子的污染指数分别为B(SO2)B(SO2)二级标准、B(NO2)B(NO2)二级标准、B(PM10)B(PM10)二级标准。由此构建的各因子(准则层)的相对重要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B)如表5所示,数据以2010年为例。

3.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从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2010年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可见各判断矩阵都有满意的一致性。

3.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将2010~2015年准则层对目标层做图,见图3。2010~2015年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主要受PM10的影响,其权重在0.5102~0.6077之间。其次是SO2的影响,而NO2的影响则最小。因此要提高兰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关键是要加强对PM10和SO2的污染控制。

5结语

层次分析法具有系统、简洁实用、适用性强的优点[8]。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兰州市大气污染程度以及客观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评价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2010~2013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为三级标准,2014年和2015年兰州市空气质量符合一级标准。这说明在“十二五”期间,兰州市空气质量是有好转的趋势,这与兰州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评价具有一致性。在此期间,兰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受PM10的影响最大,其次是SO2,而NO2的影响相对较小。

张勤虎,等:层次分析法在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环境与安全

参考文献:

[1]许树柏.层次分析方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4.

[2]卓倩,杨文卿,钱庆荣,等.层次分析法在福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60~65.

[3]易睿,丁志成. 层次分析法(AHP)在扬州市“十一五”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12):154~157.

[4]许文杰,陈为国.应用灰色聚类法评价水体富营养化[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7, 22 (1): 49~52.

[5]吴立根,张江山,陈盛.灰色聚类法评价山仔水库富营养类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 32(4): 190~192.

大气环境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经济分析,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

中图分类号:X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160-01

1、背景

目前,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燃煤电厂在电力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煤烟型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大量燃煤电厂的投运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降低了大气环境,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目前国内燃煤电厂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着眼于对污染物的浓度分布预测和对污染物产生的影响进行定性描述。对所投入的污染治理设施的经济评价也只是对工程总投资、运行费用和相应的效率进行比较。由于无法将环境效益定量化的描述和比较,因此项目的相关决策者尤其是非专业的决策者对很难对环保效益有客观公正的了解。这种结果也很难直接应用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经济损益分析。目前环境成本还并没有完全被发电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考虑在内,在现行的电价机制中环境成本也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这样情况必然导致燃煤电厂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最终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也是目前燃煤电厂造成环境污染恶化的重要原因。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也称为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任务是衡量建设项目需要投入的环保投资所能收到的环保效果, 包括用于控制污染所需投入的费用和控制污染后可能收到的环境与经济实效。经济效益比较直观,容易进行货币化计量。而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则很难进行货币化计量。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未能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的外部性因素,因此经济损益分析实用性较差,未能在项目建设中起到应有的评估与参照价值。

2、解决思路

因此加强燃煤电厂的环境污染损害的基础性研究,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评价,对电力行业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提供准确详尽的参考便成为需要我们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将问题的解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⑴ 在深入研究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估算的研究背景及重要性的基础上,研究开展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意义和进行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环境损害成本估算的必要性。同时对国内外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阐述,以便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

⑵ 研究环境损害成本计量相关理论,包括环境价值的评估理论和环境破坏实物型损失的计量理论,并对环境损害成本估算中涉及的环境经济学概念进行专业性介绍。

⑶ 在深入研究点源长期扩散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估算中对污染物暴露浓度预测的实际需求,在点源长期扩散模式计算思路上进行适当改进。使其在环境损害成本估算中污染物暴露浓度的预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⑷ 确定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环境损害成本估算体系,提出了“估算分区,各区细化单元格”的估算方案。引入污染物暴露水平预测模型,建立以污染源强、区域气象要素、区域环境敏感要素和区域经济要素为基础参数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环境损害成本计量模型。

⑸ 以面向对象语言(Visual )为工具,对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计量模型进行程序设计,最终实现具有可视界面的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计量的应用软件。能简单、直观的计算各种基础参数下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环境损害成本。

3、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研究旨在建立关于污染源、敏感点、气象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估算连动模型并编制相应的软件程序。本研究不仅能完成燃煤电厂的环境损害成本估算,为环境成本内部化和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软件同时能进行各计算参数的修改,以判断各影响因素对环境损害成本估算的贡献程度,为采取相关措施提供可靠依据。研究技术路线如下所示:

对点源长期扩散模式在计算思路上进行改进,使其满足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估算中对污染物暴露浓度预测的实际需求。通过研究污染物剂量与环境损害成本的关系,将改进后的污染物扩散模型和环境损害成本计量理论相接合,建立以建设项目污染源强、区域环境敏感要素、区域经济要素和区域气象要素为基础参数的环境损害成本计量模型,并实现有效的程序计算和可视的输入、输出界面。

4、结论

通过对燃煤电厂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主要拓展两方面工作:一是建立适合于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计算的污染物预测方法;二是建立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估算体系和计算模式并编制计算机程序,能方便的进行多次计算,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在进行污染物暴露浓度预测时,预测单元格中心点坐标采用合理简便的极坐标表示。在小风时的计算模式中要考虑污染物横向扩散,计算各个方向小风对预测单元格内污染物长期暴露浓度的贡献值则更为合理。

(2)通过建立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估算体系,提出“分区估算,各区细化单元格”的估算方案,确定了以建设项目污染源强、区域气象要素、区域环境敏感要素和区域经济要素为基础参数的环境损害成本计量模型。

(3)开发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估算软件。该软件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操作者通过工具菜单发出指令,进行参数输入,计算机自动完成数据库调入、计算显示和输出保存等功能。该软件能简单的修改各计算参数,方便的完成多次计算并进行相应存储。

5、展望

本文在燃煤电厂环境损害成本估算的污染物浓度预测及其模型建立并程序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着改进的空间。

⑴ 通过模型的剂量-反应关系参数和货币化参数的进一步改进,提高计算参数的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