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理学是物理学家创造性的劳动成果.物理教学使学生获得他们未曾拥有的物理知识,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认知过程.但教学中的创造性认知过程不是一种天然的创造.一方面它不同于科学家的创造,另一方面,其创造程度受教师创造性的影响.因此,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思想.创造性的教学手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意识及认知风格的形成,具有发挥创新教育的榜样作用.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创造性的实验设计
创造性的实验设计包括:增加和改进演示实验,变演示为学生分组实验,利用实验解答物理习题.教师的这些创造性的思维和手段,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最佳的创造性思维.
1.演示实验的改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知识都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为此,书中几乎节节都安排了演示实验.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实验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我经常对这类实验加以改进,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
(1)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的实验.如图1.该实验可见度小,在教学中我把该实验移到投影仪上方做.通过放大后显示在屏幕上,这样乙醚液化后的液滴附着在瓶壁上,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到,教学效果很好.
(2)组成串、并联电路的演示实验.
如图2、图3.由于灯泡很小,开关很小,平放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在座位上根本看不清.虽然教科书中介绍该实验在磁性黑板上进行,但普通中学很少有这么好的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我利用双面胶纸把灯泡、开关等器材粘到黑板上.这样可见度增加了,接线过程学生可看得很清楚,大大提高了演示实验效果.在新课结束后我让学生针对图3在元件位置不动的情况下改变开关的控制作用,让S1控制L2,S2控制L1,重新到黑板上连接实物.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他们还自己相互设计出新的题目大家练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1)图4是改进后的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该实验取材容易,教师只需给学生提供一张黑白各半的纸,让学生自己准备一块小玻璃板,两只跳棋,两个小夹子,就可方便地动手做实验,比教师做演示效果要好得多.
(2)利用弹簧秤和钩码,做物重与质量的关系的研究实验,操作简单,效果也较好.
(3)利用可乐瓶制成的溢水杯,结合弹簧秤、石块、易拉罐做阿基米得原理的实验.
其实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不怕麻烦,动脑筋,想办法,提倡“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许多的演示实验均可变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索与研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3.通过实验解答物理习题
物理中有些习题比较抽象,但通过实验进行分析,不仅形象,且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1在已平衡的杠杆两端加、减相同的力,杠杆还能保持平衡吗?若不能,哪端下沉?
该题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通过图5的实验加以验证,很容易使学生理解:若等臂,杠杆仍能平衡.若不等臂,杠杆加相同的力,力臂大的那端下沉;减相同的力,力臂小的那端下沉.
例2如图6,小试管刚好套入大试管中.若首先在大试管中装满水,然后套入小试管,手拿大试管并倒置过来,小试管会不会掉下来,为什么?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实际做一下,结果小试管徐徐上升.学生在惊喜之余,对该题中的大气压的理解会更深刻.
二、创造性的问题设计
创造性的问题设计包括:将书中例题或习题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加工、组合,由浅入深化解难题,对同类问题归类复习.这些创造性的问题设计不仅会使学生思维开阔、思路灵活,而且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有助培养学生的发散、收敛思维能力,是训练学生灵活多变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
1.改变题型3.问题归类
例6有一阻值看不清的电阻器R1,我们要测它的电阻,但手边只有一个电池组,一个电压表,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器R1和几根导线,你能测出R的阻值吗?说出你的办法.
该题虽是一道问答题,但却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的办法.让学生归纳――你能想出几种测电阻的方法?若上题中“一个电压表”改为“一个电流表”,还能测出R1的阻值吗?
巧妙地把同类问题归结到一起,学生既感新鲜,不乏味,又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包括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组织物理课外活动.这些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开放的、合作的、相互交流的气氛中展开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实施创造思维能力的自由空间,使学生在活动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创造欲望.
1.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复习课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不仅枯燥乏味,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我改变了常规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分成几组,让每组学生课前准备复习题,课堂上不同小组互相提问.如果哪组学生答不出,就表演一个节日.这种趣味性的复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认真准备,就连平日不爱学物理的学生也开始喜欢这门学科了.可见,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2.组织物理课外活动
(1)物理教材后有许多小实验,小制作,我都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并进行收集,然后在教学开放日时对学生及家长展示.许多学生的制作水平很高,如:潜望镜,针孔照相机,不倒翁等.学生在这些课业训练中,既享受了创造成果的喜悦,同时更增加了创造欲望和对知识的渴望.
一、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班门弄斧就是一件好事,可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不加思考就自以为是地下结论,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后讲解惯性时,我通过举例说明惯性由物体的质量决定,学生还很自然地提出了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也有关,这时我立即肯定了学生的疑问,然后反问,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在跑步,要你去拦截使他们立即停下,小孩和大人谁更容易,这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惯性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因为这个疑问是自己提出的,而且印象也特别的深刻。
三、重视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
教师要抛弃应试教育重死记、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效果的学习习惯,养成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为此,在教学中我做到: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够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做;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持之以恒,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景创设;教学过程;困境
1引言
单纯的依赖考试模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过于单一,教学过程应由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加强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物理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方法的改进过程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为本位,进而提高教与学的实效性、高效性。
2加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浓厚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对古老的教学手段需要更新模式,要求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教师教学需要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入物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探知物理现象。教师教学中尝试情境的创设。创设情境的实质是揭示物理现象的矛盾,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激起学生学习的疑惑、惊奇、探知的情感,促进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动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
2.1引入新课进行情境创设
教学中,好的开端引入新课内容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这一教学环节。新颖的物理情境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会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摆脱学习上的迷惑与困境(学习无目的性),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领悟求知的真谛,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讲授“串并连电路”时,我们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链接,用串并连开关体会小灯泡的开关,并接连一个滑动变阻器,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这样实验的情境引入方式,把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唤醒,情不自禁的思考其中的奥妙,从而为讲授串并连电路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2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物理课堂教学对情境的创设需要精心设计,提供学生学习探知真理的必要材料,引导学生想问题、导方法、出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有些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物理的知识和一般概念,教师需要在授课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比如:在讲授“浮力”时,教师可问:“为什么木块放在水里不会下沉,铁球会下沉呢?”学生必然会回答:“铁的密度比木块大”,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那么,一个空心的铁球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这时很多同学会有不同的回答方式,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答案情境下,将浮力的知识内容清楚的进行讲解。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3教学过程设计应遵从“从生活走向物理,探知自然现象的规律”
初中物理学科是贴近生活的一门自然学科,新课程教材注重到了每章、每节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见到的实物和现象的引入,学生能感知物理现象在身边的切实存在,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里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比如《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因此,在这一节的教学之初,我们就应该避开那些比较抽象的、一般化的物态变化和那些非常严密的物理概念,而应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实例(比如晒衣服的问题)出发,认识到一种具体物质———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从衣服上跑掉了!”从这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来认识汽化现象。但是在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应该进行改革,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而应该从实际的问题出发,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物理知识在实际当中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些具体的实例出发来引入所要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来解决这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4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一方面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些专题研究。在进行专题研究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到学生之中。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给出帮助和指导,对最后的结论要得出正确的结论。
5结语
初中物理是学生走进物理的一门科目,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知物理、学习物理知识,教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上文结合实际,潜析了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情境创设等方面的一点点心得和体会,不妥之处望各专家学者批评指正,相信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宋祖佳.初中教育中教学策略问题的思考[J].东北师范大学,2013(01).
[2]陈伟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中国物理教学参考,第34卷,(8).
[3]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一位物理老师的追求,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困惑我的难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很多工作。自从把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融合以后,我发现原来很多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是可以解决的。首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交互性电子白板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上“力学作图题习题课”时可以做个白板课件,课上利用电子白板展现这个课件;把如何作图的步骤很详细地演示给学生看,还可以利用探照灯、幕布等特效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演示实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中的实物展台通过投影仪来展示实验,或者展示一些学生实验成果或者学生记录的实验数据之类,从而让大家更好地讨论。例如:在“压强”这一节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现象:压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在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时,一开始不一定正确,所以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这时就可以选几个典型的例子利用实物投影来展示,以便学生讨论设计的表格的优劣。由此可见,在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棘手的问题时,适时地加入信息技术知识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二、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运用,除了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根本变革。网络的应用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例如,通过建立QQ群、论坛中讨论、电子邮件交流等,从而使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与网络协作结合,使学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从而达到建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另外,网络上的大量的学习资源构成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在网络这种环境中,学生变整齐划一的“不得不学”为主动多样的“积极去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利用课件帮助分析电路,解决物理学习中的难点
电路分析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对故障电路的分析,由于有烧毁电源、电表、用电器等危害,因此,不能在实际操作中完成。以前学生只有通过看书,或者老师通过粉笔在黑板上画图来分析,这样,很多学生就缺乏感性认识,难以体会到其危害的严重性,也就更谈不上让其动脑筋,设法解除危害了。如果在这个时候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把这类实验中应杜绝的现象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能够看到这些危害,从而更容易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电功率”一节教学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只3V,4W的小灯泡和一个电压为4V的电源,若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该怎么办?”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明白串联电阻分压的知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串联电阻可分压的特点如果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采用问答方式,让学生知道;当实际电压超过额定电压时,灯会被烧坏,这样说教显然没有说服力。因此,我选择利用动画演示灯泡直接连在该电源上,由于电压过大,灯泡被烧坏的情景,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注意和兴趣。接着,动画展示在原电路中串联一个电阻,分去了一部分电压,小灯泡就能够正常发光的动态画面。这样的做法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了“串联分压”的现象。
一、针对初中物理教学,“学生说题教学法”的实施。
1.说命题意图
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让学生明确习题教学目标并达到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习题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让学生领会揣摩习题的命题意图,通过让学生说命题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开展师生间、同学间的对话交流活动,体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交流的课改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说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
“学生说题教学法”不是说不要老师的指导,相反对老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说题教学法”要求学生明确习题中创设的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这是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条件。传统的习题教学法是老师讲解的多,学生独立思考的少。而让学生说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一教学环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建构物理模型,加强知识迁移,使所学物理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知识整合的能力。
3.说教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各个物理量的特征以及各物理学量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这是审题分析的重点,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是物理习题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说物理及其相关因素这一教学环节是“学生说题教学法”中的第一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予以高度的重视,不仅让学生代表说,还要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教师要适时介入。未来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应成为“学习方法的导师”或“教育的诊断专家”,因而教师适时加以评价、小结与归纳,充当好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4.说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与解题过程
物理教学要将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大力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综合能力,要把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定位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
众所周知,习题教学的目的有二:一是巩固知识,二是培养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习题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点。让学生说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与难点,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一环节的教学应以学生重点发言、讨论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归纳小结为辅。让学生主动交流、合作、探究。
5.说解题心得体会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有道是“善于总结才善于提高”。让学生说解题的心得体会这一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反思评价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与方法,明辨是非得失,扬长避短,总结提高,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也顺应了世界课改的发展趋势。
6.说对习题的评价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习题教学方法中,缺少让学生评价习题的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不利用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既要让学生评价命题的精妙与独到之处,还要启发引导学生在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其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
7.说对习题的改编
教学法是学习认知的过程,它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学习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本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教学重点。
为强化刺激调动各感官的协调,培养感知量保存教学信息,突出重点、难点知识的研究方法,教师要概括性地将本节知识形成网络体系。
二、实施“学生说题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有效的学习要求学生都积极的参与。教师不但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情趣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指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实际,为自身的学习确定目标,并努力承担学习的责任。对学习基础属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区别指导,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及其他合作学习的活动。
2.注意激励学生的学习
当代教师综合素质,不仅具有渊博的知识,深入诊断学生的心理技能,而且还要具有风趣幽默、抑扬顿挫、富有节奏、形象生动、富有表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体态语,教师要注意用鼓励性语言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取得的成绩予以及时认可,帮助体验成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怕失败、锲而不舍、发展并张扬学生的个性。
3.注意“例题”的选择与编拟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例题让学生探讨、逐步解疑、消除混淆、步步深入。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生说题教学法”最适合“例题”的教学。“例题”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灵活性、挑战性”,使教学过程充分,落实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
如果说是作为一种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在解题训练过程中按照“学生说题教学法”中的前六个教学环节的要点去思考去“自说”、沉思默想,达到以“说”代“练”的教学目的。
4.注意摆正师生教学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