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旅游建设实施方案

乡村旅游建设实施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旅游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旅游建设实施方案

乡村旅游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一)围绕幸福美丽新村实施方案,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制定了区旅游外侨局《2015年幸福美丽新村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星级农家乐,积极组织旅游节庆活动,加大旅游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坚持产村相融,围绕新村培育成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进一村一品,促进新村与产业互动。

(二)积极创建星级农家乐,打造精品特色业态经营点。共对15家农家乐进行了贴息贷款,银行贷款金额达500万元。按照《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加大农家乐、乡村酒店星级创评力度。打造上规模、上档次的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指导21家农家乐申报创建省星级农家乐。指导申报创建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

二、建设项目资金投入情况

(一)认真做好项目编制、包装、申报,并积极争取中、省、市各类扶持资金支持。今年在“2015国际文化旅游节”旅游项目推介会上,新签约资金达20亿。截止月底旅游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8亿元。

(二)整合部门各类项目资金向幸福美丽新村倾斜,投入幸福美丽新村项目资金量的比重占部门争取的各类项目资金量60%以上。加快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积极开发旅游活动项目,发掘农业的休闲旅游综合功能,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通过用举办节庆等方式,烘托乡村旅游资源,提高知名度,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组织保障措施情况

(一)组织、人员、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制发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相关文件,工作制度健全,部门通力合作,责任明确。

(二)按时完成区新推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各类工作任务,及时上报有关工作推进的统计数据、规划方案、总结材料等。

(三)举办区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实用人才培训班。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乡村旅游企业、农家乐业主共计140余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使我区乡村旅游经营业主及服务人员提高旅游素养、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开发特色浓郁高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一、总体要求

按照省市区“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大行动计划”,巩固全区交通运输系统环境综合治理成果,全面深化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切实改善群众出行环境,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环境整治,道路畅通。安全便捷,舒适美观”的治理目标。

二、工作目标

(一)持续开展治“五乱、除陋习、树新风”活动。

1、是加大“五乱治理力度,各乡镇交管站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要重点突出公路,河道沿线,公路客运站场,水运渡口码头的治理环境卫生。规范环境容貌,治理道路交通,规范车辆停放。治理公路沿线不规范的广告牌,治理施工乱象,规范道路施工工地管理。

2、持续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以省级文明城市和市级文明单位创建为契机,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求干部职工带头做到“十不”即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倒污水,不乱贴乱画,不乱摆摊位,不乱停车辆,不损坏公共设施,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

3、是努力推进“四建”,即讲卫生,建健康交通,有礼貌,建礼仪交通,护环境,建洁美交通,守秩序,建法治交通。

(二)持续开展“美环境,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为载体。在进机关活动中,要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开展:除陋习、美环境、做文明公仆活动。在进企业活动中,要组织动员广大企业职工,开展“我参与,我出力,我分享,创建整治规范,优美和谐的城乡环境”主题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我行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在系统行业中,努力争创文明服务窗口,“文明服务标兵”,“文明服务示范车”。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来引导城乡居民增文明意识,规范行为方式,提升文明城市,共创美好环境,营造除陋习,讲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快基层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交通条件。加大对乡村道路,入组、入户道路建设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农村居民的出行畅通和安全。结合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加快构建通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西部综合交通的要求,加快我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辖区境内的宜叙高速公路和成贵高铁的施工建设的同时,狠抓公路,河道沿线的及风景旅游沿线和产业园区公路沿线的环境卫生和绿化。全面落实《省公路安保工程(路侧护栏)建设实施方案》,《省2013-2015年汽车客运站提升改造工程实施方案》、《省2013-2017年农村渡口渡桥建设方案》、《省2013-2015农村公路改善工程实施方案》助推交通运输系统环境综合治理“设施建设新突破行动计划”和“美丽乡村新面貌行动计划”。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意识、精心组织。机关、企事业各单位,各乡镇交管站,要充分认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大行动计划”对全面深化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创建省的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务必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努力,健全工作制,强化组织所引导,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大行动计划”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继续加强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宣传力度,坚持工作开展情况月报制度。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增设流动宣传车,多开设led电子显示屏滚动宣传,挖掘先进模范。即时转报信息简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治理氛围,让更多的司乘人员及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完善长效机制,鉴定目标责任书。在推进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上下工夫。重点健全完善责任落实机制,经费保障机制,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促进交通运输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管理。

乡村旅游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各位领导:

根据本次座谈交流会议程安排,现将县发展改革局牵头的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筹备启动编制工作

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全省“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川发改规划〔2019〕227号)文件和市发改委工作安排,县政府于2019年8月20日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和省、市安排的前期工作配合落实会议,正式启动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落实意见征求征集,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根据县政府安排,县发改局立即启动规划编制的前期重大课题和行业规划意见征求征集工作,向全县各部门、县级领导干部征集征求意见。及时召开班子会,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三、确定编制内容,印发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参考全市规划编制前期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内容,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内容已全面确认,县人民政府已于2019年10月10日印发了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方案别明确了本次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县政府政策研究中心(室)、全县主要经济指标部门和重点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次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同时,根据规划编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可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编制工作专班,落实“十四五”规划编制协调服务工作,从组织机构上保障了工作的开展。

四、珙县“十四五”规划重大前期课题和专项规划情况    

本次规划,县政府确定了12个重大前期课题和19个专项规划。重大前期课题涵盖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产业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通道经济发展研究,重大项目谋划包装、高效推进研究,深化区域合作、协调联动发展机制研究,县域副中心建设研究,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课题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课题研究等方面;专项规划包括: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建设,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信息化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旅游发展,水利发展,林竹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交通发展,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应急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业发展。

12个重大前期课题计划采取分类打包方式,以竞争性磋商或直接委托等方式招标落实,目前,具体招标方案正在起草中。计划在2019年底前重大前期课题拿出成果,指导“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同步在2019年年底形成。2020年,将全面铺开“十四五”规划编制,2021年两会时印发。19个专项规划,在县“十四五”规划印发后一年内完成编制印发。

五、存在问题

从前期的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意见征集情况看,存在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乡村旅游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一、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乡村大舞台”项目已于2013年被国家文化部定为全国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围绕乡村大舞台示范项目建设,为进一步完善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局采取系列措施。

一是推进公共文化设施与网络服务系统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文体演艺中心、羽毛球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乡镇、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的覆盖率,每年加大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保证行政村文化室、乡村舞台、篮球场的标准配置的同时,进一步向自然村延伸,2014年,经发改委立项,投资300万元的乡村大舞台、农村文化室、农村博物室、农村球场等工程,己动工建设5间乡村文化室、10座篮球场、10座舞台、3间博物室,年底可交付使用。

二是推进“下行”文化资源系统服务建设。截止目前,组织电影下乡1198场次,观看人次达40多万人,组织开展琼剧下乡18场,文艺下乡40场、送书下基层33次,发放安装5004套“户户通”设备,完成了各乡镇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维修站的建设工作,基本形成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下行”文化服务体系。

三是推进“上行”民间文化资源系统化整合建设。针对目前民间文化资源与人才利用不够充分,组织不够得力、统筹不够广泛的实际情况,以“一乡镇一月一场”农民广场文艺汇演、发挥乡村大舞台作用等方式,探索整合民间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

四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建设。我局正在不断摸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挖掘、保护和发扬民间文化,培养专业的文化服务人才,充实县级文化人才队伍。

二、积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局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打造文化产业项目。

一是文化活态产业园项目。投资2亿元人民币在什运乡建设文化活态产业园,占地面积约116亩,拟建设面积60亩。项目建设分三期建设完成,目前正在建设第一期,建成后对于传承和升华特色人文文化、发展工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解决部分少数民族就业问题,有利于形成具有特色的民族工艺品牌产业。

二是艺术博物馆项目。艺术博物馆属于度假区服务项目之一,位于镇度假区内,投资金额1350万元,为一栋3层5000多平方米的西式棕榈洋房,共设8个展厅,馆内藏品数万件,包括陶瓷、青铜器、石刻、书画、玉石、金银器等众多门类,建成中部第一大博物馆。目前项目已建设完成,日接待游客量约为50人,对于物质文化遗产收集与推广,传承和升华特色人文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唤起更多群众保护文化遗产责任心,同时有利于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有利于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

三是体彩乐吧项目。目前已向省文体厅申请设立2家体彩乐吧,计划各投资500万元,正等待审批及建设,开业后将为群众提供更全面的文化服务,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挖掘保护和传承黎苗文化

一是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完善《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黎苗文化实施方案》,计划于今年年底制定出台。完成黎苗文化示范村传承人简介初稿,向民间歌手征集有关材料,完成《原生态歌手专辑》编辑制作和《群众路线教育》民歌专辑。另外,投入5万元制作大型,内容为“富美美丽家园”,长8米、宽1.2米的大型,这是至目前止我县历史上出现的最大的作品,不仅宣传了我县黎族传统手工艺,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二是深入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了县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活动,发放宣传文化衫350件、印发宣传手册1000册,在县城、10个乡镇、40个自然村开展了11次宣传活动,目前,已全面完成了可移动文物调查摸底工作,并对我县己掌握的110件可移动文物进行了造册登记。为了纪念非遗日,6月12日当天举办了包括苗绣技艺展示、民歌展示、民间艺人技艺展示、苗绣比赛、民歌民舞展示等活动,全方位展示、宣传了黎苗优秀文化。高度重视修建文物保护设施,投资80多万元修建水会所博物室、万众村博物室、加林村博物室、什寒村黎苗文化博物室;开展了对水会所城的探查工作,完成了对水会所古城的修复开发可研报告。

三是扩大宣传力度。完成了介绍我县黎苗文化及乡村大舞台建设成果的《文体画册》、《民歌展演团画册》、《乡村大舞台》和介绍女足成就的《冠军中国》等宣传片(册)制作发行。基本完成了对文化进行阐述和描绘的《文韵》电视宣传片制作。县民歌展演团成功代表省参加了在黑龙江黑河举办的第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在国际舞台上宣传和展示了和的黎苗文化。

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我局充分利用传统“三月三”节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民族文化艺术融入旅游之中,提升旅游文化品质。依托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一是文化元素融入生态休闲游。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注重景与生态文化相结合。如百花岭旅游景区的开发理念,充分考虑景区的特色生态文化,同时此项目结合地区文化,打造了一批以黎苗风土人情,黎苗文化为核心的片区;黎母山旅游景区将生态文化、休闲文化及黎母文化三者相结合,开创景区新的旅游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为科学合理指导镇小城镇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省、市、县、相关的法规、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形成此规划实施方案。

二、成立组织机构

为保证规划顺利实施,成立了镇城乡规划领导小组。

政委:

组长:

副政委: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办公室:

三、分析发展条件

镇现有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8.2万人,辖48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667个自然组。

(一)有利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镇位于县与城区、区、乡县交界处,是西站进入的南大门,特别是紧邻的城区乔口镇,是全国乡村旅游节的发源地和国家级湘江渔都的打造者,我镇受镇的辐射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镇作为与外市交界的少数几个乡镇之一,在小城镇建设中更有市委市政府特别扶持,更加开放的政策支援,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

3、资源丰富。全镇耕地面积81300亩,养殖水面5725亩,年产粮食594133吨,各类水产品3078吨,是我县主要的粮鱼产区。

(二)不利条件

1、镇级财政实力弱,缺少能真正独立支撑大局的财源项目和企业。

2、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形成合力弱,难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农户—企业—市场的链条。

3、基础设施不完善。我镇与融城对接,共同打造湘江渔都,落后的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成为镇区建设与发展的最大障碍。

四、规划镇区建设

(一)镇域体系发展规划为5平方公里新城镇区。近期规划:20xx—20xx年建成2平方公里的新镇区;中期规划:20xx—20xx年加建2平方公里新镇区;远期规划:20xx—20xx年再扩建1平方公里新镇区并完善5平方公里新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