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

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

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第1篇

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提升

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教师后备力量。因此学前专业学生必须深刻认识到幼教职业的内涵和职责,加强职业文化素养。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培养学生学前教育教学意识,鼓励他们自觉发掘自身水平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设置相关课程教学目标训练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符合工作岗位和职业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特色。

职业素质将直接影响学前专业学生的职业表现,他们今后教学实践中与幼儿沟通交流技巧,心理承受素质,情绪控制能力将是幼教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让其对于知识的认识上升到理性与感性结合的程度,使得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有力促进学生思想素质和职业素养的进步和提高。例如有不少教师组织学生深入幼儿园、托儿所开展幼儿教育发展状况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使他们深层次地认识到我国幼儿教育现状,发现自身具备职能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有能力的院校甚至专门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分析农村教育方式的优劣,以及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积极探索农村幼儿教育改革的可能性。以上种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艰苦卓绝的精神,加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助于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

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1.教学方式改革

①注重教学实践环节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和实践能力缺失的问题,高校可适当增加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课程质量。首先要求高校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其次,在学前卫生学课程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前卫生学中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定义可以利用幻灯片或者视频演示的形式展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此外,教师要科学地组织、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环节在于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生理卫生实习,上岗实习等,例如当学习到儿童疾病预防相关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社区、卫生院开展有关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和原因调查。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做好前期资料收集,组建团队以及制作活动方案的工作。实践活动的进展中,教师要协助学生记录数据,整理和分析资料,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

在亲身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有关知识,还能学习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谨慎的科学研究精神,提高实践探究能力,加强专业职业素质。

②积极开展技能训练活动

由教师结合学前卫生学课程中相关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技能的训练活动。比如,在教学常见意外伤的处理办法和常用护理方法的知识时。教师除了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制作“专业医护人员处理不同意外伤的办法和不同护理方法”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播放相关医学视频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分组,以同学为对象实践教师教授的急救训练活动。在技能训练活动中,教师要做好教学培训,有条件的可以聘请专家、职业人士进行教学示范。其次教师要注意对训练活动的组织管理,保证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有序、科学地组织和管理训练。

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普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前卫生学课程也不例外,这种形式往往导致教学过程枯燥单调,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质疑,并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升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或采用情景模拟训练,组织小组合作式学习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强化其实践能力及教育教学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技能发展。

2.学前卫生学教学成果评价体系改革

①多样化的考核形式

为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融会贯通能力,可采取随堂作业、情景模拟等多元化的形式。一方面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检验他们对于理论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考核学生解决问题和实际运用能力。

②注重职业素质的评价

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第2篇

 

一、良好体育观的内涵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价值观,体育观是价值观的一部分,也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育观,是人对体育的根本观点,它包括对体育的态度、方法以及指导思想等的认识。良好的体育观可以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观有益于学生实现自己崇高的价值观,为自己的美丽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观的意义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去向是卫生医疗机构、美容健身机构、康复医疗、健康指导。他们服务的对象是身体有疾病、不健康、亚健康和需要更健康的人群。他们形成了良好体育观,掌握体育锻炼的原理、规则、方法、检测手段和评价标准,自己有良好体育观、健康的身体,将有助于他们提高服务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对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水平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实施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任务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

 

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能够充分将体育教育的目标体现出来,并且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自我体育培养”能够有效树立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将体育馆的核心充分展现出来。

 

那么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自我体育意识,主要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要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理性知识,让学生知道不能够片面地追求对体育的直接兴趣,要对体育的目的、任务等做全面的了解,并且积极参与其中,增强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让自己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体。对体育教育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简单盲从运动到渴望运动的转变。

 

第二,要了解自我,对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心理素质有全面的了解,运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水平,善于分析、判断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层次和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最好的。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盲目地锻炼,很可能会有害于身体。第三,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强烈的自我体育意识,在不间断的实践中,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良好的体育意识讲究的就是连续性、不间断性和持续性;不能一时兴起,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观要学生树立“健康第一”思想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健康第一”思想得到切实的体现。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观要全面推行阳光体育

 

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推行阳光体育,认真组织实施,以此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育素质。阳光体育意识的形成对良好体育观有很大的帮助,是培养体育观的重要手段。

 

(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要教会学生常见的体育运动处方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是健康指导者。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最大杀手;而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的功能,对普通人而言可以降低发病率,对患者而言可以减缓疾病、恢复健康。采用改善心血管功能的最佳运动,不同的人群应该采用不同的运动处方,掌握了体育运动处方,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科学锻炼是良好体育观的根本。

 

(五)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生应该独立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这样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对自身的完善和推动群众性的体育工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也能够为推动我国体育发展做工作,充分体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积极作用。

 

(六)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育要教会学生简单运动创伤处理方法

 

教师应该让学生对体育损伤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掌握其解决的对策,以及康复和训练等相关事宜,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运动员的预防损伤工作,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损伤的现象出现,充分保证体育运动员的健康,以达到提高教学和训练效果的目的。

 

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观的途径和方法

 

(一)转变体育教师观念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将会全面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观,要求学生将体育作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体育锻炼的同时,调节自身的心理状况,陶冶自己的情操,营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目前阶段,社会在逐渐发展之中,竞争使人们的心理变得紧张,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强化人的体能,缓解自身的疲劳,调节紧张的情绪。

 

(二)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观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中,应该首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观念,促进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增强学生的本质,强化学生的身体健康,并且让学生充分掌握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和锻炼方法,激发学生喜爱体育的兴趣,进一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观,就要进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

 

近几年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很不明确,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所以培养学生良好体育观、进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更显紧迫。

 

1.学校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日常体育教育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心理和身体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并且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肯定学生。让学生在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和组织纪律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

 

2.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要改革体育教学的方法。首先由传授型向引导型转变。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引导学生,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其次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型转变。可以根据体育教育科目中的特点,采取多种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然后由枯燥型向娱乐型转变。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到知识,不是一味地学习,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并且达到教学的目的。最后由课内向课外转变。应该将课内外的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实施全面统一,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服务”的意识。

 

3.改革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方法。良好体育观要让学生明白增进学生的心身健康才是上体育课的真正目的。不要让学生把体育考试当成压力。学生体育课最终成绩要充分考虑学生先天条件和体育基础,不要让那些积极参加练习而先天条件和体育基础差的同学不及格;也不要让那些先天条件和体育基础好而上课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差的同学容易拿高分。对于那些先天条件和体育基础差的同学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注重体育过程,不要过多地关注体育考试结果,最终达到让学生多运动、多锻炼的目的。

 

4.中等卫生职业体育课程要多样化,要与时俱进,引进新的体育项目。首先,由于课程面向的是学生,所以应该降低教育的难度,对教育课程中高难度的运动技术应该适当删减,对一些较难理解的也应该做出调整,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将简洁、明了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新颖的课堂教学内容;其次,应该加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锻炼,强化学生的身体健康,让教育课堂中更加富有生活气息;最后,可以开设小型化的课程,以此来适应当前学生的求知特点,另外,可以强化教材的编写,改变部分较难理解的内容,多增加些生活化的东西,使教学能够充分贴合生活。

 

5.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要加强单项体育协会管理。目前阶段,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处于不断加强的状态,所以,学校在开展课程的时候,应该积极组织单项体育协会,由于单向组织协会能够有效将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当地的特色体育有机融合在一起,所以它将会称为学校体育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实际上,单向组织形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是以健身、休闲、娱乐为目的群众性活动,另一种则是以发展学生体育特长,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竞技项目。如武术协会、篮球协会、健美操协会、羽毛球协会、兵乓球协会等,安排有体育单项特长的体育老师负责指导。

 

6.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要重视学生体育基本知识的讲座。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现阶段学生很少关注体育方面的知识,所以我国中等卫生职业学生的基本知识非常贫乏,缺乏科学性的锻炼方法,并且没有对人体结构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就目前的情况看,应该适当举行体育知识讲座,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体育知识面,增强学生健身方法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现在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知识更新快的历史时期,“一招鲜吃遍天,一招硬吃终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不学习就退步,不培训就落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结论: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体育教育要体现它的职业特点和行业特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观,充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将学校体育的近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充分结合在一起,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将体育教学的主线体现出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我国的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为自己能够延年益寿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和意识基础。

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第3篇

本文作者:田璇工作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一院

1.缺乏对于职业性质的正确认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单位性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全额投入、医院不为盈利、医生不计报酬,到市场经济时代的国家部分投资、医生直接介入医疗市场,这一变化使得医生群体对于自身的职业性质产生了理解偏差。尤其是一些青年医生在医务工作社会性还是利益性的问题上失去了全面的认识,逐利性逐渐占据上风,使得部分医生出现功利主义、唯利是图的错误思想,进而导致职业道德缺失,引发不良的职业信仰。从医疗卫生事业自身性质来看,其既有与人类其他活动相同的特点,又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医院作为经济主体,其经济制度必然要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投入的削减使得医院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角度出发必须重视经济建设,否则无法去承担服务社会公众的责任。简而言之,欲让患者生存,医疗卫生单位就必须首先保证自己的生存,因此用经济手段运作医疗卫生事业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机构,医院与医生从出现以来便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责任,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维持生命是所有医生的职责所在。医生的职业道德与现实的经济环境之间出现了矛盾,医生必须进行选择。在这一背景下,人类行为的趋利性使得一些对于自身职业性质缺乏全面认识的医生做出了有违人道主义职业信仰的决定,也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2.对于个人利益的过分追求。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开始重视并鼓励人们追求自身的实际利益,由此推动了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给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当人们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超过了一定的合理维度时,这种行为便成为了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将个人利益作为行动的唯一依据,而对于道德、责任、义务则置之不顾。医务工作者自进入医学院校便开始接受医德医风教育,本应有着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信仰,但在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下,一些医务人员开始在个人利益还是职业信仰的取舍问题上变得观念不清、思想模糊、行为失当。特别是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的青年医生,既由于成长过程中一直深受市场经济思维的影响,又由于缺乏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信念,使得自己在追求个人利益方面存在误区,久之便将个人利益作为了自己工作的唯一价值取向,为了自身利益可以放弃自己的职业信仰和职业道德,可以牺牲病人的利益、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这既是青年医生自身的失败,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因此可以说,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引发的功利主义思潮泛滥已经成为影响青年医生建构正确职业信仰的重要因素。

1.调整观念,重视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构建。医学界往往存在一种错误的职业信仰意识,即医生的从业过程之中,职业信仰会随着职业生涯的推进而自我形成,这一观念的错误之处在于过分地推崇“自然论”,将信仰等同于人类的本性。但是,在实践之中,人们不难发现,同样依靠“自然论”的“自觉性”,为什么有的医务人员形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尊敬和信赖,而也有一些医务人员却丧失了最起码的人道主义医风医德,在医疗活动中做出了违背人道主义精神的不良行为。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应当彻底抛开“自然论”的错误论据,调整观念,加强理论建构和实践要求,使职业信仰朝着健康有序的道路发展。具体来讲,作为医疗卫生单位,应当从思想层面上重视起对于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建构工作,从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根据青年时期的成长过程可塑性特征,对青年医生进行引导教育。通过系统的、目的性强的职业道德教育,使青年医生在入职之初便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医院方面,可以采用青年医生喜闻乐见、感召力强的方式宣传和普及正确的职业信仰和职业价值,如选聘医风医德优良的医生作报告、开讲座、举办茶话会、小组讨论等方式,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有条件的医院还应设立专门的教育岗位,及时了解青年医生的思想变化情况,帮助青年医生排解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当其面对人道主义职业信仰与个人利益的冲突时,医院方面应当及时地进行心理指导介入。2.建章立制,规范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构建。制度建设的优点在于规范性强,能够通过“法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人治”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在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构建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在制度建设中,针对当前青年医生职业信仰建设的实际,应当关注三大制度的建立健全。第一,应当从法律层次构建医生的行为规范制度,告知其何可为何不可为。法律是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卫生活动中所应坚持的底线,任何行为有所逾矩,都是不应被容忍的。对此,医疗卫生单位应当建章立制,为所有的医务工作者表明底线。这不仅仅是职业道德与职业信仰的要求,更是国家法律的约束,一旦行为有所违反,法理不容。第二,应当从公共监督层次构建医生的医德医风行为监督制度。医务人员的职业信仰建设,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其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谋求更好的医患关系。因此,应当引入患者评价机制,对每一名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患者评价。同时,医疗行为往往并非某一位医生单独执行的,由此还可以引入医护之间、医疗团队内部的相互评价监督机制,通过内部监督及时发现医德医风方面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予以解决。第三,应当从青年医生尤其是新入职医务人员的特点出发引入职业信仰培养制度。青年医生在医学院学习时,思想和行为受到学校管理和教辅部门的约束,一旦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这种约束突然消失,而来自单位的职业约束又不能做到针对每个人的面面俱到。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老医生带新医生”的方式,选聘单位医德医风优良、职业信仰强烈的优秀医师指导新入职青年医生的行为,通过榜样的力量和指导医师的约束力量,帮助青年医生尽快形成正确的职业信仰和职业道德。此外,为了将医务人员职业信仰构建工作落到实处,还可以制定职业道德表现与职称待遇挂钩的制度,以提升青年医生的行为自觉性。综上所述,青年医生的职业信仰建设既是提升自身职业修养、严守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又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医疗卫生单位必须从实际出发,构建青年医务工作者热爱医疗事业、廉洁行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人道主义职业信仰,并将这一信仰在现实工作中全面落实。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

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字:营养 卫生 膳食 烹饪技术水平

《烹饪营养与卫生》的教学,是为了人们能够了解基础的营养卫生理论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对食物原料进行合理搭配和烹饪,制作营养可口合乎卫生的膳食,最终实现营养与卫生的统一,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卫生营养与烹饪水平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强化营养卫生,可以有效的提高烹饪技术水平。在教学中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根据烹饪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以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针对相关知识点,设计了很多贴近生活的导入和互动性训练等,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和知识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营养卫生在烹饪中的地位

人们将各种食物进行加工和搭配,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美味,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营养需要,进而保证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作。烹饪营养卫生学是在基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营养生理学、食品微生物学、食物生物化学、烹饪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它既是烹饪学科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又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的重要分支。在烹饪营养与卫生的教学中,加强对食品营养卫生的重视,可以有效的提高烹饪水平。由于食物具有营养成分,对人们的身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烹饪将食物进行加工,为人们提供各种营养,一旦食物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食物的质量就遭到了破坏,即使烹饪水平再高,也无法挽回损失。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营养卫生习惯的重视,使学生对食品卫生与安全引起足够重视,可见,讲究营养卫生是合理烹饪的基础和前提。此外,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只有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搭配,进而进行合理的烹饪,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因此营养卫生决定着烹饪水平的高低。

二、强化营养卫生,提高烹饪技术水平

在烹饪饮食营养与卫生的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对营养卫生的重视,进而提高烹饪水平。

(一)加强对卫生的重视

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食品卫生的认识与重视,作为烹饪学的学生,对实际操作比较感兴趣,反而感觉食品卫生安全的理论知识很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卫生知识的强调。首先,要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将食品的卫生安全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例如指出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注意卫生的要求,对一些工具不注意洗刷,进而对理论知识进一步讲解,丰富学生的认识。其次,要例如生活中食品卫生的实例,例如关于食品污染或者是食品中毒的案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社会或者是报刊上的关于食品安全的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提高认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对食品卫生与安全的重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在烹饪教学中加强对营养的渗透

烹饪饮食的营养与卫生是从理论上分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这就需要将营养与烹饪紧密联系起来,既要讲授营养知识又要讲授烹饪知识。例如在讲授维生素族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各个维生素的性质、功能以及缺失后的影响,然后在分析在实际的烹饪操作中如何保护它们。这样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了其求知欲和好奇心。烹饪营养与卫生中,处理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还有合理营养以及合理烹饪的措施,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利用对营养素的计算,自己动手设计合理膳食的食谱,进而提高烹饪技术水平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努力贯彻国家关于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家就业制度相衔接的政策精神,力求使教材内容涵盖有关国家职业标准(中级)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可见,在烹饪营养与卫生的教学中,不是单纯的通过讲授烹饪知识来提高烹饪水平。必须要加强对营养与卫生的重视,加强营养卫生与烹饪的联系,通过提高对营养卫生的教学,来提高烹饪技术水平。当前食品卫生与营养膳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因此要引导学生加强对食品卫生以及营养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烹饪水平。同时期望人民把营养健康教育当做一项事业来做,不要当成一项工作来做。

参考文献:

[1]楮障尧.针对学生心理特点浅谈《烹饪营养与卫生》教学[J].福建轻纺, 2007(09)

[2]冯小兰.浅谈《烹饪营养与卫生》课程的教学优化[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

职业卫生的理解和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卫生职业学校病理学科 学生学习特点 对策

The hygienic vocational school pathology discipline student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ountermeasur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nd the ponder

Zhao Hong

Abstract:The hygienic vocational school pathology discipline student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goal is clear about.FromOctober,2007 from to March,2008,separately carried on has supposed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official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in advance.Stochastically chooses Shanxi Province Changzhi health school 1~4 grade student 300 to carry on the investigation,the analysis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The student studies the goal insufficiently is clear about;The student is at present insufficient to the pathology curriculum study interest;Student to pathology this curriculum understanding insufficiency;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has certain influence to the academic record;The study method insufficiently is appropriate.From this aims at above students some study characteristic,enhances the student from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to study the efficiency:Is clear about the study pathology goal;Stimulation study pathology interest;Enhances the study pathology understanding;Improvement study pathology environment;Raise study pathology ability.

Keywords:The hygienic vocational school pathology disciplineStudent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142-02

1.调查研究的目的

国家正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并努力创造着优良的政策条件和社会环境,以形成全社会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关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质就是关注未来一线生产力的发展。“学会学习”是现代社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之一,它不仅是现代人适应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更是这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和保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尤其要接受和面对现实,“学会学习”是他们未来求生的基础,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并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至关重要。卫生职业学校病理学科学生学习特点及对策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育理论体系,通过对卫生职业学校病理学科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分析,找到影响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病理学科学习效率的相关因素,从而改变和控制这些因素,发现现有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与实践中的根本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其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卫生职业学校病理学科学生学习特点及对策研究,有利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学人员对多年来病理学科学生学习特点及对策研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归纳整理,为病理课程和教学改革提供直接依据。

本次调研主要从学生的学习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学生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策略等几方面做比较全面的分析,掌握了解职业学校学生病理学科学习特点,从调查结果中得到一些反思与启示,引起更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对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的关注,也为中等医学职业教育病理学科的教学与改革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通过调研,为病理学科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解、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些相应策略和理论基础。

2.调查学校概况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间,分别进行了预设问卷和正式问卷的调查。随机选择山西省长治卫生学校1―4年级学生300名,年龄在15―22岁之间,其中护理专业170人,口腔专业80人,社区医学50人,中职185人,高职115人,男60人,女240人,发放正式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70份,无效问卷两份,有效问卷268份。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其中护理专业149份,口腔专业76份,社区医学43份,中职158份,高职110份,男36人,女23人。

3.分析与讨论:调查结果显示

3.1 学生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报考卫生学校的学生有29.8%是喜欢学习医学的,其余都是父母意愿或者没有其他选择才来到卫校学习的。在新生入学时,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非常熟悉的仅占到1.9%。病理学这门课程一般开设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二或者第三学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以后,学生对医学专业学习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有56.0%认为学习病理学课的目的是为专业知识打基础,64.2%认为病理考试成绩对临床课的学习有一定程度影响。但将来可能想从事病理临床工作机会只有25.7%。现在的学生对职业的向往,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3.2 学生目前对病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对于病理课程的学习,42.5%同学都依赖于老师或者其他原因被动学习,学生对此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更倾向于正常人体学,而且学生更愿意选择实验室和动手较多的动物实验,并且在选择考核方式时58.6%的学生选择了开卷笔试。从中看出大多数学生目前对病理课程的学习主观努力不够,学习兴趣显然不足,因此,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学生不喜欢这门课程还与自身基础没打好有很大关系,这一点我们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入学时的基础。

3.3 学生对病理学这门课程的认识不足:病理学是医学课程中一门重要课程,它起到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相比较与其他学科,48.9%认为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较大,57.5%认为病理学和医学其他学科有一定关系,约有616%学生认为病理考试成绩对临床课的学习有一定程度影响,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认识不到。而且64.9%认为病理学和文化课的关系不大,高达53.0%的学生认为病理学比较难学。

3.4 学习环境的影响:学校学习环境和班级学习气氛对学生学习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56.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教学环境不太适合自己的学习;只有9.3%的学生认为所在的班级学习气氛浓厚,非常有利于自己的学习;46.6%在病理学课堂上,容易受到环境和同学的干扰,需要老师管理;29.1%的学生认为病理课的老师从来不认识自己,打击了学习积极性;只有45.1%学生的父母亲对其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生活非常关心,经常询问。教师和家长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5 学习方法不够得当:学生的学习更 多处于被动状态,不善于思考,学习方法不得当,比如:在病理学课前准备好书本等学习用品,上课前59.0%的学生脑子里还想着其他内容;在病理学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只有9.3%的学生努力设法解决;在病理学课后,只有11.2%的学生能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比如病理学实验课上实验操作只有13.1%可独立动手完成,只有18.3%的学生可以很熟练地使用显微镜。实际上,学生的这些表现不仅仅出现在病理课堂上,在其他学科也有类似表现。

4.几点思考

4.1 明确学习病理学目的:学习的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作为职业学校一名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白,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有一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人才。面对严峻就业形势,使学生认识学习能使自己获得就业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历低就业不一定难,从而把学习当成自身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因此,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学生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医学发展的过程是人类认识疾病的过程,医学教学活动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病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病理的意义,看到病理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认识病理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病理知识在医学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4.2 激发学习病理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最成功的方面必定是他们最感兴趣,最热爱的东西,当一个学生对某一课程有了浓厚的兴趣,产生正向的心理动因,他就会萌生学习驱动力,从而努力获得自我心理预期达到的目的和效果。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仅是病理教学,更是整个医学基础教育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情感及体验传导给学生,更多地关注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另外,重视实物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把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以及临床联系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4.3 提高学习病理学认识:病理学是医学课程中的重要桥梁课程,不仅要学好这门课程而且要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而要学好病理学,必须明确其学习目的和内容,明确该学科的知识框架,掌握和理解、记忆病理学知识的方法,掌握将病理知识临床联系的技巧。对于病理学实习课的教学,是整个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实习课中学生不仅通过对病变器官、组织的形态学观察,联系其机能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表现,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临床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4.4 改善学习病理学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和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因素,并促进其参与学习和竞争。在学校的学习环境,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而且不同的班风和学风,班级的成绩也有所不同。家庭学习环境中父母对孩子学习的关心程度也会与孩子的学习密切相关。

4.5 培养学习病理学能力:学习成绩之所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方法不同。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同学学得轻松、成绩不错;也有的同学学习刻苦,却收效甚微,这主要就是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方法是人们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所采取的步骤和手段,是人们对学习过程的思维活动和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也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其学习过程。目前,我们需要在病理教学改革过程中,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力求把学生的能力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不同基础的学生考虑他们所存在的不同学习接受能力,培养适合其学习的正确学习方法和一定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