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章写作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写作技巧 练笔实践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提倡学生自由表达,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又要讲究方法、技巧的训练。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自觉尝试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加大学生练笔实践的力度,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帮助学生习得基本的写作方法与语言技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写作这种自我倾诉的活动,虽然离不开灵感的迸发,离不开生活的感悟,但要将灵感与感悟诉诸文字,就不能不依赖一定的写作技巧。再好的感悟与思想,倘若离开了好的语言载体及恰当的表达形式,内容就会大为逊色。
据笔者调查了解,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写作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道(倒)不出”,之所以“倒不出”,是因为缺少技巧的支撑。学生要想写得出来,首先要过语言关,如少写或不写错别字;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情达意清楚,不存在语病;语句通顺、生动,能准确描摹事物、表达观点,等等。同样的道理,初学写作的学生没有掌握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布局谋篇等写作基本功,也会产生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方法这样的困惑。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获得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可以在写作前讲授一些写作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理论系统,用以指导写作。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做法:首先,教师向学生讲清作文要素,如记叙文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六要素;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诗歌要注重语言的含蓄、凝练及意境的创设,等等。其次,要根据每一单元习作训练的文体要求,有针对性地传授相关写作知识,以便学生对该次习作在方法上有清楚的认识。面对话题作文,教师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加以点化。另外,关于场面描写,怎样做到点面结合,记叙文如何开头能够引人入胜,如何巧妙地穿针引线过渡,如何画龙点睛地写好结尾,等等,这些写作的方法、技巧,都可以借助一些经典范文的阅读生动讲述。当然,在作文教学中,应克服避免单纯地传授写作知识的做法,密切联系具体的文本,向学生讲解相关写作技巧,这样可以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使学生便于理解,容易接受。
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鉴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于作文实践中
写作方法的知识容易获得,关键在于学会运用。学生了解写作方法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学生从书本或老师那里获得的写作方法,总是要一次次地在具体的文本里验证,才能融会贯通,再把它一次次地运用于写作实践,才能内化为熟练的技巧,进而形成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特别重视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学生由阅读进入写作,在语言技巧和方法运用上通常感觉驾轻就熟,写起来容易得多。阅读借鉴的对象多种多样,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课外读物、报纸杂志,甚至是同学的佳作。笔者常常指导学生运用“仿写”的方法,帮助学生自觉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还着重向学生指出仿写应体现一定的创新性,跟抄袭是绝对不能画等号的。抄袭是机械地剽窃别人的文章,而仿写是阅读、借鉴别人的语言文字,可以模仿文章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模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可以模仿修辞手法,也可以模仿语言风格;可以模仿作者的观察方法,也可以模仿作者的抒情、议论的技巧……总之,值得模仿的东西很多。世界文坛上很多作家都是从模仿开始,步入文学创作之旅并取得丰硕成就的。由此可见,学生作文离不开模仿,也必须走模仿之路。这种做法目的就在于解决从阅读到写作之间的衔接问题,引导学生在作文训练中自觉地运用学到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该说是一个提高作文能力的好办法。
三、督促学生多积累、勤练笔,将写作方法及技巧内化为写作能力
技能技巧的习得离不开亲身实践,诚如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获得亦是如此。叶圣陶在《写作漫谈》中强调:“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可见,懂得再多再好的方法,不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练习,就不能形成和巩固技能,只能等于零。因此,教师要注重督促学生多积累素材,多动动笔杆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感而发,不无病。只要学生乐意写、天天写,就会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就会不断取得进步。此外,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每当看到一些美文佳句,就要及时摘录,丰富积累,借以提高写作技巧。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周记。有的学生读的书不少,但还是感觉不会写、写不好,问题在于实践次数太少。就好像学骑自行车,光记住骑车的技术要领不行,光看别人骑车也不行,必须自己骑上去,经过多次摔打,才能学会。学习写作文,何尝不是这样呢?
此外,作文实践要培养学生的纯真感情,教师要选择恰当的训练方式,使学生作文不受约束,自由抒发真情实感。在训练方式上应该体现多样化,克服单一性,追求五花八门的写作内容和不拘一格的训练项目。片段练习、观察日记、看图作文、读书笔记、观后感、演讲稿、生活随笔,等等,都可以穿插练习。作文批阅活动要提倡真诚的交流,如学生写作,教师面批,生生互评,就是一个真诚的交流与对话的过程。如果仅仅是教师独自坐在办公室桌前写上“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之类的缺少情感的套话,如何要求学生写作时说真话、吐真情呢?
总之,只有教师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写作方法,不循规蹈矩,勇于创新,沿着由读到练再到写的路径一路前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09-01
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逐渐得以提升。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写作,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就要有效对学生进行写作教授,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写作有正确的认识,并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为小学阶段及以后有效的开展写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在文中就几种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展开论述,希望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能够产生一定的帮助。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起重视。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性。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作本身的要求。写作的过程,虽然是学生进行知识输出的过程,然而这种知识输出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只有学生对写作充满了兴趣,才能涌现创作的激情,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降低学生写作压力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生由于对写作不感兴趣,在写作的过程中不知该从何着手,产生了较大的学习压力。一旦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能够更好的开展写作活动,降低学生的写作压力,并且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十分重要,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不会再无话可说,并且能够很好的表达想要阐述的内容。这样的写作经历,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不仅对写作充满了信心,而且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十分重要,同时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进行知识输出的过程,因此只有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知识积累,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输出。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 ,因此,学生在进行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日常的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只有掌握了更多的词汇,掌握了更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采用更加恰当的语言与表达方式,更好的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
学生在基础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操之过急的情况,例如:有些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积累,认为写作水平就应该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实际上,这是一种不恰当的认识,虽然基础知识的积累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十分重要,然而只有量变达到了质变,才能对学生的写作产生影响。因此,学生在基础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教学
小学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写作,因此,学生在写作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写作对学生综合语文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有效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呈现出来。为了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掌握多种多样的写作技能,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多下工夫。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不应该空谈理论,应该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的例子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妙处。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如何用倒序的方法去写一件事情时,就应该结合实际的例子,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该种写作方法的使用技巧,及要达到的写作效果。
有助于学生有效开展写作活动的方法与技巧有很多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学习,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不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教学,使学生逐步领会与掌握多种不同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4.培养小学生写日记的好习惯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都明白,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过程,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不断的进行与写作相关的学习与练习,才有达到质变的可能性。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每天开心的进行写作练习呢?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好习惯,就是学生有效进行写作练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写日记的形式进行写作练习,不会对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写日记具有较强的自由性,学生可以对一天中发生的重要事情,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描述,为学生提供了强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学生只要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管教师设置何种题目,学生都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发现自己在日记中写过,这就避免了学生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训练,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5.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在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阅读。学生写作的过程是知识输出的过程,学生只有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输出。而阅读是学生汲取营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阅读引起高度重视。
5.1 把握好课内阅读。语文教材上的文章,还有与教材同步的阅读材料,都是学生进行阅读的重点,能够纳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学生进行写作的良好借鉴,与教材配套的阅读材料,也是学生补充"营养"的良好途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阅读教材与相关的阅读资料,在阅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关键词]新闻报道;散文笔法;白描手法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6—0092—02
在新闻写作中, 一般使用常规的新闻结构,语言表达多采用叙述方式,旨在直观快捷地反映新闻事实。新闻报道对社会的影响非同一般,在所有公开传播的语言作品中,没有一个像新闻报道这样拥有众多的听众读者,因此,新闻报道的语言关系到千百万民众的语言生活,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无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这是梁启超最早对新闻文体的概括总结。然而,这种“魔力”在信息时代的新闻写作中逐渐消失了。
一般来说,狭义的新闻即消息有自己特定的写作方法——“倒金字塔”结构。这种结构的新闻按重要性递减原则体现“5W—H”要素,便于记者以最短的时间提供最新的信息,读者则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新闻事实。因此,在追求速度的信息时代,这种写作方法以其快捷和高效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但这种写作方法并不是没有缺点。从文章的可读性而言,长此以往地采用这样的写作方法,写出的新闻不免显得单一、枯燥,读者获得的是大量的信息、数据、事实,无法体会新闻作品的美感。这样的新闻只能受到读者一时的喜爱。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让读者从新闻作品中获得信息的同时体会到作者的用心和作品的价值。即使是几十个字的短消息,也让读者看完后有回味的余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作品随处可见,但大多只是完成了报道正在或者刚刚发生的事实的任务,能让读者去仔细欣赏和品味的新闻作品少之又少。
为了在新闻作品的快捷与可读性之间找出一个切合点,有人提倡在文体的边缘上探索新闻文体和新闻的写作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在散文与新闻中寻找共同点。散文与新闻是分属于文学和新闻两个不同领域的体裁,但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没有哪种文体存在一个不可改变的标准和规定,为了达到较好地写作效果,各种文体之间可以借鉴互补。那么,散文与新闻作品的写作方法也是可以相互借鉴和渗透的。况且报告文学既可称为新闻,又属于文学作品,两者本就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在写作方法上常常是两种方法并用,以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一些优秀的报告文学常常被当作是文学作品选入课本供学生学习。
新闻是一门科学,它既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又会随着客观事实的变化而变化。散文的标题和形式比较自由灵活,与新闻很接近,散文式的写作方法在很多优秀的新闻作品中常有体现。虽然穆青曾提出用散文笔法写新闻,但新闻写作中老套、枯燥乏味的形式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人们追求速度与效率的当下,记者更加注重新闻传播的速度与内容而渐渐忽视了作品的可读性和美感。所以,许多新闻媒体中还是存在着“作者不愿写,编辑不愿编,读者不愿看”的“三不”现象。因此,在传媒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再次提倡应用散文笔法写新闻,无论对于新闻工作者提高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还是对于增强传播效果都是很有必要的。
散文式新闻是指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借鉴丰富多彩的散文形式,实质上是借鉴散文笔法。这并不是把新闻从内容到形式都变为散文,正像小说散文化不会把小说变为散文一样,只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散文笔法,就不会把新闻变为散文,更不会消减新闻的真实性和特点。而是在写新闻时像写散文那样讲究布局谋篇,讲究立意和意境,强化细节描写。这样才可以把新闻的真实性与散文的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呈现出自由、灵活、生动、多样、优美等特点,从形式上突破新闻文体的传统模式,从而使新闻在为读者提供信息的同时,更具可读性,让读者体会到新闻作品的美感,从而实现新闻传播效益的最优化。使新闻作品除了提供信息外,也像文学作品一样优美,甚至因为其独特优美的写作方法而具有保存、收藏价值。
这里所说的“散文笔法”是指狭义的散文写作方法。可以这样说,凡是运笔自由、语言优美、文情并茂的表现方法,都可以称为散文笔法。怎样才能使新闻,特别是报纸上的新闻变得生动,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无疑是有力的武器。
关键词: 新加坡 《中学高级华文》 写作教材 单元内容
新加坡作为一个多种族多文化的国家,又处于东西方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交汇中心,培养语言应用能力是《新加坡华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①,在此基础上,《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不仅在形态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更在内容的设置上结合资讯科技,力求生动、形象,体现以学习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开拓学习空间,获取学习资源,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益。
《中学高级华文》教材一共八册,包括阅读教材和写作教材。其中写作教材部分为前六册,即从《中学高级华文》一年级上册到三年级下册,每册平均有五个写作训练。每个写作单元都分布在相应的阅读单元的后面,属于与阅读课文相配套的写作专题训练。每个写作训练包含三部分:训练要求、辅导要点、例文。每一个写作训练都有明确的训练主题和内容,而且方法指导具体,例文引路直观有效。
一、训练要求
《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单元的内容构成中的第一部分是训练要求,这里的训练要求就是训练目标。因为写作教材在《中学高级华文》中是相对独立的,训练目标的设定也是根据写作学和相关心理学的理论设计的,所以训练目标的序列是教材中较为有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另外,从学生写作思维发展的阶段来看,训练目标的一系列设计涉及的范围也是较为全面的。
由“目标系统”的具体内容看,训练目标涉及的写作学范围不仅包括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训练,而且贯穿写作过程中选材、结构、语言等横向写作能力训练点;涉及的写作训练篇幅不仅有一般写作教材有的完整篇章写作,更有短小的片段写作,如“学生能对动态描写进行简单的描写”、“怎样缩短长文”系列等。
二、辅导要点
《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的辅导要点,即指导系统是紧密围绕着训练要求展开的,主要内容涉及写作知识与写作方法。
(一)写作知识指导
《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的写作知识系统不仅介绍了各种文体知识,而且介绍了与各种文体相关的写作知识,这样的系统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各种文体写作上有更深更专业的把握,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操作。
首先,按文章的表达方式来分,在中学阶段,根据文章的表达方式,把一般文章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②本写作教材文体样式指导涵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主要文体;从文章的社会功用方面划分,本写作教材文体样式指导不仅涵盖了诗歌、散文这样的文学类文体,还涵盖了报章新闻这样的实用类文体。其次,以按文章的表达方式为标准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主要文体的知识指导都设立了专门的单元系列来进行学习。
例如,在6本写作教材中涉及一系列的议论文写作,教材中就议论文这一文体的写作知识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介绍。
表二:议论文的写作知识
如上表所示,分布在四个单元里的议论文写作相关的文体知识完整而具体。类似议论文写作相关的文体知识指导在《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的指导系统中到处皆是,可以说,文体知识的指导是指导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
(二)写作方法指导
《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的写作方法指导涵盖众多方面:从文体上讲,介绍了关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以及一些实用类文体的写作方法,还涉及了如续写文章、缩写文章、文章结尾等写作中关于片段的具体写作方法指导。
如,一年级第九单元“怎样描写动态景物”中的辅导要点写道:“要把景物写好,除了掌握语言运用、修辞方法之外,也要培养细致、精确的观察力。先观察景物的特点,对所要描写的景物作一番取舍,然后进行构思,以准确的语言,适当的修辞手法,将景物‘重现’出来。”从以上两点看,辅导要点的主要内容是与每一个单元设定的训练要求紧密联系的,内容上侧重文体知识的指导还是写作方法指导则视这个单元的训练要求而定。
三、范文
“范文是作者个人的言语成品,作文是学生个人的言语成品。在语文教学中打交道最多的是个人(作者或学生)的言语行为(读写听说)和言语结果(范文和作文)。因此,语文教师不能不认真研究范文作者的言语经验和特色,不能不认真研究学生个体的言语行为特点和成败的经验教训,不能不认真研究二者之间的差距和可以结合的部位”。③
本研究在上文已提及关于本教材中的写作教材与阅读教材是合编的问题,因此,该写作教材的范文从广义上可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写作教材中涉及的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如一年级第一单元“怎样写人”中有“《父亲》就没写人物的外貌。而《听故事》交代过石九仔和‘我’的关系,以及石九仔的年龄之后,便开始写他的外貌:‘铜色的瘦削面庞,乌溜溜的眼睛……’又如《白菜汤》这样描写老寡妇:‘老寡妇的脸瘦的陷了下去。她的眼睛又红又肿。’两篇文章都只用了几句话,就生动地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这里所提到的《父亲》、《听故事》、《白菜汤》等三篇就是这一单元的阅读教材中的选文。这个例文的概念较为含糊,因此在此处亦不加追述。
第二,写作教材中单独的范文系统。这个例文系统较为清晰,写作教材每个单元都单独设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的范文系统选用的例文大都是学生习作,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例文在内容上贴近他们的生活,写作技法上也容易加以模仿,思维上更符合他们的写作心理能力结构。如一年级第一单元“怎样完整地记叙一件事”中,训练要求为“能从家庭生活中选择平凡而有意义的材料,学习用不同的记叙方法,完整地记叙一件事”。范文如下:
浓浓父子情
爸爸出差快一个月了。
每天早上,我都要和妈妈打赌:“今天,爸爸一定会回来。”然而,一到晚上,准是我输。我好想爸爸呀!
这一天,我不和妈妈打赌了。
吃过早饭,我从书桌上拿起昨晚写得一张纸,把它贴在大门上,之上写着:
爸爸:
你上楼后,就立即把北面的窗都打开,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见窗子开了,就知道你回来了。你要是饿了,就打开冰箱,寻找你从中国买的那只花边碗,那里有你最喜欢吃的东西,你看见了,肯定会很高兴。另外,我还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它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
儿子
放学后,呀!我家小楼上的北窗都开了。我克制住内心的喜悦,有意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回走。边走边想着怎样把我的秘密告诉爸爸……
我走到家门前,看到爸爸在我的“留言”下面,添了两句话:
儿子的深情令爸爸感动,我也给你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注释:
①新加坡教育部.中学华文课程标准.2008.3.
②粟宇详.新编写作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5.
③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语文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4.
参考文献:
[1]新加坡教育部.中学华文课程标准[M].2008.3.
[2]柳士镇,洪宗礼主编.外语文教材评介[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9.
那么,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积累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努力。
一、积累写作素材
有些学生在写作文时虽然已明确了写作的主题,但却感到脑中空空,没什么可写。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写作素材所造成的。为了使文章选材精当、内容充实,可以教育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积累写作素材。
1.积累有趣的素材。生活是充满情趣的:家长的关心、老师的幽默、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帮助、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诸如此类的情趣不仅是我们生活的调料,也是写作的材料。
2.积累时事素材。古人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的学生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文章要反映时事,为现实生活而作,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文章都是因为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而流芳千古。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时事,学会积累时事素材。这样学生的文章就会充溢着对祖国、对社会的热情,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3.积累感触较深的素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积累自己感触较深的写作素材,它可以是困境中的一声鼓励,失败时的一句安慰,离家时父母的叮咛,犯错时老师的教诲,雨中撑开的一把伞,口渴时递来的一杯水……也可以是一只勤劳的蜜蜂,一株坚强的小树,一场及时的春雨……事物的大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学生如能写出自己的感触、感悟,文章便能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4.积累历史素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中风流人物熠熠生辉:勾践卧薪尝胆、蔺相如完璧归赵、祖逖闻鸡起舞、匡衡凿壁偷光、诸葛亮舌战群儒、刘备三顾茅庐、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舍生取义、林则徐……这些人和事都是历史的精华,或催人奋进,或发人深思,或启人智慧,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二、积累写作方法
积累写作素材只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积累写作方法则是要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只有博览群书,多积累好的写作方法,在写文章时才能做到运用自如,用得恰到好处。
写文章的方法可谓多矣,笔者把较为常用的写作方法列举如下:
1.托物言志。如《陋室铭》一文,刘禹锡通过描绘居室环境、生活情趣、交往人物,从而借“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以小见大。这里的“小”指的是文章的选材方面,“大”指的是文章的“立意”方面。即用看似平凡的小事来表达较为深刻的主题。如一些寓言故事就是通过一些简短浅显的小故事来表达意味深长的哲理。
3.借景抒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写景是抒情的基础,抒情是写景的升华。如《观沧海》中曹操借大海之景抒发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4.欲扬先抑。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内容上需要有些起伏跌宕,而欲扬先抑的写法就可以增强文章的曲折性。如杨朔的《荔枝蜜》一文,文中写小蜜蜂就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5.以动写静。如《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就成功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写法,写出了北国雪景的壮美。
6.侧面烘托。如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往往能起到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7.对比。如《范进中举》一文,吴敬梓用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抨击。
8.巧设悬念。巧设悬念可使文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就采用了巧设悬念的写法。
9.首尾呼应。首尾呼应是写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使文章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10.卒章显志。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使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在文章的结尾写出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1.铺垫。写文章时使用铺垫的手法可使文章的情节发展更合乎情理,中心更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加鲜明。
12.象征。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就运用了象征的写法,用“星星”来象征“光明”。
三、积累精彩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