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

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注重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反馈落到实处。同时尽量创设情景,融基础知识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地理教师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1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三__班和__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一年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忙中有乐,忙中有得。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归纳如下:

一、加强学习,革新思想,树立新理念

认真学习校领导提出的学校教育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校本革命,建立多元课程体系、深化课改步伐、促进教师发展。结合自身实际,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坚持认真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我常读的刊物一些相关的教辅材料及自己购买的有关新课程的书。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深入分析解读高考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踏踏实实进行教学工作

结合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思维懒惰等特点,我采取低要求,低难度,采用小步教学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以达到落实双基,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地理解题能力的目的。

1、制定合理复习计划。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强调一个“实”字,侧重于落实“课本”,夯实基础。要求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落实章节检测过关达标。我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听写,并及时批改,在下一节课给学生反馈。这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也知道了什么知识是基础的、必会的。二轮复习突出一个“综”字,以专题复习为主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提高能力为着眼点,以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为目的。复习中以高考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渗透考点。

2、做好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意识。

更新复习观念,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在复习中使学生做到“五个学会”:①学会自己看书。全面看、细致看、深入看,多问几个为什么。②学会看图。会看、常看。③学会做题。建立错题集、善于反思。④学会做笔记。⑤学会提问。不明即问,不懂即问。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引导学生提问。不仅是在学习中提出教材内容中的问题,也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主动

的提问题,从而启发思维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 引导学生反思。只有经过思考加工,才能真正的理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很注重思考这个环节,每一章节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思考,任何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另外,让学生参考目录,思考章节内容;让学生看着地图或图表,联系有关的知识。

三、做好待优生的转化工作及艺考生的提升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待优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的待优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待优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为了确保高考的平均分,待优生的转化至关重要。

首先, 帮助待优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加强与待优生的了解和沟通,帮助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其次,做好艺考生的提升工作。对于艺考生来说,从年前就开始的艺术联考、校考让他们耽误了很长时间的文化课复习。在接下来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应如何指导艺考生进行文化课复习,提高文化课成绩。艺考生文化课复习的四个要点:一是要对文化课的学习树立坚定地信心,在面对文化课学习上要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地情绪;二是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不仅要有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更要有每个学科的详细复习计划;三是要有针对性,要明确自己文化必须达到的成绩,将成绩分解到每一科,紧紧围绕考纲、围绕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复习;四要针对高考核心考点各个突破。

总之,一学期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2在上学期带过一段时间地理的基础上,我担任八年级整个年级的教学任务。现将一学期的工作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第一至四单元。包括“居民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等。我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通过提问我才发现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我通过与各班主任老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明年地理学科要参加统考的实际情况,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习下册课本的部分内容,为复习奠定基础。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由于自己是一名“非专业”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

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平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

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六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像《5》班的谭家杭同学,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不及格,而本学期他对地理产生了新的兴趣,作业做得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每一次测验都在及格以上。这与我对他的激励和“作业交流”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划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三、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1、自觉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运用与实践。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优质课竞赛、教育技术能力大赛等校本研究活动。虽然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比不上许多优秀教师,偶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并不气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激情飞扬”。

2、学以致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运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合理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可利用的时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有声有形、师生互动、快速便捷、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心若在,梦就在”。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是我永不改变的目标与追求。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3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潜心研究,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堂课。

1、认真钻研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全册教材的知识目标、教学要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学生。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为此,我除了读好教师用书之外,经常上网搜索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包括课例,反思,经验,课件,试题和知识材料等等。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向45分钟要质量。

采用多种方法(谜语、诗歌、谚语、小故事、顺口溜等)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是鲜活的,就在身边。

3、强化读图、用图、分析图的训练。

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地理图表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在上课的时候都要把世界地图挂在黑板上,从一开题始我就给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教学中培养他们读图分析能力,就是让学生明白,地理教学尤其是世界地理教学必须学会识图。

教学中我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重点掌握最基本的地图阅读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掌握读图技巧,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熟练地掌握图文转换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完成对地理事物的准确定位,对重要大洲和重要国家的准确位置的掌握。

4、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一场教育的革命正在兴起,尤其以新教材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思想蓬勃发展,只有融入这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

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所任教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对学好地理充满信心。

五、几点体会

1、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分层教学,重视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精、细”,教师备课要精,知识点要抓细。为此,“精导”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实学”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根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3、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注重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反馈落到实处。同时尽量创设情景,融基础知识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4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4-6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

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经验和体会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伊始,向学生提出地理教学三步走。预习、学习、复习巩固。效果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

2、改变授课风格,运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营造活而不乱的地理课堂。

3、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创设学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习过程,并且注意将知识内化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同时, 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4、注重地理学习方法的传授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的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

(三)问题和教训

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中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课后反思不够及时,教的学生多,又时对个别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改进。

(四)今后努力方向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4、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学年,取得好成绩。

地理教师工作心得5因为工作的需要,地理老师的紧缺,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地理科的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七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要内容是“地球和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希望该年级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由于我以前所教的科目不是地理,这一次是直接接触,而七年级的学生是刚刚由小学升上初中,对“地理”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地理又是中考的会考科学,分数带入总分,所以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就要求我,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间接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为本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好目录,明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二、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阅作业

(一)、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堂课的效果,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刻苦研究教材,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由于第一次参与地理教学工作,第一次接触新的教材,对教材的思想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把握不够,所以,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

(二)、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

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炼,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三)、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

每一个班级有六十多位学生,每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但我觉得是一种使命,深感责任之重,因为作业是体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的程度,对作业完成得较好的学生,我都给他们以很好的鼓励表扬,对完成得不好的学生,我不是打“x”完事,而是在旁边给予正确的解答。在课堂上还进行讲评,这样作业便成为我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使得他们认识到作业不能敷衍了事。

(四)、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一、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长期以来,“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然而,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唾沫四溅,学生却在下面听得一头雾水、昏昏欲睡。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探究新知的合作者。为了实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采取有效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评学生。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是解决问题、构建新知的前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创设好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堂教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课堂情境创设是有效的导入方法之一。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可起到明确主题、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自主学习兴趣等多种作用。我在课堂教学中就经常运用这一方式,特别是在每节课的导入时,创设出学生熟悉而感兴趣课堂情境,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融入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比如,在讲《青藏地区》时,在导入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雪峰连绵的喜马拉雅山脉,正在奔跑的藏羚羊,九曲十八弯的三江源,穿藏袍的藏民等图片,让学生置身于茫茫山海以及淳朴热情的民风之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我对学生提出问题:青藏地区主要自然特征是什么?它对青藏地区农业生产、藏民生活、河流湖泊有什么影响?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吸引到所创设的情境当中,为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在学习具体内容的时候,更不可忽视情境的创设。教师应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作素材,或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情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学生“欲罢不能”的效果。

三、适度、适宜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有所加深,在实践中有所创新。我的感悟是:要使提问发挥应有的功能,达到激发学生产生探究欲望的目的,不仅要做到提问具有启发性、科学性、针对性和面向全体性,而且还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宜。

首先,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中。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提那些学生不假思索即可回答或书上有暗示性答案的问题,这些问题确实让课堂热闹了,但没有丝毫锻炼学生思维的价值;也不能提过于难的问题,如果问题太难,学生找不着边际,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所提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也要设置合理的坡度,产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效果,也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入到求知的高度。比如,在讲“西亚与南非”时,有教师提问:“埃及在南非的什么部位?”这个问题只是为提问而提问,没有实际效果。又如,在讲“地球的形状”时,有教师提问:“地球为什么是扁球体?”这个问题太难使得学生无法作答。

其次,课堂提问要做到数量适中。一节课45分钟,不能问个不停,这样只会让学生头昏脑胀,达不到预期效果;也不能凤毛麟角,让学生一节课只听不思,不能跟着教师思维跑。因此,教师既要注意课堂提问的密度,又要注意提问的节奏。如什么时侯问,问些什么,问哪些学生这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认真揣摩,不能“信手拈来”,更不能“无的放矢”。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力求做到少而精,力戒平庸、繁琐的满堂问。

再次,要做到提问与探究和创设情境相结合。课堂提问不是孤立,它需要与课堂上的其他环节互相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也就是说,课堂提问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准备程度,创设出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充分掌握了问题的“背景”之后,再去思考问题,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比如,在讲“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时,如果我们把“日本为什么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换一种方式问,如“请同学们回忆世界主要的地震带,再看日本所处的位置,想一想日本为什么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第二种提法要比第一种提法更具科学性,为学生回答问题创设了一定的情境。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育要创新,这固然是一个趋势,但在创新当中不要违背教育的主旨,要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讲中国地理知识时,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种资源的情况,从而使学生更加珍惜各种资源。这样也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新课改之下的地理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也就是精神教育这个根本,否则,课堂创新也就失去了意义,就不值得去肯定。

五、坚持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保障

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的总结。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考》一书中是这样界定反思的:“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主动的、持久的和周密的思考。”一节课下来,对课堂中学生的活动和教师的活动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能够让教者充分认识到课堂的成功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一手宝贵的资料。因此,教师应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反思。反思贵在坚持,一天一个发现,一天一个收获,一天一个改进,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会欣欣向荣。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阶段,教师更应该对每节课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反思。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认真反思每一节课,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指导下节课的操作。

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体系 案例教学 成效 不足 体会

地理案例教学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 选择地理案例, 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研究, 从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在让学生学“知识”中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这应成为我们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出发点。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索,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1.注重知识迁移,达到预定成效

1.1 知识迁移是案例教学的关键。

案例来自生活、来自社会、来自热点、来自不同的地域,理论与现实的联系更为紧密,案例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读图、分析、综合等各类地理基本技能。但是,案例教学与教案例有着本质的区别,案例教学是学科教学中的更高境界,知识迁移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忽略知识迁移的案例教学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仍然只能算作“教案例”。例如,人教版地理必修 3 第三章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中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是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田纳西河流域是世界上河流综合开发的成功案例,但只是美国密西西比河的一条不大的支流。因此,从地理学科“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学生所需要学习的重点决不是田纳西河流域,而是河流的综合开发,是从中抽取的一般规律。同样,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河流域、埃及尼罗河等拓展案例的重点也不是流域本身,真正需要学生将本节知识和原理加以运用的具体地域,恰是教材并未涉及的我国的大江大河。因此,知识迁移是本节教学成败的关键。

1.2 运用拓展案例实现知识迁移。

在案例教学中,运用拓展案例是实现知识迁移的有效手段。如 “荒漠化的防治”一节,“我国西北地区”是教材所选择的典型案例,“非洲萨赫勒”和“前苏联垦荒区”则是两个拓展案例,其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同样都是荒漠化问题,尽管社会背景不同,但自然环境相似、具体的人为原因也相似,这是荒漠化问题内部不同地域之间的知识迁移。

从更高层次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角度来看,在教学中还应该增加关于其他类别生态环境问题的拓展案例,以促进不同类型生态环境问题间的知识迁移。

2.研读课标,避免“教案例”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借助的一个载体或者切人点,案例本身并不是教学的重点,重点是案例所诠释的原理。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案例来分析相同的知识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案例教学不小心就会成了“教案例”,严重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例如,人教版地理必修 1 第四章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中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标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和“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学会的方法对各类影响地貌形成和变化的外力作用进行类似的分析。因此,若局限于教材内容,仅仅围绕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展开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纠缠于侧蚀、溯源侵蚀等名词的含义则更是偏离了教学重点。

3.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重视实践和归纳

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途径来记忆所学的内容往往能够取得比较高的效率。案例教学的教育性寓于它的实践性,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看,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教育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必要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真切了解、认识实际状况,增长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地理教育在德育、智育、美育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等方面的教育价值。案例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尤其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调查、访问和野外考察为重要形式。学生围绕一个个高中地理案例,收集地理资料、组织环境资料、分析地理资料来回答高中地理案例中的问题,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而且从知识、技能、情感等各个领域,拓宽学生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渠道,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条件,完全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地理能力培养的目标。例如:当前农村中的河流污染相当严重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给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结合高中地理必修1第六单元“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节内容,设计《家乡河流的变化、原因及对策》案例进行教学。

4.因材施教,注重案例成效

教材中的案例大多是精选的经典案例,示范性强,地域覆盖面广,视野开阔,有着显著的地理意义和教学价值。然而,案例教学需要在大信息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薄弱,必然会影响案例教学有效实施。因此,日常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生活地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特点,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或增补相关背景资料,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把握教学节奏。同时,应该提倡一例多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加强前后联系,看清同一地理事物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形成综合、完整的地理思维。

5.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不足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也不例外。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有:

5.1 高中地理是一门文理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使高中地理案例的选择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是专职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2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高中地理案例为材料;针对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我主要设计了讲解式案例、讨论式案例、活动式案例和调查式案例。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5.3 高中案例教学因受教材、教学对象、教学辅助条件等的影响,特别是受高中分科、应试教育的影响,给课堂分析、讨论和实践调查带来了困难;同时案例教学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方面的掌握效果不好。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中教师指导的优劣是能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呈现一个案例,更重要的是通过巧设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见解,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要为锻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收集资料和力创造条件。为此,教师必须作充分的课前准备,选择典型的又能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的案例,精心设置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学生,指导学生的学习。另外,还要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观点有所估计,使学生讨论不致偏离主题。

参考文献

[1] 卫作辉,王建春.《整合教法和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中学教育》1999年5.

[2]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袁孝亭,王向东.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解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 No.7-8.

[4] 左世荣,.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谈.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 No.7-8.

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1.新课教学要有“情境”引入

由于长期以来某些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采取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使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变为“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另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画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代替“讲”,用翻“图”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但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

2.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让学生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高度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素材。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此,这对初中生而言并不难。

4.备课要认真、充分

认真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备课不仅要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更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做到因人施教。

4.1新教材的知识结构看似不如老教材那么完整、严密,但更灵活、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备课、重组教材、迁移知识,切忌一个教案一年又一年地“复制”,一个班又一个班地“放映”。例如在备课“黄河”时,我将教学内容由浅到深地分成四大板块:黄河知识知多少;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黄河灾难几多许;走进黄河、关注黄河。并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黄河古诗文背诵、眼明手快查地图、假如我是县长等活动,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地理课堂更和谐。

4.2认真研究教材,寻找记忆窍门。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抽象、难记的知识,使其简单化,有利于学生识记。如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工业区内主要有六个工业城市,学生很难记准确,没有方位感。经反复研究教材插图,我这样设计:先记首都(东京)、在东京南方为横滨;再利用濑户内海记(大阪)――大阪位于濑户内海的东海岸,神户位于大阪西边,这样就记住了四个――比做两对“孪生兄弟”;名古屋位于两对“孪生兄弟”中间――比做一个“独生子”;北九州位于九州岛的北部――也比做一个“独生子”;同时可利用横滨来记日本最高峰(富士山)――位于横滨的西方。这样学生对六个工业城市的空间分布位置就会很清楚,其中横滨和神户为日本著名的两个海港。又如俄罗斯境内的北亚三条河流,我结合初中学生快毕业的现状让学生这样巧记:自西向东,快毕(鄂毕河)业(叶尼塞河)了(勒拿河)。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效益,整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大力提倡在课堂上合理使用投影、录像、幻灯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多媒体组合教学。改变将课本内容原样照搬到课件的做法,以开发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需求为出发点,确定媒体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以表现或演示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所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转变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转变为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

6.搞好区域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媒体;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7—0084—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身的做法。

一、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笔者在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中,就针对“地理学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问学生:在张掖市中心鼓楼周围为什么没有麻辣粉店,而主要是高档服装专卖店和德克士、肯德基店呢?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后回答:鼓楼地区房租贵,开专卖店利润高,开麻辣粉店赚不出房租,更不要说发放人工工资了。紧接着,我又问学生:如果你毕业后要开麻辣粉店,应开在什么地方?这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认识到了学习地理课程的价值。

二、利用地图、板画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地理教材中的景观图、示意图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简化教材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使教学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教师利用地图,同时借助地球仪等直观教具,把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则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述“陆地的五种地形”时,教师出示五种地形景观图片,将枯燥的文字阅读与讲述行为变为形象、直观的视觉刺激,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找出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而教师精心绘制板画,既能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又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地理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降低知识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在“中国的土地资源”一节教学中,笔者适时地为学生播放了自制的家乡各种土地资源的视频,并配以《多情的土地》的背景音乐。优美的视频,悦耳动听的歌曲,既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在讲授“大陆漂移假说”、“地球的自转、公转”及“降水的三种类型”时,笔者则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四、 利用诗词、口诀

在地理教学中,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地理数据、地理规律及成因,是得不偿失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引用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诗词,教给学生一些识记地理知识的口诀,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内蒙古高原”一节时,可引导学生借助“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诗句理解温带草原的特征。可引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也可让学生用“头顶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高原摆摆尾”这样的口诀记忆中国疆域的四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