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品格教育研究

幼儿品格教育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品格教育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品格教育研究

幼儿品格教育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绘本 幼儿 品格教育

引言

幼儿期是个体品格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个体健康人格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品格教育和开启孩子的智力一样重要。”教育者对幼儿实施品格教育的途径与方式有很多,其中绘本以其特有的趣味性、教育性、儿童性日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1]绘本是将图画与文字整合为一体的儿童读物,绘本在幼儿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的价值体现是深刻明显的。如何运用绘本进行幼儿品格教育,笔者将从选择绘本、解读绘本以及教育活动设计等三个方向进行系统的策略探究。

一、选择幼儿品格教育绘本的策略

如今,低幼绘本已悄然流行,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低幼绘本在幼儿品格教育中的价值。那么,面对琳琅满目、鱼龙混杂的低幼绘本市场,幼儿教师为了做好品格教育应该为幼儿选择怎样的绘本呢?2004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文学”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图画书应该是儿童喜爱的,幼儿在书中体验到的乐趣是最重要的。”[2]笔者认为,绘本的选择应该坚持儿童本位、教师导向的原则,即把握好童趣与教育性的平衡。

(一)选择以儿童为本位,重视儿童文化的绘本。

儿童有自己的文化,儿童文化是指为儿童所特有和共有的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心理特点、世界观等,它是儿童自己在其中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3]儿童文化的本质和特点决定了儿童阅读兴趣是自由、游戏、想象的。因此,充满自由、游戏、想象、探索的绘本是幼儿喜爱的。有调查结果表明,在图画书色彩上,幼儿更喜欢鲜艳的图画;在人物形象上,幼儿更喜欢“可爱”、“勇敢”、“善良”、“聪明”、“漂亮的”等明显带有积极色彩的性格类型;幼儿喜欢与之生活世界中的熟悉的人、事、物以及含有动物的趣味性较强的图画书。[4]某种程度上,图画书与绘本可以看成是一类的图书。因而,幼儿也会同样喜欢具有上述特点的绘本。譬如,《青蛙弗洛格》品格绘本系列正是围绕着青蛙这一幼儿熟悉的动物形象,用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图画,展开了关于勇敢、友情、包容等题材多样的故事情节,深受幼儿的喜爱。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与创造力,他们同样十分喜爱富含想象力、创新力的故事情节。优质的品格主题也早已打破了传统的道德灌输,使幼儿在一种轻松、快乐、游戏、富有创新力的情境中尽情地放飞想象力的翅膀,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道德情操。

(二)选择富有深邃智慧的绘本。

低幼文学读物的哲学智慧并不能等同于深奥,而是在“看似天真简单的故事中,隐藏着深邃的意义。[5]幼儿教师不能轻视幼儿的思想和智慧,不要认为孩子都是“幼稚的”,对复杂的道理是不能理解的。我们应该看到幼儿的精神世界是充满哲学智慧的。因此,在选择品格主题教育绘本时,我们也要把握好绘本主旨的内涵,它不是简单的教训式的道德教育,而是在轻松幽默或平淡朴实的故事情境中娓娓道来。譬如,绘本《石头汤》、《猜猜我有多爱你》、《青蛙弗洛格》以其极其新颖的创新力、具有诗性美的语言,诙谐幽默的故事情节向我们传递着融合、爱、勇敢等等许多高贵的品质。幼儿在新奇与欢乐之中内化了品格内涵。

(三)选择符合幼儿培养目标与认知特点的绘本。

对绘本的选择,我们既要坚持儿童本位,注重儿童文化,同时也需要教师的导向。教师帮助幼儿选择绘本时要结合培养目标及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来具体制定。2—6岁幼儿的道德认知受制于思维、认知水平的影响,他们对直观形象的图画、事物更容易接受。小班的孩子比较喜欢与生活经验接近的绘本,中、大班的幼儿更喜欢情节离奇曲折、变化较多、主题比较深刻的故事。[6]在品格目标的培养上,绘本的选择要结合幼儿的理解感受力,从浅显到深刻。幼儿园常实施的核心品格教育包括勇敢、爱、真诚、友谊、责任、包容等等。小班幼儿可以开展关怀、勇敢等品格教育,例如《月亮,生日快乐》、《我们的树》《小黑鱼》、《勇敢的沙沙》这些绘本。大班可以选择责任、尊重等主题的品格绘本,例如《不是我的错》、《佳佳的妹妹不见了》、《敌人派》、《我的妹妹不一样》这些作品。

二、解读幼儿品格教育绘本内容的策略

(一)展开丰富联想,品味绘本图画。

优质的绘本更多的是靠图画的人物造型、色彩和构图“说话”,而不是靠文字“说话”。正如尤里·舒尔维兹说的:“一本真正的图画书主要或全部用画画讲故事。”[7]幼儿绘本体现了儿童文化的特征,即自由、游戏、想象。因此,幼儿教师在初读绘本时要有意识地以幼儿“读图”的特有方式去品味属于幼儿的书。像孩子一样,以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触摸、想象、感受,与绘本展开精神上的交流与互动。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绘本,幼儿教师在初读时可以更多地关注图画上的内容,展开联想去构建图与图之间的关系。通过仔细观察图画,我们可以看到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和一只温柔的大兔子。在小兔子与大兔子一次又一次的比高、比远中,也许我们只觉得小兔子有些自不量力,比不过大兔子。但是最后,在皎洁的月光下,兔妈妈亲吻着睡梦中的小兔子,母爱这种浓厚的情感就这般悄悄地流进人的心田。教师只有尝试着体会孩子读图获得的感受,才能知道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指导是合适的,以哪种方式插入,才会更自然、更有效。

(二)认真阅读文字,准确把握绘本主旨。

绘本作为图文合一的艺术整体,以简明之文和形象之图协同讲解故事,在具象与抽象、表象与意象的矛盾统一中呈现丰富性和多义性。[8]绘本中的图画与文字整合为一体,语言文字虽少但往往体现出“诗性美”,让读者在如歌一般动听,如画一般生动的氛围中感受到绘本本身蕴藏的深刻道理。譬如《猜猜我有多爱》中语言的诗性美就尤为明显。小兔子和兔妈妈的一唱一和好像是一首韵律优美的儿童诗。小兔子的话如同诗一般有节奏感——“我爱你,一直过了小路,在远远的河那边。”“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而妈妈的回答前后两次的回应则是稍显复杂,但依旧充满节奏感——“我爱你,一直过了小河,越过山的那一边。”“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再绕回来。”读了这些诗一般的文字,每个人都为母爱的伟大而动容,也让我们更深刻地领会了绘本所表达的主题。

(三)深刻理解绘本的思想。

教师对绘本理解有多深,就能带幼儿走多远。经典绘本所表达的哲学智慧是更为深刻的,教师在准确把握了绘本中心主题后,一定要结合图画与文本,反复阅读品味,挖掘出更深的思想内涵。同样,《猜猜我有多爱你》不仅仅是表达了母爱的伟大,通过小兔子与兔妈妈一次次表达爱的方式,我们体会到,原来没有一种方法能衡量出爱,真正的爱是无法用言语来说清楚的。

三、利用绘本进行品格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

(一)幼儿自主阅读,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绘本中的图画与文字共同讲述着故事,图画书中的图画形象生动,具有叙事性。同时,绘本故事往往将世界人格化,也满足了幼儿喜爱想象的需求。幼儿可以独立阅读绘本并且会喜爱读绘本。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对绘本有一个整体的浏览。让幼儿寻找自己喜欢的画面进行分享,对有疑问的画面提出质疑,从而促成幼儿之间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与自由,幼儿发现什么,教师就跟他们讨论什么,让幼儿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幼儿自主提出了问题,他们其实已经在自我阅读的过程中,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图与图之间的相关性,产生了积极主动的思考。在集体学习的环境下,从幼儿你一句我一句的踊跃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绘本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图文讲解,促进幼儿的整体认知。

柯南指出:“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9]教师可以根据绘本的主题内容,有感情地为幼儿讲故事,同时要求幼儿再次观察绘本图画。绘本中的文字往往都是言简意赅的,教师可以根据孩子已有经验的多少,对绘本中的言语加以少许改编,用更加有节奏,更加丰富的言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理解绘本的思想内涵。教师情感的自然流露能有效地感染幼儿的情绪,并在情感互动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面上理解图画书中蕴涵的精神,更好地完成图书的阅读。

(三)绘画、表演绘本,实现绘本与品格教育的最佳结合。

幼儿品格教育是引导幼儿向善,鼓励幼儿知善、乐善、行善的历程。然而仅学习理解了品格教育绘本的故事内涵是不够的。有研究表明,在道德情境测验中处于较高认知阶段的个体,也会表现出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离的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品格绘本的教育功能,研究者认为结合品格绘本,开展相应的延伸活动是必要的。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绘本故事表演、绘画等相应的活动。譬如,在自主阅读与听讲过《爱心树》这个绘本之后,可以开展绘本故事表演活动。故事的表演可以分为教师“入戏表演”,(即教师作为表演中的一名演员与幼儿共同表演,并起到引导协调表演顺利进行的作用)以及幼儿独立自主的表演。[10]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整个绘本进行表演或者就其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表演。根据班里幼儿的兴趣爱好,也可以选择绘画的形式。譬如在学习了有关耐心主题的绘本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生活中体现出耐心的行为画下来,创作出耐心排队、耐心吃鱼等不同内容的绘画作品。同时,编配上孩子自己说的话,共同创作一本属于孩子自己的绘本。他们在绘本中可以找寻到自己,激发学习乐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更多耐心的举动。这是绘本与品格实践的最佳结合。

参考文献:

[1]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肖涓.论图画书与儿童发展[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4(3).

[3]边霞.儿童艺术与艺术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

[4]张燕子.幼儿的图画书阅读特点与家庭阅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5]方卫平.幼儿文学:可能的艺术空间———当代外国幼儿文学给我们的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6]伍新春.如何选择适合儿童的图画书[J].教育导刊,2004.

[7]朱娜珍.幼儿教师开展早期阅读前的准备[J].学前教育研究,2011(10).

[8]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幼儿品格教育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幼儿;德育;教育;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1

著名的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育人必须要从小的时候便开始进行。因为小孩子就类似我们的幼苗,只要得到较好的培养,便能够逐渐的成长壮大,开花结果,否则便会半路夭折,难以成器。而对人才从小培养时最应当注意的便是道德教育的培养,这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为幼儿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良好环境

由于幼儿的心智发育尚未完全,因此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便应当利用这一特点,改变传统的环境布置思想,由仅为了美观向富有教育意义转化。例如,在对墙壁进行布置的时候,可以张贴中国的地图,让小朋友知道要爱国;在墙角处设置自然角,布置各种各样的花卉,小动物,让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从小培养善良、爱护自然的好品格。另外,除了为小朋友创设一个事宜学习的物质环境外,还要创设出一个具有较高教育意义的人文环境,对于幼儿园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应当进行要求,必须要为幼儿们树立良好的榜样;鼓励教师多跟小朋友们沟通交流,共同参加课外活动,带动小朋友们积极向上,培养出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如何在各项幼儿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多彩,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和课程,如何才能够将德育融入到这些生活当中,是教师们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看法,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幼儿园的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也存在一定的规律,久而久之,这些生活中大量出现的情形便会深入到幼儿的头脑意识当中。所以开展好幼儿的德育教育,最需要做的便是从日常的生活做起,从每一个习惯做起。例如,在午餐的时候,教师除了要照顾好幼儿吃饭的问题,还要告诉幼儿们食堂的叔叔阿姨是如何把美味的饭菜做好的,要幼儿们学会感恩,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甚至在讲述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带着孩子们参观叔叔阿姨具体工作时的情形,对于整理餐具或者是拖地一类的工作,还可以让其亲身尝试,这样小朋友们将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二)利用节日活动,渗透的德育教育。在现阶段我国有很多的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幼儿园便可以利用在对这些节日庆祝或者纪念的活动来传达良好的道德品格以及人生哲理。例如,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可以对幼儿们开展爱妈妈,爱身边的阿姨的教育活动;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要让幼儿们了解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们都是怎样劳动的,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样辛苦劳动来供其上学吃穿的;在“十一”国庆节的时候,教育幼儿们要从小树立起爱国的思想。每次节日到来的时候,幼儿园便可举办主题活动,既然幼儿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也让其在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更多的道理。

(三)组织幼儿体育活动,巧妙地渗透的德育教育。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这也是融入德育教育的一大途径。幼儿们在这一阶段十分好动,对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也非常的高。因此,在体育活动当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十分明智的选择。例如,在竞赛性质的体育活动当中,可以培养幼儿们团结一致,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格;在玩跳绳或者皮球时培养幼儿们互谅互让,团结友爱的相处之道。这些品格能从小得到培养,幼儿们将会终身受用。

(四)充分围绕主题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关于德育教育,除了融入到孩子们的课堂,生活中去,还可以单独的进行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在组织爱劳动的主体活动时,便可以让幼儿们参观成人的劳动过程,尤其是较为辛苦的工作,让其感受到成果的来之不易;还可以让其亲自动手,随手捡拾幼儿园的垃圾、回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在组织爱妈妈的活动时,可以让幼儿们画出自己的妈妈,或者是为妈妈唱歌,跳舞,为妈妈制作大红花等。这些主题活动可以加深幼儿对主题的印象,逐渐形成习惯。

(五)做好学科教育,融进德育教育。在幼儿园的学科教育处于初级阶段,内容也较为简单,因此更容易融入道德教育。让幼儿们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当中感受不同的道德品质,坚持寓教于乐的做法,促使幼儿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幼儿课程来说,一般都是贯穿了游戏的,游戏能够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可以学习课堂知识,可以扮演各种角色,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这些行为都有利于幼儿性格的塑造。

三、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舞蹈教学中

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舞蹈教学当中是非常创新的一种做法,同时也会是非常有效的做法。教师在选择舞蹈教学内容的时候应当尽量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做作品。既可以将舞蹈的技巧交给幼儿们,还可以为幼儿们讲述舞蹈背后的故事,让其领略我国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渗透。第一,规范舞蹈教学中幼儿的行为,让幼儿明白从小便需要遵纪守纪;第二,在舞蹈教学当中,适当性的反复练习,让幼儿们学会吃苦,培养起吃苦的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第三,开展小组练习,使幼儿之间学会交流和关心别人,形成团结一致的好风气。舞蹈教学中还有很多方面都可以融入德育教育,都将会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教育要从小抓起,尤其是德育教育,一个人的道德品格的好坏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幼儿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要大力的推进,此外,还要注意探索在该领域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如何能够让幼儿有效的接收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明华.德育教育探析[J],教学研究,2013.06.

幼儿品格教育研究范文第3篇

教育理论 幼儿园管理 管理模式

陈鹤琴先生强调:训育工作绝非消极管制所能奏效,学生的良好品行要靠教师们耐心细致的积极引导。“学会关心”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反映了教育自身发展的人性化走向,表达了现代教育的“关爱”品格。根据2001年9月教育部下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应成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我们认为,要使幼儿教师达到这样的素质要求,自身首先必须具备“关心”的品质。为此,我们开展了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园管理模式的研究,试图通过影响幼儿园教育管理客体中最具活跃要素——教师的“关爱”行为,推行“全人教育”“学会关心”他人的教育,从而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地、自发地用全身心的爱去影响、感染每一位幼儿,使她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实施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园教育管理模式,从而确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全面落实。

一、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园管理模式理念

“关心”作为人性的一个要素,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质朴的感情。“学会关心”教育是关怀整体人的“全人教育”。“学会关心”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引导教师从原始的、自发的“关心”情感,提升到理性的、自觉的“关心”情感,形成出自责任的“关心”品质。只有出自责任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只有具有道德价值的行动,才具有教育性品格,只有关爱感情的行动,才能成为具有关爱品质的人。幼儿园的决策层对直接影响和教育幼儿的教师,实施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管理,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行动,关心教师的精神生活、关心教师的精神成长,从而培养教师的关爱精神和富有关爱精神的完全人格。

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园管理模式,营造了一种以“关爱”教育为特征的、内涵丰富的道德文化心理氛围,他强调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的关心与被关心是相互意识到的,在这样的环境中,爱的双方容易产生体验、感受、体悟,容易获得爱的反馈,容易形成相互关爱与被关爱的品格。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幼儿园管理模式其精神要素还体现了尊重、责任、理解、信任、合作等一系列美德。在这样的“关爱”群体中,人际互动十分重要,人们之间感情的对象化与对象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感染、相互生成,在这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敞开心扉共融一体。这正是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以爱心培养爱心、以关爱培养关爱的全部管理过程。

二、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实践

1.以“关爱”教育为核心的管理宗旨

鼓励教师的自主发展,以“教育爱”为核心或基石,以正确的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研究开发人的心智、提高人的关爱品质为本。师的成长与发展;关怀教师的人生信念与实践行为统一的发展;关怀教师现实与未来人生的幸福;关怀教师自主的、终身的发展。培养教师不仅是敬业、更重要是乐业,并从中体悟到从事幼教专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2.培养教师具有“关爱”品质的具体方式

从“关爱”的对象范围说,包括对自己、对身边同伴、对集体、对社会、对生态环境和其他物种的关爱。从“关爱”的具体内容上说,包括关心健康、学习生活、交往、情绪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友善、愉快的心理氛围的营造。

以“关爱”教育为核心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弥漫式与渗透式的形式,以内源性与外发性相结合的方式,投射到培育教师“关爱”品质的活动中去,并进而转化为教师的整体素质实践能力,这种转化是通过人性化的活动来实现的。具体方法我们更多的采用“发掘”“营造”“播种”“化育”等人性化的活动方式,而不是采用“加工”“灌输”“塑造”等物性化的活动方式。

幼儿园管理中的“发掘”主要是指,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现每一位教师的创造潜能以及乐于奉献的精神,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即定期将教师的“关爱”行动办成墙报等,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树立可学习的典范,相互交流,并在全园范围内形成“关爱”的氛围,达到相互沟通、相互激励、相互鼓励、相互创造、相互生成的作用。与此同时,管理层注重关心教师的生活,诸如教师的饮食、教师的身体健康、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真正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使她们能无忧无虑的、快乐的工作。幼儿园管理层通过主动的、善于关心的行为,使每位教师懂得怎样才是真正的、合乎理性的关心,怎样以尊重别人为前提去关心他人,理解辨明关爱与溺爱、关爱与恩赐的区别等,从而将自然的、质朴的关爱情感,提升到自觉的、理性的关爱,提高教师对关心品质的认识,增强关心的意识。

幼儿园管理中的“营造”主要是指,为教师营造、创设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环境和条件,全力支持教师业余文化知识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满足教师自我发展、学历教育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职工娱乐活动,结合节假日,定期为教职工开生日会、主题朗诵会等,同时,提供教师才艺表演机会,充分展示教师的舞蹈、歌唱、绘画、朗诵、琴艺等才能。全园上下共同以爱的行动,创建一个教师和幼儿积极向上的、快乐的、祥和的大家庭,使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微笑着看大千世界。

三、结语

总之,以陈鹤琴的德育论为依据,构建“关爱”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的目的是使师幼共同发现、感受、体验、欣赏关爱道德智慧之美;相互关爱感情之美;共同发现、感受、体验、欣赏关爱情感表现艺术之美;发现、感受、体验、欣赏人格之美;让师幼共同学会关心、共同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教育的美好。“做世界人”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

参考文献:

\[1\]鹤琴之声.

\[2\]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3\]班华.学会关心——以重中在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教育研究,2003,(12).

幼儿品格教育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主要方式

所谓幼儿园礼仪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说幼儿园工作人员为了将幼儿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人,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采取各种各样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方式,来科学有效地引导幼儿具备文明礼仪行为,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增强幼儿对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认同

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增强幼儿对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认同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幼儿园必须高度重视传统礼仪文化。具体来说,幼儿园应该借助于游戏活动、角色扮演、讲故事等各种各样的教育手段来切实加强幼儿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识程度,让幼儿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从而更好地规范幼儿的日常行为。与此同时,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增强幼儿对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认同并不是纯粹地采取传统的礼仪规范来对幼儿进行管理和教育,而是说要在传统礼仪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引导幼儿掌握与当前的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新的礼仪文化,从而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符合现在文明礼仪规范的行为习惯。

二、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一般来说,幼儿都具备非常强的模仿性,他们非常容易模仿周围的人的语言、行为和动作。从幼儿的角度来说,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言行举止都具备绝对的权威性,所以,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良好的榜样作用有利于保证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效果,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和幼儿进行语言交流以及动作演示的过程中,都必须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在各个方面,幼儿园教育工作者都应处处以身作则,做幼儿的表率。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仪表举止,对于穿着必须做到简洁大方,坚决不能够穿奇装异服,避免幼儿受到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必须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在和幼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必须采用既温和又严肃的语言,对于全班的所有幼儿都必须做到平等对待,如果发现幼儿犯了错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也不应该用粗暴的语言和动作来惩罚幼儿。

三、整合家园共育的教育观念,构建家校合作制度

幼儿园必须整合家园共育的教育观念,构建家园合作制度,才能够将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切实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儿礼仪教育的效果。具体来说,幼儿园可以借助“家长园地”宣传栏、礼仪小报等方式来增进家园之间的相互联系,家长们也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叙述他们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方法以及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困境,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们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教育方法,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们也能够针对家长们所遇到的困难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从而切实提升幼儿园和家长们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效果,更加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与此同时,幼儿园可以通过构建家园合作中心,举办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礼仪教育讲座,来向家长们传授科学有效地进行幼儿礼仪教育的策略。另外,幼儿园也应该借助举办家园联谊活动来帮助家长了解他们的儿女在幼儿园中的具体的表现情况,从而引导家长在家庭礼仪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礼仪教育,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本文进行了幼儿园礼仪教育的主要方式探索。良好的品格及行为习惯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必须更加重视幼儿园礼仪教育活动,必须采取各种各样的有效措施来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使幼儿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莉.浅谈日常生活中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

[2]申涛.幼儿礼仪教育促进品格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

[3]王颖.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

[4]申涛.幼儿礼仪教育促进品格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

幼儿品格教育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开展;幼儿园

一、问题提出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所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定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幼儿园为什么开展德育教育?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呢?

二、研究方案

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

案例一:陈明是一个七岁的幼儿,从没上过幼儿园,早上要奶奶给他穿衣服,不穿自己就不会了。吃饭奶奶要喂他,不喂就不吃。上完厕所也不懂得洗手。有时奶奶不依他,他就会冒出一句“你这个老太婆,我不喜欢你”。他自理能力、文明礼貌、行为习惯都很差。

案例二:王鹏是一个七岁的幼儿,现在读大班。每天起床自己穿衣,奶奶要帮他,他就对奶奶说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幼儿园很受老师的喜欢,经常主动地与老师打招呼。他是个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的好孩子。

三、研究分析

通过案例一、案例二的比较。同一年纪,上过幼儿园和没上过幼儿园的两个幼儿他们的德育水平是不同的,从而可以了解幼儿园为什么要开展德育。

1.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道德教育的培养应从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入手,儿童的社会化学习主要学习与人的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事的规范。

2.重视孩子的良好品格行为的养成

上过幼儿园的王鹏在老师的教育下,各方面都比没上过幼儿园的陈明要强。良好的行为品格习惯的形成应从小培养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

3.萌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萌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作为幼儿园的主要目标之一。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为自己是祖国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

四、思考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促进幼儿的德育培养,应从以下几点开始;

1.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我们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让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辅助手段及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

3.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幼儿园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

4.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

我们利用各教学领域教学和游戏进行德育教育。

5.做好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一致性

如果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孩子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德育教育要全面,正确实施必须加强家园联系,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