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卫生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卫生高职院校 人文教育 学生
人文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传授给学生人文学科知识, 使他们在认识自我世界、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同时也使他们在心理、观念、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受到培养和熏陶,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处世、学会生存,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之目的。因此,可以说,人文教育是通过传授给学生人文知识来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实质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
一、卫生高职院校忽视人文教育的原因
1.传统观念影响,培养目标未明确
职业教育的产生是由古代的学徒制演化而来,基本上属于个人的事情, 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开始仅仅是为个体谋生提供技术培训,是一种人力教育。20 世纪中叶后,政府有关部门开始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走向公办。长期以来,一些职业院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胜任某种岗位需要”,以此安排教学内容,设置课程,并在实际教学中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卫生高职院校属专科性院校,单一的专业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更为突出,专业设置过窄,人文素质教育只是点缀。同时,迫于就业的压力,学校要求学生考“资格证”,考“等级证”,考了“中级证”,再考“高级证”。由于过分夸大了操作技术的价值,忽略了文化修养,再加上学校图书馆藏书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人文书籍资料的需求, 从而导致毕业生缺乏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潜力。职业教育这种人力教育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者对职业教育本质的认识,使他们忽视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这一根本目的。
2.科技与人文观念的对立
自从斯诺的《两种文化》诞生以来,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被人为地扩大了。难以否认,科技知识(主要指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与人文知识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 但教育应该超越这两种文化的对立, 以成就人的全面发展。所谓“科技以人为本”不应该仅仅强调科技产品对人的有用性,更应该强调现代科技发展本质上的“属人性”,是基于人性和人的发展需要而存在与发展的。
3.功利实用主义办学理念的制约
20 世纪初,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基本观点,他指出: 教育是生活所必须的,学校教育就是要使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经验并养成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由于受这种功利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影响,教育与个人生计的关系被凸显出来。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与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卫生职业教育的功利价值趋向变得日益明显,它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实用性技术的培养,专业课程的教学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忽视了对学生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文素质培养,专业的细化使学生越来越缺乏人文关怀,越来越远离教育培养人的根本目的。
二、卫生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卫生高职院校的教育越来越强调科技教育而忽略了与人的个性发展密切相关的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的缺乏必将导致学生情感淡薄、缺乏诚信、文化底蕴浅乏、价值体系混杂、敬业精神不够、心理素质较差、适应能力不强,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实,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卫生高职教育的属性是多元化的,问题是现实的卫生高职教育过分重视了“有形”的一面,而忽略了“无形”的一面,而恰恰是后者左右着教育的成败。一个人走出卫生高职院校校园的时候,可能是一名护士、药剂师或者康复理疗师,但是,首先必须是一个健全的人, 否则教育就是失败的。人文教育在现代卫生高职教育中陷入了困境,卫生高职教育不但缺乏人文知识,更缺乏人文精神,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很多用人单位对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是: 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我们的教育培养了“才”,却丢失了“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
三、卫生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几点建议
1.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紧密结合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曾指出:“为了科学专门化的需要,对许多青年原来应该进行的充分而全面的培养被弄得残缺不全。为从事某种内容分得很细或者某种效率不高的工作而进行的训练,过高地估计了提高技术才能的重要性而损害了其他更有人性的品质”。这一弊端在目前的卫生高职院校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只有单一科学知识或人文知识的人,根本不是完整的“人”。作为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医学事业,集科学、艺术、人文于一身,理应对医护人员有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然而,现实中却常有不和谐音符出现:如病人的权益被忽视,人格被不尊重,医患纠纷不断,甚至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拉伯雷说:“没有良知的科学只会是灵魂的废墟”。因此,必须改变重科技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状况,实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改变那些过分专门化的学科分类,从而使受教育者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达到培养“人”与培养“才”的完美结合。
2.人文教育应加强“隐性课程”建设
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要注重隐性课程的作用,加强隐性课程的建设。
隐性课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人文环境,在无形中改变学生的气质。学院可以通过面向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主题各异的人文讲座、演讲比赛、大专辩论赛和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甚至借助校园建筑、校训、历史人物事件等对学生进行陶冶。这种教育超越了课堂本身,可以于不经意之间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隐性课堂”无时无刻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产生深刻的影响,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要涵盖课堂教学,而且要涵盖校园生活与社会实践活动,要使学生随时受到人文精神的启迪,随处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卫生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文教育时,采取灌注式教学方法比较多,以抽象的道德规范说教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思想变化和情感体验。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人文教育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而不是将所学的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其结果往往与人文教育的目的相悖。所以,人文教育应避免空洞的说教和脱离各种具体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高等学校要创设条件,将人文教育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课内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选择、全身心投入、身体力行,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各项实践活动中,从而把活动的结果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让卫生高职院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人文知识的积累,正如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所说的“知道”,人文精神的养成就是庄子所说的“体道”。由“知道”到“体道”,要经过实践的过程,卫生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人文风景、参加社团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社会服务等,使学生在实践中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人文精神的养成。
3.人文教育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卫生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专业的确定、社会竞争的激烈、教育大环境的舆论导向、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都导致其更容易产生情绪、性格、人际关系上的障碍,若不能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人文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对个体生命的珍视,本身就是对人的价值的弘扬, 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人文教育应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教育系统中最主动的因素,教师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法就是为人师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一位教学有方的老师,一位潇洒正直的老师,一位善良真诚的老师,会让同学从心底佩服,会成为学生做人的楷模。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陶行知曾说:“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以做人的启示。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必须具有高深的人文素养,要敬业。敬业与学生爱学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把教学看作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那将会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痛苦;如果把教学看作是探索真理,追求真理的人生经验,那将会创造和谐、积极的境界,将会通过这个载体,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要把自己化作一种生活的感召,去启示学生追求健康幸福的人生。
目前,影响和阻碍人文教育的因素仍困扰着许多卫生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加快卫生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摸索,勇于创新,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才能推动我国的卫生高职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离开学校时, 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这里所谓“和谐的人”,应当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人。
参考文献:
[1]秦钠.略论高校人文教育[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6):17-20.
[2]李丽,王筱楠.浅谈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素质教育论坛,2009,(1): 10.
关键词:辅导员;生命教育;角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242-02
一、绪论
大学生是社会给予了厚望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近年来大学生轻生事件不断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令家庭感到悲痛,令社会感到痛心,同时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各高校及社会各级部门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加强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及自杀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点。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应认识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准确定位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角色,精准分析危机干预策略有利于维护并构建和谐、安全、稳定的大学校园环境。
二、具体案例
案例一:小华(化名)来自农村,曾就读于江西某大学。该生家庭比较特殊,父亲为三级残废,患有皮肤癌;母亲为家庭妇女,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因近亲结婚,小华两个哥哥均为弱智,无工作能力,且30多岁仍没有结婚。小华为家中唯一智力健全的人且学习成绩突出,父母对他的期望值很高,但农村的重男轻女意识使得两个哥哥对其偏见很大。该生在大二上学期留下遗书后跳楼自杀身亡。
案例二:小兰(化名)也来自农村,曾就读于江西某大学。小兰家庭较贫困,父母亲为农民,靠在外打零工谋生。该生家庭为组合家庭,父母在40多岁才有了小兰,对其十分偏爱,期望值非常高。正因为如此,小兰的同父异母兄长与家庭断绝了关系。该生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但大三上学期有一门课程没发挥好,同时在是否考研问题上小兰受父母亲的不同意见犹豫不决,其母亲支持继续读书,但父亲要求其参加工作以减轻家庭压力,加上较复杂的感情恋爱经历,小兰在大三时留下遗书后跳楼自杀身亡。
案例三:小强(化名),曾是江西某民办高校学生,大三时在宿舍自杀身亡。经了解,小强系“意外”死亡。该生在宿舍1.5米的床栏上体验上吊自杀(该生身高1.75米),并告知宿友若自己无法忍受且不能站起时会挥手示意,室友便可将自己救下,但室友一直没有收到小强发出的信号,待室友将小强放下时,小强已经气绝身亡了。事后警方调查得知,在小强电脑中全是日本有关体验自杀的文件资料,在这之前,小强已体验过割腕、喝药等自杀方式,并称“很享受”这种欲死却不成的感觉。
三、高校辅导员在生命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及策略分析
以上三个案例令人非常痛心,痛定思痛,笔者从案例中思考出了辅导员的角色及策略。综观三个案例,我们可发现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家庭关系、经济基础、学习压力、感情、职业规划压力及心理等因素引起的。因此,作为跟学生接触最频繁的高校辅导员,应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并分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首先,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案例一和案例二的主人公学习成绩都非常优异,不同的是案例二中的小兰一直名列前茅,但一次考试没有发挥好却成为她走上不归路的诱因之一。由此案例可得出辅导员千万不要忽视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而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可能因想不通、钻牛角尖而产生严重的后果。为了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辅导员应建立学生学习动态档案,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及时跟进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尽可能淡化成绩排名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及时开导因成绩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和要强心理,开导并帮助其找出导致成绩起伏的主要原因。
其次,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经纪人。就业或升学是大学生四年学习的最终归宿。同出师门的同学一旦发现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如其他人,则有可能会产生心理扭曲感,认为四年学习毫无价值,从而对人生失去向往,导致用自杀来逃避就业压力,用死亡来维护虚幻的自尊。案列二中的小兰因为对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再加上父母亲的意见不一而让她无法选择,并最终选择自杀来逃避选择。对此,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积极帮助学生认清优劣势,帮助他们规划好职业生涯。同时,多渠道、全方位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走出去、请进来,积极与用人单位建立就业实习基地,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
再次,辅导员是家庭问题的清障者。家庭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的自杀倾向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等因素有着一定的联系[1]。小华与小兰家庭环境都很复杂,人口多、经济困难,这些共同特点也成为两者结束自己生命的关键诱因。为了清除家庭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辅导员应摸清大学生的家庭情况,建立学生家庭档案,重点掌握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家庭人口众多、父母关系不和谐、留守学生等家庭的孩子的情况。这部分学生可能会因缺少家庭良好环境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对此,辅导员应营造出良好的环境,经常与他们沟通,尽可能打开他们的心扉,营造出和谐关爱的气氛。
此外,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与情感的呵护者。关注大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难中之难。案例二中的小兰感情经历很复杂,她在高中时曾有一个男朋友,大学时又与另一个男生发展了恋爱关系,在遗书中她透露了两者的选择问题是她走上不归路的原因之一。案例三中的小强在对待生命过程中的心理扭曲、心理极度不健康是其“意外自杀”的真正原因。小强“研究”各种自杀方式,“享受”自杀不成带给自己的说明他的心理已扭曲变态。为了呵护学生的感情与心理,辅导员应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以便更好的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会甄别心理问题与思想教育问题。在大学生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课,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心理教育让进校新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外界影响,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具备抵抗和化解危机的能力[2]。开展严格的心理健康测评,建立详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注特殊群体。对于心理变态的学生,辅导员应特殊问题特殊处理,依托权威的心理机构或精神疾病专科做出有效的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辅导员应做好大学生情感与心理的呵护者,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正确处理情感恋爱关系,积极完善人格,调节好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辅导员还应做好清除轻生事件不良影响的卫生员。笔者在自杀事件的善后处理中发现,逝者已矣,但事件却对其他同学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恐慌。因此,当轻生事件发生后,辅导员应及时承担起清除不良影响的卫生员角色,做学生恐慌心理的安抚者,家长悲伤情感的慰藉者,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矛盾的沟通者[3],积极做好善后工作,抹除事件的不良影响。召开大学生生命安全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身边的案例告知大学生珍爱生命。建立以学院、班主任、班干部、寝室长、心理委员为主的五级安全预警联动机制,在学生中设立“耳目”,一旦发现情绪或心理异常者,立即报告辅导员以及时排除障碍。
四、结语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集学生、家庭、学校与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作,需要多部门的联动才能更好的完善。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的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大学生生命教育这一系统工程中的角色,根据角色定位更好的服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生命教育课题。
参考文献:
[1]杨惠琴,翟瑞.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7-120.
关键词 校园文化 行为养成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86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tudents'
Behavior Development Education
ZHANG Xiumei
(Pucheng Qiaoshan Middle School, Weinan, Shaanxi 715500)
Abstract Culture is created by human, in turn, culture can shape the people. The behavior of students in schools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education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schools can use the campus culture subtle influence on students, to develop and correct student behavio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campus culture on students and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method.
Key words campus culture; behavior developmen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是一个古老又崭新的课题。古代一些教育家思想家已经非常注重行为教育,注重将“知”和“行”结合起来。先秦儒家、道家、墨家都非常重视知行合一。孔子说“始吾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荀子认为学生学习过程包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行为是最终的目标。现代学校出现后,也注意到了校园文化对学生行为养成的作用,但是总体而言对这方面仍不够重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更看重教师的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在德育方面也是更注重道德意识的培养。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和行为的形成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校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在德、情、意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内化再外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研究和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地教育作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而制约他们的行为习惯。当今社会上存在不良的文化,宣扬错误的价值观和离经叛道的行为,对于身心还不成熟喜欢模仿的青少年产生了很坏的导向作用,而且当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十分溺爱和娇惯,往往忽视子女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不利于他们正确意识的形成和行为的养成。十以来,中央加强了对网络、图书等文化传媒的监管,文化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担负着培育学生的重任,在当前还无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前提下,应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文化环境,使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康的心理和恰当的行为。
1 校园文化影响学生的三个途径
1.1 明之以理
学生的认知是学生行为的基础,应该通过认知来引导行为,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当代青少年是最具个性的一代,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这是这一代青少年的优点。但是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也会获得不良的信息,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学校不能完全采用强制的办法约束学生遵守行为规范,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弘扬主旋律,提倡正能量,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采取正确的行为。要注意的是,不能强行灌输和要求学生认可我们提倡的价值观,而是要培养他们自主分析,自主辨别,自主选择的能力,自觉抵制来自网络和社会的不良文化的侵蚀和误导,接受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健康的人格,并能够学会自律,控制自己的行为。
1.2 动之以情
意识的获得和实践,都需要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后,才能自觉的推行。学校必须把青少年看作主体,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个体需要,设计一些活动,激发道德情感,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比如可以让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参加学校活动,从而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激发道德情感。学校还应充分发掘网络的优势,通过聊天室、游戏等调动学生参与,从而获得情感体验。
1.3 喻之以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当前社会环境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金钱至上、道德堕落等,这些对学生会带来很坏的影响。学校虽然不能成为孤立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但是绝不能任凭社会文化对校园环境的污染和腐蚀,应该积极营造健康、和谐、关爱、文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能够自觉地分辨良莠、区分善恶,辨别美丑,从而培育美好的心灵和行为。
2 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方面
2.1 以环境为载体,使行为养成教育具有人文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在于使用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校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校应从实际出发,使学校建筑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应该追求审美性。学校要努力营造优美的园林式环境,精心地选择花草树木,营造湖光山色,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充分发挥自然景物对人身心感染作用,让学生在自然景观中愉悦身心,领悟人生,培养情趣。自然景物在传统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要注重采用文字说明、口头讲解等形式,让学生在“乐”的同时,也能有“悟”。建筑也是无声的艺术,它们的的颜色、形状、材料往往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学校应从学校传统、教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出发,使建筑具有积极丰富的精神内涵,激发他们斗志,陶冶他们的情操。
学校还要建设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环境,这包括无形的文化和有形的文化。有形的文化建设有,设置学校德育宣传栏,推荐好书好报,编写教室内外黑板报,布置文化广场,播报好人好事、师生佳作,创编校园歌曲等形式,宣传法律法规。有寄宿生的学校还加强宿舍文化建设,舒适、整洁的宿舍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有形的文化是学校的躯体,无形的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无形的文化包括校园舆论、学校风气、人际关系、教育理念等。学校应重视舆论文化建设,培养正确的舆论,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引导他们接受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认同要求的评价会促使学生按照要求去做,而负面的评价则会瓦解学生努力的意识,从而变得消极。要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崇仁者爱人、和而不同等传统观念、弘扬自由、平等等西方文明成果,让学生牢固树立最基本的价值观。
2.2 以制度为依据,使行为养成教育具有规范性
制度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物质文化的工具和精神文化的产物,对人的行为习惯起着制约作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推行等方面。学校应该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其他学校或组织的先进成果,在学校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民主协商的基础上,以我们国家法律、道德和意识形态为依据,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行为规范。制度需要一定的组织机构进行宣传,监督实行。应该在教师领导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制度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从而让制度能够落到实处,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教师要运用评价手段,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激发学生遵守规范的荣誉感,提高他们控制自己行为的决心和意志。制度的制定和推行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制度的平等性,严肃性,要做到在制度面前,所有师生一律平等,遵守制度光荣,违反制度必惩,让制度成为行动的标尺,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遵守制度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成为自觉地习惯。
2.3 以教师为榜样,使行为养成教育具有模仿性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个性还没完全形成,喜欢模仿,教师作为他们的老师,自然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影响他们的意识形成、情感体验和行为养成。学校应该狠抓教师的管理,加强师德和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样,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对学生的教育,学生在崇敬教师的同时,会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形成正确的认知。教师是管理者,也是实践者,在行为养成方面,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规范的严肃性,从而自觉履行。教师还应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用自己的道德风范、人格魅力、治学精神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实践证明,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有的甚至持续终身。
2.4 以活动为抓手,使行为养成教育具有指向性
活动是课堂的补充,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提高思想修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学校要统筹规划,根据培养学生的目标,设计形式多样,主题明确,前后衔接的活动,比如培养学习习惯的读书会、征文比赛、诗歌朗诵等,培养意志品质和体育技能的运动会、各种体育比赛等,培养道德情操、文明礼仪的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争当文明标兵活动等。在举办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也能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学校要派专人管理学校社团,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制定社团的管理措施和制度,筹划和开展社团活动,使社团成为学校联络学生的组织和展示文明行为的平台。校园文化活动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兴趣,取得他们的认同,并且要采取新鲜多样的形式,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可以充分采用互联网的形式,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产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火花和行为的养成。
总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只有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才能形成正确的氛围,从而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感受,调动他们自觉地追求美好的精神世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论文是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一)教学内容清晰明确,重点、难点突出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一堂微课只解决一两个重点、难点的问题,它主要强调的是把各个学科的重点、难点知识,尤其是核心知识点,进行分时、分段、分项地全面解析,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例如,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讲解重点内容“病毒的复制过程”时,由于这个过程看不见、摸不着,以往单纯凭借教师的讲授和一些图片很难让学生理解,现在通过微课的形式制作出动画,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看到病毒的复制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微课也可以对教材进行解读,对重点题型进行精讲,传授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这样的微课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知识掌握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的补充辅导和寒暑假学习的习题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高专的课堂更重视将多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这样可以开创学生学习的新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微课时间一般都在10分钟左右,而且是教师精心准备的课,都只讲解一些有针对性、较难理解的知识,在短时间内通过对学生视觉、听觉同时进行刺激,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汲取知识,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解使用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的镜下形态时,教师大多以示教的形式进行,但由于空间的限制,很多学生只能听见却看不见。现在通过制作微课,以模拟的形式将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原理和过程详细展示,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而且微课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来观看,所以学生们在预习和复习时就可以自由的反复观看那些没有掌握的内容,以求最大程度的理解并掌握。这样就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可以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三)能够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针对课堂、面对学生进行授课。而微课这种教学模式的使用,可使教师通过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面向大众进行教学,这样教师就会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通过多次放映的行式让更多学生受益。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因为要站足几课时而消耗大部分精力,而是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上,拓宽知识传播的覆盖面,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途径越来越多,如手机、PaD、电脑等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随时随地都能获取信息,微课依托移动终端设备和互联网,可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人们也可对微课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师生搭建交流平台,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二高职高专学生在使用微课时存在的问题
(一)微课内容的设计有待提高
现在的大多数微课内容都是分类、分点,按时间来讲解的,所以讲解的老师一般都只是讲课,很少像传统教学中那样,过几分钟提个问题或者说几句题外话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更加感兴趣。微课只是老师对重点知识的讲解,或者会连接课程所需要的PPT来让学生学习。虽然老师在设计课程时很用心,从准备、录制音效以及画面感上都费尽心思,但与课程相匹配的课堂资料、提问以及课堂作业很少被重视,所以学生多少会有敷衍的态度。而且,有些并不适合用微课去讲解的课程一旦被用微课方式去讲授反而会事倍功半。例如,在讲授细菌的形态结构这节内容时,简单的几张图片就能把重点体现的很好,如果生硬的引入微课教学,就会出现没有一点新意,反而使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价值。这样的授课,时间短一点效果可能会好,但如果时间稍微长一点就会让学生注意力分散,厌倦讲授内容,降低学习的效率。
(二)学生的学习过程难以监控
高职高专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稍显不足。微课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由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当然在学习时有没有专心,有没有认真就没有办法去衡量了。大家都知道微课是打开视频之后就会自己讲解,直到讲授结束。所以很多不爱学习理论知识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都会打开视频之后就去做别的事情,那么微课的利用效率就会被大大的降低,还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提高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有效性的方式
(一)加强微课教学的趣味性
高职高专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尽量新颖,思想要有深度,课程设计思路清晰并且教学要有个人特色。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为例,可在严谨教学的过程中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师精心设计的影视作品微课。例如,在讲解过敏反应这节内容时,选取影视剧中的一个桥段,通过剪辑、添加字幕和配音设计出一段适合于本节内容的微课,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讲授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具有新颖性,要不断更新,力求微课内容能反映时代前沿,这样的微课才能始终吸引学生。而且,教师需能承担起网上辅导的职能,不断加强师生之间在线同步、异步交流工具的使用,使师生之间有良好的交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可以无处不在,使得课堂上的正式学习与课外的非正式学习有效统一、连续。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会明显的提高。
(二)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管理;提升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06-02 多媒体教室是现代教学条件中的重要教学资源,它是由多媒体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视频设备及音响设备等组成的,形成一整套有视频、音频、动画、文字等多种多媒体表现手段的教室。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具体综合运用的体现,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展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的教育教学已经离不开多媒体教室。
我校多媒体教室的管理,采用由教务处教室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的方式,聘请临时工作人员作为专职的多媒体教室管理员,多媒体教室管理员不仅负责教室多媒体设备的技术管理和设施的维护保障,同时也负责教室的开关、教室保洁人员的安排和卫生情况的检查、教学设备的采购、教室安全等日常管理。在学校运行的80年过程中,此种管理方式具有突出的优点。由专门的多媒体教室管理员对多媒体教室的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并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全面地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效率。同时,统一管理的方式也有利于学校多媒体教室资源的调配和共享。
1 卫生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校现有3个校区,4个教学点,在校师生一万二千多人,共有的130多间多媒体教室,8专职多媒体教室管理员。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增长,多媒体教室的增加,传统的多媒体教室管理方法弊端不断显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安全问题较突出: 多媒体教室是师生上课、活动的主要场所,每天进出教室的人较多,这对多媒体教室的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教室中设备、门窗没有关好或者忘记关好的现象经常发生。而且由于多媒体教室安装设备较多,又由于部分多媒体教室是普通教室改造而来,在普通教室建设初期很少预留较多的线槽等,这样导致很多设备的线路都是直接暴露在外面,或者全部捆绑一起堆在讲台里面,安全隐患较多。
1.2 教师误操作较多: 教师的操作及使用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多媒体教室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卫生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毕业于卫生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化产品接触较少,对多媒体教室设备地操作比较陌生,操作能力也参差不齐,操作不当、操作错误等现场比较普遍,由此引发的设备故障或者损坏较多,影响到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及多媒体教室的使用。
1.3 备件备品缺乏: 学校在建设期间,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又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设备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每个阶段购买的设备型号都不一样,操作方法也各式各样。而学校每年用于设备采购或升级的预算有限,就导致无法购买充足的备品、备件,一旦出现设备故障,无法进行及时排除;即使有备件、备品,由于接口、控制码、频率等的不一致,无法在所有教室中通用,造成了临时更换教室或者老师不能正常使用多媒体系统上课的现象时有发生。
1.4 管理员与教师之间的“冲突”教多: 多媒体教室设备型号各式各样,由于使用频率高,常常存在各种问题,有些是任课教师使用不当问题,有些是管理部门管理问题,有些是学生使用问题,有些是学校规划建设问题等等。然而一般任课教师会认为班级中多媒体设备工作正常是应该的,而一旦出现设备故障等情况,总会抱怨设备不好、技术人员不能及时到位等等,甚至还有少部分教师会抱怨设备差,机器慢,从而对多媒体教室管理员产生反感情绪。而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由于日常工作繁重,面对纷至沓来的抱怨、投诉,情绪波动较大,导致与教师之间“冲突”较多。
1.5 管理人员工作繁杂,无法专心于技术支持和服务: 多媒体教室管理员每天重复着开关机器、维修维护设备、安排勤工俭学学生打扫教室卫生、检查教室卫生情况等繁琐而枯燥的劳动,同时由于学校建设初期无法统筹多媒体教室建设,导致多媒体教室分布比较分散,这就导致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楼上楼下楼间来来回回跑动,工作强度大、时间长,消耗了他们大部分精力,使他们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不能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从事技术支持和服务上。
1.6 学校对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不够重视: 我校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全部为临时聘用人员,福利待遇低,在学校中社会地位低。然而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工作任务重,耗费时间长,经常需要加班加点,设备在高使用时故障率大,维修、维护量大,而工作量与工资、福利待遇相差甚远,这样严重影响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人员流动大,留不住人,这对多媒体教室运行是一种潜在的危机,最终可能会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
2 改进多媒体教室管理,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是否能够为教学提供良好的辅助服务,不仅仅取决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硬件水平,而且与教室管理的科学化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多媒体教室使用管理过程中,在分析了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后,建议从以下四点入手:
2.1 紧跟时代,引进新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多媒体教室管理中,应结合学校实际发展需要,适当引进新的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当前在全国的多媒体教室建设管理中,正在流行一卡通网络多媒体智能中央控制系统。一卡通网络多媒体智能中央控制系统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对多媒体教室中的智能讲台、投影仪、幕布、电脑、视音频设备、话筒及功放等诸多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远程控制。教师上课时只需将一张卡片插入智能讲台,设备自动开启,可以通过网络IP对讲功能远程呼叫主控室,与多媒体教室管理员双向对讲,实时解决课堂遇到的问题。同时,一卡通网络多媒体智能中央控制系统可以完整地记录多媒体教室设备的详细使用情况,实时统计分析教室使用情况。我校在2012年下半年以一栋教学楼15间教室为试点,装备了一卡通网络多媒体智能中央控制系统,在这15间多媒体教室使用以来,故障处理的响应速度明显提高,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大幅度提升,而且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2 推动教室卫生管理社会化: 将教室卫生承包给专门的物业公司,实现专业化管理。与物业公司签订协议,规定物业公司每学期聘请的工人中应有80%为我校勤工俭学学生,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室卫生整洁,为师生提供良好教学环境,同时为更多的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补贴生活费的机会,更有利于将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将重心放在从事技术支持和服务上,提高多媒体教室管理效率,实现实时的教学系统维护,促进教室管理的科学化。
2.3 提高多媒体教室管理员业务素质: 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不仅与设备系统打交道,还要与师生打交道,所以他们工作质量的高低和工作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提高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业务素质非常重要。学校应该要多为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提供学习新知识的机会,鼓励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以过硬的专业素质服务于多媒体教学工作,同时要求他们定期检查教室设备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及时解决,使广大师生更加相信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创设和谐工作氛围: 作为教辅部门,多媒体教室管理员的工作就是为老师和同学们服务,所以多与师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跟建议显得特别重要。课前是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与教师交流最多的时刻,此时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份平和的目光,一句关切的问好都会化解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的紧张,从而利于和谐工作氛围的创设。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极大的方便了许多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多媒体教学管理的效率。
3 提升多媒体教室管理水平,深化服务意识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各高校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的和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室作为从事多媒体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在做好多媒体教室日常管理之余,不断改善管理方法,改进工作方式,创新管理模式,深化管理员的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多媒体教室资源的合理、高校利用。
3.1 建设专门的教室管理服务网站: 在今后的多媒体教室管理中,可以着手建立多媒体教室管理服务网站,师生可通过该网站来查询教室的排课情况,每个教室的设备情况,座位情况,软件安装情况,设备操作说明,故障问答,使用意见反馈等,实时对话,实时故障报修,这样可以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广泛听取意见,了解多媒体教室存在的问题和待改进之处,使多媒体教室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2 多媒体教室设备维护、维修等服务外包: 多媒体教室功能逐渐由以前单一的演示型向多功能、电子监控等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设备维护量大,人手不足,服务不到位、专业性要求高等问题普遍存在的,各大院校都在迫切寻求如何进行科学化的管理。随着多媒体教室数量的不断增加,在接下来的多媒体教室的管理中,如果通过设备维修、维护等服务外包的管理方式,既可以解决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维护人员欠缺、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也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通过专业公司的引入,缩短了维护反应时间,缩减了维护开支,大大提高了设备维修的效率。
3.3 建设知识互补,兼、专职相结合的管理队伍: 多媒体教室维护管理需要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而在这方面水平较高的复合型人才非常之少。但是对上述技术领城中某方面(如硬件或软件)感兴趣,并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是大有人在。这种有某个专长的人员稳定性好,更适合于维护管理工作。让有不同知识专长的人员加入多媒体教室管理队伍中来,知识互补,互相融合。这样不仅有效地解决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更有利于多媒体教室管理队伍的稳定,为更好地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多媒体设备采购规范化、科学化: 教学设备是公共平台,影响着整个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学校在今后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采购中,在服从政府规定的“最低价中标”的采购模式之余,应该将设备的品牌、质量、稳定性、售后服务等作为重点因素在招投标中进行综合考虑。这样不仅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满足目标参数需求的设备,也能保证购买到的设备真正达到实际教学需求,避免因设备运行不稳定,频繁罢工,厂家维修服务不及时问题。提高教师对教学设备的满意度,无形中也提升了多媒体教师管理的科学化。
多媒体教室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既要做到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的更新,课表编排的科学化,还要转变多媒体教室管理模式,做到问题反馈及时化、机器维护日常化。同时,多媒体教室的管理需要的是管理部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把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提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才能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韩俊红.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2] 林桂亮.高等院校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维护[J].广东科技,2007.
[3] 王又军.高职院校加强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
[4] 江文化.创新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运行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
[5] 孙炜.影响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师管理的因素分析[J].科技世界,2012.